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凤雏(冰冻)-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未有公瑾,江东何来如今基业?便是昔日伯符也不敢这般对待公瑾,鲁某不知,仲谋何来这般胆气!莫非仲谋心中,还有这都督人选?若非公瑾,何人又有那能耐,制衡荆襄!”(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36 公瑾子敬牢中对
虽鲁肃临行之前所言令孙权警醒,可二人依然不欢而散,孙权怒火未平,自然不会向鲁肃道歉,更何况孙权发现,尽管这些年来努力经营,可朝堂之上的将士对于周瑜的信服令他心悸,孙权一直以为江东乃孙家人之江东,周瑜这个外姓之人,有何资格于他面前指手画脚?
臣子当有臣子的自觉。
庐江大牢,周瑜与鲁肃二人于牢中对座,四周并无士卒看守。
周瑜交付虎符印信前便统管江东军马,军中又有何人敢关押于他?况且即便周瑜去职,威望仍在,孙权虽命令收押周瑜,周瑜如今已自行入了牢房,自然无士卒敢于周瑜面前往来惹他不快。
鲁肃与周瑜四目相对,许久之后,周瑜缓缓开口,对鲁肃道:“子敬,你不该来。”
“数年来鲁某只顾惜君臣之情,却枉顾朋友之义,今日痛快一回,公瑾何必再劝?”鲁肃苦笑一声,对周瑜道:“如今别家诸侯皆不知晓仅仅半日,我江东朝堂几乎分崩离析,先前鲁某还以为,仲谋即便无欲北进中原,图谋天下,好歹也能偏安一隅,自保有余,可事到如今,鲁某甚至连我江东自保,都不看好……”
“所以你不该来。”鲁肃洋洋洒洒的说了半天,周瑜神情依然不喜不悲,对鲁肃道:“周某去职,子敬可担当大任,暂代周某之职。””
“交由德谋,子义费心费力吧。”鲁肃闻言,微微摇头道:“公瑾已心灰意冷,鲁某又何尝不是?要说伯符的知遇之恩,我等已经报了,为兴旺江东,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不少……既然仲谋如今都认为,这江东乃孙家江东,与我等皆无关系,你我又何必自讨苦吃,为江东奔忙?”
周瑜闻言,默然不语,鲁肃见状笑道:“鲁某家中颇有资财,这天大地大,无论去了哪里,皆可为富家翁,公瑾不如与鲁某一道,隐居柴桑,届时游山玩水,岂不畅快?”
周瑜心知鲁肃此言只为排遣心中郁气,轻叹一声道:“若无权势,便是富甲天下又能如何?子敬今日与周某站在一边,同仲谋翻脸,若仲谋再狠心一点,子敬这家中资财,亦难保全。”
鲁肃闻言,不以为忤道:“鲁家商铺遍布江东,若仲谋如此为之,便是自掘坟墓,罚没我鲁家资财,江东世家岂不人人自危?经营一道与之攻城略地大不相同,若为统帅,公瑾胜我许多,可论这商贾之道,公瑾不行。”
周瑜闻言,神情稍霁,原本周瑜还在担心,鲁肃此番会受他牵连,当知晓鲁家不会被孙权惦记,周瑜也放心许多。
二人之间又陷入沉默,许久之后,鲁肃见周瑜仍无开口的欲望,对周瑜道:“公瑾对将来可有打算?”
周瑜闻言,微微笑道:“先将牢底坐穿……”
鲁肃闻周瑜自嘲之言,并未取笑,收敛神情,一本正经道:“以公瑾之才,天下虽大,却哪里皆可去得!公瑾心中莫非从未想过转投荆襄么?以山民对公瑾的看重,公瑾若去荆襄,其位必不在卧龙凤雏之下,且曹操于河北点兵,年内必与荆襄大战一场,公瑾若去荆襄,便可如鱼得水,山民可不似仲谋这般,轻贱重臣,令人齿冷!”
“子敬,你莫非受了荆襄钱财?怎么会帮山民说话?”周瑜颇为怪异的看了鲁肃一眼,轻叹一声道:“这些时日周某一直在考虑,为何山民会同意曹操提议,占合肥,寿春二城……以荆襄群臣的智慧,焉能不知此乃曹操计策,欲耗荆襄之力,抵挡江东?若易地处之,周某便当对那曹操换个要求,然后坐观中原与江东鹬蚌相争。”
鲁肃闻言,微微点头,对周瑜道:“鲁某心中同样奇怪,荆襄往日最喜浑水摸鱼,搅动诸侯征战不休,可山民此番动作,却是将中原与江东矛盾的焦点,主动接下,莫非公瑾已看透荆襄的打算了不成?”
“荆襄得寿春,合肥,便对我江东形成包围之势,一旦两家大战,各路兵马皆可攻我江东重地!”周瑜说罢,苦笑一声道:“年内荆襄军马一旦与曹操分了高下,荆襄下一步打算,怕是要尽灭我江东六郡……”
“什么?”鲁肃闻言,不禁大惊,对周瑜道:“荆襄何来如此胆气,莫非庞山民就不怕我江东水军?”
“只那甘宁所辖荆襄水军,便可令我江东水军无暇他顾,荆南四郡亦可从陆上深入我江东腹地……若荆襄与曹操一战有了结果,一旦稳固北地局势,以荆襄人多势众,莫非子敬以为,山民就没有亡我江东之心?”
周瑜一番话令鲁肃冷汗连连,许久之后,鲁肃收敛神情,对周瑜道:“适才公瑾为何未将此事告知仲谋?”
“仲谋可有给周某说话的机会?”周瑜闻言,冷笑一声道:“且即便周某说了,仲谋也多半会当周某危言耸听,数年来我江东久未与荆襄交战,再之前更是屡战屡败,仲谋心中早已畏荆襄如虎,若是偷偷摸摸从荆襄身上寻些利益,仲谋还敢为之,若是让他光明正大,与荆襄为敌,仲谋哪来的这般胆气?只刘备一事,便令其进退失据,宁可罢免周某官职,亦要讨好荆襄,周某也想看看,待荆襄大军齐至,仲谋再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荆襄,面对周某!”
鲁肃闻言,呆呆的看着周瑜,对周瑜道:“那公瑾先前执意要破合肥,也有打破荆襄包围的打算?与曹操土地接壤,于我江东危急之时,求援于他?”
“曹操与庞山民本一类人,江东危难,曹操多半会坐视不理,况且周某说过,若山民欲攻伐江东,必是先要大胜曹操,令其不敢妄动……”周瑜说罢,长叹一声道:“罢了,罢了,如今周某无官无职,还理这些作甚?此事就留给仲谋操心便是,周某也想看看,若你我不在,仲谋有何手段,应对荆襄。”(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37 唐侯皇叔言江东
孙权逐周瑜,鲁肃后,便与刘备相见,欲将刘备送还荆襄。
刘备闻孙权罢免周瑜都督之职,大为惊讶,同时心中也暗自庆幸,孙权此来,倒也于不经意间救了他性命。只是刘备怎么也没有想到,孙权好歹也是江东六郡之主,居然会如此畏惧荆襄?
言谈间见孙权不愉,刘备索性也不与孙权寒暄,匆匆离去,一路抵达襄阳渡口,刘备却发现庞山民居然早已率荆襄文武,于渡口迎接与他。
刘备见状,慌忙下船,拱手拜道:“怎敢劳唐侯亲迎?”
“有何不可,玄德公此番受辱,皆因我荆襄之事而起,如今得见玄德公平安归来,山民心中终于安定下来。”庞山民说罢,刘备却摆了摆手,对庞山民坦然笑道:“今非昔比,昔日备乃一方诸侯,若如此行事,倒也当得起唐侯夸赞,如今备却是荆襄臣子,此乃分内之事,莫非事到如今,唐侯仍对备心怀忌惮?”
刘备这番话说罢,身后荆襄文武神情皆变,文聘正欲声讨刘备无礼,却见庞山民摆了摆手,对刘备道:“玄德公可有这般觉悟,倒也不枉庞某这数年来的期待了……”
刘备闻言微微一愣,对庞山民道:“恕备愚钝,不知唐侯对备有何期待?江夏政务,备虽勤勉,却不比荆南四郡发展迅速,唐侯此言,倒是令备心中疑惑……””
庞山民闻刘备之言,不禁笑道:“庞某已备下宴席,江边风大,玄德公且来与庞某边走边说。”
庞山民说罢,便与刘备一道并行于前,荆襄文武跟随于后,一路走过,庞山民对刘备道:“庞某的期待非是指望玄德公为政一方,教化百姓,实际上玄德公此去庐江之前,庞某亦有担心,以为玄德公会不忘胸中大志,重新再走一遭诸侯争霸之业。”
“受那周瑜所邀,备心中却有这般想法,只是后来觉得备之兄弟,皆于唐侯帐下听命,若备谋反,或可风光一时,可二位兄弟怕是无颜再见荆襄父老……”刘备说罢,苦涩笑道:“况且备并不认为,当今天下还容得下一新晋诸侯,与其被别家诸侯利用,倒不如安定下来,打理好分内之事。先前唐侯也规劝过刘某,若经营州郡,使一地百姓安居乐业,也是莫大功德!”
庞山民闻言连连点头,对刘备道:“正是如此,玄德公于这天下大势看的通透,着实可喜可贺!”
刘备见庞山民谈性颇浓,微微犹豫一下,便对庞山民道:“之前唐侯所言,令备迷惑,不知唐侯对备,有何期待?”
“玄德公此番归来,便是庞某最大的期待。”庞山民闻言,爽朗笑道:“桃园结义之事,当流芳千古,只是昔日玄德公所为,终究是枉顾了兄弟情义,如今山民见玄德公大彻大悟,怎能不喜?”
“唐侯谬赞……”刘备闻言,轻叹一声道:“无兄弟对不起刘备,而是备对不起二位贤弟,只是备如今见二位贤弟于唐侯帐下,如鱼得水,亦感欣慰。”
庞山民闻言笑道:“所以此番对玄德,庞某另有任用。”
刘备闻言颇感诧异,哭笑不得的看了庞山民一眼,缓缓开口道:“仅庐江一事,唐侯对刘某尽信乎?”
庞山民闻言亦笑,对刘备道:“庞某不是曹操,虽对皇叔仍有少许疑心,却是相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况且庞某此番安排,乃是欲皇叔归回宗师,与景升公一道,编篡《后汉书》。”
见刘备愕然,庞山民笑道:“前虽有《汉书》,可自王莽后再无史料,之前庞某与景升公商议,如今虽献帝仍当大位,可明眼人皆知,其只不过是曹操傀儡而已,所以庞某欲使刘氏宗族,著书立传,算是颂汉室功德也好,算是以史为鉴,让后世之人晓大汉兴衰也罢,总之庞某以为,这段历史当记载下来……”
刘备闻言,微微点头,对旁山民道:“如此也好,备如今已放下争霸之心,倒也乐于促成此事,为一史官,唐侯日后可无需警惕备之二心,备那二位兄弟亦可安心的去奔那大好前程了。”
庞山民见刘备应允,点了点头,一行人马归太守府后,庞山民与刘备并坐主位,命堂中欢宴。
席间庞山民问起刘备此去庐江,一路所见,刘备当即便将孙权罢免周瑜一事,与庞山民说了,庞山民闻言,不禁失笑,口中喃喃道:“为何孙仲谋会行如此不智之事,若其没了周瑜,何以号令江东?”
刘备闻言亦笑,出言调侃道:“只因唐侯虎威。”
“玄德公莫要调笑庞某,江东君臣不合,在庞某看来,乃是必然之事,之前庞某多番说过,孙权非孙策,少容人之量,周瑜于孙策面前,可畅言无忌,于孙权面前这般行事,却要被那吴侯忌惮。”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对庞山民道:“若备为吴侯,必不令属下心寒,孙权这般肆无忌惮,薄待重臣,乃自掘坟墓。”
庞山民闻言,若有所思,对刘备道:“那玄德公以为,庞某该不该趁此良机,取那江东?”
刘备闻言却笑:“唐侯此问怕是问错人了,备如今已不再涉足军政之事,乃一史官。”
庞山民见刘备推辞,不以为忤道:“虽为史官,可庞某从未怀疑过玄德公的眼光,在庞某眼中,玄德公虽文治武功,皆稀松平常,可这看人的眼光却冠绝天下,若玄德公与庞某易地而处,面对这般良机,当如何去做。”
刘备见庞山民盛意拳拳,且其面上诚挚之情,不似作伪,微微点头道:“若备为唐侯,此时当放任江东堕落,如今荆襄新得合肥,寿春,江东无论何时,皆可取之,可曹操如今于河北厉兵秣马,年内怕是要与荆襄大战一场,荆襄与中原相争,乃是天下大势,所以此时此刻,荆襄不当分散兵力,以一敌二。”
庞山民闻刘备之言,连连点头。
适才询问刘备,也算是庞山民出言相试,庞山民也想看看,事到如今刘备会不会还留有私心,听闻刘备这般解释,庞山民终于放下心来,喜形于色道:“庞某当说,英雄所见略同。”
刘备闻言苦笑一声道:“备于唐侯面前,岂敢再称英雄?”
“此地非许都,玄德公此刻也不是与曹操青梅煮酒,何须自谦?”庞山民说罢,刘备释然笑道:“时过境迁,倒让备觉得恍如隔世了……”
一场大宴,群臣尽欢,既然刘备平安归来,庞山民便命人速速将此喜讯告知合肥关羽,安其心思。
信使离去,庞山民不禁想到周瑜现下的处境,唏嘘不已。
平心而论,除卧龙凤雏二人外,庞山民与周瑜,郭嘉二人相处最为自在,虽与二人各为其主,可二人性情,极得庞山民所喜。
如今周瑜遭难,庞山民心中难免有将周瑜召至帐下的心思,只是庞山民心中依然担心,若使人召周瑜前来荆襄,周瑜不从。
庞山民认为他的面子自然比不得那陨落了的孙策,若说庞山民与周瑜为友,那孙策与周瑜便是情同兄弟,孙策临终的嘱托,周瑜岂会不遵?
尽管孙权一次又一次的令周瑜寒心,可周瑜对其依旧不离不弃,庞山民心中琢磨,此番这二人会不会如之前那般,和平收场?
想到此处,庞山民也不禁为周瑜大鸣不值,沉思许久,休书一封,召孙绍前来。
不过三日,孙绍便至,庞山民见过孙绍,将周瑜处境尽数与孙绍说了,孙绍听闻周瑜又被那孙权所欺,不禁大怒,对庞山民道:“绍儿已知叔叔想法,这便往江东一遭,劝公瑾叔叔转投荆襄!”
庞山民闻言,轻叹一声道:“只怕公瑾不从!”
“绑也将他绑来!”孙绍闻言,怒不可遏道:“昔日父亲身死之时,便告知绍儿对公瑾叔叔当以父侍之,那孙仲谋昏聩,薄待公瑾叔叔,我这做小辈的,倒要为公瑾叔叔讨个公道。”
“绍儿此言不差,然而疏不间亲,此番庞某召绍儿归来,乃是欲与绍儿一道拜见老夫人,庞某也想知道老夫人对庞某这般打算,是何态度。”庞山民思索片刻,对孙绍道:“至吴夫人府时,绍儿切勿多话,一切待老夫人有了决断,庞某再决定绍儿是否往江东一行!”
孙绍见庞山民态度坚决,一脸郑重的点了点头,却闻庞山民轻叹一声道:“江东风雨飘摇,便是以公瑾之才,亦独力难支,庞某见公瑾如此,心中着实悲痛万分。”
须臾,二人便至吴夫人府,大乔见孙绍归来,喜形于色,与庞山民见礼之后,搀着吴夫人一道入了厅堂,吴夫人见庞山民眉头紧皱,若有所思,对庞山民温和一笑,道:“山民,你与尚香成亲,也是老妪半子,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来。”
庞山民闻言,苦笑一声道:“老夫人可知,公瑾如今正于江东受苦受难?”(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38 孙绍力劝周公瑾
吴夫人自定居荆襄,已有许久不再过问江东之事了,今乍闻庞山民言周瑜受难,吴夫人颇为诧异,对庞山民道:“公瑾他怎么了?”
庞山民还未开口,孙绍便抢先骂道:“还不是那孙仲谋手段龌龊,不仅去了公瑾叔叔的官职,还将其投入牢房,若爹爹尚在,怎会容他猖狂!”
孙绍说罢,庞山民轻咳一声,道:“休得无礼,仲谋好歹也是你的叔叔!”
“这样的叔叔,有还不如没有。”孙绍神情阴沉,将之前刘备带回的消息悉数与吴夫人说了,吴夫人闻得这般消息,不禁大怒道:“莫非这不孝子已忘记伯符嘱托?”
庞山民见吴夫人动怒,忙出言劝道:“老夫人稍安勿躁,此事庞某倒以为,仲谋亦有苦衷。”
见吴夫人不解,庞山民叹道:“数年来仲谋执掌江东,晋位吴侯,为江东之主,可江东朝堂,真正得群臣信服者,非是仲谋,而是公瑾。所以在庞某看来,立场的不同决定了这二人始终相克,山民此来,便是欲征求老夫人意见,不知老夫人可否允庞某使绍儿往江东一行,劝公瑾改投荆襄。”
吴夫人闻言,微微一愣,继而叹道:“山民欲毁江东根基乎?”
庞山民闻言,苦笑一声道:“便是仲谋得公瑾尽心辅佐,庞某欲取江东,易如反掌,这些年来江东各行各业,多仰我荆襄鼻息,如今休要说是仲谋了,便是文台公尚在,孙伯符复生,也难挡江东被荆襄覆亡的命运……”
“既然山民已有决断,那还来问老妪作甚?”吴夫人说罢,轻叹一声道:“之前老妪已说过,仲谋虽我亲子,可尚香亦我女儿,作为家长,不当偏帮,这些年来,江东多得荆襄提携,老妪虽上了年纪,却并未昏聩,山民的所作所为,老妪还是能够看到的。”
庞山民闻吴夫人之言,亦感欣慰,对吴夫人道:“老夫人这般开明,倒是让庞某无话可说了……”
“老妪只希望尘埃落定之时,山民可留仲谋一条性命……”吴夫人说罢,神情晦暗,不再多言,庞山民躬身一礼,对吴夫人道:“理当如此,庞某与仲谋兄并无私怨。”
庞山民说罢,与孙绍一道离府而去,孙绍匆匆准备行装,往庐江一行。
沿江南下,庞山民心中思绪万千,孙绍此去庐江,庞山民倒不需要担心孙绍安危,好歹孙绍也是孙策之子,就算被孙权察觉孙绍此去庐江的目的,恐怕孙权也不敢痛下杀手。
江东连刘备都不敢处置,更何况孙绍了。
不过数日,孙绍便至庐江,径往太史慈府上而去,见过太史慈后,当得知如今周瑜,鲁肃二人依然于牢中并未放出,登时大怒。
太史慈见孙绍气愤,不禁劝道:“绍儿,吴侯如今仍在庐江,探望公瑾一事,当从长计议!”
“子义叔叔,绍儿等不了!”孙绍双目冒火,对太史慈道:“公瑾叔叔对江东意义何在,子义叔叔当最为清楚,既然孙仲谋嫉贤妒能,那便让公瑾叔叔随绍儿一道去荆襄为官!”
太史慈闻言大惊失色,对孙绍道:“此事休要再提,江东离不得公瑾,况且如今吴侯震怒,绍儿若这般无礼,恐犯其忌讳!”
“别人怕他,我可不怕。”孙绍冷哼一声,对太史慈道:“总之绍儿这便要去庐江大牢,那孙权若有能耐,便叫他将我一起锁了!”
太史慈见状,还欲再言,却见孙绍已然没有了谈话的心思,转头便走,太史慈见状,忙一把捉住孙绍臂膀,对孙绍道:“好歹你也是成家立业之人,怎么还这般冲动?”
“江东无人为公瑾叔叔讨各公道,我荆襄来给!”
太史慈力大,孙绍难以挣脱,只得愤愤不平道:“若公瑾叔叔之前肯降我荆襄,又岂会遭受这般苦难?恐怕其于荆襄朝堂之中,地位比之卧龙凤雏亦当不遑多让了,就连伯言军师都可困郭奉孝于许都成中,以公瑾叔叔本事,何愁得不到功劳?”
太史慈闻言,不知该如何辩驳,荆襄财雄势大,太史慈自然知晓,况且以庞山民与周瑜的关系,周瑜大权在握也是铁板钉钉的事,太史慈皱眉思索许久,对孙绍道:“可江东是你孙家基业,绍儿此来,哪有偏帮外人的道理?”
“外人?小侄于江东之时,孙仲谋待小侄如何,莫非子义叔叔不知?”孙绍冷哼一声,对太史慈道:“况且绍儿母亲,奶奶俱在荆襄,且得山民叔叔眷顾,吃穿用度样样不缺,即便山民叔叔如何繁忙,逢年过节必来拜见,而那孙仲谋昔日所作何事,就用不着绍儿赘言了吧!绍儿又不是不识好赖,内人外人,绍儿分得清楚!”
太史慈见孙绍情难自控,长叹一声,手上力道也渐渐减弱,孙绍搬开太史慈手掌,对太史慈道:“子义叔叔,这江东如今已不是父亲所在之时的江东了,与其活得这般没滋没味,不如子义叔叔也与绍儿,同往荆襄!”
太史慈闻言,先是一愣,继而苦笑:“伯符临终嘱托,慈不敢忘,终归是伯符所闯下的基业,慈为汝父至交,又怎能趁江东衰弱,另投他主?”
孙绍闻言颇为不屑道:“若父亲知晓孙仲谋这般行径,怕是也不会将江东基业,托付于他了!”
孙绍说罢,便离了太史慈府,往大牢而去,太史慈见孙绍离去背影,仿佛看到了昔日孙策英姿勃发的英雄模样,难忍心中悲凉,口中喃喃道:“伯符,你可知晓,这才几年时光,江东已风雨飘摇了……”
打着太史慈的旗号,孙绍一路畅行无阻,入大牢时,孙绍却见牢门大开,牢房之中,周瑜与鲁肃二人,正对座浅酌。
周瑜听见门外响动,侧目看了孙绍一眼,似乎对于孙绍的到来并不惊讶,对孙绍道:“绍儿,进来座。”
“公瑾叔叔,坐牢的滋味舒不舒服?”孙绍见周瑜似乎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颓丧,不禁出言调侃,说罢,还故作恍然大悟的看了鲁肃一眼,道:“子敬叔叔也在,江东大牢何时成了军政要地?”
鲁肃白了孙绍一眼,没好气道:“绍儿这般激将倒是用错了人,公瑾于数日之前,便料定山民必会使绍儿,来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