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凤雏(冰冻)-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谁会想到身为一地诸侯的庞山民会“cāo此贱业”,又有谁会想到,曹操有朝一日会被粮秣军需所困扰。

    曹操欲亲赴徐州督战的消息,很快便传至寿chūn,陆逊于城外迎接诸葛亮大军之时,便将细作打探而来的北地消息,尽数与诸葛亮说了。

    若说之前只曹丞相名号便可威慑群雄的话,如今曹操亲征,却在诸葛亮看来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于城前与陆逊相见,闻得这般消息,诸葛亮只轻笑一声,对陆逊道:“伯言莫非惧丞相名号?”

    陆逊闻言思索片刻,很快便回过神来,对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是说,曹操此来,只是虚张声势?”

    诸葛亮闻言却微微摇头,对陆逊道:“非是虚张声势,而是迫不得已,伯言以为,那曹操麾下还有多少土地,可供我荆襄征伐?若丢了青,徐二州,对曹丞相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陆逊闻言,微微愕然,只片刻便回过神来,对诸葛亮道:“先生是说曹操已承受不起再丢青,徐二州的代价了?”

    “曹操破釜沉舟而来,便是断绝其麾下群臣委曲求全的念想……”诸葛亮闻言,收起面上笑容,一脸郑重道:“若亮与士元可破青徐,河北便是下一个江东,若其不降,也只得接受被我荆襄重重围困的局面,届时予取予夺,只在主公一念之间!”

    PS:感谢饭团秦棋,leeroger两位同学投出的月票。

    另,本书本月收尾,更新或许会比之前稍慢,特此通告一下……(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610 敲山震虎、以力破巧

    曹操尽起河北兵马,驰援徐州。

    曹操面对如此局势还能有这般坚韧的枭雄心性,庞山民也极为欣赏,只是这枭雄心性的代价,恐怕便是徐州一地要血流成河了。

    还好之前贾诩坚壁清野,将徐州百姓尽数迁出,不然庞山民也不知晓自己能否狠下心来,使诸葛亮与庞统二人,与曹操决战徐州。

    数日来荆襄朝堂不少朝臣亦劝庞山民亲征应对,如今天下诸侯仅余二王,魏王亲征,若唐王毫无反应,似乎也太过小觑对手,虽然如今的丞相大人于荆襄朝臣眼中,再无往日那般威风凛凛,然而枭雄数十年经营的名声,却早已深入人心。

    丞相擅以弱胜强,不然之前官渡一役,袁绍也不会败在其粗心大意之下。

    况且青,徐二州,曹操已经营十余载,早已固若金汤,若卧龙,凤雏二人此番败于曹操之手,则有坠荆襄百战百胜之名。

    二蒯于朝堂之上虽劝过数次,可庞山民并未应下亲征青,徐一事。

    虽庞山民此番亲征有着充分的理由,然而对于诸葛亮与庞统二人的信任,使得庞山民欲将这一场大战,交由二人以成全其美名。

    对于自己的本事,庞山民心中有数,虽混迹乱世这些年来,他也积累了不少沙场征伐的经验,然而比之卧龙,凤雏二位,仍差距不小,在庞山民看来,他的特长在于经营民生,使治下殷富,至于争雄于疆场之上,还当交由更为适合的人去做。

    或许旁人会说,唐王如此乃小觑丞相,然而庞山民却知道,这般应对恰恰是对曹操这个宿敌最大的尊重。

    卧龙,凤雏,荆襄五虎……如此军威可乱世称雄。

    毫无保留的拿出的最强的实力,理应比之唐王亲征,意义更大。

    “若曹操这都能赢,便再给他几年苟延残喘的时光,又能如何?”

    朝堂之上,庞山民将心中所想与群臣说过,劝唐王亲征之言,也渐渐少了起来,如今两军虽未交锋,而一封封的信使回报,却让朝中群臣亦能感受得到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

    河北聚集军马的速度极快,不过数日,已有三万军马横渡黄河,抵达小沛。

    远道而来的曹军并未休整,还是极快的加入到了构筑城防的工作中来,原本一座不起眼的屯粮小城,如今却被加高一丈有余,且城头之上,弩车林立。

    如此看来,曹操似乎是已打定主意,坚守此城,已拒荆襄两路攻伐。

    数日前庞统便抵达陈留,至府衙时,却发现马超,赵云二人已等他多时。

    与二将重逢,庞统亦颇为欣喜,如今攻伐青徐二州,又有上将可用,庞统自然觉得万事俱备,只欠出兵了。

    曹军在徐州的大致布防早被西凉轻骑探得,与二人寒暄几句,庞统便将案几之上地图摊开,看着图上曹军铁桶一般的阵势,庞统亦微微皱眉。

    曹操自然知晓此番兵败意味着什么,所以庞统料想其军中亦不缺一战之心,如此稳健的防守,便是荆襄军马已优势兵力伐其城池,其效果也不见得好到哪儿去。

    且曹军将徐州部分小县,尽数焚毁,只留坚城与荆襄周旋,如此一来,荆襄军马日后大举进军,想要沿途补给,也是一大问题。

    见庞统皱眉许久,并未言语,马超不禁笑道:“士元先生何必露出这般神情,我西凉轻骑若驱徐州,可朝发夕至!大不了多奔袭几回,马某不信曹军不出城池,不运粮秣,待叫马某遇上一回,便将其所运之粮,尽数焚了!”

    闻马超之言,庞统与赵云二人尽皆愕然。

    这等策略已非兵法,而是去与曹操拼比运气,且不说庞统也不知晓西凉铁骑可否有那机会遇见曹军,便是曹操怕是也绝不会想到,马超居然会有这等想法。

    只是这般计策,明显的划不来嘛……

    骑兵一日所耗粮秣巨量,马超若这般来回奔袭半月,陈留怕是要再往长安,督促粮草了。

    之前陈留一役,马超误打误撞,成功算计曹操一回,看来是有些上瘾,如今居然还想这般“直来直去”的对付曹操,庞统呆呆的看着马超,半山之后才回过神来,对马超道:“孟起勿要心急,且容庞某再算计一番。”

    赵云自然是看到了庞统面上的那抹无奈,轻笑一声道:“孟起切不可擅作主张,你我还当听军师调遣才是。”

    “莫非是马某之策不妥?”马超见二人神情尴尬,仿佛也意识到了什么,眉头微皱道:“军师且容马某引军去徐州转上一转,万一马某运气不错,便可拔此战头筹。”

    “头筹……”庞统闻言失笑,继而叹道:“孟起莫非不知,轻骑奔袭一日,耗量破巨?”

    “些许粮草,陈留又不是拿不出来!”马超说罢,信誓旦旦道:“之前军师亦赞马某擅以力破巧,既然军师都未曾想到马某会突袭徐州,那曹营诸将,又岂能想到马某这番举动?”

    庞统沉吟片刻,忽眼前一亮,心中暗道便是让马超引军去徐州兜上一圈也未尝不可,总要让曹军知晓荆襄军马,锐不可挡,正如马超所言,即便此番奇袭未果,陈留折损的也不过是些许粮草,而一旦成功,大战未启便可打掉曹军不少士气,如此看来,倒也划算。

    想到此处,庞统目视赵云,对赵云道:“子龙,翌日你与孟起一道引军往徐州一行,且看看我大军运气如何!”

    赵云闻言甚感怪异,对庞统道:“军师为何亦与孟起一道胡闹!”

    “非是胡闹,而是孟起擅以力破巧,且正如孟起之前所言,我等尚觉得如此用兵,颇为不妥,那曹军同样不会早作防备!”庞统说罢,轻笑一声道:“即便二位将军无功而返,西凉精锐亦可敲山震虎,使曹军兵马调度有所顾虑,既然曹操打定主意,死守徐州,庞某便让他安心固守,慑其军马再不敢出城一战!”(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611 固守小沛、无惧围城河北01NO

    得庞统授意,马超统辖西凉轻骑一路奔袭,直入徐州。

    一路所过,西凉轻骑倒也遇见几支曹军斥候,遂将其尽数歼灭,只是整日搜索,并未遇见曹军大军以及运粮车队,却令马超颇为遗憾。

    不过兖州方向的这般举动,却令小沛城中贾诩颇为忧虑。

    贾诩思虑许久,也未能想到马超这般“轻敌冒进”的底气何在。

    荆襄军马声势浩大,然而只马超麾下西凉铁骑,贾诩自认为以本部数万兵马,足以将其尽数歼灭,此番荆襄军马兵分两路进犯徐州,马超为何这般惶急,匆忙搦战?

    虽大军出城,可擒马超,然而贾诩始终担心这肆虐徐州的西凉轻骑只是庞统的诱敌之计,荆襄卧龙,凤雏二人配合已久,一旦小沛兵出,难保不被诸葛亮觅得空隙,趁机夺城……

    贾诩正思虑间,又有斥候来报,言马超军马肆虐小沛周遭郡县,且一路关隘,尽被其拔除!

    贾诩闻言沉默不言,而身侧张郃却颇为恼怒道:“军师不得再放任此人,郃愿引军,与之一战!”

    “焉知不是敌诱敌之计……”贾诩闻言,轻叹一声,对张郃道:“一切待丞相大军至徐州后,再作应对!”

    “可我城中军马数万,却对万余西凉铁骑无动于衷,将士士气,必然衰落!”张郃说罢,贾诩却道:“儁乂以为,以那庞统智慧,会允马超这般轻敌冒进?敌军此举,必有所图!”

    张郃闻言,不知该如何辩驳,只是想起近来斥候接连不断传来的噩耗,心中恼怒丝毫不减。

    贾诩见张郃义愤填膺,苦笑一声道:“丞相大军不日便至,贾某一人难有决断,然而丞相与奉孝齐至,届时小沛城中军马也有底气,应对来犯之敌,儁乂且忍耐数日,且看那马超还敢如此嚣张?”

    西凉轻骑于徐州肆虐三日,便归返陈留,回城后马超对于曹军“软弱”也颇为不爽,庞统得知数日间西凉轻骑并未遭遇任何阻拦,且曹军依然龟缩城中,只思索片刻,便明白贾诩心中所想,不禁失笑,对马超道:“孟起居然歪打正着,贾文和不肯出兵,想必是担心我大军后手。”

    “军师留了后手?”马超说罢,庞统与赵云对视一眼,尽皆失笑。

    半晌之后,庞统对马超道:“三日征伐,孟起想必十分疲累,且回营休息,待曹操亲至,届时还须孟起尽力!”

    马超闻言点了点头,径自离去,赵云却暗叹一声,道:“贾诩还是没有破釜沉舟的底气,若其大军尽出,孟起危急!我陈留兵马不得不救。届时这战事的主动权,便落入曹军手中……”

    “子龙只料其一,未料其二。”庞统闻言却轻笑一声,对赵云道:“论查漏补缺的本领,少有人比得上孔明,若孟起有失,寿chūn方向,必有应对!子龙勿要忘记,我陈留兵马,只是攻伐曹军的两路兵马,其中之一。”

    不过数日,曹军已尽数渡江,曹操,郭嘉亲至小沛,待二人听闻之前马超便于小沛周遭转了一圈,且贾诩未下令出城迎敌,二人面上,表情各异。

    郭嘉对于贾诩如此行事深表理解,身为谋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人人皆有,且如今境况,曹军再经不起任何挫折,且不说这万余西凉铁骑是否为荆襄诱饵,便是贾诩贸然出兵,胜那马超一回,想要擒下这支来去如风的轻骑主帅,却并不容易。

    而曹操却以为贾诩过于谨慎,如今曹军最需要的便是提振士气,马超草率而来,明显有机可乘却被贾诩放过,显然浪费了一次痛击荆襄军马的大好机会。

    曹操轻叹一声,正欲开口道出心中所想,却闻郭嘉抢先笑道:“文和如此应对,甚是妥当,如今丞相亲至,若那马超再来,文和便无须担心小沛城防,将那马超一举擒下。”

    曹操闻言恍然大悟,郭嘉,贾诩二人见其面上神情讪讪,惊问其故,却见曹操苦笑一声,对二人道:“之前曹某还欲斥文和贻误战机,如今看来,倒是曹某过于小觑那庞统智慧……”

    郭嘉闻言却道:“不怪丞相。郭某与文和料定那马超此来必是荆襄有所保留,皆因我二人久与卧龙,凤雏为敌,此二人皆智计百出之士,且其用兵,各有特色。庞统奇巧,而孔明稳健,就算之前文和出兵,逐退马超,且不说陈留方向有无应对,便是寿chūn方向的诸葛亮,同样会出兵驰援,已保西凉轻骑不失……所以于郭某看来,我大军欲寻其破绽,颇为不易。”

    “正因如此,我大军当行事稳健。”贾诩闻郭嘉之言亦道:“丞相勿要忘却,此番丞相亲至,只为守土不失,而不失为了全歼荆襄军马。况且以我河北现下实力,也根本不可能一战而定陈留,寿chūn两地局势!”

    贾诩说罢,曹操连连点头。

    正如贾诩所言,只要固守住徐州一地,使荆襄军马无功而返,曹操此番亲征便达成目的,对河北当下而言最为重要的,便是发展的时间。况且若可连败卧龙凤雏,五虎上将……就算强势如庞山民者,也当再作思索,重新估量曹军军势,而河北军马亦可趁此机会,休养生息,如先前荆襄那般,缓缓蚕食其治下土地……

    想到此处,曹操面上不愉之色尽散,对郭嘉,贾诩二人道:“二位言之有理,此役事关河北存亡,宁可放过些许小胜,也不能耽误我军中大势,今至小沛,曹某观此城已固若金汤,尚可久守,如今曹某只担心一点,若荆襄军马对我城池围而不攻,反袭徐州,青州其余郡县,又当如何?”

    “小沛一城,地势重要,若其围城,我等便可与其城下交锋,拼死一战,若其袭其余州郡,难道就不怕我大军逐退城下兵马,截其后路?”郭嘉说罢,贾诩亦道:“丞相,只要小沛不失,以诸葛亮谨慎,定然不会贸然攻伐其余州郡,即便那庞统欲绕过小沛,攻伐下邳,以及青州诸郡,其也要好好思量一下,若大军归途被截,是何下场!”(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612 对峙徐州、掘墓河北NO55

    小沛虽小,却为徐州战略要地,四通八达。

    贾诩谋算荆襄军马必不敢绕城而攻,将归路交由曹军手中,这般想法,倒也深合曹操与郭嘉二人的心思,只是三人最为担心的却是小沛城能否抵挡荆襄两路军马的夹攻。

    小城驻军十余万,虽百姓多迁徙北地,然而一座小城屯军巨量,难免被荆襄觅得疏漏,且随着河北援军的陆续到来,如今小沛城外,亦屯两营兵马,且两营军马,皆已过万。

    曹操将这两座大营交由文武双全的张郃,张辽二人执掌,表面看来万无一失,然而曹操深知,一旦荆襄军马抵达小沛,这两营军马的胜败,关乎到此战全局。

    若使其归返城中,不与荆襄军马交锋,那么小沛城内数万曹军难振士气,可若使其与荆襄交手,曹操又担心大战胜败。

    事到如今,唯一令曹操较为安心的是城中尚有足够兵马,应对荆襄兵锋,至少当下营中将士,皆义愤填膺,有与荆襄争雄之心。

    想到此处,曹操对郭嘉道:“奉孝,依你看来,若荆襄军马赶至城下,曹某当与之一战,还是当稳守城池。”

    曹操说罢,郭嘉皱眉思索,许久不言。

    依照常理,荆襄军马远道而来,自然应当趁其立足未稳,交锋一场,且不说可一举逐退来犯之敌,起码也能衰弱对手大军士气,然而郭嘉却是担心,若战不能胜,对小沛守军而言便得不偿失了。

    半晌之后,郭嘉轻叹一声,对曹操道:“郭某建议丞相静观其变,待其合围之势成,再寻其阵势疏漏。”

    曹操闻言微微一愕,再看贾诩,却见贾诩也点了点头,对曹操道:“丞相,非是我等怯战,而是丞相麾下勇将,的确难敌荆襄五虎,且那五虎各具特色,若连结一气,却可互补。”

    郭嘉闻言叹道:“张飞勇烈,关羽孤傲,马超果敢,黄忠老辣,还有那赵云稳健可居中调和,此番五虎齐至,若只论我两军之军中上将,我等这边远逊荆襄……”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笑容苦涩的点了点头。

    河北虽兵多将广,曹操却知千军易得,上将难寻……

    昔日五子良将皆在麾下,尚难与五虎沙场之上正面相争,如今五子已去其二,再作交锋,更是难有胜算。

    见麾下二位军师皆以为当固守城池,静待对手破绽,曹操也只得改变决意,命二人回府早作休息,不日之后,应对来犯之敌。

    又过数日,陈留,寿chūn两路军马并进小沛,于小沛城下相逢。

    遥望对面骤然加高不少的小沛城池,诸葛亮唏嘘不已,与庞统帅帐相见,诸葛亮叹道:“士元,看来丞相坚守之心,甚是坚决。”

    庞统闻言却笑,对诸葛亮道:“莫非孔明以为仅凭我荆襄器械之利,便可破此城池?当今局势,已容不得曹操再失寸土,遭逢这般敌手,才是庞某心中所欲!”

    诸葛亮闻庞统之言,心中一震,微微点头。

    只是相较庞统而言,诸葛亮更为计较战损,每每麾下将士有失,诸葛亮都颇为自责。如今小沛坚城在望,诸葛亮也能想到,此战便是可破城池,以现下他与庞统的军马而言,即便胜了,也是惨胜。

    曹操龟缩城中,城中军马且十万有余,若曹操一味死守,任何计策也是枉然。

    且此处乃徐州要冲之地,若荆襄军马跨过此城,滋扰其他州郡,想必曹操也会拼死断荆襄大军后路,所以在诸葛亮看来,贸然行事,亦不可行。

    庞统见诸葛亮面上忧郁之色不散,轻笑一声,对诸葛亮道:“孔明莫非已一筹莫展?”

    诸葛亮闻言苦笑,对庞统道:“士元又有何妙计?”

    “既然知晓寻常计策已无大用,攻城便是!”庞统闻言笑道:“之前庞某心态亦如孔明这般,顾虑甚多,然而得孟起提点,庞某如今也以为,身为谋者,亦当胸有豪气,孔明也当知晓,若破此城,擒得曹操,这天下乱局,便要结束!”

    “士元只是想过我军大胜,结果如何……可是士元可否想过,若曹操坚守,将你我麾下兵马耗尽,主公便要颜面扫地?”诸葛亮说罢,却见庞统不以为然道:“孔明多虑了,庞某比之孔明更晓得兄长心态,与兄长共事多年,孔明何时见我兄长将重视颜面?我荆襄可有如今辉煌,乃是每每与诸侯交锋,不要颜面,只占好处!”

    诸葛亮闻言哭笑不得,对庞统道:“士元就不怕亮归返襄阳后,将士元这般说辞告知主公?”

    “他自己都说是商贾脾性了,你我还计较那么多做什么?”庞统闻言亦笑,对诸葛亮道:“总之孔明忧虑并无意义,如今五虎皆于你我大军麾下,待翌日天明,你我且会会曹操,再作应对也是不迟!”

    诸葛亮闻言点了点头,忽然间眼前一亮,对庞统道:“士元,亮心中仍有疑惑,为何这般大战,主公却不作亲征?”

    庞统闻言微微一愣,继而笑道:“或许是对卧龙,凤雏,太有信心!”

    “亦可能是主公另有打算。”诸葛亮闻言却道:“主公行事,难以预料……我等还是将眼下之事,尽数做好便是。”

    二人言谈之间,却并不知晓此时庞山民已至建业周瑜府上。

    数月来江东未有战事,只一心一意督造海船,周瑜得知庞山民亲至,心中疑惑,待与其相见,不禁奇道:“山民怎至江东?莫非徐州战事有变不成?”

    “未观战报,庞某亦不知晓战况如何。”庞山民不以为然道:“我荆襄卧龙,凤雏皆至徐州,便是输给曹操,也只能说我曹丞相气运不绝。”

    周瑜闻言微微愕然,继而笑道:“山民倒是好气魄,只是周某不知,山民此番至建邺城来寻周某,所为何事?”

    庞山民闻言笑道:“庞某只想知晓周郎麾下,海船几何,江东军马够不够远赴辽东,肆虐河北,去掘那曹操根基!”(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613 集结水军、远赴辽东NO55出征

    “前往辽东?莫非沿海水道可至曹操后方重地?”

    周瑜闻庞山民之言不禁大惊,之前跨海赶赴青州,对江东水军而言已是一大壮举,如今庞山民却要让江东水军前往更为遥远的辽东,这

    对水军而言无疑一个是更为巨大的考验。

    思索良久,周瑜叹道:“周某虽知入敌腹地,可令河北大乱,然而山民亦当知晓,大海之上,风浪难测,即便我大军抵达辽东,亦要损失不少,况且辽东苦寒,不宜征战,我军中士卒多生长于南方,水土不服之事,亦难解决……”

    “庞某已筹备大量冬衣。”庞山民说罢,轻叹一声道:“公瑾当知曹操如今屯于小沛,志在死守,便是卧龙,凤雏连番用计,怕是须臾之间难分胜败,为今之际,我等当再拓战场,令小沛曹军无久守之心,如此孔明,士元二人才可寻其破绽。”

    见周瑜微微点头,庞山民又道:“之前青州一役,应对海上风浪,公瑾理当积累不少经验,此战辽东,庞某以为也是江东军马重振声威之时,庞某虽得江东已有半年,江东如今文治虽安,却缺武功,庞某也不希望昔日声威赫赫的江东水军,泯然众人……”

    周瑜思索片刻,点了点头道:“只是若征战辽东,夷州何时开拓,山民之前不是告知周某,若水军南下,还可连得大岛两座?”

    “待平定曹操,再开疆拓土也是不迟。”

    二人计议停当,周瑜便召江东将校,齐至朝堂,待诸将见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