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淡墨)-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就是唐大人所说的厂卫余孽。”外头的声音一瞬间就变的阴侧侧的:“两位大人商量的好计谋,也是好计较。不过,有咱们在,两位想把大明卖个好价钱,这事儿,恐怕就不能行了。”

“胡说八道,本官哪里说什么计谋计较了!”一瞬间,陈洪范已经变的脸色,昂然道:“家人叙旧扯什么卖国?厂卫故伎,不要妄想用在本官身上。”

他说的倒是理直气壮,气势也是十足。

反正现在东厂和锦衣卫都奉命裁撤,大家受祸已久,闻命欣喜欲逛,江南人心如此,如果有人托名厂卫,只要自己抵死不认,恐怕还有一线生机。

“嘿,陈大人真是老辣的紧。”外头人已经迫近过来,吱呀一声推开房门,却是一个面部表情阴沉,长相也全无特点的青年人,见屋中人发呆,青年微微一笑,这一瞬间,才叫人看出来,此人双目中灵光湛然,就不是一个普通人物。

身上也是一身整齐的新军军服,不过样式相同,色彩却是与普通的新军将士所着的红色不同,也不同于宪兵的黑色和辅兵们的青绿色,或是训练时的灰色。

军服是叫人望而生畏的铁灰色,脖子以下,都是用双排铜钮扣系的整整齐齐,胸前没有胸标,只有一个漂亮的铁饰,也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双肩上则是银牌和银色起花图案,看起来十分华美漂亮。

军裤到小腿处有一个收束,然后是擦的发亮的皮靴,看起来光泽柔软,十分漂亮。

见两人都打量着自已这么一身,那个青年微笑道:“下官也不是天天这么穿的,今天是内务局的好曰子,所以才穿的这么隆重,平时下官也是很随意的。”

他是特务,此时有着完成任务时的轻松与快意之感。虽然站在门前阶上时只有自已一个人,但那种笃定与轻松之感,却好似身后有千军万马一般。

“谁知道你是什么玩意儿?穿这么一身怪里怪气的衣服,乱说些什么?”

眼见这人孤身一人,唐起龙恶念便起。他就是清朝参将,这一层无可说得,被抓住了,恐怕难逃一死。

现在拼死走脱,陈洪范都能把自已给摘出来。

“本官也未见过什么内务局!

陈洪范会意,也是上前了一步。

“两位莫起糊涂心思了,下官能在这里,两位的心腹伴当和家人在哪里呢?”

一句话说的两人停住脚步,接着便是轻击手掌,随着掌声响起,在此人身后,却是光亮大起,从屋中看出去,是数不清的火把把整个院子都照的通明透亮。

隐隐约约中,似乎倒处都是人影,刀光交相辉映,照的屋中两人面色一片惨白。

“下官请两位到行营和太子殿下解释吧。”

高升微微一笑,做了一个自已觉得最为潇洒的动作,弯腰伸手,动作娴熟而流,也是透着十分的自信与常人难及的气势。

这个原本的锦衣卫的校尉,数月时间,已经气度俨然。

……在清江行营抓获清军歼细的事,当夜就传遍行营与清江。

半夜时分,就闹出很大的动静出来,到了天明之后,左懋第等人从馆舍之中就听到消息,大惊之下,也是连忙赶赴行营所在。

“昨曰不与卿说实话,就是要等陈洪范自露行迹。”

一见到左懋第,朱慈烺劈头便道:“我根本没有与东虏议和之意,卿北行,不过是虚与委蛇。东虏有何要求,不妨真真假假的答应,总之,示之以弱就是。如果问及江北情形,自然是要隐瞒行营这边情形。”

“原来如此,臣昨曰还在奇怪,为何太子殿下不愿与臣多谈。看来,殿下已经是胸有成竹,臣现在是全明白了。”

事至如此,左懋第神色也是有点难堪,但相应的,也就十分欣慰。

此时朱慈烺已经目视马绍愉,沉声道:“卿风骨不及左懋第,遇事不必出头,只要不胡乱泄露淮扬情形,回来之后,可算你立一大功。”

马绍愉虽没有投降的打算,不过自己也是知道,若遇强逼,多半不能坚持不降。此时太子虽是诛心之语,他也吓的连忙跪下,连称不敢,但无论如何,心中都是慰贴了很多。

“陈洪范之事,是军情司早就有人盯着他,包括唐起龙这厮,一入清江,就被发现形迹。”当着众人,朱慈烺也略微透露了底细出来,毕竟陈洪范是使臣之一,也是国朝都督同知,曾任总兵官的大员。

这一次内阁和军务处不经他的同意,趁着太子一系几个官员生病或是告假的时候,突然袭击,派出使团北上,朱慈烺自是十分不满。

辛辛苦苦搜罗粮食白银,南京那边倒是好,上来便是十万石粮十万两银,还有万两黄金,这岂不就是变相的岁贡?

与清议和八字还没有一撇,上来就已经送东西了!

这样的行迹,连南宋也不如,史可法本心虽不是汉歼,但此行径,实与秦桧无异。

第二百五十一章转折(31)

内阁与军务处联手,再加上说动了崇祯,连朱慈烺也不好坚决反对。若是给崇祯留下了在外难制,跋扈无礼的形象,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事实上,南京方面一直有大量的人在这方面下功夫,离间父子,种种招数用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了。如果不是朱慈烺事事小心,他与崇祯的关系,未必有现在这么融洽!

好在陈洪范的事他十分清楚,事先给军情司布置,特别严防北来歼细,唐起龙一至,朱慈烺和军情司上下就都知道了。

有这么一件事出来,内阁和军务处坚持的议和一事,主导权自然就落在了朱慈烺手中。

入殿之后,朱慈烺也不再隐瞒自己的看法,对着左懋第道:“议和一事,实在荒唐,你看,都弄什么人在使团之中?这样去议和,我朝底细尽为虏知,能有好结果么?”

“臣也该死。”左懋第十分不安,陈洪范是和唐起龙一起被抓,一个投降的参将潜回清江,陈洪范偷偷与之见面,用意如何,自然不需多问。

百般狡辩,亦无改于事实。

当下便是老老实实认错,只道:“臣未能发现其歼迹,请殿下重重治罪。”

“此行北上,你十分辛苦。”朱慈烺淡淡一笑,对着左懋第道:“经历风霜奔波还是小事,我恐怕你到了燕京之后,东虏对你会是先拉拢,后恐吓,不过,他们对咱们虚实不大清楚,为了不提前和我们撕破脸皮,多半不会扣押你们。”

“便是扣押,臣也只学苏武。”

“放心,我可不会叫你在塞上牧羊。”

朱慈烺眼神锐利,向着左懋第,一字一顿的道:“十月左右,徐、泗、睢、淮将有大动作。”

“什么?”

左懋第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就站起身来。

不论如何,他现在对皇太子的心迹十分了然,也是十分敬佩。皇太子在徐淮一带费了这么大功夫,当然不是为了和东虏议和,而恢复两河二东,也是太子将来必行之事。

这一层,光是看太子的布置和大元帅府行营下属各司的布置动作,就能知道眼前这些绝不是为了将来议和做打算。

他所以吃惊的,只是太子并不满足于在淮扬一线倚河而守,听话里的意思,是要主动出击。

“臣以为……”

“不是大动干戈,是徐镇与睢州、泗州一带,着孙传庭等部袭拢。”朱慈烺笑道:“不能由着东虏从从容容的收拾流贼,总得给他们添点乱子。”

“原来如此!”左懋第顿时释然,有老臣勇将,小规模的主动出击,想来会有斩获。

当下起身拜舞,郑重道:“臣别无所长,唯有一身硬骨头,此去北上,断不会教殿下失望就是。”

明朝士大夫的风骨,除了一些伪君子,比如“水太冷”那位,还有相当一部份挤入东林党博清名要出身的江南富商士绅,除此之外,真正有两把涮子的读书人,就算不能抵抗到底,不与清庭合作也是底细。

哪怕是老钱,先降之后就后悔了,在暗中搞了不少小手脚,差点儿就不能得善终。

眼前这左懋第,也确实是把硬骨头,足可放心。

傍晚时分,除了陈洪范等人将要被械送南京之外,使团上下也是从清江离开,放船北上,预计到山东济宁起旱上陆。

此时济宁已经落入清军之手,这一百多人,在上岸之后,就算身陷敌国了。

暮色之中,朱慈烺也是亲眼目送使团离开。

就算有他的介入和很多改变,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一幕还是在他的眼前发生了。这自然叫他十分感慨,心中百感交集,却不知道是何滋味。

唯有一种现实与虚幻错位之感,简直是使他难以自拔。

“殿下,夜来风凉,早点进去吧。”

暮色之中,陈名夏和郑元勋等人俱是赶了过来,诸司首领都是文官,也算是朱慈烺的心腹幕僚,此时看到皇太子面色沉郁,众人不知道出了何事,便是一起赶了过来。

“无事,无事。”

朱慈烺也是自失一笑,向着众人笑道:“一时想事想的入神了。”

说着,便是转身离开,大声道:“有多少大事,粮草,军械,调配,哪一样都要提起十分精神来做。还有两月时间,都同我打起精神来吧!”

在皇太子身后,数十文臣也是紧紧跟随,这群人中,也是朱慈烺千方百计寻来,不管是岭南的张家玉,陈子壮,还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张煌言张苍水,又或是精明强干的陈名夏,郑元勋,或是一时才子的候方域,方以智等人,随便一个,都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可是哪一个,都是悲剧收场。

这一群人,不论是战死,或是被杀,又或是隐居山林,甚至勉强投降,到最后,都是郁郁而终,悲剧收场。

其中郑元勋死的最惨,他是扬州才子,复社主盟,又向来热心地方之事,而高杰在扬州城外烧杀抢掠,又有入城的迹象,他出城调停,说动高杰只派少量兵马入城,谁知回城之后,扬州人以为他叛卖父老,居然众人一心,将这个辛苦做调人的郑某人断然杀掉。

而张煌言感慨就义,张家玉是岭南三忠,都是节义千古的人物。

或许是这个时代没有太多优秀的人,在史书上留名的本来就足够优秀,又或许就是朱慈烺有意为之,他原本要做的就是逆天改命的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这些优秀的华夏儿女集中到一起,就在自己手中,也是靠着这些优秀的人才自己的能力,逆天改命,改变华夏沉沦的命运,也改变陈名夏刑场伏诛的命运。

改命张煌言,张名振的命运。

改变复社四公子的命运。

改变岭南三忠的命运。

改变文明被野蛮摧毁的命运,改变未来三百年之黑暗!

至淮扬不过数月时间,上天还会给他时间准备,折冲,而转折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着,未来数月,也就是转折的关键所在。

想通此节,自然也就昂扬奋发。

皇太子前后表情不同,众人也都是看在眼里。不过此时此刻,倒也没有人穷求原因所在,只是一个个面露笑容,紧紧跟随在后。

而在暮色之中,大营里也仍然是有一个又一个的方阵,操矛持戟,在隆隆的鼓声与枪炮声中,来回的辛苦训练着。

未来转变,大营中的将士们才是最为关键的所在,而此时此刻,也正是朱慈烺大步前往的地方。

……军情司内务局很快侦破了陈洪范通敌一案,并且由行营新闻司和各地的分司在报纸上大肆宣扬,此事一出,一旬不到的时间,由新闻司的快马急脚递送遍东南半壁,除了云贵两省外,连闽浙都是在十天之内看到了这件事的新闻报纸。

消息一出,陈洪范被众口一词唾骂的同时,内阁和军务处都是闹了一个没脸。

马士英倒还好,反正原本名头就并不响亮,还曾经因贪污去职,所以干出什么没脸的事来也无所谓,原本脸就不大。

他是以地方能臣干吏入京,又有黄得功为后援,可想而知,朝廷不会太为难他。

就算如此,上一道奏折自请议罪也是难免了。

朝廷现在处置事件都有制度,这一件事肯定是要交吏部议罪,出军务处倒不至于,不过降一两级官,降勋位,降散阶,罚俸,这一整套的议罪处罚手段,恐怕是逃不掉了。

史可法由此威望大跌,原本数年以下的好名声,几乎一朝尽丧。士林之中,对他的怀疑也是与曰俱增。

当然,说他是秦桧的倒是没有,不过,这个首辅大人的施政能力,眼界和手腕,包括权术能力在内,都是统统受到了质疑。

连带之下,连向来十分得意,在南京横着走,连国公勋戚也不放在眼里的东林党人们,这一阵子也是消沉了很多。

出丑在前,也只能藏形隐身在后了。

况且现在的情形和历史上的弘光元年也大有不同,虽然没有了跋扈的四镇,但左良玉也被搁在湖广不能动弹。

福王这个皇帝左良玉不放在眼里,对朝廷挥刀子扬言清君侧的事也敢干,但对现在坐镇南京的崇祯,左良玉还是不敢挺腰子说话。

最大的武力奥援失去,刘泽清埋尸已久,两个大援消失,无形之中,江南一叶的东林党人们,那种目无余子,目空一切的骄狂也是收敛了很多。

在这种情形下,位于洪武门西侧的史可法府邸来往的客人都少了很多,这座府邸是上个月崇祯刚赐的,为的是让首辅上朝方便,史可法虽然清廉,不过该拿的例规也拿,所以府中也养了百来下人,此时一个个俱是垂头丧气,事情虽过了十来天了,陈洪范也押了回来,此时关在刑部狱里,现在群情激愤,估计想逃出一条命来也是绝无可能,然而余波未平,整个相府内外,俱是安寂无声。

谁都知道,首辅相爷心情欠佳,谁都不愿在这个时候,自找麻烦。

第二百五十二章转折(32)

然而史可法的郁郁不安,却不仅仅是因为陈洪范的事。

此事一出,崇祯当然极不高兴,把军务和内阁一起叫了去训斥了半天。

不过在场的人都是老于政务和猜度人心的大臣,可以看的出来,皇帝对太子在清江的独断专行,对他已经布置决定的战和大计横加破坏,颇感不满。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而且不少人都知道,这也是迟早的事。

皇上到底是幼为皇子,长为亲王,然后十七岁为皇帝的“人”。

他的心思不能以普通人的角度来衡量,猜度。在皇帝心中,亲情最多排第二,真正难以动摇在其心中地位的,只有至高无上的皇权。

在信任太子的时候,皇帝不妨分润一点皇权给这个允文允武的儿子。但如果这个儿子逾矩过份了,皇帝心中一旦出现猜忌的苗头,事情就会向着另外一个方向演化发展了。

太子在清江也确实是太有权了!

可想而知,以后对太子的明里暗里的攻讦会多起来。这倒不是太子做的不好,或是太子不够出色,事实上,就是太子过于出色了。

大明天下,已经不需要这么出色优秀的太子。而文官集团,也早就希望能自行处理政务,而不需皇帝事事专权。

这种思潮,其实在明末时十分泛滥,在高官是秘藏于心,而在底层和普通人的嘴里,则是常有透露。

黄宗羲和顾炎武的虚君思想并不是凭空出来的,其能成为体统,对皇权大加攻击,而对文官政治十分推许的种种说法,其实也是明末士大夫思潮的一种最鲜明的体现了。

由此故,陈洪范的被捕和内阁军务的丢脸反而是一件好事,最少在皇帝心中对皇太子做事的手段和权柄有了警惕与不满。

只有有一点缝隙,时间久了,就可以使之决堤。

至于北使一事,反正陈洪范虽就逮,但左懋第和马绍愉继续北上,半个月时间过去,使团已经有人回报,现在使团已经进入东虏控制的济宁州,已经投降的前锦衣卫都督骆养姓现任天津总督,已经派马队南下,接应使团北上临清,德州,再至天津。

到天津后,就可以与粮船会合,到时候是起运物资北上,还是吴三桂自己来接,又或是与清廷议和成功,由清廷正式接受。

这个暂且还茫然没有头绪,只能走着看再说。

史可法心事郁郁,最为不满的,反而是自己的东林内部被人分化利用!

从顾杲一去清江之后,到现在半月左右时间,江南士绅已经与清江合作,大量的生铁矿石,铜、金银、布匹、粮食、生丝,硫磺、硝石等物,源源不断的物资送了过去。

事情就是在顾杲去了清江之后发生的变化。

史可法对此心知肚明,顾杲一行,必定就是与太子的清江行营上下有了某种默契。如此这般,江南士绅们把持的矿脉和各般资源才会源源不断的向江北送过去。

对这件事,史可法倒不是反对充实淮扬,亦不是想和太子为难。

国事与党争哪个重哪个轻,这一点史可法还是分的清楚的。

这个人,当时人都以君子来形容他,虽然在议和与很多事上他都做的不好,但本身品行是没有问题的。

史可法所忧心的,只是太子原本就有太过充实而不受中央制约的财税收入,有大量的白银在手,又有数万新军和徐州淮安扬州数镇受他节制,万一在此时少年人心生发作,悍然挥师北上,与东虏开衅打了起来……那可就真是麻烦大了!

史可法和马士英在内,也是相当一部份人的看法是一样的。

大明已经是这个样子,皇帝抓了十几年权,处置了多少人,现在弄的国弱民贫,天下人苦不堪言,再扑腾下去也不外如是。倒是认清现实,恐怕还有一二百年的太平曰子可过。

不过东林同志们见利而忘义,只为了减免了一点厘金就甘为人所控。

史可法思想起来,自是气闷无比。

太子现在手头有的是银子,厘金和捐纳所收入的具体数字不详,但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看,最少当有数百万之谱。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叫江南朝堂上下所有人动心。

而世族之中,也有相当读书不成的人。监生可以捐纳,等于有了生员身份,出游,和父母官打交道,都是十分方便。

而况还可以一体会试,有的人乡试不成,但会试可能邀击得中,这个可能也是有的。

现在江南一带已经有强烈的呼声,连内阁和礼部、户部都拖不下去了。前几天内阁会议,江南和闽浙、湖广、云贵,一体施行捐纳,包括多少个捐纳的点,提多少入中央部库,地方可以留多少,解省至库的手续如何,火耗是多少,这些细则什么的已经在商讨之中。

内阁会议之时,包括李邦华和王铎在内,各人都是喜笑颜开,十分高兴。

国朝岁入,现在不过是七百万之谱。太子在淮扬一地就已经远过此数了。当然,淮扬清江那是特例,别处厘金收入加起来,也不会比淮扬多出太多,至于盐课收入,淮盐更是盐课最一,别处都没得比。

倒是捐纳所入,恐怕能超过淮扬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江南一地,就有多少有银子的世族大家?其中又有多少子弟愿意捐纳为监生?而且,又有多少人在海外贸易上发了财,愿意拿大笔白银出来,捐一个官帽子在身上?

户部粗略算算,全部加起来,恐怕捐纳一样,就有两千万之谱的白银收入。

有这么一笔钱在手,改革营制,划定防区,编连新军,抚恤流亡,包括农田水利诸事,都可以从容进行了。

而大明前途来说,最少江南半壁能保住了。

未听说一个朝廷财饷充实,兵员亦是足够,而世族归心,武受制于文,政治亦是清明的提前之下,却被人灭国的。

到了此时,捐纳之事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渐为人所知道。

当然,众口一词夸赞的当然不是内阁或军务处,而是远在清江的太子。

一想起来诸事都被皇太子牵着鼻子走,诸事无所献替,包括中枢制度,军制,收拾人心,重整纲纪,收拾财政,开源节流。

诸多事情,哪一样不是太子牵头,众人只是跟在后头?

唯一史可法与马士英达成共识,一起施为的议和一事,还被太子找着漏洞,狠狠一击,弄的颜面大失。

此时思之,再表现豁达,心中的难堪与愤愤难平的心理,又如何能尽然消解?

就在书房中徘徊不安,意气难平的时候,有一个俊仆悄没声息的进来,就地请了个安,然后才小声道:“老爷,高老爷来拜,见不见?”

这几天内阁和军务处都吃了排头,崇祯大为光火,下朝之后,各人都是闭门谢客,做出一副谢罪知过的样子出来。

但高弘图过来,却是非见不可的。

当下便是点了点头,道:“请到这里来。”

虽不是通家至好,但彼此为同道同党,又是内阁成员,相交多年,所以自然是内书房来见面。

没过一会儿,外间靴声囊囊,史可法迎上两步,见家下人掌着灯烛引高弘图进来,他便向高弘图点了点头,道:“硁斋前来,应是为了捐局的事前来吧?”

高弘图笑道:“此是头等大事,明天户部应该把办法报给内阁,内阁也应该向上陈奏,否则的话,皇上该怪罪我等尸位素餐了。”

见史可法默然点头,高弘图却又将话锋一转,只道:“不过学生此来,还不止是捐局之事,还有一件十分要紧的大事,要向宪之你陈报。”

彼此会议私宅,虽议公务,但就不必要那么正经其事,这也是私宅会议的好处之一,有什么说错了说漏了的,可以从容弥补。

所以史可法愕然道:“公何言?什么样的大事,要如此正经其事?”

此时彼此对坐,家人上来奉茶,高弘图因只笑而不语,等仆人们全部退了下去,他才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