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5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煨遥窨沙巳酥#没侄峁蠊牧焱粒俊庋桑醒簟⑵街堋⒗胧⑤⒏蘩牵馕遄浅兀就跻蛔疾灰就跻饫铮 

    说着,他伸手指向地图上的河西(即西凉)。

    严誉、审蜚二人面面相觑,不知赵弘润是何用意。在旁,荡阴侯韩阳也是一头雾水,忍不住开口提醒道:“姬润公子,西河并非我大韩国土,而是羌、胡的占地啊。”

    听闻此言,赵弘润笑眯眯地说道:“正是因为并非贵国国土,本王才会选择这里呀。”说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请贵国派兵攻克此地,交予我大魏。……如此一来,贵国确保国土完整,而我大魏亦得了好处,岂不两全其美?”

    荡阴侯韩阳愣了愣,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地图,随即再次将目光投降赵弘润,眼眸中露出几许敬畏之色。

    而严誉、审蜚二人,此刻更是早已傻眼。

    高明!

    在旁,韩王然静静地看着经过,此刻于心中大为惊叹眼前这位魏公子的睿智。

    不可否认,侯韩武的确挺高明,以退为进,企图借割让中阳、平周、离石、蔺、皋狼,将来自胡人的威胁转嫁到魏国身上。

    但是,眼前这位魏公子润,明显更为厉害。

    想到这里,韩王然对自己重夺王权一事,更添信心。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正文 第1033章:和议

    『PS:“云中思考者”书友,你的万赏已经统计了,详情见「第1101章PS」。【零↑九△小↓說△網】』

    ————以下正文————

    当日初次和议之后,严誉留在邯郸,而审蜚则在请示过赵弘润后,带着两名护卫拍马赶回武安,将今日议和会议上赵弘润提出的要求传达给釐侯韩武。

    大概是戌时前后,审蜚火急火燎地回到了武安,在拜见过釐侯韩武后,便将今日会议上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后者,直听得釐侯韩武眉头深皱。

    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那样,釐侯韩武此番授意严誉与审蜚将『中阳』、『平周』、『离石』、『蔺』、『皋狼』作为战败赔礼割让给魏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胡人的威胁转嫁到魏国头上。

    正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虽然割让五座城池这固然让釐侯韩武感到痛心,但若是能就此将『胡祸』转嫁一部分到魏国身上,这在釐侯韩武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在那五座城池中,『蔺县』位靠西河,历来是受到『胡祸之灾』最严重的县城,因此,县内的民众十有八九都逃到了『离石城』,以至于『蔺县』除了数百留驻韩兵外,几乎没有多少居民,可能连百户都不到。

    因此,这座县城釐侯韩武是毫不心疼的。

    再说『中阳』、『平周』,这两座县城被夹在胡人与魏人当中,虽说河东郡的魏人这些年来倒是未曾进犯,但架不住胡祸之害带来的威胁,因为这个原因,韩王室历来也无心发展这两座城池,仅用这两座来钳制魏国的『北屈城』,今日就算割让给魏国,影响也不是很大。

    如此就只剩下『离石』与『皋狼』这两座城。

    皋狼就不用多说了,那是典型的军镇县城,它可以视为是离石城的陪城,为后者起到一个驻军保护的作用。

    因此,『中阳』、『平周』、『离石』、『蔺』、『皋狼』这五座城池后,唯有『离石』的割让釐侯韩武感到痛心,毕竟离石城在收容在周边县城的民众后,县内居户超过一千户,称得上是西河一带屈指可数的几座大城。

    但相比较『将胡祸转嫁给魏国』后带来的好处,釐侯韩武认为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不得不说,釐侯韩武虽然在对待弟弟韩王然这件事上表现地极为优柔寡断,但却不失是一位颇有远见的权臣,这可能是因为韩王起曾悉心栽培的原因,使得釐侯韩武在大局观上,毫不逊色康公韩虎这等老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此番决定将那五座城池割让给魏国的主意,纵使是与他不对付的康公韩虎,亦不得不承认是一桩高明之举。

    可没想到,那位魏公子润一眼就看穿了釐侯韩武设下的陷阱,并且反将一军,居然提出索要『河西』的要求。

    “魏公子润……索要河西?”釐侯韩武皱着眉头询问审蜚。

    “是。”审蜚低了低头,一脸苦笑地说道:“魏公子润言道,『既是两国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岂可侵夺贵国国土,这岂非是与议和之举背道而驰?』”

    “……”釐侯韩武竟无言以对。

    此时,康公韩虎那边也收到了其堂侄荡阴侯韩阳派人送给前者的书信,陷入了沉思。

    当晚,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二人秘密会见,商议了一番,他们认为,严誉、审蜚那两位士大夫,明前镇不住那位魏公子润,甚至于游说的才能还不如韩晁与赵卓。

    因此,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决定亲自去邯郸会见魏公子润,毕竟那位魏公子润提出的要求,对于韩国而言影响着实太大。

    次日,赵弘润在宴请韩王然的时候,便得知了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联袂前来的消息。

    不过对此,赵弘润与韩王然皆不感到意外,毕竟严誉、审蜚那两位士大夫明显只是一个传声筒,真正能拍板此事的,还得是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总算是同为三权臣的庄公韩庚,都不如前两位有权势。

    当时,赵弘润哈哈一笑,便接受了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二人提出的恳求:他俩希望在邯郸城外约见。

    于是乎,赵弘润将会见的地点选择在高墙外大约三里处的一条河流河畔,并提议:为了双方安全考虑,只允许携带不超过二十人的护卫。

    对此,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欣然接受。

    八月初六,赵弘润与大将军韶虎带着众宗卫以及韩王然与荡阴侯韩阳、韩使严誉三人,提早一步在约定地点扎下帐篷,静等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的来到。

    在等候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到来的时候,韩王然心中砰砰直跳。

    此刻他心底忽然泛起一个非常诱人的念头:高墙魏军据此仅三里地,倘若魏公子润下令擒拿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他岂非可以立刻重夺王权?

    正因为这样,他有些不受控制地用炙热的目光看向赵弘润。

    但是在暗自深吸了几口气后,韩王然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原因有三。

    其一,韩王然心中清楚,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别看都是将领出身,但事实上都是极为小心谨慎的人,此番会见魏公子润,必定会有所防范。

    其二,纵使在这里擒拿了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他也不可能真正执掌韩国,反而会为此背上一个『私通外人陷害本国要臣』的污名。

    其三,魏公子润是否愿意为他背负『背信弃义』的污名呢?毕竟此番釐侯韩武与康公前来,魏公子润可是承认的,倘若其倘若他设下埋伏擒拿二人,岂不是将名誉都糟蹋了。

    想到这种种,韩王然眼眸中的炙热逐渐褪去。

    然而,他的神态,皆落在赵弘润的眼里。

    其实赵弘润也想过这一点:是否有可能趁此机会擒下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二人,扶持韩王然夺回王权。

    但是仔细想想,他觉得此事对他弊大于利。

    暂且不说他为此得背负『背信弃义』的污名,再者,他并不认为这么快就助韩王然夺回王权,这对于魏国而言是一件好事。

    道理很简单,因为魏国还未做好介入韩国内事的准备。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韩王然这么快就摆正心态,赵弘润还是感觉有些意外的。

    不知过了多久,宗卫吕牧撩帐走入,抱拳对赵弘润说道:“公子,韩国的釐侯与康公到了。”

    见此,赵弘润与韩王然站起身来,遂出帐迎接。

    正如韩王然所猜测的那样,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对于这次和议非常谨慎,竟带来了约两三千名步兵。

    不过,这两三千名韩国步兵被安置在距离会议帐篷大概两三里外的位置,仅有三百余兵士跟随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来到了会议帐篷。

    在荡阴侯韩阳的介绍下,赵弘润终于见到了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这两位韩国权臣的庐山真面目。

    在些许寒暄过后,赵弘润笑着说道:“不如你我皆退散兵士,入帐内详谈,可好?”

    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点头称善。

    于是,跟随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而来的三百余护卫徐徐后退,退到那约两三千韩国步兵的位置;而原本就守卫在帐篷四周的五百名商水军魏卒,亦同时向高墙方向后撤。

    此时留守在会议帐篷外的,韩方与魏方皆只有十名卫兵,只见这些士卒彼此瞪大眼睛瞅着对方,右手不敢离开剑鞘,与其说是剑拔弩张,倒不如说是彼此都十分紧张,生怕对方骤然发难。

    而相比较帐外的紧张气氛,帐内的气氛要和睦许多。

    比如釐侯韩武,在拜见过赵弘润后,便小声询问韩王然,询问他这几日是否受了苦。

    就连赵弘润这个旁人都看得出来,釐侯韩武对韩王然的态度非常纠结,既希望韩王然死,又不希望韩王然死。

    相比之下,康公韩虎的态度都直率得多,当他发现魏人居然将韩王然奉为座上宾后,眼眸中闪过一丝可惜之色,仿佛是在为韩王然未曾死在魏人手中而感到惋惜。

    而在釐侯韩武与韩王然兄弟二人低声叙说兄弟感情的时候,赵弘润则暗自打量着跟随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而来的几名将军打扮的人。

    根据荡阴侯韩阳的介绍,赵弘润这才知道那几位将军很了不得,竟是『北原十豪』当中的『雁门守李睦』、『上谷守马奢』,以及『太原守廉驳』。

    其中,太原守廉驳就算是不经介绍,赵弘润也是认得的,毕竟廉驳曾在前一阵子的交锋中亲自上阵,凭借他可怕的武力,曾对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原守廉驳的到来,让卫骄、吕牧等宗卫们如坐针毡,双目死死地盯着廉驳。

    只可惜,廉驳似乎并未将卫骄等人放在眼里,在入座后,还不等赵弘润或釐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开口,便拍着案几叫道:“酒呢?……议事岂可无酒水?”

    见此人如此张狂,卫骄、吕牧等宗卫们心中暗怒。

    而就在这时,却见大将军韶虎微笑着说道:“廉驳将军所言极是,议事岂可无酒?来啊,上酒。”

    听闻此言,伺候于帐内的魏兵们纷纷奉上早已准备好的酒水。

    此时,廉驳这才注意到,对面那位魏将,居然就是前几日与他交过手的韶虎。

    而让廉驳感觉有些别扭的是,可能是因为前几日他义释了韶虎的关系,韶虎对他极为尊重,以至于廉驳无从发作。

    是的,此番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将廉驳这个连他们都感到头疼的将军带来,其实就是打算伺机给魏人一个下马威,可没想到,韶虎极力维护廉驳,以至于廉驳根本找不到发作的机会。

正文 第1034章:和议(二)

    韶虎:“廉驳将军觉得此酒滋味如何?”

    廉驳:“马马虎虎……”

    韶虎:“啊……廉驳将军见谅。 更新最快这些酒,皆取自邯郸的酒窖,邯郸酒家对我言道,这已是上等的好酒……”

    廉驳:“邯郸的酒啊,我就说嘛没啥滋味……喂,你们打下了上党,可有上党的黍酒?”

    韶虎:“军中尚有一些,韶某立刻派人去取。”

    廉驳:“那要等到什么时候,算了,就喝这个吧……还有么?”

    韶虎:“廉驳将军放心,今日酒水管够。”

    廉驳:“……唔。”

    于是乎,廉驳全然找不到发作的机会,不过对此他也不在意。

    毕竟廉驳此番随同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前来,只是出于国家大义倘若魏人挟胜而气焰嚣张,他并不介意挫一挫魏人的气焰,哪怕他明知是被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利用。

    但此刻魏人的大将军韶虎对他极力维护,他若再借机发作,那就太不像话了。

    不得不说,似廉驳这等纯粹的武人,历来是吃软不吃硬,这不,一坛酒下肚,他与韶虎立马称兄道弟起来,仿佛是失散多年的至交亲友。

    看到这一幕,别说侯韩武与康公韩虎颇为傻眼,就连赵弘润也有些目瞪口呆。

    最终,赵弘润只能将这件事归于英雄惺惺相惜:韶虎敬重廉驳是一位有武德的将军,因此,就算廉驳是韩将,韶虎亦极力维护。

    不过话说回来,廉驳的态度却让赵弘润感到十分意外就算你廉驳是北原十豪,是手握重兵的太原守,可当着韩王然、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的面,与我魏国的大将军韶虎称兄道弟,这不太合适吧?

    这廉驳……似乎既非是韩王然的人,也非是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的人,我或许可以……

    赵弘润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韩王然与侯韩武、康公韩虎三人。

    他发现,韩王然对此并不在意,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廉驳,但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的面色就有些难看了。

    这让赵弘润微微有些意动:要不要挑拨一下,让廉驳在韩国待不下去呢?

    要知道,太原守廉驳,那可是击败了北三军、重创了魏将姜鄙的猛将,若他魏国能策反这等猛将,岂不是如虎添翼?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韶虎,随即笑着说道:“廉驳将军真是好酒量,看来邯郸的酒,确实不适合廉驳将军这等猛士饮用,穆青,你即刻骑马前往高墙,本王记得那里尚有不少黍酒,你叫人拉一车来,交予廉驳将军畅饮。”

    “遵命!”宗卫穆青抱拳而退。

    听闻此言,廉驳有些讶然地看着赵弘润,在不解地眨了眨眼后,说道:“姬润公子的好意廉驳心领,这太麻烦了,还是算了吧。”

    赵弘润闻言抚掌笑道:“本王素来敬重猛士,虽说以往与廉驳将军并无照面,但今日有幸得见,若不能盛情款待,本王亦心中有憾。……大将军意下如何?”

    韶虎本来就敬重廉驳,眼下在得到赵弘润眼神示意后,心中顿时澄清,当即点头说道:“肃王殿下所言极是!……今日如若不能让廉驳将军这等猛士尽心,天下人岂不是道我魏人不敬猛士?”

    听闻此言,廉驳哈哈大笑。

    其实他心里也清楚,魏将韶虎对待他固然是真心实意,但眼前这位魏公子润则未必。

    但正所谓盛情难却,赵弘润与韶虎如此礼遇他,他若是做出什么不好的事,那就太不像话了。

    话虽如此,他在心中亦暗暗提醒自己,不能再多说话了,毕竟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此刻的面色已经够难看的了。

    可即便廉驳已经决定接下来只顾喝酒不再多说话,但雁门守李睦与上谷守马奢的眼眸中仍然满是担忧之色。

    在他们看来,邯郸的酒不适廉驳这等猛士饮用,魏公子润的这句话实在是太诛心了邯郸的酒不适合廉驳饮用,那么哪里的酒适合廉驳饮用呢?魏酒么?

    更要命的是,此前廉驳也抱怨过邯郸的酒淡而无味、没啥滋味,这让雁门守李睦与上谷守马奢尽管清楚对面那些魏人打什么主意,却也难以将这句话兜回来。

    而此时,赵弘润已将目光投向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二人,若无其事地问道:“侯、康公,时候不早,咱们就来商议一下河西之事吧?”

    由于方才这一幕,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此刻正心烦意乱,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随即猛然感觉不对什么河西之事?

    然而,赵弘润却不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当即抚掌笑道:“既然两位皆认可此事,那就来细细商谈一番吧?”

    听闻此言,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一张脸顿时就黑了。

    要知道,他们就是反对赵弘润所谓的河西攻略才特地而来的。

    韩国出兵攻打河西,从羌、胡两族手中夺取河西土地,用这些土地作为对魏国的战败赔礼。魏公子润的这招驱虎吞狼,可比侯韩武那招移花接木狠多了。

    说白了,侯韩武是希望将胡人之祸转嫁给魏国,可魏公子润,却让韩国出头去攻占河西羌胡的地盘,这明摆着就是让韩国再次激怒河西羌胡,全盘掀翻了侯韩武那移花接木的伎俩。

    倘若韩国果真同意了此事,那么试问,到时候河西羌胡最痛恨的是谁?

    究竟是无端攻打其地盘的韩国,还是从韩国手中接管了河西地盘的魏国?

    在河西羌胡眼里,韩国再怎么想都是主犯吧?魏国充其量就是帮凶。

    到时候,魏国许诺一些利益,或可将这件事的罪过全部推到韩国这边,到时候,韩国那就两面不是人了,既被河西羌胡痛恨,又被魏国抛弃。

    要命的是,韩国在这件事上还占不到什么便宜:出兵攻打河西的是他韩国,而坐享其成的却是魏国。

    更何况,河西的羌、胡是善茬么?

    虽说河西羌胡的势力并不如林胡、东胡强大,但也是本身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异族。

    而韩国目前已经与林胡、东胡、楼烦、匈奴等异族交恶,再无端端得罪一个以往关系还算和睦的河西羌胡,如此一来,韩国的胡祸别说转嫁给魏国,甚至于,边疆的局面会比以往更加险峻。

    因此,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是绝对不会同意此事的。

    可尴尬的是,由于方才他俩一时失察,中了眼前那位魏公子润的诡计,以至于在后者询问河西之事后,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居然鬼使神差地点了头。

    这就要命了前面已点过头,后面如何好拒绝?这不是自打嘴巴么?

    此时,侯韩武只感觉通体燥热,这个时候,他只能寄希望与雁门守李睦与上谷守马奢了。

    虽然这两位将军与他并非一路人,但在国家大事上,侯韩武相信这两位将军绝不会令他失望。

    果然,在看到侯韩武的目光示意后,雁门守李睦与上谷守马奢当即猜到这两位权臣显然是被那位魏公子给算计了。

    当即,上谷守马奢插嘴道:“侯、康公,请两位大人三思。……河西羌胡以往虽与我大韩有些冲突,但几无交兵,贸然开战,恐怕不妥。”说罢,他转头看向赵弘润,正色说道:“姬润公子,我大韩携至诚诚意而来,公子何必相欺?”

    说实话,赵弘润并不指望自己提出的建议能骗得过韩人,毕竟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个,因此,眼前这位韩将、上谷守马奢看穿了这件事背后的阴谋,赵弘润并不意外。

    于是他笑着说道:“马奢将军误会了,本王岂有挑拨之意?……只是本王觉得,既然魏韩两国要握手言和,我大魏就不好从贵国手中索取赔偿,否则,纵使在座的诸位愿意与我大魏交好,可贵国的其他臣民呢?他们多半会认为,是我魏军挟胜,向贵方索取诸多赔偿,如此一来,贵国民心皆憎我魏人。……照这般,今日议和岂不是成了空谈?”

    “……”上谷守马奢哑口无言。

    其实此刻帐内双方都心知肚明,今日的和议,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约束性。

    说得难听点,倘若未来一两年内,韩国解决了林胡、东胡、匈奴等外族的威胁,那么到时候,韩国肯定是要起兵讨伐魏国,报复今日的战败之耻。

    但这种话,此时却不好说,因此,侯韩武、康公韩虎等人只能咬死承认,他们也是希望与魏国世代和睦的。

    而如此一来,他们就无法反驳赵弘润的提议,毕竟赵弘润提出的建议,正是建立在魏韩两国长久和睦为邻这个基础上的。

    见在座的韩人都不说话,赵弘润心中暗笑,继续说道:“本来,为了魏韩和睦,我大魏应当放弃向贵国索要战败赔礼,只是,此番我大魏倾全国之力,损失巨大,若无法弥补一些,国将不存,可是呢,为了魏韩两国世代和睦,本王尊重此番的和议,又不好向贵国索取,因此,便唯有着眼于……河西。不知几位能否理解本王的苦心?”

    看着赵弘润那大义凛然的模样,在座的侯韩武、康公韩虎、雁门守李睦与上谷守马奢等人默然不语。

    其实他们都明白眼前这位魏公子润的意图,但问题就是,赵弘润将这番道理说得冠冕堂皇,以至于他们根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魏国深明大义,尊重魏韩议和,不愿将战败赔偿的损失让韩国承受,主动将其转嫁给河西的羌胡。

    怎么反驳?

    在亲中原而远狄戎的中原,这就是大义!

    是天下人都会支持魏国,认为魏国仁厚的大义!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正文 第1035章:和议(三)『加更9/27』

    帐内,陷入了久久的沉寂。

    面对着赵弘润那大义凛然、冠名堂皇的理由,釐侯韩武、康公韩虎以及雁门守李睦、上谷守马奢等人忽然发现,他们韩国似乎还真的只有一个选择——出兵攻打河西。

    尤其是当赵弘润在笑着说出『纵使是贵国臣民亦会欣然接受此事』这样的话后。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