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郑城王氏的家主王寓,虽痛恨肃王赵弘润,但对于他的弟弟桓王赵弘宣,却颇为认可。
出于这两点原因,因此在包括桓王赵弘宣与北一军在内诸路魏军合力讨伐邯郸的时候,郑城王氏尽管没有支持主战,但也没有劝阻朝廷。
可能他们暗中还期待着桓王赵弘宣率领北一军在这次讨伐韩国的战争中大放光彩,挽回北一军曾经恶劣的名声,如此一来,被废太子储君位置的赵弘礼,脸上自然也有光——毕竟是赵弘礼举荐了桓王赵弘宣。
但是,纵使是郑城王氏都抱持沉默的情况下,上将军府的晁立栋却依旧上蹿下跳,极力劝阻朝廷与魏国撕破脸皮。
其原因就在于,他与肃王赵弘润亦有仇怨,谁让当初在刑部尚书周焉一案中,肃王赵弘润飞起一脚将这位朝廷大员给踹到了城内的河渠里呢。
当时因为这事,堂堂新晋府衙『上将军府』的府正,晁立栋颜面扫地,几乎成为大梁城内臣民茶余饭后的笑料。
要知道,『上将军府』那可是掌管『卫籍(军籍)』的府衙,地位超然,在它面前,纵使是兵部也要低头。
可就是因为那一脚,原本大有可为的『上将军府』,彻底被人看轻,别说驻军六营的大将军老爷们对其视若无睹,就连兵部对其阳奉阴违,以至于『上将军府』筹创许多日子,仍然只是一个空架子,有名无实。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晁立栋私底下恨不得肃王赵弘润战死在北疆,以至于当他听说桓王赵弘宣千里驰援为其兄长肃王赵弘润解了围后,晁立栋顿足捶胸,不知摔碎了府内多少瓷器。
当时他唯有希望赵弘润打败仗,只可惜,事与愿违,肃王赵弘润的肃王军在北疆打地尤为强势,先后挫败靳黈、冯颋、暴鸢、韩阳等韩将,最后居然还攻陷了韩人的王都邯郸。
于是,今日在得知『北疆大捷、韩国服败』的消息后,晁立栋气怒攻心,竟当场昏厥,吓得府里的家人急忙派遣满城寻找名医医治。
待等苏醒之后,晁立栋干脆就托病不出了,因为他此前说了太多危言耸听的话,相信朝中的『主战派』,此刻正等着嘲讽他呢。
这里所说的『主战派』,指的是魏国朝廷仅一小撮人,几乎都是有卫籍在身的在役兵将。
比如砀山军的大将军司马安,他就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
不得不说,尽管司马安与赵弘润曾经有过一段不开心的日子,但是后来没过多久,他俩便握手言和了,原因就在于他俩的战争理念很接近——当言语无法沟通的时候,就通过武力使对方臣服。
区别仅在于,赵弘润的原则是『打到你服、愿意为我大魏所用』,而司马安则是『打到你死、一了百了』。
而在川雒联盟诚心降服之后,在赵弘润的影响下,司马安那『非我族类尽屠之』的战争理念难免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不夸张地说,司马安可以说是驻军六营中最支持赵弘润的大将军,因为在司马安看来,诸皇子中,唯有肃王赵弘润合他的脾气。
相比之下,浚水军的百里跋与成皋军的朱亥虽然也支持主战,但并不如司马安那样坚定,这两位大将军认为,只要能守住河东郡即可,完全不必反攻韩国,与韩国撕破脸皮。
而司马安的想法则更与赵弘润一致:既然要打,就要把韩国打出屎来,让其日后不敢再小觑魏国,否则还不如不打。
而相比较主战派,朝廷臣子则倾向于议和。
在这里就要提两个人物,一个是户部尚书李粱,一个是礼部尚书杜宥。
或有人说,户部因战而富,这话一点不假。
记得五年前,当年仅十四岁的肃王赵弘润还未出征讨伐楚国的时候,魏国户部的财政情况仍非常窘迫,哪怕赵弘润后来提高制作的蜡烛工艺,与户部合作,也只是稍稍弥补户部在财政上的赤字而已。
因此,户部曾经极力希望削减驻军六营的军费,因而与百里跋、司马安、朱亥等大将军天然对立。
但是随后,肃王赵弘润打败了暘城君熊拓,开拓了楚国平舆与魏国商水的暗下走私贸易,又出征使三川臣服,开拓了三川贸易,这两趟贸易路线,使得户部一下子富足了起来,以至于当年提议削减驻军六营军费的提案,如今早已被人抛在脑后。
可能魏国国内的王公贵族们在这两趟贸易路线中获利亦不小,但相比较而言,这些人所得的利润,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户部,毕竟户部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财力。
但即便是获利最大的户部尚书李粱,此番亦不支持与韩国开战,原因就在于,因为当年『魏韩上党战役』的惨败,使得魏人在韩国面前天然弱势。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当初在赵弘润初次出征时极力支持讨伐楚国的礼部尚书杜宥,这次亦站在了主和的这边,联合朝中其余臣子,曾多次联名上书,劝阻魏天子一意孤行纵容北疆诸军讨伐韩国。
可让所有朝臣都大感惊愕的是,此战他魏国居然赢了。
这里所说的赢,可不是指前一阵子肃王赵弘润夜袭夺取了韩国的王都邯郸。
事实上在得知这件事后,魏国朝臣反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知道,韩国仍有好几支强大的边军驻守在韩国的边境,而如今肃王赵弘润攻克了王都邯郸,相信韩人必定会请调那几支边军。
因此,本着『事已至此多说无用』的想法,朝中的主和派亦只能鼎力支持北疆诸军。
可想到,不到半个月,韩国居然承认战败了,这让朝中诸多大臣们又惊又喜。
八月初十,垂拱殿正式传旨通告全城,将『北疆战事以魏胜而终』的结果告诉了城内的臣民。
在证实了这件事后,大梁臣民在震惊之余,再次沸腾起来。
要知道,这次『魏韩交锋』对魏人的意义非常大,因为这承寄着魏人渴望洗刷当年战败上党战役惨败、初代魏武军全军覆没的耻辱的期盼,关系着魏人能否从此摆设对于韩人的恐惧,能否在韩人面前挺直脊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这个消息迅速被传开后,魏国国内那些曾经有祖上战死于上党战役的军户、武家,纵使如今家业已日益萧条,仍不惜筹钱设宴宴请宾朋,庆贺此战的胜利。
尤其是大梁,北疆大捷,直接导致大梁市集的鸡鸭鱼肉,价格比以往涨了三成,可即便如此仍供不应求,以至于朝廷为了稳定物价,只能暗中插手干涉。
正如魏天子所猜测的那样,御史监果然上奏弹劾肃王赵弘润暨越,毕竟与韩国王室谈判签署和约这种事,应该由礼部来主持,赵弘润虽贵为皇子,但本质上仍然是前线的将帅,实在不应当贸然与韩国议和,哪怕你装装样子请示一下国内呀。
只可惜,在举国欢庆的氛围下,谁会去在意这份由御史弹劾肃王的奏疏?
因此,这份弹劾的奏疏很快就没埋没了,连一丝涟漪都没能荡起,甚至于,或许御史大夫们也早有预料,以至于递上奏疏后,见垂拱殿没有反应,提都不提此事——反正他们这些言官已经上奏弹劾了此事,至于如何处置,那就是天子与监国雍王的事了。
值得一提的是,赵弘润有件事猜错了。
他原以为国内贵族并不会满意他此番与韩国签署的和议,但事实上,在他的影响下,魏国贵族们的眼界逐渐开阔,以至于韩国出兵河西这件事还完全没有头绪,便已有不少贵族势力死盯着『河西令』或『河西守』这个位置。
正文 第1038章:魏韩边市
仅两日后,北疆诸魏军总帅韶虎便收到了来自大梁皇宫垂拱殿的回覆——可。
垂拱殿的肯定,意味着魏天子认可了《魏韩邯郸和议》这项协议,在韩国与魏国两位君王授权认可的情况下,《魏韩邯郸和议》将成为魏韩关系的主流:无论韩人与魏人,都不得破坏和议的内容。
于是当日,魏大将军韶虎与肃王赵弘润商议,将邯郸率先归还给了韩国。
此举着实让邯郸的臣民大为松了口气,毕竟虽说魏兵在攻陷邯郸后对城内秋毫无犯,但城内的民心依旧不安,甚至于有好些臣民近段时间都不敢抛头露面,唯恐被魏兵找麻烦。
顺便一提,在归还邯郸的过程中,魏军否认了是夜袭邯郸这件事,魏军表示,他们在围困邯郸的时候,收到了来自邯郸城内的消息,得知有人欲趁此事反叛作乱,因此,魏军进驻邯郸,确保邯郸和平安稳。
当然了,这种蹩脚的理由充其量也就是糊弄一下邯郸城内那些无知的平民,哪怕是韩王然下诏确认了此事,并且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也纷纷表示认可,也无法欺瞒那些看得清清楚楚的邯郸臣民。
不过话说回来,遮羞布嘛,只要有个过得去的理由就足够了,何必较真弄得彼此都不愉快呢,要知道,《魏韩邯郸和议》签署之后,『魏韩和睦为邻』才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次日,韩王然、釐侯韩武、康公韩虎以及庄公韩庚在魏军退出邯郸之后,再次回到城内,将一部分《魏韩邯郸和议》公布于众,意在向城内乃至国内臣民表示:魏韩两国已解决争执且结成联盟,将合力共同对付河西、河套地带的异族。
在得知这件事后,邯郸臣民大感惊诧,他们甚至顾不得细思『邯郸被魏军攻陷后是否会影响韩人的地位』,便将此次魏韩联盟视为关注点。
这也难怪,毕竟魏人与韩人都是文化、礼俗颇为接近的中原人,两国的征战,属于是两个中原国家王权的冲突,但羌、胡就不同了,尤其是林胡、东胡等异族,他们由于以往频繁骚扰韩国边境,以至于成为韩人最憎恨的人,这属于民族矛盾。
因此,魏韩联盟抗击羌胡,这属于是『兄弟阋墙、外御其辱』,这在中原文化思想中是极其正确的主张,若是有人胆敢跳出来反对,必将遭到全天下人的指责。
也正因为这样,明明魏人攻陷了韩人的王都邯郸,但在彼此双方都有『林胡』这个外敌的情况下,韩人皆选择释怀了邯郸沦陷这件事。
在这种氛围下,邯郸韩王室继而抛出了接下来魏韩两国的联盟理念:魏韩两国先将致力于进攻河西,继而再攻打河套的林胡。
不得不说,在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刻意控制舆论的情况下,邯郸臣民大部分对这项合作表示认可,他们甚至于选择性地遗忘了此番魏军反攻他们韩国的这件事,转而将矛盾对准河西、河套的异族,为接下来韩国进攻河西铺垫了舆论基础。
八月十六日的时候,礼部右侍郎何昱带领大梁使团出访了邯郸——事实上,该谈的肃王赵弘润已暨越与韩国商谈完毕,因此右侍郎何昱带领使节团前来,一方面也只是走个过场,维护一下魏国朝廷礼部的颜面。
但另外一方面嘛,魏国礼部也是希望与韩国进一步商议一下合作联盟的事宜。
比如说,在『魏韩和睦、共拒外戎』这个主流关系下,魏韩两国能否开设几个『边市』,互通有无。
本来,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对此并不感兴趣,但奈何魏国抛出了一个大杀器——铜!
铜是什么?
在这个时代,铜可以铸造钱币,尤其是对拥有铸币权利的人而言,有多少铜,就意味着就多少钱。
这让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怦然心动。
要知道,魏韩两国的国体是不同的,魏国是高度集权的君权国家,国内各王公贵族虽然把持着魏国各种获利的渠道,比如矿产、粗盐等等,但既没有兵权,也没有铸币权,铸币权早已归属国家。
也就是说,在魏国私铸铜币是犯法的,虽然据说有些贵族仍然在私底下铸造铜币,流向宋郡,但这种事本身是不被认可的,一旦被抓到就是充军抄家的重罪。
然而韩国,它虽然也是一个君权国家,但在集权这件事上改革地却并不彻底,比如康公韩虎、庄公韩庚,这两位国内权臣,其实都是地方上韩王室王公贵族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但拥有军队,而且还拥有许许多多魏国王室贵族所没有的权利,比如说这个铸币的权利。
除非铸造出来的铜币含铜量实在太低,充杂了太多的杂质,因而对韩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否则,各地方王公势力私自铸造铜币,这种事本身是不会获罪的。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当魏国提出开设边市,且希望用铜来交换韩国的耕牛、马匹时,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犹豫了。
其实他俩心中很清楚,似耕牛、战马这等资源,决不可流入魏国,毕竟魏韩两国并非是真心实意地结盟,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各自的战略目的而暂时携手罢了,也就是说,魏韩两国日后必有战争。
在明知这件事的情况下,将耕牛、马匹这些紧要资源出售给魏国,这岂不是资敌的行为?
可遗憾的是,魏国给予的价码实在是优厚,以至于无论是釐侯韩武还是康公韩虎,都狠不下心来拒绝。
于是没过两日,魏韩两国便开设了『沫邑边市』与『淇县边市』。
这两个边市,其本质是相同的,区别仅在于,魏军已将沫邑交还韩国,因此,将由韩国治理这个边市——赵弘润猜测很有可能是荡阴侯韩阳。
而淇县边市,目前还在魏军的控制中。
毕竟此时,邯郸郡境内五支魏军,已陆续退向淇关——直到韩国从河西羌胡手中夺得那一带的土地,并将其转让于魏国,魏军将驻军于这座关隘以及稍稍往北的『淇县』。
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沫邑边市与淇县边市,在日后一段时间内将成为韩国商人与魏国商人在『魏韩贸易』这条路线上的大本营。
八月下旬,魏国户部率先开始了与韩国的贸易,户部的运输船队运来了许许多多的铜矿,从韩国商人的手中交换耕牛、马匹。
毋庸置疑,此刻那些韩国商人,肯定是釐侯韩武、康公韩虎、庄公韩庚麾下的势力——真正的韩国商贾,怎么可能怎么快就得知边市情况,将数以千计的耕牛与马匹运到此地,向魏国交换铜矿?
在观察了两日后,赵弘润请来了户部左侍郎崔璨。
左侍郎崔璨乃是户部尚书李粱的得力下属,此番是跟随户部的运输船队而来的,暂时担任『淇县边市』的市令。
堂堂户部左侍郎出任魏韩边市市令一职,这在赵弘润看来很不可思议,尤其是崔璨还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户部官员,因此赵弘润觉得,崔璨或许只是暂代市令一职,待淇县边市这边稳定下来之后,这个职位将交予礼部的属官,或者其他人。
待等左侍郎崔璨到来之后,赵弘润率先开口询问了这两日的交易情况。
崔璨苦笑着说道:“这几日交易的牲口,马匹居多而耕牛居少。耕牛中,数年的公牛居多而母牛为少;马匹中,大多是驽马或身有残疾的马……”
对此,赵弘润丝毫不感觉意外——韩国怎么可能将许多母牛与上好的战马售于魏国,倘若设身处地,就连他也不会这么干。
因此不难猜测,韩国出售给魏国的那些耕牛,十有八九是那种上了年纪或者有了隐疾的公牛,而马匹呢,肯定是驽马或者有残疾的战马。
不过即便如此,无论魏国亦或是赵弘人,亦甘之若饴,毕竟魏国的畜力实在是太紧缺了,魏国国内,尚有最起码七成的农民仍然是在采用人力耕种的方式,因此,哪怕是那些韩国看不上眼的老牛与驽马,对于魏国而言亦是颇为紧缺的畜力。
更何况,赵弘润相信在这如此庞大的交易中,魏国到最后肯定是能得到一些母牛与好马的——就算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等人仍戒备着魏国,可相信就算是这两位权臣,也无力干涉其国内的贵族与商人,难道他们还能下一道王诏,只允许出售魏国残次的牲口?
不可能的事,要是釐侯韩武与康公韩虎敢这么做,等同于将把柄交到魏国手中。
在送别户部左侍郎崔璨后,赵弘润又请来礼部右侍郎何昱,向后者询问边市这件事。
要知道,在韶虎与赵弘润派人送到大梁的《邯郸和议》中,是没有提及边市这件事的,因为当时赵弘润满脑子都是河西,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虽然他必须承认,这是一桩对他魏国大有裨益的建议。
因此,赵弘润想知道,究竟是谁提出了边市这个建议。
他一开始想询问户部左侍郎崔璨,但是在仔细想了想后,他决定还是询问礼部右侍郎何昱,毕竟礼部与边市完全不搭界,因此礼部官员的话更有可信度。
而在听到赵弘润的询问后,礼部右侍郎何昱说出了那个人:“是襄王。……是襄王殿下建议我户部加上边市之事。”
『襄王?赵弘璟?』
赵弘润着实有些吃惊。
正文 第1039章:魏韩边市(二)
向礼部提出边市集建议的人,居然是襄王赵弘璟,这还真让赵弘润有些意外。
平心而论,『开设边市』这项建议,可以说是补全了赵弘润在《魏韩邯郸和议》这件事上的疏忽——赵弘润必须承认,是他当初考虑不够周全,才没有在和议中加上这条。
因为『魏韩边市』这件事,对于魏国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了,单单这样并不足以让赵弘润迫切想要得知提出这项建议的人究竟是谁,关键在于『朝廷用铜向韩国换取耕牛与驽马』的这项建议。
在赵弘润看来,这是一招非常毒辣的计策。
铜是什么?
众所周知,铜就是钱!
正因为这一点,纵使魏国朝廷不需要太多的铜去铸造钱币,也要户部尽可能地收购市面上的铜矿——户部宁可在收购这些铜矿后将其堆放在仓库里发霉生锈;宁可将这些铜交给冶造局,让冶造局铸成铜柱在博浪沙河港打桩子,都不愿意铜在市面上流通。
为何?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私下铸造铜币。
除此之外,铜矿在魏国的其他用途已非常微小。
而如今,魏国将大量的铜矿抛售给韩国,韩国会用这批铜来干什么呢?
随便想想也能明白,韩国肯定是会用来铸造铜币的。
换而言之,韩国的王公贵族们,通过私下铸币,一下子就得到了巨大的财富。
但问题是,铜币本身并不能吃,因此,韩国的王族贵族必须使这批新增的铜币流通到市面上,才能真正地获取利益。
而韩国市面上突然涌现巨量的铜币,这意味着什么?赵弘润最清楚不过。
这意味着,韩国的平民将再次为其国内贵族的奢华买单,导致平民手中的财富严重缩水,物价大幅度上涨,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
这招相当狠,甚至于比赵弘润用『重骑兵』来坑害韩国还要狠,因为这或将严重破坏韩国的经济体系。
因此,赵弘润才想弄清楚,提出『边市』与『以铜换畜』建议的人,究竟是哪位。
没想到,礼部右侍郎何昱却告诉他,是襄王赵弘璟。
襄王赵弘璟,乃是赵弘润的三哥,在当初原东宫太子赵弘礼还未倒台的时候,襄王赵弘璟是一直与雍王赵弘誉站边的,但无论是赵弘润还是雍王赵弘誉,都不认为这个老三会是居于人下的主。
这不,记得『北一军营啸』之事过后,原东宫太子赵弘礼在幕僚骆瑸的建议下打感情牌,自罢太子储君之位,随后,当初共同对付太子赵弘礼的雍王弘誉、襄王弘璟、庆王弘信,这个联盟阵营立马瓦解。
尤其是当雍王弘誉得到了『监国』的殊荣后,襄王弘璟表面上仍极力支持雍王,但私底下却频繁接触庆王赵弘信,也不晓得是不是想故技重施,借庆王赵弘信如今在朝内的势力,对付雍王弘誉。
正因为如此,当初弟弟桓王赵弘宣说雍王弘誉心机深沉时,赵弘润淡然一笑,因为在他眼里,襄王赵弘璟才是众兄弟中心机最重的一个人。
可话说回来,心机最重的襄王赵弘璟此番能想出这般狠毒的计策用来坑害韩国,这还真让赵弘润对其有些改观——毕竟他最烦的,就是那些满脑子都是争权夺利,却对国家毫无裨益的人。
不过仔细一想,赵弘润便否决了此前的猜测。
因为他想到了一个人,即襄王赵弘璟的幕僚张启功。
这可是一位让周昪都感到棘手的毒士,以至于周昪当初为了自保,转投了他赵弘润的弟弟桓王赵弘宣。
相比较襄王赵弘璟与其幕僚张启功,赵弘润更倾向于是后者想出了这招毒计。
当然了,无论真实情况如何,结果是一样的。
次日,就在赵弘润关注于魏韩两国『以铜换畜』的贸易时,弟弟桓王赵弘宣带着其幕僚周昪联袂而来。
一看到弟弟脸上的薄怒,赵弘润顿时失笑:肯定是周昪得知边市之事乃是张启功所献,因此在看穿此事后,在弟弟面前状告了张启功。
果然,在拜见过兄长之后,桓王赵弘宣一脸气愤地说道:“哥,您征战疆场,攻陷邯郸、逼降韩国,如今两国议和,襄王争着跳出来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