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赵弘宣非常高调地让周昪向赵弘礼的府邸投递拜帖,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桓王赵弘宣,是站在长皇子赵弘礼这边的。
这件事,成为了压倒庆王弘信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如今的赵弘宣可不仅仅是肃王赵弘润的兄弟,还是十万编制的『北一军』的军主。
无奈之下,庆王弘信就只有想办法求见他父皇魏天子。
对于几个儿子的争夺权力之争,魏天子亦无可奈何,说实话,他也不想参合其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受邀前来与他弈棋的宗令赵元俼,笑着提了一句。
“陛下若不欲参合,何不暂离躲避诸子纷争呢?最近这天气,可是非常适合狩猎的……”
“这倒是个好主意。”
魏天子眼睛一亮地说道。
正文 第1114章:韬光养晦的东宫党
“弘宣,愚兄我……”
看着坐在对面的桓王赵弘宣,长皇子赵弘礼感动地有些无以复加,他总算是体会到了何为兄弟间的情谊。
几日前,当桓王赵弘宣高调返回大梁,一边拜访其亲兄长肃王赵弘润,一边派周昪异常招摇地将拜帖投到他府上,赵弘礼岂会看不出其中的用意?——小九,是专程回来力挺他的!
平心而论,这让赵弘礼非常感动。
“长皇兄说得什么话,小弟只是离大梁久了,所以回来瞧瞧……”桓王赵弘宣笑嘻嘻地说道。
赵弘礼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但是小九的这份情谊,他却牢牢记住了。
在沉吟了片刻后,他试探着问道:“你来我府上,弘润他……说了什么么?”
听闻此言,桓王赵弘宣脸上露出了浓浓的笑容。
不可否认,他在前来拜会这位长皇兄时,曾先一步到肃王府拜会了亲兄长肃王赵弘润,以及几位未来的嫂子,送了一些安邑的土特产作为礼物。
赵弘宣知道,以他兄长赵弘润的眼线,当时不可能不知道他已派心腹幕僚周昪向长皇子赵弘礼的府上投递了拜帖,但是他兄长并没有提及此事,就跟不知道似的,这让赵弘宣心中很是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他几番的求情终于起到了效果,他兄长赵弘润对长皇子赵弘礼总算是减轻了一些厌恶与敌意。
想到这里,赵弘宣笑着说道:“我哥他正为其『王妃』的事头疼呢,我去了之后,他问都没问这事。”
听闻此言,赵弘礼微微一愣。
要知道,老八赵弘润手底下有一些擅长打探消息的隐贼,这事赵弘礼多少也是听说过的,似今日小九赵弘宣这般高调地向他投递拜帖,老八会不知道?怎么可能!顶多就是故作不知罢了。
而这意味着什么呢?
赵弘礼虽然是中人资质,可也不傻,怎么会看不出这件事背后的深意。
而此时,赵弘宣抿了一口茶水,随即严肃表情,正色问道:“长皇兄,你当真要与雍王联手么?”
赵弘礼闻言沉默了片刻,没有隐瞒的意思,沉声说道:“愚兄并不曾与老二联手,不过是各取所需而已。……弘宣你不知,在愚兄自闭于府宅的期间,老五就趁机将手伸到了吏部,当然,老二也在这样做,只是他在吏部内拉拢的官员,声势不如老五的人那么大。……老二是个狠人,他见无法掌握吏部,索性就不要了,同时也要叫老五拿不到,是故,他支持我重掌吏部……”
“哼,倒是符合他的作风。”赵弘宣轻哼一声,眼眸中浮现出几分厌恶,他对雍王弘誉向来不对付。
随即,他摇了摇头,正色说道:“长皇兄,小弟以为你还是要谨慎为好,雍王这人……阴险狠辣,什么时候你被他给卖都不知。别忘了,你之所以落到今日这种田地,他可是罪魁祸首!”
听闻此言,赵弘礼微微一笑。
诚然,他对雍王弘誉是怀有恨意的,毕竟曾经雍王弘誉事事针对他,甚至还让周昪假装投奔他,用了整整两三年的工夫来设计他,坑地他东宫党崩裂瓦解。
当年周昪提出了那几条国策,给东宫党描绘了一副何等绚丽的前景,以至于当时东宫党倾尽家产来组建北一军,希望从韩国手中收复曾今失去的国土、甚至是开疆辟土,将开辟的疆土作为家族的封邑。
可结果呢?东宫党内似郑城王氏等大家族耗资巨大打造出来的北一军,最后却将东宫党推入了火坑,以至于到最后,东宫党血本无归,他赵弘礼作为东宫太子的公信力大跌。
不可否认,东宫党之所以会坍塌,是因为东宫党内部充斥着太多贪婪而无能的贵族,但若没有周昪的提出那几条国策作为诱因,东宫党会落到今日这种地步么?
因此,赵弘礼对雍王弘誉是抱持恨意的。
但反过来说,他也稍稍有些感激雍王弘誉,因为在面壁思过足足一年,且期间得到了骆瑸的谆谆诱导后,他这才意识到,曾经的是他是多么的自大、傲慢以及昏眛。
当初作为东宫太子的他,的确有资格傲慢,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份傲慢,让他与老八赵弘润结了怨,从而引发了后续许多事。
而昏眛这一点就更不用多说,他宁可相信“内奸”周昪,都不愿听从对他忠心耿耿的骆瑸,这就是他落到今日这种地步的最主要原因。
若是他当初能听取骆瑸的良言,事情本不至于会到如今这种地步。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赵弘礼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笑眯眯喝着茶的骆瑸,主仆二人颇有默契地相视一笑。
『我赵弘礼还未输!我还能东山再起!』
赵弘礼坚信这一点。
别看如今大梁的格局,是雍王弘誉与庆王弘信的对垒,仿佛没有他这位原东宫太子什么事,但是赵弘礼却能看到自己的优势。
首先,如今的东宫党是团结一致的,曾经那些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贵族,一个个都倒向了雍王或者庆王,剩下的东宫党,几乎都是坚定不移站在他这边的。
其次,他还得到了小九赵弘宣的友谊,虽然他起初并不指望赵弘宣会义助他,但如今小九的态度却很鲜明:他支持他!
再次,曾经屡次让他赵弘礼颜面大损的老八赵弘润,也逐渐减轻了对他的敌意。
再加上他自己的改变,他赵弘礼为何不能东山再起?
当然,坚信归坚信,如今东宫党势微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长皇兄,你下一步有何打算?”赵弘宣问道。
赵弘礼自然不会隐瞒这个诸兄弟中最信任的小九,闻言坦言说道:“愚兄并不打算介入老二与老五的争执,但是吏部我是一定要拿回来的。至于在此之后……对了弘宣,王氏的人搬到上党泫氏城去了,这事你知道吧?”
赵弘宣点了点头,他知道,赵弘礼口中的『王氏』,指的即是『郑城王氏』,东宫党中最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上党郡,是老八收复的国土,我看过老八给朝廷的奏章,老八说,那里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稍加整顿就能成为我大魏的产粮大郡,且,那里有一种叫做『黍』的作物,可以酿造酒水……”赵弘礼滔滔不绝地讲述道。
听着赵弘礼的述说,赵弘宣心中不禁有种莫名的感慨。
曾几何时势力庞大东宫党,如今竟被雍王党与庆王党挤兑地只能搬到上党郡去种粮食,这让他唏嘘不已。
不过仔细想想,他觉得东宫党暂时远离大梁纷争也没什么不好,韬光养晦,徐徐积累财力嘛,毕竟『北一军』这个摊子,着实是让东宫党血本无归,有不少人因此倾家荡产。
想到这里,赵弘宣不禁有些尴尬,毕竟这个让东宫党血本无归的北一军,最终却是落在了他手里,可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兄长赵弘润才对他与长皇子赵弘礼走得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确实是他们兄弟占了天大的便宜。
“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么?”赵弘宣问道。
赵弘礼微笑着摇了摇头,可骆瑸却笑眯眯地插嘴道:“殿下若是想帮忙的话,不妨向肃王殿下问一问那种酒水的酿造工艺,在下听说,肃王殿下捏着一手好似『蒸馏』的工艺,用以提纯『黍酒』……殿下放心,只要肃王殿下愿意倾授,由我方负责种黍、酿酒,酿造的酒水则交予『肃氏商会』贩卖,其中利润,可再做商议。”
赵弘宣闻言奇怪地瞧了一眼骆瑸,因为据他所知,他兄长赵弘润用『蒸馏』工艺提纯的上党酒,那是一种酒味相当冲的烈酒,他光是闻闻酒味就受不了,更别说去喝了。可看骆瑸的模样,似乎对这种酒水很看好?
想了想,他半开玩笑地说道:“若是要让我帮忙,到时候可要分我一份哟。”
听闻此言,赵弘礼与骆瑸都笑了起来,他们都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桓王殿下,需要很大一笔钱去养活他麾下的北一军。
在得到了赵弘礼的许诺之后,赵弘宣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赵弘礼感慨地对骆瑸说道:“今日方知兄弟情谊之贵。”
骆瑸点点头,符合道:“桓王殿下,是一位重情义的人。”
不可否认,在赵弘礼势微的如今,当初那些趋炎附势的贵族权贵全然不见了踪影,就唯独桓王赵弘宣仍与赵弘礼走动,这让赵弘礼首次体会到了兄弟情谊的贵重。
对此,他甚至隐约有些感激雍王弘誉,因为若不是前者设计陷害他,让他赵弘礼沦落到今日这种地步,他赵弘礼未见得能自省,也未见得能有机会与小九赵弘宣结下深厚的友谊。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殿下,您会东山再起的。”
在旁,骆瑸瞧着眼前这位与前几年相比判若两人的长皇子赵弘礼,语气坚定地说道。
赵弘礼闻言重重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赵弘宣满心欢喜地来到了肃王府,却发现,他兄长赵弘润正在书房里,与卫骄等宗卫们擦拭着一些猎具。
“父皇要组织皇狩猎?”在听完兄长赵弘润简单的解释后,赵弘宣颇有些茫然。
要知道据他所见,长皇子弘礼、雍王弘誉与庆王弘信、襄王弘璟,正因为『吏部左侍郎郗绛』这个诱因斗得不可开交,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父皇居然还有心外出狩猎?
“眼不见为净呗。”
赵弘润吹了吹自己马靴上的灰尘,一边用布擦拭,一边淡淡说道。
正文 第1115章:皇狩前夕
“你怎么来了?”
一边擦拭着自己的马靴,赵弘润一边询问弟弟桓王赵弘宣道:“我记得你前日不是向母妃保证,这几日都会入宫陪她的么?”
说起此事,赵弘润就有些幸灾乐祸,谁让弟弟赵弘宣这次“胆大包天”,过年没回大梁,正月里他的冠礼,这个弟弟也没来,以至于前日入宫拜见沈淑妃的时候,被沈淑妃狠狠训斥了一番。
由于弟弟这回替他吸引了来自沈淑妃的火力,以至于沈淑妃都无暇催促他尽快成婚的事了。
听到兄长的嘴里出现『母妃』这个词,赵弘宣兴奋的心情立马回落,也难怪,毕竟沈淑妃在催促赵弘润尽快成婚的同时,也在催促赵弘宣,毕竟兄弟俩就只相差一岁。
“哥,你说实话,上次我去见母妃的时候,母妃一个劲地要给我介绍婚配,这事是不是你挑唆的?”赵弘宣用不信任的目光看着兄长。
“怎么可能?”赵弘润摆出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愤慨地说道:“在你眼里,你哥我就是这样的人么?”
“……像。”赵弘宣将信将疑地说道,毕竟从小到大,他被这个兄长不知坑过多少回了。
“还记得吃鱼头的那件事么?”他闷闷不乐地说道:“当时哥你说,吃鱼头人会聪明,结果我信了你,你吃鱼身子,我吃鱼头。吃了两个月,我才发觉,你是在骗我!”
“所以说,吃鱼头使你变得聪明了呀,要不然你怎么会发现呢?”赵弘润笑着眨了眨眼,气地赵弘宣说不出话来。
在旁,诸宗卫们强忍着笑,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家殿下曾经坑过他弟弟多少回,以至于有时候,他们真替桓王赵弘宣感到心疼,居然摊上这么一个兄长。
“好了好了。”见赵弘宣一脸冷漠地看着自己,赵弘润笑着说道:“有什么事快说罢。”
见此,赵弘宣遂将他方才去见长皇子赵弘礼的事与兄长说了一遍。
正如他所料,赵弘润对于这件事已不是非常抵触,大抵就是『你不提、我也就不问』的态度。
不过既然眼下弟弟提起此事,赵弘润自然要稍微评价几句:“如今还支持着赵弘礼的那帮人,准备迁到上党郡么?哼,明智的选择……是骆瑸提出来的?”
“是的。”赵弘宣毫不隐瞒地说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记得曾经他对骆瑸颇为眼红,不过眼下他已有了寇正、温崎、介子鸱三位才学毫不逊色骆瑸的幕僚,当初的那份心思,逐渐也就淡了。
“赵弘礼与雍王联手了?”他问道。
“并没有。”赵弘宣摇了摇头,如实说道:“长皇兄只是希望拿回吏部,雍王与庆王之间的争斗,他并不想过多参与。”
“唔。”赵弘润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毕竟赵弘礼若是不想办法拿回吏部的话,那么他在朝中将再无立足之地,这对于赵弘礼这个失势的原东宫太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据赵弘润猜测,骆瑸建议赵弘礼趁此次机会拿回吏部,最主要的原因是要向朝野发出赵弘礼的声音,使这位长皇子不至于被朝野遗忘,否则,那就真的万事皆休了。
就好比老七『熙王』赵弘殷,他们诸兄弟们最默默无闻的一位,以至于朝野有时候都忘记了有这位皇子殿下的存在——似这般的皇子,几乎是无缘大位的。
不过话虽如此,赵弘润仍不看好长皇子赵弘礼,毕竟东宫党被周昪坑地实在太惨了,『北一军营啸』事件,充其量只不过是赵弘礼自罢了东宫太子的名号,真正让东宫党支离破碎的,正是周昪当年抛出来的那几条看似对东宫党极为有利的北疆策略。
不夸张地说,要不是周昪明智地选择投奔了桓王赵弘宣,否则,似郑城王氏那些血本无归的贵族世家们,恐怕早就买凶去宰了此人了。
在这件事上,雍王弘誉的做法亦让赵弘润难免感觉有些心寒,倒不是因为雍王弘誉的狠计,而是在于这位二王兄在最后关头放弃了周昪,避免此事败露后牵连于他,不得不说,虽然可以理解雍王弘誉这么做的行为,但是赵弘润并不认同——如果是他的话,哪怕牵连到自己的名誉,他也会死保周昪。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这件事赵弘润并不想多说什么,毕竟这件事到最后,最大的受益人是他的弟弟赵弘宣,白白得到了一支人数为六七万、满额编制为十万人的北一军。
也正因为这样,赵弘润一开始始终无法相信长皇子赵弘礼果真会将北一军移交给他弟弟赵弘宣,认为其中一定有诈,直到如今,赵弘润这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可能赵弘礼还真有他所不了解的一面。
因此,对于弟弟赵弘宣这次高调回大梁力挺赵弘礼,赵弘润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弟弟的行为符合他们兄弟俩『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处事原则。
“哥,我想跟你商量个事……”
就在赵弘润思索着有关于赵弘礼的事时,赵弘宣在旁换了一副讨好的表情。
赵弘润看了一眼弟弟,依旧自顾自擦着马靴,口中淡淡说道:“是骆瑸托你找我询问蒸馏酒的事?”
听闻此言,赵弘宣立马瞪大了眼珠子,露出一副活见鬼的表情:“你……哥,你怎么知道?”
“呵。”赵弘润淡淡一笑。
他当然能猜到,毕竟他很清楚如今东宫党的处境有多么艰难,在被周昪坑地血本无归后,就连郑城王氏,都卖掉了一些在郑城的田地与空置的屋舍,更何况是其他东宫党的贵族。
相比较如今东宫党在朝中的弱势,事实上,缺钱才是东宫党最大的难题。
因此,倘若赵弘礼他日想要东山再起,那么在此之前,东宫党必须挣到足以将赵弘礼推上大位的钱。
于是乎,骆瑸打起了上党酒的主意,这种事随便想想赵弘润就能猜到。
问题在于,要不要将蒸馏的工艺交给赵弘礼呢?
赵弘润犹豫了一下,毕竟他曾经想过自己去弄,毕竟高度烈酒的销量很可观,魏国数十万军队的士卒,就是它的潜在用户。
但遗憾的是,赵弘润还真没这个闲工夫,因为他所有的财力与人力,都投入到博浪沙、梁鲁渠、轨道马车这些大工程中去了,而若是随便凑个千把人来酿造上党酒,产量又上不去,还不如不搞,于是这件事就一直拖着。
没想到,骆瑸居然打听到了这件事。
在沉思此后,赵弘润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不过,单单这个工艺,我就要两成的纯利,倘若赵弘礼要用到肃氏商会的话……五成!”
赵弘宣闻言目瞪口呆,倒吸一口冷气说道:“哥,你也太狠了吧?光这个工艺就要两成?”
“回去跟赵弘礼说罢,他会同意的。”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赵弘润随即尝试着穿戴起他那身猎装来。
赵弘宣点了点头,随即看着兄长穿戴猎装,好奇问道:“哥,你是要跟着父皇一同去狩猎?”
“啊。”赵弘润随口应了一声。
不可否认,狩猎一向是他喜爱的娱乐活动,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要么是南征北战,要么是忙碌于冶造局与工部的事,以至于赵弘润都快忘记狩猎是什么感觉了。
更要紧的是,他父皇组织的皇狩,与一般狩猎不同,到时候猎场内到处都是士卒们提前驱赶过来的猎物,不至于像当初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俩在上党郡的冬季那样,跑个十里地都看不到什么猎物。
“哥,你的弓术,射的中猎物么?”
赵弘宣好奇地问道。
对于兄长的骑术,赵弘宣毫不怀疑,毕竟他兄长赵弘润乃是十万肃王军的统帅,几年南征北战下来,骑术自然熟络,但是弓术就不见得了。
然而,赵弘润在听到弟弟调侃似的玩笑后,撇撇嘴从桌上拿起一副臂弩,表情淡然地介绍道:“冶造局试验臂弩,四成钢合金、五成水曲柳材质,鹿筋麻纤为弦,自重十二斤,射程一百四十余步……”
说着,他手指又拨弄了一下桌上另外一把长弩,淡淡说道:“冶造局二代狙击弩,在初代的基础上配置了远视玻片,且降低了重量……自重四十斤,射程四百余步……”
说到这里,他斜睨着他的弟弟,那眼神仿佛是在说:这都什么时代了?谁还用弓啊,现在是机关弩的时代!
赵弘宣张着嘴看着那两件凶器,随后又看看赵弘润,猛地转身跑离开了书房,他边跑边喊道:“哥,给我留一件啊,我也去,我这就回去准备。”
看得自家殿下那显摆的模样,宗卫们苦笑着摇了摇头:为了狩猎,将冶造局正在研究的两项战争兵器拿来当猎弓,也就自家殿下做得出来这种事。
而就在这时,门外走入一人,表情奇怪地说道:“弘润,我方才见弘宣急急忙忙地跑了出去,怎么了?”
赵弘润抬头一瞧,这才发现来人竟是六王叔赵元俼。
原来,六王叔赵元俼今日将暂宿在他府上的玉珑公主送回肃王府,想顺便看看赵弘润,于是正巧在庭院里碰到了赵弘宣。
“没啥,就是我显摆了几件猎具,嘿嘿。”赵弘润笑着说道。
“猎具?”赵元俼皱了皱眉,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个侄子正穿戴着一身猎装。
他的心中咯噔一下。
“六叔,怎么了?”赵弘润注意到了六王叔的表情,疑惑地问道。
赵元俼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
他发自内心地不希望赵弘润参加这次的皇狩,哪怕皇狩之后,他在这个侄子心目中的印象被崩塌,他也不希望赵弘润亲眼目睹那个过程。
但是,他无法开口劝阻。
正文 第1116章:皇狩前夕(二)『加更20/27』
“六叔?六叔?”
“啊?”
如梦初醒般,六王叔赵元俼回过身来,迎面便瞧见了侄子赵弘润那关切的目光。
“六叔,你怎么了?我瞧你的气色不大好。”
赵元俼摇了摇头,强颜欢笑道:“可能是最近累着了吧,你知道,宗令的职位可不好干啊……”
听闻此言,赵弘润坏笑了两声,调侃道:“侄儿以为,累坏了六叔的恐怕不是宗族的事物,而是那些豪绅贵族府上热情的家姬吧?”
听了这话,在场的宗卫们都忍不住笑了出声,毕竟他们对怡王赵元俼也算是颇多了解了,据他们所知,这位怡王爷的人脉号称遍布天下,而睡过的女人呢,也遍布天下。
因此,赵弘润曾经开过六王叔的玩笑:六王叔的人脉有多少,那么,他睡过的女人就有多少。
或许有人会觉得,赵弘润的父皇魏天子应该会是魏国最自在的人,因为他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