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初襄王弘璟也没有在意,拆开密信后瞧了两眼,这一瞧不要紧,让他整个人都变得激动起来。

    因为在这封密信中,详细记载了雍王弘誉的人与曲梁侯司马颂暗中来回的确切日期与谈话的大致内容,甚至于,还有曲梁侯司马颂向雍王弘誉表达忠诚的‘效忠书’。

    『曲梁侯司马颂?那不是金乡屠民之事的……』

    在微微一愣后,襄王弘璟激动地面色都有些泛红。

    这不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么?

    他连忙将手中的密信递给刘介观瞧,惊喜地说道:“刘介,那曲梁侯司马颂竟是雍王的暗棋……”

    刘介闻言也是一惊,在接过密信后仔细观瞧,脸上顿时露出了凝重之色。

    这份密信的真实度,说实话刘介并不完全相信,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既然投递这封密信的人将雍王的人与曲梁侯司马颂暗中接触的日期与大致谈话都记载地清清楚楚,那么这件事,十有八九确有其事。

    问题是,究竟是谁将这封密信投递到他们襄王府?且对方又有什么目的呢?

    “殿下,不知是何人投递这封密信?”刘介提醒道。

    听闻此言,襄王弘璟一拍脑门,惊声说道:“我几乎忘却。”

    说罢,他命人招来方才前来呈递这封密信的门人,询问投递这封密信的人的线索。

    但很可惜,那名门人只是大致记得是一个三十几岁穿着长衫的文士,却不知对方究竟是谁。

    这让襄王弘璟感到很是泄气,在训斥了那名门人几句后,便让后者退下了。

    在那名门人退下后,襄王弘璟回头询问刘介道:“刘介,你说这事……如何处置?”

    只见刘介皱着眉头端详着手中的那份密信,沉声说道:“雍王的人,秘密私会曲梁侯司马颂,然而,两者会面的日期与大致的谈话,却清清楚楚记载下来……倘若这封密信属实,那么,肯定是雍王与曲梁侯这两者身边的人故意泄密,否则,外人不可能得知地如此详细。”

    “雍王身边的人?”宗卫长梁旭惊愕地插嘴道:“雍王可是目前的大势啊,他身边竟也会有人泄密?……能得知这种隐秘之事的,多半是雍王身边的心腹吧?既然是心腹,为何要背叛雍王?”

    这话说得襄王弘璟与刘介微微点头。

    说得也是,既然是雍王身边的心腹,那日后明摆着就是从龙之臣啊,为何要背叛雍王?这根本就说不通。

    “难道是曲梁侯司马颂身边的人?”襄王弘璟皱着眉头猜测道。

    刘介长吐一口气,亦不能轻易断定。

    半响后,襄王弘璟询问刘介道:“刘介,你说若我祭出此信,能够扳倒雍王?”

    听闻此言,刘介仔细思考了半响,点点头说道:“这封密信,并不能完全确信,但相信也并非空穴来风……若是殿下在朝中祭出这封密信,质问雍王,想来就算是雍王,也难保其身。只是……”

    说着,他举了举手中的密信,皱眉说道:“只是这封密信,明摆着就是借刀杀人,欲让殿下出面扳倒雍王……扳倒雍王?”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在沉默了半响后,忽然说道:“曲梁侯司马颂,可能并不只是雍王的暗棋,有第三方人,在幕后操纵。……倘若果真如此的话,那「金乡屠民」之事,便是那第三方人的「一石二鸟」之计,先借雍王的手,击倒庆王,在借曲梁侯司马颂,扳倒雍王……呼,高明!”

    襄王弘璟终究并非愚笨之人,在听到了刘介的话后,面色顿变,压低声音惊声说道:“刘介,你的意思是,那所谓的第三方人,是本王的兄弟搞的鬼?”

    出于某些顾虑,刘介并未正面回答,但他脸上的表情,却是一脸笃定。

    不过想想也是,先击垮庆王、再扳倒雍王,最终获利的,不就是其他诸位皇子么?

    “谁?会是谁?”

    襄王弘璟面色阴晴不定地在书房内来回走动,口中喃喃自语。

    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倒抽一口冷气,惊疑不定地说道:“难道是……老八?”

    他口中的老八,既是肃王赵润。

    刘介闻言沉思了片刻,随即摇头说道:“应该不会是肃王,这种阴谋诡计,不符合肃王的性格。……肃王的脾气,更为激进。”

    襄王弘璟想了想,觉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按照他八弟赵弘润的性格,倘若他有意争夺皇位的话,他会直接了当地站出来告诉诸兄弟:皇位我要了,你们别闹腾了,老实点给我呆着。

    当初在庆王府的宴席上,那位八弟不也是因为看庆王弘信不爽,直接就将菜盆子呼庆王弘信脸上了么?

    那般狂妄霸道的八弟赵弘润,会用这种下三滥的阴谋诡计?

    纵使是襄王弘璟也不信。

    想到这里,他皱眉嘀咕道:“难道是赵弘礼?”

    话音刚落,还未等刘介有何表示,他便自己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原因很简单,因为长皇子赵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虽然也是难得的王佐之才,但根本不会用这种旁门左道,这一点赵弘璟早就摸透了。

    『不是老八,也不会是废太子,究竟是谁呢?……老四?那家伙满脑子都是练武、打仗,能想出这种阴谋才怪!莫非是老九身边的周昪?那个周昪,这也是擅长阴谋……不对不对,老九若有幸争夺皇位,他怎么可能寻死觅活也要封到安邑去呢?老六远在齐国,老七不过是一闲王,这……』

    襄王弘璟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暗自思忖着。

    可他惊异地发现,在他一个一个排除了嫌疑对象后,他忽然发现,他兄弟中竟已没有值得怀疑的人。

    忽然,襄王弘璟眼中闪过一丝惊悟。

    『难道是……萧氏余孽?』

    作为当初「中阳叛乱」的经历者,襄王赵弘璟也知道他魏国国内潜伏着一支以颠覆他们姬赵氏统治为目的的叛党。

    而且据他的感觉,这件阴谋的手法,与那萧氏余孽的手段颇为相似。

    “殿下莫非是想到了什么?”见襄王弘璟表情有异,刘介好奇地问道。

    襄王弘璟微微一滞,随即摇摇头苦笑说道:“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到究竟是何人……”

    此时,宗卫长梁旭在旁插嘴道:“卑职以为,送这封密信的人究竟有何目的这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此物能否扳倒雍王,让殿下能留在大梁!……只有留在大梁,殿下才有机会。”

    “是这个道理!”襄王弘璟点点头,沉声说道:“雍王已准备对本王下手,本王哪里还顾得了那么许多?”

    说罢,他转头看向刘介,询问后者的意见。

    见自家殿下主意已决,刘介思忖了片刻,说道:“殿下不必着急,既然是有第三方人企图借刀杀人,那么殿下就无需着急出面。纵使殿下用这封密信搬倒了雍王,得利的,也无非是长皇子一方,殿下何必为此承担风险,且得罪雍王?”

    “你的意思是……”襄王弘璟惊讶地问道。

    只见刘介拱了拱手,正色说道:“殿下不若近几日多与雍王接触,让外人以为殿下打算对雍王示好,如此一来,那「第三方」的人,自会将类似这封的密信,再送其他诸位皇子府上,比如长皇子赵弘礼的府上……长皇子赵弘礼急着复出,他未见得不比殿下着急。”

    听闻此言,襄王弘璟眼睛一亮,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善!”

正文 第1340章:密信(二)

    不得不说,刘介不愧是当时的翘楚,才智与心计无不是上乘,但他有件事还是猜错了。

    他以为他猜测中的「第三方势力」,是见到他襄王府最近局势堪忧,因此将那封可以理解为是雍王罪证的密信送到了襄王府,但事实上,那所谓的第三方势力,在向他襄王府投递密信的同时,也将另一封一模一样的密信,送到了长皇子赵弘礼的府上。

    因此,当襄王赵弘璟与幕僚刘介在讨论那封密信的同时,其实长皇子赵弘礼与幕僚骆瑸,也在讨论这封密信。

    甚至于,赵弘礼还派宗卫前往桓王府,请桓王赵弘宣到府一聚,共同商议对策。

    但很遗憾,桓王赵弘宣今日被其兄长肃王赵弘润叫上,出城前去东郊的山上祭奠怡王赵元俼去了。

    直到黄昏之后,桓王赵弘宣回到王府,得知长皇兄赵弘礼的宗卫曾经造访过,这才带着周昪又来到赵弘礼的府上。

    “长皇兄,听说你派人找我?”

    在赵弘礼一家人正在用饭的时候,赵弘宣不合时宜地闯了进来,因为后者听说赵弘礼急着找他,这才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前来拜访。

    由于跟赵弘礼的妻妾儿女已经很熟了,赵弘礼索性就邀请赵弘宣一同用饭。

    而周昪,则自去寻找骆瑸吃酒用饭了。

    待用完晚饭后,赵弘礼、赵弘宣、骆瑸、周昪四人齐聚书房,此时,赵弘礼才将今日得到的那封密信拿了出来,交给赵弘宣与周昪过目。

    瞧见这封密信内详细记载了雍王的人与曲梁侯司马颂接触的确切日期与大致谈话内容,赵弘宣与周昪皆颇为震惊。

    其中,赵弘宣更是一脸的不可思议:“长皇兄,这……这封密信你是从何处得来的?”

    也难怪他这般震惊,要知道,就连他兄长赵弘润手底下的青鸦,目前为止还未查到什么有关于曲梁侯司马颂与雍王的确切情报。

    可没想到,长皇兄赵弘礼这边,却提前查到了情报,难道眼前这位长皇兄手底下,其实还有什么深藏不露的密探之流?

    可能是从赵弘宣那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中看出了什么,长皇子赵弘礼摇摇头说道:“弘宣,你别瞎想了,愚兄身边哪有什么擅长打探消息的密探?这封密信,是今日黄昏前有人送递到我府上的。”

    “谁?”赵弘宣吃惊地问道。

    赵弘礼摇了摇头,说道:“我已询问过门房,门人言投递这封密信的人并未透露身份,留下书信便告辞离去了,不知究竟是何人。”

    说到这里,他询问赵弘宣道:“你兄手下的青鸦,查得如何了?”

    赵弘宣一边观阅着手中的密信,一边皱着眉头说道:“据高括所言,曲梁侯司马颂也不晓得是否得知青鸦众盯梢,这些日子以来深居简出,甚少出门。碍于「曲梁侯」一支乃我大魏的功臣之后,青鸦众也不好贸然惊扰……不过青鸦众还是查到了一些。比如曲梁侯这一支,并非如外人猜想的那样家道中落,手底下有好几支颇具规模的商队终年往返于三川、商水、大梁、定陶等地,除此之外,曲梁侯司马颂在大梁、封丘、酸枣、陈留等县城都有一些店铺,除了贩卖米粮外,还出售一些私盐……”

    赵弘礼点了点头,对曲梁侯司马颂手底下有私盐买卖丝毫不感到惊讶。

    虽然朝廷明文禁止私盐买卖,但国内仍有许多贵族暗中贩卖私盐,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别说私盐,只要有机会,有些贵族连兵器买卖都敢参与,这种事要是严格追查,肯定是一抓一大把。

    只不过,曲梁侯司马颂的这些家业,未免稍微显得有些庞大了吧?

    据赵弘礼所知,曲梁侯司马颂以往十几年来,那是非常低调的,在投奔庆王弘信之前,也甚少与其他地方王侯接触,没想到,居然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巨富君侯。

    “曲梁侯司马颂,很擅长经商么?”骆瑸困惑地问道。

    要知道,曲梁侯司马氏这一支,如今只剩下司马颂与他两个儿子,在这样人丁单薄的情况下,都能将家业发展地如此庞大,可偏偏曲梁侯司马颂以往十几年前还很少抛头露面,这怎么想都感觉有点蹊跷。

    “并不清楚。”赵弘宣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据青鸦众打探,曲梁侯司马颂当初与卫穆大将军关系不错,当初南燕军的士卒退伍后,有不少人称为了曲梁侯府的府卫,还有一些人则担任曲梁侯府商队的护卫……唔,据说大概有千把人。”

    “卫穆大将军……”

    骆瑸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除了卫穆大将军外,曲梁侯司马颂似乎还与一个称作「宫先生」的宋人合作经营生意,这个宫先生据说在齐国有一大片盐田。另外,最近司马颂正在筹集一批钱款……”说到这里,赵弘宣脸上露出几分遗憾,摇摇头说道:“暂时就只有这些情报。”

    听闻此言,赵弘礼、骆瑸、周昪三人陷入了沉思。

    其实从赵弘宣所说的这些情报中,不难推断出曲梁侯司马颂手中有不少非法的买卖勾当,可问题是,他们又不是要追查司马颂的罪证,而是要追查此人与雍王弘誉的关系。

    但很遗憾,关于这一点,青鸦众暂时还没有什么头绪。

    在彼此对视了一眼后,赵弘礼、骆瑸、周昪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赵弘宣手中的这封密信。

    正如襄王弘誉的幕僚刘介所说的那样,在雍王弘誉成为大势的当今,其实长皇子赵弘礼这边也很着急,毕竟雍王弘誉的声势与日俱增,而糟糕的是,魏天子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此消彼长,若是被雍王弘誉坐稳了储君位子,到时候就算赵弘礼得到了王皇后的帮衬,也难以撼动雍王的地位。

    说白了,想要复出、想要对付雍王,就要趁早!

    只不过,这封密信的可信度有多少呢?且送来这封密信的人,又有什么目的呢?

    就在赵弘礼、骆瑸、周昪三人暗自琢磨这件事时,赵弘宣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无论送来这封密信的人究竟有何目的,但这封密信,恰恰正是咱们所需要的。”

    言下之意他是想说:管他那么做做什么,先用这封密信干倒雍王再说!

    听闻此言,骆瑸与周昪对视一眼,均感觉赵弘宣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

    毕竟这封密信看起来颇为可信,借此击垮雍王的可能性非常高,虽然他们也担心这封密信的来历有点问题,但归根到底,他们也不舍得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想到这里,赵弘礼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索性我就带着这封密信再去见一次母后,上回母后认为我无法击败雍王,但若是有这份密信,相信母后一定会出面帮衬……”

    听闻此言,三人纷纷点头。

    次日,赵弘礼便带着宗卫长冯述,再次前往皇宫的凤仪殿,求见他母后王皇后。

    与上次一样,王皇后还是命人将赵弘礼请到禅室。

    只不过这次,在赵弘礼开口之前,王皇后便幽幽叹了口气:“弘礼,还是不曾放下么?为娘上回就对你说过,雍王已是大势,你想取而代之,殊为不易,哪怕本宫出面帮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愚也。”

    听到王皇后的劝说,赵弘礼心中就很不是滋味。

    他与雍王弘誉,因为出生时辰相差无几的关系,一直就被宫内的人暗暗作为对比,但很可惜的是,作为东宫太子的他赵弘礼,才能平平,反观雍王弘誉,却天资卓越。

    甚至于曾经有人戏称,赵弘礼当初能成为太子储君,只是占了「长幼有序」的便宜,若他并非嫡长子,太子储君的位子,怎么可能轮得到他?

    这类似的话,赵弘礼从小到大不知听说过多少次,莫过于他的母亲,眼前这位王皇后,似乎也不认为他比雍王弘誉更适合作为大魏的君王。

    “未见得雍王始终会是大势。”

    带着几分愤懑低声说了一句,赵弘礼从怀中取出了那封密信,恭敬地递给母亲:“母后,请看。”

    王皇后不解地看了一眼赵弘礼,随即接过密信仔细观阅,看着看着,她的眉头逐渐凝了起来。

    见此,赵弘礼在旁微微有些窃喜地说道:“母后,只要向父皇与朝廷出示此物,孩儿未见得不能赢过雍王。”

    瞥了一眼略有些得意的赵弘礼,王皇后合上了密信,淡淡说道:“愚儿,这封信,乃是有人想借刀杀人……你尚且不知?”

    “那又怎样?”赵弘礼闻言搬出了赵弘宣的那一套说辞,说道:“在孩儿面前的阻碍,无非是老二与老五,今老五已被老二涉及逐到宋郡,只要老二一倒,孩儿仍可再次入主东宫。”说到这里,他平复了一下心神,正色说道:“以往孩儿自视甚高,肚量不能容人,但经过上次挫折后,孩儿已痛改前非。……母后,请帮孩儿一把。”

    王皇后沉默了片刻,随即叹息道:“你先回府,容本宫……考虑考虑。”

    “多谢母后。”

    赵弘礼闻言大喜,万分欣喜地离开了。

    然而待等赵弘礼离开之后,王皇后却忍不住叹了口气,喃喃说道:“愚儿,你连这是萧逆一石二鸟之计都看不出来,本宫如何放心将你父的社稷交到你手中?”

    在平静了一下心情后,王皇后唤道:“冯卢。”

    话音刚落,就见大太监冯卢已走入了禅室:“娘娘?”

    “派人去杀了曲梁侯,将司马颂抓来,这个人,多半乃萧氏余孽,本宫有话要问他。……切记,做得隐秘些。”

    冯卢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娘娘放心,老奴亦知晓萧逆一贯的手段。”

正文 第1341章:曲梁侯府之变

    『PS:今天与家人出去吃饭,回来晚了,先送上四千章节保全勤,待会还有一章三千字送上。』

    ————以下正文————

    九月十三日,梁郡封丘县。

    距那日与那位宫先生发生争执,至今已过了数日,曲梁侯司马颂已吩咐手底下的人从各县筹集了一笔钱款。

    看着那许许多多的民夫将一箱箱的铜钱搬到库房内,曲梁侯司马颂幽幽叹了口气。

    在一年余前,当他的夫人周氏以死相逼时,司马颂生怕前者错手伤到她自己,不得已透露了真相:他,并非是真正的司马颂。

    事实上真正的司马颂,确切地说应该是曲梁司马氏这一支,早在相近二十年前,就已经被萧鸾派人中途截杀,此后,萧鸾来了一招「移花接木」,用一个容貌酷似司马颂的冒牌货,代替了真正的那位司马颂,从此接手了曲梁侯府的名望与财富。

    今日的曲梁侯司马颂,在近二十年前,只不过是「初代南燕军」的一名叫做「卫山」的小卒而已。

    当然,这里所说的「初代南燕军」,指的是「南燕侯萧博远」统领的「南燕军」,并非是后来大将军卫穆重新组建的「二代南燕军」。

    包括卫山在内,初代的南燕军,基本上都是由「南燕」当地的乡勇组成。

    南燕,最早是梁国的将军「萧虎」驻守的地方,在百余年前,当魏国攻灭梁国之后,南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拒不投降魏国,甚至欲联合当时的卫国,为梁国的君王报仇雪恨。

    当时的魏王很欣赏萧虎的骨气与英勇善战,力罢国内「出兵扫平南燕」的提议,采取怀柔策略,希望将萧虎拉拢到魏国。

    据说,当时的魏王每日派出一名使者去游说萧虎,哪怕那萧虎次次将使者驱赶出门,都没有改变主意。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也不晓得萧虎是被魏王的诚意打动,亦或是实在觉得太烦了,总之,萧虎终于答应肯与魏王相见。

    两人商谈的具体过程不得而知,反正从那以后,南燕萧氏与魏国的关系逐渐改善,也不联合卫国与魏国打仗,好比成为了游离在魏国之外的南燕一带的军阀。

    待等赵弘润的曾祖父赵侈成为魏王之后,南燕与魏国的关系愈加亲近。

    当时,魏王赵侈与萧氏的长子萧彦关系很好,在二人的撮合下,南燕萧氏终于正式归顺了魏国,成为了魏国的国臣。

    随后,萧彦便成为了魏王赵侈麾下的爱将,肩负镇守魏国北疆的重任。

    一直到后一任魏王赵慷因为好大喜功气死那时已年迈的南燕侯萧彦,南燕与朝廷的关系才再次变得紧张起来,因此才有了姬赵氏王族与南燕萧氏联姻这件事,且因为这件事酿出了一连串的风波。

    所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燕是游离在魏国朝廷统治之外的‘魏土’,萧氏在南燕人心中的地位,就好比是姬赵氏于魏国。

    因为朝廷管不到南燕军,因此,初代南燕军,从士官到将领,皆是由南燕当地,或是萧氏族人、或是与萧氏存在联姻关系的贵族子弟出任,对于萧氏的忠诚无可褒贬。

    这也正是当年魏王赵偲在杀掉南燕侯萧博远前后,叫卫穆与司马安二人率军屠戳了南燕,铲除了初代南燕军的原因——因为这是一支效忠南燕萧氏的军队。

    而卫山,正是这样一支军队中的士卒。

    在经历过家族被魏国朝廷军队屠戳的惨剧后,卫山曾一度投身萧家公子萧鸾麾下,满腔都是对魏国的报复。

    但是,与其他那些哪怕过了十几年都无法忘却仇恨的萧氏党羽不同,卫山在取代司马颂生活了十几年,享受了十几年的宁静生活后,他心中那份对魏王赵偲的憎恨逐渐变得淡薄了。

    当然了,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周氏,那个曾经让他惊叹「天底下竟有这等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