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9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邵、卫郧、卫振三人面面相觑,此时他们才注意到,魏王赵润手中攥着一封书信。

    可能方才赵润那句「混账」,是冲着这封信说的。

    卫邵等人猜对了,赵润那句「混账」,确实是因为这封书信。

    其实在召见卫邵三人的时候,赵润曾打算好好敲打敲打这三人,毕竟三人虽说在这场仗中为魏国立下了功劳,但这亦无法挽回卫国军队当初协助联军攻打大梁时所做的杀戮,只不过,在三人来到之前,赵润恰好收到了天策府左都尉高括的书信,一看信中的内容,他顿时气地火冒三丈,是故,哪里还有闲心敲打卫邵等人,随便说了几句就将他们打发了。

    反正无论是季武,还是卫邵、卫郧、卫振,只要他们聪明的话,日后就应该顺应大势,坚定地站在魏国这边,因此敲打不敲打,其实意义倒也不大。

    当晚,魏王赵润授命卫骄全权处理善后之事,旋即带着四百余虎贲禁卫,连夜赶回梁郡,在梁郡的博浪沙河港乘坐船只,返回雒阳。

    四月十六日,魏王赵润便带着介子鸱以及四百余名虎贲禁卫,率先返回雒阳。

    待进城一瞧,城内依旧是他离开时的氛围,似乎‘镇反军反叛’一事,并未对这座王都造成什么影响。

    然而,这丝毫不能减退赵润心中的愠怒。

    他连王宫都没有回,就直接带着四百余名虎贲禁卫杀到了天策府,在天策府的主殿大堂怒喝一声:“叫高括、种招二人滚来见朕!”

    片刻后,高括、种招二人闻讯而来,且面色不禁有些忐忑,待瞧见君主赵润正面色不善地坐在殿内的主位上时,他二人心中咯噔一下,连忙抱拳施礼:“臣高括(种招),拜见陛下。”

    见此,赵润一拍桌案,怒道:“似这等天大之事,你二人竟敢擅做主张?!”

    在旁,已在途中得知情况的介子鸱,亦暗暗摇头,心说高括、种招这二人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瞒着他魏国的君主,与南梁王赵元佐那种人合作——虽然结果非但不差反而对国家有利。

    见赵润一脸愠怒,高括连忙叩地解释道:“陛下息怒,臣绝无隐瞒陛下的意思。……南梁王暗中命庞焕率军回都,此事臣亦不知情,直到镇反军撤回河内时,臣这才得悉,遂立刻与南梁王对质,当时臣才得知南梁王的意图……”

    赵润闻言抖了抖手中的书信,愠怒说道:“可你这封信,却是在事后才写的!……高括、种招,你二人跟在朕身边,也有二十余年了吧?朕今日才知晓,原来你二人的胆子居然这么大,连南梁王赵元佐那种人,你二人也敢与他合作,这叫什么?这叫与虎谋皮懂么?!……别人不清楚南梁王与先王的恩怨,难道你二人还不清楚么?万一他顺水推舟,占了雒阳、图谋造反,我看你二人如何挽回!”

    “南梁王不可能会造反的……”高括低声嘟囔道。

    见此,赵润眼睛一瞪。

    平心而论,赵润当然知道南梁王不可能会造反,这也是他在收到赵疆的预警书信后置之不理的缘由。

    南梁王赵元佐为何不可能造反?

    原因很简单,因为魏国目前的局势不允许。

    如今的魏国,虽然说可能仍有个别人士在背地里痛骂赵润这位君主的,但总得来说,赵润还是很得“民心”的,这个民心,也包括魏国国内贵族势力对他的拥护——毕竟魏国朝廷推行的「承包制度」,让国内的贵族们也从中获利了嘛。

    王族、贵族因此拥护赵润,而士族,赵润大力推行考举,使得士族的大势大增,甚至于已隐隐呈现凌驾于王族(不包括赵润这一系)与贵族两者势力之上,简单地说,是赵润在暗中支持士族,似如此,士族又岂会不拥护这位君主?

    再说平民,这个阶级就更不必多说了,赵润在先王赵偲的仁政基础上,合理调控国内的财富流动,减少平民阶级的负担,再加上他那赫赫的威望,魏人对赵润那是极为拥护的——从去年赵润变相征兵的一纸罪己诏,单单三川郡就有二三十万平民誓死跟随,便不难看出赵润在魏国的威望。

    总结这种种,赵润在魏国的威望空前之高,远胜魏国历代君主,在这种情况下,似南梁王赵元佐这等聪慧之才,他会觉得有机会谋反作乱?

    其他暂且不说,就单单说在镇反军内,只要魏王赵润将南梁王赵元佐定为叛臣,你看那五万镇反军,到最后还会剩下多少人愿意跟随南梁王赵元佐。

    两者的地位,早已并非在一个档次了。

    这也是赵润迄今为止仍在重用杨彧、庞焕、蒙泺、陈疾,因为这几人,包括南梁王赵元佐在内,都威胁不到他。

    可虽说赵润心知肚明,但这话从高括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愠怒不已。

    他怒斥道:“你怎么就断定南梁王就不会反?你是他肚里的蛔虫么?!”

    “陛下息怒……”

    高括偷偷看了一眼赵润,缩着脑袋小声说道:“此并非臣妄断,而是此事前前后后皆在臣的掌控之下……南梁王赵元佐此生挚爱,即其夫人,还有早些年嫁给天水魏氏家主魏罃之子魏嗣的女儿赵盈,此母女二人,包括魏罃、魏嗣二人,自南梁王当日对臣言及了那件事后,就一直在青鸦众的监控下,除此之外,似庞焕、杨彧、蒙泺、陈疾等人的家眷,亦都在臣的掌控之下,甚至于,在镇反军发难的当日,南梁王也按照他的承诺,自愿接受臣的监控。除此以外还有镇反军兵卒们的家眷,臣亦曾派人监视着,甚至还请调了宗卫羽林郎……倘若南梁王果真有什么不轨,臣一来可用以上所述制约他与他手下的人马,二来,臣作为天策府左都尉,有权力指认南梁王为叛臣……”

    “……”

    赵润目视着高括,面色稍霁。

    见此,高括又正色说道:“陛下,臣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默许了南梁王的行为。……首先,颐王赵弘殷此人,至今为止仍在暗中与萧氏余孽纠缠不清,臣以为,此乃祸害,虽然陛下看在兄弟的亲份上不忍加害,但如今既然南梁王与赵弘信都想铲除赵弘殷,何不顺水推舟,解决这个祸患呢?其次,虽萧鸾已伏诛,但其党羽金绪,仍在暗中图谋不轨,虽然其党羽现如今已不多,但正所谓小疾不治、终成大患,倘若有机会将其诱出,一网打尽,何乐而不为?其三,正如陛下所言,南梁王赵元佐本身亦是一个祸患,包括杨彧、庞焕、蒙泺、陈疾等人,而现如今,南梁王擅自越权调兵,而庞焕、杨彧、蒙泺、陈疾等人,则无诏撤兵,哪怕南梁王为庞焕等人留下了一条生路,陛下亦可以借这个口实,收回镇反军的兵权,只要拿回镇反军,南梁王一党,从此不足虑。……因此臣以为,此乃百利而无一害。”

    『……』

    赵弘润目不转睛注视着高括。

    平心而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高括的选择并没有错,堪称是一石三鸟,倘若他赵润处在高括的立场上,也会这么做。

    更别说,高括也并非盲目听信南梁王赵元佐,他手中随时有反制的手段。

    唯一的疏漏是,高括没有及时通知他!

    这才是赵润愠怒的地方。

    他要镇反军的兵权有屁用?不过只是五万人编制的军队而已,他赵润当年之所以让庞焕取代南梁王赵元佐执掌镇反军,无非就是想将南梁王赵元佐与庞焕等人继续绑在魏国军方,为他魏国效力。

    他赵润要拿回镇反军,需要什么借口么?

    一纸诏书足以!谁敢不从?!

    以金绪为首的萧氏余孽?自萧鸾死后,萧氏余孽纯粹沦落为阴沟里的老鼠,连冒头都要小心翼翼,再无当年的气焰,根本不足为虑。

    反过来说,留着这些人来,他赵润时不时还能看看,是否有什么人跟这帮萧氏余孽搭帮结伙。

    至于老七赵弘殷,那纯粹就是赵润看在彼此兄弟一场、且前者乃是玉珑公主同胞兄弟的份上网开一面——否则,他岂是不清楚赵弘殷其实才是「三王叛乱」幕后的主谋?

    “哼!”赵润重哼一声,斥道:“先利用南梁王,铲除赵弘殷与萧氏余孽,然后回手再铲除南梁王一伙,好一招借刀杀人、过河拆桥啊。……高括,似这等计策,你是用得越来越顺手了啊,若非朕还认得你这张脸,朕还以为是张启功站在跟前呢!”

    “臣……臣知罪。”

    “……”

    看着跪在跟前的高括、种招二人,赵润沉思道:“一个有意蒙蔽,一个知情不报。……高括、种招,你二人说说,朕究竟该怎么罚你等为好?”

    欺君罔上,按律当斩,但倘若这会儿有人劝谏赵润斩了高括、种招,相信赵润会先斩了劝谏的那个。

    毕竟,既忠诚又有能力的臣子,自古以来又有几个君主果真会将其处死?最多也不过是贬到一个不毛之地作为惩戒,过些年再将其召回来罢了。

    但就像那句话说的,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一定要罚,而且要重罚,罚到这些不安分的家伙一辈子都刻骨铭心。

    “……”

    看着眼前这位君主脸上逐渐浮现的几分莫名的冷笑,高括、种招二人只感觉头皮发麻。

    这个笑容,他们太熟悉了。

正文 第300章:四月(二)【二合一】

    在教训过高括、种招二人后,赵润先回到了王宫,向太后沈氏报了平安,免得沈氏为他担惊受怕,毕竟沈太后终归也早已年过半百,且身体状况向来不好。

    在见到赵润后,沈太后惊喜之余,亦不忘责怪高括、种招二人:“陛下回都这么大的事,高括、种招他二人怎么不派人向本宫传个讯呢,本宫也好提前叫人准备一些酒菜……”

    按理来说,赵润这位君主返回王都,高括、种招二人那是肯定会派人通知沈太后的,但这次有些例外,毕竟赵润是在回城后立刻就杀到了天策府,将高括、种招二人唤到跟前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在这种情况下,高括、种招二人哪顾得上派人知会沈太后。

    “……陛下突然返回王都,莫非是因为什么变故么?”沈太后不解地问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虽说楚国上将项末已故、且楚越联军也已溃败,但仍有些善后工作需要赵润来处理,若非南梁王赵元佐与高括等人闹出的这件事,他这会恐怕还在大梁一带,最起码也得再留个三五日的。

    不过这些真相,却不好在沈太后面前叙说,倒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赵润从来不会将他所遇到的烦心事告诉沈太后,免得沈太后为他担忧。

    在沈太后面前,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

    就比如眼下,赵润笑着说道:“母后放心,儿子已击败了诸国联军,这场仗,我大魏大获全胜!”

    “太好了。”沈太后闻言捂着心口,一脸欢喜地连声说着诸如「祖宗保佑、先王保佑」之类的话。

    与沈太后聊了一会儿,且许下了今晚会在延福宫用饭的承诺后,赵润便离开了王宫,直奔南梁王府。

    可没想到,待等赵润来到南梁王府时,却听府上的门人说南梁王赵元佐并不在府上。

    “南梁王去哪了?”

    赵润询问南梁王府的门人,却见后者恭敬地回答道:“回禀陛下,王爷去宗府了。”

    『宗府?』

    赵润皱了皱眉,又带着褚亨以及一队虎贲禁卫,直奔宗府。

    来到宗府,让褚亨叫了门,宗令赵胜立刻闻讯迎了出来,面朝赵润拱手拜道:“不知陛下驾到,臣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赵润摆了摆手,示意繇诸君赵胜不必多礼,旋即他问道:“南梁王在府内?”

    繇诸君赵胜本想问问大梁那边的战况,不过听眼前这位君主沉着脸问出这么一句,心下顿时一凛,颇有些不知所措。

    毕竟南梁王赵元佐与天策府左都尉高括二人合谋的事,他宗府亦有所牵扯。

    想想也是,毕竟宗府的宗卫羽林郎,虽然迄今为止也只有两三千人的数量,但却是魏国唯一不属于天策府掌管的军队,高括想要调动宗卫羽林郎,就必须得到宗正赵元俨与宗令繇诸君赵胜二人当中至少一人的授权。

    而最近几年,宗正赵元俨由于年事已高,宗府内上上下下的事基本上都是繇诸君赵胜与赵元俨的长子赵弘旻在操办,而前几日高括借用宗卫羽林郎,亦是得到了繇诸君赵胜的授权。

    倘若眼前这位君主因此而震怒,繇诸君赵胜也脱离不开干系。

    不过赵润并没有惩戒繇诸君赵胜的想法,毕竟繇诸君赵胜的性格与生活态度,与六王叔赵元俼颇为类似,皆是并非热衷于权力争夺而致力于享乐的人,这类人几乎可以说是无害的,即便在这件事中受到牵连,赵润也相信只是赵胜抵不住高括的恳求而已。

    毕竟高括怎么说也是天策府的左都尉,手中权力非常之大,就比如这次,倘若高括觉得秦国军队很有可能进攻三川郡,为此主动将庞焕的镇反军调回国内,其实这并不算逾越,因为天策府本来就是为对外战争而设的特殊府衙,而左都尉高括,本身就有调度魏国国内任何一支军队的权力。

    高括只需是在下达此令的同时,派人通知赵润即可。

    当然,虽说此举不算逾越,但「调回镇反军」一事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假如高括的此举确确实实挡住了秦国的进攻,那么,他会受到赵润的嘉奖;反之,则受到责骂。

    仅此而已。

    但前提是,必须在去做这件事的同时,派人给赵润送信,而不是等到结果都出来了,才派人给赵润传信。

    所谓的欺君暂时不说,前者赵润还能有机会在高括犯下错误后将这道错误的命令追回,而后者,基本上是无法挽回了。

    就比如这次那位‘被畏罪自杀’的颐王赵弘殷。

    倘若赵润事先得知的话,至少能保住这个兄弟一条性命,而不是被高括借南梁王赵元佐的手,将这个隐患给趁机铲除了。

    至于眼前这位繇诸君赵胜,其实赵润倒也想过敲打敲打,不过仔细想想,繇诸君赵胜本来就是一个很本分的人,再加上宗府的权限也早已被赵润削得不成样子了,抓着这事,其实也没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赵润便又重复问道:“南梁王在宗府么?”

    繇诸君赵胜并非愚笨之人,见眼前这位君主不打算追究他,心中松了口气,连忙恭敬地回道:“确实在宗府,不过,却是在后边……在圈禁赵信殿下的府里。”

    赵润愣了愣,旋即立刻明白过来,点点头说道:“给朕带路。”

    “遵命。”

    赵胜自然不敢违抗,亲自领着赵润,来到了相隔不远的一座宅子,即圈禁赵信的宅邸。

    而与此同时,南梁王赵元佐正在圈禁赵信的这座宅邸内,在府里的后院书房,教授赵信那年纪已满十岁的儿子赵谦习字。

    期间,尚且年幼的赵谦好奇地询问南梁王赵元佐:“三叔公,您与我父亲曾经有过争执么?”

    “为何这么问?”南梁王赵元佐面带微笑地问道。

    赵谦想了想说道:“明明您与我父亲关系那么好,可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您……上回我的诞日,家父也没有邀请您。”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沉默了片刻,旋即摸着眼前这个小家伙的脑袋,微笑着说道:“确实,三叔公与你父亲,曾经确实有过一些矛盾,但如今已经和解了。……不说这个了,待你完成今日的课程,三叔公带你到城内转转,好么?”

    “嗯嗯。”年幼的赵谦使劲地点头,旋即怯生生地问道:“可以带上小妹么?”

    “当然。”南梁王赵元佐笑呵呵地说道。

    看着南梁王赵元佐此刻那面带微笑的模样,怕是谁也无法相信,这个阴狠比之张启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男人,居然也会露出这般慈祥和蔼的笑容。

    这不,此时已来到书房门外的赵润,就瞧见了南梁王赵元佐此刻脸上的笑容,这让他有些难以置信:那当真是南梁王赵元佐么?假的吧?

    似乎是注意到了书房外的赵润,南梁王赵元佐抬起头来,旋即便看到了立于门外的赵润。

    此时,赵润已迈步走入书房。

    “陛下?”正在习字的小家伙亦注意到了赵润,睁大了眼睛,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像模像样地拱手拜道:“小子拜见陛下。”

    “不必拘束。”赵润亦面带微笑着摸了摸赵谦的头发,转头看着小家伙写的字,见那些字确实写得不错,遂称赞了几句,让赵谦不由地眉开眼笑。

    此后,赵润这才转头看向南梁王赵元佐。

    南梁王赵元佐会意,在点点头后对赵谦说道:“谦儿,你且在书房继续练字,三叔公与陛下有些事要谈谈。”

    “嗯。”赵谦点点头,又回到书桌后去了。

    看着南梁王赵元佐叮嘱完赵谦,赵润便迈步走出了书房,也并未走远,就在书房外庭院里的石桌旁坐了下来。

    “坐吧。”见南梁王赵元佐站在自己面前,赵润指了指石桌对过的石凳。

    “多谢陛下。”南梁王赵元佐拱了拱手,便在赵润的对面坐了下来,与后者一样,面朝着书房而坐。

    “赵五跟你和解了?”赵润问道。

    他口中的赵五,即是被削了庆王爵位的赵弘信。

    “姑且算是吧。”南梁王赵元佐微微点了点头。

    听闻此言,赵润轻哼一声,语气莫名地说道:“就为这和解,你不惜叫庞焕将镇反军尽数调回雒阳?还为此害死了老七?……啧啧啧,赵弘殷怕是万万也没有想到,你会设计害他。……‘畏罪自刎’,呵呵!”

    平心而论,虽说彼此兄弟一场,但赵润与颐王赵弘殷并没有多少感情可言。

    当年赵润从赵信的口中得知了「三王之乱」的经过,得知了颐王赵弘殷才是这件事背后的真正主谋,却并未将此事揭穿,也只是看在玉珑公主的面子上,保赵弘殷一条性命罢了——否则,似赵弘殷「勾结萧逆、算计手足」的种种行为,纵使是宗府也不会包庇他。

    似乎是听出了赵润话中的讽刺意味,南梁王赵元佐在沉默了半响后,正色说道:“不错,赵弘殷是被我下令所杀,但这却是高括的意思。……是他想趁机铲除赵弘殷这个隐患,且叫我为此背负责任,才肯与我合谋。你要怪,就去怪他吧。”

    “我已经惩戒过他了。”

    赵润瞥了一眼南梁王赵元佐,旋即好奇问道:“为何这么做?”

    “什么?”南梁王赵元佐似乎有些不解。

    见此,赵润便解释道:“你应该知道,你擅自用私信命庞焕等人率领镇反军返回雒阳,就等于断送了杨彧、庞焕、蒙泺、陈疾四人的前程,纵使你替他们想好了退路,使他们能在朕这边‘将功赎罪’,免除一死,但朝廷与天策府,依旧不会将此事揭过。……没有朕的命令,没有天策府的调令,庞焕等人胆敢擅自撤军,纵使他们能将功赎罪,似这等将领,日后也断无可能再掌兵了。……这等于是,你生生将镇反军的兵权拱手相让,交还给朕。……值得么?不惜牺牲四个手握兵权的宗卫的前程,甚至于就连你自己,亦逃不开干系,就只是为了替赵五报复当年之事?”

    南梁王赵元佐沉默了片刻,这才徐徐说道:“此事之前,我已询问过庞焕等人,他们对此皆无怨言……呵,怎么可能会有怨言呢?倘若他们在意权势,当年又岂会跟随我一同被流放南梁十七年?至于镇反军交还予你,呵呵,这支军队的兵权在你或者在我手中,其实也并不太大的区别,不是么?当今国内,谁敢抗拒您这位一国之君呢?”

    “那么你自己呢?”赵润眯了眯眼睛,语气莫名地说道:“据朕所知,高括随时准备过河拆桥,将一切的罪责都推到你身上,朕想,以你的城府,未必猜不到高括的心思吧?”

    南梁王赵元佐闻言自嘲般摇了摇头,旋即,他稍稍昂起头,一脸唏嘘的追忆道:“当年,元俼设法将我从南梁召回大梁,他固然有他的私心,而我,亦有我的目的……”说着,他看了一眼赵润,毫不隐瞒地说道:“即报复你过世的父王。”

    “……”

    赵润眉头微微一皱,不过却未曾插话打断,毕竟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之所以稍稍皱眉,也只是因为南梁王赵元佐提及此事而已。

    “萧鸾的所作所为,我是清楚的。你无需指责我与他同流合污,事实上,我与萧鸾的目的并不一致。……他是为了倾覆我大魏,而我,仅仅只针对你父王,以及你五叔。”

    “哦?”

    赵润饶有兴致地看了一眼南梁王赵元佐,问道:“这就是你当初在中阳行宫‘背叛’了萧鸾的原因?”

    “背叛?”南梁王赵元佐轻哼一声,淡淡说道:“他视我赵氏一族为仇寇,一心想要倾覆我大魏,我身为赵氏子弟,岂会当真与他合谋?又和谈什么背叛不背叛。……不过是当时萧逆势大,难以抗衡而已。既然难以抗衡,索性就顺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