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9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张启功脸上那不怀好意的笑容,平舆君熊琥心中暗恨,但没有办法,毕竟当下的场合,他实在没办法赶走张启功。

    更要紧的是,赶走张启功毫无意义,毕竟他此前前来巴蜀的意图,相信这位魏国的重臣早已猜到了七七八八。

    因此,平舆君熊琥索性就当张启功不存在,将此番的来意,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巴鷿与巴满。

    即希望巴国加入「齐楚联盟」,共同抗击魏国。

    或许有人会问,楚国的目的不是攻占巴蜀么?为何会变成邀请巴国加入联盟?

    事实上,「攻占巴蜀」只是楚国的下策,毕竟巴国有巫山、大江天堑,蜀国有蜀道之险,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攻陷的?

    数百年前楚国放弃继续攻伐巴国,而改变主意向东扩张,其实亦有相关因素——即巴蜀之地易守难攻。

    若能通过外交达成目的,又何必要妄动干戈呢?

    万一到时候花了两年时间,巴蜀非但没有打下来反而牵制了楚国的兵力,而那边魏国却开始了对齐楚两国的报复,那真可谓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因此,楚国当前的外交策略依然还是与巴蜀两国交涉,尽可能将这两个国家都拉拢到「齐楚联盟」。

    倘若两国当中只有一方愿意加入联盟,那么,若蜀国加入就联合蜀国攻灭巴国,若巴国加入就联合巴国攻灭蜀国。

    至于两个国家都不愿意加入,那自然就是最坏的结果了。

    到时候,楚国也只能对巴蜀两国开战,哪怕用人命填,也要填平天堑,攻占巴蜀两国,为楚国日后与魏国的战争打下基础。

    正因为如此,平舆君熊琥哪怕已经意识到楚水君有借刀杀人的意图,仍然冒险前来江州,就是为了展现己方的最大诚意,希望能够说服巴氏一族的首领巴鷿。

    『……楚国意欲联合我巴国抵抗魏国?看来这位张大人说他魏国乃「当世最强」,也并非是信口开河啊……』

    在听完了平舆君熊琥的话后,巴鷿瞄了一眼张启功,见后者自斟自饮,丝毫没有因为平舆君熊琥的话而产生半点的情绪,心下不禁有些凝重。

    “那……不知这位张大人的来意是?”巴鷿试探张启功道。

    听闻此言,张启功并没有立刻回答巴鷿,而是反问巴鷿道:“巴王难道不同意与楚国同盟么?”

    “这……”

    巴鷿皱了皱眉,说道:“似这等事,我要慎重考虑。”

    见此,张启功恶意满满地笑了笑,故意说道:“在下劝巴王还是答应与楚国结盟为好……若贵国不肯与楚国同盟,那么,楚国必定会联合蜀国,共同攻灭贵国。……原因很简单,因为楚国需要得到大量的粮食作为军粮,否则,在一两年后与我大魏的战争中,楚国将无力抗拒我大魏的雄兵!……或联蜀灭巴,或联巴灭蜀,对吧,平舆君?”

    『张启功,你这王八羔子!』

    平舆君熊琥在心中大骂。

    对于张启功这厮竟然猜到了他楚国战略的全部,事实上熊琥倒还真不意外,毕竟这厮乃是魏王赵润的左膀右臂,但熊琥万万没有料到,张启功竟然会故意说破一两年后那场注定的「魏楚战争」,以此警告巴鷿。

    当然,平舆君熊琥终归也不是二十几前的那只雏鸟,虽心中大骂张启功,但脸上却不露半分端倪,淡淡说道:“张大人,你也莫要得意地太早,若非贵国耍弄阴谋,我大楚早就将贵国的旧都攻陷,将魏人尽皆驱逐到三川郡了!”

    “哈哈哈。”张启功笑了两声,反唇讥讽道:“趁我大魏与韩国交兵,精锐皆不在国内,你楚人联合齐国等诸国,驱兵足足一百五十万兵力,然最终,却被我国君主以三十几万国内义士击溃,且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哈哈哈,不瞒平舆君,当时张某亦有幸在我主身边,亲眼目睹我主的英姿,那可真是……啧啧,可惜平舆君不曾亲见。”说到这里,他好似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故作恍然地说道:“哦,对对,平舆君当时不在那片战场,因为当时,平舆君已被我大魏的猛将伍忌击溃,逃回了国内。”

    『……贱人!』

    平舆君熊琥气地额角青筋根根绽起,但又不知该如何反驳,毕竟他当时确实被魏将伍忌撵得到处逃。

    看着张启功与平舆君熊琥嘲讽来、讥讽去,巴鷿与巴满面面相觑。

    半响后,巴鷿慎重地表明了态度:“两位上使,我巴国不欲参合中原的纷争。无论楚国或魏国,若是两国与我巴人互通有无,我巴人自然欢迎。但若是两国对我巴国有觊觎之心,我巴人,亦不会坐以待毙。”

    『……都怪这个混蛋!』

    瞥了一眼张启功,平舆君熊琥暗骂一句,旋即拱手对巴鷿说道:“巴王请慎重考虑。……我熊琥始终希望与贵国缔结友谊,但不可否认,我国的确有一些害群之马,比如那楚水君,此人已与相氏一族联合,我尝听闻相氏一族对巴氏有不臣之心,若此人欺瞒了我国君主,驱我大楚兵将攻伐巴氏,恐怕结局均非你我希望看到……”

    “绝了!”

    张启功在旁打断了平舆君熊琥的话,笑眯眯地说道:“平舆君,贵国这招「双管齐下」,真是叫张某大开眼界。张某此刻忽然开始怀疑,楚水君当真是要杀你么,还是说,其实你俩早有默契,只是在故弄玄虚而已?”

    『……』

    平舆君熊琥气闷闷地瞪了眼张启功,他当然知道张启功只是在故意挑事而已,若非时机不合适,他恨不得操起拳头狠狠揍向那张该死的面孔。

    不过出于楚国大贵族的素养,他还是忍着怒气冷笑道:“张大人莫要血口喷人,楚水君是不是真心要杀我,以张大人的才智,难道还会瞧不出来么?莫要说些惹人耻笑的话,平白降低了熊琥对张大人的评价。”

    “呵呵呵呵……”

    张启功故作高深地冷笑了几声。

    其实熊琥猜得没错,张启功就是在信口开河,目的只是为了打断平舆君熊琥方才那番话,顺便让巴鷿对楚国、对平舆君熊琥心生怀疑。——他总不能看着巴鷿被熊琥以利害关系说动吧?

    由于张启功的捣乱,这场筵席最终不尽人意。

    随后,巴鷿嘱咐巴满将芈芮、张启功、平舆君熊琥好生安顿,于是巴满便将这些人安顿到了自己的家族宅邸内。

    在落实了住处之后,平舆君熊琥再也忍耐不住了,顾不得芈芮在场,也顾不得张启功手底下还有幽鬼那些黑鸦众杀人鬼,已年过五旬的他,撩起袖子作势就要暴揍张启功,口中大骂后者。

    张启功早早避开,笑着说道:“平舆君息怒,在下乃魏人,岂能坐视君侯说动巴国倒向贵国?”

    见张启功说得这般直白,平舆君熊琥微微一愣,怒气反而消退了几分。

    他皱着眉头盯着张启功,不解问道:“张启功,你来巴蜀,究竟有何目的?”他上下打量了几眼张启功,继续说道:“方才在筵席中,你只顾着搅和,丝毫没有说服巴鷿投向魏国的意思……你到底来做什么的?”

    张启功愣了愣,随即微微一笑。

    的确,方才在巴鷿款待他们的筵席中,他确实没有说服巴鷿倒向他魏国的意思,但这只是因为他觉得当前的时机,还不合适他魏国‘出面’而已。

    『……或许这是个机会,能让熊琥降低对我的戒备。』

    心中微微一动,张启功笑着说道:“哈哈哈,若我说我是特地为芈芮大人而来,恐怕平舆君熊琥亦不会相信。……罢了,反正这事说出来亦不要紧,我便与平舆君实话实说吧。”说罢,他收起了笑容,正色说道:“张某此番前来巴蜀,只是因为要破坏秦国攻占巴蜀的意图,碰到君侯,只是机缘巧合而已。不过对于张某而言,无论是秦国也好、楚国也罢,张某都不能坐视你等拉拢到巴蜀两国任何一方,这么说,平舆君明白了么?”

    “秦国?”

    平舆君熊琥变颜变色,他怎么也没想到,盯着巴蜀之地这块肥肉的,除了他楚国以外居然还有一个秦国。

    他惊疑不定地盯着张启功看了半响,试探道:“魏国对巴蜀……并无觊觎之心么?”

    “呵呵呵。”张启功笑了两声,说道:“我大魏产粮充盈,要巴蜀何用?放心,我大魏下次用兵的对象,始终是你楚国。”

    “你这么说,我可一点都不‘放心’……”

    话虽这么说,但平舆君熊琥确实是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如今觊觎巴蜀的已经多了一个秦国,倘若再多一个魏国,那绝对不是他楚国希望看到的。

    “当真?”

    平舆君熊琥又问了一遍:“秦国不是你魏国的盟国么?”

    “楚国曾经不也是大魏的盟国么?”张启功略带嘲讽地说了句,旋即透露道:“与楚国一样,秦国如今也是我大魏的敌人,巧合的是,秦国眼下的处境,与楚国亦是一般无二。……说实话,对于巴蜀最终被秦国或被楚国夺取,我大魏一点都不在意,若被秦国夺取,我大魏或会先就攻齐楚,若被楚国夺取,我大魏或会先攻秦国……有什么区别呢?纵使其中一方能夺取巴蜀又如何?相信介时,我大魏足以占领除巴蜀以外的所有土地……”

    平舆君熊琥深深看了几眼张启功,忽然说道:“这么说,张大人其实也并不介意助我熊琥一臂之力咯?反正如先生所言,贵国也可以先攻秦国,不是么?”

    『协助熊琥?……唔,先帮熊琥与巴氏一族达成默契,挑唆其与相氏一族、楚水君一方自相残杀,此后再教唆楚国与秦国交战,唔,这确实也不坏。』

    想到这里,张启功似笑非笑地说道:“诚如平舆君所言!”

    听闻此言,平舆君熊琥心中大喜,倘若眼前这个张启功不捣乱、甚至能助他一臂之力,楚水君何足虑哉?

    “击掌为誓!”他正色说道。

    张启功亦不推脱,与熊琥击掌为誓。

    果然,在次日与巴鷿见面的期间,张启功并未再做搅和,甚至于还按照熊琥的要求,透露给巴鷿「秦国正准备进攻巴蜀」的消息,惊地巴鷿立刻派人前往汉中的「苴国」求证。

    而与此同时,张启功的副手北宫玉,也已经抵达了南阳的羯族部落,从那两名黑鸦众的手中,得到了张启功亲笔所写的密信。

    在看到这封密信时,北宫玉觉得非常纳闷。

    倒不是纳闷于张启功命他暗中去游说樊氏部落的相关指示,而是纳闷于张启功在信中嘱咐他行事小心,莫要被“芈芮大人”识破意图。

    『芈芮……莫非就是我来时,陛下所提及过的那个‘傻丫头’?奇怪了,张都尉何以觉得那女子会看破他的计谋?』

    捏着手中的密信,北宫玉百思不得其解。

    他魏国君主口称的那个傻丫头,值得那位智略远在他之上的张都尉那般警惕谨慎?

    “唔,待完成张都尉的嘱咐后,我得去看看究竟……”

正文 第324章:北宫玉与樊氏一族

    就当张启功正假意协助平舆君熊琥时,他的副手北宫玉,已带着一队黑鸦众乔装打扮来到了「樊氏一族」的领地。

    巴国樊氏一族,以「阆中」为都城,是巴蜀战争中出力最大的部落,当代的首领叫做「樊烈」,年轻时自身就是樊氏一族的猛士,有一个寄以厚望的儿子叫做「樊布」,樊烈指望这个儿子能击败巴氏的巴满,使樊氏一族能取代巴氏一族。

    值得一提的是,樊烈对于取代巴鷿的想法,并非是太过炽烈,他只是对当今巴氏一族的王室感到不满而已。

    因为曾几何时,巴族五姓以武论王,指的都是五个巴氏、樊氏、相氏等五个大部落的当代首领后者少族长,其中最杰出的猛士,将成为五族共同拥护的大族长,也就是巴国的王。

    但是后来渐渐地,这个传统就逐渐有点变味了,不知从何时起,五族的族长不再亲自上阵,而是推举各自氏族内的猛士,就好比巴氏的巴满、相氏的相搴等等。

    这让樊氏一族的老首领樊烈感到颇为不满。

    倘若巴鷿当真是凭着自己的勇武继承巴国之主的位置,那樊烈倒也不至于会有什么意见,但很可惜,在巴鷿这一代保护了这位巴王地位的,乃是巴氏的猛士巴满,而并非巴鷿,这就让樊烈颇有些不服。

    当然,倘若仅仅只是如此的话,樊烈倒也不至于对巴鷿成见太深,问题在于针对蜀国这件事上,巴鷿作为巴国的王,表现地颇为软弱。

    一直以来,巴氏与樊氏都是巴人攻伐蜀国的主力,曾经的樊氏一族,是巴氏一族的坚定支持者,像樊烈的祖祖辈辈,始终跟随着巴鷿先祖的步伐,与巴氏一族并肩作战,对抗试图将他们赶出家园的蜀国。

    「联苴抗蜀」,这即是巴国一直以来的战略方针。

    但是当代巴氏一族的巴鷿,却试图与蜀国修好——虽然巴鷿的本意在有些人看来其实也算是明智的,但樊烈却无法接受。

    与蜀国修好?那我巴国祖祖辈辈奋勇抗击蜀国的意义何在?

    因此,巴樊两族逐渐出现裂痕,就在巴氏一族的首领巴鷿试图与蜀国修好,促使巴蜀两国再无战争时,樊氏一族依旧我行我素地与蜀人开战,夺取了阆中向西的一大片肥沃土地。

    事后巴鷿得知此人,派人到阆中与樊烈交涉,希望后者‘迷途知返’,莫要轻易挑起巴蜀两国之间的战争,然而樊烈没有听从巴鷿的命令,还将使者以非常屈辱的方式赶出了都城。

    而事后,相氏一族相鱳得知此事后,心中大喜,派人与樊烈密商,试图联合两族的力量,将巴氏一族推下王座。

    但没有想到,樊烈同样看不起相鱳,亦将相鱳的使者赶出了都城。

    当时相鱳大怒,派相搴带领人马前来质问,却被樊烈的儿子樊布击败,仓皇而逃。

    自此之后,相鱳不敢再招惹樊氏一族。

    北宫玉到了阆中后,派黑鸦众四下打听了一下,得知樊烈、樊布父子乃是喜好武艺武人,相比较巴人普遍喜欢的黄金更喜欢那些锋利的刀剑与坚实的甲胄,心下便已有了主意。

    由于仓促间找不到什么神兵利器,北宫玉只好叫麾下的黑鸦众们献出了几柄短剑,将其作为礼物,献给了樊氏一族的老首领樊烈。

    樊烈起初对这些短剑并不在意,可是当他发现,他们樊氏一族的兵器居然砍不断这种短剑,甚至反而会被这些短剑崩出缺口时,又惊又喜的他,立刻就派人召见了北宫玉。

    在见到樊烈时,北宫玉表明了自己魏人的身份,他重新启用了曾经的化名「宫正」,自称是一名走私军备的魏国商人。

    在听了北宫玉的话后,樊烈颇为吃惊,问道:“莫非就是给南阳羯人提供兵器的魏国?”

    北宫玉愣了愣,旋即这才从樊烈的口中得知原因。

    原来,南阳羯人除了抢掠相氏一族外,偶尔还会流窜到樊氏一族的领土上,在这片土地上引起不小的骚动,毕竟与战争不同,南阳羯人的目的就是抢掠巴国的财富以及巴人本身,因此,更多时候都是袭击巴国的山村,而并非是像阆中这种有城墙防御的城池。

    虽然若真打起来,南阳羯人甚至未必是樊氏一族的对手,但由于羯人乃游牧民族,素来是来去无踪,因此,樊氏一族的战士往往无法堵到后者。

    更要命的是,就算堵到了那些羯族人,樊氏一族的战士亦招架不住羯族人那些可怕的军弩。

    别看流入羯族人手中的军弩,其实只是魏国正规军淘汰下来的军备,但是在这片土地上,依旧能发挥相当恐怖的威力,尤其是面对穿戴兽皮甲胄居多的巴国战士。

    看到樊烈在提及南阳羯人时脸上的怒色,北宫玉心中一阵心悸,连忙解释,生怕樊烈迁怒到他身上。

    事实证明,樊烈对优质兵器的渴望,最终还是遏制了他对北宫玉这个魏人的反感,他对北宫玉表示道:“若是足下能为我樊氏一族提供优质的兵器,足下就能获得我樊氏的友谊。”

    对此,北宫玉当然立刻答应下来,并表示准备无偿赠送樊氏一族五百套魏卒的军备。

    这手笔,立刻就得到了樊烈的好感,后者仿佛是忘记了北宫玉那魏人的身份,哈哈大笑地吩咐人准备筵席,款待后者。

    次日,北宫玉便派人返回南阳,向距离南阳最近的商水郡,索要五百套寻常的军备。

    半个月后,商水郡的郡守沈彧收到了北宫玉的消息,毫不在意地便从商水军的义勇营,征收了五百套使用多年的军备,将人将其运往南阳,再由南阳走陆路转运至樊氏一族的领地。

    这前前后后,拢共花了两个月的工夫,倒不是因为别的,只因汉中、巴郡两地的山路太过于崎岖坎坷。

    在收到沈彧的回信后,北宫玉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樊烈,让这位老族长又惊又喜,连忙让儿子樊布带人与北宫玉一同前往交接。

    在此期间,北宫玉故意派人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相氏一族,告诉后者有一批来自中原的军备,将会从他们的领地路经。

    果不其然,相氏一族的首领相鱳立刻派人打探,试图截下这批军备。

    在北宫玉与他手下黑鸦众的操控下,成功地让樊布与相氏一族的战士碰上了面。

    当看到相氏一族的战士居然试图吞没本该属于他樊氏部落的赠物时,樊布大为恼怒,调来了几千名战士,打败了相氏一族,夺取了那五百套军备,并兴高采烈地将其运到了阆中。

    得知军备运到后,老族长樊烈欢喜地亲自出城观瞧。

    在此期间,樊布将相氏一族试图截留他们这批军备的行为,告诉了父亲樊烈,让后者颇为不渝。

    樊烈骂骂咧咧地咒骂了几句,对儿子樊布说道:“无需理睬,相鱳也不过是一个懦夫而已,他岂敢公然挑衅我樊氏一族?”

    说罢,樊烈就去打量那五百套军备了。

    虽然这五百套魏卒军备,其实只是商水军淘汰下来的,但不可否认魏国锻造的军备就是质量优秀,比如铁质的甲胄、盾牌、头盔,哪怕有诸般刮痕,但仍能有效地抵挡刀箭。

    虽说那些战刀已有些钝,但这对于擅长磨制骨刀的巴族战士却丝毫不成问题,只要找块石头磨一磨,立刻恢复锋利。

    当然,最最令老族长感到振奋的,还是那五百把手弩,比巴蜀之地惯用的弓箭,威力不知强劲多少。

    在亲自尝试过各项兵器甲胄后,樊烈欢喜地又将北宫玉请到了宫殿,盛情款待。

    本来,樊烈对北宫玉稍稍还有些怀疑,毕竟不是谁都能夸口赠送五百套军备的,可是事实已摆在眼前,不容他不信——眼前这个自称「宫正」的魏人,能力不同寻常,这不,整整五百套军备,说送就送,并且还在两个月左右内送达,这大大超乎了樊烈此前对这名魏国商人的估测。

    在沉思了一番后,他对北宫玉说道:“我巴国的战争不同于中原,铁质的甲胄过于沉重,不便于我族的战士作战,但是贵方的刀剑、手弩,却希望多多益善。”

    北宫玉笑着表示毫无问题。

    他岂是真心要与樊氏一族展开军备上的交易?不过是为了取信于樊氏一族罢了,虽然与樊烈签订了交易的名单,但事实上他没有与后者交易的意思——可能一年之后,樊氏一族已不复存在,这交易的款项,也就毫无意义了。

    不错,樊氏一族,不过是北宫玉打入巴国的一颗棋子罢了。

    想到这里,他信口开河道:“不知老族长需要多少把刀剑、多少手弩?”

    樊烈想了想,试探问道:“五千把战刀,两千把手弩。”

    听闻此言,北宫玉故作吃惊地问道:“要这么多?这……请宽限时日让在下的人筹备,半年如何?”

    樊烈心中大喜,不过还是说道:“我知道半年不久,但还是希望先生能更快些?”

    “难道贵方要进行战争么?”北宫玉故作吃惊地试探道。

    由于北宫玉已通过自己的慷慨取得了樊烈的信任,后者亦不隐瞒他,点头说道:“我樊氏准备对蜀国用兵。”

    鉴于张启功授意北宫玉要做的,即是挑起巴国的内争,因此,北宫玉当然不会忘记煽风点火,他故作犹豫地说道:“其实筹备那五千把战刀、两千把手弩倒也不难,问题是贵方的道路太艰难,且途中又要经过相氏一族的领地……老族长,在下以为,若想你我双方的交易长久,我觉得老族长应当知会相氏一族一声。”

    从旁,樊烈的儿子樊布亦帮腔道:“是啊,父亲,相鱳那厮太可恨了,这次居然敢试图截留我樊氏一族的东西,父亲,让我给相鱳一个教训!”

    樊烈面色阴沉,皱着眉头说道:“这事先不忙,先派人跟那相鱳说说,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倘若他果真罔顾五姓之情,那我樊氏,亦无需跟他客气!”

    在旁,北宫玉心中微动,思索着该如何挑起樊氏与相氏的内争,可没想到就在这时,殿外却急匆匆有一名樊氏部落的战士奔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