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吏-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本是郧氏的稻田,现在则成了公田,七月正是水稻孕穗的紧要关头,不仅要灌溉足够的水,还要追施穗肥。”
  黑夫知道,这年头的施肥技术,有种肥和追肥三种。
  基肥是大田漫撒,增加土壤肥力;种肥是播种时采取带肥下种;追肥是作物结穗时,用蚕矢和人粪尿腐熟作施于地,这也是随着堆肥沤肥之术发明后,新钻研出来的法子。
  衷对黑夫说,堆肥沤肥之法,已经在安陆县开始普及。
  “不过也只是施于县城附近的公田,民田却一时无法推广。”
  虽然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就废除了井田制,将国有土地授予各个家庭,但也有不少田地直接掌握在官府手中,亦称之为公田。
  公田使用刑徒隶臣作为劳动力,数量很大,光安陆就多达数百人,江陵那边有千余田奴,而田地的收成也全归官府所有……
  堆肥沤肥之法虽然被郡守认可推行,但考虑到这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全面推广仍有难度。
  大多数县,只能做到让县里的田啬夫、田佐吏在县城附近的公田先施行,等到今年秋收有了效果,再让各里田典向百姓宣扬,鼓励他们效仿,这就相当于后世搞的科技下乡活动……
  所以,四月行县时,郡守腾乐观估计的“南郡增产三百万至四百万石粮食”恐怕会大打折扣,按照各县公田和民田的比例算,能有百万石就不错了。
  “除了穷乡僻壤难以推广外,吾等还遇上了一个难题。”
  衷指着那些给稻田追肥的隶臣,苦恼地说道:“粪肥不够!”
  从衷的述说中,黑夫得知,原来给一亩地施肥,起码要数百斤粪肥,百亩便是数万斤,若是少了就没显著效果。之前在家里少少种一点,亦或是以一县之力来供应数百亩地,这问题尚不突出,可随着此法推广,粪肥便捉襟见肘了。
  面对这个问题,安陆县的田官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将草木一起放入粪池里沤烂,增加肥料的数量。
  这是农夫们早已掌握的知识,在秦国官府发给各里田典的《月令》,就有“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这时代的农民们都会在四月收集野草、树叶、秸秆,利用夏季高温和降雨沤腐杂草,来制作绿肥,如今与沤肥结合起来,可以让肥料数量加倍。
  “但仍嫌不足。”
  衷无奈地说道:“从县城附近牛马厩苑里收集的粪土,外加沤腐杂草,好歹能供应公田之用,到了明年,恐怕数量还不及今年……而各家农户厕溷里的粪肥,恐怕也只够浇灌菜地,无益于粮食增产。”
  黑夫点了点头,这就是堆肥沤肥之法的局限性了,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今年南郡的增产,会远比叶郡守预期的低,有百万石就不错了,甚至可能会低到五六十万石。
  “这老狐狸,难怪他只给了衷一个簪袅,而不是先前说的那样,可以直接升到不更爵……”
  黑夫思索后问道:“伯兄你说,今年安陆县用的堆肥、沤肥主要是牛马厩苑里的粪土?”
  “然也。”
  衷颔首:“也只有这些地方归官府管辖,方便收集粪肥。”
  黑夫只觉得他们似乎弄错了什么:“且慢,伯兄我问你,在安陆,哪里人最多最集中?”
  衷不假思索:“自然是县城。”
  黑夫道:“县城千余户,近万人每天吃喝拉撒,都能产生两三万斤粪肥,可施田地百亩,我听说,县城附近的公田不过百顷,为何却说不够呢?”
  衷眨了眨眼睛:“仲弟有所不知,官吏、豪长、富户家中自有厕溷,用于浇灌自家田地,无从收集。而大多数闾左穷人,家中无厕,则直接在野外、树下、沟壑里方便,更无法收集……”
  “也就是说,县城里大多数人还在随地大小便啊!”
  黑夫顿时明白了,出现粪肥不足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这年头人口太少,各家各户无法产生足够粪田的农家肥;其二,就是官府没有妥善管理好农家肥的收集和使用,将城市大量人口产生的粪肥白白浪费掉了……
  “伯兄的困扰,想要解决,却也不难。”
  黑夫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在衷求问办法时,却卖了个关子故意不答,而是指向了自家宅院内的厕溷……
  “再过五日,便有千余戍兵来县城集结,乘着这个机会,我正好有一个在军中学到的好办法,可以在安陆推行!不仅能补上明年粪肥不足的空缺,还能让安陆变成整个南郡,乃至于整个秦国,全天下最干净体面的城邑!”
  ……
  七月初十这天,伴随着季秋的热浪渐渐退去,来自安陆县城,及三个乡的千余应征兵卒,来到县城南郊集合。
  在黑夫的安排下,这里已由两百县卒提前搭建好了营垒,今后月余时间,千余良家子就要在此训练,不得擅自离去,吃喝拉撒都要在营内解决……
  来自朝阳里的公士去疾已经没了过去的病容,他和同里、同亭的众人组成了“湖阳亭屯”,他们的亭长叫“桦”,是当年跟随黑夫去魏、楚又活着回来的九人之一。
  作为县尉旧部,这半年间又去了县尉起家的湖阳亭任职,桦感觉自己这个屯比其他屯高出了一等!是嫡系!
  而公士去疾也因为与黑夫有故,被桦任命为什长,一行人颇为自豪地走入营地,还不等他们找到自个的营盘,就发现,先来到的数百人,都聚在营地边缘的一栋建筑处,喧哗议论不止。
  桦和去疾挤到人较少侧面,却发现这里屹立着一个新盖的土屋,占地很大,足足有半亩!黑色的瓦将其顶部覆盖,土坯墙上有许多十字的通孔,酷似城墙箭孔,左右各有一门,不断有兵卒进去、出来,进去的人满脸新奇,出来的人一边系腰带,一边赞不绝口,说自己也享受到官吏富豪家里的待遇了……
  “这屋舍是做何用的?”去疾好奇地问道。
  “去正面自己瞧,那有县尉亲笔所题的字。”
  那个叫垣柏的上造没好气地如是说,随后又转过头向旁人大赞县尉真是奇思妙想。
  “我做更卒时,输给了县尉几千钱,也不算冤枉啊!”
  面对垣柏的话,众人却只是说他吹牛,无人相信,县尉是何许人也,岂会与你赌斗?
  于是屯长桦和什长去疾,只能绕到人更多的正面,踮起脚尖,发现那刷白的土墙上,有安陆县尉亲笔所书的两个斗大篆字:
  “公厕!”


第0252章 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
  秦王政二十三年七月上旬,在安陆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便是千余应征的兵卒云集城郊,其二,则是在县尉黑夫的倡议下,一场轰轰隆隆的“公厕运动”在县城展开!
  “县君,我在江陵时,曾听郡守有言,农乃生民之本业,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故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虽是农夫众庶之事,但官府亦不可不理,故《田律》《仓律》中,甚至连一亩地要撒多少粟种麦种,都有规定。”
  对安陆县令雍何,黑夫以一种透露内情的语气,告诉了他叶郡守说过的一些话,意思很明显:
  “郡守重农,并且对堆肥沤肥之法很看重,令南郡十八县推行,各县谁能做出最大的成效来,谁便能在今年的上计中拔得头筹!”
  雍何是个明白人,此法本就是本县的田佐吏衷献上的,对于衷和黑夫的建言,他当然会格外重视,很快便同意了黑夫的请求,除了城外兵营外,在县城各街巷里闾,也陆续建立一些大小不一的“公厕”。
  公厕,其实不是黑夫的原创,在李信伐楚之战里,那些个随军的秦墨,在军队里除了协助打造攻守器械外,每到一处新营地,都要张罗着工匠兵卒挖公用厕所……
  黑夫曾问过那个秦墨程商,他说这是墨子在多次守城战斗里发明出来的。
  “城池攻守长达一年半载,若是任由兵卒随处解决,定然污秽横流,不多时便会生出疫病来,城池便要不攻自破了。于是子墨子便于城内设厕,每五十步一厕,其下如井,周垣之,高八尺……”
  墨子发明公厕,是为了攻城守城时的卫生,不过那只是单个的蹲坑,黑夫则直接把后世随处可见的大公厕照搬过来。
  于是乎,在县令的命令下,负责土木工程的县司空就督促着一众工匠刑徒,在指定的地点挖出粪池,砌好坑位,围上土坯,一个简易的公厕便造好了。官寺和县市旁的公厕盖上瓦片,里闾中的公厕则节省成本,以茅草为顶。
  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县里的三位长吏纷纷为各处公厕题字:县尉黑夫题了兵营旁的,县丞题了市场旁的,县令题了官寺旁的,并当着无数好奇的目光,三人联袂进入官寺旁的砖砌大公厕,好达到表率的作用……
  官府的公务员、兵营里的县兵、戍卒被要求今后必须在公厕方便!
  而县城里的广大百姓,也被挨家挨户地告知,今后在县城随地大小便的,视为当街弃灰之罪,虽不至于砍手,但也要狠狠罚款!
  在黑夫的命令下,属于尉官体系管辖的更夫、里监门甚至戴上了赤色袖套,在街道和里闾严抓随地大小便!
  秦律严苛可不是闹着玩的,据说商鞅变法之初,为了让新都咸阳干净,颁布了一道“当街弃灰者被刑”,最严重的可至剁手,一时间,咸阳无人敢在街上扔半点垃圾。
  这只是临时法令,仅在咸阳有效,但和那次一样,安陆县的民众早就被秦律熏陶多年,知道官府说话可不是放屁,于是从公厕修建,禁令颁布之日起,民众们遇上三急,都带着厕筹,跑到公厕里解决。
  一开始,这些野惯了的闾左穷人还不习惯,而后却发现,公厕不但有墙垣遮挡视线,可以让人遮羞,也不会有野外忽然窜出的兔子、狗彘、蜜蜂惊扰,既然是免费的,何乐而不为?
  官府之所以这么做,自然还是为了便于收集粪肥。
  其实这是迟早的事,到了宋朝,中国的城市里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私人盖的厕所,开放且免费。当然,并不是为了公益事业,而是为了大粪这一珍贵的肥料。开立厕所的人会找专门的人收集粪便,然后卖给乡下的农民,从中赚钱。
  这种专人管理,由专人收集粪便,专倒一处的方式,提前千年出现在安陆县城。县令还为此,在田曹新设了一个小吏,带着一些有罪的刑徒,专门负责为公厕掏粪,并以摇铃为号,鼓励临街的商户、工匠之家也将各家的马桶拿出来倒掉……
  让衷困扰的粪肥,立刻就有了。
  这场由黑夫倡导的“公厕运动”,除了让让粪肥源源不断从人口集中的城市流向农田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安陆的卫生条件大为改观。
  黑夫知道,近现代文明的一个特点,便是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随着而来公共卫生的建立。西方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最终战胜了鼠疫等传染性疾病。
  然而,中国几千年间,人口比西欧更多,除了某些特殊的战乱、饥荒时期外,大型传染性疾病肆虐带来的困扰为何较少?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人的茶文化和粪便处理要立下大功。
  前者由于一贯使用沸水,而使得饮用水得以卫生无害。后者则使得城市粪便得以进入土地循环系统。
  就在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伦敦、巴黎街道上污秽堆积,疾病横行时,由于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得好,宋代城市卫生清洁却闻名于世的,有所谓“花光满路”之誉。
  不过,也许是人口滋生太猛烈,这种好习惯到了明清,就大为倒退了。
  尤其是清朝,黑夫记得在一则趣闻杂谈里见到过,说是:北京的公共厕所,人者必须交钱。故人都当道中便溺,妇女也都当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马尿,有增无减,重污叠秽,触处皆闻……行人便溺多在路途,虽有厉害的官吏惩治,但颓风不可挽,有的官员也在道上便溺……
  英国使节团第一次来华,在大小城市见到的就是这景象,曾经城市里也污秽一片的他们,这时候反倒自诩文明,鄙夷起中国来。
  不过那些后世发生的事,随着黑夫在安陆设立第一个公厕,可能都要被改变了。
  一时间,曾经遍布城边、里闾的污秽不见了,每天早晨天刚亮,安陆的商贾工匠,闾左穷人们,睡眼惺忪起来后第一件事,不是直接走到墙壁后、拐角处,或者田间地头方便,而是去一趟公厕。
  而走街串巷勤劳的掏粪刑徒,也在小吏监督下,蒙着麻布口罩,推着粪车,将公厕和各家的污物收集,运往城郊的堆肥沤肥地点,然后让这些粪肥进入到郊区的公田庄稼地里。
  黑夫看着这一幕,感慨万千。
  “若是没有秦国官府强大的执行力,没有民众对官府百分百的敬畏和服从,这些事换了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一旬之内便做到的。”
  他回过头,对自己的弟弟惊道:“我现在才明白,商君当年的徙木立信,是多么的了不起!用五十两黄金,买得了官府信誉,也买得了百年霸业!”
  被战争红利哺育了百年后,秦国的政府公信力,已经达到了巅峰!
  所以黑夫也开始困惑了,为何十多年后,这个王朝就飞速土崩瓦解了?
  “或许,只有到了咸阳,才能解开这个疑惑吧。”
  那是以后的事,如今,看着安陆县城因自己而发生的改变,而且是好方向上的改变,黑夫很有成就感。
  他想要的,当然不是“领先印度两千年”这种不值一提的东西,而是想让一些对这个国家、民族有正面价值的东西,更早出现,并一直保持下去。
  文明的基石,是一点点构筑的。
  到了七月中旬,安陆官寺厅堂内,县令、县丞和县尉黑夫云集于此,一同商议,由字最好的县令亲笔写了一封简牍。
  这是一封上书,将安陆县的事告知南郡郡守叶腾,并提议在南郡推广,以解决粪肥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改变随地便溺这种陋俗。
  县令雍何十分期待自己的成绩能被郡守知晓,同时开始庆幸黑夫回安陆任职,才半个月,就带着他们创下了一项政绩!
  雍何确信,这封上书到了郡里,肯定会得到郡守重视!
  他不知道,一脸严肃检视简牍字句的黑夫,这会在想什么。
  “可惜,少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看着这份一板一眼的公文,黑夫露出了一丝促狭的笑。
  口号他已经想好了。
  “讲文明,树新风!为创建秦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而努力!”
  “县尉,可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雍何问道。
  “无有,无有。”黑夫连忙停下了脑补,在简牍上签了自己的名……
  ……
  七月底时,叶郡守也受到了由安陆县令、丞、尉三人共同写就的上书。
  翻阅之后,他的表情从怪异到赞赏,又从赞赏回到了忍俊不禁。
  “父亲为何面色有异?”
  书房内,给叶腾送粥饭过来的子衿好奇地问道。
  叶腾其实是在怪标题之异,赞内容之实,笑黑夫之脑洞清奇,竟然从上层人士避而不谈的厕所上打主意。
  叶腾看着粥饭,忽然间胃口大开,顺便将简牍推给女儿:“你自己看罢……看看那黑夫,刚回到安陆县城,就做出了好大事。”
  子衿也好奇了,一瞧,却见那简牍上书几个大字。
  “《言南郡广设公厕书》?”


第0253章 兵成
  和县令、县丞一同,向郡里进言在江陵等城市推广公厕之余,黑夫也没有落下自己的本职工作:练兵。
  安陆城南郊,金鼓连响不绝,黑夫等人站在城垣上看下去,只见宽阔的场地上,上千来自不同乡、亭的兵卒们,分为几个部分,或习队列,或习旗鼓,依照金鼓之音,或进或止,或击或退,看上去有模有样……
  看着这一幕,负责为黑夫传令的季婴感慨道:“不由想起三年前与县尉一起在更卒里训练的场景,而今,县尉却已训练指挥千人了,真像做梦一般!”
  “谁都是从新兵过来的。”
  黑夫露出了笑:“我亦不能例外,都是一步步学来的,当更卒时学着做什长,做屯长时学习做百将,做百将时学习做五百主……”
  穿越者亦是要不断学习的,黑夫经历过一年多军旅生涯,他十分虚心地从杨熊、李由处学了练兵治兵之法,如今便派上用场了。
  《孙子兵法》讲战略战术较多,在训练上,还是《吴子》比较细致,黑夫有幸从李由处借到这本书,花了半载时间阅读抄录,如今已烂熟于心。
  在《吴子》的《治兵》一章里,专门说了进军、作战、训练、编伍、指挥等问题。
  士卒在战斗中往往死于没有技能,败于不熟悉战法。所以用兵之法,训练为先。一个人学会战斗的本领了,可以教会十人。十个人学会了,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了,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了,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了,可以教会全军。
  将其运用到秦军编制中,便是:“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屯长。屯长教成,合之率长”。
  在敲定征兵人选时,黑夫便优先选择了那些在郡、县服过役的人,再加上当过更卒徭役的年轻人,这些人都算作预备役,至少是熟悉前后左右进退的。
  七月上旬,他们在各自的亭、里处,也完成了基本的编制,每个里出五到十人,编成什伍,以伍老或里正为什长伍长。每两个亭编为一屯,以亭长担任屯长。
  这也符合兵法里“乡里相比,什伍相保”的原则,吏能知兵,兵卒亦相互信任熟悉,容易抱团。
  七月中旬,这些人集合到县城后,分营驻扎,黑夫又将他们编成更大的编制:曲。
  ……
  “涢水乡、云梦乡的五百人,为后曲,由尉史利咸统领!”
  “县城、北郊乡的五百人,为前曲,由北郊乡游徼东门豹统领!”
  东门豹本就是不更,又是一乡武吏之首,这半年来在县城和北郊乡颇有威信,以他为五百主是合乎规矩的。
  而利咸也因为上一次擒拿郧满、利平的功劳,被郡里从簪袅升为不更,亦有做五百主的资格。
  这项命令颁布后,众人都恭贺二人,利咸笑着接受大家祝贺,有信心做好这职位。可东门豹却在事后,忧心惙惙地来找黑夫,二话不说就下拜道:
  “我是个粗人,打起仗来只知道闷头往前冲,练兵、带兵根本不懂,害怕做不好五百主,让县尉失望……”
  这家伙倒是有自知之明,东门豹冲锋陷阵是行家,练兵的能耐的确不知有多少。
  但黑夫心中自有打算。
  “难道你愿永远都做一个小小百将?听小陶或者利咸指挥?你今是不更爵,还颇得县城、北郊乡众人敬佩,若如此,不但兵卒为你抱不平,我想你也不甘心吧。”
  “或者,让你做我的短兵百将?短兵不可离将吏半步,若让你一直呆在我身旁,眼睁睁看着别人冲锋陷阵,你亦不能安心,你的长处,也要被埋没了。”
  这么一说,东门豹也发现,这两个职位,自己都做不来,这时候,黑夫又拍着他肩膀道:
  “阿豹,你武艺超群,作战勇敢,秦律虽规定,大夫以上不得陷阵斩首,但五百主遇到战事紧要,亦是要身先士卒的。你只管看着我的旗帜,听我号令即可,我让你待命时,半步不可移,我让你冲时,便挥旗为我前驱!”
  东门豹虽然之前没什么进取的志向,但自从被黑夫以封侯之志刺激后,也开始重新拾起武艺,并扭扭捏捏地向他求问一些练兵治兵的事,眼下只是信心不足,并非没有改变的能力,被黑夫一鼓励,脑子一热,欣然应诺!
  黑夫将两个五百人分作前曲和后曲,东门豹带领的是前锋,而利咸则作为预备队用,这样的话,二人不同的性格可以充分发挥。
  为了让东门豹安心,黑夫还让自己的短兵百主小陶带着一百名充当亲卫的县卒,协助其训练。
  这法子着实有效,县卒们是常备军,训练有素,皆知金鼓、通旗帜、晓进退。带着来自各亭、里的兵卒训练,不过五日,就重新熟悉了队列阵法。
  这时代军队的阵法变化,还是“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这些,黑夫做更卒和在军中时,早就练得快吐了。
  这之后,便是较为复杂的金鼓旗帜,好在所有人都有过一到两次的服役经历,已有基础。只花了十天,他们对步、趋、骛、将、帅、伯之鼓皆已熟悉,低旗则急趋,连飙则奋击,看上去有点军队的架势了……
  “吴子言,每变皆习,乃授其兵。”
  直到七月底,黑夫才打开了县武库,将兵器分发给众人。
  兵法里说:“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
  黑夫让各屯长按照兵卒各自的身体素质,给他们分发兵器,但五兵比例必须合理,以应对不同的战术需要,于是在五百人中,持戈、持戟、持矛、持剑盾和持弓弩者,各为百人——弓弩兵需要大量训练,所以已在靶场由小陶训练一个月了。
  《吴子》又言:“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于是黑夫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