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当时堵城门的时候,自然是唯恐堵得不结实,整个的城门洞里,都被从民房里拆除出来的砖头石块堵得死死的,如今要拆开,却也不容易,整整拆了一整天,到了天快黑的时候,才总算是看到了最外面的那扇木门。等到明天一早,最多再有小半个时辰,东门就可以像往常一样打开了。
  这几天都没发生什么事情,黄得功和张利民自然也不会再没日没夜的守在城楼上了。这时候,黄得功刚刚吃过了晚饭,不知怎么的突然又想起了被流寇抢走了的那匹马,忍不住又心疼了起来。
  就在这时,突然有亲兵来报,说是东门那边发现了贼军。
  “什么?”黄得功大吃一惊,正准备细问,就听得东门那边传来了一声炮响。
  “这都打起来了?”黄得功赶忙吩咐下属,“快,快去备马!快把本帅的盔甲拿来!”
  等黄得功急匆匆的赶到东门的时候,他看到张利民早就在那里了。如今张知县正满头大汗的在那里疯狂的击鼓,而东门上的那两门炮,也正在不断地向着城下射击。还有不少人也正在努力的将本来从城门洞里清理出来了的砖石又填回去。
  “张大人。”黄得功向张利民拱了拱手,问道,“如今情况如何?”
  一边问,黄得功也一边向着城下看去。只是这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城外又起了一层薄雾,模模糊糊的,什么都看不清。
  “刚才突然有贼军马队出现,直逼城下,我军开了几炮,才将他们逼退了。真是好险……”张利民停下鼓槌,喘着气回答道。
  ……
  “营长,我们刚到城下,才喊了一句话,城上面就一炮打了下来。要不是他们手艺不好,说不定咱们的兄弟就要有折损。我们回来的时候,那城上还在一个劲的放炮呢。”赵飞虎对甘辉汇报道。
  “嗯,你们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吧。”听完了汇报,甘辉点了点头这样说道。然后他忍不住苦笑了一下,自己派轻骑兵过去,本来是想要和城中的明军联络的,如今看来,倒是吓着他们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化(1)
  突然出现的骑兵吓了黄得功和张利民一跳,结果,他们又是整整一晚上没睡。虽然这些骑兵并没有再出现,但整个城市还是再次进入了临战状态。直到第二天中午,模范军的队伍才来到了城市附近,并且表明了身份,并且证实了张献忠退去的消息之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才松弛下来。而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在张利民的监督下,花了一整天才拆开的城门洞,又一次被严严实实的堵上了。结果,直到第三天,桐城的城门才算是重新被打开了。
  张献忠退得很快,他并没有在霍山一带多停留,很快就转向了北方,也许是打算去和李自成和罗汝才配合作战。这个消息的确认使得整个江南地区都松了一口气。而马士英刚刚当上庐凤总督,就能大败张献忠,立下大功,也让崇祯皇帝对他很感兴趣。据说崇祯皇帝还很认真的向周延儒询问,既然马士英如此有边才,能不能把他调到北方来防建胬。消息传来,吓得马士英差点晕了过去,赶紧又派人去给周延儒送了一大笔钱,拜托他帮忙。好在马士英的儿子如今跟着郑家做买卖,倒是赚了不少钱,要不然,单靠上任这么短的时间刮到的一点地皮,还真不够用的。不过其实崇祯皇帝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太认真,倒是周延儒,借机又发了一笔财。
  江南的局势大致的稳定下来了,但是打着马士英的亲兵营的旗号的郑家军队却并没有撤销,而是继续以这个名义驻扎在凤阳。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向北通往京师和山东的商路的通畅,二来也便于趁机获得更多的移民。
  当然,打着亲兵营旗号的郑家军虽然还在,但他的人员构成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的那些模范军部队被陆陆续续的调走了,而顶替他们的军队的指挥官也换了人,换成了施琅,而他所率领的队伍则主要是些新兵。
  施琅是郑芝龙当年结拜的十八芝中的施大暄的儿子。施大暄是郑芝龙的结拜兄弟,原本和郑芝龙的关系更接近于是合伙人而不是上下级,但在和荷兰人的一战中,他的嫡系部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于是他干脆将自己的嫡系都打散交给了郑芝龙,正儿八经的成了完全依附于郑芝龙的下属。
  对于这样识趣的人,郑芝龙当然要加以优待,所以在失去了自己的那一套人马之后,施大暄倒是更受重用了。而他的儿子也得到了重点培养,他刚刚从模范军军官学校毕业,就以连长的身份到吕宋去干了一阵子,然后就升上了营长并被调到这里来执行独当一面的任务了。
  老实说,郑森对于施琅这人,是很有些看法的。因为历史上这个施琅的种种表现实在是有些问题。基本上在原本的历史上,施琅在跟着郑成功之前,曾经跟着郑芝龙降清,后来又跟随过李成栋。李成栋反正之后,施琅却不肯反清,带着自己的军队打算跑掉,结果没能跑回去,才又归顺了郑成功。而施琅跟着郑成功的时候,他的战功大部分都是在内讧的时候立下的,郑成功也一直不太信任他。不过单就能力而言,施琅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无论是海战还是陆战,水平都不差。而他在模范军学校中的学习成绩也很不错,甚至于总成绩比甘辉都还要好一点。所以郑森觉得,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是个汉奸,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更何况,郑森觉得,在可以预见的情况下,自己这边对上满清,在实力上应该是有优势的。施琅也应该没有投降满清的理由。所以,郑森觉得,还是可以给他一些机会的。
  和郑森不一样,孔璋倒是很喜欢施琅。在他看来,施琅虽然是官二代,但却没有娇骄二气,很守规矩;虽然不太爱说话,但却很爱学习。
  施琅来到凤阳后的第二天,孔璋带着他去拜见了马士英,同时也顺便向马士英辞行。
  “半圭就不能留在这里多帮帮老夫?”马士英听说孔璋打算离开之后,这样说道。
  “家里还有些事情,需要晚辈主持。”孔璋回答道。
  马士英点了点头,他知道孔璋虽然有个秀才的功名,但好像对考举人什么的兴致不是很高,反而对于做买卖很感兴趣。他也知道孔璋他们家如今跟着郑家做海贸,从湖广那边向海外贩卖人口,赚了不少钱。他觉得孔璋家里的需要他主持的事情,多半就是这些生意。不过通过这些天和孔璋的接触马士英觉得,孔璋很有能力,他不去做官,实在是朝廷的损失。便对孔璋说:“半圭,老夫倚老卖老的说几句话,你听了不要见怪。”
  孔璋听了,赶忙肃容道:“还请老大人赐教。”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我观半圭有治世之才,方今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半圭何不去求个功名,将来也好立功而不朽。却不应该将自家的精力都放在了求田问舍之类的事情上。老夫和复社张天如交好,复社钻研科考,却也不错。半圭如果有意,老夫可以修书一封,托张天如先生照应半圭你一下,如此考上个举人,甚至更进一步却也不难。”马士英很是诚恳的道。
  “多谢老大人关爱,但小子生性疏懒,怕是要辜负老大人的抬爱了。”孔璋却这样回答道。
  “也罢,人各有志。老夫也不能强人所难。”马士英只得摇了摇头,却又道,“他日半圭若是改变了想法,老夫还是愿意……嗯,其实半圭你和大木是朋友,大木也和张天如交厚。你若要入复社,找他其实更方便。”
  其实马士英弄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孔璋要离开,并不是去做生意,而是要赶到吕宋去主持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就是“教化蛮夷,变夷为夏”。


第三百四十八章 教化(2)
  十七世纪对于殖民。运动而言实在是个好时代,因为这个时代的道德下限特别的低,几乎就低到了没有下限的地步。不要说什么种族歧视之类的玩意儿,就是种族屠杀,也是常用的手段。和那个时代的欧洲殖民者一比,尤其是和某些西班牙人一比,后世的希特勒都能只能算是个心慈手软的小可爱。如果不是因为技术能力的限制,如果那个时代的西班牙人有希特勒时代的技术水平和人口,估计南美洲就不存在土著了。嗯,甚至应该说,全世界就不存在除了西班牙人之外的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的动物了。而相比欧洲,实际上中国对殖民地的需求更为迫切,因为欧洲的人口事实上并没有多到本土养不活的地步,但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这个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过剩的人口可以提供大量的移民,而因为有足够多的移民,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如果走上殖民主义的邪路,应该是更有搞种族灭绝什么的条件的。
  但是郑森却并不打算在他所控制的区域搞这一套,这倒不全是因为来自后世的道德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肯定是有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本问题。如果硬干的话,土著再多,也不是模范军的对手,真是来多少死多少。但是土著虽然有个土字,但并不等于说人家的智商就一定很低。就像当年的土八路,土归土,但是大大的狡猾。无论是菲律宾还是台湾的土著,其中其实也不缺聪明人,他们很快也就发现了和那些郑家的移民硬碰硬的来,就是鸡蛋碰石头。而以郑森在台湾获得的经验来看,只要给上一段时间,他们很快就能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游击战,学会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之类的招数。当然,这些土著的游击战水平和后世的土八路没法比,但是另一方面,即使是模范军,在军事素养上也一样没法和日本鬼子比。所以,这些原始的游击战依旧能给郑家的移民活动带来很多的阻碍。在台湾,因为土著人数有限,台湾的地盘又有限,再加上郑家又利用了土著觉悟低的缺点,采取分而治之,挑动土著斗土著,甚至使用某些在这个时代还算合法的神经类药物毒害的方式,才慢慢控制住局面。
  而在吕宋,情况则更加的麻烦。吕宋的土著的开化程度远远高于台湾,他们的组织度其实相当不错,甚至都不太应该被称作土著了,因为他们也曾建立过自己的国家,这是进入了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只不过他们的国家被西班牙人摧毁了,本来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些土著也应该算是可以团结,可以搞统一战线的对象。然而在西班牙人控制吕宋的时候,因为西班牙人人数有限,所以就在华人和土著之间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今天拉着土著欺负华人,分华人的好处;明天又拉着华人去欺负土著,占土著的便宜。这样一来二去的,土著和华人之间的矛盾日深,双方痛恨对方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们对西班牙人的痛恨。
  如今西班牙人被包围在马尼拉城中,虽然模范军打不进去,但是他们也出不来。在军事上占尽上风的华人,立刻就对吕宋的土著又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击行动。那些华人老板们的私军到处抢掠土著,杀人放火占地盘,干得和后世的日本鬼子倒也很有些相似。
  一开始这些土著还试图正面对抗,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即使是和华人老板们的民团打,正面对抗,也是找死。于是很快,各种游击战就活跃起来了,而吕宋岛上到处是森林,非常的适合游击作战,土著们使用毒箭等看起来原始的武器,不断的袭击落单的华人,毁坏华人的田地,袭击种地的农民。而当华人的民团来攻击他们的时候,他们又迅速的化整为零,散入到丛林当中。
  有一次民团也追进了丛林,却在丛林中遭到土著们的伏击,密集的丛林使得火枪之类的射程优势完全施展不开,军队的队形也无法保持。而土著的人数优势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结果五十多人一个逃出来的都没有,而那些土著们却将他们的头砍了下来,第二天堆在距离华人的堡垒不远的地方示威。
  虽然总的来说,在这样的战斗中,土著的伤亡依旧要比华人更大,但是这样的战斗却不断地几乎永无尽头。如今在稍微偏远一点,驻军密度小一点的地方,人们大白天的都要几个人拿着武器在一起才敢出去,至于田地,只要靠近丛林一点的,就全都抛荒了。
  当然,土著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吕宋的土著比台湾的土著文明程度更高,他们已经从渔猎时代进步到了农耕时代。所以他们如今是定居生活的了,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跑得了土著,跑不了他们种的田。民团们抓不到土著,就去摧毁土著们田地里的庄稼,而这对于那些土著们来说,也是非常恶毒,却又难以对付的一招。尤其是一些原本更发达一些的土著,他们的区域和华人控制区更近,遭到的打击自然也更重。
  郑森知道,如果他愿意在吕宋投入更多的力量和时间,向日本鬼子学习,坚持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那这些土著的抵抗就终有被粉碎的时候,而吕宋岛上的土著,在将来也会变得比大熊猫都稀少。
  但要获得这样的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军队,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金钱。而这会大大拖慢整个集团的发展。所以,什么“三光”呀,什么“如来逆掌”加“种族灭绝拳”之类的凶野的玩意儿,郑森也只能是在脑子里想一想,然后就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否决掉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有效的对付土著们的游击战争,迅速的改变如今的局面呢?本着向历史学习的精神,郑森又认认真真的回想了历史上那些对付游击战的经验教训。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致反对我们的敌人。”郑森的脑子里不知怎么的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句。
  “统一战线呀,”郑森在自己的手掌上轻轻地打了一拳,“赤兔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法宝之一呀!”
  后世的赤兔国刚刚建立后,便向大西南,大西北进军。也遇到过和其他民族的矛盾的问题。当时太祖以阶级斗争大法,成功分化了他们的底层和高层,然后依靠底层打高层,从而终其一生,都保证了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
  吕宋的土著,开化得晚。他们还又很强的奴隶制度的残余,如果说他们的底层和上层没有矛盾,那郑森绝对是不相信的。而只要善于利用这个矛盾,就能最终将华人和土著之间的民。族。矛。盾,转变成土著内部的阶级矛盾。


第三百四十九章 教化(3)
  吕宋岛的土著的文明程度其实不差,不要说和台湾的那些还生活在原始社会的土著比,就是和我大明治下的一些土司所管辖的少数民族比,也不算差。他们如今的社会形态既有一些封建味道,也有很大的奴隶制残余。甚至因为西班牙人的一些影响,还带着不少的资本主义影子。
  而这样的一套东西,对于低层的压迫自然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西班牙人来到这里之后,情况就更为严重了。老实说,西班牙对吕宋的统治,要比他们在南美洲对当地的土著的统治要温和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吕宋的距离太过遥远,从西班牙到南美可比从西班牙到吕宋近多了。这样一来能够到达吕宋的西班牙人的数量要少得多。自然也就难以执行像在美洲那样严苛的政令。其次在西班牙人的心中,吕宋和南美的用途是不一样的。西班牙人占据吕宋固然是要从中获得一些物产,当更重要的却是将它作为对整个东方的贸易的枢纽。
  贸易的繁荣自然就带来了各种奢侈的享受。而人手不足,也使得西班牙人很多时候也需要和当地土著的上层合作。这样一来,这些土著上层也就有了知道有钱人是怎样过好日子的机会了,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前,能想象的有钱人家的日子,也不过就是顿顿都能吃烧鸡而已,等进了大观园才知道,原来人家也是吃茄子的,只不过人家的茄子要经过七八道工序,作为配料,还要用掉十多只老母鸡。
  总之,就是土著的上层们,在西班牙人那里见识了有钱人家过着的是怎样的奢侈淫糜的生活。然后他们自然也就有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想法,然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是太缺钱了。然后,底层受到的敲剥自然也就更重了。所以土著的上层和底层之间,是有可供利用的矛盾的。只是这一矛盾在此前被民。族。矛。盾掩盖了而已。
  除了这种矛盾,土著那里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即使是土著的上层,也不是铁板一块。西班牙人也不敢让他们这样。所以土著也是分为派别的。基本上来说,靠近马尼拉的一些信仰了天主教的土著在西班牙人控制吕宋的时候,是占便宜的一派,其他的远离马尼拉的,是比较受欺负的一派。而且在此前,华人和土著之间发生的冲突,也主要是在华人和亲西班牙的土著之间的。这倒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吕宋岛上的那些华人就已经深谋远虑到了准备拉一派,打一派的地步,而是因为那些亲西班牙的土著距离马尼拉,同时也距离华人近。这种情态自然给后续的分化工作留下了空间。
  “半圭兄,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在安平郑家郑森的小客厅里,郑森一边把玩着一把看起来很旧却保存得不错的日本折扇,一边将吕宋岛上如今的情况和他大致的设想和孔璋细细的谈了一下,又说道:“如今我打算采取两种措施。第一就是前面我和你提到的挑起土著内部矛盾的手段。不过这只是捣鬼的小手段而已。老实说,像这样的小手段,倒是犯不上劳动半圭兄,小弟找半圭兄回来,是有更重大的事情托付给半圭兄。半圭兄你也知道,自古以来,这些捣鬼的小手段虽然有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么是我们将他们杀光,要么就是向三代学习,要依靠教化,化夷为夏。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前一种方法,太过费力费时,而且太过暴戾,非圣人之教。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教化,变夷为夏。”
  孔璋点了点头,三代之教,化夷为夏之类的东西,在此前郑森和顾绛等人都认真的讨论过。他们讨论的成果孔璋也都认真的学习过。所以他自然知道郑森所说的三代之治和化夷为夏是怎么回事。
  “化夷为夏固然是好事情,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孔璋点点头道,“只是如何才能化夷为夏,却不容易。比如我朝西南的那些土人,比如奢安两家,受华夏影响千年,依旧还是蛮夷。况且自古以来,行王道虽是正道,但是要做起来,却很不容易。不知大木可有教我。”
  “半圭兄可记得有人问墨子,如何才能使的国中行仁义的贤者变多。墨子却是如何回答的?”郑森却微笑着问道。
  孔璋虽然是儒生,但墨子却也是读过的,听了这问题,只是略一思索便回答道:“‘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大木你说的可是这个?”
  “不错。”郑森将手中的折扇一下子展开来,笑道,“半圭兄可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孔璋眼睛尖,却一眼看到折扇上翰墨淋漓的写着一首诗,隐隐的只看清了最后一句,道是:“痴人唤作本来人。”
  “你这意思我多少懂了一些,可是说要用利益来收买他们,只要肯当华夏之人的,便给他们好处?”孔璋回答道。
  郑森却摇了摇头道:“半圭兄还是错了。第一,不是收买,而是引导。第二,不是给他们好处,而是授之以渔。半圭兄你想,如是我们给他们好处,我们又有多少好处能给他们?‘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而且给好处可能持久,如若不能,将来反而生出怨气。而且奸猾之辈怕是会一边做出愿意学的样子,一边又总留着一线不肯真正归附,好不断地骗好处。半圭兄你也知道,吕宋的蛮夷之民的生活艰难,远超华人。我若要让彼等自愿为华人,首先是要抬高华人的地位,比如说,我们规定‘华人不可为奴’,‘华人皆可自官府获土地’,‘华人不交丁税’,‘华人有官府保护’,墨子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在我们这里,可以将之变成‘不入华夏则不富,不入华夏则不贵’。然后我们再给他们一个成为华人的途径,然后还用担心他们不想接受教化吗?”
  郑森的这种设想其实也不是乱开脑洞出来的,而是基于各种历史经验的。比如说,伟大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就是用这样歧视性的手段,将原本被阿拉伯人的大仙洗过的信仰又洗回来了的。而如今正活蹦乱跳的建胬,他们也是靠着歧视八旗之外的其他人,从而硬生生的人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就连希特勒,也搞出了个“荣誉雅利安人”呢。
  “那他们要做到怎样才能算是华人呢?”孔璋又问道。
  “这当然不能太容易了,否则,他们就不会珍惜。”郑森回答道,“比如说,我们可以允许他们通过这样一些途径加入华人:科考、服役、婚姻。我们设立一个华夏资格考试,分成若干等级,考过了第一级称作初级预备华人,过了第二级便叫做中级预备华人,然后是高级预备华人,赐同华人出身,赐华人出身。每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