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队伍。
  至于前进,刘宗敏往前面望了望,距离敌人的炮兵阵地还有一里多远,要冲上去也非常的困难。如果缓步前进,在还没走上去之前,自己的军队就会在炮击中崩溃。如果快速前进,阵型就全乱了,就会给敌人的骑兵以可乘之机。即使不考虑敌军的骑兵,这么远的距离,一路跑过去,也足以累趴下大部分的士兵,然后,然后还能打个啥呢?十二磅炮巨大的有效射程使得刘宗敏的顺军顿时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这也正是十二磅炮作为野战炮相对于古二爷的三磅炮,以及模范军陆军早先用过的六磅炮的优势所在。古二爷的三磅军团炮只是提供了一种相对便于移动的火力,而模范军的十二磅炮则可以说是彻底的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今后,训练度不足,不擅长队形变换和散兵战术的步兵,在这种大炮面前,几乎毫无抵抗能力。
  就在犹豫之间,数十枚炮弹已经一头撞进了刘宗敏带着的三个方阵,顿时就在方阵中趟出了几十道血胡同,三个方阵顿时都动摇了起来。
  “不能在犹豫了!”一发炮弹就从刘宗敏身边飞过,将鲜血和碎肉溅得他满身都是。刘宗敏知道,继续犹豫下去,军队很快就会彻底垮掉。
  “全军,前进!”刘宗敏喝道。同时在他身后,又传来了隆隆的鼓声。刘宗敏转过头向后看去,只见留在荒村附近的顺军也全都开始向前逼近。看来李自成也注意到了如今危险的局面,所以做出了应对,指挥全军压上赌一把胜负了。
  李自成这次出兵带了大约六万多军队,其中有一半是各种辅兵,真正的战兵也就只有三万多不到四万人。但如果一次性全压上去的话,因为伤亡分散了,估计倒是能顶着炮火,走到敌人面前。不过,就算走上去了,看看人家的装备和前面的表现,别看顺军人多,估计还是打不过的。
  就在炮声中,顺军全军缓缓向前,虽然炮弹还是在不断的落入队伍中,造成的伤亡一点都没少,但是考虑到人数多了很多,炮弹造成的伤亡和还剩下的人的比值却下降了很多。这也让那些顺军的慌乱略微降低了一些。
  ……
  “让骑兵后退。”郑森背着手,望着队形已经很乱了的顺军道,“让步兵做好准备,我们用一轮攻击,就彻底的打垮他们!”


第四百三十章 纵寇
  12磅炮依旧在不停开火,只不过因为炮管热了,所以射速已经略有下降。但是它们依旧在不断地给顺军制造伤亡。随着双方距离的接近,模范军的炮弹从实心弹变成了榴霰弹,又从榴霰弹变成了霰弹。如今双方的距离已经只有百步左右了,因为略微有点顺风,在这样的距离上,用轻箭已经可以勉强够得到模范军的炮位了。而且模范军的炮兵是没有披甲的,所以,即使是轻箭,也可以对他们造成杀伤。只是这时候顺军虽然还在前进,但事实上,整个队列都已经乱了,所以也无法组织整齐的齐射了,只有一些弓箭手零星的射出几箭,但是却歪歪斜斜的没什么准头,这也正常,在这样的距离上只能进行抛射,而抛射本来就只是一种靠着数量覆盖来获得命中的攻击方式,同时射箭的人少了,就无法保证效果。不过郑森还是立刻就下达了让炮兵后退的命令,同时下达的还有让步兵前进,准备接战的命令。
  相比顺军或者其他的军队,模范军在军令的传达上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有一套相当完整的旗语系统,配合指挥官手中的望远镜,他们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上迅速的传递信息。这也使得模范军在战场上的行动显得格外的协调。
  “少将军,轻骑兵已经到达了预定位置。”就在步兵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向着顺军迫近的时候,一个参谋向郑森汇报道。
  “李自成的位置在哪里?”郑森站在一辆马车上,眺望着远方问道。
  “李自成的旗号出现在中间偏后的位置,不过他本人是不是在那里我们就不知道了。”那个参谋回答道。
  “嗯。”郑森点了点头,又将视线转向了前面的战场上。
  炮兵们已经退到了后面,而模范军的步兵们则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步向前,越过了已经不再开火的火炮,朝着数倍于他们的顺军逼近。
  看着对方的大炮停了下来,而对方的步兵开始靠近,刘宗敏等人赶紧努力的调整队伍,试图尽可能的恢复队伍的阵型。不过对方并没有给他留下这样的时间,很快,模范军的步兵就迫近到了七十步左右的距离。
  随着一声哨子,各个连队的连长排长们也都跟着发出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前两排举枪!准备射击!”呼喊声响成一片。
  第一排的模范军士兵们立刻半跪了下来,举起枪,指向了对面的敌军,第二排的模范军士兵则站在那里,同样将手中的枪指向了前方。在七十步这样的距离上,燧发枪的齐射已经有不错的命中率了。
  “开火!”射击的命令声响起,前两排的士兵们一起打出了一轮齐射,从枪口喷出的硝烟立刻让前方变得模糊了起来。
  “后两排前进,准备射击!其他人装弹!”虽然这个程序是作战前已经商量好了,并且通知到了各个战斗连队,所有的士兵也都知道这一步骤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连排长们依旧要发出这样的命令。
  刚刚开过枪了的士兵们迅速的变成了四人一组的纵队,而后面的两排战士便从他们让出的空隙中穿了过去,继续向前走了几步,便穿过了刚才射击时形成的战场迷雾。这时候敌军也更近了。双方的距离已经只有五十步左右了。
  “立定,举枪!准备!”连长们再次发出指令。士兵们就像刚才一样,前排半跪,后排站立,将枪口对准了对手。
  在上一次的齐射中,又有好几百个顺军被打倒在地,这样的打击也让顺军中的不少人慌乱不已,如果不是那些督战的亲兵又砍死了几个人,只怕当时就要大乱。如今看到又有枪口对着他们了,很多人干脆就停了下来,甚至还有人悄悄地想要往后退。
  这时候刘宗敏总算是把弓箭手组织起来了,这些弓箭手们向着对面的那些火枪兵们抛洒着轻箭,但是,模范军的步兵们身上穿着坚固的半身板甲,头上有带有可以放下来的面甲的头盔,肩部还有护肩,顺军的轻箭根本就无法击穿这样的甲胄。当然,模范军步兵的腿部和两臂都没有这么好的防御了,所以还是有一些士兵手臂或者是腿部中箭受伤的,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要害,一般来说,只要救治得当,都不会有什么大事情的。
  “瞄准!”虽然受到顺军的弓箭的骚扰,但是模范军的士兵们却依旧一丝不苟的在做战术动作,如今,所有的士兵都已经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从阵中传来一声嘹亮的哨声,几乎在同时,连长们都高喊了起来:“开火!”枪声顿时响成了一片。这一轮的射击因为距离更近,命中率自然也更高,两千多支燧发枪中射出的子弹一口气打倒了上千人,几乎将顺军的前排一扫而空。
  在完成这一轮射击之后,原本进行第一轮射击的那些士兵们已经装好了子弹,正在有节奏的哨声中从后面迈着整齐的步伐跟了上来,他们越过刚刚完成了射击正在给燧发枪上刺刀的那些连队,逼近到距离顺军不过三十多步的地方站住,并再次举起枪,对着顺军又是一轮齐射。射击结束后,他们便不再装填子弹,而是从腰间的刀鞘中拔出刺刀,将它卡在枪管的卡口处,然后再转一下,卡结实。
  这时候后面的士兵也已经跟了上来,随着铜号发出“滴答答,滴答答,滴滴滴”的三声,所有的战士都端起其刺刀大喝着向前冲去。
  再忍受了连续的炮击,又连续遭到三轮每一次都能造成上千人的伤亡的齐射之后,顺军已经完全被打蒙了,所以当模范军端着刺刀猛扑上来的时候,他们几乎在一瞬间就崩溃了。士兵们尖叫着,向后狂奔,而后面的士兵看到前面的士兵这样慌乱的逃命,顿时也跟着往后就跑。惊慌就像野火卷过深秋时节干枯的草原一样在一瞬间就席卷了整个的顺军,三万多人的顺军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向后涌去。这个时候,什么亲兵督战队都没用了,甚至于就连亲兵督战队本身,也在惊慌的四处逃窜。
  “少将军,要不要把轻骑兵投入进去,追杀他们?”刘德问道。
  郑森却摇了摇头,脸上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样子:“让步兵们追一下就行了。让轻骑兵护送他们一程,让他们无法整顿队伍就够了,不要追太多人。毕竟……毕竟都是汉人呀。”


第四百三十一章 监国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到这个时候,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刘宗敏,其实都已经无力控住局面,他们能做的事情,就只能是带头逃跑了。好在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刘宗敏,都是逃跑的老行家了。就在两三年前,他们还经常会被明朝官军追得到处跑,这逃跑上的本事,却是要远远地超过打仗的本事的。再加上今天遇上的那支奇怪的明军虽然打起来很凶,但是在追击他们的时候却表现得相当的懈怠,他们更多的只是驱散人群,追得也不远,不过草草地追了三五里,便都转身回去了。所以,等李自成收拢起败兵,点了点数目,发现其实损失倒也不像他一开始的时候估计的那样大。如今在他身边居然还有差不多一万五千人,而且他的嫡系将领,除了李过,其他的基本上也都还在。
  本来在李自成看来,这样的大败之后,敌军手里又有上千人的骑兵,一路衔尾追杀,能跑出来的人肯定很少,弄得不好,就又是一次败走商洛山。却不想这些明军居然追赶得这样敷衍了事。
  “哈哈哈哈……”望着满脸沮丧的溃兵们,李自成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周围的顺军官兵们听到李自成的笑声都忍不住诧异的望着他们的皇上。
  “不知道皇上您在笑什么?”刘宗敏多少也猜到了李自成的心思,便赶忙问道。
  “我笑那些明军,还是这等的不中用!”李自成笑呵呵的回答道,“老刘,你看,今日我们一不小心,被这帮子明军抽了个冷子,吃了大亏。若是我们是明军,你说战场上占了上风之后,该怎么打?”
  刘宗敏已然知道了李自成的意思,便大声回答道:“自然是一路衔尾追杀。他们又不缺骑兵,这样一路追杀,我们就没有时间收拢兄弟们,然后等我们退回北京,怕是都不一定能不能剩下一两千人。皇上,你说这明军为啥没追我们呢?”
  “哈哈哈哈……”李自成又大笑了起来,一直笑到几乎在马上直不起腰来了才勉强收住笑声道,“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他们想得太多了!”
  “皇上,您这话我就不懂了。”刘宗敏道。
  “因为他们私心太重!”李自成大声道,“因为如今伪明的军官都已经成了藩镇!老子们还在,他们就可以向伪明朝廷要钱要粮要地盘,老子们要是不在了,这些东西,他们问谁要去?所以和他们打,他们赢了,却不愿意追我们。所以,伪明虽然还有这么一支能打的兵,但是他们自己互相之间心怀鬼胎,就算一时间能占上风,又能有什么用?我就没听说过一家人相互算计最后还能成得了事情的!所以,我敢断定,这支明军一样是长久不了!”
  刘宗敏自然知道,李自成说的这些话其实未必靠谱,但还是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道:“皇上说的是,这老朱家的伪明,就喜欢自己人给自己人拆台。皇上,他们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
  周围的将领们也都露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轻松的谈笑了起来。
  虽然料定“明军”难成大事,但是李自成等人也没敢留下来搜集败兵,他们只是稍作休整便以比来的时候快得多的速度向着北京退去。
  ……
  不过有一点,李自成真的没说错。那就是我大明的确有自己人给自己人拆台的习惯。就在李自成败退回北京的时候,在南京,潞王朱常淓在以黄道周、钱谦益为首的一批大臣的拥戴下,宣布以亲王身份监国。并且向各个军镇行文,命令他们服从南京的调遣,齐心合力,剿灭闯贼,收复京师,为崇祯天子报仇。
  当然说是这样说,但南京手中其实也并没有立刻就可以反攻北京的兵力,而且此时,南京那边也在忙着安排官位,哪里又抽得出空隙来办这件事?不过他们还是发文书给距离北京最近的高杰和山海关的吴三桂,要求他们便宜行事,伺机恢复京师。当然,这些文书还在路上,如今还没有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郑森就不知道消息。郑家在南京有生意,这样的消息他们自然知道。于是通过信鸽,很快,还在福建的郑芝龙和如今已经在北方的郑森就都得到了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郑森正在山海关下和吴三桂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吴总兵,南京那边已经拥戴潞王监国了。”郑森很平静的对吴三桂说。
  “这是乱命!”吴三桂冷冷的道,“潞王乃是旁系,与天子血脉疏远。如今福王殿下尚在,哪里轮得到潞王?”如今南京那边显然不可能继续向他支付军饷,而且福王就在静海,如今李自成新败,虽然因为郑森第一次指挥这样的大战,获胜后出于谨慎没有大规模追击(当然,这是郑森的说法。吴三桂这样的老油条一眼就看出这里面有着养寇自重的味道。),但是李自成遭到这样的失败之后,再加上粮食的危机,他肯定会撤出京师。然后福王就可以很轻松的拿到收复京师的功劳。以福王的身份,再加上收复京师的大功,南京推出的那个潞王,无论如何是无法和他相比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支持潞王,能得到什么呢?就算最终潞王登上了皇位,拥立之功也不是他的。相反,如果他支持福王,一旦福王登上皇位,但凭着拥立之功,他就是大明中兴的大功臣,就能获得更多的好处。即便最后福王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败了,作为手握大军的一方藩镇,南京其实也不见得能把他怎么样。所以,吴三桂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不错。”郑森点了点头道,“以潞王的身份,哪有监国的资格?家师怕是有些糊涂了。”
  “不如我们如今就请福王监国,然后就当不知道南京那边的事情,然后以福王殿下的名义向南京那边发出文书,就说福王殿下如今以监国身份亲征,刚刚获得大捷,京师指日可下,让他们听令配合。你看如何?”吴三桂说道。


第四百三十二章 监国(2)
  朱由崧虽然鼓起了勇气到了北方,但是他却并没有勇气离开静海港,跟着郑森的大军去直面那个杀了他的父亲的家伙,甚至于,他也不愿意看到郑森将大部分的军队都带出了静海。在他看来,静海港的城墙本来就不够坚固(静海的堡垒是典型的棱堡,棱堡为了保证抗击炮击的能力,避免垂直的城墙经常会出现的在炮击下整体崩溃的情况,通常都会造得相对的较厚也较矮,加上坡度又明显,所以在不懂行的朱由崧看来,这种堡垒远不如当年洛阳的城墙那样雄伟坚固。),守军人数又少(郑森在静海留下了一千人多一点的守备部队,这样规模的模范军,配上棱堡,再加上海上力量的支援,实际上足以抵挡十倍以上的兵力的攻击了。),万一遭到流寇攻击,那简直就是太危险了。好在港口里还有船,这些船倒是给了朱由崧继续待在这样靠近敌人的地方的勇气。
  在静海的码头边,郑家人建造了一座灯塔,这是一座七层高的灯塔,加上本身建造在码头边的一处高地上,这里便成了附近最高的地方,驻守静海的模范军的瞭望哨自然也就安排在了这里。在灯塔的顶层上,有一个很大的望远镜,这台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足有一个海碗那么粗,能看清的距离自然也比一般的望远镜远。
  自打郑森带着大军离开了静海之后,朱由崧就对灯塔上的望远镜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白天的时候,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要待在这里。除了登上灯塔,用望远镜远望之外,福王殿下还爱上了钓鱼这项运动,所以,他剩下那一半时间,就基本上是待在码头的栈桥上钓鱼了。而且,因为对这两样活动的热爱,福王殿下甚至放弃了更舒适更豪华一些的居所,另选了一处距离海边更近的院子。不过熟悉这位王爷的内侍们却知道,福王殿下这样做,更大的原因恐怕是觉得这样万一有什么事情,便于抢先上船而已。
  不过今天,福王殿下对于这两种娱乐却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刚刚得到了前线送回来的捷报,捷报上说大明官军大破流寇,斩杀流寇数千,俘获流寇更是数以万计(李自成跑得快,将辅兵什么的几乎全都丢下了。这些辅兵,就都成了模范军的俘虏。)。如今大军正准备乘胜追击,以便光复京师。
  这份捷报自然让福王高兴不已,但是他并没能高兴多久,因为与这个捷报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份情报。
  “什么?他们居然推举潞王监国?潞王,潞王有什么资格监国?‘立贤’?潞王哪里‘贤’了?除了弹琴,他还会什么?当初他们口口声声的说‘祖制’‘礼法’,如今却又说什么‘立贤’!我真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他们……他们这是要我死呀!是要我死呀!”朱由崧脸色铁青,咬着牙从牙缝里面冒出了这样的话。想当年,东林党的人以维护祖制礼法相号召,搞了个争国本,断送了他老爹成为皇帝的可能;到了如今,依照礼法,这天子的位置本来就该是自己的,可是这些家伙,又抛掉了自己当年维护的“祖制”“礼法”,反而捡起了当初被他们指责为“奸佞”的家伙的“立贤”之说,玩起了双标,硬是要把一个和崇祯天子亲缘关系要远得多的潞王推上天子的宝座。朱由崧本来对于皇帝的位置倒不是特别的有兴趣,就他个人来说,他甚至可能觉得若是能做个太平王爷,比起做皇帝可能还舒服一些。但是,虽然后世的史书中一直把他描绘成一个变态的傻子,但是作为一位藩王的长子,他还是受过教育的,自然知道在历史上,那些对于皇位有威胁的人,大多会是怎样的下场。如果将来潞王真的登上皇位,如果有有心人要打什么主意,那肯定就会假借他的名义,因为从礼法上来说,他才是应该当皇帝的人。所以,只要他还活着,哪怕他真的什么都不做,也是对潞王的皇位的威胁,潞王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也会对他动手。这是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上次的刺杀就是明证。
  “殿下,少将军和吴总兵因为军情紧急,一时间也来不及回来。不过二位将军都认为南京的命令乃是乱命,他们是绝对不会奉命的。二位将军建议,如今反正南京那边正式的文书还没送来,殿下应该装作不知此事,立刻就监国之位,然后将我军大破贼军的捷报,以及殿下监国之事向南京发文,命令他们立刻调集物资,支援我军光复京师。”
  “这样……这样可以吗?”虽然明知道自己不能再退缩了,一退就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朱由崧还是习惯性的怂了一下。
  “殿下!”孔璋下拜道,“如今大明外有建胬,内有流寇,天子殉国,神京蒙尘,实在是危若累卵,实在是再也禁不起什么变故了!如今诸王之中,唯有大王与天子最近。且大王于危难之时,督师直隶,大破流寇,于国有功!若是大王监国,天下之人谁能不服?若是大王不肯监国,使潞王监国,天下诸王又哪里会服气,只怕都会跳出来自称监国,甚至自立为帝。如此,我大明江山危矣!历代先皇之宗庙不保矣!真到了那时,大王就是死了,难道还有面目去见历代先皇于地下吗?大王,请为大明社稷,为历代先皇的宗庙着想,马上正监国之位!如此,我大明才有中兴机会!”
  说到这里,孔璋须目皆张,直视着福王,倒真是一副忠臣的样子。
  旁边的其他人听了这话,便也一起跪下来道:“请大王为天下社稷,为历代先皇宗庙,早正监国之位!”
  “孤王德薄……况且,若是南京那边不奉命,却该如何?”朱由崧又问道。
  “大王于危难之时,督师克贼,大王德薄,天下有谁德厚?大王于先帝为最亲,又于国家有功。且如今光复神京,指日可待。大王以如此功业,乃天下所望。谁敢不奉命?若不奉命,便是乱臣贼子,谁还敢为他张目?大王到时,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还怕有不成功的吗?”孔璋大声回答道,“福建总兵郑帅手中,尚有精兵数万,只要大王一声令下,便可以为大王前驱!”
  朱由崧听了,脸色一阵变换,又是叹气,又是咬牙。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道:“孤也是太祖子孙,哪里能看着大明覆灭?孤意已决,立刻就监国之位!还望郑帅,少帅,以及吴帅为国家恪尽职守,早日收复神京!”


第四百三十三章 监国(3)
  原本一直待在淮安的福王突然失踪了,而且是在遭到刺杀之后失踪的,若是放在两年前,这肯定会在朝廷上引起一场掀然大波,但是在如今,新的南京朝廷,却并没有谁愿意认真的追查这件事情。因为在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