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明(柯山)-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当在执行的枢辅身上,而不是他这个决策者了。
崇祯也微微皱眉,梁廷栋这几下太极滑不留手,但即便再正确,却对现在的解围一点作用没有,虽然按梁廷栋所说,只要建奴不入口大明就算赢了,但天下人不会这么看,大家看到的还是大凌河被围死了几万人,大明终归是输了。况且被围住的是辽镇最精锐的祖大寿所部,远远不是普通的损失几万人那么回事。
周瑞豹却不肯就此放过梁廷栋,他转身看着梁廷栋道:“辽镇难道并非兵部所辖,大凌一城兵民数万,司马一个以辽守蓟,皆弃之于蛮夷乎?”
周瑞豹不属于温体仁和周延儒任何一派,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温周两边的人都不出面,梁廷栋对皇帝道:“皇上,大凌河城民皆吾皇子民,兵部断不会弃之不顾,已有昌平镇、天津抚标各营准备停当,不日起行救援,只是建奴凶残,枢辅想必是要谋划万全,方能起行。”
周瑞豹一抖手,还要与梁廷栋辩论,崇祯轻轻道:“好了,本兵既已有成划,便命各营速速起行,城中虽有粮草,然终有食尽之时,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实心任事的,本兵将此意告之枢辅。”
梁廷栋赶紧答应,知道暂时过关,躬身答应,他话音刚落,吏科给事中熊开元就站出来道:“臣附议枢辅应专任调度,陛下既授之尚方,枢辅与辽东巡抚担无他卸,厚赏显戮,义不得辞,榆关原本便有高起潜、李明臣等内臣监军,然皇上又特使内臣王应朝任之,此等内臣果有孙吴之边才乎?若大凌有失,恐枢辅与丘嘉禾推责于内臣,臣请撤内臣以一事权…”
崇祯一听熊开元又跳出来老生常谈,心中十分不快,若是外臣能让他省心,又何必非派内臣监军,根据眼下的情形,他还打算派更多内臣到各地,更别说收回监军了,当下冷冷道:“遣用内员自有裁酌,不必过为疑揣。”
廷上各人一听,就知道皇帝不打算撤,大家都不再说这个话题,偏偏熊开元唠唠叨叨,崇祯脸色变得更加阴冷,这些给事中是谁也不怕,皇帝的话他们也不给面子。最后总算是温体仁开口,好话说尽,才将熊开元安抚下去。
温体仁转身过来,对吴宗达使个眼色,吴宗达出班奏道:“皇上,方才本兵说及直隶所调兵马即将起行,为何独独未提及登莱兵马。孙元化上任至今,岁靡兵饷逾九十万两,称雄兵五万在焉。登州、东江、文登三营舟师蔽海,为何一到出兵,则久久不见一人?”
听到有人提及孙元化。不少朝臣的眼睛看向了周延儒,刚刚三十九岁的周延儒如老僧入定,他从中状元到现在,从政已经十八年,风浪也是见得多了,现在朝廷的情况他也很清楚,皇上不喜欢党争,温体仁和自己都是避免体现出有官员群体,但那些御史的鼻子比狗还灵,他们弹劾多了。皇帝其实也是知道两人不和。
孙元化和张廷拱不用说是他的人,大同那边比较安静,温体仁从张廷拱身上找不到什么破绽,主要便是孙元化这方,原本有身弥岛大捷。孙元化是有运筹之功的,谁知孙元化立即就被吕直和陈新这两个直接功臣弹劾,孙元化的功成了过。
好在崇祯其实明白平衡的道理,而且他对周延儒十分看重,不愿周延儒因此下台。所以周延儒得以拖着钦差调查之事,等待孙元化出手反击。根据孙元化派人送来告知的计划,他认为有些把握,只是带信让孙元化不要过于弹劾文登营,作为唯一能数次击败明军的将领,陈新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其实是很重的,他要孙元化把着力点放在内臣监军上,对陈新则主要弹劾其人品低劣。但昨日他在宫内的线人传来消息,说吕直刚刚传来六百里快报,似乎是不利于孙元化之事。
此时听了吴宗达问的问题,周延儒自然也不会出来回答什么,还是梁廷栋答道:“登莱相距遥远,入援当走海路,或许…”
崇祯突然冷笑一声,“吴大学士此言问得甚好,朕这里正好收到一封登莱监军的急报,至九月五日,登莱仍未出兵,登州水营船只竟然全部需要修缮,这便是年靡军饷九十万的数万雄兵。”他的声调渐渐变高,“水营船只没有好的便罢了,却有一艘船是好的,只不过上面装的不是兵将。船上除了有三名巡抚官署的参随,还有一个人。”
崇祯缓缓环视众臣,周延儒感觉情况十分不妙,果然听崇祯大声叫道:“还有一名建奴,经登莱辽民辨认,此人乃李成梁之侄孙,现官至建奴游击。”
众臣被这颗重磅炸弹震惊,惊愕的互相交换着眼色,周延儒的身子也微微抖动了一下,要说孙元化贪墨军饷他们毫不奇怪,但要说孙元化通奴,那他们是决计不信的,就说隔着那么宽的辽海,建奴也给不了他什么好处。
温体仁自然已经提前得到了消息,他故作讶异出列道:“皇上,此事骇人听闻,臣斗胆一问,此消息来自何处?”
崇祯对座下的曹化淳点点头,曹化淳站出来大声道:“登莱监军,内官监吕直急报,九月五日于登州外海俘获形迹可疑船只一艘,追上之时,船上有人顽抗,被吕直所领水师斩杀后,在内仓发现数具尸体,似自相残杀而死,经吕直随从辨认,其中三人乃巡抚衙门参随,怀揣书信一封,另一人作建奴打扮,怀揣夷语所信一封,皆未署名,汉语所书口气似我大明一官员,吕直不敢擅处,两封信已随吕直急报送达。建奴首级亦同时送到京师,经兵部一辽东老吏再次辨认,确乃李成梁之侄孙李思忠,官至建奴游击。”
崇祯道:“把书信给几位阁老看看。”说话时,他声音已冰冷至极。
曹化淳将几封书信递给周延儒和温体仁等人,周延儒拿到一看,这封竟然真的像孙元化手迹,上面写着,“兵马行期可缓,只以船只当修为由,兵数必不过四千,然以一百万两只得复州半年并五百包衣首级,恐难支付,议改为五十万,至于调遣文登营至辽西一事,因其皮岛一战折损甚重,廷官恐反对再予调派,至多其中一部,只可勉力为之…”
周延儒第一反应便是吕直的奸计,而且不算特别高明,孙元化再傻也不会去跟建奴做这种生意,他也拿不出那许多银子,相信的人不会多,但唯一可虑的就是果真有一个建奴,而且还是汉人游击,但他马上便想到了陈新,必定是陈新抓到此人,安排了这个陷阱,可恨这个陈新宁可不要这份军功,也要拿来陷害孙元化。
周延儒看完不理会伸手的温体仁,直接给了侍郎徐光启,徐光启对孙元化同样寄予厚望,全没想到会成眼前的情况,他看完后两手颤抖,噗通一下跪下对皇帝道:“皇上,此乃建奴离间之计,不可轻信,四人若是有所串通,又岂会在船上自相残杀,若是自杀,为何又不销毁信件,更是说不通。况孙元化本性淳朴,绝无可能做出如此无耻之事,老臣愿以满门合家老小性命,担保孙元化乃忠心为国之人,请皇上明鉴。”
温体仁不等周延儒开口,抢先道:“徐大人所言甚是,老臣附议。”
周延儒惊讶于温体仁的表现,还没反应过来,吴宗达就接着道:“臣也信孙大人之忠心,然更需观其行,登莱兵马久拖不发,却无端让人心中起疑,即便孙大人并无此心,亦会让旁人误解,于孙大人终非幸事。”
梁廷栋立即站出道:“臣认同吴阁老所说,此事太过匪夷所思,臣也不信孙大人会做出如此大逆之事,但孙大人自任巡抚以来,行事确有可商榷之处,除发兵日期之外,此次身弥岛大捷,登莱报功文书迟迟未报,皆因孙大人不予副署,以致兵将升迁抚恤无已为凭,岂非寒了壮士之心。通敌此事即便我等不信,亦应速速派员核查,也好还孙大人清白。”
徐光启不知是计,赶紧答道:“臣附议,请皇上派员核查。”
周延儒暗叫不好,这时候派人去核查,孙元化能落个什么好,就算查不出事情,也会被催得派兵,到时大凌河就和自己相关了。但此时各位大臣纷纷上来附议,他只能接受这个大局,正打算争一争人选,崇祯就开口了。
大明天子忍不住内心的不悦,站起来大声道:“登莱管辖东江,乃应对建奴重要之一方,绝不可有居心叵测之人,既有嫌疑,便当核实,着命吴宗达挑选得力御史,并兵部侍郎一人,赴登州查验真伪,有则就地锁拿,无则督促进兵,克期必至。大凌日夜围困,岂容敷衍塞责,本兵另文询文登营陈参将,抽调部分军兵随行,以为大军胆魄。”
他说完转身就走,曹化淳赶紧喊了一声,“退朝!”然后追着去了。
廷臣纷纷散去,周延儒面色沉静的盯着温体仁,温体仁摸摸花白的胡子,满脸微笑的对周延儒躬身一礼,带着吴宗达大摇大摆的走了。
周延儒沉沉的叹口气,现在大凌河之战,和他有关系了…)
第七十五章 死敌
九月十七日,京师来的钦差马不停蹄赶到了登州府,孙元化早早得到了消息,客客气气的接待他们,保证援军数日内出发。
带队的钦差便是兵部侍郎王廷试,陈新的老领导,原本应该崇祯三年初就被免职的他,因为文登营的固安和四城之战大功,当上了兵部侍郎,前景还是不错的,但他对于兵部尚书没有什么兴趣,王洽殷鉴不远,现在的梁廷栋也是架在火上烤着,对于温体仁和周延儒两派,他心中取舍不定,但这次皇帝的态度很鲜明,他知道该如何做。
另外的成员有四人,其中也包括兵科给事中周瑞豹,他是个中立派,但做事又较真,所以吴宗达专门选了他,以显示调查团是很公正的。这种人来一个地方搞核查,岂能容孙元化敷衍了事,其他三人则都是温体仁派系的,而且都是都察院御史,并不属于兵部管辖,如果王廷试真有打算放过孙元化,这三个人就可以转而弹劾王廷试。
除了这几人之外,还有东厂和锦衣卫各数人,他们主要调查勾结建奴一事。
孙元化已经提前接到消息,听说吕直杀死三个巡抚参随,他立即就知道是去文登的几人,那几人并非是单独前往,还有数名护卫,看情况也是被陈新干掉了,这种手段就不是一般的官场之争了,眼看着陈新图穷匕见,孙元化心中颇为退缩,他毕竟是个文人。官场上互相用手段弹劾是他熟悉的,但这种生死恶斗却极不适应,最近连睡觉都要在屋子周围摆满卫兵。
周延儒给他的指示是停止弹劾文登营和吕直,因为吕直和陈新提前了一步。而且有凭有据,已经占尽主动,现在孙元化嫌疑在身,无论弹劾什么都只能让皇帝认为他是在挟私报复,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印象更加恶劣。另外便是让他尽快把文登营核功的文书上报,不得有任何克扣,最后是告知皇帝要求文登营同样要出兵。让孙元化无论如何要让文登营出兵,拉上陈新再说,没准把温体仁也拖在一个坑里。
皇帝怒了,钦差来了。孙元化知道大事不好,这几天一直忙着做假帐招假兵,又提前去拜见了吕直,但吕直不冷不热,只做寻常同僚礼节应付。丝毫不与孙元化妥协,也没有交出三个参随的人头。
孙元化无法可想,也只得硬着头皮迎检,王廷试等人到达后。出乎孙元化的意料,王廷试并不着急查账。而是一到就先拜见了吕直,亲眼看了三个参随的人头。王廷试当过多年登莱道,在登州的熟识也多,找了几个老下属来看了,确实是巡抚衙门的人,然后他又去海边看了捕获的海船,在舱中四处查看一番,里面早已经被张东等人反复布置过,王廷试一行自然看不出来有何破绽。
然后王廷试把四个御史分派了一番,他知道皇帝和吴宗达的意图,专门让周瑞豹这个刺头带了一个御史去查兵额,东厂和锦衣卫则继续查李思忠的事情,他自己则和另外两个御史去查库房,主要是看分配给文登营的物资,孙元化干脆便不在文登的账目作假,因为陈新肯定不会配合他,王廷试查了两天后,查明文登营本色拖欠甚多,他也没有让孙元化解释,便让人去文登传了陈新过来对账。
陈新知道王廷试等人已到登州,这趟没有什么危险,接到命令便带着亲卫即刻出发,骑马经陆路前往登州,在宁海州休息一夜,第二日便赶到了登州,他站在巡抚衙门外,看着高大的军门,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感慨。这里他来过不少次了,最开始是拿银子贿赂孙国桢,只是一个无人理会的小角色,五年后自己已是近万雄兵,即便是巡抚要对付自己,也不是易事,今年年初来此之时,孙元化和自己还是互相推崇,关系亲密,短短数月已是不死不休,人生的际遇确实奇特。
他递上名帖后,守门的把总让一个亲兵去报告孙元化,然后脸色不善的打量着陈新,随行的海狗子等亲卫冷冷与孙元化的亲兵对视,这批亲卫中有七八人在身弥岛经历过于建奴散兵的血战,身上的杀气甚重,很快便在气势上胜过了抚标营。
陈新则毫不受影响的想着自己的计划,直到孙元化亲自赶到大门迎接。
“陈将军,一别数月,一向可好?”孙元化放下上官的架子,竟然先跟陈新行礼,陈新抬起头来,一看是孙元化,连忙行礼,又客气道:“有孙大人挂怀,末将几辈修来的福分,自然是好的。孙大人每日操劳国事,也要多保重身体才是。”
陈新暗指孙元化最近一直想着难为自己,孙元化听出来后,微笑中始终带着点尴尬,比不上原来的孙国桢钟海道等演技派,与温体仁和周延儒这样金字塔尖的人物就更无法相比了。
他停顿了一下才道:“陈将军说笑了,国事是皇上和阁老才有资格操劳的,本官不过是按各位大人的指点,做些微末小事,老夫不过寻常资质,事情嘛,能交代过去便是,岂能事事都做得让各位大人能满意,如此只是劳力不劳心,这把老骨头还算熬得住。”
陈新听他言语中暗示并不愿与自己鱼死网破,留心打量了孙元化一番,五十出头的年纪,这半年皱纹增加了不少,估计压力也是很大,登莱管辖的东江不能让他省心,营兵战力不堪,他既要按官场规矩挪出巨款给周延儒行贿,又要把登莱各处安抚太平,也实在不易。现在又有自己给他挖的大坑要应付,东厂和锦衣卫都不是能轻易填饱的人,加上吕直本身就是内官,孙大人不大大出一番血。那几个番子是不会放过他的。
陈新微微一笑道:“末将在登莱治下,又是武夫一个,自然也是按孙大人指点做事,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孙大人交到末将手上,终归也是有交代的,孙大人不交代,末将便真不会做事了。”
孙元化一愣,哈哈笑了一声,引着陈新往二堂走去,他当官当了一年多,官威和仪态还是不错的。两人一前一后随口寒暄,周围人还以为他们果然关系亲密。
他一路走一边对侧后跟着的陈新问道:“陈将军身弥岛大捷,本官原本早就想上报,但黄龙等回报。有消息说建奴一大官在此战中被创,恐不久毙命,本官便想等着消息核实,好给陈将军加上一功,以免事后补报。引来言官御史质疑,是以拖延了些时日,有人便说本官故意为难将军,请陈将军万勿相信。”
陈新低眉顺目的在后面答道:“末将是万万不信的。”
孙元化压低声音道:“前几日我已将文书签署。陈将军这次封赏下来,一个副总兵是跑不了的。过得一两年,或再有战功。一个总兵也不在话下,届时本官自会为将军寻一处更佳之总兵官位。”
陈新眼睛转转,孙元化这是打算给自己好处了,不过还只是个画饼,如果周延儒不倒,孙元化这个承诺倒有些效力,但陈新知道温体仁按正常的轨迹,应该是会斗垮周延儒的,自己何必改换门庭去换一个飘渺的承诺。由此可以看出孙元化目前确实身处困境,否则何用做出如此直白下作的举动,而且也可看出,孙元化对收买一途并不擅长,如果陈新来做,还不如直接给银子和粮食有效,总好过一个画饼。
当下满脸感激的对孙元化答道:“谢孙大人垂爱,末将最初投身营伍,不过想混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从未想过能做到副总兵、总兵的高位,若是能有那一日,便是孙大人抬举,小人没齿难忘。”
孙元化看陈新似模似样,颇显真性情,或许自己真能与他和解,稍稍放心,但陈新并未亲口承诺,始终还是有些不踏实,他今日与这样一个武夫做交易,不过是希望陈新放过他这一马,要是寻常时候,陈新哪能有资格与他如此交谈。
他的口才也是一般,转眼就无话可说,本想提醒一下陈新,自己也知道他走私和私下练兵之事,但总没有说出口,只得与陈新谈些闲事。
两人一番谈话后,关系缓和不少,很快便到了二堂里,王廷试迎了出来,他故意让孙元化去接陈新,也是希望孙元化能有个转圜余地,如果两方能达成交易,自己既能交差,也不至于得罪周延儒,现在看两人模样,该是融洽了许多。
陈新赶上几步,跪下给王廷试行礼道:“末将见过王大人,当年大人对末将多有关照,惜前年一别,与大人悭吝一面,若非军务缠身,末将早想到京师拜会大人。”
王廷试摸着胡子呵呵一笑,陈新做事还是很妥帖,虽然自己调离登莱,但陈新每年还是有仪金送上,虽然数量不多,但心意还是有的,当下将陈新扶起,“陈参将更见威武,只要你在登莱好生为皇上立功,比拜会本官更让本官心中舒坦…”
王廷试这一说,便说了一顿饭的功夫,把孙元化这个现管晾在一边,等他说完了,才招呼陈新进屋议事,屋中还有吕直和两名御史,御史都是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几人都与陈新见了礼。
王廷试在外面见陈新与孙元化还算和睦,以为两人已经和解,左右看看两名温体仁派系的御史,觉得可以问陈新话了。
“陈参将,此次皇上派我等来此,乃是督查登州军务,经本官前几日核查,文登营本色一直未能领足,去年只领到两月,今年亦只领到两月,不知实情可是如此?又或者,孙大人曾与你另有约定。”王廷试等陈新稍稍喝口茶,便对他问道。
“回王大人,并无约定。”陈新放好茶杯,他已经知道那两个御史都是温体仁的人,现在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任何余地,神情激动的道,“王大人您久在登莱,都是知道的,末将营伍皆招募流民操练而成,在文登并无多少军田可供屯种,登州将本色一扣,我文登营饿殍遍地,加之孙大人又不拨给水营船只,铁料、火药、硝磺无一保足,以致我营在身弥岛之战战备不齐,船只缺乏,终至损失惨重。报功文书又被扣下,阵亡抚恤迟迟不到,战死兵士家眷嗷嗷待脯,末将愧对英烈…”陈新说完抹抹眼睛。
王廷试略微有些发呆,两名御史则一脸兴奋,不停记录,吕直只是微笑着轻轻点头,陈新继续道:“末将不甘将士凄凉,派人赴登州查探,得知登莱本色米粮,皆由山东布政司征齐,却由水师假借运往东江之命,出海转运往各处私港,其中又有不少被奸商经辽海贩卖至南四卫,水师涉事之人有登州水营都司彭在恩等十余将领,奸商之中有登州黄氏粮店、唐从仁、王良仪…”
……
半个时辰后,王廷试的嘴巴张得大大的,两名御史则记了满满的一册,陈新走出大门,与孙元化打个照面,两人眼中都是冷漠。
孙元化在门外已经听到,陈新虽然没有直接说孙元化走私粮食,但条条罪名都是指向自己,这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他正要对陈新说几句话,吕直已经和这次带队的东厂番子走过来,吕直对孙元化道:“孙大人,陈大人所指之人,皆是重罪,且指认有据,咱家相信都是下面人搞的事,与孙大人无关,东厂现在便要去水师拿人,如有得罪,请孙大人海涵。”
孙元化当即便寻到后面的王廷试,与他争辩起来,只说无凭无据不可抓人,王廷试却拿出一个账本,正是登州黄氏粮铺的,里面记下了从何日水师某某官手中取粮多少,何日运往盖州交易,孙元化呆在当场,他对军中事务所知不多,各营贪墨他是知道的,但这些本色竟然被运往辽东,却是他从未想过的。
王廷试摇摇头,他现在对陈新也在重新评价,但他直到现在,仍没有搞清楚陈新为何与孙元化如此对立,以陈新一贯的圆滑,不该和上官搞成这副模样。
陈新也不等他们,径自出了大门,门前正有一批明军经过,扮作亲兵的周世发上来低声道:“大人,这是标兵左营和正兵营一部,将领为孔有德及吴进胜,他们马上要坐船去救援大凌河。”
陈新淡淡道:“王廷试要咱们也出兵,我答应了,咱们出一千人,但时间往后面拖拖,过两日请王廷试去文登视察,先送信回去,让刘先生多找些伤兵来,凑不够就在流民中找残疾的,要装得苦一些。另外,登莱兵已经动了,让特勤队和行动队先潜入登州各点。”
“是。”周世发到现在还是没明白为何会在登莱布局,但他没有多问。
“张东和吴坚忠去哪里了?”
“张东在水城,吴坚忠去了莱州。”
“还没回来?”
“吴荣已经带着行动队回来了,他们收买两支小的土匪,咱们又不能说是文登营的人,大股的土匪都不信他们,吴荣便领了人马回来登州待命,只有吴坚忠,他说定要帮大人招来一股大的,独自留在了莱州。”
“他一个人?”
“是。”
陈新赞道,“有胆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