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事说白了,一个弄不好会招来很严重的后果,这相当于要在西域成立另外一个丽竟门。自己的父皇能不能放心还是一回事儿呢。
  李治听到李弘如此坦白的话语笑了笑,自己原本就抱着试探的意味,看看是不是有其他人给他出主意,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这绝对是这小东西自己的主意。
  自己出人倒是没问题,但是李弘身边无缘无故的少了两名太监,皇后要是过问起来,自己这个父皇又该如何交代?恐怕这才是小东西找自己的真因吧。
  李治抚摸着下巴的胡须,喃喃说道:“弘儿啊,此事恐怕不太可行啊,父皇确实想要成全你这一举措,但……”
  李弘摘下了肩膀上的小背包,从里面断断续续的拿出了二十块水晶牌,然后看着李治。
  灯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的水晶牌显得更加迷离,晶莹剔透如冬天的冰块儿一般,闪耀着扣人心弦的光芒。
  “哎呀,弘儿啊,你母后那里父皇很难交代的,你知道的,因为出宫一事儿父皇替你都……”李治继续拖沓着说道。
  李治言下之意就是:这水晶牌是你延长假期的交易品,算不得数,想让父皇帮你,还得拿出点儿让父皇感兴趣的东西。
  李弘蹲在椅子上,听着李治的弦外之音,把小背包放在自己两腿间,低头从里面找出来一个玻璃罩,在李治火热明亮,期待的眼神下,让扬武把放在桌上的烛台拿过来。
  然后李弘拿掉了烛台上的纱织灯罩,顿时房间内明亮了很多,接着李弘小心翼翼的把手上,按照皇宫烛台打造的玻璃灯罩套在了烛台上,大小合适,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房间内不单没有显暗,反而因为玻璃灯罩的透亮,使得房间内仿佛还多了一些光泽。烛光在灯罩里平静的燃烧着,丝毫不再摇曳。
  “怎么样?”李弘抬头问道。
  李治正伸长脖子往他的小背包里看,见李弘问他,顿时又把身子往后靠了靠,为难地说道:“弘儿啊,父皇得担很大的责任的,这事儿……”
  “哼。”李弘不满的哼了一声,这是嫌自己给的还不够啊,还好自己早有准备。
  低头又从背包里拿出了两个明亮崭新的玻璃高脚杯,在灯光的照耀下,杯壁反射着若有若无的光芒。
  兰陵酒李弘早已经备好,示意扬武打开,然后给两个被子里各倒了半杯,琥珀色的兰陵酒在杯子里摇曳生姿,淡淡的波纹透过明亮的杯壁一清二楚。
  “让父皇看看你这包里还有什么宝贝。”李治急红眼了,这一件件可都是难得的宝贝啊,说完就要伸手抢李弘的背包。
  李弘眼疾手快,第一时间就把背包藏在了身后。
  李治眼见抢不到,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懒懒道:“弘儿啊,此事父皇还需……还需跟你母后相商……”
  李弘噌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扑在桌子上把自己刚刚放的水晶牌开始往背包里装:“那算了,儿臣还是求母后去好了。”
  “别别别……父皇答应了。”李治急忙按住桌子上李弘的小手笑着道。
  李弘这才愤愤的抽回自己的小手,生气的小脸不满的看着李治。
  李治看看那灯罩儿,问道:“这东西可还有?如果放在皇宫院落的宫灯上,岂不是会更加明亮?”
  李弘一听此话立刻心里一动,哼,既然你不顾父子情面坑我,那就别怪儿子也坑老子了。
  “有是有,不过很贵的,还有这样的杯子,也有,但是也很贵的。”李弘沉思了半天,为难地说道。
  “有多少,父皇全要了,多少钱?父皇给你,你去帮父皇全部买回来。”李治一听大喜。
  “那就得看您要多少了。”李弘一双明亮的眼睛骨碌乱转,回道。
  “有多少要多少。”
  “要多少有多少!”
  “灯罩多少钱?杯子多少钱?”李治此刻很像一个土豪。
  “灯罩……二十两银子,杯子……三十两!”李弘咬着后槽牙漫天要价!
  “好!朕答应你了,看在你这么辛苦的份上!扬武,知会内侍省,灯罩给弘儿按三十两,杯子给弘儿按四十两!”土豪大手一挥,霸气地说道。
  “成交!”李弘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原本惊蛰、猎豹去往龟兹发展大唐工匠的费用自己还在发愁呢,现在好了,一下子都解决了。
  两个人各心怀鬼胎的看着对方得意洋洋的笑着,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两人谁也没有料到,如今和谐美满的一幕,在多年以后,在玻璃饰品渐渐不再是奢侈品时,在长安大街小巷的铺子都能买到时。
  李治拿着棍子追打着李弘追打了半个皇宫,整个皇宫被父子俩折腾的是鸡飞狗跳、鬼哭狼嚎。就是武媚紧紧追在两人屁股后面,亲自好言相劝,也没有劝住一心要教训大逆不道之子的李治。


第42章 万卷书
  天气开始慢慢转凉,原本酷热难耐的天气在微风的带动下渐渐消失不见,皇宫里的花儿也都打起了精神,争先绽放着最美的姿态。
  偶有珠玉般露水的清晨,滋润、点缀着盛放的娇艳花朵。露水打湿衣襟,却难得的让人在清凉的空气中,找到一丝的心旷神怡。
  惊蛰、猎豹,经过李弘二十多天的培训,三个臭皮匠联合摸索着间谍、特工该有的职业能力。磕磕绊绊、勉勉强强的,总算是达到了李弘的目标,用他的话讲,现在他们就是第一批业余特工了。
  一些生硬的词汇让惊蛰、猎豹觉得晦涩难懂,李弘趴在桌子上指着自己画出来的棉花,费尽口舌解释了半天,两人依然还是似懂非懂,气的李弘把炭笔一扔,指着两人大骂榆木脑袋,不懂得开窍!
  习惯了后宫生活的白纯,穿着一身紫色窄袖衫裙,把玲珑有致的身材衬托的恰到好处,该凸的凸,该翘的翘。此刻正倚着门框嗑着瓜子,看着眼前气急败坏的李弘咯咯直乐。
  李弘不满的瞪她一眼,嘴里狠毒地说道:“注意点儿形象吧,这里是皇宫,不是青楼,看看你那倚着门框嗑瓜子的形象,简直就是个活脱脱的老鸨子。”
  白纯顿时跟被人踩了尾巴一样,原本妩媚风情、诱惑迷人的形象顷刻消散,一副老母鸡带着小鸡仔遭遇到了老鹰的架势。
  扭腰送臀的走到李弘桌前,手里的瓜子一放,双手叉腰道:“我是龟兹国王的十三女,不是什么老鸨子!还有,您画的这是棉花还是天上的白云?就是我都看不懂您这画儿是棉花!哼。”
  李弘看白纯数落自己的画儿,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画的确实是有些勉为其难。突然间想起什么似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棉花?”
  “龟兹国当然有种植了,这有什么稀奇的。哟,小女子还以为这世上的事儿代王您都知晓呢,原来还有您不知晓的啊。”白纯不无打击地说道。
  这段时间以来,她都快要被代王吓死了,无论是大事小情,这个代王总是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小小年纪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本书,竟然如此渊博。
  “你说话能不能不那么尖酸刻薄?我觉得形容你是老鸨子都……”李弘看着白纯双手叉腰又瞪向自己,打住不说了,走到白纯跟前牵着白纯的玉手,摇晃几下说道:“你给他们讲讲这棉花什么样儿。”
  白纯也就只是嘴上刻薄,但只要李弘有事儿找她帮忙,她总是第一时间就答应,至于上一句李弘是不是还在骂她,早就忘到脑后了。
  甩开李弘的小手走到书桌前,看了一眼李弘写的棉花二字跟棉花图画,白纯嫌弃地说道:“哎哟,这字可真是难看,也好意思拿的出手。”
  李弘懒得跟他斗嘴,没办法,自己的字难看在皇家子女中是出了名的,轻易他是不动笔写字的。也纳闷了,这写字的功底竟然没有跟着,他九转十世的身份一同转世到这一世,弄的现在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
  白纯详细的给惊蛰、猎豹讲解完棉花的特性以及形状后,又小施巧手,给两个人一人画了一副棉花的图案。
  这才扭过头看着瘫在椅子上要死不活的李弘,好奇地问道:“你要这棉花做什么?虽然说御寒不错,但大唐的木棉不也是一样可以御寒吗,你干嘛还非要舍近求远?”
  棉花原产自印度和阿拉伯,这些年也是刚刚传入到西域各国,离被传入大唐还有不少年的距离。
  而此时的大唐在御寒之物上,除了动物皮毛之外,就是木棉了。普通百姓自然是用不起好的皮毛,只能是用木棉,但木棉却无法填充为被子取暖,只能用于枕头跟褥子等。其实说白了,就是木棉布。
  关于木棉布,最最有名的莫过于,就是佛教所推崇的信物“木棉袈裟”了。而此时,木棉袈裟就在禅宗五祖弘忍的手里,用不了多久,这件木棉袈裟就会被传入六祖慧能手里,但最终,却被武媚从慧能手里接过,供奉在了皇宫里。
  李弘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说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难道西域那帮笨蛋还不知道棉花得弹吗?弹完了之后才是绝佳的御寒之物吗?
  他也不对白纯说破,在夏至的帮忙下,在椅子上重新坐好,对着猎豹、惊蛰说道:“明日就出发吧,一定要记住我说的话,一定要谨慎小心,宁可不成,也不能暴露你们的最终计划!还有,这老鸨子……错了,白纯给你们画的棉花,有多少买多少,切勿嫌多,钱不够写信找夏至要就是了。她现在可是一个大富婆了,估计比我母后还有钱!”
  想到这里李弘就忍不住想乐,父皇竟然率先把钱给了自己,最近挂着他代王名号的马车隔三岔五的就往宫里跑,一路上除了在承天门要接受检查完,就是扬武检查了。
  大大小小的玻璃饰品都被运送进了皇宫的内侍省、掖庭宫。没几天的功夫,皇宫里里外外的宫灯都换上了玻璃灯罩。酒杯、醒酒杯等等都被李治无一例外的拿出来显摆。甚至一些重要的场所,李治把烛台都换成了玻璃的。
  最近这段时间,李治是天天留下朝中大臣或是外国使者在宫内饮宴,每每看着大臣或是外国使者,小心翼翼端着玻璃酒杯喝酒,生怕摔碎了的样子,李治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虚荣心,就得到了巨大的满足。
  看群臣或者外国使者土包子的样子已经成了他的一大嗜好,饮宴完毕后,带领群臣还要换宫殿欣赏歌舞,走在皇宫的道路上,欣赏着流光溢彩的宫灯,让李治心里真是快活无比。显摆显摆再显摆!没办法!就是有钱!
  李弘在猎豹、惊蛰离开后,最近几日的表现差点儿让武媚跟李治惊讶的下巴都掉到地上。
  每天早早背着他的小背包过来请安,然后老老实实的不用人催,自己就蹦蹦跳跳,哼着不知道什么调子的曲儿,就去了弘文馆受学,主观能动性无缘无故的提高,让李治、武媚两口子目瞪口呆。
  看着李弘像清晨早起的鸟儿般,欢快唱跳着的背影,李治喃喃对武媚说道:“要不找高僧给他做做法?找道士给他驱驱邪?”
  武媚一听此话差点儿没昏过去,气的在李治腰间狠掐了一下,扭头便回宫了,这么不着调的父亲还真是……让李弘传染的吧?武媚想着。
  李弘在弘文馆翻遍了群书,终于在一卷竹简上找到了一篇蝇头小字,《本经》有记载,又名《神农本草经》。
  而此书也曾被收录进《隋书—经籍志》,拿着竹简,李弘是无奈的摇头叹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所有的发明创造,基本上都是跟药理有关。
  就是这水银,这么有毒的东西,竟然也是因为药物而被人发明出来,真不知道该是喜还是该悲。
  拿着竹简找到上官仪,让人家帮着他把《本经》找出来。
  上官仪一脑袋的问号,这代王要么不受学,要不就是一猛子扎进国子监的藏书中,不吃不喝的一天一天的过。
  上官仪身为先生,看着一本正经的李弘,先是摸摸自己的额头,又是作势要摸李弘的额头,这代王不会是中邪了吧。
  “代王可是哪里不舒服?想要找《本经》研究药理为自己开药方?”上官仪体贴道。
  李弘不耐烦的打开他的手,气呼呼道:“我没病。”
  “那不知代王为何要找如此生僻的书籍?”
  “我有病行了吧!”李弘被气的无语。
  “那代王应该找御医啊,代王,臣还是希望您先去看病,等治好了再来……”上官仪唐玄奘附身般说道。
  “上官仪,本王命你现在就把《本经》交给我,否则治你个大不敬!”李弘被气的胡言乱语,大吼道。
  上官仪捋捋胡须,心怀大慰的看着李弘,心道:“代王终于懂得进学了啊,不容易啊。不枉老夫一片苦心啊。”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李弘是目瞪口呆,看着在上官仪的指挥下,好几个人在国子监的藏书房出出进进,然后自己面前便多了一堆小山似的竹简。
  李弘怔怔的看着上官仪,喃喃问道:“先生,您别告诉我这就是《本经》?”
  上官仪拂须含笑,不无骄傲道:“不错,《本经》所有的竹卷走在这里,保存的完好无损。”
  李弘不由的叹口气,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怪自己太着急了,忘了古人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名言了。
  万卷书并不是指万本书,而是指一本书!万卷一词,不过就是眼前这一堆小山竹卷的最好注解。
  古时纸张问世前,竹简则是刻录书籍的唯一手段。而一本书,要是赶上作者神经病点的、才华横溢点儿的,想要借一本书出名的,经常会出现一屋子竹简是一本书的情况。


第43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李弘揉揉生疼的脑袋瓜子,疑惑地问道:“那个活字印刷难道你们还没有用吗?这些书为何还不赶紧抄录、印刷出来?”
  不提还好,一提及这事儿,上官仪也不拂须微笑了,一脸的无奈跟遗憾:“代王有所不知啊,自从您弄出了这活字印刷,这下好了,国子监可是乱成了一锅粥,都是争着抢着要先印刷自己的书,哪还能轮到这些古先贤的书籍啊。”
  自古文人相轻,重名轻利,活字印刷一出,如今大唐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鸿儒大学,都是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的想印刷自己的书。但就没有人管这事儿吗?
  “那就没有人管这事儿?你们就不知道上奏折问问陛下?”李弘不可思议的问道。
  “能不上吗?可又有几个人愿意真心实意,希望自己的书放到后面再印?还不都是走过场,最后倒好,弄的门下省也懒得往上奏,只好留中不发,奏折全在门下省积压着。”上官仪长吁短叹说道,一副悲天怜人的姿态。
  “那您的书可印刷了吧?”李弘似笑非笑的望着上官仪。
  上官仪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含糊其辞道:“臣只是出了这一本而已,臣当年参与编纂的《晋书》,不还是没有来得及印刷吗?”
  “唉,您说说您,就您那《投壶经》您也好意思率先印刷,有意思吗?十步开外往壶里投箭,您都能费事儿写出那么大的乐趣,先贤古籍您就不知道争取一下?”李弘有些鄙夷地说道。
  “这……这,先帝曾经在这投壶一趣事上花费……”
  “得得得,您给我打住吧,这还把先帝扯出来了,皇爷爷要是听见了,估计能气的从土里爬出来,把您斩了然后再回坟墓里去。”李弘毫不忌讳地说道。
  上官仪却是听的神色惊悚,肝胆俱裂,这要是被旁人听见了,一个大不敬下来,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都是个问号。
  “是,代王教训的是,臣这就上奏折禀奏此事儿。可这印书一事儿也不是那么简单啊代王,您想想,首先就得需要大量的上好纸张,而且装订、封印这都是需要人力的,国子监很难拿出一大笔费用。况且这洛阳纸是好,可洛阳纸也贵啊。”上官仪两手一摊,有股撂挑子的感觉。
  “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是您的代表作吧,长安城文人士子人手一本,已经开始学着您那诗风吟诗作赋了,这时候了您觉得纸贵了,印刷您的上官体诗风您掏银子了吗?”李弘越来越觉得,文人阴起来真是卑鄙无耻到了极点。
  看来还就得笑里藏刀李义府,或者大引人许敬宗这样的人来治,难怪上官仪后来他在朝堂上被人诬陷,此刻李弘都觉得他被人诬陷真是大快人心。
  李弘想了想,说道:“以后无论谁想要印刷自己的书籍,没问题,自掏腰包,所有的费用都自己出,想要多少本给他印刷多少本,但一文钱也不能少!”
  “代王,如此不好啊,这学问一事儿与铜钱挂上钩,难免让人笑话。”
  “笑话?怕笑话就先印刷我大唐文人士子想要看的先贤古籍,而不是你们那些穷酸书,或是乱七八糟的诗。”
  “难不成代王想要印完了一人发一本不成?您可要知道,这得多大的费用!”上官仪提醒道。
  “您傻啊……哎呦,对不起,先生。”李弘急忙认错,刚才的事儿是上官仪不对,他还可以教训。
  但这事儿说先生傻,就引来了上官仪的不满,狠狠的在他脑门上敲了一下,以示惩戒。
  上官仪也知道,别看诸多皇子与公主里,只有这代王最不听话,但只有这代王心胸豁达,自己打了他一下,他也绝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回到后宫去告状。每次因错受罚后,代王是从来不会在心里记恨的。
  “送书谁干啊,自然是卖啊,比如本经,印它百八十本,成千上万的,谁想看了,就拿钱买,不买就没得看,这样多好啊,您跟着修的《晋书》,不也可以吗,完全可以卖啊……”
  “你……这些都是学问,如何能够用钱来衡量,你这是侮辱天下读书人!学问不可以买卖!”上官仪文人的风骨还在,听到李弘的话气的胡子乱抖。
  李弘狡辩道:“学问不卖啊,我卖的是书啊,卖的不过是承载学问的纸张而已,里面的学问白送啊。”
  “那样岂不是天下人,人人都可以买本书充作文人学士了?你试试去,如果你敢这样做,先不说我反对不反对,就是孔、颜两家,你看看能不能饶了你。”上官仪被李弘绕的有些蒙圈,但是坚守着学问不可买卖的底线威胁道。
  “那照您的意思,这学问就只能抓在你们手里?死也不松手?只能从你们这里传出去?寒门学子如果想学点儿学问,就得拜你们为师?天下学问就得掌握在你们手里?如果这样,你们与五姓七家有何区别?九品中正制正在慢慢被废除,科举制则是面对天下所有人而设,学问自然是也是面对天下所有人,难道你们也想如五姓七家控制入仕官员般控制学问?看我父皇不收拾死你!”李弘看着眼前的竹简搬的差不多了,准备就往武德殿去了。
  “代王,臣绝无此意。臣在弘文馆还是国子监,一直都以传播学问为己任,并未想过专美学问于一家。”
  “既然如此,那就等我禀报父皇后,到时候由你管制印刷书籍一事儿,至于该印什么不该印什么,到时候再商量,现在正在印刷的,无论是孔家还是颜家的书籍,都立刻停止,绝不能再印刷!”李弘警告说道。
  “这……”上官仪很为难,孔颖达、颜师古包括李纲,这些可都是先帝在世时的鸿儒大学,要是连他们的书籍都停止印刷,恐怕会掀起很大的波澜。
  李弘看着他为难的神情,宽慰道:“无妨,印刷也得是天下为公的书籍,而不是为私而印!如果他们不听,让他们找李义府、许敬宗去。”说到最后,李弘大有关门放狗的意味儿。
  李弘一边一走一边朗声道:“先生,我送您一首诗,看看是不是可以与您的上官体媲美。”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篷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说完后李弘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惊讶的说不出话来的上官仪,大声道:“先生细细体会哦,这可不是骂人的诗哦,希望能够对你以后的仕途有所帮助哦。”
  上官仪神情惊讶的望着李弘小小的背影,内心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这代王真是神童啊,此诗仿佛就像是,专门针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子所作,也同时道尽了仕途不得志的官员心声。细细体会,仿佛其中还有一丝讽刺、挖苦的意味。
  李弘回到武德殿开始翻阅山堆一般的书简,却不知道自己那脑袋一热略讽孔、颜两家的诗,已经传到了李治与武媚两人的耳朵里。
  甚至,如今身在长安城的一多半大臣都知晓了今日代王李弘做了一首诗,诗意涉嫌辱骂文人士子。
  也有人大赞李弘乃神童,堪比享誉大唐的王勃、杨炯等神童。此二人现今也不过比李弘大两岁,所以被人们开始相提并论。
  至于初唐四杰中的另外一位骆宾王,虽有一代神童的美称,但此时也已经十四五岁,七岁能诗的典故自然是人人皆知,此刻也正在道王李元庆府上。
  李义府被招进了武德殿,李弘思来想去,印刷一事儿,恐怕只有李义府可以游刃有余的周旋在那些大儒之间,所以把他喊过来提前打声招呼。
  夏至、芒种、小雪、小寒、白露跟花孟,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