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谋天下-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此刻听到大津皇子的坚决拒绝,几人不由自主的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了,忐忑不安的看着李弘会如何解决此事儿,还是就此放弃。
“那行,既然你们不同意,那我就只能自己给自己同意了,不派遣士子去倭国了,就让跟你一同回倭国的大唐水师去当遣倭使好了,大唐将士里面多有识字读书、文武双全之人……”
“你这是要再一次入侵我倭国吗?”
“你偷走了我大唐,我华夏民族的文字,却死不承认,甚至胡乱改动,经过我大唐跟华夏民族的同意了吗?你们派遣的遣唐使来我大唐学习,何曾尊重过我们的文化?经过我们同意了吗你就私自改动?谁给你的权利?我大唐先贤大儒用尽毕生心血创作的文化,岂能任由你们随意改变!”李弘看着大津皇子突然间站起来,跟着也站了起来,高大的身形瞬间把大津皇子的气势压的一点儿不剩。
“我……”
“我大唐传承我华夏民族的文化,都不敢随意胡乱的更改,仁义礼智信、先贤典籍、风俗习惯等等都小心翼翼的继承、保护着,但你们呢?不学无术只知偷窃改造,你们认为这样改下去,就能摆脱你们倭国利用了我们文化的事实吗?”
面对李弘那高大的身形,散发出来的威武霸气,大津皇子不自觉的开始往后退,虽然他知道事实与李弘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但面对李弘这样的强词夺理,气势上感觉好像确实是自己不对般。
“我告诉你,不管你们同意不同意,不管你们认可不认可,都必须完整的使用我大唐文化,除非你们完全舍弃我华夏民族的文化,自己独立创造你们的文化。不然的话,就必须按照我大唐的文化传统来继承我华夏民族的文化。什么特么的天照大神、月读命、须佐之男我都给你统统废弃!以后只准拜……拜孔子!”李弘把倭国神位最高的三贵子给骂了一通,但一时想不到该让他们承认华夏民族的哪位大神,于是只好先拿孔圣人暂时的顶替一下。
第868章 兄妹
华胥、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夏禹等等,则被李弘命人从竹简中翻了出来,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弘文馆,或者是崇文馆,都对太子殿下这一行为搞的有些莫名其妙。
不过就在人们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时,却有人认为这是太子殿下开窍了,认识是为了登基,而开始虚心的从头学习华夏民族的礼法。
而在东宫里,许彦伯、李令月两个死对头却是坐在李弘位于崇文殿,接待朝臣的书房内,两人的身后各自还有三男三女,耳边响起李弘有些不满的声音:“是不是少了点儿啊,就这么几个人?徐福啥的都带上,你就不能给我凑齐一百个吗?”
许彦伯跟李令月互望一眼,虽然这两年他们两人一直在相互较劲,但这个时候,因为皇兄、殿下的命令,两人也不得不放弃对彼此的成见,一同为李弘搜索着华夏民族的所有圣人、名人、神人。
因为李弘对于这些人的用处,是要拿来全部带到倭国,让倭国上至皇室、下至百姓膜拜的,所以许彦伯跟李令月二人,已经把能够翻腾的都翻腾出来了。
“回殿下,这就不少了,诸子百家都算上了。”许彦伯望着看着桌面上自己拟的人名名单,不知足的直摇头叹息的李弘说道。
“就是,已经够多了,徐福东海求取长生不老术,如今都快要被父皇惦记上了,您要是再找其他人,就得从山海经里找了。”李令月撅着小嘴说道。
等李弘登基后,她也就该出嫁了,所以这段时间来,跟许彦伯之间的关系稍微缓和了一些。
但就在李弘回长安的前两天,正好要出版的《坊间天下》却是被许彦伯大改特改,特别是那头版与第二版,完全成了皇兄一个人出征经历。
让李令月更为气氛的是,即便是你把头版、二版都给了皇兄,那也就给了,毕竟《坊间天下》就是为皇权服务的,但你许彦伯这头版、二版的文字,这马屁拍的也太厚颜无耻了吧!
什么太子殿下前往剑南道官场,事无巨细的查案、办案,甚至都吃不好、睡不好,天天为剑南道的百姓温饱问题差点儿苦思成疾,而且为了查出剑南道官场的贪墨,太子殿下不怕艰难险阻,不惧暗中他人的性命威胁,为了给剑南道百姓一片晴朗的天,闯龙潭赴虎穴,经过九死一生的险象环生后,终于扳倒了剑南道官场的恶势力,还剑南道百姓一片晴朗。
如此一番谄媚之语,看的李令月是浑身起鸡皮疙瘩,大为光火!
事实是如此吗?事实是李弘他在剑南道泡了一个温柔回来,如今气的自己的好闺蜜上官婉儿还在家里哀叹自己红颜薄命呢!
还有什么太子殿下身赴真腊国,为了讨伐真腊国对大唐的不敬,特别是对我大唐边疆百姓的掠夺,太子殿下竟然身先士卒、赤膊上阵,不畏真腊国的巨象阵,甚至徒手与大象搏斗,一拳就打死了一头大象,什么张弓搭箭,看也不看的就射穿了三只大象,为鼓舞大唐将士的军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太子殿下的身先士卒,就不会有大唐如今在真腊国取得的辉煌战绩!
我呸!你许彦伯睁着眼睛胡说八道!他不等跟真腊国交锋,就坐船跑到大食会他的红颜知己夜月去了,什么时候跟真腊国交锋了?真腊王被刘延祐、袁恕己、郭侍奉逼出王宫投降时,他李弘恐怕正在大食的唐楼,搂着美人儿花天酒地呢吧!
你许彦伯怎么就不说他在六诏之地时所受的尊贵礼遇呢?怎么就不说人家给他送了很多的美女、金银财宝呢!
还说什么太子殿下只身赴险前往大食,作为大唐的太子殿下,却愿意自降身份担当大唐使臣,为大唐的商贾铺平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道路,使得大唐的商贾可以放心行走在前往大食的路上。
我就呸你个佞臣许彦伯了!他李弘在大食过的是小心翼翼、如同地狱的生活吗?天天是被人家大食的贵族当父母一般供奉着,哪一个贵族少给他送礼了?就看看他回来的时候,那一车车的礼物,那一枚枚漂亮的金币,还有夜月带回来的那些个侍女,这是在看不见刀剑、但却比刀剑还要危险、残酷的战场上能够得到的吗?
不过最让李令月生气的还是夜月,竟然只给了自己四个大食侍女,凭什么给白纯就是六个,还有裴婉莹也是六个,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变成了四个了,不公平!
李弘不理会依然还在生气的李令月,揉了揉有些疼的太阳穴,这长安自打回来还没有呆几天,就让他又想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了。
“道家、佛家、阴阳家、法家……特别是佛家跟到家那些都请出来了吗?”李弘眼睛一亮,突然间想起袁天罡跟李淳风之子,在昨日来到终南山一事儿,突然间想起道家、佛家,特别是佛家,是不是经过大唐“加工”后,更容易让倭国人接受一些。
许彦伯感受着旁边李令月鄙夷的目光,这些日子,要不是县主老婆李楚媛为自己撑腰,帮自己化解了大部分太平公主对自己的质问,恐怕自己在太子殿下回来前,已经被押进宗正寺等着殿下救自己了。
面对李弘的问话,强自镇定着不去理会公主殿下鄙夷目光的许彦伯,苦着脸说道:“回殿下,都算上了,道家、佛家人手真不够的话,就得把李淳风、袁天罡,甚至是玄奘、惠能等这些还在人世的都算上了。”
噗呲一声,李令月听到许彦伯苦哈哈的说出人手不够时,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听的许彦伯是浑身上下一阵阵的不自在。
李弘则是不满的白了李令月一眼,说的也是,只要活着的人,自然是不能上神谱,如果把这些人也加上,这就是要闹笑话了,就有点儿太假了啊。
泱泱华夏民族,竟然在这个时候,为了“神谱”,竟然差点儿把活人都算进去!
这让李弘不得不感叹,要是再晚个几百年的,是不是整合倭国就容易多了?
不过想想也不行,文字自大汉时起就传入了倭国,这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如今想要改变已经时极为困难的事情了,再过几百年的话,恐怕只能是让日本先发生如同五胡乱华这样的事情后,再从战火纷纷中重新整合了。
“行吧,那就先这样吧,下去吧。那大津皇子还在宫门外候着吗?”李弘抬头,却见李令月又开始翻阅桌上无关紧要的奏章了。
伸出手拍打了下李令月的小手,制止了她的胡乱翻阅后,才问道:“为什么要等我登基后,你才愿意出嫁?”
“也没什么,我又不着急嫁人,现在着急的是城阳姑姑,三天两头上宫里催父皇跟母后……”李令月不顾李弘的制止,再次拿起另外一边的奏章开始翻阅起来,总之,她也不看内容,就是单纯的想要把这些奏章都给翻乱了。
李弘看着许彦伯行礼后,缓缓离去的背影,看着书房内除了宫女、太监,以及李令月身后的三个女子后,再次拍掉李令月在书桌上捣乱的手训斥道:“有什么儿需要我帮助的你就直说,这些奏章又给你没仇,你把它们翻乱了有什么意义?”
李令月一脸你能拿我怎样的欠揍模样,冲着李弘摇晃着粉颈,眨巴着明眸,皓齿轻启道:“人家的公主府还没有想好怎么建呢。”
“父皇不是答应你了吗?”
“但是要很多钱的。”
“你现在又不缺钱,何况白纯跟你关系那么好,就算是我不说,她能不给你钱?”
“但人家的府邸以后要住很多人的,又不想离父皇跟母后太远了,宅子太小了住起来不舒服的,你知道的,薛绍如今也是军伍之人,舞刀弄枪的万一再伤着了他人就不好了,怎么着也得让他能够施展开才行吧。”李令月可怜巴巴的,趁着李弘发愣之际,已经快把手里的一份奏章叠成一团废纸了。
“我……你那府邸就在皇宫旁边,一坊之地你占了足足三成了,薛绍舞刀弄枪还施展不开?”李弘夺过李令月手里的奏章,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还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是一份鸿胪寺上的奏章,上面记载着登基之日,自己所要遵照的流程而已。
“城阳姑姑、兰陵姑姑她们都占了一半呢。”李令月撅着嘴,一脸的不乐意。
但她说的也是实情,皇宫四周,好的地段基本上都已经被皇室宗亲、勋贵豪门占据了,所以能够给她找到这么一处府邸已经不错了,但即便是如此,按制也足够配的上她公主的身份了,甚至不管从哪一方面说,都已经是有些逾越了。
至于说城阳、兰陵等人的府邸占了一坊之地的一半,那也是当年皇爷爷李世民他老人家,宠那几位公主,加上那时候长安城也没有如今这么多人,这么多皇室宗亲跟勋贵豪门,自然是在封赐时,按礼制或者越制赐封了。
“那你想怎么办?”李弘突然间发现,李令月不愧是太平公主啊,这家伙鬼心思不少啊。
“你说呢?所以我才等你登基后,帮我把宅子扩大一些呢。”
“没好处的事情我不干。”
“给你一个上官婉儿,别忘了,要不是我,你跟上官婉儿可是八字都不会有一撇的。”
“废话,上官婉儿现在也不是我的啊,这个不算好处。”
“我手里有证据,你帮我的话,也是帮你好不好。”李令月生气的再次把另外一份奏章揉成了一团。
“所以你就等我登基,这样的话,我处理起来,父皇跟母后也干涉不了了,毕竟到时候我就是……嘿嘿。”
“嘿嘿……就是这个意思。”
兄妹两人奸诈阴森的笑容,让一旁服侍他们的宫女、太监,都不由自主的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太可怕了!
第869章 太平的小心思
无论是李弘还是李令月,这么多年来,对于他母后娘家的人则是一直看不顺眼,无论是先前被李弘曾经任命到工部的武承嗣还是武三思,都入不了这对兄妹的法眼。
特别是武承嗣与武三思,当年还曾想过把李淳风千辛万苦从海外得来的新物种,私自卖给大来皇女。
此事自被李弘亲自查获后,本想着彻底把武氏兄弟二人给再次赶出长安,但架不住龙妈手里的鸡毛掸子,所以此事儿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李令月那时年纪尚小,但却又是极为聪明懂事儿,加上从小就喜欢跟李弘在一起,凡事儿都喜欢向着李弘,对于李弘可谓是极为依赖加崇拜,所以受李弘的影响,向来也不喜欢那武氏兄弟的一大家子。
武承嗣、武三思可谓是让武媚心中颇感安慰的两兄弟,最起码在为武氏家族的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上,两人都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武三思生了五男三女,加起来就达八人之多,可谓是让武媚在为武氏繁衍后代上,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而武承嗣自然是也不遑多让,兄弟两人像是比拼一样,武承嗣同样为武氏开枝散叶立下了六子一女的汗马功劳。
所以武媚对待两位武氏族人,也是格外的大方,爵位虽然不及原有历史轨迹的国公,但如今也是长安勋贵之中的两大开国候。
加上子女众多,于是乎,在长安建造大明宫,以及李弘改造当初的太极宫后,周边的一处坊地便被以李令月的公主名号,命名为了太平坊。
而今太平坊的三分之一成了李令月的公主府邸,至于其他的三分之二,则是在空置了多年后,便被李治跟武媚两口子,在李弘不在长安时,全部赐给了武氏兄弟一族。
从小受李弘熏陶、传染的李令月,自然是十足的不愿意与武氏兄弟做“邻居”,但又不敢跟李治与武媚提及,深怕到时候再得不偿失,所以就开始耐心的等候着她皇兄登基后,然后再为她图谋一番。
兄妹两人奸笑着达成了协议,兄妹两人再次奸笑着一同接待了大津皇子,面对大津皇子的请求,李弘自然是绝不可能更改自己的决策。
甚至,李弘已经做好了准备,即便是过不得多久自己就要登基为帝,他也不惜破坏寓意大唐盛世绵延太平,不得在新皇登基时举战的礼法,也要把大唐的汉字原封不动的在倭国推行下去。
大津皇子面如死灰,虽然李弘的语气并不是很强硬,但他依然能够感觉到李弘语气里的坚决跟不动摇。
“倭国绝不会束手就擒的。”大津皇子感到一阵阵的无力,前两年倭国因李弘不在长安,占尽了大唐的便宜,如今看来真要以被大唐十倍要回了。
“大唐的便宜有那么好占?回去告诉你皇姐,别再拿李男威胁我,要不然我就是冲着死个一子半女的,也要把你倭国灭了!好好想想吧,何况我并没有要灭倭国,不过是真心诚意的希望你们能够用上我们伟大的文字而已。”李弘说道一半,语气又变得温和了起来,苦口婆心的劝说道。
“是啊,你倭国这些年派遣遣唐使来我大唐,不就是要学习我们的传统?如今皇兄亲自给你们送过去,还不用你们劳师远征,多体贴入微啊!怎么?一下子还有些不适应了?你可以这么想,如果你们不答应,后果我皇兄都跟你说了,到时候,怕是你们皇室就都不会存在了,如今,最起码还能保住你们皇室不是?又不是说我大唐要吞并你们倭国不是?孰好孰劣,我想不管是你还是你父皇,或者是我那未来的皇嫂,都应该很清楚此间的利害关系吧。”李令月甜甜一笑,越发美丽动人的公主殿下,就像是百花绽放一样,让人身心舒缓。
“但……”
“这事儿不是你一个皇子能做主的,回去跟你父皇还有你皇姐商议吧,我的儿子被你们倭国带走当质子多年,我还没有委屈呢,你们咋还先委屈上了。”
“说的是啊,大唐的皇室血脉,被你们强自留在倭国,我大唐的脸面往哪里放?天下人怎么看我大唐?还道是我大唐怕你们倭国,不敢迎回我大唐皇室血脉呢,我皇兄的颜面可是都丢尽了,只要一想起自己的骨肉还在海外,就心痛的无法呼吸,独自一人以泪洗面,你们就如此狠心,让他们父子隔海相望吗?”李令月拉着李弘的衣袖,强作安慰状。
“可……”大津皇子懵了,这对兄妹胡搅蛮缠的功夫也太厉害了吧,颠倒黑白也不是这样的强词夺理啊。
李弘不自觉的脸开始有些抽抽,什么话从李令月嘴里出来就变味了,这李令月嘴里说的哪是自己啊,完全是一个活脱脱的深闺怨妇的形象啊。
李弘甩开俏皮的吐舌做鬼脸的李令月的手臂,他都感觉自己兄妹二人有点儿无耻了,不能仗着唐语比人家熟练,就这么欺负大津皇子。
于是一边与李令月往东宫门外走,一边正色对大津皇子说道:“我此次前往剑南道、六诏、甚至出征真腊,而后走水路横渡至大食,最终再抵达我大唐,三年多的时间内,我大唐平定了西、南、北三个方向的威胁,如今大唐四周太平安稳,但其他邦国却是如同乱麻,这近十年的时间内,根本不会有番邦异国能够威胁到我大唐的边境,更不要提长安了。”
“没有了战争,那么大唐将士想要加官晋爵就很难了,毕竟只有战功,才是能够加官晋爵的唯一方式,所以啊,一旦大唐将士闲置两三年,看着自己一直无法晋升的话,难保他们不会主动请缨,看看周边谁不顺眼,而后胖揍一顿。”李令月再次附和着李弘的话语,伸出洁白如玉的秀气拳头,威胁着大津皇子。
“两三年的时间,也足够我大唐再造更多的战舰了,而且……想必太乙城有一个叫什么永动机的东西,你们虽然没见过,但也应该都听说了吧?据说再过几年,那些玩意儿就可以放在船上,用来取代人力,甚至风帆了,到时候大唐水师的一艘战舰,比现在的战舰,就又会多出近五成的战斗力,我不介意命令他们前往倭国,而后登陆,亲自手把手的教授你们倭大唐的文字跟传统。”李弘跟李令月在离东宫门口不远处的地方站定,看着大津皇子郑重其事地说道。
“你是说……如果我倭国不愿意,你就真的会派兵前往?”大津皇子感觉这一次,自己的双腿仿佛都在颤抖。
“上一次只不过是游走在海岸,但如果大来皇女与李男到不了我大唐,倭国的文字还没有原封不动的使用我大唐的文字,我是不介意他们上岸的,如今大唐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船有船,征服一个弹丸之地,不是什么难事儿。”李弘坐进马车后,看着马车下方的大津皇子,最后一次警告道。
大津皇子望着东宫太子前往大明宫方向的马车,站在原地蠕动着嘴唇久久不能动弹,占小便宜吃大亏这句大唐俗语,虽然不能完全概括他大津皇子的感受,但对倭国而言,却是一个极为浅显易懂的道理。
如果当初父皇,以及皇姐在生完了李弘的孩子后,或者是在接到大唐皇帝陛下的圣旨后,第一时间就启程赶回大唐,而后安居在东宫,做一名东宫太子的妃子,或许大唐也就不会如此咄咄逼人,也就没有理由强硬的向倭国原封不动的输送他们的文化,以此来取代他们倭国渐渐成型的文化与文字了。
后悔是如今深深刻在大津皇子内心深处的触动,所有的一切都不应该发生,所有的如果跟假设都成立的话,大唐这头巨龙,就不会露出如此强硬、凶残的一面了,还会如同一头温顺的大象一般,静静地蛰伏在东方。
如今后悔的不只他一个人,大津皇子站在东宫的门口,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悔恨。
而在大明宫的紫宸殿前,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跪在大殿门口不远处,也在深深的后悔着:早知道就不告诉李叶了,而且应该快一点儿下手,不应该在下手完后,还观察他们有没有发现。
如果那样的话,就不会被发现了,也就不会现在跪在这里,然后李叶他们在里面吃着好吃的了。
春耕之际刚过,如今的长安城正是柳困花慵、杏青梅小之际,午后的天气也是暖洋洋的,晒在人身上是一阵阵的舒坦。
走下马车的兄妹两人,对着湛蓝的天空伸着懒腰,耳边响起李令月有些惊讶的问话:“父皇的紫宸殿门口,那是个什么东西?跟个熊猫似的呢,怎么一动不动的?”
李弘揉了揉伸完懒腰后,眼前有些发黑的眼睛,与李令月并肩往前走,看着那黑影说道:“应该是个人吧,你看那黑色的估计是皮裘吧。”
“这个天都该穿单衣了,谁还穿皮裘啊。”李令月嘟囔了一句,但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渐渐发现,紫宸殿门口确实、好像是跪着一个小人形!
李弘百无聊赖的打量着紫宸殿的四周,今日也不知道怎么了,这满宫的太监、宫女,走起路来都是行色匆匆,要么就是捂着小肚子,夹着腿小跑,像是忍不住要拉肚子的样子。
第870章 登基前
今日乃是皇室子嗣在皇宫与皇帝、皇后等一些人的盛宴,所以李弘跟李令月两人,则是在义阳、高安、殷王李旦、英王李哲等其他皇室宗亲都到来后,才从东宫姗姗来迟的。
义阳公主如今与权毅在元日前回到了长安,因为李治的命令,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土蕃。高安与驸马也一样,同样是因为李治的命令,一直留在了长安城内。但在李弘看来,估计是现在萧淑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