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是在他们的可控范围内,所以也就稍微放心了一些。
  毕竟,白纯可是从来不会撒谎的,这些年来,只要是关于太子的事情,不管是对太子有利还是有弊,只要自己跟陛下问起时,白纯从来不会帮着太子隐瞒什么,所以白纯的话,比那不孝子的话要可信多了。
  “那这样的东西有多少?”李治看着白纯,对她的回答像是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再次问道。
  “没多少,这东西制出一支来,就需要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
  “你父皇没问你,用不着你替白纯作答!就你聪明是不是?这太乙城自从你回来后,你可曾去过一次?带着那温柔在长安城转了三天,上官仪的府邸你跟李令月跑了八趟,你这快要登基的太子,心里可还有被你誉为大唐根本的太乙城?白纯一介妇人,这些年为你劳心费力管着太乙城,如今李旦也天天泡在太乙城不出来,难道你打算把这交给李旦不成?明日起,你立刻给本宫滚到太乙城去,在登基之前不准回来!”武媚不由自主的攥着秀拳,冷声道。
  这些年鸡毛掸子已经被供起来了,偌大的大唐,能够让她气的拿鸡毛掸子的,唯独却是这大唐唯一的太子,其他人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
  即便是太子的子嗣,或者是其他任何人,也兴不起她面对李弘时,这么大的怒气。但只要面对李弘,武媚也不知道为何,那二皮脸的一举一动,就能够轻易的点起自己的火气,让自己不由自主的就想攥着鸡毛掸子打在他身上出出气!
  “本宫也不知道上辈子欠了你李弘什么了,竟然这辈子要让你这么气本宫!”武媚跟在李治的身后,缓缓的走上了台阶,雍容华贵的看着裴婉莹等一众人向她与李治行礼。
  “这么说来,出征倭国一事儿是势在必行,这些年那大来皇女不曾回大唐,是你有意为之了?”李治继续领着李弘往紫宸殿内走去,两人的身后,则是刚才的金吾卫统领,此刻手捧着那感觉极为烫手的木盒,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交给汪楼吧。”武媚看了一眼李治、李弘父子俩人毫无所觉的背影,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这大杀器,如今就被金吾卫捧在手里,只好替父子俩人料理着。
  “皇后可以把它交给军器监或者是将作监,可以让那些工匠试试,是不是能够随意的就造出来这东西。”白纯小声的在武媚耳边说道。
  武媚听到白纯的话语倒是先一愣,而后才缓缓扭过头,看着白纯问道:“你对此就这么自信?”
  “奴婢倒是谈不上自信,而是这种东西,太子殿下心里比白纯有数多了,当年他征倭国回来后,一次前往太乙城时,就已经秘密下达了旨意,命令药膳房必须制出不需要引信的利器,这都多少年了,如今太乙城才堪堪制出为数不多的一些自来火,就是那被称之为枪管的东西,恐怕放眼大唐,除了太乙城的药膳房,就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做出来,就更不要其中还有很多极为精密、精巧的部件了,更不是其他人能够仿制出来的。奴婢建议皇后找精工良匠来试试,也是想要看看,这让奴婢与太乙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花费了数年才制出来的利器,到底是否完全无法仿制。”白纯神色正容,倒不像是在宽心武媚,而更像是希望武媚能够真正的一试。
  “也罢,那本宫就找人试试,看看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人仿制出来。唉……话说回来,太乙城在你手,本宫很是放心,但……太子马上就要继位了,这心性依然是如此顽劣,我是真担心继位之后,会变本加厉。东宫内的所有人,包括太子妃婉莹在内,都没人能够劝说的了他,平日里除了我,他对你的话倒是多有几分在意,所以往后你即便暂时无法放弃太乙城,但你也要多出一些心思来在李弘的身上,可不能任由着他还像现在这般。往后啊,我可就不能像现在这般训斥他了,毕竟是皇帝……”
  “皇后您就放心吧,太子殿下一项忠孝有嘉,特别是对您跟陛下,虽然平日里会胡闹一些,但正事儿上,皇后您心里也应该很清楚,放眼我大唐,只怕在太子殿下心里,能够让太子殿下在意的,您应该是当属第一位了,就是陛下也得排在您之下了。日后如果太子殿下有什么行为,奴婢必定会告诉皇后您,到时候怕是少不了让您动怒了。”
  “净说一些宽慰的话语,罢了,明日你就陪着他前往太乙城吧,至于其他人,都给本宫在东宫呆着,任何人都不准许跟着前往。包括你们两个小东西!”武媚说着便用指头点了点旁边的李烨跟李叶。


第875章 纪年法则
  武媚的一番话,像是为未来的皇宫定下了基调一样,同时也正式的在东宫几女的面前,正式确立了奴婢白纯在东宫的地位。
  虽然这些年即便是武媚不如此做,白纯在东宫或哪怕是大明宫的地位,也是无人能够比肩,更别提超越了。
  但在紫宸殿前,掌管后宫所有事宜的皇后,当着东宫所有太子妃嫔的面,与白纯如此交心的谈话,更像是册封一般,正式确立了白纯的地位。
  不得不说,就是武媚都有些佩服李弘这当年小小年纪的无意为之,同时也是极为佩服白纯的淡然处之的心态。
  两人由当年的不打不相识,到并肩作战、相濡以沫,再到如今的琴瑟和鸣一般的默契与在意彼此,竟然阴差阳错的,使得原本应该充满明争暗斗的东宫后宫,因为白纯的存在,而变得和谐美满。
  就正是因为白纯的存在,特别是她那要名份没有名份,要品级没有品级的身份,竟然出其不意的成了东宫后宫里的女人们的定海神针。
  也正是因为她白纯的存在,让其他无论是裴婉莹还是安小河,抑或是陈清函、夜月、颜令宾等,都失去了在李弘面前争宠的心思。
  毕竟,无论她们如何争宠,总是有一个无名无份,甚至常常不在东宫居住,而是单独居住在皇城外濮王府的白纯,稳稳的压在她们头上,如此也就让她们的争宠变得失去了意义,因为即便是成为了太子妃,即便是成为了可以与太子妃并肩的品级,对她们来说,都还不如一个无名无份的白纯在太子殿下跟前得恩宠。
  加上白纯天生不争世事的性格,手里面又从一开始就握着太子殿下赋予的绝对权利,加上又有强大的太乙城作为支撑,皇帝、皇后都对她另眼相看,如此一来,谁人还能够敢跟她一较高下?
  何况白纯自己也已经做出了绝对的牺牲,那就是她的奴婢身份,任凭任何人劝说,都无法让她改变,她自己本身对她现在身份现状的满意。
  太子的仪仗如今是李弘出门必不可少的,必定很快就要登基为帝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任由着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独来独往了。
  五十人的亲卫队,已经是皇室跟太子詹事能够容忍的底线了,再加上尉屠耆以及花孟与惊蛰,李弘携着白纯,乘坐着太子的车驾,便穿过长安城,往好久都不曾前往的太乙城方向而去。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身为私下与太子殿下交往过密的道士,特别是李淳风,随着前两年的第一次大航海,为大唐一些向往大海、喜欢征服大海的学子们,开创了一条史无前例的航海之路后,其名望已经是远远超过了袁天罡。
  如今大唐的航海史册上,怕是没有人能够与他李淳风一较高下,特别是随着其他学子的航海,陆陆续续的发现着更多的大陆,更多的新物种被带回大唐,已经使得大唐真正的成为了一个物质丰富的国度。
  如此一来,也就是李淳风与袁天罡,带着各自的儿子,提前三天便来到了太乙城,早早就回到了离皇室避暑的翠微宫,不远的宗圣宫,也是当年太子殿下李弘与母后武媚游玩儿终南山时,遇刺后养伤的地方。
  “改年号?改什么年号?太子登基后,年号本就应该改的,但你说不是这种以皇帝登基的年号,那是什么年号?”袁天罡看着不远处的翠微宫,渐渐升起了青烟袅袅,知道今日乃是太子殿下到翠微宫的日子。
  “也不是更改年号,殿下的意思是……在年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更为广泛的计算方式。”李淳风翻阅着手里的书籍,抬头看了一眼翠微宫后,思索着说道:“殿下的意思是,如今我们在说起年份时,总是会用起年号,即便是前几百年的事情,也是如此,不易记录,更不易让他国接受我们的传统,以及启用我们的文化。”
  “所以呢?如何改?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儿的?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如此大费周折的改动,会不会引起他人对殿下的不满?毕竟刚一登基,改年号是规矩,但这纪元又该如何改?用了千年的传统,岂是如此容易更改的?”袁天罡一脸凝重,搞不明白李淳风为何要应太子殿下这份差事儿。
  明摆着这是殿下因为当初重用李淳风航海后,便打算利用他如今的声望,来为民间、士子之间造势,从而好推行这种新颖的计算方式。
  “但你不觉得太子殿下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吗?就拿如今已经全盘接受我华夏传统的新罗等三国来说,它们在研习史书时,还是无法完全贯通融合我们的纪年方式,但如果按照殿下如此统一出来后,在情理上就好接受的多了。”
  “这有何用?如果细细追究,岂不是又回到了史书的年号上?依然不是对于有心人来说……”袁天罡有些疑问的摇着头。
  “那还重要吗?只要普通百姓从根本上接受了我大唐的文化传承,至于史书上的事情,如今我大唐书写、印刷方便,早就不是需要逐字逐句的抄写阶段了,只要刷刷几下,想要多少本书籍,都能够印刷出来,还用担心吗?何况,论起历史的厚重……这天下间,谁有我大唐记载的细致、清楚,况且无论是新罗、高句丽还是倭国,本就是与我华夏民族的文化相通,是在我华夏民族的基础上,稍作一些粗浅的改动罢了,如今太子殿下打算还原本质,保护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在番邦异国不被篡改,也是情理之中、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李淳风合起书籍,单手背后,看着绿绿葱葱的植被,心中随着铿锵有力的话语也变得豪情冲天起来。
  如此按照殿下的旨意所做,要是能够经过时间的积淀跟考验,百年之后,放眼大唐四周,甚至是整个广袤的天下,不论如今是大唐的疆土,还是独立的疆土,都将因为同根同源的文化传承,而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国度”来。
  而这样的“国度”将会远远超越人们现在的认知,更将是超过天下文人士子,特别是尊礼重教的那些大贤的想象范围。
  太子殿下此举,绝对要比那马背上的刀枪剑戟、战马嘶鸣、血流成河要有效的多,到了那时,即便是唐王朝不复存在,哪怕是出现了什么宋王朝、赵王朝,无论是皇权属于谁,无论是这繁华富庶的江山由谁人坐,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在文化的传承上,在同根同源的追溯上,都将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都将是由华夏民族来执掌这片土地,治理这方百姓。
  “但殿下若想要更年号,追本溯源,仅仅凭借人力是无法达成的,所以这个重担就落在了你我身上。”袁天罡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说,这些年李淳风彻底的变了,跟当初那个还未与太子殿下过甚交往的李淳风,则是有了巨大的区别。
  如今的李淳风,包括他的儿子,甚至是自己的儿子,现在都成了太子殿下一脉最为狂热的追随者,无论太子殿下的旨意是对还是错,李淳风都将之认为是绝对的真理。
  “不,不是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人类是何其的渺小啊,相比于星辰大海,天空大地,我们不过是时间长河里的一朵小浪花,世间一蝼蚁罢了。殿下要凭借的便是我们头顶那些天象,那些神秘莫测、美轮美奂、无法琢磨的天象,也只有天象能够让这新的纪年法则被人们接受,即便是皇权、即便是手中的利刃,也不如这观天象明天理来的容易。”李淳风望着头顶湛蓝湛蓝的天空,思绪却是漫无目的的,很想要冲破这天、那云,看看天外的天,那月亮之上,甚至是更遥远的距离,到底隐藏着的是天道,还是人理!
  三皇五帝本是神话,真正要从“头”记事,必然是需要大量的史籍考证,无论是竹简,或者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或者是刻在岩石上的刻画,都需要李淳风、袁天罡等人,在夜观天象通天道明人理的同时,弄清楚到底我们的历史,从哪一刻开始记起的,到底我们该从哪里,定义我们的文明,我们华夏民族的起源。
  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弘文馆,甚至是连东宫的崇文馆,都已经有大量的人力跟物力投入到了其中,除了李淳风、袁天罡以外,便是以殷王李旦为首的各个儒家大贤,在长安、洛阳、江南等地,开始收集着更多有利于纪年法则的证据。
  “殷王还真是辛苦,前些日子刚刚在太乙城药膳房,替您忙完了那自来火跟火炮的事情,现在又要马不停蹄的开始忙这纪年法则的事情了,倒是英王好像轻松了一些。”白纯坐在翠微宫主殿的台阶上,身子则是失去了支撑一般,紧紧依偎在李弘的怀里喃喃说道。
  “李哲也不是没事儿做,过些日子,就该前往辽东一带了,靺鞨等族如今民智渐开,需要人引导,而向来穷山恶水出刁民,李哲比李旦更适合去往那里,毕竟面对这些尚未走出部落的民族,靠仁礼德是完全没用的,只能是用手里的刀,让他们意识到……”
  “您是不是还为了防止一旦大唐水师攻打倭国时,与倭国更近的新罗、百济会偷偷给予倭国帮助,所以把英王正好放到那边,一来可以镇压靺鞨等部落,二来正好也可以威慑新罗、百济一些异己,让他们不敢在暗中向倭国伸出援手?”白纯扬起秀气如玉的下巴,看着李弘问道。
  “你咋这聪明呢?这都被你看出来了。亲一下作为奖励。”


第876章 登基后
  永淳二年,大唐皇帝李治禅位。
  弘道元年,大唐太子李弘继位。
  历史在这一刻终于彻底的偏离了历史原有正确的轨道,终于在这一刻,原本历史上并没有活到现在的太子李弘,历史上被追赠谥号:孝敬皇帝的李弘,被后来登基为帝的李哲上庙号:义宗皇帝的李弘,终于登上大唐的帝位。
  历史从来没有如果,却有改变。所以历史上的永淳二年,原本在历史的河流里驾崩的大唐高宗皇帝李治,在这一年则是禅位大唐皇位于五皇子李弘,自己从而成为了大唐的另外一位活着的太上皇。
  新皇登基,百官朝贺,从地方到京都,一批批地方、京都的官位易主,或者是被升迁,或者是被降职,或者是被罢免。
  新皇登基,天下大赦,一批批地方、中央的罪犯、死囚,或是释放或是减免罪行。
  京都长安、东都洛阳,一片祥和喜庆的氛围持续了整整大半年,新皇登基,广施恩泽于天下,或是散钱米于土农,或是减免租庸调税赋于商贾,或是赐封官职于士子。
  皇城内更是一片祥和气氛,天下祥瑞不计其数,海外祥瑞不计其数,番邦异国使臣不计其数,恭贺献礼不计其数……鸡毛掸子的飞舞……不计其数!
  李弘想象过无数次,自己登上皇位之后是如何的逍遥自在,是如何的阅览江山,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虽然曾经贵为太子,又深得太上皇与皇太后恩宠多年,时至今日。
  但他从来不知道,登上了帝国权利的巅峰之后,需要受如此之多的掣肘与拘束,甚至,由皇帝变为太上皇的龙爹,由皇后变为皇太后的龙妈,对自己的严苛,已经到了别人极度羡慕,但他自己感觉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同样,原本还能够与他畅谈的臣子官员,如今见到他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放松,一个个如临大敌,恭恭敬敬,都像是扔进了沸水里面的虾米一样,谁见了自己都是弯腰曲背,谨小慎微。
  当然,在全天下的人里面,怕是也只有父皇、母后、白纯三人,在自己面前时,还是向从前一样了。
  “我……朕恕你无罪。”
  “起来回话!”
  “我……朕恕你无罪。”
  “起来回话。”
  “我……朕恕你无罪。”
  “起来说话,谁让你跪着了!”
  李弘感觉自己已经磨破嘴皮子了,但即便是自己当太子时,还能够与自己谈笑风生的宗楚客、上官仪、敬辉等人,如今见了自己,就像是特么的……特么的……总之每次面对臣子的觐见,总感觉自己像是特么的他家的祖宗牌位,所以才让他们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般对待,深怕失了为人臣子的礼数。
  “陛下,太子妃殿下改封皇后一事儿……”
  “这事儿应该是宗正寺说了算吧?问问他们吧,我这儿……对不起,母后,我知道错了。”皇帝急忙从蓬莱殿内窜了出来,身后一阵鸡毛掸子的残影在飞舞。
  “你再给本宫我一个!朕!朕!朕!这都多久了你还是给本宫改不过来!非要气死本宫是不是?”武媚手持鸡毛掸子站在蓬莱殿的门口,大唐的皇帝陛下躲在当年他与太上皇栽种的参天大树下,说什么也不出来。
  “母后,您这就不对了,我……朕……儿臣面对朝堂众臣的时候,表现比在您这蓬莱殿确实要好太多了,不信您问花孟。”大唐皇帝躲在树后面,就是不敢出去面对皇太后手里的鸡毛掸子。
  而蓬莱殿内的宫女、太监,早已经习惯了这些日子以来,宫内鸡毛掸子满天飞的景象,就是那参天大树的后面,不管刮风下雨,好像都能够看见新皇陛下的身影,而蓬莱殿的门口,自然是少不了皇太后怒气冲冲的厉声呵斥。
  “都三个月过去了,你告诉我只是好太多了,我不管你习惯不习惯,如果再敢用其他称呼,本宫不打……打……你给我过来!”武媚柳眉倒竖,越来越显丰腴的身材,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华绝代与万种风情,在高贵典雅之余,如今武媚的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平和仪态。
  也或许,还有手里的鸡毛掸子,依然是与当年一模一样,只是那早已经包浆的鸡毛掸子把柄,无声的诉说着这些年皇太后对于它的不离不弃,以及它在大明宫内起着的巨大作用。
  大来皇女带着大唐皇室子嗣在李弘登基不到两个月后,最终被以大唐皇帝嫔妃的名份,迎回到了大唐长安的东宫之内。
  甚至不用宗正寺等官署验证,看着那流落海外皇子的眉目,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绝对是大唐皇帝陛下李弘“出品”,绝对不会是假的大唐皇子。
  武媚与李治,对大来皇女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在怀了当初李弘的龙种后,竟然敢不告而别,偷偷跑回倭国把孩子生下来,如此置大唐皇室颜面不顾的行径,按理说应该在回来之后,第一时间就被送往宗正寺听候处置的。
  但两人碍于新任皇帝李弘的情面,只能是气哼哼的把大来皇女晾在东宫从不召见,甚至是在裴婉莹等人进宫看望他们两口子时,名册上依然是不允许出现大来皇女的名字。
  不过李治、武媚两口子也不长记性,既然是对人家的生母都如此冷淡相对了,那么对人家亲生的孩子,却是好的让李烨、李叶等皇子、公主嫉妒李男的待遇。
  比李烨、李叶小半年的李男,在几天的时间内,弄懂了东宫他们自己的小圈子的规则后,便开始在其中相处的如鱼得水起来。
  平日里规矩、礼仪一点儿也不少,面对李烨、李叶,则是极为讨好,甚至连回到长安后第一天,皇爷爷与皇奶奶赐给他的一些新鲜东西,都毫不吝啬的拿出来与李烨等人分享。
  武媚、李治倒是也没有白疼李男,在受到李烨的欺负时,也会时不时的从中调和,对于李男的看重,比起他的生母大来皇女,则是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长安城皇城内,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之为三大内的太极宫、大明宫以及兴庆宫。
  所以即便是李弘从来没有提及过,甚至是还希望他龙爹、龙妈一直住在大明宫内,而自己这个皇帝,一直还住在东宫即可,但不管他怎么说,都没有改变李治与武媚的坚持,最终两口子还是由大明宫,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搬进了兴庆宫内,把大明宫留给了李弘。
  随着李弘入主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帝位更迭,终于是顺利的完成了交接。
  而紧邻大明宫旁边的兴庆宫,虽然比大明宫规模上小了一些,但其奢华与典雅,却是更加的适合李治与武媚修身养性。
  加上这些年两口子早就有准备,虽然不曾扩建规模,但里面的建筑风格,以及装饰则都是代表了大唐最为精美先进的艺术巅峰。
  所以对于李治跟武媚来说,搬入兴庆宫居住,他们心里可是美滋滋的,完全不是皇帝李弘所认为的那般,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一般。
  七天一次的朝会,如今完全没有了李治帮着李弘处政时期还存在的老人,都变成了新生的面孔,随着李弘入主大明宫,九寺五监的一些老臣,或是被李弘赶,或是被李治、武媚要,也都纷纷易主,变成了李弘当年所提拔、栽培的新臣。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身处兴庆宫的李治跟武媚,才清清楚楚、真真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