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征战天下第2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也可以在必要时解散整个议会;可以解释议会任何一个法令;最重要的还可以提名宰相的人选和更换宰相,从而控制朝廷中枢的运作。」在书房内,耶律楚昭一边格外兴奋的称呼着风雨刚刚获得的爵位,一边自豪的介绍着自己一手缔造的杰作。
的确是一个杰作。
在复杂繁琐的种种规定之中,耶律楚昭非常自豪的认为,自己为风雨军争取了最大的权益--以三分天下的力量,获得了对于整个议会进而对于整个帝国的支配权。
这,是一场足以名垂史册的外交斗争。
而这一切,完全有赖于自己杰出的外交才华。
早在风雨军攻打巴蜀的时候,耶律楚昭便奉命秘密前来圣京。
当时,他是以西北名儒、风雨军重臣陈善道的副使的名义前来的,给外界造成的印象,便是协助陈善道运用其名望拉拢各方诸侯,以便和天子对抗,从而在即将到来的宪政中获取好处。
恐怕当初谁也料想不到,在这个来到圣京之后便时常周旋于达官贵人、名流士绅之间的特使团,其实真正掌握大权的,不是那个德高望重的老学究,而是耶律楚昭--一个来自于草原部落,被人们视为蛮夷胡人,然而又没有草原部落的野人那样孔武有力,反而更像南方人般文弱的古怪青年。
作为当年一手促成举族南迁投奔风雨军的有功之臣,耶律楚昭在外交谈判中功勋显赫,他曾经挑拨草原各部落,削弱呼兰帝国的实力,导致风雨的「汉月计画」达到了最大的成效。
他也曾经孤身一人深入敌帐,借着风雨的威势成功地说服了呼兰的大将,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占领了玉门关。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被圣京的那些自恃甚高的天子近臣们放在心上,直到谈判开始之后,自认为才高八斗的大臣们,方才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厉害之处。
他坚忍不拔、灵活机动,时而怒发冲冠、威武不屈,时而巧妙周旋、以退为进,在彬彬有礼丝毫不逊于圣龙名门的风度礼节背后,有的却是对于既定目标的执着,对于复杂陷阱的敏锐,对于唇枪舌剑的娴熟,对于方式方法的现实,以及实现目标的狡猾。
虽然说外交的成功源于力量的根基,但是同样的力量,却完全可能在不同的外交家手中,结出不同的果实。
耶律楚昭则的确没有辜负风雨的信任。
通过不懈的努力,风雨军获得了战场之上无法获得的利益--对于风雨军极其有利的势力范围的法统确认。
这就是宪政和民主--那些从白毛鬼处学来的游戏规则的奥妙吧!耶律楚昭有些得意的想道,通过对于宪政规定的讨价还价,这位来自草原的年轻人,借着自己极其敏锐的政治触觉,意识到了这个从麦坚引进的新鲜玩艺儿--宪政的真实本质。
而对于这种本质的领悟,则让他在那些诸侯们浑浑噩噩、绝大多数天子和风雨的支持者们,都莫名其妙甚且不约而同的激烈反对的时候,便已经感觉到了其中的奥妙,以及对于风雨权势扩张的好处。
根据宪政的游戏规则,理论上,只要争取一个盟友,便可以控制三个人的团队,而三个人则可以控制五个人,五个人可以控制九个人,九个人可以控制十七个人,十七个人可以控制三十三个人。。以此类推,当这个团队能够控制五十一个人的时候,便可以进而控制一百个人,而控制了为数一百人的执政议会百人团,根据宪政的规定,也就意味着获得了对于整个圣龙帝国的统治权。
而实际上则比这个更为简单,因为耶律楚昭为风雨争取到了更为有利的特权--三位总督联合提案所产生和天子等同的解散议会权、否决法案权、任免宰相权,此外还有法令的解释权,这一切,都将帮助风雨根本无需战争,便可以操纵议会,进而控制帝国。
上兵伐交,战胜于朝廷之上!这是耶律楚昭在缔结风雨军和宣武帝之间协议的时候,脑海中所冒出的最为强烈的念头。
不同于那些对此不屑一顾,并且不满给了那个并没有自己牢靠的军事力量的天子太多的权力,认为完全可以通过战争扩展势力范围,进而无力统一帝国的好战的将军们,耶律楚昭格外清晰的认识到了--相对于武力征伐,自己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所争取到的,是战争永远无法真正获得的对于风雨权势法统的承认。
只有毫无政治头脑的人,才会认为军队可以解决一切。
一个依靠武力登上王位的君主,和一个依靠世袭和传统拥有王位的君主,他们的力量根基是完全不同的。
依赖武力获取王位的君主,如果不能够在拥有了帝国之后转向世袭君主的话,那么完全依赖于他自身魅力和能力的权力,势必会随着他自身的衰弱而烟消云散。
但是拥有世袭和传统的君王,则完全可以借着传统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只要自身没有太过糟糕的错误和恶劣的行为,同时也没有来自外面的更为强大足以摧毁内部传统和团结的力量,那么这个君主将会世代延续。
虽然传统会妨碍到变革和进步,但是他却可以提供稳定和安全,这是风雨和风雨的将军们所建立的王国所最为欠缺的东西--出身于平民依靠军队起家的风雨,如果无法得到贵族和民众们在法统上的支持的话,那么再辽阔的领地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伴随着风雨可能出现的错误,或者个人的衰老死亡,将随时面临着天子以大义名分的征讨,和部下们的反叛。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去年的年底就已经出现过一次,尽管拥有大义名分的一方,并不一定能够获取战争的胜负,但是却可以获得外交和政治方面的主动权,让另一方陷入被动,风雨确实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所以,在风雨的将军们不满无法通过战争来获取武勋,而天子的近臣们弹冠相庆维系了天子的威严、拯救了社稷的延续并且制约了诸侯的同时,耶律楚昭却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正在动摇一个旧帝国的根基,开创一个新帝国的未来。
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的视野盲点,风雨其实收获了很多。
--风雨将不再是一个在法理上无法干预朝廷否则视为篡权的地方诸侯;也不再是天子任命的、随时可以撤换,仅仅是拥有对于自己采邑世袭的国公;如今,他的地位来自于他控制的领地,他的军队、实力和影响,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展到京畿乃至全国,任何的质疑从此都将反而变成了大逆不道。
相对而言,天子虽然依靠宪政挽回了曾经已经失去的对于帝国的控制权,通过这场复杂的宪政游戏,来影响和操纵议会进而主宰帝国,同时皇室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至少在权力斗争暂时失败的时候,基本上可以不必担忧权臣们威胁到皇室的生存(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拥有了一定的退路,以及重整旗鼓的空间和时间。
但是,天子对于帝国的绝对统治权却沦丧了。
过分注重于现实,并且过分自信自己只要能够暂时从诸侯们兵马的威压下解脱出来,便一定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正统的力量,恢复皇室昔日威严和辉煌的萧剑秋,和绝大多数人一样,都忽略了其实宪政的实施,已经逐渐丧失了他赖以为生存的正统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消失,绝不是通过权力斗争的胜利便可以轻易恢复的。
「耶律先生辛苦了!」和耶律楚昭有着共识的风雨,并没有理会风雨军内部对于此次和天子达成协议的不满之声,给予了耶律楚昭很高的评价。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尽管身体似乎因为当初饮下了政敌的毒酒,而遗留了不少麻烦,再加上连续几次的重伤和沙场奔波的操劳,所以显得单薄和文弱,但是这一切都无损于那睿智的头脑。
以圣龙帝国前所未有的传奇和年龄,获取了帝国有史以来人臣们所无法比拟的功绩与权势,使得这位脸色微微苍白、举手投足也有些慵懒的青年,已经登上了权力的巅峰,放眼圣龙无人能及。
然而只有最为亲信的部下,方才会从偶尔闪现出的锐利眼神中,看到那无法言喻的深邃,而正是这种投向于遥远和未来的目光,带动了风雨和他的部下们,始终都没有驻足和满足于现有的一切,为圣龙乃至世界,演绎了一曲又一曲令人惊叹和激昂的奏鸣。
事实上,在多年以后,人们关于圣龙帝国最后这段岁月的回顾中,不得不承认,宪政--这个最终在圣龙帝国这个保守的国土上所催生的崭新事物,实际上是由萧剑秋和风雨这两位帝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年轻人,所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者兵行险招,大胆的置死地而后生,力图延续已经病入膏肓的帝国,挽回可以说已经成为事实的割据,和即将成为事实的皇室毁灭。
而后者,则目光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契机,断然放弃了短期的利益,借着强大的兵力外加前者正统的名分,支持了这个实在无法评价其对圣龙是福是祸的大胆尝试,并且从中获取无形的政治利益。
这是一个延续了圣龙帝国的寿命,却最终从根本上动摇了圣龙帝国政治传统的革新--尽管合作双方的初衷,仅仅是一场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的暂时的权力妥协。
多年以后,风雨也不得不感叹,自己和萧剑秋当年的这一场蕴藏着无限杀机,也同时包容了无限生机的合作,自己也说不清这个革新,对于自己即将创建的帝国乃至整个神州,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在圣龙历七五六年的三月末,尚无法将目光触及遥远未来的风雨,却很满足于宪政的实施,阻止了帝国几乎就要成为现实的崩溃和分裂,以及为自己所获得的巨大的政治利益和势力扩张--前者是风雨和萧剑秋的共识,后者则是风雨军的利益所在。
「接下来,希望先生能够继续发挥您的专长,团结议会的议员们,推出有利于帝国统一和安全的法案!」满意于眼前成果的风雨,给耶律楚昭下达了进一步的任务。
毕竟,宪政的确立,虽然在名义上,将诸侯们继续拉拢在了帝国的统治下,但是也给了地方更大的权力,这无疑埋藏了分裂的危险,这也正是宪政受到诟病,以及风雨内心有些忐忑不安的地方。
「请凉公放心,如今河北、江南都受到外族的入侵,相信令狐世家和燕字世家,一定会赞成战争期间全国协调的国防法案,至于维护帝国的统一,则必然是天子的心愿,所以耶律有足够的信心,让这两个法案在日后议会顺利的通过!」而面对风雨的担忧,耶律楚昭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努力打消着风雨的顾虑。
在这位来自草原的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看来,所谓的外交和政治,便是运用适当的手段,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最大限度的联合自己的同盟者,从而扩大成功的机率。
而以目前圣龙帝国的现实而言,原本就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一票数,同时还享受这三位总督席位所带来特权的风雨,很容易便可以在圣龙的政治格局中找到足够的盟友,来推动风雨口中的那两个法案,来作为维系圣龙帝国作为一个主体存在和安全的保障。
实行了宪政的圣龙帝国,将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充分施展才华的伟大舞台!甚至,耶律楚昭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
来自草原的年轻人毫不怀疑,有了天子的号召和风雨军的强大武力,实行宪政之后的圣龙,将很难再会出现如同凉州战役那样大规模的内战了,受到制约的诸侯们或者会有一些小动作,但是在理智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做出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从而导致权势和家族灰飞烟灭的蠢事来。
所以,未来圣龙帝国的内部斗争,很有可能是在庙堂之上展开的。
将军们如果不想赋闲在家的话,便只有去征服异邦--这也是风雨最终倾向于支持萧剑秋宪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权力的分配、势力的调和以及国家的政策方针,则必须由政客们进行明和暗的、令那些武夫们根本无法明白的交易才能够实现。
而这个,也正是耶律楚昭最为擅长的。
为此,耶律楚昭再一次强烈感觉到,自己当初决定让家族投靠风雨这个迅速崛起强者的英明,他的内心里面,如今到处都是汹涌着投身风雨麾下,创造出一个强大的千年帝国的冲动。
「如此最好!」然而,让耶律楚昭略略有些失望的,是自己所满怀激情支持的主公,似乎对于自己所描绘的前景,并不是非常相信和感兴趣。
和耶律楚昭不同,身为主君的风雨,显然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风雨而言,如果能够让圣龙帝国的物质力量从内战中摆脱出来,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是风雨的内心,却并没有部下这么乐观和自信。
站在远远高于部下的战略层面上看,风雨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所谓的宪政--这种在圣龙帝国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其实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即便是已经达成的协议,也有可能随着现实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是风雨军已经取得的利益,其实也存在着很多隐患。
当然,这一切仅仅是预测、现在尚未出现也无法左右的东西,风雨并不认为有必要现在就全部告知负责对外联络的部下,所以他仅仅是毫无内容的赞扬了几句之后,便改变了话题。
「如今除了圣京的宪政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听听你的意见。」「请风侯吩咐!」耶律楚昭躬身行礼道。
「最近,麦坚将会派遣一个使团前来圣京,主要是谈判和圣龙帝国的贸易,以及海疆的安全,当然也会涉及到印月,所以我和天子商议过了,风雨军到时候也将会派遣特使参与这次的会谈。。」「请凉公放心,卑职一定全力以赴!」干劲十足的耶律楚昭,急忙信心满满的答复道,不过他随即略略停顿了一下,方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如果仅仅是印月的事情倒也简单,毕竟逸如将军已经获取了足够辉煌的胜利,将目前的势力范围永久固定化,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麦坚人一直秘密支持着安宇人侵犯我海疆,如果能够在谈判中迫使其妥协,倒是凉公可以借机影响到江南的好机会,只是如此一来,就非耶律一人能够担当的事情了,还是请军师来主持大局吧!以军师对麦坚的了解,以及在麦坚的人脉,相信在此次谈判中一定能够事半功倍!」「不,不!」风雨却摇了摇头,他缓缓的站起身,背负着双手凝望着窗外,似乎在考虑着什么措辞,过了半晌方才说道:「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无论是印月的事情还是安宇的事情,恐怕都很难在这次会谈中,得到什么决定性的进展,所以不值得云军师出面,甚至连你都不必出面!「我现在只是需要你提供一个合适的人选,能够应付这些麦坚人,但是他的言行又不会影响到风雨军未来的行动,明白吗?」「是。。」没有想到风雨对这件事情居然会是这样的态度,出乎意料的耶律楚昭呆了一呆,权衡了很久才答复道:「如此说来,属下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叫王光宇,乃黎县县令王眺的侄子,任职于轩辕军校为客座教授。
「此次,他恰好随同属下前来圣京,协助宪政的谈判事项。此人能言善道,又因为受其叔父的影响,精通西大陆的语言,想必也能够和原本便出自西大陆的麦坚人进行交流。」「王光宇?」风雨略略思忖了一下,记起了对方。
在风雨的影响中,应该是一个色胆包天的少年,居然为了博取妹妹风馨的青睐,死皮赖脸的跟着从凉城跑到了玉门关,还不惜以一介平民的身分,和自己麾下的爱将赵亮争风吃醋,一想到这些,风雨实在忍不住从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不过从中倒是可以看出此人确实很会说话,而且又受到王眺--这个有学识、有见解的文人的调教,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那好,就是他了,记得叮嘱他我的意图!」「遵令!」耶律楚昭在风雨似乎无意继续的暗示下,心领神会的退出了。
但是风雨对于此次和麦坚会谈的意图,却让这位擅长外交的年轻人感到了困惑。
如果说,风雨无意于向麦坚施压,解决安宇在江南的问题,虽然未免太过于漠视帝国在江南的领土,和民众的疾苦,有悖于风雨一向苦心维护的「忧国忧民」的形象,但是多少还可以理解为--目前暂时没有能力有效过问的风雨军,准备休养生息之后再插手。
那么借着麦坚特使团前来圣京,利用两国中央政府的名义,将印月战场由作为地方势力的风雨军所签订的具有临时性质的停战协议,改变为具备永久法律效力、最终确认印月势力范围划分的和平协约,乃是真正起了巩固在印月所获取胜利成果的作用,却实在没有道理忽视。
除非。。耶律楚昭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风雨并不满足于目前在印月的成果,并且显然准备再进行战争,不由得心中暗自震惊。
继而他又有些担忧,以至于原本从府外持续传来的欢庆喧嚣,此刻也被这位外交天才心头的忧虑所取代了。
相比起一百场战争的胜利,恐怕各方势力法统上确认的协议,更能够捍卫战争的果实!年轻的风雨军特使,心中的理念似乎和将军们有所悖缪。
7战争横财风雨的入城仪式非常隆重,隆重到虽然过去了十几天,却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毕竟六万风雨军,再加上同样数量的天子和诸侯们的护卫军,十多万兵马在城门外排开,然后簇拥着几乎全圣龙帝国最有权势的大人们鱼贯进入城内,绝对不是平常所能够看到的。
不过对于圣京商会的那些商人来说,风雨入京的热闹,显然远远比不上随同风雨军而来的庞大商机更为吸引人。
只因为,伴随着风雨进入圣京的,不仅仅是他麾下六万如狼似虎的雄师劲旅,还有那一车又一车洁白的象牙、光滑的虎皮、珍贵的珠宝、健壮的异族奴隶、妖娆的异国美女,以及很多来自于印月甚至更远地方的特产。。这些在圣龙帝国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宝贝,严格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商业原则,很快就在天文数字般的价格中,被好奇的人们抢购一空,成为了达官贵人们心仪和炫耀的宝贝,同时也风靡了整个圣龙帝国上层的社交界,变成了一种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而比这些奇珍异宝对于圣龙商界影响更大的,则是一股前所未有的、和风雨军合作准备前往印月和西域淘金的热潮。
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商人对于利益和金钱追逐的本性,让他们忘却了万水千山的风险和艰难,也忘却了战火硝烟之下的死亡阴影。
对于「资助战争便可以获取前所未有的利润」这个观点,在风雨军的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了一种超前的、而且还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新理念。
看到这一切,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此刻正居住于自家在圣京私宅的高凤阳。
虽然,风雨军内部的权力斗争,将这个只要不涉及金钱便能够一团和气、而一旦涉及金钱,便会连命都不要的商人,推到了巴蜀总督这样的高位。
在圣龙这个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的国度里,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内,所有人都清楚,这个所谓的巴蜀总督,只不过是摆个样子而已。
先不说巴蜀的战争至今尚未结束,那些地方士绅官员们又已经开始蠢蠢欲动,此刻前往自己的领地,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算退一步,高大人鞠躬尽瘁、不辞辛劳的去了那里,也将会发现除了在衙门里面应酬一下士绅之外,根本做不了什么--内政的一切都必须听凭凉州的指令,而且此刻想必分别隶属于无忧谷和李氏家族的治国干才们,一定已经纷纷干劲十足,并且在彼此剑拔弩张的情绪下,走马上任了。
而军事方面,有一个白虎军团的朱大寿统领执掌不够,在战争期间,更是不得不听凭风雨军的那位美丽公主,碧蛇军统领蒙璇蒙大小姐的调遣。
因此,十分擅长计算边际成本的一代巨贾,自然不会如此白痴的真跑去那个将会让自己水深火热的地方,事实上,来到圣京看着自己的腰包鼓了一圈又一圈,才是更为让他欣喜莫名的事情。
何况,高凤阳此次前来圣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风雨军的对外征战筹集战争股分和战争债券。
这是一个出自高凤阳看来似乎满是油脂的脑袋里面的杰作,源于一次和云济谈到麦坚的风土人情时的灵感闪现。
高凤阳很为自己的主意而自豪。
战争债券简单得很多,那就是以风雨军的领地财政收入为担保,按照一定比例的利息,向商人们发售期限不等的债券。
其中,有一年以内一个月到十一个月不等的短期债券,也有一年至十年不等、利息相对更高一些的长期债券,其利息普遍比官方的借贷高一些,与其说是战争债券,倒不如说是一种违背了圣龙法令的地方政府私募资金。
不过,在如今中央集权几乎崩溃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有谁敢来指责风雨军。
而另一方面,战争股分就显得复杂很多。
和云济描述的麦坚的商业股分不同,风雨军的战争股分更像是一次大赌博--让商人们购买风雨军发行的股分,从而拥有了跟随风雨军前往圣龙帝国之外所征服的领地去经商的权力。
而风雨军将负责保护这些商人的安全,并且按照股分的多少,优先将战利品乃至土地、战俘按照股份比例,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出售给这些跟随在军队后面的商团。
无疑,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投机。
谁也无法保证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