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天下第2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些都只是开始,远非结束。
相信呼兰人在城中的内应,早已经有了十分缜密的行动计画,就等着重演当日圣京城沦陷的旧事。
偏偏,这样危急的时刻,作为全城军民支柱的风雨,竟然生病了。
连续不眠不休的指挥,让年轻的帝国宰相,因为当初误饮毒酒而元气大伤的身体,雪上加霜,终于在江湖第一神医华一针的严重警告下,卧床休养。
这也就意味着暂时无法出面,运用其无人可比的威望,来稳定城内的局面。
“就怕有的人巴不得如此!”
原没有姐姐想得那么多,欧仁的不满,却单纯的指向远远站立的魏廖。
同样闻讯赶来的血衣卫统领,正面无表情的注视着城内的混乱,就仿佛一尊石雕般一动也不动。
那些堵塞在城门以及渐渐扩散到附近各个街道的人群,所散发出来的抱怨、哀求、嘈杂和哭闹,似乎根本没有影响到这位血衣卫统领分毫。
但是,分布在他周围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大批血衣卫高手,却让人根本不敢忽略这位铁面阎王的意向。
一想到当日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这位血衣卫统领过分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几乎酿成严重的兵变,并最终导致自己的好友耶律楚振差点被正了军法,如今更是不得不剥夺了所有的职务,派去做朱全的助手,欧仁的心中便大为恼火。
“欧仁!”
不愿意见到在这样的关头,风雨军内部再起冲突,无忧谷主略带着警告的口吻,轻轻的招呼了一下弟弟的名字。
幸好此刻的欧仁,确实没有去招惹魏廖的意图。
倒不是姐姐的警告起到了效果,尽管年轻的近卫军统领,对于一手带大自己的姐姐,还是存在着一份犹如对于母亲般的敬畏,但是如今真正吸引欧仁注意力的,却是把守城门的士兵匆匆带来的禀告。
“哦,有自称是天子使者的人,出现在南门,请求入城?”
欧仁扬了扬眉。
他本人对于这个消息并不十分感兴趣,那位号称名君贤王的天子,如今远在风景如画的江南,丝毫无助于今日中原的危局,因此他的特使,恐怕也只不过是夸夸其谈的废物,和自己眼下守卫圣京的职责,毫不相关。
不过,跟随风雨这么多年,也多少让欧仁明白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奥秘,至少也清楚这样一位特使,一定会让自己的主公非常感兴趣,所以置之不理是绝对不行的。
事实上,感兴趣的,不仅是欧仁揣测中的风雨,还有他身旁的姐姐,以及远处似乎也已经敏锐的嗅觉到了的魏廖。
于是,如今圣京城内的重要人物,纷纷来到了城门口。
随即,一个系着绳索的箩筐,便从城门之上缓缓的落下。
在箩筐的周围,是一群身着布衣、手持短剑,但是无论神情、还是气势都十分逼人的武士,正是他们将城外请求涌入的人群隔开,让一个年轻的文人,得以和箩筐处在绝对不受干扰的小圈子内。
当箩筐落地之后,便见他满脸不愉快,却又十分无奈的从怀中掏出一团用黄色的绸缎包裹着的匣子,放入了箩筐。
箩筐再度缓缓升起。
“应该是真的!”
良久,城外那个年轻的文人,不甘愿的放置在箩筐内的文书,让仔细鉴别的血衣卫统领,和被特地请来的礼部和宫廷的官员,做出了一致的决定。
由于天黑看不清城下的来人,所以官员们便采用了这种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应该相对安全的方式--先验证来人的身分,然后再考虑十分放人入城。
“放下箩筐!”
在获得确认之后,欧仁则无所谓的耸了耸肩,下达了命令。
在年轻的将领眼中,这未免多此一举。
就算有个把呼兰人的奸细混入,在城内大军全神警戒的情况下,只不过是自寻死路,因此这样的谨慎,实在大可不必。
不过,欧仁也很乐意看到那个所谓的天子特使,很不体面的坐在箩筐内像货物一般吊入城内的窘态,因此尽管觉得有些麻烦,还是不折不扣的遵循着众人商议的结果行事。
“最好绳子断了,掉下来!”
只是实在太过于无聊,百无聊赖的看着被城墙逐渐磨碎的绳索一点点收拢,在风中危险摇荡的箩筐一点点的上升,近卫军统领突然有些恶意的联想--尽管这样的想法,似乎一旦暴露,便注定会被身旁那位端庄得犹如女神的姐姐责怪。
反正,在欧仁的想象中,那些在皇帝身边的亲信,如果不是没有胡须嗓子尖尖的太监,便应该是一头头比猪还要肥而且笨重。
“妈的,好端端的派来几头浪费我们口粮的猪!”
这样的想法其实很不对,因为城内的粮食从法律的角度讲,完全属于天子,因此即便天子派来再多的人,也谈不上浪费到欧仁将军的口粮,但这却是欧仁的真实想法。
“咦,楚公子?”
这样有点小孩子气的想法,被姐姐欧静的话语,终结在其实还是很孩子性的欧仁心中。
“楚天辞!”
欧仁抬眼望去,正狼狈的从箩筐内爬出的,既不是娘娘腔的太监,也不是笨重的肥猪,而是绝对算得上是风流英俊的年轻书生。
这个人,欧仁见过,似乎和主公的交情还算不错。
“好一个圣明天子!”
很快,凉国公府内的书房里,传来了咆哮。
气恼中,风雨不顾虚弱的身体,顺手将身旁的墨砚,狠狠的砸在了地上。
张仲坚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暂时撤出对圣京城的包围,引发的一个附带后果,却是让萧剑秋派来的、早就盘桓在圣京城附近的使者,终于有了入城见风雨的机会。
风雨也同样没有想到,自己在凉国公府等候到的天子特使,竟然是老朋友楚天辞。
而年轻的帝国宰相更没有想到,这位老朋友的到来,并没有带给他丝毫期望的援助,反而是大动肝火的气恼。
“宰相莫要动怒!”
正站在风雨面前的楚天辞,则一边狼狈的躲开了四溅的墨汁,一边讪讪的劝道,神情十分尴尬。
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当今天子让楚天辞带来的十六字口信:“宰相挥师战于中原,朕自随后为卿压阵!”
虽然依旧主战的萧剑秋,总算比历代遭遇战乱便只想着偏安的庸君好了不少,但是和风雨“与中原共存亡”的誓言相比,却实在少了很多刚猛的霸气,反倒平添了唯我独尊的自私,未免见绌。
“天子是想让风雨和张仲坚鹬蚌相争,以便渔翁得利吧!”风雨不以为然的嗤道,身体的不适,让他严重缺乏耐心。
这样的策略未免有些拙劣,刻意摆出进取的架式,若是圣京坚守成功,便是他天子在后方支援得力的功劳。
若是失守,则是宰相风雨无能的结果,大厦将倾,依旧有他萧剑秋来力挽狂澜。
风雨的心中冷笑,而且因为风雪的袭击,再加上萧剑秋如今摆明着看好戏的架式,让风雨对皇室的态度,明显转为强硬。
“宰相误会了!”
楚天辞自己都觉得这样的说辞有些苍白无力,但是身不由己,却也只能如此说:“天子如今正在江南筹集粮草、招募义士,不日便当挥师北上前来支援,还望宰相再坚持几日!”
“挥师北上?只怕是会师江淮吧?”风雨有些烦躁的冷笑。
他突然有一个不好的预感,预感到萧剑秋还真的会考虑舍弃幽燕、中原甚至齐鲁,以换取对江淮的掌控。
这样的考量,单纯从战略的角度而言,无可厚非。
毕竟,获取江淮便能够拱卫江南,取得进退攻守的绝对主动,远非鞭长莫及的幽燕、中原、乃至齐鲁所能够比拟,而且更可以趁自己和张仲坚两虎相斗时坐收渔利!
可是,这大好河山,万千子民,真的是单纯以得失便宜来衡量的吗?
更何况,既然我风雨都可以看出你的意图,难道张仲坚便会乖乖听话?
风雨暗暗叹息,同时也不由为自己此刻派出了朱全前往江淮而庆幸。
但愿这个暴发户,真的是一头饥饿的狼、凶残的鹰!
同样也被王公贵族们视之为暴发户的风雨,很没有自觉的如此称呼着朱全。
“阿欠!”
正在此时,已经到达江淮的朱全,突然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
朱全如今很得意,真的很得意。
仅仅是一千精锐外加三万降兵,便通过几天的急行军,乘着庞勋大败之际,连续收复了三十余座城池,将整个淮西,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如此辉煌的战绩,不由让朱全有些洋洋得意起来,甚至感觉自己便是那天生的良将,无敌的战神。
而相对于这实实在在的战绩,他更为得意自己在风雨面前的当机立断。
虽然将苦心经营的三万精锐,交给了风雨未免有些肉痛,但是当日的审时度势,换来的却是风雨让他放手经营江淮的允诺--这可是朱全梦寐以求的肥差,尤其是能够在此刻远离难以预料结果的中原乱局。
江淮乃产盐重地,更是连接南北交通的要津!
朱全明白,从风雨放权的那一刻开始,自己便注定了掌握着整个天下的命运。
“朱大哥,宰相不是吩咐我等,务必北上接应公孙将军吗?你??”
朱全得意洋洋的美梦,却被耶律楚振给中断。
“这个??自然!”朱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
说实在,他对于风雨和自己分兵之后,又突然派遣信使八百里加急的赶来,让自己接应公孙飞扬的命令,既无法理解也不愿执行。
不理解,是因为按理公孙飞扬会合了燕家军残部退守齐鲁,在眼下张仲坚挥兵中原的时刻,日子应该很不错,何来自己北上接应一说?
不情愿,则是因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朱全正满心欢喜的想要独霸江淮,而如今庞勋的势力尚未清除,江淮的豪强依旧扎根,却要迎来公孙飞扬,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只是身边的耶律楚振,显然不这么认为。
尽管被风雨斥责并且贬职,然而这位黑狼军的前任统领,对于风雨的忠诚,却似乎丝毫未减,他的眼睛里,如今根本就看不见占据江淮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和美好前景,一心想着的依旧是风雨的命令。
“***!”朱全在心里狠狠的骂了一声,却不得不应承着耶律楚振。
倒不是如今耶律楚振掌握着全军最精锐的骑兵,而是因为耶律楚振背后的风雨。
无论刚才如何自鸣得意,可惜在风雨的面前,朱全却不得不收敛。
从当年两百人起兵,到巧夺伦玉关,然后是称雄西北,吞并高唐,兵发印月,力抗幽燕,到如今扫荡巴蜀、平定西南、宰辅天下,这个几年前还是没没无闻的书生,给神州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的震荡。
其中虽然不能够说风雨没有犯下一点错误,但是他对于战略大局的把握,他对于危机的处理应变,却实在已经到达了宗师级的水准,以至于和他为敌的对手,尽管不乏名将权雄,却纷纷败北。
事实上,风雨的存在,恐怕是这个时代所有政客和军人的悲哀!
经常的,朱全如此确信。
前任韩陵太守,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面对风雨的时候,他总是感觉到畏惧,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畏惧,一种野兽面临绝对危险时,方才会产生的危机感。
这种敏锐的直觉,曾经不止一次的拯救他,让他无论在瞬息即变的战场,还是在皮里阳秋的政坛游刃有余。
如今,凭借着这种敏锐的直觉,朱全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除非风雨彻底完蛋,否则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够成为这样的人的敌人。
所以,便是天大的不愿意,至少北上的样子还是要做一做!
不愿意惹怒风雨,同时也因为风雨这道古怪的命令而多少有些忐忑,朱全暗自无可奈何的做出决定。


第八章半路金刚
“杀,给老子狠狠的杀!”呼拉谷激动的咆哮。
他半点都不想掩饰自己的亢奋。
事实上没有一个军人,会面对如此顺利的战况、如此辉煌的战果,而不兴奋。
而这一切,全有赖于大国师大胆而英明的洞见。
呼拉谷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而暗自庆幸。
其实,就出身而言,呼拉谷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草原大贵族,他的祖父、父亲、叔父和兄长们,都曾经担任着大草原令人敬畏的官职,拥有辽阔的领地、庞大的财富和数也数不清的牛羊奴隶,然而就立场而言,呼拉谷却始终都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大国师这一边,即便这意味着要和他的父兄为敌。
“草原人崇拜的是英雄和强者,只有那些懦弱的圣龙人,方才注重所谓的血统!”
面对父兄的质疑,年轻的贵族义正辞严的反驳。
他的确很佩服张仲坚。
在他看来,便是那位备受争议的呼兰大国师,将强盛带给了呼兰。
已故的呼兰大可汗很伟大,不过他的伟大,并不在于征服了多少部落,抢夺了多少土地,兼并了多少国家,攻占了多少城池,而是在于他大胆的任用了不是草原人的张仲坚。
正是张仲坚的加入,帮助了呼兰大可汗,从风云变幻的草原部落中脱颖而出,改革了军政,积蓄了力量,统一了草原,并且慑服天下。
跟随这样的英雄,才能够让大草原更加强盛。
呼拉谷如此坚信。
他的行为,在草原的顽固派眼中,无疑是大逆不道,然而这样的坚定,却也因此获得了呼兰大国师的青睐。
他成了张仲坚的臂助,也是呼兰帝国最年轻的都元帅。
此刻,他便是听从了张仲坚的调令,突袭齐鲁。
这似乎是一个鲁莽的命令。
尽管十万呼兰兵马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圣龙联军也毕竟刚刚大败,但是考虑到联军的主力基本都撤往齐鲁,兵马的总和不下于三十万,而且齐鲁更是公孙世家数百年辛苦经营的根本,基本都没有遭受战火的摧残,在如今的圣龙帝国,就其综合实力而言,绝对是为各大行省翘楚。
再加上呼兰大军后有国内巨变、幽云关被夺,前有圣京城挡道,旁有凉州制肘、江南虎视,因此在一般人看来,调动一支偏师进攻齐鲁,除了分散自己的兵力,影响到其他战场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
可是,这样的命令,却还是被张仲坚下达。
而呼拉谷的执行,却意外的顺利。
“圣龙人果然无能!”
对于张仲坚的钦佩,并不影响呼拉谷对于圣龙人根深蒂固的印象。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本纵然不能够战胜呼兰人,至少也可以演变成一个僵持的战场,有力的牵制呼兰人力量的齐鲁,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在呼兰人的进攻面前,大批的军队溃散。
他们抛弃了军人的荣誉,甚至还没有看到呼兰人的影子,便已经抛弃了守护的民众,选择了逃跑,乃至投降。
沿途的州县一个接一个投降。
前方的敌人,根本没有作战的斗志。
军队抛弃了民众,官员离开了治地,百姓则以麻木对待入侵。
跪倒在呼拉谷面前的,是来不及逃脱的官员士绅,还有一些带着军队投降的诸侯藩镇,以及虽然还没有投降、却也已经派出亲信前来试探的另一部分圣龙的重臣。
几乎没有遭遇任何象样的抵抗,三分之二的齐鲁便已经落入了呼兰人的手中。
这便是中原的花花世界吗?
看着如此繁华的城市,如此稠密的人口,如此美丽的女人,如此眼花缭乱的珍宝,在草原一直以为自己很富有的呼拉谷,顿时发现自己竟然像一个乡巴佬。
幸好,张仲坚的嘱咐他还没有忘记。
“不能够给中原人喘息的机会!”这是呼兰大国师说的。
呼拉谷打心底里同意,尤其是在看到中原这么多人口的时候,即增添了他对于圣龙人的轻蔑,同时又不无害怕。
“进攻,进攻,继续进攻,不打到圣龙江畔,谁也不许给老子停步!”挥舞着马鞭,呼拉谷恶狠狠的说道。
他喝斥着那些同样被中原的富庶看花了眼睛的士兵,开始了继续的进攻。
一路不停的进攻,一刻不停的追击。
这样的追击,即便是以机动见长的呼兰骑兵,也不得不感到了疲惫,至于在前方狼狈逃窜的圣龙人,更是已经筋疲力尽。
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吃饭,甚至连脑子里想一想的空隙都没有。
不愿意投降,又在混乱中根本无法阻止、反击的圣龙人,唯有迈动着双腿朝前,麻木的不仅是身体,甚至还有头脑。
“该死的!要是能够在这里埋伏有一支劲旅便好了!”
经过起伏的山丘时,公孙飞扬十分懊恼。
他十分确信,凭借这样的地形,只需要一支精锐的小部队,便可以阻滞呼兰人的脚步,从而给他足够的时间,重新整理败退的士兵,焕发起他们的荣誉感和战斗力,成为保卫家园的勇士。
这样的感慨和懊恼,短短的半天时间,公孙飞扬已经不知发出了多少次。
齐鲁大地,虽然主要是辽阔的平原,但是众多的山丘和河流,却足以提供给优秀的将领施展各种战术的机会。
然而,公孙飞扬却没有一点时间来捕捉这样的机会,反而不得不顺着人群溃退。
这样的局面,让公孙飞扬愤怒,同时也羞辱,然而却无奈。
他根本没有想到,从幽燕狼狈撤退至齐鲁的圣龙联军,如今的状态竟是如此的糟糕,而家族苦心经营的大本营,也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
这所有一切的变化,都只是从幽燕兵败归来引发。
没有了风雨强大实力和声望的压制,又以为呼兰人会集中力量攻打圣京,然后追杀风雨和进攻萧剑秋,因此败退到齐鲁的诸侯们,开始了勾心斗角和相互指责。
领地在南方的诸侯们相继率兵返回,领地已经被侵吞的诸侯,则开始谋画着自己的前途,而原本可以有所作为的张兆和公孙飞扬,则处境尴尬。
张兆是因为失去了所有的地盘,面对着的是燕家军上下的责难和质疑,同时还要提防着公孙世家的乘火打劫,因此内忧外患,处境岌岌可危,手下的军队客居齐鲁,随时都有四分五裂的危险,因此也就无暇顾及大局。
至于公孙飞扬,则对执掌公孙世家具体事务的公孙展,乘机兼并各路诸侯扩大势力的行为,大大的不以为然。
可惜他在家族之中终究人微言轻,面对那些老气纵横的长辈,却也无可奈何,高傲的性格又不允许他一气之下,带领亲信前往蓬莱阁找公孙无用申诉。
灾难便在这段空档降临。
当呼拉谷的军队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阻挡。
由于对公孙展的行为厌恶至极,勾心斗角的圣龙联军,几乎不约而同的选择退避保存实力,谁也不愿意充当公孙世家的炮灰,其中如张兆等有识之士虽然知晓厉害,奈何人心向背大势已去,也无可奈何。
公孙展倒是想要死守城池,可惜公孙世家原本便不是军力见长,再加上唯一擅长征战的公孙飞扬又不在,因此不消几个回合,便已经损失惨重,迫不得已,也只好顺着溃退的浪潮而去。
于是,当公孙飞扬被家族从蓬莱阁紧急召回战场的时候,一切都已经回天乏术。
撤退!
除了撤退,还是撤退。
在这样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即便是心高气傲的公孙飞扬,也别无他法。
一切战术,都是如此的苍白。
几次有组织的反击,都由于仓卒和规模太小,被淹没在如狼似虎的呼兰铁骑之中,甚至掀不起一点波澜,更谈不上延阻敌人。
“不会就是这样去和陛下会师吧?”
在忠心耿耿的侍卫簇拥之下、混杂于败军之中的公孙飞扬,脸上浮现出自嘲的苦笑。
他突然想到天子送来的密令--希望公孙家族能够出兵南下,帮助天子掌控如今正被庞勋的乱局、和当地豪强犬牙交错控制着的江淮。
这道命令,一度让公孙飞扬拍案叫绝。
他轻而易举的便可以从中看出宣武帝壮阔的战略意图。
可惜,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即便是被称为贤明的天子,似乎也没有看透呼兰人的意图,更没有预料到呼兰人会在出兵席卷中原的情况下,分兵进攻似乎并不容易拿下的齐鲁。
天才般的构想和宏图,不得不在现实中粉碎,公孙飞扬如今唯有寄希望于扬州节度使秦凤鸣能够做好充分的防御准备--扬州,将是圣龙江以北,最后一道抵御呼兰人的堡垒。
不过,这个希望似乎很渺茫。
从心底里,公孙飞扬将秦凤鸣划作了那种靠祖上的余荫混日子,在和平年代可以做一个太平官,卖弄一下风骚,在混乱年代却只能够做缩头乌龟、一事无成的平庸之辈。
“杀!”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喊杀,从两旁的山丘响起,同时响起的是号鼓震鸣。
公孙飞扬回首看到,在自己的身后,大批的战士,包括己方和呼兰人,在惨叫声中倒在了从上而下倾泄箭雨和火海之中。
而前方,却正是旌旗飞扬。
“朱全?”
从飞扬的帅旗之上,公孙飞扬不难看出这支军队的来历。
不过这个发现,却让公孙飞扬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不能不承认朱全很聪明。
他选择了最为有效的方法--尽管这样的方法太过于残酷,甚至让人怀疑别有用心。
但不管怎么说,绝不会有人认为朱全的军队没有排兵列阵,和呼兰人正面交锋是一种怯懦--事实上在如今的圣龙,除了风雨之外,恐怕也没有一个统兵大将乐意和如此恐怖的敌人硬碰硬。
而对于呼拉谷来说,分别驻扎在两边山坡以逸待劳的圣龙人,显然让他大为头疼。
箭矢,一排接着一排,连绵不绝的射来。
在看见呼兰人进入了自己等候已久的伏击圈之后,朱全根本就不顾前方尚有己方的友军,密集的箭雨不分敌我的倾泄,并且点燃了早已埋伏的火种。
这样的攻击尽管残忍,却十分见效。
一头冲过来的呼兰大军,迅即损失惨重。
“混帐!”
气急败坏咒骂的,不仅是被当头一棒的呼拉谷,还有同袍手足惨死箭雨火海之中的圣龙将士。
区别却是,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