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祚高门-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沈哲子的话,小皇帝也变得正经起来,疑惑发问道,不过旋即便皱起了眉头:“可是姊夫,朕又不是圣人,也不想做圣人,要朕没有喜好,怎么可能做到?朕喜饴食,喜酣睡,也喜玩闹游戏,又不喜害人,不喜暴虐。若人人都礼奉君王,怎么这世道不是朕所喜的那个样子?”
听到小皇帝这么问,沈哲子对他真是有几分刮目相看。在这个年纪而言,能够有逻辑上的发问,可见他这个小舅子也不是只知道吃喝睡玩的顽劣小儿。
略作沉吟之后,沈哲子才又说道:“凡事也无绝对,都可稍作变通。右卫教陛下慎独,诚然至理箴言。但这并不是说陛下就要完全压抑喜恶,只是不要过分彰显示于人前。”
“姊夫这么说,意思是朕喜欢做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不让人看见就可以?”
小皇帝闻言后眸子一亮,凑到沈哲子面前笑语道。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大凡什么喜好,总要适度适量,若是过分沉湎,好事也要变坏。毕竟陛下所处之位,乃是辉煌白日所在,身受万众瞩目,哪能长久离群索居!”
小皇帝听到这里,脸色又是一黯,他眸子一转,摆手屏退旁边侍立的宫人:“你们都退下去,朕要与姊夫言几句私话。”
待到宫人们尽数退去,小皇帝才又转为愁眉苦脸:“我是真的不愿做什么辉煌白日,也不愿受天下供养。姊夫,我是真的不愿再做皇帝,你素来都有大才,能不能帮一帮我?”
听到这话,沈哲子脸色顿时板起来,刚待要开口呵斥,却见小皇帝一脸哀求之状,他闭上眼思忖良久,才徐徐开口道:“这一类话,陛下切记不要再说。我与陛下虽然亲厚,但毕竟分属君臣,这种话不能听也不敢听!”
“可是,姊夫,我、我真的……”
“陛下不愿受天下供养,但生于此门庭之内,此身早受供养。无论你愿或不愿,这已经是对天下所欠的债,该要偿还。这种念头不要再动,这种话也不要再说!”
沈哲子不知道再继续坐下去,小皇帝还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说完之后,当即便站起身来,准备告退。
“姊夫,我是真的、真的想……”
小皇帝眼望着沈哲子背影,小脸上充满了落寞。
行出几步后,沈哲子又转过身来望着小皇帝,叹息道:“你现在年纪太小,有什么念头,有什么夙愿,那都做不得准。等你长大了再体察本心,若是心意有转,再回望今日,只是一时笑谈罢了。但如果你仍然坚持此想,到那时再对我说,我帮你。”
离开太极前殿后,沈哲子心情有几分乱。他没想到,自己的心境会因这小舅子寥寥几语而成一团乱麻。
虽然事实上而言,终东晋一朝这些皇帝,没有一个是做的舒心。但那所谓的烦忧,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幸福的苦恼而已。毕竟就算皇权被钳制得再怎么严重,相对于那些苦陷战乱之中、朝不保夕的民众而言,荣养于深宫之内衣食无忧,已经是世间第一等的幸福!
人心最难猜度,帝王之心更是如此。倒不是说每一个皇帝都是心机深沉之辈,而是身处在那个位置上,身边环绕着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一个动作、一个念头都会被人无限的解读,自然也就有了千百种意味。
如今这个小皇帝,虽然偶或胡思乱想,几乎没有心机,更是没有一点权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时局中就无关紧要,相反的,他这一个位置牢固得很,一旦有所摇摆,整个江东政局都会动荡。
虽然时下是所谓的门阀政治,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当权的门阀,他们的权柄并非自己滋生出来,而是来自于中枢,对皇权进行截流!一旦皇权不稳,这些门阀也都岌岌可危!琅琊王氏强不强?兄弟各据方镇,掌握江东过半兵甲,可是当他家与皇权发生碰撞时,仍然避免不了大败亏输!
以门阀形式存在于朝堂的各个家族,其力量的来源主要是对皇权的分享。可是当它反过头来要吞噬皇权时,其原本拥有的力量大半都会消失。比如王舒坐镇京口时,流民帅擅自过江者杀无赦,无人敢于犯禁。而当王敦谋反时,流民帅反而成了他的掘墓人!
小皇帝这偶发奇言,让沈哲子联想诸多,甚至开始审视自己家借助皇权得来的力量。只有将这些力量尽数剥离开,才是他家真正拥有的力量。
要帮助小皇帝完成这个夙愿,无异于要终结一个已经形成、正在正常运行并且还将持续数十年之久的旧秩序,并不仅仅只是谋篡那么简单。否则仅仅只是换了一个人被囚在深宫而已,可能还是沈哲子自己。
沈哲子需要一批不是遵循旧有秩序而得到升迁的人,并且需要把这些人的前程从旧秩序那里接手到自己手中来,从头构建起一个新的升迁秩序。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突然觉得早先王导的邀请未必不是一个机会。来日之建康,可以想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台中政事最大决策者应该就是王导。因为随着庾亮去世,时局中并没有人在名望和资历上足够与王导抗衡。
温峤要差一些,陆晔则更不可能,陶侃的年纪和出身都不作此想。哪怕是庾怿,能够借助皇太后和沈家帮忙稳定住庾亮留下的政治遗产已经是很好的结果。而他老爹沈充,眼下也绝不可能离开东扬州,要将东扬州烙下更深的沈家印记。
沈哲子原本的打算是避开中枢直接的短兵相接,在豫州扶植一批向他靠拢的军事新贵,作为自己未来的底盘之一。但是小皇帝的话给了沈哲子不少启发,正常情况而言,他是不可能上王导的船的,有什么问题或者冲撞,都需要从外部去攻克。但是现在王导给他开了一个口子,让他有机会上船。
沈哲子也很清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不可能直接前往一线执掌方面,即便经营豫州,也要假庾怿之手,自己要留在台城养望。既然已经确定了留在台城,为什么不往更核心的位置去靠拢?
当然有可能会遭受钳制,但这一点哪怕他选择别的位置也都无可避免,上了王导的船反而有可能洞悉到对方许多内部运作的规律。凭他眼下的积累,不可能有人再将他捂杀在台中!
有了这个意向之后,沈哲子的思路开朗许多,回到宣阳门内都督府,便召见杜赫等属员,询问目下豫州方面的情况。他要趁着眼下跟王导关系还算融洽,而都中阻力也几乎没有,尽快在豫州搭起一个框架基础。
第0378章 妾似云来
沈哲子正式的掾属只有四人,谯王司马无忌、杜赫、匡术和路永。而且随着局势日趋明朗,这一份名义上的主从必然也将戛然而止。但彼此之间的联络和关系却不会随着沈哲子都督之职的裁撤而终结,反而会有更为实质的进步和加强。
匡术和路永两个降人不必多说,来日不托庇于沈家,他们在江东立足都艰难。杜赫虽然是关中旧姓出身,但却是被沈哲子一手从困境中拉扯推举出来。而谯王的宗王身份并不能给其本身施加怎样的保障,政治上同样也陷入了困境。
沈哲子在都督府召集众人开会,除了这四名掾属之外,另有不少其他人,比如沈牧、沈恪、纪友等人。
彼此也算休戚与共,过往这段时间培养出了不小的默契,沈哲子也就不再多说废话,待众人各自落座后,他示意担任长史的谯王执笔,对众人说道:“如果局势没有大的变故,咱们这个都督府也将要裁撤。趁着眼下尚有一些便利,诸位对于来日有何设想,都可畅所欲言。”
众人听到这话,神色不免一振,他们都算是沈哲子目下这个班底的核心成员。今次不言沈家,单单沈哲子所获取的功勋和优势就不容小觑,眼下让他们各自畅言,言外之意那就是准备分功了。
在座这些人,出身、身份乃至于早先的立场都不相同,若非沈哲子延揽,怎样都不可能如眼下一般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彼此之间其实还是很难推心置腹。听到沈哲子的话后,一时间即便对前途有所设想,都不好直接开口。
沈牧倒无旁人那种顾虑,眼见众人都是欲言又止,自己便先忍不住开口道:“今次功事,我倒也不再奢望名爵进益。王太保现下礼重驸马,你只帮我问一问,诸多事功宅田钱帛能不能如期发放下来?”
沈哲子听到这话,没好气的白了沈牧一眼,这个见钱眼开的堂兄,实在辱没他家吴中豪首的名望。不过他也知道沈牧为什么这么猴急要请赏钱,实在是穷得快揭不开锅了。
他们东宗主支并没有分家,从沈哲子曾祖那一辈就立下的规矩,传到沈哲子老爹这一辈,叔伯兄弟们各掌一部分产业。而后沈哲子接手家业,再做一番整合,产业的凝聚度更高,虽然家业越发庞大,但是对于子弟也不可能予取予求。
像沈哲子、沈牧这些出色的子弟,虽然能够动用的资产比较多,但真要有大额的动用,也要给宗老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落实到每个人各自的用度花销,其实并不很多。沈哲子能够大手大脚,是因为有个好老婆带来的丰厚嫁妆,继而在建康周遭发展自己的私人产业。
沈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岳家贺氏虽然也是会稽大族,但却不可能如先帝那般大手笔陪嫁丰厚,想吃软饭都没那机会。原本他最大的进项还是在沈哲子这里分的干股,不过随着乱事兴起,这一部分收入也断了,经济状况便有一些困顿。
然而这还不是他缺钱的最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还是早先在建康城破那时大义凛然义助许多人。随着京畿形势渐趋平稳,许多早先被沈牧救下的女子纷纷来拜见请其履行约定。
最初沈牧也不觉得怎样,他眼下正志得意满,更不会动念食言而肥,况且这些女子家人俱亡,也实在可怜。左右不过多几张吃饭的口而已,又吃不穷他,反而能彰显出他沈二郎义薄云天。所以,但凡有女子求告上门,他便将之收容下来。
可是渐渐地,沈牧便察觉到形势有些不妙。大概是他沈二郎的名头近来在都中传颂颇为响亮,一些有的没的失家女子也都求告而来。既然开了口子,便不好拒绝。到目前为止,沈牧收容的妾室便已经超过百数,尽数被安置在侥幸保存下来的沈园中。而且每天还是有三三两两女子前来求告,这便让沈牧感觉到了压力。
沈牧清楚记得,那日他救下的人家不少,但也绝没可能有这么多!甚至一些白发苍苍老妪都持着不知哪里捡来的一截断指,言之凿凿说着沈牧曾与其私订终身,这真让沈牧有苦难言!这么多人投进他私门,他虽然暂掌台城防务,但也不敢挪动军粮供养,为了维持下来,真是绞尽了脑汁。
女人多了是麻烦,沈牧甚至都被逼到省俭自己的口粮去养这些女子,整个人都饿瘦了,可谓悲怆。所以,眼下他是什么官爵之类都不感兴趣,只想搞到一些钱粮来应急。
这件事闹得蛮轰动,席中众人大多与闻。此时听到沈牧这么说,一时间无论关系是否亲厚,几乎都忍不住笑起来。尤其早先常被沈牧骚扰的纪友,这会儿更是乐不可支,身体都在打着摆子:“二郎博爱高义,善助弱孤,简直就是我辈表率啊!”
“纪文学,你还有脸来讥笑我!既然我是你的表率,你为何不向我学?我知你宅内空旷,稍后就着人送几十姬妾到你家去!”
沈牧怒视着纪友,心情已是糟糕到了极点。他一时轻狂闹出这么大的阵仗,都不敢想象来日归家会遭到叔伯父亲他们怎样训斥,这家伙居然还在没心没肺嘲笑自己。
接着他又望向沈哲子:“青雀你是我家嫡长,怀抱至今都无所出,我既然为兄长……”
“不必有劳二兄!”
经由沈牧这么一闹,厅中气氛欢快许多。沈哲子听到沈牧要把麻烦往自己这里塞,抓起案上镇纸随手砸了过去。他还未离都时,这件事便露出一些端倪,等到刚一回城,他家小喇叭沈云便幸灾乐祸告诉了他这件事。
沈哲子当然不能坐视这种胡闹,事实上台中王导对此早有规划,那些查实无所依靠的女子,未来都会由少府出面接受下来,拣选一部分以充宫用,另一部分则暂时供养下来分赏有功。
沈哲子虽然颇为抵触拿人当做礼品,但在时下而言,只要能给这些女子一个眼见的活路已经是最好,再去讲究什么人权那是愚不可及。这种事情沈哲子也不好直接插口,他是打算等到行台归都,由公主出面去说动皇太后组织这些妇人做一些织绣生产,一方面让这些妇人有些活路,盈利也可在来日充作宫用。
不过眼下倒不必对沈牧点破,就是要让这个家伙记得今次的教训,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再肆意妄为!西汉有个大仲马中山王刘胜,儿孙满堂,昭烈皇帝刘备、刘琨刘司空,乃至于后世大诗人刘禹锡,都是这位大王的后人。沈哲子可不希望他家再出这么一位人物。
“若是钱帛之类,那都不必再提,说了也无用处。”
借着沈牧的发言,沈哲子索性直接表态道。无论如今的台苑还是京口的行台,家底都将告罄,绝无可能再做此类奖赏。否则王导也不会冒着得罪诸多人家的风险,以土地去平复人心、稳定局势。
众人听到这话后便会心一笑,他们未必人人视金钱如粪土,但也绝没有达到沈牧那种即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他们而言,当然是官爵权柄更有吸引力。
“不如我先说吧。”
杜赫在席中扫视众人一眼,他与沈哲子早有默契,当然也明白今次会议的重点在哪里:“江东乱事将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尤其豫州故土尽亡,羯奴已成抵喉之患,不得不重视啊!”
“这是一件正事,道晖详细道来。”
沈哲子坐正了身体,示意杜赫说得更深入一些。
早在苏峻叛乱之前,杜赫便知沈哲子有用事江北豫州之念,而自己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这段时间他一直待在覆舟山与那些豫州降军沟通交流,对此了解自然更多:“覆舟山之豫州所部,督护两人,樊严和陈综俱为世居豫州人家……”
随着杜赫的讲述,众人神色也都渐渐凝重起来,实在是因为北地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古来有言,守江必守淮,而若要守淮,豫州这里便不容忽视!甚至于每当南北对峙局面出现时,对于这个区域诸多军事重镇的掌控,便是南北国力最直观的体现。
人言王导有兴废立鼎之功,而在这大功之下,一个最重要、最基础的保障就是祖逖的北伐。祖逖这一场起初不被人看好的北伐,尽复河南之地,给东晋朝廷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军事保障,这才是能够苟延残喘的前提!
自大江往上推,沿江第一层防线便是历阳、广陵,拱卫住京畿建康和淮南地,第二层以合肥为中心,第三层则以寿春即就是寿阳为中心。
祖约节掌豫州时,镇所还在中原腹心的谯郡,辐射襄城、颍川等河南地。可是随后不久,便被石勒兵迫退至寿春。如今随着祸起历阳,寿春被攻破,祖约败亡,江北已成不设防之地,换言之羯胡随时都有可能南来。
年初石勒自号大赵天王,称帝在即,极有可能示兵江北,哪怕无力渡江,也能取威吓之效。且不说会给大乱未定的江东造成怎样的动荡,单单早年在江北的诸多经营,或就有可能被一扫而空,来日再想过江经营,势必更加艰难。
沈哲子也知眼下根本无力北伐,能够稳定住目下的形势,已经是万幸。他之所以急着要布置江北,就是要抓住眼下都中没有阻力的空当。等到行台归都,可以想见因为怯于羯胡兵威,朝廷必然要采取一个龟缩防守的姿态,再要做这些事情,就会变得艰难无比。
当然,沈哲子也不能罔顾石赵对此的反应,既要保住江北原本的一些基础,又不能过分激进以致招来羯胡的大军围剿。所以要把安全线划在哪里,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情。
第0379章 江东门户
针对豫州的经营,沈哲子倒是谋划良久,心内已经有了不少的想法。不过眼下坐在席中便有数人既通晓豫州的形势,本身又不乏能力,所以他便认真倾听这些人的想法。
杜赫在介绍完他所了解的情况后,便谈起了自己的想法:“豫州虽是中朝治土,又有祖公遗德,但却今昔不同势,若要过江经营,阻碍不少。石贼暴虐不仁,但却觊觎豫州良久,尤其寿春、淮南、马头等几座重镇,对于当地望宗并乡帅,都是厚爵高官以拉拢渗透……”
北地石勒击溃汉赵刘氏之后,中原已无对手,谋略的重心自然放在了豫州这一江河之间最为重要的缓冲地带。在兵迫之余,针对于当地豪强流民帅的拉拢力度也不容小觑,并不是一味的残杀掳掠。
哪怕站在沈哲子这个立场也不得不承认,东晋朝廷真是一个乐于帮助敌人的对手,与其为敌真是其乐无穷,胡虏们想不到的问题,东晋朝廷都已经帮他们做好了。
祖逖北伐之时,允许那些坞壁主流民帅们两方靠拢,这在讲究名教一统的古代可谓一个创举。他不是用大义的名分去胁迫或兵势威逼那些流民帅,给予他们更大的斡旋空间,允许他们在表面上向石勒表示归降。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在用同文同种的认同感去感化那些坞壁主。在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并不去追逐那虚无缥缈的名义。而当他成长起来有了足够的力量后,这些早先首尾两顾的坞壁主们便纷纷拥戴祖逖,其中许多更为河南地的尽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才是真正的任事智慧,不同于那些夸夸其谈的妄诞战略。
祖约的问题是认不清自己的位置,太把自己当回事,认为自己是朝廷任命的豫州刺史,又是祖逖的弟弟,在豫州便应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威。他不只利用豫州这些军事力量去威迫中枢,对于部众们也都苛刻得很,一反乃兄在世时那种宽容羁縻的手段。如此一来,便大失人心。
而朝廷针对豫州这一状况,也没有给予相应的疏导,反而在合肥南面巢湖、滁水一线修筑涂塘并诸多防御工事,将豫州隔离在外,加剧了豫州那些坞壁主的离心。
羯胡一战而破寿春,继而席卷整个豫州,兵势凶猛之外,也与那些坞壁主带路党们的配合密切相关。而那些带路党们之所以抛弃江东的朝廷,除了个人的操守问题之外,也和朝廷的处置失当以及祖约的公然造反有关。
杜赫的思路大半沿袭祖逖,那就是大力收拢流民,建立屯田据点,发展自身武力保持对羯胡周边力量打压的同时,尽可能的拉拢当地宗族并坞壁力量,必要时可以不计前嫌。他这一个提议讲出来,便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毕竟早年的祖逖便是依照这个路线才得以建功。
“杜君所言确是中肯,不过末将当年任在历阳时,也多与那些豫州集众兵帅有所接触。诚然祖逆威德不及其兄,对部众苛责礼慢,致使人心相悖。但其中确有一些秉性奸猾,素无忠义,周旋敌虏之间,其心难测!”
一直甚少发声的路永在席中说道。
沈哲子听到这话后便微微颔首,人往往要了解什么新概念,惯常要把一个区域的人或物视作一个整体,但这其实是一种很错误的认知方法。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局势更加复杂,人心更加叵测,便更需要区别对待。
杜赫的想法沿袭祖逖思路,可以最大限度的拉拢那些豫州本地的坞壁主流民帅们,但若不能区别对待,小心甄选出一些品性卑劣之人,极有可能被人利用成为打击异己、剪除对手的工具。
在座众人,路永的境况可谓最为不妙。他本身即是降将,又是先投王导再投沈哲子,时下都中已经有人斥之为三姓家奴。所以他更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沈哲子对豫州的企图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路永也很早就考虑利用这个机会作为自己立足的凭借。
“今次寿春为乱之陈满等人,素来便潜怀异志,奸猾狡诈,绝非能感恩义之重。末将请以本部长驱敌阵,诛杀陈满等勾结羯奴害我晋土乡人之贼首!首恶不除,人心难定!”
路永翻身而起拜在沈哲子座前,语调诚挚说道:“末将戴罪之身,非奇功无以自明,假使能得一二壮烈,此命又何足惜!驸马大恩于我,惟以此功报效不负。愿将家小托于驸马,此行无功,誓不南归!”
他也是考虑了很久,才做出这个决定。而且为了消除沈哲子的疑心,情愿将一众家小留在沈哲子手里为质。
沈哲子起身离席将路永搀扶起来,他也清楚路永为何会有此选择。确实相对于其他众人,路永未来要如何安排,是最具不确定性的。
他微笑着将路永送回席位坐定,然后才笑语道:“那些悖义投贼、自甘堕落之众,自是不容于世,早晚要让他们自食恶果!不过这些一时苟全之众,岂能比我江东勇将,何须路将军亲往。实不相瞒,庾护军已经道我,来日或将往镇西府,尚需要路将军戮力相辅。眼下请将军暂入护军府职任宿卫,来日自有任用!”
众人听到这话,脸色皆是微微振奋,尤其是匡术,更是已经忍不住流露出喜色。而路永本人,则在微微错愕之后,脸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