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来的回报,完全不感兴趣。
  而眼下沈哲子的亲身体会就是,诚然时下大族在学术上形成垄断,寒门子弟求学无门,看起来是一个很悲怆的局面。但其实说实话,很多寒门子弟对此压根就不感兴趣,因为这个社会哪怕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时代仍然没有给他们开放一个通往成功的路径。
  任何一个历史制度的产生,都是要经过长久的酝酿,超前时代太多并不意味着能够一路狂奔向前,更大的可能是彻底玩脱,遭受到更为猛烈的反扑,继而让整个社会更加闭塞。


第0467章 帷中闲戏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前往丹阳公主府道贺的人有增无减。虽然其中相当一部分分流到了秦淮河畔的沈园,但仍有大量的车驾逗留在了公主府门前,挤占了行道,往来都不畅通。
  幸而乌衣巷这里也是权贵云集所在,并没有太多往来的闲杂人等。而且各家多多少少也都有过此类情况,虽然道路被拥堵让通行不便,不过也都能够体谅。
  况且在上午的时候,公主府内家人便备下礼货逐次拜访各家邻居,道明了情况,请求予以包含,因而倒也没有激起太大的民怨。
  沈家如今在建康已经有颇多族人,东西两宗能够出面理事的有二三十人。沈哲子作为东宗嫡长,素来又担当家业,如今入仕职任显要,对家族而言也是一桩大喜事。因而都中大量族人汇聚来此,帮忙接待宾客。来的人数虽然多,场面倒也安排的有条不紊,并不过分混乱。
  兴男公主作为府上的女主人,虽然不用事必躬亲,但也实在忙碌得很。今日到家的不乏各家女眷,有许多都是去年在京口行台受惠她家,如今也都纷纷前来道贺。
  妇人们谈论的话题,未必有男人们那么广泛和深刻,但内容却是充实的多。
  向来交好的东海王妃拉着兴男公主的手笑语道:“你这女郎,生来就是第一等的好命,驸马能够娶到这样一位旺命娘子,也是世间一等的幸运。伉俪互敬,室家合宜,让见者心意顺和,给人间增添佳话。”
  席中妇人们听到这话,也都纷纷交口赞许。她们未必知晓太多时势的变迁,但是对于所谓的宿命论还是颇为信服。其中有一些年长妇人,回想起有关兴男公主的事,也不得不承认这女郎真是好命。
  早年兴男公主出生不久,先帝便被中宗立为晋王太子,周岁那日,又被立为皇太子。及后出阁,又获得了优越大封。
  而其夫家沈氏,往年不过吴中一豪宗而已,甚至在座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家。可是在公主嫁过去之后,沈家尤其是那位驸马便声名鹊起,到如今已经成了江东首屈一指的少年俊彦。
  站在这些妇人的立场来看,兴男公主这个命格也真是旺夫得很。
  这女郎性格本就不乏直爽,听到人夸赞已是笑得合不拢嘴,她倒不觉得沈哲子今日的显赫完全是自己好运气带契的缘故,毕竟夫妻常伴,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沈哲子付出了多大努力才达到今日的成就。但是话这么说起来,她也并不反感,有种升息呼应、命数合一的感觉。
  “夫主才具天生,宜爵宜禄,得台中诸公厚识举用。妇人长坐帷内,哪敢自夸表功。”
  心里虽然欢喜,兴男公主嘴上还是表示着谦虚。人生大概都要找到奋斗的目标才会有意义,于她而言,维护自家夫郎一个美好形象,日趋显重,日趋欢喜。
  整个公主府都洋溢着一种欢声笑语的喜庆气氛,前庭自有族人们接纳招待那些亲旧人家,内府里也摆开了宴席。
  宽阔的花厅中,哪怕坐下数百人也不显得逼仄。若是一览无余,不免就显得空旷。因而室中陈列着许多屏风,将整个花厅分割成一个个小的厢室。
  这些屏风材质和形态都不相同,有的是朴素竹架覆以轻纱,屏风外陈列花木盆景,又有侍女在外徐徐扇风,有竹桶盛水横架做曲水溪流之声。虽然安坐室中,但却有清风徐来,仿佛身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目闲神清。
  而有的屏风则以象牙玳瑁为骨,彩帛为屏,室中各陈四海珍玩,琳琅满目,让人寸行顾盼之间,便览遍天下奇珍,目不暇接。
  也有香木花屏,自带馨香的异木保留着原本的木色纹理,绿叶花枝点缀其间。这些鲜花都是清晨采摘,剪枝浸泡在盛水木桶之中,又有侍女时时喷洒水露,花色鲜明,争奇斗艳,数日不败。
  不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画屏,时下的江东丝织技术虽然已经起步,但却远远未达后世那样精深成熟的水平,尤其在染色方面,还没有形成后世那种精妙绝伦的变化,因而很少能见到精致多变的图案。
  可是花厅中的这些画屏却颠覆了人的认知,那上面图画繁复多变,有人物、有山水乃至于花鸟鱼虫俱是栩栩如生,极尽巧思。
  能够深入到内府里来的,也多是贵人家眷,可是这花厅中的诸多摆设,或奢华或精美,不一而足,让她们颇有大开眼界之感。妇人们对于美妙事物天生要更敏感得多,这些女眷们也都各自家世不俗,自家起居都是极尽巧思的布置,只求一个赏心悦目。
  可是当她们来到这个花厅里,看到公主府内的布置,惊叹之余,却有自惭形秽之感。跟眼前这个花厅相比,她们各自精心布置的家室,简直就是寒伧简陋的不值一提!
  别的不说,单单这些各具风采的屏风,每一面都有各自的风格和迷人之处,让人不忍移开视线,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一时间,许多妇人都忘了此行到访的初衷,各自站在自己最喜爱的陈设器物之前,拉着公主的手低声询问何处能够买到。
  被众人这么追问,兴男公主也是得意非常。沈哲子向来都不关心家居布置这些琐事,因而府中尤其是内院这里的布置,大多出于她的手笔,也是她平日里最主要的工作。
  这里面每一件器物,从构想到最终制作成型,她多多少少都参与其中。如今摆出来让人观赏,获得了交口称赞,让她感到极大满足。
  “这一面竹石屏,年前便就制成,本来是要摆去南苑,可惜如今南苑也已经不在,只能留在家里自用。夫人既然钟爱,明日我让人送去府上……”
  “至于这一具莹星屏,所用是交州冰彩玉核,几十斛珠石不过能取一粒而已。屏上这百余粒,都是我家阿姑逐一捡取出来,留作家用。眼下还不是最美姿态,等到夜时一盏小灯轻照,莹光流彩,繁星一般……”
  无形的炫富最为要命,听到兴男公主的介绍,那些妇人们纷纷移步来看。只见这一具屏风不过五尺多长,香木镂空作为屏身,上面镶嵌着百数枚宝石。那些宝石晶莹剔透,色泽纯净清洌,凑近过去甚至能看到里面倒映出人影,让人一见之下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当众人都被那珠光流转的屏风所吸引时,其中一个妇人眼尖偶见旁边一人发髻上的珠钗所镶嵌的珠石与屏风上宝石相似,不免指着那妇人笑语一声。
  众人视线都被吸引过去,那妇人有些羞赧的取下珠钗,交给众人传示。这珠钗是用金子打成,上面镶嵌着许多玛瑙宝石,只有当中一枚最为璀璨,晶亮透光,令旁边那些宝石都相形见绌变得黯淡无光。
  “长公主殿下所言不虚,这一类冰彩玉珠很是珍稀,似钗上这类米粒大小已是难得。我这一根珠钗,还是往年诞辰孝子所奉,已是耗资十数万巨。至于屏上这些个个形如枣子大小,且各具异彩,真是无市之物!”
  待到众人传看一番,那妇人才又收回了珠钗,小心翼翼用丝帕卷起来递给身后的侍女,不再佩戴。
  听到这妇人的解释,旁边众人不免都瞪大了眼眸。再望向那一面珠屏,视线都变得有些涣散,常听人言沈氏豪富,她们却没有什么具体概念。往常或有与兴男公主有些来往,所见公主身边用度也没有什么过分珍贵的器物。
  然而今天这一个细节,却让她们深刻感受到沈家已经豪富到了哪一种程度。类似那一枚珠钗,已经是价值十数万钱,珠屏上镶嵌这百多枚更加珍贵的宝石,哪怕市价相比,那也是超过了千万钱!
  在场这些妇人,合家资财未必能有千数万钱!然而她们这一副殷厚家资,在人家府上,不过是摆在厅中一桩器物而已!
  兴男公主见众人这副模样,一时间也是有些错愕。她本身其实对于钱财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可言,往年生活在苑中自然用不到钱,嫁入到沈家之后,凡有衣食用度家里都有供给,不假外求。
  长到这么大,她就算散出一些财物,也都是赠送给旁人,真正用钱去买东西是一次也没有过。因而对于这些女眷们心中所受到的震撼,她是真的理解无能。
  之所以向人炫耀,是为了听听旁人的夸赞让自己高兴起来。可是眼见到众人惊诧居多,反而口不能言,兴男公主也感觉索然无味,也不再领着众人去看那些更让她喜欢的作品,吩咐侍女安排众人在花厅里坐下来,准备开宴。
  入席之后,不乏人神态之间充满拘束,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唯恐触碰到房中那些器物,或许又是什么了不得的奇珍。不过也有的人原本只是抱着寻常心态前来道贺,这会儿态度则变得热切起来,用心捡取一些嘉言令语来恭维公主,场面一时间倒也没有变得过分尴尬。
  男人们聚会多是酒色娱人,而时下妇人们的消遣也并不枯燥,颇多自娱雅戏。
  妇人们聚会,吃喝本来就不是重点,她们也不热衷于谈玄论典或是朝野大事。餐食摆在了一边,然后便有侍女奉上了各种雅戏道具。
  诸多雅戏之中,兴男公主比较钟爱的是弹棋和藏钩,在家里无聊时,多在房中与侍女们闲戏。
  所谓的弹棋,便是一方或玉或石打造的棋盘,或是光滑或有浅沟。两两对峙,每一方的棋盘上各有一个小洞,几枚打磨光滑的弹珠在棋盘上各自排列,然后双方互相弹珠,要把对方的弹珠弹出棋盘,同时将自己的珠子弹入对方那一面的小洞里,先达者胜。
  这一类的游戏,极有竞技性,又老少咸宜,而且随着双方所取用弹珠的不同,难度可以自由调整,很是适合消磨时间。
  兴男公主自幼便开朗爱玩,对于弹棋也是自小便浸淫,将近十年的功力,手法很是不凡。常人弹珠要用手,可是她直接用丝巾去抽,都能每矢必中,最开心的事情便是在房中狠虐沈哲子那个小菜鸟,往年颇有一种但求一败的豪迈气概。
  可是随着认识了崔家小娘子崔翎之后,兴男公主引以为傲的技法便被杀得溃不成军,若是对方取了先手,往往她连自己的弹珠都没摸到,游戏便已经结束。
  所以,今天她也是打算虐一虐菜鸟,找回昔日那种未尝一败的手感。
  帷中妇人们,对于弹棋多多少少都有涉猎,当器物摆上来的时候,已经有人跃跃欲试,各自挑选对手准备竞技。
  十几具棋盘,无一例外都是纯白脂玉打磨而成。这对于早先受到那价值千万的珠屏冲击的众人而言,倒也见怪不怪。
  毕竟石制的棋盘太粗糙,而这些妇人们多以此戏消磨时光,玩得久了难免要将手磨出茧子,因而各自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玉制器具备用,只是没有这么夸张而已。
  棋盘放置久了,表面难免会有积尘或是粗糙,因而在游戏之前先要用清水冲洗,丝布擦干净,再抹上一层滑石粉减少摩擦力。
  前几道工序倒也正常,侍女们动作很熟练的冲洗擦净。可是当往上面涂抹石粉时,却有人发现一丝不同。只见那粉末莹白细腻,似乎不是滑石粉那么简单。有人忍不住好奇轻捻一点粉末在指端摩擦片刻,眉梢不禁蓦地一扬,这是珍珠粉!
  看侍女那动作流畅,丝毫没有异样表现,分明是平日就用惯了这些器物,而非宴客时才有的铺张举动!
  直到放置弹珠的锦盒被打开,众人眸子又是忍不住蓦地一凝,只见这盒子里无一例外都是摆满了晶莹剔透的宝石!
  与兴男公主对坐做对手的东海王妃手指捻起一颗晶莹剔透的冰彩玉珠,放在眼前仔细打量,虽然不如屏风上的那么大,但也一个个颗粒饱满,寻常罕见。东海王府自然也不乏珠宝珍藏,但大多都秘不示人,更不可能拿来做闲戏之用!
  “你这女郎,也真是不知盐米价高!就算是谷米盈仓,哪能如此奢侈浪费!”
  东海王妃感慨一声,将宝石小心翼翼放回锦盒里。
  兴男公主闻言后却不在意的摆手道:“这些珠子,饥不能食,寒不能衣,只是胜在剔透美观,不过是把玩之物,我家多得很。若连把玩都不能做,收取它们又有什么用处,只是占住箱奁的厌物。”
  她这话倒也不是大言不惭,类似的珠玉物产本来南疆交、广就极多,往年他家便在南疆大宗入货,如今她家阿翁又做了东扬州刺史,这一类的珍物自然是予求予取。随便清剿一个山越、蛮族之类的部落,便能收取到几百年的积累。
  市面上南货珍宝价格倒是高企不下,那是因为吴中商盟有意控制出货。不过沈家作为商盟首脑,拿住了货源产地,对这些物品实在也只视作寻常。如果不是轻便易运且获利颇丰,甚至连运都不想运。
  兴男公主说的虽然是实话,但落在旁人耳中却各自咂摸出不同意味,但又不得不说,这种视珠玉为瓦砾的气概,也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东海王妃倒知道兴男公主性情直爽,不会作态,但问题是旁人未必能有这么好的心态。价值连城的珠宝拿在手里随意抛玩,想想就觉得刺激。
  “还是收起来吧,换一些寻常器物。”
  她将那锦盒推到一边去,又劝了一声。
  兴男公主虽然技痒难耐,但听东海王妃这么一说,也只能吩咐侍女们将这些弹珠送下去,再取一些别的材质来。
  又过了好一会儿,新的弹珠才被取来。这一次材质倒是寻常,有的是骨珠,有的是石珠,只是大小不一,打磨的很是粗糙,大概是府中仆人们闲来消遣把玩。
  妇人们各自握着弹珠,心内却是异常的古怪。若是往常有人家敢用仆下把玩之物来招待她们,当时翻脸都是轻的,老死不相往来都有可能。可是今天反倒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谁让人家准备招待的器物,她们消受不起啊!
  兴男公主也大概察觉到众人异样的气氛,渐渐明白了她跟这些人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她视若寻常的,在旁人看来都是了不起的珍宝。一时间,几乎按捺不住要扑入自家夫郎怀中恣意大笑。
  不过她也总算是有了一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登门即是客,这些人来为她家捧场造势,倒也不好一直让人感觉不自在。所以在玩过几轮弹棋之后,便让人将器物撤了下去,再换一个藏钩雅戏。
  藏钩的玩法要比弹棋简单一些,据说来源于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这位钩弋夫人天生握拳不能伸展,直到武帝召见才将两手打开,打开后手心里攥着一个玉钩。
  而藏钩就是将人分作两方,取一小巧事物由一方在案下传递藏在手中,待到拳头摆在案上后,由另一方猜测东西藏在谁的手里。通常来说,哪一个人如果猜中,东西便作为奖赏。这当中既有运气的成分,又要分辨出对方众人的伪装,因而乐趣不小。
  公主是不喜欢藏钩的,因为她本身就不善伪装,如果东西藏在她手里,铁定要露馅,必输无疑。不过倒可以借此赠送给客人们一些珍玩,免得流入完全的炫耀而遭人嫉恨,可以宾主尽欢。
  既然是在公主府上玩耍,所需要的器物自然也是公主府提供。一场游戏玩到深夜,可谓各有所得,欢声笑语中,众人也都渐渐忘了先前的那一丝尴尬和别扭。只是对于沈家珍器盈仓满室,豪富独步江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妇人们倒是很少有嫉富如仇的想法,虽然不至于因此而对沈家大生仰慕之情,但是也更乐于跟兴男公主做朋友。


第0468章 众望所归
  随着丹阳人家一败涂地,被反复清洗,针对于整个建康城的营建,台中一时间再也没有了态度鲜明的反对声音。
  倒不是说众人的意见达成了统一,其中相当一部分台臣对此是压根就不感兴趣,建康城无论大修与否,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利害关系。至于另一部分反对者,有了丹阳人家这一个例子摆在眼前,即便不认同,也实在没有为了反对而牺牲掉自己政治生命的动机。
  没有了反对之声,营建的速度便大规模提升起来。当然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台中针对于丁营劳役暴乱的事实,为了自家安全计,纷纷提议扩充宿卫军备。即便是不大肆的扩军,最起码也要将六军原本的构架补充起来。
  这一个提议,关乎到整个建康城的安稳和众多人家的安全,所以一经提出,便获得了台中几乎所有人的同意。但想法是好的,可是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中枢没钱。
  虽然眼下整个建康城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建设,但这当中所需要的用度绝大多数都是吴人提供。作为如今江东首屈一指的大金主团体,吴人如今在时局中的位置是越趋稳固。宿卫要扩军,势必需要吴人的钱粮支持。
  当这个问题,真正摆在台面上来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王太保的深谋远虑。虞潭担任中护军这一件事,诚然是获得了方镇的举荐,但台中其实是不乏反对声的。对于众多侨门而言,要将安全交给一个吴人保护,心内其实不乏迟疑。
  但是由于王太保并没有旗帜鲜明的反对,即便台中有一些反对声,在强势方镇的支持下,仍然将虞潭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虞潭担任了中护军,最大的好处就是吴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为了守住这个已经取得的势位优势,必然要尽力捐输援助,支持宿卫扩军。而且由于宿卫的独特性,吴人很难大规模的加入进来进行分权,单靠虞潭的高位统御,也并不能做到完全把持宿卫。从整体上来看,许给虞潭一个位置,继而将吴人财力引入进来,这是对中枢实力的一次加强。
  体现王导手段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在面对诸多方镇质疑中枢的时候,他并没有据理力争为自己叫屈,而是诚恳的认错,直接诏令行文检讨台辅在这次动乱中的迟钝和无作为。而在这谦和态度之外,更是直接行诏方镇,请他们派遣别部精兵入台拱卫。
  后汉董卓之祸其时未远,其实对于召集方镇军队入拱,后世中枢都是小心翼翼,尽量不开这个口子,而且方镇也都注意避免涉入到这个雷区。
  军法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同样的道理也有兵在外,将命有所不受。诚然对于方镇来说,派兵入拱有可能获得一个直接影响中枢的途径。但更大的可能是,这些兵士入了波诡云谲的建康城后,极有可能脱离控制或是遭受构陷,会给自己埋下极大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当然,方镇之所以有这样的顾忌,那是因为时下无论哪一方军队,或许强于大乱之后的中枢,但在整体的时局中,各有各的缺陷,并不能达到一家独大的程度。
  荆州的陶侃寒素居显,素来都受到中枢的猜忌。江州的王舒到镇未久,还不能完全的控制所部。豫州的庾怿元气大伤,太过弱势。徐州的郗鉴所部流民兵,更是被猜忌的重点。东扬州沈充所部尽是吴人,地域性太凸显。
  至于湘州、梁州乃至于交、广,本身的力量已是微薄,更是没有入拱的实力和需求。
  因而随着王导这一条诏令的发布,各地方镇齐齐喑声,也不再就此事再多谈。但说出的话却不好吞回去扮无事人,既然质疑中枢的执政和京畿的安危,那么也要该出人的出人,该出钱的出钱。
  所以围绕这一场风波,廷尉卞敦被革职禁锢,北军陶回失职斩首,而位于风波中心的太保、司徒王导,虽然三番五次上书请辞,最终只是被罚俸处理。
  随同一起被罚的还有许多台臣,包括温峤在内。虽然一时间会有名望受损,但是因为方镇或主动或被动对中枢的援助,让王导的执政之能再次受到了肯定。
  当然对王导来说,事情也尽非好的一方面。他是利用了方镇们之间彼此的忌惮和矛盾解决了眼下被问责的压力,但是各地这些方镇也都不是软柿子,一时被挤兑,但却留下了不小的麻烦还需要解决。
  譬如荆州陶侃,钱粮没有,但是真的派来了一队千数人的队伍,由其子陶称统率,已经在东进的路上。至于到底接不接纳进入宿卫,安排在哪个地方,王导和虞潭已经交涉扯皮了好几天。
  豫州的庾怿更绝,钱粮俱都没有捐输,反而请求中枢重新往历阳派人。这哪里是在要人,分明是在要官。赵胤前脚刚被赶了回来,可见豫州的矛盾已经很尖锐,谁又敢不知死活的去趟这一汪浑水!可是庾怿的本职还是宣城内史,移镇历阳名义上还是有些不合理。
  徐州的郗鉴倒是挺安分,他现在眼里只有京府,做梦都想能够对京府施加更多的影响力。因而一时间对于建康中枢都有一些冷淡,早先的谴责也只是不疼不痒,事后更是懒得作态补救。
  但最过分的还是东扬州沈充,虽然送来一些钱粮,但是送来的人更多,足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