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袷欠裾娴摹芭<搪砗蟆辈⒘械氖赖牢唇庵铡
  “其实不教又何尝不是一种教?人自有爱美之心,择善而法本就是无需教诲的生来本能。只要不是本性大劣,便自会有自察自省之能,困己之乏,逐己之缺。往年我家能夸者唯乡资而已,谷帛满仓,田舍连绵,常人之所重,于我家儿郎而言,不过寻常俯拾之物,实在不足留恋。因是逐于功,养于德,不恋旧有,唯图所缺。正因有此禀赋之能,我家子弟才能薄有可称。”
  沈充这一番话,比较绕口,郗鉴也是在听完之后再作回味,才渐渐明白过来。
  沈充这话的意思是,沈家本来就有钱,旁人苦求不得的奢靡享受在他家人看来只是寻常应有之事,所以反而能够免于物欲的享乐,以追求功业、沽名养望作为人生的追求,因此沈家才能保持欣欣向荣。
  换言之,在沈充看来,郗鉴不满自己的儿子过于看重物质,其实并不是他儿子的错,全是穷闹的!
  这番话怎么咂摸都觉得是歪理,但若联系实际深想一层,好像也是那么一回事。沈家如今在时局中这些二代子弟,即便不说沈维周,像沈牧、沈云等人,虽然欠缺义理、玄雅,但也的的确确专于用事,薄有可夸。
  而且,沈家虽然以薄于礼义的武宗兴起而为人所诟病,但若真的认真观察,其族人子弟就算是乏于创建,但也的确没有听到多少仗势欺人的纨绔恶行,当然沈充自己是个例外。不过实际以论,沈家虽然多受诟病,但家风较之一些清誉相传的旧望门户还要严谨得多。
  “郗公厚德,人所共诵。令郎生于此等门户,又何患于德行荫泽。踵行父长旧迹,自是从容有余。但就算是郗公,我想也不敢夸言能够尽善于纷繁人事。此前我言道郗公训斥过于严苛,也正在于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便郗公无有严训,令郎但凡中人之姿,庭门有此厚德亲长,又岂会不法从身效?”
  沈充指着站在旁边听得专注的郗愔,不乏欣赏道:“长于馨室,袍袖盈香,依我观之,令郎已是不乏父态。诚然德行为美,但郗公行历至今,应该也知想要从容立世,还是应该博采众长,广益我有。郗公你以庭门本有之物,凶厉训告子弟奉行不悖,无涉余途,所能教出的自然只能是沉浸于亲长余泽之下的守户豚犬,实在乏于更多进取之能!”
  郗愔恭立一侧,听到沈充这一番言论,几乎忍不住要拍掌赞叹,这位沈司空是真正懂他的人啊!往常父亲教他,唯德行一说而已,翻来覆去总是大道理,让他倍感压抑。心中虽然有烦腻,但又不敢违抗父命。
  今日沈司空一番话,对他而言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他之所以长久沉寂于时局内,迟迟未有扬声于外,正是因为他的道路被父亲死死限制在自己行过的旧途上。
  他作为郗鉴的儿子,能够恭礼知节本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就算在这方面做得再好,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从这方面而言,他的父亲就是困锁住他的一个枷锁,是长久笼罩在他身上的一个阴影。
  反观沈大都督,出身于江东,逐事于江北,生长于劣户,恭从于王命。大凡有所作为,自然都能摆脱于家门荫护,乃是独属于自我的成就,为人所称颂。
  而在这个过程中,沈司空非但没有予以掣肘,反而放手由其施为。沈大都督天赋能力本就不弱,再加上家门乡资基础的鼎力相助,自然能够大有作为,称显于世。
  若真互作比较,自己的父亲非但不对自己鼎力支持,只会凭着多年积累的德行之名对他大加训斥,道理虽然不错,但自己就算恭从礼教仁义,又怎么能在这方面超过积累已经大半生的父亲?自然诸多作为在父亲看来,都是缺点多多。
  郗鉴倒不知在儿子心目中,他已经不算一个好父亲,他同样也因沈充的一番话陷入了沉思。
  当然他不会被沈充一番歪理所蛊惑,单单一点,德行乃是长久的自我约束与修养,岂能等同于那些实实在在的物货家资。但沈充这番话还是予他以触动,那就是让他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儿子们保护太好了?
  郗鉴虽然后半生大权在握,但前半生可称坎坷,早年受于兵灾牵连,家人多已凋零,年过四十膝下才又得郗愔这个儿子,自是珍爱难免,长久留在身畔,甚至就连早前台中征辟都不舍让儿子离开自己入都为官。
  在看到沈维周这个比儿子还要小的少年于江北屡获殊功,甚至超过了自己这个老牌的方伯,若说心里没有失衡,那也是不可能。这种失落,自然难免迁怒到儿子身上,于是便对儿子诸多不满。
  如今听到沈充这么说,他才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看似严厉、实则宠溺,对儿子保护的太好,以至于养成一个无有进取之能的庸劣豚犬?
  若是以往,就算沈充说的真有道理,郗鉴也未必会认同。可是现在,他已经权位不复,年纪也已经老迈不堪,尤其在见到王导前日尚是谈笑自若,第二天便缠绵病榻,真的是今夜睡去明日便不知还能不能醒来,又能关照儿子多久?
  想到这里,郗鉴也没有心情与沈充穷论,向着沈充稍作拱手而后叹息道:“可惜不能早闻司空妙论,因于自身执念,辜负我儿韶年良多。”
  听到郗鉴这么说,沈充也是愣了一愣,没想到自己一番歪理竟然连郗鉴都给说服,心中些许愤懑也顿时荡然无存,哈哈一笑道:“郗公又何必这么说,我不过是略以心得分享,实在不当此谢。更何况先贤都言朝闻道、夕死可矣,郗公能够识于旧错,敏于自省,为时未晚啊。”
  郗鉴本来是略有伤感,可是听到沈充如此大言不惭、将歪理以道言自居,顿时又是一阵反胃,嘴角撇了一撇,最终还是什么也不说。
  旁侧郗愔见到这一幕,不免对沈充更加佩服,就连自己的父亲都被其人道理所折服,沈充在他心目中的形象简直就是镶了金边的师表人物!
  他偷眼看了看沉吟不语的父亲,继而又望向沈充,稍作沉吟后才壮着胆子上前一步施礼道:“见于高士,方知形神污秽。小子斗胆请示,不知是否有幸可进于司空门下听教?”
  此言一出,不独沈充略有错愕,就连郗鉴一时间也呆愕当场,有些不敢置信的看了看儿子,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很快,郗鉴老脸上便浮现起一层恼羞成怒的神色,他高平郗氏就算不是什么一流的清望门第,但也总算是颇有旧声,他的嫡子居然要拜沈充这个宗贼族长为师,这真是想想都觉得愧对祖宗!
  “休得放肆!司空乃是社稷勋臣柱石,岂容你这浮浪小儿出入叨扰!”
  郗鉴顿足厉斥,如果不是做客人家且沈充就在旁边看着,他保证把这懵懵懂懂的劣子血都打出来。
  郗愔这会儿却异常的顽固,虽然垂首避开父亲几乎要喷射怒火的视线,口中仍坚持道:“我自知无有事迹、时誉可夸,但正如司空所言,自幼受于父教,于恭顺持礼一桩无有缺失。我也不敢自许能够追于梁公之高贤,只要能稍承司空之通达渊深,便铭记师德及惠。”


第1074章 金钱道理
  沈充看到这父子不同表现,一时间也是不免一乐。不过他虽然常常让人下不来台,但也不是没有分寸,明白若真点头收下郗愔这个门生,那真是将郗鉴往死里得罪了,到死都要痛骂他。
  因为这种形式的拜受,那可是极为严肃的事情。早年他家还未荣升帝戚时,可是全凭着儿子与纪瞻的师徒关系才得渐为时流接纳。
  而若没有这一层关系,在备选帝婿的时候,更是没有一点可能。肃祖就算再怎么考虑拉拢吴人,也不可能将女儿许给一个彻头彻尾、全无清声的土豪门户。
  所以沈充在稍作沉吟后,便望着一脸殷切模样的郗愔笑语道:“尊府自有贤德亲长可做耳提面命之教,郗郎又何须假求于外。我若是贸然应声,令尊反要罪我越俎代庖。”
  听到沈充笑言婉拒,郗鉴不免松一口气,可是再看到儿子一脸失败挫败的模样,心里又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他不愿儿子拜沈充为师,倒也不是因为心底里看不起沈家,而是沈家的确没有什么经义师表的资格,以郗家这样的旧声若是贸然师事其家,难免要被人讥笑作阿谀过甚。
  抛开这一点,其实郗鉴对于儿子想要追随沈充稍作效法也是乐见的。因为沈家的确是时流之中敏于世务的代表,这一点无可置疑。虽然他仍然对沈充乏甚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沈家这种应势而动的务实风格才是真正的兴家有道。
  于是他便又望着沈充叹息道:“这小子虽然本质不差,但也偶或顽劣难免。我也日渐老迈力疲,难作长久关照。庸才不堪入室之教,但日后也要常常过府敬拜,届时还望司空不要疏远惜声吝教。”
  沈充闻言后便又哈哈一笑:“这一点郗公请放心,小儿任事于北,也多赖郗公的身教助益。仁义门庭,自能得于春秋长顾,后嗣绝不会孤寡于世。”
  讲到这里,他又指着郗愔说道:“郗郎既有广识之心,来日也不妨于此多作盘桓。目下这园中也多有旧好人家子弟集聚,群说并论,广涉经史世务。”
  沈充这么说,倒不是在吹牛。他所重建的这座云阳庄,在丹阳郡中都颇负盛名,自然也多有时流前来拜访游览。尤其随着都内气氛的紧张,时流各家也不愿子弟孟浪而惹祸,乐得他们避开都内是非。
  所以渐渐的,这座云阳庄也成了时流年轻人在都外近畿处的一个集聚点,当然主要还是吴人子弟们。
  沈充虽然在义理、德行上乏善可陈,但是豪爽、擅长权变的形象还是深入人心,而且本身还是在位的三公,对于绝大多数渴求进步而又乏甚能力的年轻人而言,自有一种鲜明的人格魅力,被其折服的可不是只有区区一个郗愔。
  虽然没能拜沈充为师令郗愔大感失落,但他也不好再继续拉下脸来恳求,这个话题也只能就此打住。
  傍晚一行人便在云阳庄里留宿下来,沈充又召集一些家中子弟并眼下身在庄上的一些时流年轻人们共聚欢迎郗鉴。宴席上自然不乏声色享乐,诸多新奇的消遣娱乐又不免让郗愔顿生大开眼界之感,只觉得自己跟江东这些同侪比起来,实在辜负枉度了二十多年的时光。
  郗鉴对于一众奢靡享乐都是乏甚兴趣,早早便离席退场,看到儿子一脸不舍的离席送自己入宿,他心内又顿生不悦,难免训斥一番。
  若是以往,郗愔听到父亲的训斥,难免自惭羞愧,可是今天听到了沈司空那一番高论,这番训斥听在耳中又有一番不同滋味。
  沈充那番话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论,但却动摇了自己多年来在儿子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强势形象,这一点就连郗鉴都没有意识到。无论什么人,心内若是没有了敬畏,便会陷入一种迷茫,以往谨守的各种底线也都会渐渐瓦解,容易受到煽动和蛊惑。
  第二天沈充还没有起身,郗愔已经站在廊下敬候。他虽然没能拜沈充为师,但已经在以弟子礼来约束自己了。
  沈充对此倒也不敢意外,先以主人姿态去见郗鉴,陪同早餐。由于派往都内的家人还未有归信,郗鉴便也暂时留在了沈家,若是贸然入都,跟随他的数百家人不好安置。
  郗愔也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向沈充表达了想要跟随受业的想法。
  沈充对此倒也不置可否,只是唤来家人低声吩咐几句,而后家人便匆匆行出,过不多久便捧着一个不大的锦盒行入进来,将之摆在郗愔的案头。
  “郗郎好学之心,我也深有所感,拜师与否暂且不提,既然相好后进登门,总要略置薄礼。”
  沈充指着那个锦盒,示意郗愔打开来看。
  没有父亲在身边注视,郗愔倒也少了一些拘束,闻言后便将锦盒掀开,待看清楚里面摆着的物事,脸色便陡然一变。这锦盒内摆放的倒不是什么奇玩珍器,而是淮南鼎仓所发售的鼎券,面额一万钱,整整齐齐码放起来填满了整个盒子,足足有几十上百张之多!
  时下币制混乱,虽然淮南新钱在市场上信誉极高,但是在流通方面却有诸多限制,因此并未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而鼎券因为有鼎仓的强大信誉保障,在江东便可以直接作为货币来使用。换言之,郗愔案头上这个锦盒里便装着足足一百万钱!
  一百万钱价值多少?入冬之后,建康米价上涨,上等的粳米不过斗米三十钱,谷黍等杂粮甚至不足十钱一斗。而随着都邑繁华,建康城里各种地产价格也都高涨,但哪怕是地段最好的几个坊区,百万钱也足够购置一所足够十口之家居住且不显逼仄的院舍,甚至还有盈余。
  郗愔不是没有见过钱,他的年纪比梁公还要大了一岁,也早已经成家,接手一部分家业的打理。像此前沈家所馈赠的诸多产业,都是他和堂兄、表兄们经手确认,亿万家财不在话下。
  可就算是这样,他也被沈司空的大手笔给震惊住了。要知道产业和浮财终究还是有区别,百万钱被随手作为薄礼相赠,这绝对是超出了郗愔想象的豪爽。
  因此他眼望着那些摆在锦盒里的鼎券,一时间怔怔出神,片刻后才陡然醒觉,又觉几分羞赧,而后便忙不迭摆手道:“如此重礼,实在不敢轻受……还、还请司空不要……”
  “钱财于我,微尘而已,厚积不喜,散尽不伤。”
  沈充笑着抬手打断郗愔的话语,继而又说道:“昨日我与令尊小论,言是教育子弟不必长作犬马鞭策,但这并不是说要放任自流。财货积蓄,大凡稍有立身之能,不愁不厚。但此物也最能蛊惑人心,使人逐之乐而忘命。寻常稍失把持,难免做出衰德悖义的举动,未得其惠,先受其害。”
  “令尊自是仁德表率,这方面就连我也要景仰效从,也不便以师长姿态予你教训。但既然言及于此,也总要小作言传才能不薄友谊。经义至理,各有体会,虽皓首老朽,不敢狂言尽知。以此懵懂之学,如何能教人明辨于是非?所以凡有后进请教,我向来不以腐说劝人,不过是将自己立世一点浅得稍作分享。”
  沈充虽然言中还在表示不做郗愔的老师,但眼下俨然已是一副师长姿态:“再说回财利一桩,时人不乏庸众多言财货可厌,摧人心志,只言其害,不言其惠。若言财货利害,览及江东,谁人能够比我尽识?那些伧卒厌声,不过是夏虫语冰,井蛙语海,未见其深,又怎么能尽言利弊?”
  郗愔听到这里,已经是忍不住连连点头,人要评论什么事物好坏,肯定要擅长精通于此,讲出的话才能令人信服。寻常人家无余谷,就学人讨论财富的好坏,这跟目不识丁者却要通讲经言大义有什么区别?而在这方面,毫无疑问沈充是有着绝对发言权的。
  “见人溺水,便教人绝迹江河;见人殁杀,便教人弃于兵戈;见人噎死,便教人绝于谷食。这不是什么德音,不过只是腐儒狂徒违背道理的厌声罢了。凡人世万物,缺则穷困,盈则泛滥,取于适中,才能得于物利。物理如此,财之为物,同样如此。”
  沈充又笑吟吟说道。
  “若能早闻司空贤训,我不至于久负韶年,一事无成啊!”
  听到这一番从来没有听过的道理,郗愔已是忍不住感慨说道。这才是真正正确的财富观,不像他的父亲只知道一味劝诫他重于德行、轻于财利。
  人若无财,便不能立身从容,孔门贤者七十二,乐贫者唯颜回而已。只谈德行而不言财利,难道天下人都要如颜回一样贤德豁达?
  眼见郗愔一脸崇拜的望着自己,沈充便又笑起来:“财非奸邪,一如万物,唯有善用,才能得利。此世多有为富不仁者,此非富者不仁,而是世道积弊所致,一味讳言,人不识其物性,骤然巨货加身,譬如飞鸟投水,自是有害无益。郗郎你求教于我,我也没有别的可教你,只教你如何得于财利而避于财弊。”


第1075章 藏甲于野
  沈充这番话若用更浅显的意思表达,那就是在对于金钱的态度上面,他是绝对的宗师人物;而郗愔想要向他求教,他也不会以义理、德行相授,只会教郗愔如何花钱。
  “这百万浮财,名为馈赠,其实也是我给郗郎的一个考验,考验你是否能用得其所,这也是人禀赋的一种体现。”
  沈充这一套歪理,并不只是向郗愔传授,因此眼下说起来也是捻轻就熟:“古来因富著称者,向来不乏,但能德财兼备者,却实在寥寥。譬如中朝石崇掳掠兴家,王恺因幸旺室,本已得于非分,又无谨慎自诫之识鉴,竞奢斗富,自然为人所讥。此等庸徒,名为豪富,实则为财所役,自不可取。”
  这些理论,郗愔可从未听人提及,这会儿已觉大开眼界,更是乏于思辨,只剩下了点头应声的份。
  “兴家置业,诚为良才。但若只是一味囤积厚储,则如牛羊毛丰,豚犬脂厚,难免惹人生妒相夺,引祸于身。财之利在,显于调用,而非囤积。唯有善得导用,才可得于财利,惠人惠己,惠及世道。如此,虽不以仁德而称,但较之袖手论道之徒,无疑更有益于世!”
  讲到这里,沈充已是一脸的自豪,花钱很光荣,而且是一种德行,这是他近来常向旁人尤其是云阳庄集聚的这些时流子弟们灌输的一个道理。
  郗愔听到这里,脸上更流露出满满钦佩之色:“世务之中,自有至理。时流所论,无非牙慧旧声,以简朴为美。司空能够不流于俗,深悉至理,实在令人钦佩!”
  沈充闻言后,脸上也流露出些许自矜:“人之同流于众,多是本性遮蔽,即便有究理之心,又有几人能生于豪富门户?贫乏,世道之长患,凡稍得于时势,无不以囤聚当先,流于卑劣而不自知。但人之为人,积粟千钟,日食不过升斗,丝帛满仓,衣裳不过丈尺。天生万物,自然是为惠及万众黎庶,夺于万众惠利而集于门户之中,不作外散,这本就是悖逆天道的恶行,看似积财,实则积祸。”
  “可是,若巨富唯有散财方能免祸,那又何必再作什么兴家置业的徒劳,直接安守于清贫不是更加得于道理?”
  郗愔皱眉发问道,壮着胆子点出沈充话语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能觉出这一点,郗郎也算是孺子可教,这正是我要教你的玄妙所在。三代之世,人皆恭谨简朴,井田并食,何以春秋后继,贫富之分日有悬殊?这难道真要罪于礼乐崩坏,道德无存?人自有贤愚、勤惰差别,各自立世,久作经营,若还只是井然如一,这才是最大悖论!”
  沈充又说道:“所谓散财,可不是教人烧丝焚蜡,奢靡浪费,而是要用乎道理,弥补天道之瑕疵。而这种技艺,世道中实在乏人精通。世人多赞我儿维周强胜重任,人莫能及。若是深论禀赋才器之差异,便在于此。”
  “我家称富江东日久,时人能及者寥寥。我儿幼来拥此家业,自有无穷利货可供挥洒磨练,初则养于手熟,久则器具自成。常人望于百金之货尚要踟躇难定,我儿早已轻取囊中、久作运用。巨富之家,不逊方国,动静之际,俱得微理,久而久之,自能养出国士之选。”
  如果沈哲子听到老爹这一番吹嘘,肯定要暗啐几声。他的才能可不是无穷利货磨练出来的,纯粹是因为家里有个败家老爹糟蹋家业被逼出来的。
  然而这些家门秘辛又哪里是郗愔这个外人能够得知,听到这里,其人已是眸光透亮,脸上更洋溢出浓烈的希冀之色,仿佛真的从沈充这一番话当中得出什么了不得的明悟,明白了梁公沈维周何以能够显称于世的最大秘密!
  “空谈太多,难免令人识殆。郗郎若是有暇,不妨随我往园中稍作游览,也见识一下如今庄上这些时流少进风采,互补短长。”
  沈充讲到这里,便从席上站了起来,又招呼了郗愔一声。
  郗愔闻言后便也忙不迭站起身来,今天听到沈充一番高论,他早前养成的诸多观念也的确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短时间内实在很难尽数消化。
  如今的云阳庄,从原本的基础上又扩大数倍有余,分立别园,景致各有不同。而在各个园区之间,也多有时流年轻人们流连其中,雅致当中透出一股活泼。
  虽是寒冬之际少见花木繁茂的胜景,但哪怕仅仅只是奇石、楼宇、廊桥、清泉的搭配,也自有一番盎然的匠心灵秀气质。
  沈充一旦出现在园中,很快便将周遭年轻人们都吸引过来,纷纷上前见礼并请教许多问题。郗愔久在江北徐州,对于江东的许多时流子弟也都不甚熟悉,虽然众人因为沈充的关系也对他稍作礼问,但彼此实在生疏且乏甚共同话题,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也之能作为旁听。
  年轻人所请教的问题有很多,小到衣食住行、奇玩珍货,大到军国政略,简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沈充也都是随口道来,自成道理,充分显示出其人博识一面。
  游园半晌,沈充带着郗愔在一片丘壑假山之间稍作驻足,又望着郗愔笑语道:“这片刻识见,郗郎你又有什么感受?”
  “司空博识广闻,实在令人叹服。”
  郗愔垂首说道。
  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