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祚高门-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阴坞壁轰然倒塌那场景映入眼帘,也深深烙印在薛涛的心里。迎接弘农杨氏将会是怎样的命运,他已经不敢深思,眼下最深的一点感受就是此前沈大将军对他多有礼待,那真是没有什么利害的纠缠,是一种难得的垂青赏识。
王师拥有如此超出常规的强械,他所引以为傲的汾阴坞壁在如此攻势之下,大概跟纸糊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他眼下唯一庆幸一点就是此前洛阳入见沈大将军时态度尚算得体,没有自命不凡的强求什么名爵待遇,否则大概弘农杨氏就是他家不久之后的下场。
乡众们虽然鼓噪连连,催促薛涛入拜沈大将军再表忠心,但薛涛自己却心知他在沈大将军座下也实在达不到那种不告而入、熟不拘礼的程度。
虽然战事进行迅猛,但也还有诸多收尾事宜,沈大将军眼下想必也无闲暇来接待他。所以他也不敢贸然求见,只是耐心安抚乡众们稍安勿躁,沈大将军绝非气焰嚣张、不能容忍的狭量之辈,弘农乡众受此重灾也全是咎由自取。
军帐之外的那些哗噪,自然瞒不过沈哲子。他之所以杀鸡要用牛刀,要的便是这种效果。冷兵器时代,回回炮或者说大将军炮无愧有冷兵器中王者的称号。
不过这种重器主要意义还在于攻坚,在当下这种战争气氛中,震慑的意义还要大于实际的攻伐效果。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除了一些固定的重防要塞之外,能够派上的用场实在少之又少。未来的征伐战事,尤其是在剿杀胡人的过程中,仍然还是要以野战为主。
在王师掌握这种重器的情况下,最起码分布在各地乡境中那些坞壁已经不足为患。不过这些乡宗坞壁们也并非攻伐的主要目标,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让他们乖乖受制于统序之内,沈哲子也并不会一味的轰个过瘾。
华阴坞壁被攻破后,虽然也有一部分乡众逃窜在外,但是弘农杨氏族人们大多没来得及逃走,直接被堵在坞壁中抓个正着。比较让沈哲子失望的是那个鼓噪乡势的杨琳当时正站在坞壁城头,结果直接被抛石轰死,不过剩下这些杨氏族人也足堪用上一用。
弘农杨氏串结乡势,对付其家门最好的方法也并非肉体上的消灭,而是摧毁其乡望基础。沈哲子甚至没有出见那些乡宗人家,直接在军帐中提笔宣令,凡杨氏坞壁中捕获俘虏,不问出身家事,一并划入罪籍,等待征发劳役。
在其笔画勾勒之下,足足两万余弘农乡众就这么被剥夺了自由,而他们获罪的理由也很清晰,那就是轻信弘农杨氏乡贼蛊惑,站在了王师的对立面阻挠王师西征。
此令一出,乡情自是沸腾起来。可是眼下王师万数众毕陈于此,更有此前天兵下降般攻破坞壁的壮举,这些乡众纵然心有怨忿,也根本不敢反抗王师。
于是那些杨氏族人们便承受了乡众们的怒火,除了此前被抓捕起来的一些之外,另有一些分散于乡众之中的也都被近畔乡人指认出来,被活活殴打死几十人。
随着一些外围乡众的溃逃,杨氏坞壁被攻破的消息也快速在乡野中散播开来。许多尚存侥幸心理的境中坞壁主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已是心惊欲死,他们可是清清楚楚知道王师行程,大军入境旋即攻破郡中最强坞壁,一点时间都没有耽误。
所以在入夜之前,前来请降者便络绎不绝,郡境之中凡是稍具势力者,几乎尽数集结于营门之外叩拜乞饶。对于这些人,沈哲子也并未一味的威逼恐吓,只是派人询问他们何以恭迎王师行迹迟钝?
目下这种情况,这些乡豪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将污水全都泼在弘农杨氏身上,仗势欺人、威逼乡众、勾结胡虏等等等等。在这些乡豪们各自陈言中,杨氏之恶简直罄竹难书。
与此同时,此前奉命继续西进扫荡郡境的奋武军又传来捷报,言是在弘农郡境之外抓捕到羯将郭敬,已经行在押送途中。
得此信报,沈哲子一时间也是颇感愕然,感觉自己的气运正被一种怪力强势干扰。至于庾曼之等众将,更是气得跳脚骂娘:“那郭敬简直不可理喻!究竟何等蠢物,明知王师强势西征,竟然还敢轻身犯险,就近窥望,以其性命再为厌物添功!”
这些感慨都是玩笑话,但在郡境近畔抓捕到羯国重将,无疑更加坐实了弘农杨氏通贼的罪名。而且就连郭敬这样一个敌方主将都被直接抓获于郊野,可以想见王师勇猛已经令得其军阵脚大乱。
得势之时正宜阔进,沈哲子一方面下令奋武军继续挺进,又让庾曼之率部跟随,自己则亲自坐镇华阴收拾残局,另一方面又派人驰告南路的桓宣所部加速行军,由南面包抄以期尽快将郭敬余部围剿于三辅之外。
第1171章 壮夺武关
此前入于行台与沈大将军小作深谈,桓宣安心不少。这一行除了见识到行台王师强大的实力之外,也能看出沈大将军对于他们襄阳军众们态度不乏温和。
桓宣并不认为这是沈大将军故作姿态,因为没有那个必要,退一步讲,就算是沈大将军表面温和而内藏祸心,凭眼下行台王师之强盛,也远非他们襄阳部众能够抵抗。
没有了这些思计彷徨干扰思绪,也能更加专注于眼下的战事。武将因功而进,这总是一条至理。
沈大将军让襄阳战卒们负责一方面的战事,这对桓宣和襄阳众将而言都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无论未来事态将会如何发展,今次作战若能打得漂亮,大功加身,自然也能稍得从容。
至于今次跟随桓宣同往行台的部将们,或是言谈中少有表达,但内心里对于行台的征调已经不再如原本那样抵触,尤其眼见到回程中一批强力的军械也加入他们的队伍里,对于稍后的战事也都不乏期待。
虽然这一批军械不会分配到他们各自部伍中,从运输到具体的作战俱都单设一营由中军直管,不过众将也都心知,唯有如此安排才能发挥出这些重械的最大作用,在战场上收以奇效。
返回南阳临时驻处之后,桓宣便开始安排麾下将士次第开拔。相对于河洛王师整军的行军出动,襄阳军队的开拔效率就要低了许多。虽然将士们也是不乏骁勇,但后勤辎重方面的配合却是稍欠,不能维持整军的开拔进发,只能分批以进。
第一批西向开拔的队伍便是桓宣的中军两千人,再加上其余几路合共五千人马,包括行台援助的五百名扬武军械营,自南阳出发浩浩荡荡往武关而去。
武关在这个年代或是不及潼关那样险重,但同样也是进出关中的重要通道,所谓秦之四塞,秦楚咽喉。关隘坐落于山川之间,易守难攻,尤甚伊阙。
若是按照原本的经验战法,桓宣应该是将中军将士摆设于关隘正面,一方面保持着围堵之势,广布斥候以切断武关守卒与后路各方的联系,一方面等待后继军队次第汇合,而后以兵力上的优势发动夺关大战。
为了将武关锁困成孤立据点,或许还要招募精勇绕过关防设伏以围点打援。最后或是通过人命消耗而勇夺关防,或是让关内守军意识到孤防难守,出关投降。
可是这一次,因为有着一批强大军械的加入,桓宣战法也就不再保守,营盘设稳之后,即刻投入作战。整整十架威力巨大的大将军炮直接架设在丹水河面的浮桥上,其余将士则在周遭山岭之间采集、打磨石弹。
武关乃是上洛门户,所以郭敬所部人马在这里也是布设了三千余名将士,同时关防西侧也设置了一些互为犄角的坞壁营盘,周边能够投入作战的将士足足近万之众,统率将士的则是郭敬的另一名族子郭春。
这郭春虽然名声不甚彰显,但同样也是一名骁勇战将,甚至早年羯国尚是势大时,其人也曾统部于襄樊之间与桓宣进行过一些对战,彼此互有胜负,单以战绩而论,桓宣都是输多赢少。
如今胡势衰竭,郭春虽然也不敢率众贸然出关,但对东面形势还是不乏了解,于关隘中准备了充足的防御设施。
襄阳军到来之际,郭春便派出士卒于关墙之外设置防线,并且派人骂阵以引诱襄阳军来攻而打消其军锐气:“桓宣老奴,手下败将,从武多年如今甘为南貉孺子驱使西来送死……”
阵前叫骂自然没有什么好言语,所以在听到对面的羞辱骂声之后,桓宣麾下将士们一时间也是羞愤不已,纷纷请求出战以打击敌军气焰。
“奴贼势穷已是不争事实,溃退窝居在此,早成插标待死惶恐之徒,纵得一时口舌快意,难免横死此中最终局面,不必急于求战一时!”
桓宣眼望着对面关墙上堆叠着大量的投石、巨木之类物械,情知此时上前激战必然难免伤亡惨重,如今优势正在自己一方,实在没有必要为一时意气而驱使将士上前送命,因此只是下令继续加固营盘。
关隘上胡军将士们眼见襄阳军并无出击的迹象,一时间气焰不免更加嚣张,郭春甚至组织一部分军卒冲出防线,踏板由丹水水面顺流向下冲击,可谓是骄态十足。
“先弩射一轮!”
眼见对面如此,桓宣自然也不会客气,挥手下令,而后军阵中便响起了鼓令声。
装载于战船上并丹水两侧岸边合共十具强弩已是各自张开,继而怒矢飞射,那粗逾手臂的弩箭不逊钢枪,十数道乌虹破空而去。
很快敌军便为其嚣张付出了代价,彼此间距尚在里许之外,那些敌军将士甚至还未张弦,强弩巨矢已经飞射而来,势头锐猛迅捷。
敌军最前方的士卒虽然也有张盾,但那盾牌在如此强矢面前却如纸糊一般,没有起到丝毫防御的效果,直接被矢锋洞穿击碎!
至于那些盾牌后的敌军将士们自然也难幸免,须臾之内便有数人直接被强矢所洞穿,哀号着滚落水中,很快便将河水染上一层血色!
这些强矢数量虽然不多,真正造成的杀伤也是有限,但是威慑力却是十足。那些胡卒将士们哪里见过如此凶猛的大弩,射程如此悠远,而他们手中的弓弩相比起来简直就是玩笑一般,这一里多的冲锋距离之内,他们完全就是一个个全不设防的活靶子!
关墙上郭春眼见此幕,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而后便下令收兵,让士卒们退回关墙前的防线中,不要再作无用的冒险送命使得士气更加低落,同时他又命令关墙上士卒们更加倍的辱骂桓宣,以求能刺激对方引众来攻。
关隘内准备良多,只要对方敢于欺近攻打,郭春就有信心给予对方数倍惨烈的打击报复。那些威力强劲的弩箭纵使锐猛,但在厚实的关墙保护下,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也有限得很。
尤其对方若是敢于将强弩架设近前,郭春便打算不计代价的冲杀敌阵,只要能够抢来几具架设于城头,整个关防将更加的牢不可破。
击退了敌军试探性的进攻后,桓宣也是欣喜于王师强械于战阵上的强大威慑力,如此从容的布置攻势,简直就是他此前不曾有过的战阵经验。
至于其麾下将士们,这会儿亲眼见识到己方杀器之强劲,士气也都攀上一个顶点,面对敌营的辱骂非但没有羞恼,反而是哄笑连连。
譬如敌方辱骂襄阳军士卒们胆怯无比,只敢凭着械用逞凶,敢上前肉搏必是死路一条,这都是废话。正如敌军根本不可能放弃关防,于关墙之外列阵堂皇对战。战争中各有所恃,这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若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那才是最愚蠢的作法!
时间在双方的互相辱骂中流逝,虽然在这过程中襄阳军甚至连一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有,但郭春却不敢因此放松。
他站在城头,对于敌营正在进行的事情也都能观望清楚,眼见襄阳军搜罗大量石弹,哪里还猜不到对方稍后必然会以那几个造型怪异的投石机作为主要的进攻手段。
这一发现令郭春心绪略定,但又隐隐几分忐忑。
投石机确是一种攻防利器,就连目下武关关墙上也架设许多用以打击敌军逼近关墙的军阵。而武关也是一座经营多年的雄关,关墙高阔坚固,一般投石仅仅只能造成些许骚扰,杀伤力其实有限。
双方俱有此类械用,相比较而言,武关守军因为占据着制高点,投石所能发挥出的杀伤力应该还要更大几分。双方对轰之下,优势肯定在自己这一边,桓宣想要凭着这种单调手段夺关,那是做梦。
可是在见识到对方强弩的杀伤力,又眼见对面投石机造型奇异,让郭春隐隐感觉此战中或还会有一些超出常识认知的事情发生。
不过,既然对方仍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发动进攻,自己这里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所以郭春也命令将士们行上关墙,将投石机并巨木之类投掷重物俱都摆开,一待对方欺近,便即刻予以雷霆还击!
终于,军阵中负责操控大将军炮的扬武军兵尉前来禀告各项准备已经停当,是否即刻发动进攻?
桓宣是亲眼见识过大将军炮的威力,对于这一刻也是期待良久,而且校场上的演练如何且不论,只有实战才是检验威力的最好方法。
“进攻!”
随着桓宣一声令下,中军军阵中已是锣鼓齐鸣,战线上的大将军炮缓缓前推。与此同时,关墙上的守军也做出了反应,抛石高高扬起向这一方向砸来。
眼下双方战线距离仍在两里开外,关墙上那些抛石射程自然不可能跨过这么远的距离,所以主要还是存意威慑,逼迫襄阳军不得靠近关墙。
然而大将军炮前推不足十丈便停了下来,仍在对方射程之外,这一幕令关墙上的守军更加哄笑连连,嘲讽襄阳军实在胆怯。
可是,很快惊人的一幕便将他们的嘲笑声给打断!
只见那些大将军炮各自稳架原地,继而机扣怒发,硕大的石弹被高高抛起,莫大的力道带着这些石弹飞过半空,继而便重重的轰击在了关墙上!
“怎、怎会如此?”
硕大的撞击力道令得关墙都隐有颤动,猝不及防下那破碎飞溅的石块甚至直接凿击在了郭春前胸甲叶上,而他整个人也被左近亲兵们下意识推搡拍击在了垛墙内。
关墙外的襄阳军战阵中将士们同样眼见此幕,顿时整个战线中俱都响起了雷鸣般的喝彩声!桓宣眼见如此,也是忍不住的笑逐颜开,拳头高高挥起扬击半空:“今日必破此关!”
接下来的战斗过程,便完全就是大将军炮独自的表演时间,十架大将军炮依次排开,次第轰击着城头,而武关关城也的确无愧雄关之称,在这样频密的轰击下,关墙仍是耸立在那里,没有出现大的坍塌损伤。
可是,在大将军炮轰击的过程中,关墙上却全然无法反击,那些敌军将士们准备的所有反击手段在这样一个射程距离上都完全无法收效,只能被动的挨打,哀号惨叫,茫然无助的奔走逃窜!
最悲哀还是列阵关墙外的那些敌军将士们,城头防线已经完全被大将军炮的强劲攻势打击粉碎,再也不能给他们提供援助,他们这些人只能无助的困守关墙之下。若要组织阵线向对面冲锋,又要面对那强劲床弩的凿射收割!
戎行半生,战争居然还能打成这种模样!
此刻,襄阳军中军内已经陷入了狂欢,这些襄阳百战老卒们虽然对战经验也都极为丰富,但类似的攻防态势与战争形势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冲啊!先登夺关,勇争大功!”
轰然一声巨响,在连续不断的攒射轰击下,武关关墙出现了一段坍塌缺口,眼见这一幕,襄阳战卒们更加欢欣鼓舞,甚至无需主将驱令,俱都嚎叫着重逢上前,蜂拥而入,忙碌的追击剿杀着关城中那些混乱的敌军!
第1172章 兄弟反目
武关的战事烈度虽然较之华阴要高一些,但也实在有限。
有了大将军炮这一强大杀器坐镇战场,在当下这一阶段根本就是无解,任何敌人在面对如此强械的打击之下,也都完全没有抵抗之力。
诚然武关的守军战斗力较之弘农乡徒那样的乌合之众要强得多,但大部分战备都集中于关墙上,可是在大将军炮的火力覆盖之下,关墙上已经成为生人勿近的禁区。
一方是猝不及防的惶恐之众,另一方则是锐气正盛、勇进争功的襄阳将士,战争最终结果如何也是可以想见。
整场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襄阳将士们基本上便将敌军彻底逐杀出了武关关城。大量败卒溃走郊野,而后又在襄阳军穷追不舍的逐杀中将后路几座营防次第冲垮!
襄阳军势如破竹,虽然战前也没有进行充分的休整,但如此所向披靡的战况足以刺激得将士们潜力完全爆发出来,攻克武关之后又连拔敌军七八座营垒。
一直战斗到武关周边已经再无成建制的敌军踪迹出现,各路追军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怀着亢奋的心情返回武关休养。
傍晚时分,桓宣的中军大帐便进入到了武关关城中,各类战果稍作清点,就连桓宣这一百战宿将都是忍不住的眉开眼笑。如此大胜,简直是他从戎以来都没有过的经历。
敌军溃败过于仓促,城中大量的资械物用都没有来得及进行收捡,除了此前关城内的混乱缠斗遗失部分之外,剩下的几乎尽数被襄阳军队所接受。
虽然郭敬所部盘踞上洛,处境谈不上好,但是武关作为上洛门户,如此重防要塞,也是囤积了大量的物货军资以供坚守之用。此境守卒足足近万之众,一战而溃,甚至没有进行什么对峙的消耗,所以战获也实在是丰厚异常,足以支撑大军下一步的军事攻伐。
为了保证将士们能够拥有充足的体力来进行下一步的战事,军队进入关城之后,桓宣甚至没有安排士卒修葺已经破损严重的关城城墙。在见识到大将军炮强大的攻伐威力后,敌军俱已被杀得胆寒,关墙修葺与否已经并不太大。
所以桓宣只是保留了基本的防卫,而后便以缴获的军资大飨军士,安排将士们入宿休整,同时命人快马传讯后继军队抛弃辎重,加速行军。
武关被攻克的消息传回后方,襄阳一众将领们也都是大感诧异,此前他们还觉得如武关这样的要塞重地,必须要以大军深困、甚至还要搭配以后路突袭,使其腹背受敌才有拿下的可能。
可是现在前路中军不过刚刚抵达境中,旋即便传回雄关已经被拿下的消息,实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虽然无缘亲眼见证大将军炮的雄威,但稍加思忖也能略作想象前路人马是怎样的壮势。
所以甚至无需主将桓宣再作军令催促,各路人马俱都极有默契的放弃了随军的辎重,全速向武关所在开拔而去,那种积极的态度,较之早前由襄阳开赴南阳时的拖沓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后半夜时分,各路人马已经次第集结于武关关城之外,这一挺进的速度甚至就连桓宣这个主将都大感吃惊,怀疑这还是不是此前他所熟知的襄阳军队?
不过桓宣再怎么吃惊,都不如那些后续赶到武关的将士们的惊讶高。借着微薄晨曦,他们已经可以看到关墙上下并关城内外所残留的战斗痕迹,由此推想昨日战斗是怎样的气势如虹,一个个心思难免更加热切。
“如此壮势大胜,正宜奋勇出击收功!末将等愿为继力,突进杀敌!”
受此激励鼓舞,后路将领们不顾连夜赶路的疲惫,俱都冲到桓宣帐下争取出战机会。
桓宣看到这一幕,心情也是感慨有加,尤其念及襄阳征发时众将百般推脱、懒于应征的姿态,与当下这种渴求出战的表现简直对比鲜明。
但士气如此振奋可用,这也令桓宣大感欣慰,上下俱都如此渴功求战,可以想见襄阳未来彻底纳入行台管制之下将会变得更加顺利。
不过桓宣也非年少孟浪之辈,并没有因为一时得胜而有忘形,一方面安排各路人马小作休养,一方面又派人飞骑传告北路的沈大将军,请示下一步该要如何行动。
北面的消息几乎在同时间抵达,沈大将军已经壮入弘农,且其余王师精军已经沿着渭水继续向西出击。沈大将军给予襄阳军的指示也很简单,就是继续出击,勿作保留,要在最短时间内扩大战果,务求将郭敬所部人马全灭于三辅之外!
收到这一军令,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待到将士们气力稍作恢复,桓宣便又将各路人马稍作整合,分作前中后三路人马阶梯以进,直接向武关西面杀去。
武关之后便再无险峻山川,但也并不意味着全无阻止,胡军仍有大量分散于郊野各自戍防,但在防守方面意义并不大,更主要的还是分散于郊野各自就食一方。
郭春昨日率领一部分溃卒逃出武关之后,便直向西面的上洛大本营而去,沿途虽然也在分遣将士向各路驻军通告,但在那样混乱危急的情况下,军情传递效果如何也实在不可高估。
其部驻军摊子铺开太大,基本上除了逃亡这一线上知晓军情战况危急,放弃营垒跟随郭春退回上洛之外,其他更远处的军队甚至都还不清楚武关已经失守。
武关乃是郭敬重点经营的门户要塞,这一点各路人马也都尽知,他们对武关的防守还是颇有信心,就算是不守也会对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但却没想到武关攻破竟然如此猝然,所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