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6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可惜这座护国法王寺还没有修筑完成,年中之际大和尚佛图澄便寿终正寝。这对于石虎而言,心理上的打击之大不逊于战场上又被南人打败几场,以至于迁怒佛图澄那些弟子们,痛杀近百沙门。
  为了表示神佛仍在庇护大赵国祚,石虎也严令不准外泄佛图澄的死讯,同时将佛图澄的尸体作谨慎处理,自眼耳口鼻等七窍之中浇灌金汁,直接将佛图澄的尸身浇铸金身供奉于寺庙大殿之中,言是金佛护国,社稷永固。
  张豺本身对于神佛之说倒谈不上信奉或怀疑,但既然主上热衷于此,他最起码在表面上对此是崇敬有加。不过这一次路过护国寺的时候,眼见寺庙中拜者云集,嘴角却禁不住泛起一丝讥诮。
  襄国落败一些细节他也知悉,特别在晋国大阵中羯军意外受挫的那诡异事迹,张豺虽然有所保留、没有尽信,但也忍不住略作杂思:假使真的有什么神佛鬼异之力掺杂于天命之中,看起来应是南国得于助力更多。
  经过护国寺之后,张豺经由宫苑侧门进入禁中,接连通过几处关卡,却在廊道转角意外看到一个少年人正站在那里,似乎是在特意等他。
  他抬手示意引路的宫人暂且停下,转而行向少年,远远便拱手道:“殿下长立于此,不知是在等候何人?”
  少年正是石遵,他侧身避开张豺的行礼,而后一副谦恭模样回答道:“得知张公痛失爱子,我也深感悲伤,只因留苑在侍,不能亲临府上致哀。专程恭候于此,请张公务必为国节哀。”
  对于石遵的恭谨态度,张豺并不感到意外,去年数名皇子横死,自能让这些还活在世上的皇子中的聪明人看清楚,他们所谓的皇子身份也算不上是什么不可加害的庇护,对于真正的强势臣子理当保持恭敬。
  对于石遵的示好,张豺只是点点头稍作回应,待见对方上前一步还要借机深谈,他索性拱拱手直接离开,实在懒于应付这个失势皇子。
  眼见张豺如此轻慢态度,石遵也是一愣,片刻后那仍然稍存稚气的脸庞便泛起些许阴厉,冷哼道:“奸贼狗胆包天,真以为能够完全遮蔽君王耳目……”


第1439章 羯主遇刺
  石遵作为石虎的儿子,自然也是居住在信都的禁苑中。不过信都这座禁苑较之襄国建德宫自然远远不如,事实上除了主上处理国务并日常起居的核心三殿之外,其他宫室俱都非常简陋,与禁军营舍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当然跟城外那几十万露天席地、饥寒交迫的生民相比,石遵这个皇子纵然失势,处境也算不上多差,最起码衣食温饱还能有所保障。
  张豺的无礼虽然令石遵心内忿忿,但对此也无计可施。旧年的他尚有主上嫡子这一层光环,可是如今受到兄长石邃的连累,能够保住性命已经算是不错,在信都目下虎狼群聚的环境中,他若敢表现出对张豺的怨恨且被对方感受到,处境必然更加堪忧。
  单纯年龄比较,石遵较之死在襄国那个可怜虫石琨还要更小一些。只是不同于石琨始终被主上冷落忽视,石遵总还有过一段时间被主上亲昵岁月,见识更多,无论城府还是心计也都远非石琨可比。
  没能与张豺继续深谈下去,石遵怅然若失的返回自己的居所,一座位于东殿辉文殿附近独立的院落。
  这一座院落占地里许,内中屋舍并不多,多是简单的木石结构,与建德宫旧年奢华自不可同日而语,但跟其他更加不受重视的皇子宗亲们只能杂居一处相比,条件还算不错,最起码还保证了一定的私密空间。
  当然跟其他已经封王开府,于城内有了独立王府的兄弟们相比,石遵的这一点优待也算不上什么,不上不下,多有尴尬。
  石遵返回院中,自有宫人上前为其张伞扫尘,待到举步行至中庭,便嗅到一股酒气裹挟着暖风由阁中散出,石遵本就有些阴郁的脸色顿时变得更差。他举步向暖阁行去,只是迈出几步后却又停了下来。
  暖阁中居住的乃是石遵的母亲郑氏,郑氏也受其长子石邃的连累,不独被废了皇后之位,更被主上逐出后宫发配与其幼子居住。石遵之所以还能在禁苑内得有一席之地,也与主上对他们母子仍存眷顾。
  石遵自己尚能收拾心情、调整心态,但这一次的变故对郑氏而言却是莫大的打击,来到信都后整日以酒消愁,甚至主上颁布的禁酒令都不能阻止她,大概也想通过这样的犯禁行为重新获得主上的关注,只是收效却甚微。
  不要说过往这些日子主上整日忙于军国事务,筹措针对晋军的反击,就算是太平无事时节,后宫佳丽诸多,而郑氏毕竟已是年老色衰,再想凭此重新获得主上欢心几乎可能,即便再见,应该也是厌弃居多。
  石遵尚在踌躇不前,不知该要怎么劝说安慰母亲,早有宫人向暖阁内汇报。暖阁中郑氏已经不乏醉态,忙不迭让宫人收起酒器,又在人搀扶下扶栏而立,望见少子向她行来,脸上也流露出独属于母亲的慈爱笑容,继而又板起脸来训斥宫人怠慢,怎么能够让她的儿子久立寒风中。
  在母亲殷勤的招呼下,石遵行入暖阁,心中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不露声色的让宫人打开门户通风驱散阁中浓郁的酒气,他反握住郑氏手腕垂首道:“儿子无能,不能让阿母尊荣颐养。酒气伤身,还望阿母能惜身自珍……”
  “这哪里是我儿的罪过,若非那逆子……”
  讲到这个话题,郑氏又忍不住抽噎起来,提起死去的长子石邃更是恨得脸色铁青。在石遵闻言安慰之下,郑氏情绪才渐渐趋于平静,转又将少子揽入怀中:“那逆子若有我儿半数恭孝,我母子何至于受其连累落魄至此。”
  石遵听到这话后却是心内一叹,这段时间来他虽然处境尴尬,但也在抓住一切机会想要挤入国中权贵的决策层中,随着了解时事越多,也越能体会他兄长石邃所面对的困境。即便是没有襄国那一场祸事,这储位也实在难以长久。
  事已至此,再有怎样的抱怨也没有意义,郑氏也担心她的抱怨太多会影响到少子心境,便又说道:“是了,我之前叮嘱我儿往见武卫王鸾,请他于主上面前为你进言求用,王鸾可曾听命?旧年他曾触犯律令当斩,若非我于苑中向主上进言施救,他早已横死狱下……”
  “多亏阿母教我,主上日前见我,不乏勉励。但若想完全免于旧责,只怕仍须时日。”
  石遵含糊答道,心情却更恶劣几分。他倒是不知母亲曾经施给武卫将军王鸾怎样恩惠,倒也曾试着接触一下,只是使者连王鸾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拒见。如今他母子早已经国中人人避恐不及的麻烦人物,肯于施加援手的人自然少之又少。
  “这就好,这就好。我儿秀才百倍于那逆子,只要让主上见识到你的才力,不患不施关怀。”
  郑氏不知内情,闻言后已是笑逐颜开,继而又恨恨道:“苑中那些贱人妖孽只道我母子永无翻身之日,哼,她们又怎知我久执内廷,又怎么会不给我儿积攒情谊助力!待我儿得于重用,主上召我归苑之日不远,届时我自将过往这些冷眼加倍返还!”
  有了期望之后,郑氏情绪更好,又拉着石遵向他介绍自觉得能够帮得上儿子的国中权贵。然而她却不知,自己所自以为积攒下的人脉,石遵大半都已经尝试接触过,除了像王鸾一样拒见的之外,剩下的也都态度暧昧,少有人肯于表态支持石遵。甚至有的人选早已经不在人世,或是被晋军擒杀,或是被主上诛杀。
  好不容易应付过郑氏,石遵才又退出来,询问宫人道:“石闵有没有归苑求见?”
  相对于母亲交代给他那些根本就不可靠的人脉,石遵更相信他自己所网络经营的人才助力。只可惜他所扶植的石闵早前落败于广宗,不独将此前所积累的力量一战输尽,归国之后更是险些被论罪收斩。
  石遵几乎耗尽了过往积攒所有旧情,才算是将石闵保了下来。当然这也是因为在权贵云集的信都,他与石闵不过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没有多少人会耗费精力务求要将他们置于死地,这才有了周旋的空间。
  到了傍晚时分,石闵才入苑求见。跟早前在广平压制得数万晋军寸步难行时的意气风发不同,石闵整个人看起来憔悴得很,甚至脸上都生出了望去颇为狰狞的冻疮。
  广宗落败后,石闵几乎仅以身逃。虽然在战略上而言,他将广平晋军阻拦两个多月的时间,对于整个战局的维持都有不小的意义,就算最后还是落败也并非战之罪,实在是与晋军之间存在着绝对的实力差距,换了任何人在他那种情况下都不敢放言能够争胜。
  但败了就是败了,而且负责广平战事的乃是羯将朱保,石闵从襄国出走,既得罪了麻秋,又遭到朱保的抵制并传信国中弹劾他越俎代庖。因是归国之后,石闵便被收监,如果没有石遵的奔走营救,此刻只怕早已经成了一具尸体。
  这也让石闵更加认清楚事实,无论他在战场上曾经有怎样优异的表现,国中无人、麾下无军便是待宰的羔羊,所谓的后起之秀在那些真正手握实权的大人物看来,不过只是一个可杀可不杀的杂鱼而已。
  如今的石闵免于牢狱之灾后,暂时记名于外六军中的游击军下,所谓的外六军只是形同虚设,各军将主只信任自己的部曲私兵,至于其他将校之类,基本也只是放养姿态,既不拨给钱粮械用,也没有什么作战计划的安排。
  因是过去这段时间里,石闵不过是挂着游击军的旗号,于信都远郊掠夺生口、物资,以求能够重新恢复实力。类似他这样的将领还有很多,各军将主都在牵挂着不久之后的新年大典,对此也根本就无心过问并管束,甚至于那些同样寇掠民众的羯军中,就有这些将主们的人马。
  石闵入此,同时送来两大箱的金铜器物,这些财货并非养军物资,在眼下的信都周边也很难变卖交易,因是只能送到石遵这里用作贿献活动。
  见到石遵之后,石闵便不乏焦虑地问道:“殿下可曾见到张豺?这狗贼犯下如此大罪,想要遮掩下来,总要让他付出足够代价!”
  石闵所属的游击军正驻守在信都城外西境,他也是在野中劫掠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张豺竟然胆大至斯,敢于截留襄国军情蒙蔽主上。虽然这件事不乏旁人参与配合,但基本上也只局限在上层权贵的小范围之中。
  得此情报之后,石闵心惊之余,也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连忙回报给石遵。希望石遵能够籍此握住张豺的罪证把柄,要挟对方给予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狗贼有恃无恐,我根本没有机会与他谈起此事。观其姿态如此,只怕言破之后也难迫其就范啊!”
  想到此前与张豺见面时的情景,石遵又不免愤懑于怀,恨恨说道。
  石闵闻言后脸上便泛起凶光:“襄国失守,数万大军生死不知,更兼麻秋乃主上倚重肱骨,俱被这个狗贼遮蔽在外,如此大罪,他还敢强硬?如今我也收聚千数卒力,不如直冲其军擒下他家罪卒爪牙,握此实证后直奏主上,到时看这狗贼要如何收场!”
  “不可!”
  听到石闵这么说,石遵想也不想便摆手拒绝,更觉石闵此人虽然勇壮可嘉,但是讲到权谋则实在想得太简单。张豺既然敢犯下如此罪过,自然有其底气,且不论背后还有没有同盟,单单张豺自己便不是他们两人能够挑战的对手。
  张豺其人部曲众多,门生无数,就连主上对他都只能是提防敲打,不敢轻易下手拔除。尽管其人此次犯下大罪,但襄国失守消息一旦传开,还不知会给信都带来怎样恶劣的影响。届时只怕主上都要震怒于他们罔顾大局,先要处理了他们再去考虑如何惩处张豺。
  不过也正是因为石闵此人有勇无谋,石遵才能够放心驾驭其人,若是其人勇武于外,内秀于中,凭眼下的石遵也未必就能驾驭得住他。
  “张贼其人党徒众多,力撼只是下策,棘奴你切不可擅动引其警觉。若让其人得悉你我将要对他不利,只恐我二人将要身死于前。”
  石遵这么说并非胆怯,而是非常有可能。石闵就算在外界掌握住张豺的罪实,未必有机会送入城中来,单凭石遵空口无凭的指认,张豺自然不会轻易认罪。
  而且若因襄国陷落打扰到新年大典这国中群臣俱怀期待的大事,他们二人也将会身陷众矢之的。哪怕不使用非法的手段,有心人想借题发挥弄死他们二人也实在轻松。
  石遵本来就还没有彻底摆脱其兄石邃的牵连影响,而石闵自襄国出走,真追求起来,襄国陷落也要负上一部分责任,更不要说本身便就是一个部曲尽失的败军之将。
  听到石遵将利弊小作分析,石闵也意识到他设想的过于简单了,不过还是满怀不甘道:“难道只能坐看奸贼蒙蔽主上,使得国事更加败坏?”
  “不然,你我二人虽然不可出手,但未必没有回击张贼的手段。我自是人微言轻,不被张贼放在眼中,但如今信都大军云集,重臣林立,又哪容张贼一人遮蔽天听!我二人虽然不可直指张贼罪实,但自有势大者可为!”
  在眼见到张豺对他的冷漠倨傲态度后,石遵也放弃了继续与虎谋皮的打算,归来后便一直在思忖能够借势何人以达成他的意图,眼下也渐渐有了主意:“幽州张举,不日便要抵达信都。其人统携大军归国,而信都内外已是秩序草成,诸强并立,难免龃龉。我想遣棘奴你北行迎接,将此罪状把柄授之,用或不用,在其自决,但此番义助,他也必有承情。”
  石闵是真的不擅长此类权谋手段,听到石遵已经有了主意,便干脆点头应了下来,只是又有些迟疑道:“幽州大军归国,自是人共瞩目,我若走入其军,难免会被窥见。我担心殿下一人在此,一旦张豺欲不利于殿下,恐无防御。更何况此事知者不乏,未必只我一人能入军密告,张举未必会……”
  石遵闻言后便大笑道:“我总还是主上血脉,岂是寻常能受加害。让你去见张举,所为还非将张豺罪迹密告,而是给他另一选择。章武王凶横傲慢,我料张举与他未必就是情义契合。张豺久居国中,张举戍边多年,二强一旦裂目,张举必无暇细择良选……”
  实力的欠缺让石遵只能借力攀升,他也想过张豺与张举之间或会有所沟通,但还要派石闵去交好张举,赌的就是人心叵测。
  如今的他在国中目下形势秩序之下,很难获得一个翻身的机会,而张举这一强藩入国,极有可能会打破国中目下的秩序,这就是他的机会所在。
  虽然外间都传张举与章武王石斌交往密切,但石斌的性格骄横跋扈,与张举的关系未必就如外间所传那样融洽。就算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嫌隙,但石遵觉得他跟石斌相比也不是没有优势,特别在张举这样的强臣看来,他的年龄更小就是一个绝大的优势!
  退一步讲,就算是张举与石斌的联盟牢不可破,如果有分头下注的机会,而且在自己尚有余力的情况下,石遵相信张举也不会拒绝。
  本就不平静的信都,表面之下更是暗潮涌动,这令得本就四处漏风的羯国国势裂痕被撑得更加触目惊心。只是因为有着新年分封大典这一共同的愿景期望,才让那些暗斗没有浮上表面。
  但按照羯国这样的形势,能够维持住表面的稳定才是侥幸中的异数,而意外的发生才是再寻常不过。
  而接下来的这桩意外,则震惊得信都各方势力俱都瞠目结舌:主上石虎巡视内六军途中夜宿龙腾军营中,却突然遭到了刺杀!


第1440章 无人能免
  信都的内六军,名义上满编兵力应在八万人左右,不过实际兵力堪堪四万出头。除了禁苑宿卫的中军以及信都城防的车骑之外,其他几军缺额数都要过半,特别是早前覆灭于河南如今再重建起来的龙骧军,更是只有可怜的千数卒力。
  但就算是这样,内六军仍然可以说是目下羯国战斗力首屈一指的军队。最起码这些兵众们装备军械都能保持完整齐备,也能获得相对足额的资粮给养。
  而与之相对应的外六军,虽然理论上而言兵力要多出倍数,但实际上除了特别的将领之外,有的不过是只存旗号,甚至无一卒可用。
  大概是为了体现出自己对内六军的信任重视,又或者只是想追缅自己旧年与士卒同宿共战、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岁月,自入冬开始,羯主石虎便不时巡视内六军,有的时候便也直接入宿军营之内。
  剧变发生之前,国中群臣对此都不甚在意。随着新年大典距离越来越近,有人期望能够在大典上得有更大收获,有人则不愿意获得太过醒目的官爵。无论意图为何,在信都尚算平静的表面之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暗室之谋,合纵连横,党同伐异,每个人都在为了达成自己的意图而努力。
  至于主上出巡内六军,最近这段时间时有发生,也谈不上是什么稀奇罕见的事情,关注者自然不多。而消息传来之后,大凡有资格在第一时间得悉此事的羯国臣子,几乎人人自危!
  信都乃是重军云集的羯国统治核心,可谓是目下羯国大本营所在,不啻于常人信步庭中,却遭天降横祸。于是所有得讯之人无论手头有无重要事务,究竟在忙些什么,俱都第一时间冲向主上遇刺的龙腾军营。
  当众人在抵达龙腾军营之后,却发现营垒内外早已经被严密封锁,营防早被先一步闻讯赶来的中军将士所控制,不准任何人进入营中。
  一时间,位于信都城池东南侧的龙腾军营外已是人满为患,那些闻讯赶来的羯国权贵们俱都聚集在此,因有中军将士强阻,没有人能够进入营中,也不知刺杀具体经过,甚至不知主上目下究竟是生是死。
  “我等俱为主上肱骨臣属,惊闻恶讯,为何不准入内问安拱从?”
  人群最前方,与中军守卒据理力争的乃是中书侍郎赵庶,在其身盼也聚集着一众文臣,一个个裂目怒视那些悍勇凶横的中军贲士。
  他们这些文臣,日常都在三殿聚集办公,因是得讯也早,第一时间便奔赴此处,可是当他们到来的时候,军营已经被封锁,任何人都不能出入。有人还要硬闯入内,却被守营的将卒棍棒殴打出来,不乏人因此受伤。
  除了这些文臣之外,那些各自统军防戍城池各边的将领们也都纷纷赶来,甚至就连城外外六军将领也都尽可能抽身至此。
  相对于那些惶恐焦躁、站在最前方试图要冲入进去的文臣们,这些武将反应没有那么激烈,各人身后都有数量不等的部曲拱卫。就连主上都遭受伏击刺杀,可见目下信都绝不安全,这些武将们或是性情嚣张跋扈,但对自身的安全问题却不会怠慢。
  他们虽然没有急于上前哄闹,但也都停驻近畔,须臾不离,也不乏后来者向先抵达此处的同僚询问详情,但也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惊变的经过。
  文臣的吵闹与武将的克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那些骄横跋扈的武将们突然之间转了性,变得谦恭起来。但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武将群体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说不清楚的复杂氛围,惊悸之外不乏疑窦,乃至于彼此相疑。
  虽然营地被彻底封锁起来,在场众人完全不知刺杀详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信都作为羯国目下的大本营所在,虽然内外几十万大军是有一些夸大,但是这么多的耳目交织,也完全可以确定不会有成规模的晋军奸细潜入城中。
  特别主上遇刺之处正在内六军军营中,更加可以确定不会有心怀叵测的外人能够靠近主上。既然不是外敌入寇,那么自然可以确定此事必为内贼所为!
  一旦确定了这一情况,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内贼究竟是何人?意图是什么?又怎么能够这么轻易的接近主上?
  结合国中近日随着新年大典渐渐逼近,信都局面看似平稳实则暗潮涌动,特别是一些有关西面的军情风传,俱都让人有不寒而栗、毛骨悚然的感觉!
  相对于那些几乎没有兵权在手的文臣们,这些武将各自本身便有着更加强烈的诉求并危机感,哪怕是再狂妄凶横之人,此刻也都不敢恣意出头,避免过于引人注意。
  但是不敢出头,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此就没有了好奇。事实上,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急切想知内情种种。不过眼下中军控制现场,一副六亲不认,随时都要亮出屠刀的架势,也实在让人不敢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羯国目下的军伍编制中,内六军中的中军绝对是主上第一心腹部伍。其军将主便由主上目下诸子之中最年长的武邑王石鉴担任,军中将校兵长无一不是身经百战的悍勇宿将,甚至不乏追从年久的潜邸故人,而兵众也都是百里挑一、敢于冲锋陷阵的精兵之选。
  中军唯奉主上命令,余者众将无论权位多高、全都没有权力调度其军,而对主上的忠心也是无可置疑。这样的军伍防守营地,哪怕是其他十二军将主至此,也不敢犯禁冲营。
  而主上遇刺的龙腾军,在内六军中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本身并不以战斗力著称,但组成此军的兵众将领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