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秦-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骑兵突然杀出,猛将武向亲手砍下了姬眭的头颅,抢了羌人的牛羊马匹不说,还将交易给羌人的破铜烂铁全部抢回来了。姬眭既死,他的手下立即四散,章燕凭借着昔日的声望,先灭了姬眭全族,然后招拢了姬眭的人马,一下子得兵三万!那时候就有人向章燕进言,希望章燕干脆在陇西称王,分割陇西与嬴子婴抗衡。章燕断然拒绝,向手下人说道:“昔日吾诛杀章平,效忠于秦王。秦王信任我才放我回陇西,眼看着关中就要平定,我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让百姓遭受战火荼毒。”
  章燕平定陇西之后,选出精壮士卒三千,亲自带领相助察哈尔。在二人合力之下,陈仓守将稚台自杀,夺回了云岭栈道。章燕的忠义之举感动了嬴子婴,所以在听闻章燕领兵朝贺归来之时,他才带文武百官出咸阳相迎。


第二百九十一章 议关南
  陇西一定,陈仓也已经收复,嬴子婴心中才长舒口气。西北战事已经告捷,他此时的目光不得不对准武关与函谷关。
  武关至尧关,沿途三百里尽成焦土。丹凤、商县等数座城池被焚烧毁坏之后,连所在的百姓也被汉军迁移至汉中。三百里赤地,人烟全无。汉将曹参的凶名,可止小儿啼哭。嬴子婴刚坐稳咸阳,手中无力南顾。此时大局已定,嬴子婴思前虑后,觉得还是趁着汉楚交战之时,赶快将武关收回来好。
  恰逢东方宇的大军已经到了频阳,嬴子婴就在信宫之中召集大臣议事。
  信宫大殿,嬴子婴盘踞上首,抬头一扫,下方大臣一个个正襟危坐,心中不由心喜,暗付终究恢复了旧时的一些气象。大殿的正中摆着一口双耳四足的青铜大鼎,空中悬挂着制作精美的宫灯,大臣们靠着两侧大柱或战或坐。能有座位的不过四人:乃左相公孙止,御史大夫魏柯,上将军马逸,左将军冀候章燕四人。殿中文武分站在四人身后,左右分明。蒯彻虽为军师,实职却不高,只是一区区谏议大夫加军师将军衔,不过得秦王殊荣,就坐在嬴子婴的下侧。
  秦国复国之后,大臣封赏皆出于蒯彻之手。本依照嬴子婴的意思,左相一职当由蒯彻任领,不过蒯彻却出言反对,劝秦王道:“君上刚平叛乱,国中根基还未稳定。我是赵人,如果在这个时期担任丞相,恐怕会引起关中世族的反弹。秦王虽已经整治了司马一党,但秦国的还是需要这些老世族来扶持。公孙止大人乃朝中老臣,又是先秦名臣公孙衍的后裔,这丞相一职非他不可!”
  嬴子婴思虑了半响,还是下不定决心,说道:“当初孤有言,谁能计退六国之兵,我立即封他为秦国丞相。先生献计于我,却因为我优柔寡断而不用,这才导致了秦国的覆灭。老天垂怜,将先生赐予我,一路过来,依仗甚多,我早有心封先生为丞相,先生毋须谦让!”
  蒯彻见秦王面色诚恳,心中也有些感动,但他还是毅然的摇头说道:“蒯彻奔波了半载,方遇明主。纵然没能身居高位,又有何妨呢?此时国中不稳,秦王还是先顾忌下关中世族的感受吧!”
  在蒯彻的坚定要求下,嬴子婴只好依照蒯彻之意,封了公孙止为左丞相。后又听从蒯彻的劝告,把献上司马翼首级的魏家家主魏柯封为御史大夫,关中的世族这才安定下来。
  此次朝会,涉及关南。嬴子婴将话讲完,御史大夫魏柯就离案向嬴子婴劝道:“关南已经成为了一片死地,此时回收实在是有害无利啊!”
  嬴子婴眉头微皱,问魏柯道:“关南是南边门户,夺回武关就能坐守关中,何来有害无利?”
  魏柯道:“如今战火刚熄,军不爱战,国库又空虚。纵然花了力气拿下了关南,也无好处!听秦王的意思,拿下关南的主要目地还是武关,可君上不想一想,武关背后三百里尽是赤地,县城已毁,人口全无,这就意味着防守武关的军粮要从内史送过去,这一来一回耗时很长,而且容不得丝毫懈怠,如果汉军来攻,粮草将会成为大问题。而且武关背后没有百姓,就没办法发动百姓修筑城墙救治伤员,到时候武关虽险,却只能成为空中飞地,吃力又不讨好啊!”
  听完魏柯的话,嬴子婴忍不住按了按自己的额头,再三沉呤之下方道:“魏卿所言有理,不过不取关南,仅凭着尧关,却很难防守汉军的入侵!尧关城墙被毁,关隘远不如武关,而且离咸阳不远,如果将关南拱手相让,那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汉贼?”
  听完秦王之后,左相公孙止站起来说道:“君上,犹如魏公所言,关南之地已经成了鸡肋,我们此时收复关南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纵然勉强拿下,还会造成粮食短缺。但关南的作用不可不无,然而我国的实力消耗得太多,此时确实不益取关南。不如先安固尧关,等国力渐渐恢复之后,再做图谋不迟。”
  嬴子婴点头说道:“也罢!关南之事暂且不提,不过尧关必须得安固!孤欲寻一良将镇守,诸位爱卿可有人推荐?”
  秦王话一出口,站着的诸位大臣就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魏柯回到座位上之后,向在座的两大将军一瞅,见马逸、章燕二人并无动作,心思章燕坐镇陇西,早晚是要回去的,不可能向秦王推荐帐下之人。马逸虽为上将军,然而他的根基一样在陇西,帐下的将军基本上已经折损,怕也挑不出合适的人选,不如趁机向秦王推荐族中人才。
  想到这里,魏柯屁股又坐不住了,站起来向嬴子婴说道:“臣有一人举荐!”
  嬴子婴问道:“是何人?”
  魏柯恭敬的答道:“此人昔日乃蓝田将军白延帐下都尉,复姓西乞,单名一个烈字。一身武艺不俗,又熟知蓝田防务,尧关背倚蓝田,此人当可一用!”
  嬴子婴闻言颇有些兴趣,端正身子问道:“此人现今在何处?”
  魏柯答道:“如今还在蓝田!”
  嬴子婴点了点,向魏柯下旨道:“你速将此人召进咸阳,孤要当面询问!”
  “尊秦王令!”
  魏柯才刚刚退下去,一直端坐不动的上将军马逸突然起身,向嬴子婴拱手说道:“臣也有一人举荐!”
  魏柯闻言身子一震,侧头深深的看了马逸一眼。嬴子婴心中嘀咕,马逸为何在此时添乱?但他脸上并未表露,嘴里淡淡的问道:“上将军欲举荐何人?”
  马逸大声的答道:“此人姓黄,名应!秦王想必知晓此人!”
  嬴子婴闻言心中一动,随即变色,急忙问道:“真是黄应?”
  马逸重重的点了点头,嬴子婴忍不住站了起来,喜不自禁的说道:“太好了!孤就知道他们没死!实在是太好了!”
  看见嬴子婴高兴的样子,魏柯心中一沉,心中暗道不好,凝眉思之,又想不起这黄应乃何人!嬴子婴高兴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又向马逸问道:“除了黄应可还有其他人?”
  嬴子婴话一说出口,魏柯的心上就像是被压上了一块大石头,他忍不住暗付,看来这马逸并非是孤家寡人,以后得郑重对待,看样子西乞烈是当不成蓝田将军了!
  马逸摇了摇头,苦涩的说道:“除了黄应还有马横,董燕等人已经战死了!”
  嬴子婴长吁了一口气,脸上的高兴劲也没了,他自言自语的说道:“他们两个能保全性命,已经是上天眷顾了!孤又怎能奢望再多呢?”
  言毕,立即向马逸说道:“快将两位将军请进来!”
  吩咐下去没过多久,就有甲士领着两人踏进殿中。嬴子婴注目一看,果然是马横、黄应二人。他二人跪拜在地上,嬴子婴离案亲自将二人扶起,打量着二人消瘦的脸庞,忍不住用手拍着他们的肩膀,点头说道:“你二人未死!很好!”
  马横与黄应也一脸激动的说道:“臣没想到还有一天能见着君上!”
  嬴子婴忍不住回想往昔那些艰苦的岁月,在逃向陇西的途中,黄应、董燕二人将仅剩下的点米面留给了自己,而他们却吃树皮、草根。到了陇西,为了让自己脱身,他们随马逸引开了追兵,一别就是两年,想想就像在做梦。
  昔日的好些人,都已经化成了黄土。周援、白廷、李信……故人已去,早已经是物是人非。嬴子婴一时颇有感慨,向二人问道:“孤在北地举兵多时,你们二人怎么没来呢?”
  黄应说道:“那时候兵荒马乱,借用秦王名号作乱的人不少,臣又躲在深山里养伤,一时竟未得知。”
  嬴子婴问道:“如今伤可养好?”
  黄应笑了笑,伸出了自己的左手,向嬴子婴说道:“伤已经好了,只是这手却回不来了。”
  嬴子婴这才注意到黄应的左手,臂膀还在,却不见了手掌。嬴子婴用手抓着那只臂膀,微笑着说道:“没有手掌又如何?难道你就不愿意为孤效命了吗?”
  黄应嘴角动了动,屈膝下跪道:“秦王若有令,纵然是千难万阻,臣万死不辞!”
  嬴子婴大声笑道:“好!不愧为孤的将军!你回来得正好,孤欲加固尧关,重建关南防线!到时候你与西乞烈一同前往!”
  “喏!”黄应掷地有声,大声应喏!
  待黄应退下之后,嬴子婴才将目光看向马横。这汉子身穿灰色深衣,腰带上绑着一柄弯刀,大大咧咧的站在朝堂之上。嬴子婴见他面黄肌瘦,忍不住向他问道:“你弄得如此干瘦,可还骑得上战马?”
  马横用手拍着胸前肋骨,大声的说道:“秦王别看我这么瘦,却一样骑得烈马,拉得了硬弓!”
  嬴子婴眼睛一亮,点头说道:“好!你既然回来了,也别想闲着。先去废丘待着,去见右丞相李左车,他在那操练新兵!”
  马横眼睛一亮,将胸口拍的叮咚作响,大声说道:“遵秦王令!”
  嬴子婴笑了笑,用拳撞了撞他的胸膛,揶揄道:“快去吧!记得将你的这身膘给养出来,孤的骨头将军!”


第二百九十二章 结盟
  西乞烈乃关中老世族出身,祖上曾辅佐过几代秦王。今年三十八岁,身材高大,一脸的浓髯。秦始皇在时,西乞家将他安排到卫尉府做事,没干两天就得罪了卫尉大人,被罚到了皇陵当监工。二世皇帝继位之后,因陈胜吴广作乱不得不重用少府章邯,章邯启用骊山囚徒,却偏偏不用西乞烈,实则此人太过桀骜,他惹上了章邯之子章平,失手将章平手臂打折。章邯不用,西乞烈又去投靠王离,王离看好此人,却因他无战功只封他当了掌车令,他嫌弃官小,在北方军团路过蓝田的时候就留下了,王离在离开的时候上书举荐他当蓝田将军,结果当了不到一个月又错手打死了赵高女婿阎乐家的家仆,因此误了赵高。蓝田将军一职就落到了白延手里,他只能当一个都尉。
  嬴子婴在书房中召见了西乞烈,初见之时连嬴子婴也忍不住心生感叹,好一条彪形大汉!只见他身高九尺,腰圆体阔,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彪悍精壮的味道。他面部长满了钢针般的短髯,一双橘黄色圆眼极为有神。
  嬴子婴见之心喜,问西乞烈道:“昔日孤与刘邦鏖战于蓝田,曾会见过蓝田诸将,为何孤不曾见过你?”
  西乞烈气呼呼的答道:“白延那厮嫉贤妒能,打不过我就给我小鞋穿,秦王来蓝田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蹲大牢呢!”
  嬴子婴问:“你犯下了何事被罚呢?”
  西乞烈答道:“攻城的时候我劝白延趁汉军中午困乏的时候杀出去,定能杀汉贼一个措手不及,白延那厮估计想不到我能想出这么高明的计策,不准我出城。我看他是主将,也只好忍下了,后面汉军败退,我要领军追击,他又不许!我就对他说,我自领本部兵马追击,他还是不许!到后来他跟我就吵起来了,不知道怎么我手臂就碰见了他的鼻子,谁知道他的鼻子跟破瓷似的,一碰就出血了,然后他就把我抓进牢房了!”
  一听这话嬴子婴就完全明白了,这西乞烈就是一介莽夫,除了有一身蛮力外智商完全为零。这人在战况紧急的时候还屡次顶撞主将,白延没将他斩了已经算是仁慈的了。嬴子婴听后大失所望,这种人用好了能充当冲锋陷阵的猛将,用不好还是祸害!
  嬴子婴沉呤好久方才说道:“你对如何加固尧关可有想法?”
  西乞烈直挺挺杵在那,憋了好久才说道:“把尧关的城墙重新修筑一番就行了吧!”
  嬴子婴没说什么,挥手让西乞烈下去了。他叹了一口气,让韩谈将黄应找来。他从桌案上拿起一片竹书,低头观阅,过了不久他呼道:“韩谈!”
  随着细碎的脚步声响起,有人来到他身旁低声说道:“韩中令刚出去了!”
  “嗯?”嬴子婴听见这声音颇有些熟悉,抬起头一看,正好瞅见裴老二那张满脸堆笑的老脸。嬴子婴眉头一抖,问裴老二道:“你什么时候来的?”
  裴老二带着一脸的谄媚,手中提着柄竹扇,殷勤的为嬴子婴打扇道:“秦王日理万机,身体劳累。您看啊!白头发都有了,简直就是未老先衰啊!您可千万要保证身体啊!”
  嬴子婴看见裴老二的这张臭脸都快贴近自己肩膀上了,他忍不住向左边侧了侧身子,没好气的说道:“孤问你来干什么?谁带你来的?”
  裴老二嘿嘿一笑,方才说道:“是我央求韩中令带我来的。”
  嬴子婴鼻子哼了一声,说道:“韩谈好大胆子,竟然私下将人带进孤的宫殿!说吧!你这么偷偷摸摸的进来到底想干什么?”
  裴老二没有回答,更加卖力的扇起扇来,过了一会才说道:“这天气热,秦王应该叫两个小宫女为您打打扇!”
  嬴子婴侧头一瞥,冷冷的喝道:“说!”
  裴老二吓了一跳,立即肃穆,老实说道:“其实我见秦王,主要是想求秦王能不能封我当个什么官?”
  嬴子婴点了点头,面带笑意的问道:“你想当官?”
  裴老二将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嬴子婴端正身子,一脸严肃的问道:“你可会武艺?”
  裴老二摇了摇头。
  嬴子婴又问:“可读过书?识得字?”
  裴老二还是摇头。
  嬴子婴再问:“既然不懂文又不知武,那可有一技之长?”
  裴老二沉思了一会,小心的问道:“种地可算一技之长?”
  裴老二不提还好,一提种地就让嬴子婴想起当年被他弄去犁地的那些艰苦岁月,嬴子婴鼻子重重的哼了一声,说道:“你说你会种地?那你家的地为何荒废?在裴家沟子,谁不知道你裴老二是个有上顿没下顿,出了名的懒散之人?”
  裴老二只得尴尬的点头,嬴子婴说道:“你什么都不会还想当官?孤若是用你这种官,岂不是就害了自己?”
  裴老二摆出了一脸忏悔的样子,将头低了下去。嬴子婴见孺子可教,于是挥手说道:“你回去吧!”
  裴老二立即抬起头来,眼睛里如有神光,一字一顿的说道:“滴水之恩,要当泉水冒泡!没有滴水,哪来的泉水?”
  嬴子婴闭目长叹一声,说道:“孤知道你贪财,你若是回去,孤赏你一个富贵!”
  裴老二依然坚持:“我要当官!”
  嬴子婴没辙了,揉头说道:“说吧!想当什么官?孤的这朝堂才建立不久,没有闲职!只要不是太过分,孤就应了!”
  裴老二喜滋滋的说道:“我要当高坪县县令!”
  嬴子婴浑身一震,犹疑的问道:“你确定?”
  裴老二以为要的官高了,结结巴巴的说道:“要不然在县里面当个县丞也行?不行的话您至少封我当个亭长!十里铺的亭长!”
  嬴子婴一听十里铺就明白了,问道:“你还惦记着勾栏里的那个女人?”
  裴老二尴尬的点了点头,搓手说道:“那个是个好婆娘,俺想将她娶回家!”
  嬴子婴用手指了指自己,然后又指了指裴老二,说道:“没有你这一滴水,也没有大秦国这汪泉水!你既然想当官,孤就封你当太仆!”
  裴老二嘴巴张了张,啰嗦了半天才问道:“这太仆,是个什么官?”
  嬴子婴瞥了他一眼,说道:“专门替孤养马的官!”
  裴老二立即点头,说道:“养马我还是会一点!这官做得!”
  嬴子婴没理会他,招呼了一个侍女,吩咐她进府库取一件锦衣出来。待侍女取出了锦衣,嬴子婴赐予给裴老二,向他说道:“孤知道你们那的人讲究个衣锦还乡,你当了官,就要穿上锦衣华服,漂漂亮亮的将那个女人取回来!活在这乱世,彼此有情就行了,别顾忌什么身份!”
  裴老二跪下磕头,谢了秦王赏赐就退去了。等他走后,韩谈领黄应已经回来了。君臣礼毕,嬴子婴就对黄应说道:“孤让你主持关南防务,你如今可有头绪?”
  黄应答道:“臣有三策,请秦王定夺!”
  “哪三策?”
  “第一策,修复城墙,并在周边山头搭建烽火台!”
  嬴子婴点了点头,心思这第一策中规中矩并无新意。
  “第二策,召集流民到关南,然后在商县等地实施屯田!这样就能缓解关内粮食,还能恢复关南人气,等到时机成熟,再取下武关!”
  嬴子婴想了一会,说道:“如今楚汉大战,各地流民不少,只要你放出风声,到时候估计有不少人愿意入关!”
  黄应点了点头,说道:“秦岭虽然广阔,但依旧有不少山路小道能进关中,这些路虽然没办法让大军通行,但那些流民却能过来!”
  嬴子婴说道:“你说说第三策吧!”
  黄应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嬴子婴磕头说道:“臣恳请秦王派出使者,出使汉国,与汉国交好,达成盟约!”
  “什么!”嬴子婴霍然起立,睁大了眼睛看着黄应。


第二百九十三章 扑朔迷离
  大殿当中,黄应跪在地上,他抬头直视,腰身挺直。嬴子婴在案边踱步,静静的沉思着。韩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退下,环顾左右,大殿之中只剩下君臣二人。
  嬴子婴沉思了良久,还是摇头说道:“孤与刘邦不共戴天!”
  黄应霍然起立,着急的劝道:“真正与君上不共戴天的是项楚!秦国复国不久,不能与天下为敌!何不学苏秦张仪,用合纵连横之道将诸侯分化,只要能借来喘息之机,何愁不报大仇?”
  嬴子婴还是摇头,黄应激动得上前两步,叫道:“秦王您——!”
  “好了!”嬴子婴向下摆摆手,道:“你所言未尝没有道理,但此时还未到结盟的时机!”
  黄应争辩道:“如今楚汉交战,刘邦正处于下风,这正是上天赐予秦国的大好时机啊!天下诸侯乱战,他们不再同心伐秦,只有趁此机会拉拢一些诸侯,我们秦国才能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不然等项羽打败了刘邦,附庸刘邦的那些诸侯肯定会再次倒戈,那时候项楚再号令诸侯伐秦,就为时已晚了啊!”
  “不然!”嬴子婴走到山河屏风处,戟指关中,向河洛一带一点,指示道:“韩信就驻扎在渑池,却迟迟不肯退去,这证明他对关中依旧不死心。刘邦虽然在南郡遭受了挫折,但并非不可一战,你看!”
  嬴子婴手指三川一地,向下一划,继续说道:“不仅仅是韩信,连这些地方的兵马都未调动,这足以说明刘邦的形式并非我等想像中那么危机!项羽尽抽楚地精锐攻进了南郡,但他的盟国并未跟进!如燕王臧荼还在与韩广交战,龙且在齐国平乱,都不敢妄动!如九江国也并未举国出动,这证明项羽带领的全是楚国之兵!楚国是攻方,需要顾及粮草,如果不能速胜刘邦,到时候肯定后继乏力!”
  嬴子婴说完,又幽幽一叹:“如今谁都知道秦国势微,刘邦如果不被逼迫到绝境,又怎会与秦结盟?”
  ……
  渑池又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蔺相如力斥强秦,不辱国体,使得秦国不敢小觑赵国。
  韩信败退关中之后,渡黄河屯兵于渑池。刘邦在南郡战事吃紧,派人数次相招,韩信都推脱不肯南下,以至于连刘邦都起了疑心,派遣郦食其偷偷察访。郦食其一去,依然没带回韩信。汉王相召,郦食其告曰:“大将军一心灭秦,并无二心,还望汉王毋须猜疑!”
  刘邦哪里肯信,怒斥郦食其道:“韩信再不至,项羽就要取孤首级了!他数次推脱,还说没异心?是不是你受了韩信好处,替他回来说好话?”
  时值张良就站在刘邦身侧,他见刘邦气得胡须都翘起来了,于是弯腰向刘邦行了一礼,面无表情的说道:“既然郦食其带不回大将军,那就证明此行无功。回来激怒大王,那就是有过!臣恳请大王捉拿郦食其,将他押到大牢,让狱卒好好拷问!大王心忧战事,几日都未睡好觉,千万不可气坏了身子。”
  张良一说完,就朝帐外喝道:“戟士何在?”
  两位戟士冲进军帐,拿绳子将郦食其捆了,拖拖拉拉的就往外走!刘邦看得是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张良如此模样,心中总感觉有什么不对,于是伸手止住了甲士,向张良询问道:“子房为何如此?”
  张良冷冷的说道:“汉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