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秦-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奕见赵予不听他言,只好说道:“既然如此,我愿带骑兵杀进城中,长公主在城外压阵。如果城中无险,我就在城楼竖旗,如果城里有伏,长公主再引兵接应!”
  赵予点头说道:“那好,如果城门关闭,我立即派兵攻打,你只需坚持三刻!”
  李奕领命而去,点齐骑兵直冲城门。赵军奔进城中,见城里并无兵马,李奕立即派人到城楼上竖旗。哪知道兵马刚至,城墙上伏笔四起,李奕勒马急传,城门洞落下一面悬门。两侧街道之中杀出无数兵马!李奕见后路被阻,提枪高呼:“尔等毋慌,随我杀透贼军,从西门杀出!”
  李奕带着赵骑直往街道上冲去,没冲几步前面马军突然摔倒在地上,地上陷出几仗宽的大洞,已将去路堵住。骑兵被堵塞在城门广场之中,城墙上站起无数的弓弩手,密密麻麻的箭矢落入骑兵阵中。不少人中箭而死,李奕看见左边有小巷,立即向左而走,刚到小巷,那里的几处房屋突然坍塌,又将路堵住。李奕往右而走,右边竖着一面面刀墙,只待着骑兵撞上去。李奕见左右无路,忍不住大叫一声:“赵国不存矣!”
  四面箭矢如雨,足足射了四五轮,可怜李奕与这四千赵骑尽被射杀在城中。那李奕临死之时身中无数之箭,他却杵着剑屹立在死尸之中。待入城的骑兵全部死光,彭越骑着马慢悠悠的进了这修罗场,他走到了李奕面,下马拔出了佩剑,一剑砍掉了李奕的首级,他提着李奕的首级叹道:“我本来是想猎虎却没想到误中一鹿,李奕啊李奕,你射我一箭,我还你千万箭!”
  赵予在城里杀声传出的时候立即攻城,可城上守卫森严,赵军携带的云梯又不够,急切之间哪能一时破城。攻不多久,城上立起一杆黑旗,下面悬挂着一颗首级,城楼上的士卒挥舞着黑旗,城外赵军大哗,有人眼尖叫道:“那是李将军的首级!”
  攻城的士卒听闻李奕已死,顿时丧失了士气,如潮水般退去。李奕之死传到赵予耳中,赵予愣了一愣,突然吐了一口鲜血,一下从战马上栽倒。
  彭越带士卒从城中杀出,赵军闻风丧胆,皆四散而走。一干赵将救起赵予慌忙逃命,等逃回平野收拢残兵的时候,才发现不少士卒趁乱逃走,两万士卒回城的不过三千余人。赵予回醒之后,吩咐诸将道:“将平野之军撤回善无,另外遣人通知马邑、楼烦的将军,让他们带部队全部撤回善无城。”
  赵予说完,却又昏迷过去。又过了几天,代王陈余率领四万援军已经赶到了平阳城。代军携胜之势,直逼善无城。几万大军聚集在城下,陈余却不急着攻城,反而派出了使者向赵予求婚,使者呈递陈余之信,赵予展信一看,却见上面写道:“余慕予公主久已,苦思不得,辗转反侧。如今我领军前来,并非逼迫赵王,而是思慕公主。如果公主能下嫁与我,我立即退兵,并将平阳等数座城池当为聘礼,送还给赵王。”
  赵予观信大怒,亲自拔剑砍杀使者,然后将使者首级送还给了陈余,陈余见赵予不肯下嫁,立即让彭越攻打城池。
  云中城。
  奔波数次的韩则等人终于在城中找到了伯彦,而伯彦听说自己的女儿已经被秦王婚娶为妃之后,他慨然应允同韩则回秦国。临行之时,广灵候赵舒对伯彦说道:“昔日你落魄之时,我不避众人猜忌收留了你。如今秦国壮大,你成了秦王岳丈。我不求你以后能保我性命,只希望你到了秦国,能向秦王进言救我赵国!赵舒无功绩于国,自愧已久!伯彦公,算舒求你了!”
  赵舒说完,当即跪倒在伯彦身前,以额碰地久久不起。伯彦长叹一声,连忙扶起赵舒,对赵舒说道:“你乃伯彦的恩公,如果没有你又哪有伯彦的今天?我愿意向秦王进言,却不能保证秦王是否会听从!如果有朝一日赵国到了那个地步,我希望你不要陷死在赵地,留着有用之身到秦国。你纵然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年幼的赵王着想!”
  赵舒苦笑着点头,然后拱手告别了伯彦。
  韩则护送伯彦回秦,自有一段路程。却说匈奴左贤王歇和领五万轻骑从乔巴山的王帐出发,在就快进入月氏境内的时候,却突然遭逢了一支大军。两支人马小战了一场,因天黑只得退避。晚上敌营中奔来一骑,到匈奴营寨便呼喊着要面见主将,匈奴骑兵将此人擒进了大营,歇和接见,那人道:“我乃月氏王屠休帐下大将乌突剎,你可是匈奴的左贤王歇和?”
  歇和冷冷一笑道:“我正是歇和!月氏王屠休怎么跑到了我匈奴的地盘上来了?是想侵犯我匈奴的部落子民吗?”
  乌突剎说道:“并不是这样,屠休王仰慕冒顿单于已久,所以带部族前来投奔!”
  “什么?”
  歇和颇为哑然,过了一会方说道:“屠休为何要投奔匈奴?”
  乌突剎说道:“昆莫的儿子乌哈引秦人入国,趁屠休王外出狩猎的时候,屠杀了屠休王的部落和亲人。屠休王痛恨乌哈的行径,所以不远千里前来投奔冒顿单于!”
  “引秦人?”歇和脸色一变,急问道:“秦人派了多少兵马进入月氏?”
  乌突剎答道:“秦人派出了大将冯英,不过并未派出多少人马。根据探子得来的消息,秦人的兵马最多两三千。”
  歇和没急着回答屠休投降的请求,他正在思考着是否继续前行。根据乌突剎之言,如今的月氏又生了变数。那个叫乌哈的打败了屠休,逼得屠休不得不远逃匈奴。而今日虽然只是跟屠休小战了一场,但匈奴并未没占到什么便宜,如此想来现在的月氏恐怕不是骨力长所说的那样。
  思虑了半响,歇和便对乌突剎说道:“屠休王有意投奔我匈奴,大单于肯定愿意接纳,这样吧,你回去转告屠休王,就说我歇和愿意同他单独谈谈!”
  乌突剎对屠休恭敬的行了一礼,便告辞回去了。第二天歇和约屠休单独会面,二人并马而驰跑了好久,待两匹战马都停下来之后,屠休才对歇和赞道:“左贤王果真好胆略!”
  歇和微微一笑,对屠休说道:“你胆子也不差!”
  屠休眼缝一冷,突然说道:“不知道歇和王子是否知道,我屠休曾经将国中的第一猛士打败!”
  歇和微微一笑,转头说道:“那你可知东胡王的首级是谁取下的吗?”
  屠休的瞳孔微缩,疑道:“莫非是你?”
  歇和轻轻的点了点头,过后二人又不约而同的大笑。待笑声止后,歇和鞭指西南,对屠休说道:“我这次带领五万铁骑,就是想看看如今的月氏是否有机可乘!”
  屠休似乎早已经猜到,他说道:“如果左贤王没遇上我,那必然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说不定还会死在月氏国中。不过既然遇上了我,那情况自然不一样。”
  歇和大笑,按马问道:“你如何助我?”
  屠休说道:“我知道月氏国的一切情况,如今乌哈才刚刚当上月氏王,肯定还有不少的部族未必心服。我屠休虽然败在了他手下,但在月氏国还是有一些人脉的。”
  歇和沉思了一会说道:“我携带的粮草不多,如果没有机会,我会立即逃走!”
  屠休说道:“如果没有机会,我会跟着你一起逃走!”
  说罢,二人又是大笑。


第三百四十七章 国风
  “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声,鼓舞动作殊形。如越人习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被发文身以象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又如匈奴: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驰弓,马不解勒,便之也!”
  秦宫大殿之上,儒生左丘武踱步高声,夸夸其谈。说完这一段,他见秦王并众人都听得非常的认真,又继续开口说道:“所以戎人生乎戎,长乎戎而戎言,不知其所受之;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今使楚人长乎戎,戎人长乎楚,则楚人戎言,戎人楚言矣!如今的秦国,与秦庄襄王(赢异人)之前不同,与秦皇政之后不同。三王分秦,各国入秦,古秦之风已然不存!秦王若有大志,当正秦风,再正国风!若使得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此乃万世之基业,大王必然名垂千古也!”
  嬴子婴喜问道:“当如何正秦风?如何正国风?”
  左丘武傲然一笑,双手一拱承禀秦王:“朝廷者,天下之桢干(泛指支柱)也。公卿大夫相与循礼恭让,则名不争;好仁乐施,则下不暴;上义高节,则民兴行;宽柔和惠,则众相爱。四者,明王之所以不严而成化也。相反,如果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上有自专之士,则下有不让之人;上有克胜之佐,则下有伤害之心;上有好利之臣,则下有盗窃之民!所以审所上而己!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移其本,而易其末,此混同天下一之乎中和,然后王教成也。”
  嬴子婴沉思一会却道:“你言不无道理,然而当今天下乃纷乱之世,各国兴武成风。你的这些言论怕只能等天下一统之后才能行施!”
  左丘武正色道:“就是各国都好武成风!所以秦王更要正国风!军中好武,国之幸事;民间好武,必然生乱。所以秦王要让军中成好武之风,民间成仁义道德之风!这样大王的江山才会稳固,出征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左丘武此言一出,大殿群臣皆点头附议,上大夫魏柯进言道:“左丘武此言适中,大王当纳之!”
  丞相公孙止亦道:“请大王纳之!”
  殿中群臣皆道:“请大王纳之!”
  群臣齐声,朝中罕见。左丘武傲立于朝中,负手而站神色安然。嬴子婴笑道:“既然大家都说左丘武此言可纳,孤岂能拂却众人之意?左丘武听喧!”
  左丘武肃穆跪地,嬴子婴起声说道:“孤封你为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另派各郡行走,职监国风!”
  左丘武双手按地,磕头拜道:“谢大王恩典!”
  嬴子婴微微一笑,却转头对侍立一旁的韩谈说道:“立即宣子车景进殿!”
  韩谈点头,招来一个小宦官,附耳几句,小宦官立即跑出了殿门。没等多久,甲胄齐身的子车景便进入殿中,向嬴子婴拱手拜道:“子车景见过大王!”
  嬴子婴对子车景说道:“从今日起,你执孤之王剑,陪伴左丘武左右。如果有谁敢阻拦左丘武肃正国风,你便用此剑斩之!”
  子车景大声应喏,嬴子婴又转视公孙止道:“朝会之后,老丞相可与左丘武商议如何让上卿大夫循礼施仁,以教百姓。并将刻之为书,让卿大夫学习!”
  公孙止持仗躬身:“老臣领命!”
  嬴子婴再转视上将军马逸,对他说道:“孤知道如今军中尚武,但孤依嫌不够!你传孤命令,从即日起,军中每隔一月便举行一次比武,可比骑马、射箭、相扑、武艺、沉水、操舟六艺!取胜者赏,夺冠者升爵!但军规不可违,谁敢仗武欺压百姓者,诛之!仗武沙场立功者,必须登记在册,当可破格升职!”
  马逸大声答道:“必将秦王之言传递三军!”
  众臣皆贺道:“大王贤明!”
  待朝会过后,嬴子婴回到后殿书房,观左丘武所写的《国风》(非诗经上那个)一书,因书简繁多,忍不住挑灯夜读。左丘武与寻常的儒生不同,他并非夸夸其谈之辈,书中更细举了一系列的如何整顿地理风俗的方法,在里面他竟然还谈到融化异族的方法,让嬴子婴读后忍不住拍案叫绝。书中说道:“异族之所以异者,主要也是风俗与中原诸国相差太大,着重的表现还是缺少交流,异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没有交汇互融,如果能多展开贸易,边塞之民进行婚娶迎嫁,不久之后,边塞之民就会仰慕中原文化慢慢融和。到时候再教他们习字读书,常久之下,天下无异族矣!”
  嬴子婴读到这里忍不住就想笑,这左丘武胆子果然更大,他比那些想武力征服异族的君王心还要大,他的目标是让天下无异六合共同!果然是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嬴子婴对这人很是青睐,在朝廷上也破格录用。说到此人,此人亦非秦人,乃巴郡江州之人,他觉得蜀王年老不能理事,怀揣着一颗霍乱天下之心(或者是寻求明主之心)就跑到了汉中投奔刘邦。刘邦手下有个大儒名为陆贾,他听说左丘武也是个儒生,就忍不住出口考教,陆贾之嘴何其犀利?往往左丘武话才说到一半就被陆贾抓住语病歪曲意思说得他哑口无言,一顿话下来,说得左丘武一脸羞惭,只得以袖捂面逃离汉国。
  刘邦不用他,左丘武就跑到秦国。因秦皇坑儒之后,所有的儒生都不敢来秦国。左丘武胆子颇大,一来秦国他就发现,凭借他这张被陆贾辩得哑口无言的嘴巴,竟然到了秦国就成言辞犀利之辈。咸阳城里有一间棋室,许多学者贵族都好下战国棋,左丘武混到了里面,下注吹牛无一不中,秦国的贵族们都把他当成摇钱树,只要他说投注哪方,哪方就必赢。过了几天之后,开棋室之人就起了好奇之心。棋室主人正是秦国上大夫魏柯之子魏旬,二人交谈不久,魏旬就被左丘武忽悠得找不到北了。他听说左丘武有立书之心,心中更是敬佩,他出资帮助左丘武写书,当书成之后,便用几十个木牌立在了咸阳城外,引来了众多士子观看。左丘武的名气一下子就传扬了出去,咸阳城无人不识此君。最后这事情传到了嬴子婴耳里,嬴子婴破格在朝会的时候召见了这一介白衣的蜀人!当嬴子婴在大殿之中重用左丘武的消息传出之后,左丘武不借权势(指不借魏柯举荐一事),自己立书扬名的事情也被传为了佳话。而帮助他的魏旬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了咸阳城里年轻人中的俊杰。


第三百四十八章 正礼
  左丘武看来,改变风俗主要就是赋予风俗高度的政治功能。他上任国风监、九卿奉常之后,立即开列了整合风俗的五种方式:“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与之争。”
  他主张用“导”治理风俗:“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
  嬴子婴复国之后,重商而寡农,他下令减免关税鼓励各国商人来秦。自从嬴子婴自渑池会盟之后就颁布了新商令,引来了众多的商人入秦。这一段时间,秦国表面上好像一下子就兴盛起来,来往的车队与人流也多了。但左丘武却看见其中的利害。他上书嬴子婴道:“国君用商这是好事,但不能重商,特别是这个时候重商。秦国的和平只是短暂的和平,放眼天下,各国林立,说不定哪天战事就会开启。到那时候,这些看到秦国有利的商人就会立即逃跑,这些表面上的繁花就会烟消云散!更何况如今进关中的商人,更多的是跑到陇西贩卖乌戎人,做奴隶生意。当乌戎人卖光之后,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捉羌人、月氏人、乃至秦人!到时候这条商道就会成为一条血腥的商道,他只会给秦国带来祸事!所以我求情秦王立即禁止买卖奴隶!并在今年的冬天亲自冬耕,鼓励百姓从事农业,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嬴子婴得到左丘武上书之后也是吓了一大跳,他立即派人出去查探,果如左丘武所言,自从新商令颁布之后,很多秦国的百姓不事生产,想方设法的开始与各国的商人交易,好谋取利益。而陇西那边,奴隶行业的兴盛更让秦国回到了以前,许多百姓不养马,也不耕种,组成团伙跑到山里去抓戎人!嬴子婴看到这些消息后忍不住拍案大呼:“若无左丘武,几乎误国矣!”
  当即下令不准商人买卖奴隶,不准百姓放弃生产。老丞相公孙止也上书道:“吕氏春秋中也说过,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嬴子婴得到教训,先到栎阳组织百姓冬耕,亲自耕种鼓励百姓生产,回咸阳后,又立即找来公孙止与魏柯、黎泽三人,君臣商议了很久,终于在新商令颁布两月之后,又颁布了限商令!限商令道:“秦国商人必须登记在册,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从商。若无资金人脉,不许百姓从商!”
  这一条限商令有效的制止了百姓趋利的情况,嬴子婴派人时刻的关注着左丘武的举动。左丘武自任职以来,很少在咸阳,而是在各地走动。有一天他走到了北地,听闻北地郡守何桑在职以宽和为政。立春日,常招督邮(书掾、曹掾等属吏)还府,分遣儒术大吏案行属县,显孝悌有行义者。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追行丧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
  左丘武闻之大喜,亲自在北地考问,见果有其事,于是上书嬴子婴道:“何桑治郡有功,大王应当竖其仁义典范,让国中郡县官吏学习!”
  嬴子婴听后立允,派出使者到北地嘉赏,并且亲自手书:“不欺于民,善待于民,礼教于民,乃孤之良官!”嬴子婴在各地设邸报,将其嘉奖之事传递关中各县。自此,邸报这个东西比历史上又早出一两百年。
  左丘武在各地行走,陆续的发现不少的好官良吏,如云阳曹掾公输瑾一生从不贪墨,刚正耿直,经过左丘武上报之后,嬴子婴也进行嘉奖并在各地报道此人。左丘武在各地巡游,每发现问题就向朝中上言,嬴子婴曾对朝臣们说道:“左丘武乃孤之眼也!”在巡游的过程之中,左丘武又发现各地有许多寡居的妇女,她们多是秦军战士的遗孀,她们虽然受人尊敬,但日子确实过得艰苦。左丘武便上言道:“遗孀独居度日艰难,大王可鼓励妇女改嫁。”
  左丘武这次上书却没有被嬴子婴立即执行,主要是反对的人太多,连老丞相公孙止都开口说道:“遗孀守寡乃是为良,这是值得尊敬的事情,怎么可以鼓励她们改嫁呢?”
  嬴子婴见朝中反对力量众多,先暂时不议此时,过了两天,他听说将军陈戈看上了某位孀居在家的妇人,却因为害怕辱了妇人名节而不敢行动。嬴子婴立即下旨赐婚,并在城中大办了婚宴,邀请大臣们一起相贺。陈戈乃有功的将军,又得秦王赐婚,众臣当然不会不给秦王面子,一个个都跑去向陈戈贺喜。大婚过后,嬴子婴立即让邸报上写出此事,这事情在无形之中就起到了鼓励的作用。自那以后,有很多寡妇都嫁了出去,嬴子婴开怀不已。不过那事情也导致了两件祸事,第一件是秀绮在宫中吃醋,说秦王为别人赐婚,却不顾自己。嬴子婴赶紧许诺,等伯彦回国之后,就为她举办一次热闹的婚礼,秀绮这才转悲为喜。第二件却有些难办,陈戈迎娶了那位妇人乃昔日战死的将军李必之妻,两人虽然两情相悦,却引来了李必的幼弟李莫的不满,他像小尾巴一样整天跟在陈戈后面,逢人便说陈戈骗走了他嫂子,害他成为没有亲人的孤儿。陈戈无语望天,自己将李莫当亲人对待,没想到却被这小鬼如此诟病,自叹小鬼误事,整日愁烦不已。
  左丘武在北地巡游,发现北地有许多的百姓崇拜一位名叫“诸葛黄”的神仙,并且还衍生出了一个巫教,巫教利用诸葛黄之名在北地布教。他们打着救世助人的幌子,却到处散布歪理邪说,他们让人生病不寻医,而是喝符水练气,到处发展巫教信徒,然后不择手段地敛取钱财。因为诸葛黄当年曾经帮助嬴子婴消除水患,所以在北地确实有不少人信他。特别是左丘武进入北地的这段时间,因为卫候冯英去了月氏,巫教之人更是肆无忌惮。左丘武曾经亲眼看见他们用火活活烧死了一位少女,称之为祭仙。左丘武看后大怒,他赶到义渠质问北地郡守何桑。何桑无奈的说道:“秦王曾经亲口承认诸葛黄的地位,我们这些地方官又能如何?更何况军权都掌握在卫候手中,我这里只有一些不顶用的衙役和守卒,根本无力剿灭巫教,而且很容易酿成大祸啊!”
  左丘武看着这个才被自己上书称赞的郡守,却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何桑虽然有些本事,但性格软弱不堪大用,左丘武对他说道:“如果害怕现在酿成大祸,那等它们成事之后那岂不是要霍乱整个秦国?”
  左丘武在此时当机立断,将何桑的权力暂时接管,然后让子车景召集郡中的守卒,然后亲自带着秦王佩剑到北地军营寻求帮助。将军雷贯听从左丘武的命令,带着部队积极协助左丘武。左丘武先派人秘密查探巫教活动的地点,趁着巫教没有察觉的时候,再提兵攻打。一夜之间,北地各地的巫教聚集的场合尽被铲除,共有上千人被擒拿,其中更有不少地方大族、豪门世家参与。对于这些人,左丘武毫不留情,全部推到刑场砍头。
  杀了一千多人之后,左丘武还带人摧毁了诸葛黄雕塑,并在北地各城贴出告示,称巫教为邪教,不准百姓信邪教。之后又派出曹掾小吏在北地展开教化工作,他提出百姓可以信神,但不许拜神!能拜之人除了父母师君,不许跪拜任何人!
  左丘武的当机立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