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复秦-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中多了一个人的哭声,外面的春雨似乎也更大了一点。
  一日过后,蜀王曹松派出心腹武阳候古荣,前往南郑向汉王求亲,并献上玉璧十双,锦缎八百匹,茶饼三十框……零零总总拉了几大车。


第四百零二章 古荣其人
  “这天呐!就是这般矫情!”
  说这话的是一个身穿曲裾袿衣的无须男子,袿衣缀有长长的带子,风一起,长带飘飘,甚为逸丽。来者一手别于背后,一手微曲于胸前,两指轻扣,三指微张,做拈花状。驻足于宫门外,其嘴微启,便有下人执伞撑在头顶。不过男子身量颇高,身板又挺直,所以下人不得不惦着脚尖撑伞。
  无须男子束发高冠,肤白貌美,虽然身为一个男子却透露出一股阴柔之气。再配以红衣白鞋,端的让人生出一种妖异之感。男子总是嘴角微翘,乍一看觉得他是在笑,仔细观察又觉得他在讥讽,要是多注目一会就会觉得这表情端的可恶!
  如今这世上,嘴唇无须者多为宦官。男子不仅无须,嘴唇边连绒毛也无,那肯定就是去了下身的阉人。宦官中真正的阉人其实很少,基本都出没于宫廷。男子亦是如此,不过他虽然是阉人,却不是宦官,而是有爵位在身的大官。此人姓古名荣,字常切。如今被蜀王官拜武阳候,执少府职,当真是位高权重。
  古荣的外貌看起来阴柔妖异,却不似普通的阉人那般躬身屈膝,他的腰挺得极直,眉毛也极浓,目视之间犹如针刺。古荣在宫门外立了不久,便有一位身穿锦袍老宦官出门迎接。老宦官施礼迎接,嘴唇含笑,哪知道古荣却看也不看他一眼,昂着头如闲庭踱步一般便向前走。
  老宦官心中毁谤,却不敢表露出来,只得跑到前面躬身引路。走过长廊高阶,宦官将古荣引至一处偏房,言道:“大王正在早朝,还请贵使在此静候。”
  古荣微微颌首,目视老宦官出去。老宦官依旧含笑,慢慢的退出了屋子。古荣环顾四周,见此处陈设简单,只得从桌案上取下酒壶自斟,酒水入樽,古荣持樽放到鼻间一闻,随即皱了皱眉头,伸手便将樽中之水倒在了地上。原来这里不设酒茶之物,若渴了便可饮下清水。古荣性格偏激,不喜水茶,唯爱最烈的酒。他曾说过:“水难入喉,渴当饮酒,方为圣贤焉!”
  在古荣想来,他立志要为国做一番大事!当然要学一学圣贤的寂寞和风骨。昔日张良曾对刘邦说,古荣常拿自己与信陵君魏无忌相比,可见此言不虚。
  世人常有笑他,骂他者,古荣皆不以为许,认为自己身残志坚,绝非闲人可比。
  古荣等不多时,先前那宦官又来请见,言明汉王相召。古荣不苟言笑,起身后负手而行,老宦官在背后看着古荣头顶上的那顶高冠,心里不停的唾骂。
  原来古荣极好高冠,他头上所带之冠比文士带的那种高山冠还要高,顶在头上就像是一根棒槌,再看他昂首阔步的样子,如何不让同样身残的老宦官心生嫉恨?
  老宦官心理不停的咒骂,古荣却突然停步,老宦官一不小心差点撞到古荣的背上。正惊愕间,却见古荣转身,脸上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情,张口问道:“你在骂我?”
  老宦官赶紧摇头,古荣却说了一句:“非吾类,安知吾想?”说完便又转身走了。
  要入宫殿,先去鞋履。古荣脱下鞋子后,便缓步跨进了大殿之中。面对满朝文武,古龙面不改色。走至殿中,古荣弯腰施礼,汉王问所来何事?,古荣答:为蜀王求亲。汉王又问何人,古荣答公主刘盈。汉王面上不喜,古荣道蜀王年轻有为,亦是一国之君,心慕公主已久,不胜向往之至。汉王见古荣言辞恳切,遂许之。
  朝会散后,古荣回到城中驿馆,面色焦虑,心中不宁。原来在来之前,古荣就劝说过蜀王,不可取汉王之女。奈何蜀王不听,古荣劝说无果,只得亲自请命前往汉都。今天见到汉王,却道与外面的传言不同。外面皆传汉王年老昏庸,不理政事,怕不久将死。而今日古荣所见,那汉王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奕奕,红光满面,绝非市坊间传言那种不日必死的情形。再观满朝文武,一个个精神抖擞,不少人面带异相,绝非普通人。
  古荣忧心忡忡,他以匡扶蜀国为己任,自然是想帮主蜀国摆脱楚国的控制,日后纵然不能一争天下,也要如战国七雄一样能真正的分割自立。汉国乃死囚之地,汉王早已得罪过楚王,蜀王公开向汉王求亲,此时楚国势大,日后问罪却不好说。看那汉国君臣,必然不甘于失败,日后说不定就要将蜀国拉入泥潭。
  正思虑间,突有下人来报:“南郑令张良前来求见!”
  古荣凝眉一思,心中纳闷,张良此时来见我又是什么意思?
  他知道张良乃刘邦倚重的谋士,虽然官爵不高,但刘邦向来敬服此人。古荣不敢怠慢,忙出门将张良迎进屋内。
  二人分宾主坐下,下人将古荣携带的烈酒斟下,二人举樽共饮。放下酒樽之后,张良才吐气赞道:“好酒!”
  古荣捏着兰花指以袖掩面将酒喝下,喝完后霞飞双颊,显得更加美艳。张良又赞:“酒美,人更美!”
  古荣却突然哼了一声,脸上却抖生一股怒色。张良心中一惊,心思莫非有所不对?他迟疑着开口:“吾曾闻武阳候师从名家,乃当年天下第一剑客龙阳君的徒弟,不知——。”
  古荣陡然放下酒樽,张良眼光瞅见,人却突然顿住。原来古荣手中的酒樽竟然被捏得粉脆,那青铜介沫从古荣指间不停的洒落。古荣双眼微闭,脸上又换上那副似笑非笑的神色,开口说道:“不错,龙阳君的确曾指导过我的剑术。不过我不耻他的为人,在三个月前已经被我杀了!”
  “什么?”张良一惊,顿知失口,连忙为古荣斟酒。
  古荣眯眼说道:“那老匹夫不阴不阳,年纪一大把,还想着勾引男人。某虽身残,但依旧是个男儿,岂能拜妖类为师?所以三个月前,龙阳君已经死在了我的剑下。”
  古荣说完,却用他那狭长的双眼死死的盯着张良。哪知道张良轻叹了一口气,突然下席跪地,向古荣深深一拜。古荣微惊道:“公此乃何意?”
  张良拜完起身,叹气说道:“吾师从黄石公,人皆知吾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隐士。然而吾师却曾对我提及,他平生只恨一人,那便龙阳。今闻龙阳已死,想必吾师也会含笑九泉,故此当拜一拜君!”
  古荣讶然,问道:“莫非其中有什么缘由?”
  张良道:“吾师已经仙逝,他的生平很少有人得知。其实吾师并非是下邳人,而是魏人。他本是魏安釐王之弟——公子治,魏安釐王宠信龙阳君,不理国事。吾师苦劝过魏王,却被龙阳君嫉恨,所以在魏王身边口出谗言,将吾师赶出了魏国。吾师心灰意冷之下就跑到楚国隐居,十年不闻世事,出世后哪知天下大变,秦已经灭亡了六国。魏国也已经早已经不存了!”
  闻张良之言,古荣心中疑惑方解。不过将才张良称赞他貌美,古荣心中却依旧不爽,待此人也没之前热情,冷冰冰的问道:“不知公今此造访,却有何要事?”
  言下之意,就是没什么事便要送客逐人了。张良将才一番试探,已经有点清楚古荣的心思,当下郑重的说道:“蜀汉二地本就是唇齿相依,蜀王更是要迎娶汉国公主,如此当为友邻之邦!”
  古荣面无表情,微微颌首。张良继续道:“武阳候深明大义,剑斩龙阳老贼,此举不难看出,君之高风亮节。你我虽然分处二地,效忠二王,但良对武阳候早已心生向往。今此来见,当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古荣裾袖微展,端正身子,抱拳说道:“先生请讲!”
  张良徐徐开口讲道:“先蜀主曹咎,本乃楚王的亲信。得陈平之助,方能分土为王!虽也称王,但先主依旧以臣子的身份对待楚王。蜀国的粮食、布锦、食盐、武器……只凭楚王开口,蜀主便双手献上。楚王伐齐、与汉王交战,后来相助衡山国,每次楚国出兵,蜀国都要备齐粮草军械。唉……先主心中只有楚国,又哪有蜀国呢?但武阳候却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蜀国朝中的大臣,大多数也是蜀国人!如今蜀国已换新君,你们身为蜀国之臣,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新君继续受楚王的摆布吗?”
  张良言辞动人,古荣却不为所动,裂齿冷笑道:“如今项声伐秦再即,你说这些话,就不怕掉脑袋?”
  张良捻须笑道:“汉王雄才大略,又岂能甘心困死于此地?我口吐肺腑之言,而你却心怀叵测,若是要告发,就当我张良识人不明。”
  古荣哼了一声,突然拍案怒斥张良道:“尔等苦心积虑,又使美人计,当真以为我看不懂你们的心思?”
  见到古荣动怒,张良却依旧捻须微笑,他摇头说道:“武阳候此言差矣,蜀王心慕我国公主,又何须用计?如今蜀王已经成为了楚王手中的牵线木偶,况且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此言不需我多说。为了蜀国,与汉结盟有利无弊!还望候君明察!”


第四百零三章 生瘟
  张良在驿馆之中,与古荣相谈良久,等到天都快黑的时候才告退离去。等到张良走后,古荣才长舒了一口气。他取下了悬挂在墙上的宝剑,拔剑视之,却见剑锋夺目,口中喃喃的说道:“与虎谋皮,当真是前途凶险。但要让蜀国不在受人摆布,却不得不如此!”
  言毕,却是长叹一声。
  观古荣模样,却难以符合那种忧国忧民的形象。然而,人若有志,又岂能凭皮囊就能定论的?
  自从切了下身后,古荣却难得戒掉了以前恶习。他观摩文字,苦研经文,平生佩服的便是信陵君魏无忌。总之,他自从知晓志向以来,就与那些卑躬屈膝讨主言欢的阿谀小人离之甚远。
  剑名“龙阳”,乃龙阳君昔日所配之剑。龙阳君的剑术早已经大成,古荣早已经习全龙阳的剑术,却不耻他的为人,故而弑师夺剑,任凭后人评说。
  掌四国帅印的是楚国大将项声,项声乃武将出身,自身武艺不俗,出入之时,身边更有甲士护卫。此人不除,任凭张良有再多的主意,也难以成功。张良之所以拜访古荣,除了说服他,还要依仗古荣的剑术。
  龙阳君的剑法乃是天下最快的剑法,然而这个用最快剑的人却死在了古荣手里,自然是古荣比龙阳君更快。
  所以,古荣才是刺杀项声的最佳人选。
  赵国的血,依旧未曾流尽。
  在那片苍茫的大地上,一只黑色的老鹰在低空盘旋。鹰啼声尖锐刺耳,带着一丝仓惶。原野上一只野兔窜进了草丛,老鹰拍翅拔高,一箭飞去,只听的一声悲鸣,老鹰便从空中坠落。
  无数黑色的骑兵,骑着快马在草原疾奔,放箭射鹰却不知是哪位将军。
  善无城早已经残破不堪,一个月的苦战,外墙已经落入齐军手里,然而就当齐军准备挥师攻打内城的时候,一场噩耗从天而降。
  两日之后,所有的齐军仓惶撤退,仿佛那座城里诞生出了一个可怕的怪物,先前还威风凛凛的将军,眨眼间就变成了无胆的鼠辈。
  当秦国的大军奔至善无城下的时候,看到就是这么一副场面:空空的营帐,随处乱扔的旗杆,还驾着铁锅的灶台,随手丢弃的铠甲……齐军像是在一夜之间仓惶撤退,连仓库里的粮食都未曾搬走,留下的就是这一眼望不到头的仓惶破败之景。
  李左车的心是沉甸甸的,他皱着眉头在抛弃的营地里检查,时不时俯身捡起一些破小的器具。看得越多,他心中越是肯定:“齐军必然是承受无法想像的恐惧,在一夜之间抛弃了所有的东西撤离的。”
  检查过齐军军中囤粮之所,那里还留有好几大车的粮食,而齐军为了赶路,竟然连粮食都不要了。面前的这一切,显得是如此诡异。
  战马在这死寂的营地里不安的打着响鼻,李左车没弄明白,只得翻身上马,招呼士卒继续赶路。
  也许到了善无城,这一切都会明白。
  马儿在原野上狂奔,空旷的地界上看不到一点人烟,北风凛冽,颇有点冷。但吸进鼻子里的空气,却总感觉有点什么不对,没走多久,不少的士卒就掩着鼻子开始打喷嚏!
  李左车打了几个喷嚏,先并不在意,等他发现身边的士卒都开始打喷嚏的时候,他才觉得有所不对,立即下令让所有士卒用布带丝巾蒙住口鼻。
  走了不久,善无城的轮廓依稀可见,然而首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道冲天而起的黑烟。
  那黑烟在天空中翻滚如龙,犹如一条大棍抵天触地。
  李左车不知不觉的就下令止步,勒马提缰,李左车愣愣的看着远处的那道黑烟,眼里尽是惊疑不定。
  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李左车向空中伸出了手,一粒粒黑色的颗粒飘到了手里,李左车用手指一捏,随即断定这是烟灰!
  如此浩大的黑烟,莫非那里在焚城?
  李左车挥鞭下令,继续前行。士卒随着他不停的奔驰,离得城池越近,空中飘落的烟灰就越多。
  等秦国的大军终于赶到城下的时候,才发现城下面已经成了地狱。无数的死尸摆在城下,尸体下面的土地完全成了暗褐色。那些零碎的尸体上,爬着无数的蛆虫和苍蝇。
  李左车看着这一地的死尸,看着那数不清的苍蝇,脸上难掩震惊之色,他失口喃喃的说道:“为何如此?莫非这一地的尸体,竟然盛放了一个月?他们为何不掩埋?”
  没有回答李左车话,所有的秦军都被这一地尸体给震惊,也直到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着灭国之战!
  北方虽然还有些寒冷,但其实早已经入春,春天极易生瘟,唯有如此方可解释竟然有如此多的蚊虫。
  李左车正震惊间,突然有一个士卒手指城里,大声说道:“你们看!”
  众人看向了城里,脸上的惊色更甚。原来士卒手指地方却是一处坍塌的建筑,有零星的火点在建筑上燃烧,无数的烟灰在空中缭绕,视线越过那一堵残破的城墙,依稀可以见到里面的建筑全部已经被烧毁。大火应该早已经停息,如今只剩下铺天盖地的黑灰和零星的火点。
  不远处的善无城,已经成为了一座死城!
  如此浩大的烟灰,跟普通的火攻烧城是不一样的。在攻城的时候,有时实施火攻,然而那种火攻充其量就是烧个城门箭楼,为的只是制造混乱和恐慌,绝非真正意义上的焚城。真正的焚城就是将城里一切能烧的全部烧掉,民居、街道、市坊皆付之一炬。
  可如此行径,古之罕有,况且齐军早已经撤走,赵军为何要焚城?
  李左车担心士卒感染瘟疫,立即让大军后撤,而他带着十余骑在城外观看。李左车不敢入城,只是带人绕着城墙奔驰。奔至北门的时候,李左车却突然听到了一阵声音。心中一动,心思莫非还有残余之人?
  李左车拍着战马走近,走到离城墙不过两百步的距离,终于看见,在那残痕断壁之间,坐着一个灰蒙蒙的身影,那声音便是由那个人吹奏而成。那人手里拿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呜呜的吹着,没什么曲调,却感觉异常的伤悲。
  李左车缓缓走近,他的战马踩着死人堆又靠近了数十步,然后开口问道:“你是何人?这城里爆发了瘟疫,你为何还活着?”
  李左车的声音从布巾里传出,然而那人听见却充耳不闻,依旧呜呜的吹奏着他的曲调。李左车干脆拍马走到城墙下面,聚目一看,随即脸上一变,惊呼道:“你是陈余!”
  李左车视力极好,他以前识得陈余,虽然多年未见,却依旧一眼就把他认出。似乎李左车道出了他的名字,终于将那人惊醒,他放下了手中的竹篪,愣愣的看着城下的李左车,突然说道:“你来晚了!”
  陈余缓缓走起,脸上似疯似癫,然而脑子却是非常的清明。他不知道为何满城的人都死了,而自己却还能活着,心中有些猜测,或许是因为不久前曾中过幻毒,所以未曾生瘟。不过,这般活着又有何意义?
  陈余踏着那残破的城墙,一步一唱道: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
  他所唱的便是赵地流传的《北风》,北风一起,便知其凉,心中若悲,安能不唱?
  陈余的声音犹如哽咽,如凄如诵,若有若无。他一步一步的踏上了那段还完好的城墙,屹立在垛口上,复而向李左车笑道:“赵之亡国,皆罪于我,再不敢苟活于世!你既然是故人,便忘却赵人的身份吧!其实天下早已经一统,九州早已无赵燕秦之分,奈何窃国贼子太多,却让这锦绣河山一朝尽碎!”
  陈余在城墙哈哈大笑,大吼一声:“你我皆是罪人!”
  言毕,一头栽下,啪啦一声,便落在了城下的死尸中。


第四百零四章 抖剑
  北方民风彪悍,地势开阔,又与异族杂居,所以大多数百姓都是依附堡坞豪强生存,如南方那种以村落定居的完全不同。
  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赵地屡经战乱,以前颇为繁华的邯郸、巨鹿等郡也都渐渐萧条,人口大幅度减少。又经陈余叛乱、齐国入侵,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赵地就已经千疮百孔。
  齐国入侵以来,杀人屠城、奸淫抢掠之事无所不作。不少百姓逃离城池,在荒野中流离。而赵国北方的杂胡部落、楼烦遗族,在没有赵军镇压的情况下,也为匪为患。自雁门郡爆发瘟疫之后,先是无数的家畜死亡,后来慢慢扩散,无数人因瘟疫而死。
  自此,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成为了常见之事。
  齐军害怕瘟疫扩散至南方三郡,所以设关建卡,凡有越境者,皆杀无赦。代郡、雁门、上谷三郡已被齐军抛弃,成为了无主之地。坞堡豪强害怕瘟疫传染,将感染瘟疫百姓都驱逐到荒野,任凭他们在荒野中自生自灭。而在荒野中流浪的人,也被称为荒人,在这被放弃的三郡,也成了南方士子口中“北荒”之地。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秦右将军李左车带两千骑兵入赵国,然而却没有一个回来。这两千多人,似乎就这么突然的消失。有人说,他们死在了齐军的手中,也有人说他们死于瘟疫。
  李左车前往善无城的时候,虽然用布巾掩住了口鼻,但扩散的瘟疫却依旧感染了他们。在回归九原的途中,先是战马倒毙,然后是士卒死去,死者都口吐白沫,死后面目狰狞。
  当李左车知晓他与部下都感染了瘟疫之后,就没有渡黄河。他带着残余的将士向西方跪拜,最终擒泪转身,踏进了那无尽的荒野之中。
  北风如刀,割得人脸颊生疼。在原野中流浪的人们,他们都在孤独恐惧中死去。很快、接壤的秦国、燕国、魏国都开始坚壁清野,不许北荒之人入境。
  连绵的战争,造就了无数的罪孽。
  “北荒”已成禁地,没有人愿意去染指。
  公元前202年六月,距离李左车入赵一个月后。
  九原郡,阴山高阙。
  秦军守将司徒真正用木叉在篝火堆里烤着鹿腿,在金黄色火焰的烧烤之下,鹿腿上的油脂被烤得“噼噼”作响,当油滴落进木柴上后,火焰就烧得更大。
  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都知道,牛羊在冬天失膘之后,一般要夏天才会恢复。如今虽然离夏季不远,但大多数牛羊还是瘦骨嶙峋,更何况去年的冬季来得太晚,所以北方的草木到现在都还未完全扶苏。
  与去年相比,司徒真的体格越来越健壮,以前的那一身精肉都已经被肥膘装满,肚子也比以前大了三分。脸上横肉增多,眼睛自然就显得小了。司徒真跟狗熊一样坐在地上,正眼巴巴的看着手里的烤肉,闻得脚步声,便扭着短脖一瞅,随即笑道:“左央,你来得正是时候!稍等片刻,这鹿肉就可以吃了!”
  来者正是以前申屠雄的副将,投奔九原城的左央。他依旧是那般消瘦,只是经历过一个冬天之后,那一圈络腮胡子却越见的茂盛,不仔细看,连他的嘴巴鼻子都看不见。左央走到了司徒真身畔,却并未应邀坐下,而是附在他耳边低语道:“斥候来报,李左车死在了瘟疫当中!”
  司徒真短眉一挑,问道:“找到李左车的尸体没有?”
  左央摇头说道:“李左车的尸体却没有找到,但其他士卒的尸体倒找到不少!”
  “既然发现其他士卒的尸体,李左车身为主将,定难幸免!”
  司徒真言语肯定,随即翻身而起,他将手里串肉的木叉交到了左央的手中,自己背着双手绕着火堆转圈。左央看着他连转三圈,眼中有些疑惑,未曾多想,却听着司徒真“啊哈”一声!左央吓了一跳,又见司徒真竟然叉着腰仰头大笑!他不时捶胸顿足,不时以手拭泪,敢情是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左央如今已成为司徒真的心腹,他担心笑声会引来守关的士卒,连忙出声警示。司徒真收敛笑声,却依旧摇头。过了半天,方才感慨不已的说道:“没想到李左车如此人物,竟然死在了瘟疫当中!真是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