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郑屠(奉旨)-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线,也防止大宋在海洋上对天道军进行封锁。

而原梁山泊水军旅就成了组建天道军海军的班底,这些水上兄弟各个都是内陆湖泊河流中的高手,海洋对他们来说虽然新鲜,但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加以适应,成为海中蛟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郑飞下令在沿海各州的渔民中大量招兵,在天道军优厚的待遇吸引下,短短时间就招募到了一万多名新兵,加上原水军旅近三千人,达到了近两万人。郑飞将所有人一分为二,分别在登州港以及莱州的胶州湾正式成立了天道军两大水师。

既然是水师,光有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战船,而且不是内陆湖泊的那种战船,而是要特别适应海洋的战船,原先的战船都被登州水师开走了,开不走的也被他们凿沉了,只能现造船,也直到这个时候郑飞才知道了一件让他差点吐血的事……

540,初定京东(2)

宗泽不愧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名臣,他经营登州这几年,将登州变成了整个京东东路政治最开明,社会最稳定,百姓最安居乐业,也是天道军在东征中唯一一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久攻不下的地方。而后虽然他无奈奉旨撤离登州,但他的影响力却并未随着他的离开而消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郑飞。

这份困扰首先是民心,登州百姓究竟有多爱戴宗泽,从天道军到来之后可见一斑,登州也是整个京东路唯一一处百姓对天道军的到来普遍持抗拒态度的地方,当天道军占领登州后仅仅三天的时间居然就接连爆发了三次小规模的民乱,这在天道军的历史上简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郑飞与天道军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获得了登州百姓的认可。

其次,宗泽颇有些高瞻远瞩,他清醒的认识到了天道军宁可放弃经营半年之久的京东西路六州,也要以六州交换一个登州,并将整个京东东路收入手中的目的。所以在他撤离之前,在没有接到朝廷旨意的情况下,他一方面让登州水师南下,一方面捣毁了登州港所有的战船,这还没完,他更是一把火把登州所有能造大型战船的作坊船厂烧了个精光,并将登州境内所有制造战船的军匠全部带走了,留给郑飞的只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登州军港,既没有现成的战船,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建船厂,更关键的是,无人会造大型战船。

郑飞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气的鼻子都歪了,大骂宗泽你妹!当然,他却忘了当初他带领天道军离开京东西路时可也做过类似的事……如今天道军筹建海军是万事俱备,只欠战船,海军至关重要可耽误不得,郑飞当即连下了几个命令,首先是在京东路内大加悬赏招募会造大船的能工巧匠,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宗泽你别以为只带走几名造大船的军匠我就没辙了。

其次,派出大量人手追踪宗泽和登州军的下落,意图找寻到被宗泽带走的那些军匠的下落。宗泽你既然能把人带走,除非你把他们全杀了,或者当成国宝一样重点保护起来,否则你就等着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我们都能从防卫森严的东京把朝廷重点监控的凌振都绑来,再绑你几个小小的军匠还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多耽误点事。

再次,派出大量人手奔赴南方大宋诸路水师的所在地,这些地方既然驻扎着水师,那就肯定也有大量会造战船的军匠,这些军匠地位普遍不高,老办法,把能绑来的全部绑来!

这三个命令发出后,各方人马就行动了起来,至于有没有效果还需耐心等待,目前郑飞也只能暂时让两个水师先用捕鱼的小船进行训练了。

不料,造船军匠们还没找回来,一道来自朝廷的旨意已火速送达了统帅府,那是朝廷要求天道军遵守承诺即刻派出军队去西北对抗西夏军,以及南下助朝廷剿灭岐山贼寇的命令。

原来,从天道军完全占据京东路的这十天里,朝廷在西北又败了一场,再次丢了两州。而西军之所以抵挡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夏军此次进犯准备十分充足,打了西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是西军主力大将刘法投降了天道军,使得西军既少了一员大将,也骤然减少了五万大军,并且西军的骑军也由于缺少了刘法这员骑帅的指挥而方寸大乱,再无法像以前那样给西夏军带来极大的威胁。三是由于缺少童贯的指挥,童贯主持西北军务十几年,在西北诸军中威信无人可出其右,也唯有他能总领西北全局的战务,让西北诸军彼此通力配合。如今童贯不在,西北诸军群龙无首,无人能服众,各军各自为战,呼应全无,给了西夏军以可趁之机!

为了能缓解西北的不利局面,皇帝已下令派出使节去向西夏表达了停战和解的请求,谁料西夏这次似乎是认准了大宋的软肋,就是不接受和谈,摆明了要趁火打劫,狠狠的在西北大赚一次。

而在南方,童贯大军剿匪已有月余,与岐山贼寇互有胜负,从战局来见,童贯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剿灭岐山贼寇,而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对朝廷也就越不利,岐山贼寇占据的可是大宋的粮仓,一时半会还行,时间久了大宋的粮草就会出现问题。

皇帝与满朝文武急的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想来想去,便将目光看向了京东路的天道军,你们不是说招安后就可以派军帮助我们对付西夏以及剿灭岐山贼寇吗?怎么还不动手?

而从朝廷发来的充斥着焦急、怀疑以及隐隐愤怒的旨意可以看出,朝廷目前已经处于了发疯的边缘,如果天道军再不履行承诺,他们就会认定天道军是在骗他们。

郑飞对朝廷的旨意迅速做出了回应,他将蔡攸请到统帅府对他说,“请监军向朝廷说明,我们天道军绝对会遵守此前的承诺,做好一个藩镇应尽的义务,很快就会派出军队参战。”

蔡攸对此自然欣喜异常,可还没等他致谢,郑飞接着道,“但是,朝廷要我们同时派军去西北和东南同时参战太不切实际,因为天道军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我们现在虽然号称有十八万人,但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新兵,连武器都还没完全的配给充足,现在要他们上战场只能是去送死,同时我们也要留下充足的兵力以防……所以,我们只能答应朝廷派出一支军队,至于是上西北打西夏,还是下东南去打岐山军,由你们决定。”

蔡攸没想到郑飞会这么说,他犹豫了一下就问道,“那请问使相,这支军队能有多少人?”

郑飞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最多三万人,除此之外多一个人也不派,皇上若愿意我立刻就派人,若不愿意,那就只能……”

蔡攸明白郑飞所说的“只能”代表着什么,他立刻将这个情况向东京进行了回报,皇帝与大臣们都很生气,你天道军有十八万人,却只肯派三万人,你打发叫花子呢?但郑飞的“威胁”也让他们倍感胆寒,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跟郑飞翻脸了,否则麻烦会更大!

好吧,三万就三万吧,大宋再一次妥协下来,但要把这三万人投入进哪个战场呢?大臣们各抒己见,赞同去西北和去东南的各占一半且都有充足的理由,皇帝也举棋不定。

这个时候赵良嗣上了一道密奏,他说,“相比西北的危急,东南的情况还不那么糟糕,童大人虽然还没平定东南,但也没让岐山贼寇再蚕食我大宋土地,所以应该把这三万人投入进西北战场。这样做除了有利于西北的战局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西夏人的战斗力更强,让这三万人去跟西夏人打,岂不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可以消耗天道军实力的机会?”

最后一句话让皇帝怦然心动,当初梁山贼寇提出做藩镇的条件,满朝皆是一片反对之声,而他劝服满朝文武的一个理由就是正好可以借西北、东南战事的机会消耗梁山贼寇的实力。而赵良嗣今天的话正应了这一目的,东南的贼寇再强也不过是一群乱民,但西夏人不一样,他们派出的都是精锐夏虏,各个强悍无比,让天道军跟他们打,岂不正好是两强相遇两败俱伤的结果?

皇帝拿定了主意,当即下旨,命天道军三万人马急速赶往西北,抗击西夏!

541,赎罪(1)

皇帝的决定本在赵良嗣的意料之中,他有信心相信那绝对是一个让皇帝无法拒绝的理由,但等到派天道军去西北的最终的旨意发出,他还是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此刻他的这般表现若落在皇帝和满朝文武任何一个人的眼中,只怕都会觉得赵良嗣肯定是跟天道军有着莫大的仇恨,否则他又为何要极力促成将天道军派去敌人更强大、战斗更激烈的西北呢?

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真正的原因只有赵良嗣一个人知道,他要将天道军往“火坑”里推其实根本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竟是由于一个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的原因……这一切,都是郑飞请他做的!是郑飞不远千里派人赶在蔡攸的奏折到达东京之前见到他,请他务必促成让皇帝做出那样的决定。

赵良嗣也不理解郑飞为什么要让他这么做,但他还是答应了郑飞的请求。而当旨意发出后,赵良嗣立刻闭门谢客用他那聪明绝顶的脑袋想了几天几夜,却还是没想明白郑飞为什么要这么做,为此他还大胆的假设了许多种可能,比如,莫非岐山军跟天道军是一伙的?所以郑飞才不让天道军去东南?毕竟他可十分清楚朱武当初可是郑飞的坚定追随者,朱武背叛郑飞的过程又是那么的出人意料。但他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郑飞这个局玩的可就太大了,他怎么就知道朱武日后在岐山一定能起兵并且纵横东南?他怎么就知道西夏人一定会在他与朱武同时兴兵作乱时攻击大宋?他怎么就知道?

除非他是个神仙,能够未卜先知,否则这一切绝无可能。而且甚至就算天道军跟岐山军真是一伙的,以郑飞与那朱武两人的才智,跟大宋表演一把双簧戏也很容易,根本犯不着把自己的精锐派去西北苦战。最终,赵良嗣放弃了无谓的猜想,虽然他坚信郑飞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因为一个天大的好处,但他只能无奈的苦笑一声来到窗边,看着东边的方向轻轻叹道,“郑兄啊郑兄,你到底在玩什么花样?西北到底有什么好处值得你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赵良嗣之所以猜不出郑飞的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考虑错了方向,他总认为郑飞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是出于各种利益,殊不知,郑飞这一次真的没有考虑任何的好处,他之所以要派军去西北,完全是出于一种赎罪的心理,因为……西夏人的这次进攻他也有份。

几个月前,当朝廷在为东征进行最后的准备时,郑飞秘密派出了朱贵的弟弟,“笑面虎”朱富去了西北并进入西夏境内。

朱富到达西夏后先是故意被西夏军发现,然后亮出身份说自己是来自大宋境内“天道国”的使者,要求见大夏皇帝。

西夏军将这个情况层层上报,先是上报到了当今西夏皇帝李乾顺的弟弟,西夏大将晋王察哥那里。

察哥一听,什么?大宋境内天道国?我怎么没听说过有这个国家?但他还是命人将朱富带到了近前。

朱富说,“我是大宋京东西路人,如今我们天道军已经起兵反了大宋,杀得宋军丢盔弃甲,占据京东西路半年之久,大宋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察哥这才明白,回想起安插在大宋的间谍的确曾传回消息说大宋京东西路出了一伙贼寇,大败宋军并霸占了京东西路,他问道,“那你来找我们是想做什么?”

朱富说,“我来是要给大夏国送一份大礼。”

察哥轻蔑的一笑,“哦?大礼?你们这些才攻占一个小小的京东西路不过几个月的贼寇能给我们送什么大礼?”

朱富道,“半个大宋算不算大礼?”

察哥听了当即一惊,沉思片刻便道,“说下去!”

朱富这才说道,“当今大宋皇帝昏庸无能,重用奸臣,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我们才起兵造反。现在他们正准备攻击我们,我们虽然绝对有信心能够打败他们,但我们的统帅雄心并不只此,他还想打败大宋,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所以,我们的统帅想请你们做好攻击大宋的准备……”

察哥又冷笑一声打断他道,“你想让我们帮你们牵制大宋的力量?这不可能!”

朱富摇头继续道,“非也,我们的计划是,当我们战胜朝廷来攻打我们的大军后,我们就会立刻乘胜追击朝着大宋的东京进攻,到时候大宋必然大乱,你们再趁机从西北发动进攻,咱们东西夹击,大宋必败,到时候咱们再一起瓜分大宋。”

察哥是西夏当世最杰出的将领,他明白,假如这些占领了京东西路的人真能打败大宋的军队并威胁大宋的东京,对西夏来说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但这也只是出于最完美的假设,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说,这些人如果被大宋打败了会怎么样?他接着冷笑道,“就凭你们那弹丸之地也想打败宋国的军队?我们还是不可能为了你们而跟宋国又起战事。”

朱富回道,“所以我们统帅才只是让贵国仅仅只做好发动进攻的准备,万一我们失败了,你们大不了也只是放弃进攻大宋就是了,一切照旧,对你们也没什么影响。可如果我们真的成功了,你们到时候再仓促准备必会错失良机,日后还能不能还有这样好的机会就难说了。”

察哥被说动了,他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李乾顺。

李乾顺是西夏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励精图治,雄才大略,如今的西夏在他的治理下国力不断加强,其颇有当时明君的潜质,他听了察哥的奏报也非常的心动,立刻召集起众大臣进行讨论此事的可行性,最终他们认定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他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一场等待,等待京东西路的人打败了宋军,或者他们被宋军打败,就算最终是空欢喜一场也没什么关系,权当是一次调动军队的军演就是了。

于是,李乾顺让察哥告诉朱富,让朱富回去告诉郑飞,夏国答应他们的请求,但不要指望夏国会提前出兵帮助你们牵制宋国,你们只有在真正战胜宋国的军队后我们才会发动进攻,如果你们失败了,我们还会给宋国的皇帝寄去一封祝贺信,祝贺他平定了国内的叛乱。

朱富离开后,察哥随即下令在大宋国的间谍们立刻去京东西路,密切关注京东西路的局势。过了几个月,他就接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宋国准备了二十多万大军要进攻京东西路,但这还不是最令他吃惊的,最令他吃惊的是他的老对手,让他和国人一直无比头疼的熙河经略使,“战神”刘法也领军五万离开西北去参战了。

察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长长的叹了口气,在他看来,那群京东西路人肯定是完蛋了,当即有人建议李乾顺和察哥放弃计划,撤回做好准备的大军,以免此举刺激大宋,但李乾顺和察哥却不约而同的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们虽然惧怕刘法,也认为那群京东西路人在劫难逃了,但他们也更加期待奇迹的发生!

结果是,奇迹居然真的发生了,那些京东西路人居然真的战胜了宋国的二十多万大军,并且不可战胜的“战神”刘法居然也投降了,成为了那些京东西路人的一员!再加上他们已得知大宋的东南也乱了,西北老帅童贯陷身东南泥沼无法脱身的消息,李乾顺和察哥惊喜交加,机会果然来了!他们立刻下令四十万大军对宋国发动了突然袭击!

而这,便是为什么当郑飞在与宋国就招安谈判到关键时刻西夏人会突然来袭的原因,郑飞当然不会真的要与西夏人做什么“东西夹击”、“瓜分大宋”的事,如果他真那样做了,他就是出卖民族的罪人,又何谈什么要立志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又何谈什么“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他之所以这么做,只是要利用西夏人逼迫大宋答应自己的条件,这是一个令他无比痛苦的决定,可他必须这么做!

虽然朱富的行动是一次秘密的行动,只有郑飞自己知道,可西北的确因他而陷入了战火之中,华夏民族再次遭遇了外虏的入侵,战火蔓延之地,必是生灵涂炭。

所以,郑飞才会愿意派出军队去西北参战,他要以此来赎罪,将西夏人赶出西北!

542,赎罪(2)

实际情况是,如果可以话,让郑飞将全部天道军一起派往西北参战他也愿意,但他不能这么做,因为留在京东路的军队越多,朝廷就会越有顾忌,派出去的军队才会越安全,不用担心他们在离开京东路后遭遇朝廷的黑手。

所以,在综合权衡之后,他才给出了三万人这个条件,三万人是一个既能保证相当的战斗力,也能让留在京东路的十五万天道军拥有足够震慑力的平衡点。

而当蔡攸的奏折刚刚出了监军府后,郑飞就已开始做起了准备,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派谁去西北。

西夏人以党项族为主体,党项人自古尚武,族人各个彪悍粗狂,勇猛善战,强盛时期的辽国也拿他们无可奈何。这一次西夏人自以为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几乎是倾尽全力大举进攻大宋,出动了四十万精锐,据说他们的重装甲骑兵“铁鹞子”也参战了,这也是为什么西军抵抗至今节节败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可不是已经从上到下烂到根的大宋军队,而是一支真正的军队,一群无比强悍的战士!派军去跟他们交战也是天道军自成立以来最困难最险恶的一战!所以,郑飞必须派出天道军真正的精锐,完成这一次“赎罪之旅”。同时,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检验天道军真正的成色,看看天道军是否真的有实力与强悍的草原强虏一战!

郑飞思前想后,决定派出两员大将带领部下去西北参战,一个是庞万春,庞万春曾在西北待过很长时间,对西北和西夏都很熟悉,而他手中的独立军更是天道军的绝对精锐,战斗力之强悍在天道军中无人可出其右。

另一个就是刘法,刘法本就是西军大将,其更是西夏人眼中永远的梦魇,“刘战神”大名响彻西北,他若重回西北战场,只听其名就够让西夏人睡不着觉了。

郑飞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吴用,想听听他的意见。

吴用沉思许久后才说,“庞军长和独立军不必多说,他们是我们天道军的骄傲,全军上下也对统帅您忠心不二,两万人全部派出去就是了。但……刘法……还请统帅三思。”

郑飞明白吴用的意思,刘法毕竟刚刚归降天道军不久,即便西军在刘正彦的指挥下对东征军举起过屠刀,但随着天道军的被招安,刘法与西军的背叛大宋以及在背叛大宋后所做的一切都已被赦免了,说起来,刘法与第六军都已是无罪之身,刘法若回到了西北,必会跟西军重新接触,到时候朝廷会不会重新策反刘法,刘法又能不能继续保持对天道军的忠诚这都很难说。

但郑飞也有他的信心,他对吴用说,这个信心就是“尊严”二字,他能够给予刘法和西军大宋所给予不了的尊严!

郑飞曾找过刘法的许多属下谈心,通过他们了解西北,了解西军,而通过与他们的谈话,除了听出他们被河北军出卖的愤怒,也听出了他们对大宋的不满,其中最不满的一点就是大宋对武人的态度,简直就不把武人当人看。

大宋的武人如何不被当人看,看看大宋武人的品级就知道了。

大宋禁军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与都虞候,其中殿前都指挥使品级最高,为从二品。副都指挥使为正四品,再往下,侍卫马、步两司的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仅为正五品,三名都虞候仅为从五品。

也就是说,整个大宋禁军的高层,只有一个从二品,一个正四品,两个正五品,三个从五品,一双手就能数个来。

再比如说正将,正将是禁军的领兵之将,厉害些的手下都能有数万人马,但不好意思,正将只是从七品,连七品都不算!

这就是大宋军人的待遇,简直低的离谱!有很多为大宋浴血奋战了一辈子的军人,打了一辈子仗,多少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却到头连个品级都没捞上的也多如牛毛。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宋的军人待遇究竟有多低!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宋的军人能有什么地位?更不用说有什么话语权或决策权了,他们只能如行尸走肉一般听从文人统帅的指挥,运气好的话能碰上个有军事头脑的,运气不好碰见蠢蛋就是死路一条。

这还没完,大宋的武人流血流汗,拼命保护大宋,但功劳往往都是文人统帅的,文人统帅还会拼命克扣武人的军饷,拼命压榨武人的血汗,把一切可以发财的手段都用上,最后,文人统帅捞足了吸够了,拍拍屁股走人,升官发财去了,武人们却依旧只能暗无天日的继续战斗,继续挣扎在大宋的底层,继续为大宋守护疆土,继续用生命血肉给文官创造战功,继续被压榨血肉,一天复一天,一年复一年!他们只是大宋的一条狗,用到的时候就拉出来咬一场,用不到的时候就关起来,丢根骨头饿不死就行,毫无尊严和希望可言。大宋的武人们早就对此积怨已深,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而如今这些西军将士来到天道军后,天道军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新奇,天道军的待遇,天道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