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河属于冀州,那里可是一个诞生很多大家族、世家、门阀的地方,不过那是之后的事情。
  世家或门阀之前只会出现在外戚,因为光武帝刘秀依靠豪门成了皇帝,东汉实际上就是属于豪门政治,理所当然也就出现了世家,比如直接帮助刘秀称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但能够称呼为门阀的仅有袁氏一家。没有错,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和袁术的那个家族,其余都只是世家。
  世家和门阀真正形成常例则是从五胡乱华时期(又称南北朝)开始,随后出现在隋唐的五大姓和七大宗,他们就是从异族入侵中原,中原首次沦为胡人统治期间,依靠各种能想到或是想不到的手段崛起,才有了后面的风光。
  目前活跃在长江以南的世家不少,以庾、桓、王、谢这四家为首,中原则是以张、王、郭为首。
  要是查看石碣赵国的官职表,会讶异的发现,不管是在石勒时代还是在石虎时代,张、王、郭这三家占据的官职逼近了整个石碣赵国的三分之二的程度。
  不得不说的是,东晋那边的王氏与石碣赵国这边的王氏,他们实际上也是属于同宗关系。
  事实上那是东汉末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当时天下三分,每个家族都会派遣子弟去某个诸侯下面效力,按照世家自己的说法就是分头下注。这样不论哪一个诸侯最后成事,家族总有一支能够发展起来,不会像整个家族下注在一个诸侯下面,该诸侯完蛋家族跟着万劫不复。
  “是吗?”王基看去颇有威严,可能是忧虑什么导致失眠,有着很大的眼袋和黑眼圈:“时刻注意动向。”停顿下来有一小会,想到了什么似得补充:“让牛牍……必要的时候舍弃召集过来的那些人。”
  这个时候整个石碣赵国的晋人都需要担心,石虎是真的疯了,竟然听从一个沙门僧人的胡说八道,最为荒谬的是真的开始清洗晋人。
  说实话,石虎若只是清洗底层的晋人,很多有官身的晋人其实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毕竟从春秋战国起大多数的世家根本就没有把非士族……如泥腿子之类的人当人看,至少是没有觉得那些家伙是与自己一样的人。
  【天王疯了,石宣也疯了。】王基所在的家族很大,大到足够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也是时候开始做曹魏、孙吴、刘蜀就做过了的事情:【王家有今天的基业,除了家学传承足够,还是因为站对了队。】
  没错的,王氏一族从东汉末年就已经开始站队和分开投资,之前的主宗也不是他们这一支,他们是家族开枝散叶之后混得最高的一支,才会成为王氏的主家。
  现在真的是又到了该站队的时候,不止是因为中原再次出现板荡的迹象,还是因为石虎全面迫害底层和中层的晋人,也开始防备和伤害上层阶级的晋人。
  【冉闵那边已经有家族子弟投靠过去。冉闵已经控制几个重要关隘,至少能够形成割据的局面数十年?】王基看向了案几上的文牍,有一篇被铺开,上面写的是关于刘彦的一些事迹:【刘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应“三王同盟”,这个实在太奇怪了。】
  三王同盟因为刘彦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已经有向笑话发展的趋向,为了这么件事情冉闵可是派出麾下重臣出关,他们正在前去寻找刘彦的路途上。
  无论檄文上写了什么,实际上刘彦现在已经成了关键的核心,是刘彦率军在与石碣赵军的主力交战,战事没有出现结果……至少是这一次围剿没有出现结果之前,大多数人只会先将注意力盯在刘彦身上。
  比较现实的是,围剿已经造成事实上的缺口,兖州方向的邓恒已经败亡,汉军南下攻击徐州,晋军又跨江攻击,眼见一场会战级别的战事又要爆发。
  只有新一场的会战结束,那些注意动态的人才会得出一个结论,那也是王基所在家族在等待的,差别就是因为他们效忠石遵,而石遵的封地彭城离战场太近,又有汉军进逼彭城,等于是迫使王家从旁观者变成了实际的参与者。
  【刘彦以兵力劣势与王鸾硬碰硬的对峙,几次小规模的试探下来,汉军的确也足够精锐。】王基眼睛的视线转向了旁边的墙壁,那里挂着一幅山川舆图。他干脆走过去,目光不断在东海郡的各处移动:【三万对七万,是什么给刘彦这样的信心?是晋军,还是……】
  与之一些不了解事实情况的不同,石碣赵国的将领还是比较重视晋军,因为他们清楚晋军若是真的无能的话,那样屡次战争爆发的地点就不会是在长江以北,该是在长江以南。
  【不,庾家虽然强大,但自庾亮之后,庾家不可能再次倾尽全力北伐。】王基再次移动视线,【看结果,再决定是否派出家族子弟前往投效刘彦!】


第264章 锋芒毕露
  马蹄奔腾,尘烟起。三千骑士再加近万战马,他们笔直地向着突然遇敌而慌乱的两千多人踏蹄而去。
  毫无疑问,三千骑兵就是桓温所率的汉军,那些在慌乱的士兵是来自于牛牍召集起来的人手。
  石碣赵国允许拥有私兵,并且不在私兵上做限制,等于是能养多少私兵纯粹看个人实力。但有一点是很严格的,那就是一旦石虎下令,拥有私兵的人就必须率兵听从命令,不然等着围剿吧。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公元342年之前,石碣赵国下令在民间征兵只会是对胡人(含杂胡),一般是五抽一,晋人没有被抽丁入军的资格,晋人只能是投靠乞活军才能参与征战;公元342年之后,石虎的征兵才将晋人算到中枢体系,更狠的是由之前的十抽一或五抽一变成三抽一或五抽三。
  石虎在公元342年的年初下令全国征兵,各州郡征兵之后是留在原地,需要得到命令才向指定地点开拔。造成的事实情况就是,得到命令的各州郡都有足够的军队,是比平时膨胀至少二十五倍左右。
  牛牍派出来做诱饵的部队,两千余人来自于晋人和杂胡,操练程度堪忧,兵甲器械……不提也罢。
  轰鸣的马蹄声很大,桓温是冲锋在前,他的身躯随着战马的颠簸在摇晃着,手里的斩马刀已经向侧边横出去。
  前方的石碣赵军在胡乱逃窜,谁都没有想过要用血肉之躯去阻挡高速冲锋而来的骑兵。
  桓温第一个杀进去,随后是不断奔腾而过的突骑兵,其余的轻骑和辅助骑手从两翼插进去,三千多骑兵连带近万马匹就淹没了石碣赵军。
  没有抵抗,就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罢了。
  说屠杀,那是因为面对骑兵高速驰骋冲锋的时候,举起双手投降也不会有用,毕竟骑兵可不会为了一个降兵就停下来,甚至是不会改变战马的方向而失去速度。
  一次凿穿之后又是一次,仅仅是两次就歼灭了大部分的石碣赵军,做完这些的桓温根本就不想在战场停留,是下令向东移动,准备趁着士气大振的时候再击败东面的那支石碣赵军。
  骑军离去之时,侥幸没死的石碣赵军皆是一脸呆滞地看着远去的汉军,不少人“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桓温需要的就是击溃,不需要什么全歼。他就是需要亲眼看一看率领的这支汉军骑兵究竟怎么样,一次集团冲锋下来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元子,我们有大概两刻钟的时间差。”
  “知晓。”
  脱离了敌军溃兵的视野,桓温下令全军停下,他们需要更换备用的战马,没有多久又继续出发,只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是全力驰骋,是一种让战马热身式的奔跑以及适应马背上有了骑士。
  行军期间,汉军骑士会进行水份或是食物补充,就是直接在马背上补充。
  “刚才损失多少,大概有多少战果?”
  “全军无损,战果该是造成敌军一千左右的伤亡。”
  桓温满意地笑了,无损是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军队能够如臂使指。
  石碣赵军想要设计陷阱,桓温就率军踏入陷阱,他认为所率的汉军哪怕是身处陷阱,石碣赵军也没有好的牙口吞下,石碣赵军反而会崩掉自己的牙。
  那不是盲目的自信,是一种力量的对比之后,再结合一些其余的东西来印证,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只要没有昏了头脑,平原地形之上突围还是能够办到。
  牛牍没有接到诱饵部队被击溃的消息,他看到出现的汉军时,第一个判断是汉军没有去攻击诱饵部队,是直接向着他们而来。
  “点燃狼烟!”
  狼烟是什么玩意?其实就是胡杨、红柳、罗布麻、芨芨草、白茨、骆驼草、甘草、旱芦苇、梭梭等东西燃烧的柴薪,也可以加入狼粪或是马粪。狼粪烧起来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马粪烧起来与干草差不多,颜色则是会比狼粪淡一些。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狼这食肉动物不管是在草原或是中原,实际上数量从来都不少,它们的粪便不难收集。
  粗大显示为浅棕色的狼烟缓缓地飘向了天空,要是视线没有被遮拦住的话,哪怕是二三十里外都能清晰可见。
  王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眯着眼睛看全出飘然升起的狼烟,仅有一炷代表牛牍被汉军突击,诱饵部队则是属于状态未知的状况。
  大约四千左右的骑兵就待在王基的身后,那是一些看去服色杂乱的轻骑,可别只看服色,要看的是骑兵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认真观察会发现一个个有些健壮和剽悍。他们是石遵的私兵,是从各个家族或部落挑选出来的勇士。
  “军主?”
  “唔……”
  王基在思考一个问题,桓温无论是不是直接扑向牛牍,都代表汉军发现了有埋伏,偏偏汉军明知道有陷阱还进来,那意味着什么。
  必须得说的是,王基这支骑兵原先不被计算在战力里面,他是后面率军赶过来。
  属于石遵私兵的四千左右步骑,这支部队才是石遵最先投入的部队,亦是被汉军发现的部队。王基后面带来的四千轻骑一直待在战场三十里之外,连夜赶到斥候的侦查距离之外就猫在山地,按照道理是没有被发现。
  “主上,我们进军吗?”
  “不。”
  对于王基而言,牛牍这种层次的货色死了也就死了,甚至是另一支属于石遵的私兵部队被灭也无所谓,他们会一直隐蔽下去,直至认为机会出现了才会现身。至于是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到了,那得由王基说了算。
  “我听闻邓家在分家?”
  “回主上,是的。”
  “哦……”
  会称呼主上,代表是王家人。
  对话中的邓家,所指是邓恒的那个家族。邓恒败亡,受到了石虎的惩罚,家族中的那些人基本是被罢官,个别人甚至是被算老账,分家看上去是逼不得已的开枝散叶,可近乎于所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晋人都不会往简单的方向看。
  “我们多方注意,察觉有邓家人入关,亦是有邓家人南下,南下的其中一支过了黄河就消失。”
  “呵呵,肯定是前去投奔刘彦了。”
  王氏也开始在做准备,几乎每个大家族都是在做准备,之前该做的已经做了,像是同一个宗的人分为数家分别投靠石碣赵国、慕容燕国、拓跋代国、张氏凉国、司马晋国。现在则是多了两个或许需要投资的势力,是入了关中形成割据的冉闵和占据青州有割据实力的刘彦。
  他们正在聊着,大约是一个时辰左右,先前的狼烟早就消失,另一个方位却是燃起了两炷狼烟,颜色却为红色。
  王基本来还在谈笑风生,看到红色的狼烟却是明显地愣住,随后呢喃:“不可能吧?”
  狼烟,还是红色的。红色通常都被设定为紧急,显然是那支属于石遵的四千步骑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为危险的情况?
  发生了什么?
  ……
  桓温带着三千骑兵又一次很轻易地击溃了牛牍的私军,他们近乎是没有停留又脱离战场。
  脱离战场之后,桓温与之前离队的袁乔进行会合。
  袁乔给了桓温一个眉开眼笑的消息,另外一支敌军正在往这边赶。那么也就是说,桓温想要的目标已经达到。他们则可以休憩大概一个钟,接下来就该是选择直面与敌军再次拼杀。
  中场休息的时候,桓温显得极度兴奋,近乎是语无伦次地告诉袁乔,说指挥汉军和指挥晋军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知道吗?温下达一个命令,部队很快就会做出反应,尤其是麾下突骑执行起来既是高效又是坚决!”
  袁乔很为桓温感到高兴,也许也该为自己高兴一下?他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想离开汉部有些不容易,那么可以在汉部待得相对愉快就显得很重要。
  兴奋中的桓温是一个比较可怕的人,全程就是他在说,袁乔在听,另一支敌军出现在可视的视野,桓温离开抛开刚才还聊得很愉快的袁乔,大笑着命人前来坐骑翻身上去。
  “众将士,动起来,让我们再次屠戮敌军!”
  “诺!”
  要是乌合之众或杂牌军,整齐应诺不会让桓温有什么感觉,但整齐对他应命的是一支精锐,是他亲眼所见,亲自统率,轻易就屠宰了两支敌军的强大虎狼之师!
  听从命令,拥有高强战力,任何一个统率都会喜欢这样的军队。桓温不止一次领兵了,但还是第一次对于作战有着盼望。他是真心喜欢自己率领的这支军队,不止是因为这支军队善战,还让他看到了别的东西,那是一种亲自参与进去并且感受,才能够察觉到的。
  【彦叔肯定也是一样心意,不然交流时不会那么平和。】桓温嘴角勾了起来,他扭头看一眼牵马站立的袁乔,眯起了眼睛想道:【我与彦叔是天然的同盟,无论在哪都是。却是要分好主次,莫乱了章程。】


第265章 如之要完,必先疯狂
  “桓温果真将才,不负君上看重。”
  刘彦听纪昌那么多只是笑笑,不是因为他的看重才致使桓温显示出将才,是桓温本身厉害才被他看重。
  不过,那都是次要的事情,比较主要的是桓温率领三千骑军的确搅动了战局的风向,特别是一个叫王基的人败在桓温手中,导致彭城那边出现震动。
  “桓温请命继续率军在彭城郡游击。”
  “好现象,不是吗?”
  刘彦喜欢“桓温请命”这样的字眼,代表着已经出现屈服。而人才的屈服对于刘彦来讲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袁乔已经在归回主大营的路上。
  “现在该是王鸾着急了。”桑虞刚看完战报,笑着说:“桓温仅是率三千骑军就连续击溃四支部队,徐州军会怎么想?”
  “桓温只是给王鸾更深刻的印象,任何一个局部战场都是我们取得优势。”纪昌对着桑虞一笑,随后看向刘彦说道:“桓温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可是损失也略大。职并不赞同给予他就地收编降兵的权利,他没有这样的资格。”
  四战皆胜,虽说不是四次都是以寡击众,可有两次是几乎无损的战果,后面两次更是表现出骑兵应有的侵略如火。
  四次出击打下来,桓温取得多少战果不太好说,自身却是从三千兵力减员到一千六百。
  桓温先写战报,再请求收纳降兵,符合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政治体系,但在汉部这边并不是。
  “让桓温带兵回来。”刘彦要的不止是屈服,他还需要服从。
  是袁乔先回到主大营,随后的第三天桓温才出现。
  在这一段时间里,两军主力的对峙有结束的迹象,尤其是桓温带着残余的一千六百汉军和接近两千的降兵回来时,王鸾终于是来了次大动作。
  得幸亏是汉军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备下预案,根据预案部署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以至于王鸾出动一万骑兵前去拦截桓温所部,汉军这边也从军营涌出七千骑兵追逐上去。
  “都是人才啊!”刘彦说话的声音没有降低,目光当然是在观察局势,那是出现在远处的桓温所部和刚刚出营盘没有多久的一万石碣赵军。他说:“彦叔可愿为我参军?”
  古时候有一种特别的车叫巢车,那是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
  能够与刘彦一块上巢车观察的人可不多,无一不是汉部的重要人物,袁乔在被邀请一同登上巢车的时候内心里已经有足够的心里准备,一听却是脸色有些僵硬。
  袁乔是谁?他是东汉末郎中令袁涣玄孙,东晋国子祭酒袁瑰之子。在东晋小朝廷还是长合乡侯,曾经拒绝担任司徒左西属(九品官),现在却是作为公府掾(七品官)辅佐桓温。
  汉部的官职好像没有编订,也就是说什么官职是几品之类的,反而是仿古制走三公九卿那一套。
  简直就是诡异到没有边了,要说两汉时期的太尉、司徒、司空是三公,算得上是显赫无边,那么到现在也就太尉还保留应有的尊贵地位,倒是司徒和司空地位下降得有些厉害。九卿的那些就不用说了,之前是中枢才有资格,可到了两晋期间封国也能自设九卿(名字不同)。更夸张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地位无限下降,近乎于都快成为荣誉称号,连四征、四镇、四夷将军都有些不如。
  汉部仿古制完全可以,但要是汉部立国,文职上面或许关系不大,可依然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作为前三的武将官职,那么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许是在汉部或者称为汉国依然是前三,但……其它国家却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满地爬,那该是多么尴尬?
  “参军是……是几品官?”袁乔必须要问,有些事情事先搞明白会比懵懵懂懂好。
  刘彦沉默了。
  “汉部并未立国。”桑虞用着轻松的语气:“正是有才之士获立功勋,以待荣华之时。”
  “我们有二十等爵。”纪昌对待刘彦之外的人从来就是面无表情,说话的时候亦是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爵位会是‘我们的国’立国之本,官职还有待商定用什么制度。”
  他们在这边谈无关战事……至少是与这次战事无关的话题,外面的交锋将要开始。
  桓温是带着两千多的降兵回来,比较令人看不懂的是那些降兵并不是捆绑状态,降兵除了没有身着汉军的战袍可是骑着战马拥有武器。
  最后一战的过程比较复杂,桓温是击败了王基,但是王基毫发无损离去,走之前给了桓温一个建议,那个建议就是收拢降兵,那些降兵是王氏给予刘彦的诚意。后面这点桓温并没有在书信上提起。
  至少是在隋唐之前,送人是一件比较流行的事情,例如在陪嫁给予劳动力或武士,好友与好友之间也会互相送私兵或是歌姬、舞娘、女伶之类的人。
  简而言之,王基后面送人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对刘彦释放,不是桓温。却是不知道桓温为什么没提,甚至不知道桓温到底会不会提。
  王鸾派出部队拦截桓温,刘彦派出部队进行接应,但看实际情况桓温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李校尉,可有信心再次以寡击众?”
  “末将会听从合理的命令。”
  “如今是在主营盘,是在刘公(刘彦)的注视之下。之前建立多少功劳,是呈现于纸面,怎么比得上在刘公面前亲自展现武勇更加深刻。”
  “末将的能力不在于个人武勇,而在于听从命令行事,率领袍泽去迎接死亡或是带去死亡。”
  不得不说,尽管只是接触半个月不到,桓温却是无比的欣赏李匡。他欣赏李匡的沉默寡言和对执行军令的毫不迟疑。可他不喜欢现在李匡明显的拒绝态度。
  说到底桓温不是这支骑军真正的领导者,他也清楚这一点,李匡不同意之后,只能是命令旗手向主营盘打旗语。
  “君上,桓温请求出营的部队配合协同攻击出了营盘的敌军。”
  刘彦看到了旗语,也能明白桓温的某一些心态,可有些话不能由他来讲。
  “桓温有能力,可显得桀骜了。”
  袁乔听到纪昌说那句话是一种担忧心理,有心插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知道纪昌是谁,更加清楚纪昌在刘彦内心的地位怎么样。若是真的要形容的话,他可以直接理解为纪昌是刘彦的忠实鹰犬,而能够成为统治者鹰犬绝不止是拥有能力那么简单,信任是互相给予,也就代表刘彦信任纪昌。
  就在袁乔想要说一些话的时候,那边的纪昌又说话了。
  “我们需要有能力的人,或许君上应该同意桓温的请求?”
  必须承认一点,袁乔有些不理解纪昌到底是想要干什么,或者是对桓温(可能还包含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了。
  石碣赵军的主营盘,王鸾当然也是站在巢车之上。
  王鸾已经知道所有应该知道的事情,其中就包括王基私底下给出的建议,那便是战争依然照打,可或许应该留条后路。
  王鸾也是属于石遵那一派,而石遵说实话并不是石虎众多儿子中得势的那一批。要是王家遭遇了什么,两人得出的共同结论就是石遵未必帮的上忙,这个在石虎发了疯似得部分阶级迫害晋人前提下真不是什么好事。
  【确实是太留条后路,但不是现在。】王鸾不是讲什么节操,是着实心有顾虑。有明确的消息显示一点,石虎有意撤换所有晋人将领,改为羯人或是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