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之。慕容皝筑龙城为都,城汉宫阁,皆由他规划。”
说阳裕五姓家奴,说的不是侍奉段氏五主,说的是先出仕在司马皇室麾下,后面归附了段氏鲜卑,再来又归降了石碣,中间再次从石碣那里化装潜逃,逃去段氏鲜卑残部,等待段氏鲜卑完蛋之后归降了慕容鲜卑。
人要是经历过一些事情真的会变得比较怪异,比如阳裕现在就像是一个疯子那样当街大笑,周边是一些刚从地上爬起来模样狼狈的慕容鲜卑人。
“复仇心理。”纪昌看透了人心一般地说:“对于儒家门徒而言,投奔并效力于胡人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他们这一批前后侍奉了几批胡人的儒生,平时或许很正常,看到那些仓皇难逃后日子过得滋润的儒生,尤其是世家子弟,瞬间就不淡定了。”
“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嘛。”桑虞万分理解地说:“事实上中原的士子,有一个算一个皆是厌恶乃至于痛恨长江以南的那些人。”
桑虞与纪昌都是“衣冠南渡”背景下的受害者,一个是家族里面众多族人为胡人效力,另一个是亲自给胡人当过幕僚,说那些话不存在是在笑话谁,应该说还是一种很无奈的心态。
“若是没有君上……”纪昌停顿下来,有一小会才不带什么感情波动地继续说:“昌会继续为胡人效命,会做任何事情让自己活下去。”
桑虞无言以对,桑氏一族中也就只有他可以任性,其余的家人又何尝不是不管愿不愿意都无法与现实抗争。
“我等算是幸运,非常的幸运。”纪昌脸上难得露出了笑颜,指着大街上的阳裕,有些可怜地说:“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对于他们来讲则是不幸。”
是啊,没有刘彦异军突起的话,长江以南的东晋小朝廷真的是令人从期盼到绝望,很多人根本就没得选,尤其是无权无势的人更没得选,真以为出卖民族和国家是人人有资格的吗?到了有得选的时候,冉闵带头杀胡,中原的晋人爆发了血性,后面才算是让胡人认识到中原的是汉人不是晋人。
汉人爆发了一次,中原的历史进程开始进入胡人专注征战,汉人负责劳作的分工。不得不说的是,到了南北朝后期,胡人的青壮大批死于战争,隋唐时期那些武将世家就是北朝允许汉人参军作战下的产物,另有一些世家则是时代为胡人出谋划策才能生存下来。总得来讲,文武谁都没有资格嘲笑谁。
一场关于孙绰与阳裕的闹剧被传得很广,目前可是有好几个国家的使节团都在下密,那等于是各国的显贵后面该知道的都会知道。
距离刘彦接见各国使节的前一天,庾翼一再求见之下,后面写了一封信,迫使刘彦必需接见。
“若说是吾看笑话也许是对的。”刘彦还是第一次看到庾翼,如传闻中那样庾氏一家都是美男子。他没有理会庾翼脸上的怒气:“两者皆为来客,吾只是看着,并未偏袒一方。再则,阁下难道不明白吗?”
庾翼写信给刘彦没说其他的,就是谈关于联姻的事情,见则庾氏一族从中说和,不见嘛……
要是信件里面写说,不见就要提兵北上之类的话,庾翼猜测刘彦不但不会见,估计一些更激烈的事情都干得出来,毕竟刘彦可是连人都能明抢的主。
“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庾翼充分认识到这个,他却难以不恼火,只是火气发泄在刘彦这边异常没有道理,也有一些难以说明的苦衷,只得说:“阳裕那逆贼提出比斗,刘公可否管管?”
这一次东晋小朝廷来的随行兵士或武士,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勇猛的人,他们还自持正朔,没有绝对把握之下根本就不想在那么大的场合下丢脸。
【……】刘彦非常平静地看着美男子庾翼,内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叹息:【一个皇朝果然不是无缘无故就陷入虚弱,亦不是没有原因的走向灭亡。长江以南的那些人……连这一批最优秀的人都失去了亮剑的胆魄,原因只有担忧会输。】
第306章 齐聚一堂
了解庾氏一族的话,会为这个家族感到可惜。庾氏一族多次主张北伐,并且也真的由庾亮率军北伐了一次,那一次其实是取得不错的战果,从石碣赵国手上光复了不少的地盘,可惜的是后面又陆续失守。
仅一次北伐便让庾氏一族元气大伤,自那之后庾氏便进入了蛰伏期,等待又有实力之后庾氏的庾鹰又开始主张北伐,他还做出了实际的行动,其中就包括与桓氏一族的当代家主桓温达成共识,桓氏一族掌握的力量协助庾氏一族北伐,庾氏一族则是支持桓氏一族讨伐李氏成汉。
庾翼不喜欢刘彦的语气,一切只因为刘彦在展露一个残酷的事实,东晋那边虚弱无比得不到尊重,汉部却已经展现强悍的军事力量遭到各方拉拢。
对于东晋小朝廷而言,他们感受到最致命的威胁是,没有任何一方再视他们为正朔,让本来就显得虚弱的小朝廷变得更加脆弱,一旦没人再将他们当成正朔,那么是不是说明连大义都没有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义。”刘彦不介意再揭露更多残酷的事实:“阁下刚才说得很对,弱肉强食已经成为现实。如今不是夜夜笙歌的岁月,诗赋亦难以再令人觉得陶醉,没有武力保证的文明最终会在战火中毁灭。”
庾翼知道刘彦在说什么,孙绰是长江以南的大诗人兼大书法家,阳裕也有才名但是不如孙绰,可阳裕仗着慕容鲜卑的势就能尽情侮辱孙绰,可不就是文明面对野蛮时尽显虚弱和狼狈吗?
“若是我朝公主下嫁,贵方可否为藩属?”庾翼看到刘彦露出失笑的表情,又说:“或是互为盟友?”
刘彦其实很高兴,庾翼会说那些话,至少代表庾翼是一个看得清现实的人,没有迷醉在虚假的强大中,知道东晋小朝廷不能孤独。
孤独代表被排斥,而被排斥等于被孤立。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不就是不能没有朋友吗?孤独者容易被围攻,像是看去强大如石碣赵国可不是因为多方面出现问题,再有多个势力针对,难免地走向了衰败和崩溃。
刘彦看似随意地说:“今次多方约定共击石碣,贵方其实可以参与进来。”
庾翼立刻表示拒绝。不是单单东晋小朝廷无力北上,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掉价到那份上,与曾经的藩属,与自己公开宣布为逆贼,与自己的仇人……太多太多,依然是觉得不屑为伍。
刚才刘彦还在认为庾翼是一个难得清醒的人,遭到拒绝不免又是暗自叹息。
对的,没有错,刘彦那个提议有陷阱,是想要将东晋小朝廷拉到与众多国家平等的地位上面来,可那也是现如今的一种现实,东晋小朝廷参与进来或许不会再有正朔的地位,但东晋小朝廷务实一些远比自持正朔更有利。
不是刘彦好心,是这一次多方共击石碣赵国,要是不一下将石碣赵国解决掉,冉氏秦国有雄关险隘,张氏凉国山高路远,慕容燕国位处苦寒之地,刘彦的汉部却是在青州!
青州就是中原的一部分,要是让石碣赵国撑过这一次,以石虎的性格必然要倾力报复。合作一次没成功的众多势力,他们在汉部遭受石虎全力进攻时会有什么选择?超过九成九是会看戏!
东晋小朝廷或许很虚弱,可是不代表长江以南的那些门阀和世家也虚弱。要是长江以南的那些门阀和世家将家族中的私兵拉出来,信不信可以再组建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万的大军出来?
最简单的例子,庾冰要主持北伐,仅仅是庾氏一族就拉出了近三万的青壮。而长江以南还有另外三个门阀,更有数量难以计数的世家,他们把控着长江以南近乎于八成的资源,要是能够结成一股绳显然是很有实力的存在。
“仅桓氏与袁氏很小一部分的实力,便为汉部带来四十多员可以处理文案的士人。”刘彦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笑着又说:“他们的能力还算不错,最差者都能应付一乡文事。而那些不过是所谓的部曲。”
那些事情庾翼当然知道,过来的差不多是桓温和袁乔的私人部曲,而在长江以南真正能够做事的,大部分还就是所谓的部曲,倒是许许多多的世家子表面光鲜可实际动手能力几近于无。
刘彦等人又不是智障,除开那些被写信邀请而来的人,近期长江以南来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哪能不知道长江以南的世家想做什么。
越来越多的南方士子过来,无非就是各个家族之间进行投资。这一点刘彦是持欢迎的态度,汉部严重缺乏士子,一些郡县是建立了起来,但没有行政人才和有行政人才的发展速度绝对不是一个样。
担忧被架空?那是想多了。刘彦万般清楚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门阀和世家,那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根本就无法完全杜绝,他清楚这一点,明白这一点,从始至终就不会让军权旁落,更不会允许土地在不受控制的范围内被大肆兼并。
庾翼与刘彦的第一次交流进行得很不成功,至少庾翼是这么认为。
刘彦在庾翼离去后,早在偏殿等待的文武被召唤之后出现。他们需要商谈明天的阅兵。
大阅兵是华夏文明从很久以前就有的习惯,一般情况下要大举用兵时都会来上一次,用意是检阅即将踏上征程的军队,让君王看一看军队堪不堪用。
汉军此次的阅兵却是带着一些震慑性质,让前来的各方使节了解汉军的军容鼎盛的同时,在接下来的几方会谈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商谈非常顺利,毕竟汉军的建制从来都很完整,该是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从一开始就有着严格的划分。
众人离去,刘彦独自坐着,他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再看看外面变晚的天色,缓缓站在起来,走向殿后。
翌日,天色没有放亮时,下密本城包括周边就响起了阵阵的鼓声。
实际上下密本城目前就是一个大兵营,里面不存在什么平民,有着的是接近五万的将士。下密周边的几个子城,包括林立的营盘,合起来的将士数量也有个五万左右。
汉军目前的数量恰好是整数的二十万,下密作为刘彦所在处军队多一些很是必然,另外的部队分别被驻扎在平寿、寒亭、淳于、徐州各地,后方自然也不会缺少稳定基本盘的部队。
今天注定会是忙碌的一天,不止是汉部的这边,实际上因为是约定的商谈之日,各方使节团也会显得无比忙碌。
庾翼和孙绰,包括东晋使节团一些有身份的人彻夜未眠,他们昨晚商谈和争吵了整整一夜,是在争吵要不要加入到针对各方瓜分石碣赵国,也是争吵要不要参加各方的商谈。
没有在刘彦那里得到什么的庾翼,他后面思考了非常多的东西,比如还要不要有正朔的矜持。要正朔的矜持就代表不去参与商议,倒是准备一下在许可的条件下渡过长江占领……光复一些土地是所有人认为可以有的事。
那声鼓声传来的时候,争吵了一夜精神萎缩的众人,他们齐齐看向了庾翼。到现在,他们连要不要去参与各方见面都没有商议出一个结果。
“各方见面,是近期以来最大的事情。”孙绰抹了一把脸,让自己看上去精神一些:“代表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不就是在纠结这个嘛,要不连商量都不需要有,直接说不用去就行了。
关乎天下未来的走势,这样的大事不去参与的话,那几方联合起来的势力,瓜分石碣赵国有没有他们的份,等待瓜分完石碣赵国之后会不会再合起来针对他们?
其实,包括庾翼在内的大部分倒是有另外的见解,比如石碣赵国崩溃之后,啃咬完石碣赵国的各方势力是进行混战,在中院重新恢复一统之前,没有人会有那个闲工夫渡过天堑长江找东晋小朝廷的麻烦。
“去吧。”庾翼认为他们不能完全没有存在感:“再则,听闻今天各方还会有武斗。”
孙绰一听到武斗立刻就是冷下脸,他被阳裕逼得太狼狈太恼火,要说内心里面没有想报复的想法属于不可能。问题是,他没有带来勇猛的武士,一对一觉得打不赢野蛮的鲜卑人,多对多晋军又不是他的私人部曲。总之就是既无奈又憋屈,可真是干不过,他能怎么样?
东晋使节团这边在拖拖拉拉,其余各方却是已经做好了准备。
张氏凉国的使节团和冉氏秦国的使节团,两支使节团是主动要求被安置在相连的宅子,他们也是一同出发前往下密西城楼处,那里将是刘彦正式接见他们的地点,亦是活动的举办地点。
谢艾的副使叫章华,其实张氏凉国的使节团在级别上并不大,比如谢艾目前只是一名主簿,章华干脆就是一名散官。他俩带来的人也不多,仅仅是三百名西凉将士。会这样不能说张骏不重视这一次会面,主要是他们所在的凉州离青州着实太远,中间又是敌对势力居多,能走李氏成汉其实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蒋干在没有确定几国相聚时就已经来到下密,他所代表的冉氏秦国并不存在副使,倒是过来的五百多冉闵军将士皆是显得剽悍。不剽悍也不行,他们不是走李氏成汉再经由长江沿线,走的是石碣赵国的腹地,等于是一路杀过来,以至于礼物什么的也压根就没有带。
使节团规模比较大的是慕容燕国,正使阳裕负责诸多事宜,副使李洪负责使节团内部的将士领导。
李洪是谁?他是辽东晋人,一开始是作为慕容一家子的奴隶,历经无数血战成了右司马。
先是冉氏秦国与张氏凉国的人来到西城楼,第三波抵达的竟是东晋使节团,第四波是慕容燕国的人,拓跋代国的人是和汉部这边的人一同到来。
作为东道主,刘彦这边当然是要做诸多的准备,例如安排各国使节团的方位,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更是必不可少。
为了防止慕容燕国与东晋那边的人再起什么龌蹉,他们的中间是被冉闵和张骏的人隔开,阳裕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孙绰的身影,庾翼则是一直在表现得比较亲密的谢艾和蒋干身上来回扫视。
现场最低调的该是拓跋鲜卑的代表团,他们被安排在离刘彦比较近的地方,拓跋孤没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是站在刘彦身侧不断笑嘻嘻地说着什么,给人一种与刘彦相当亲密的感觉。
拓跋孤是拓跋什翼犍的四弟,曾经在石碣赵国当了很久的人质,回到拓跋鲜卑之后,拓跋什翼犍为了感念他的付出可是划了一半的疆土给予治理。他的个性比较谦和,不像拓跋屈那般的暴烈,亦是与拓跋秀比较亲,这就是为什么被选为使节团的正使。
拓跋屈是拓跋什翼犍的三弟,拓跋孤的三哥。
拓跋孤也没有在说什么其它的,就是在谈论底下各国使节互相瞪眼,或是各国使节哪一方比较亲密。
刘彦一直笑着,时不时地应一句,对于这个自来熟的舅子则是有些无奈,一切只因为拓跋孤的话真的相当多。
城楼下方目前仅仅是凑着几堆人,他们来自各个使节团准备起来的将士,等一下会当场进行较量。
必须说明的是,庾翼仅仅是带了几个世家子和相应的随从,武士什么的却是一个没有带,甚至连副使孙绰都没有到场,令其余几国的使节团看得频频皱眉,连带刘彦也算是彻底服气了。
刘彦服气什么?无外乎就是庾翼真的够能忍,再来就是庾翼来了总比不来好,哪怕来了要被各种怪异的眼神看,但真的该来。
“其实……他真的蛮不错。”拓跋孤没有笑话庾翼,对刘彦说:“还是很有勇气的。”
第307章 只是前奏
势不如人,再有是连接遭遇背叛,庾翼敢出现在这个场合是真的要有莫大的勇气,心理素质稍微差一些的人估计连那些怪异的眼神都忍不住,哪能一脸平静地端坐在位。
讲道理的话,不算东道主汉部的一帮人,城楼之上可是有三个晋人势力,张氏凉国与冉氏秦国混到了一块,司马东晋却是独自被凉到了一边。
从场面来看,谢艾与蒋干带来的人不算少,他们也一直显得相对热闹,尤其是在面对慕容鲜卑的时候,两个国家还能笑语相对,就是慕容鲜卑那边不怎么搭理。
“慕容鲜卑与冉闵那边的仇恨不小。”拓跋孤笑嘻嘻地说:“上一次慕容燕军南下,于幽州与石碣赵军大战,石虎本部崩溃,连带其余诸部也是大败亏输,仅有冉闵本部顶住了慕容燕军并且杀死慕容燕军诸多大将。”
那些事情刘彦都知道,甚至还知道慕容遵与慕容霸被冉闵击溃追杀,后面要不是慕容恪率军驰援,真不知道冉闵会不会将两人宰了。
一直胜利,且一直都在持续走向下一个胜利的慕容一家子,他们对冉闵能够击败慕容遵和慕容霸感到无比介怀,只因为冉闵仅仅是用三千人就接连击败率领两万人的慕容遵和率领一万人的慕容霸,被视为奇耻大辱。
“是啊,慕容恪后面是带着将近三万人才迫使冉闵撤退。”拓跋孤一脸的佩服:“冉闵是撤而不乱,慕容恪也只能脱离不战。说起来,冉闵真是一名大将。”
刘彦怎么会不知道冉闵是一员大将?冉闵不但是大将并且是悍将,就是作为君主的时候不像作为一名将军那样优秀,反而是冉闵成为君主之后开始连出昏招了。
冉闵极力与张骏靠拢的同时,他派出了两支使节团,一支使节团当然是来到青州,另一支使节团则是去河套那边寻找匈奴诸部。
说好的晋人守护者呢?说好的民族大义呢?固守潼关和晓关形成实际割据也就罢了,口号喊得震天响,假装看不到关外一片哀嚎,联合同为晋人的张骏无可厚非,去联络匈奴是几个意思?
喊口号在任何一个政权都是属于极度平常的事情,但喊出口号再用其它的实际作为来打自己的脸,模样似乎有些难看。
刘彦也在喊口号的,他喊的是恢复汉人血勇与荣耀。这个口号无比的实际,可不是说要保护晋人,只说是汉人。
汉人是什么?就是接受并且服从刘彦领导,就是所谓的自己人。而自己人的界线没有那么狭隘,晋人愿意来到汉部天然上更容易成为刘彦的自己人,另外一些认同汉文化的什么人过来汉部也能成为自己人。
没办法,中原的晋人一再被清洗本来就少,觉得自己是汉人的就更少,刘彦要是不主动融合可以融合那些人,人口的制约将限定他们可以迈得多远的脚步。
至于说不讲文化认同,去讲血统什么的,炎黄苗裔的扩张史上不知道融合了多少异族,压根就不存在什么血统论,再来是……刘彦是后世穿越而来,后世历经那么多的沦陷,再有胡人自行汉化改姓,血统一再融合之下,讲血统等于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
刘彦按照文化去认同,是一种主动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汉文化会是绝对的主流,建立的国家里面只有汉人而不会有其余民族,再来是只会融合有相同外貌的人,对于黄皮肤之外,甚至是什么金发碧眼,绝对不会融合进汉人的大家庭。
讲真心话,一个只有一个民族的国家才会是一个最纯净的国家,民族越多的国家越脆弱,遭遇到什么困境的时候越是容易崩溃。所以讲什么多元化都行,就是别讲什么多民族团结,因为不同民族根本就团结不到一块去,奥匈和所谓南斯拉夫就是最好的榜样。
刘彦在思考事情,无视掉下方那些频频看来的目光。
沉重的战鼓之声先被敲响,后面是轰隆的马蹄声和脚步声,引得城楼之上的众人将视线移过去。
“这个阅兵是个什么说法?”
“古已有之,相传西周幽王最喜欢干这事。”
“幽王?那个为博褒姒一笑,戏弄诸侯的幽王?”
“没文化不要乱讲话,国家兴亡岂是一介女子能够造成的事?分明是当时周国抵御东夷和犬戎连连征战,那些个诸侯受不了连连征战找了个借口拒绝出兵。”
“也对……”
不是也对,是非常的对,把国家的兴衰推给一个女人,君王包括满国的文武觉不觉得丢人现眼。例如商推翻夏和周推翻商,可以看到总是有一个末代残暴的君王,必然还会有一个祸害众生的女人。
那些将历史那么记载的人,无不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历史为胜利者书写,还能奢望胜利者将战败者写得多好?往好了写,岂不是说自己混账竟然造反。只有将战败者写得无比不堪,那才能向天下众生说明自己完全就是被逼的,结果是被逼着、逼着、再逼着……天下是老子的了。
西城外正在集结的部队不算少,但他们并不是直接过来城楼这边,是出了营盘之后在空地上进行排队。
刘彦已经站了起来,他的左边是纪昌、吕议、蔡优、桑虞等文士,他的右边是徐正、李坛、吕泰、骞建同等武将,等于是被左右拥护着来到城垛边上。
既然刘彦都已经站起来并走过去,其余的使节等人就没有必要待在原地,也是全部围拢到了城垛边上,该是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待在一块,看去颇为有些泾渭分明。
有一点比较奇怪,北方草原上慕容鲜卑与拓跋鲜卑正在开战,可是来到下密的两波鲜卑人看着并不怎么剑拔弩张,甚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