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彦醒来的时候,睁开眼睛在床上躺着发了会呆。
  要是往常阿香就该端来梳洗的用物,今天却是没有什么动静。
  要说起来,成了上位者被伺候几乎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除非是过度地用于装逼,不然哪个上位者身边又缺少可以使唤的人呢?古今中外,不外如是。
  阳光从窗户照射入屋,亦是能够听到一阵阵的鸟鸣声,仔细聆听还能听到一些说话声从远处传来。
  刘彦从床上爬起来,利索地将衣服穿好,走到床边向外看去。
  中央食堂那边像是往常那般,早就排起了长龙。那是排队在领取每日的朝食,日日重复,说话声就是从那里远远地传来。
  视野转到了篱笆墙的外面,早就用饭了的人被带出去,他们正在清除杂草,这样的事情已经干了接近十天。
  按照田朔的想法,周边五里之内的杂物都该被清除掉,或是作为农田,或是作为空地,说是哪怕不干什么,总不能留下给人施以火攻。
  有危机感是一件好事,证明田朔是真的对汉部有了归属感。刘彦对这个一有机会就喜欢当跟屁虫的家伙,还是一种比较欣赏的态度,毕竟这么个年头找一个懂内政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真的不容易。
  【唔?奇怪了,阿香今天怎么没过来。】
  不是被伺候得有了惰性还是什么,就是刘彦脑海里一闪而过的迷惑。
  说来也巧,刘彦前一秒还在奇怪,下一秒门外有人呼唤。
  声音一听就是贼年轻的小娘,刘彦让进来,一看也就真的就是一个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主人,奴婢前来伺候。”她看着很是清秀,端着脸盆做了一个福礼,放下脸盆将肩上的布巾恭敬递上:“请主人梳洗。”
  布巾上有几根柳条,还有一小撮的盐巴,这个是用来作为漱口用。
  刘彦没有多说什么,看了几眼小姑娘,内心迷惑,用最快的速度梳洗完毕才问:“阿香……算了。谁让你过来的?”
  “回主人,是几位大管事。”小姑娘看上去紧张极了。
  刘彦“哦”了一声。他看得出来,小姑娘的出身可低不了,要是没有受过类似教育,根本就不懂伺候人。这点可是不分古代还是现代,因为伺候人从来就是一个技术活。要说现代的小姑娘,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就会一个撒娇技能,除了撒娇可能连自己梳洗、穿衣、吃饭……都不会。
  田朔等人确实是隐匿点心思,他们是从众多的小姑娘中才挑出了向依这么个可人儿,难得的是向依出身大户人家,受过琴棋书画的教育,还学习过礼仪。
  这个绝对是真的,乡野村中的姑娘哪会做什么福礼,看着也不该是斯斯文文的清秀气质。气质啊,不是想装就能装的。
  刘彦梳洗完毕,打开门走出去,没有走几步路,却是看到田朔和吕泰带着一些人站在走廊,数个人就像是桩子那样地锄在那,还是等他们看到刘彦才反应过来进行行礼。
  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田朔通报昨晚发生了什么,不做任何的评价与论断。
  刘彦是一边走一边听,等待田朔说完,他们也刚好是来到了中央食堂的顶层。
  一路上都在重复每天的步骤,排队的人看到刘彦都是弯腰行礼,刘彦走到哪,哪里的人都是弯腰行礼。
  弯腰好,可不要动不动就膝盖触地跪拜。不过现在也没有动不动就跪拜的习俗,还是叉手、弯腰、低头做一个行礼的姿势就够了。跪拜是对上天和先祖,面对君王的时候也是特别场合才需要跪拜,不然也是弯腰行礼。
  说起来也怪,刘彦就是喜欢登高望远,可以看得更远,就是风有点大,吃东西的时候要是不赶紧吃完,很快就该凉了。
  “按照现有律法办事。”刘彦一碗粥就是三两口,佐菜是一种小鱼干:“不需要特别禀告我。”
  田朔却不会当真,毕竟阿香是刘彦的侍女。
  要知道一点,侍女可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身份,主家干什么时候通常无法避开眼睛,与主家接触多了也必然有感情。首领或君王的侍女更是这样,她们或许对于首领和君王就是一件伺候人的工具,但是对于之外的人却是必须要尊重和慎重对待的人物。
  “那个李匡,斩首三级,那应该是个队率了吧?”刘彦又说:“阿三,怎么现在还是一个什长?按照晋升制度,该是一个队率,近一步提拔也是未尝不可。我也一直琢磨着该给介绍一个对象。”
  田朔将刘彦的那些话当成了暗示,就是赶紧地让阿香和李匡夫妻俩待一块去。然后,阿三不能处理。就是他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刘彦又哪里一句话会暗示那么多啊。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就是一家两口子,妻子回忆起来有天大怨气给丈夫找不痛快,阿三纯粹就是倒霉给在特定的场合撞上了倒霉的事情。
  得了态度,田朔就好处理了,却是不能搞得人尽皆知。
  刘彦后面还专门见了阿香一次。两人谈什么没人清楚,后面阿香终究还是没有与李匡住到一块去,亦是没有再担任侍女一职,是被排了一个带着妇女养蚕的活。
  不是有一句话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农桑亦是一件大事。田朔开始在注重农事,桑是与农并重的头等大事。
  “唔?可以适当的透露。”刘彦的谈话对象又变成了纪昌:“那些豪强,却是不容易与之相处。”
  纪昌这些天就是在忙碌这些事情,他说:“小人已经通告幸存的豪强,却是需要再振振威势。”
  “演武?”刘彦自己说着都在摇头:“不适合再去刺激那些家族。”
  纪昌当然知道不宜大动,不然真的是会刺激到那些胡人家族,徒惹更多的麻烦。他说:“君上,一些坞堡……却是要处理。”
  攻击不其城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消息传递到后赵都城襄国最快就是六天的事情,却不知道后赵朝廷会是什么反应。
  坞堡……要是不从内部瓦解,真的就没有一个好攻的,那就要看纪昌的能力。后赵反应过来之前,不将那些豪强或大族稳下来,等待后赵有反应,各地坞堡真的是会成为巨大隐患。
  刘彦稍微惆怅:“据我所知,能够结寨自保的豪强和大族基本没有善茬,特别是他们能在上一波的清扫中幸存袭来。”
  “是的,君上。”纪昌一脸的阴霾:“一个个狡猾如狐,为虎作伥者亦是甚众。”
  这就是刘彦惆怅的原因了,他想要重振民族志气,再塑强汉辉煌,无比任重道远!


第52章 再有十七天
  绵绵细雨,随着风势来回摇摆,仿佛天幕苍穹之下,一道道的悠帘之后,争相演艺窈窕身姿,于朦胧中展露舞蹈。
  青州算是北方吗?那就要看是身处什么位置来看待青州。
  从长江以南,青州自然是在北方,更北的地方则还是依然被称呼北方。
  从塞北看青州,无疑问青州则是变成了南方。塞北的胡人大略听说过一些事情,青州并不适合放牧,因为那里的山地颇多,只有东北部和北部称得上是平原。
  从后赵都城襄国看青州,青州估计是东南方位?
  刘彦其实并不知道后赵都城是个什么模样,他按照自己所见的城池来猜想,估计也繁华不到哪去。甚至觉得襄国的城防该是不怎么样,要不然冉天王为什么会在慕容鲜卑激战的时候,不是驻城而守,是选择带着精锐出城野战?
  襄国是后赵自己取的名字,本来的名字叫作邺城,曾经是四世三公袁绍的老巢,曹操后面也将邺城设立为都城,传闻还在邺城以南的一河间隔之地建造了极为豪华的铜雀台。
  细雨蒙蒙的视野中看不到太远的地方,其实哪怕是晴天,刘彦也根本就看不到千里之外的襄国。不说什么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这么夸张但是有诗意的话,就因为地球为圆形,视线不受阻隔的话,千里之遥的距离看到的该是地平线。
  青州临近夏季的时候会下一段时间的雨,听一些当地人讲,每一年的雨季会连续下多少天的雨并不固定。
  刘彦喜欢下雨啊,再有十七天,系统给的“使柜县一个月不失守”任务就会完成。到时候,他就可以在灵山岛建立第二座城镇中心。
  此后除非是后赵有水军,有水军还要能够攻陷灵山岛,要不就等于是刘彦立于不败之境地了。
  “……雨季该是给春耕下的。”田朔一脸的惋惜:“只来得及播上近百亩的种子,也有些略晚。却是不知道秋季能够打多少斤的粮食。”
  近百亩?晋代亩与现代不是一回事。另外,似乎真的有那么多田亩。就是种的可不全是麦子,大多是以豆子居多。
  这么个年头,种豆子这种粗粮才是主流,像麦子则算是精粮。至于稻米?北方几乎是不种稻米,只有长江以南才是种稻米为主。另外……稻米现在可没有杂交稻,稻苗是不是适应北方,可真的不是那么好说。
  下雨了嘛,这样的天气,大部分的活是没办法干了。属于适合猫在家里酣睡,或是没事卯足了劲和妻子造小人。至不济,有孩子了,就被静不下来的熊孩子惹得恼怒,收着劲抽着玩。
  当然,以上的事情对大部分晋人来说,是一种极度的渴望或者是说奢望的事情。大部分的晋人能活命就已经是侥天之幸,还奢望有亲人?
  “君上,雨季的时候,小人建议安排猛士与娘子相识。”纪昌今天穿的是一身亚麻色的长衫,头发却是随意披在了肩膀,可真有点晋魏风度:“好提升军伍士气。”
  又是登高望远,话说刘彦怎么就那么喜欢在高处?他们一伙人,大概是十多个,基本都是安置地里管事的人,身在一处五层楼顶层特别加盖的亭子之内。幸亏是亭子够大,不会被泼到雨,可是风吹来的时候着实有一种冰凉。
  前些天刘彦就让人在该处弄好了石头隔层,他自己则是亲手搭建起了烧烤架子,为的就是在雨季空闲时期稍微乐一乐。
  这不,忙碌还是有用处的。他们一些身份地位高一些的人围成了一圈,外围是那些身份地位低微一些的人,两个圈子就是围着一个烧烤架子。
  刘彦才不在乎什么君子远庖厨……亲自切了细片的肉,又给串好。准备了油、盐、豉、葱、姜的有限的几样调料。其实现在是有代替辣椒的植物,只是刘彦给忘记叫什么,想让人搞中华大地老早就有的芥末,却是时间上来不及。
  孟子在给梁惠王说“君子远庖厨”的时候,也不是说士人不能烹饪,指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意思,哪里是指不能做饭。也不知道后面的那些儒家士子到底是怎么整的,给牵扯到烹饪上面。
  对了,要清楚的知道一点,日本芥末中的黄芥末就是从中华流传过。还有,所谓的和服是简化版的汉服。榻榻米一直到了两宋时期依然还是中华的……那些所谓的大名也是宋人的种,因为从隋唐到两宋,日本统治者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派女人来到中华“渡种”,说是为了改善基因。所以,日本的贵族有一段时间称为“华族”可不显得搞笑。
  一边谈着话,一边烧烤,虽说没有太多的种类,可是自己动手自己吃,怎么都算是一种趣味。
  有些让刘彦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郁闷,一帮人听闻几乎什么都是刘彦亲手准备,先是一脸的感动,后面吃什么都恨不得两眼泪汪汪来表演演技,以示自己感受到了效忠对象的善待,一定会忠贞不渝、死而后已。
  安排相亲嘛,很是不合适现在的观念。
  按照当代的习俗,刘彦完全就够资格直接点着谁,让谁娶谁,让谁嫁谁。被点名的还觉得理所当然。因为没有了父母,刘彦是他们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他们很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刘彦的财产,刘彦有充分的资格进行安排。
  第一次一块烧烤,气氛不是让刘彦很喜欢,不过也不勉强。换作他与领导,特别是能决定自己命运的领导一块吃饭,能放得开吗?所以,将该谈的事情谈妥,刘彦让他们自己捣腾,招呼了几句话也就走了。
  刘彦离去,围在火炉子烤架边上的人也就纪昌、吕泰、徐正、田朔,要是张石在的话,也够格占个位置,不过张石是带着使命去了襄国。另外的七八个人,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外围,用着眼观鼻鼻观心的态度,看着顶头上司们边吃边聊。
  “新军的训练不会停止。”徐正一边说,一边用手哈着嘴巴,他刚才着实是被烫着了:“正,要建议君上再行招募。”
  吕泰接过话题,说道:“一番淘汰下来,正卒(战兵)只剩六百余人。是该建议君上再行招募,辞退掉那些连辅兵都不堪用者。”
  军事上的事情,田朔从来都不打算吭声。这也是他们的默契,该是管民政的绝不过问军事,管军事的人也不该插手民政,各自有各自的“地盘”。
  汉部现在超过八成全是青壮,要说起来,能够养得活军队的话,招募两万人也是有得招。管军事的一帮人却是比较理智,一直是将士卒与平民的比例控制在十五比一的阶段。
  “听闻,许多坞堡并不接受君上?”徐正脸上出现了阴测测的表情:“他们有后悔的日子。”
  纪昌“呵呵”笑了几声,仿佛并不介意:“汉部新晋崛起,攻灭郡首府,再占柜县。豪强与大族都在等待朝廷那边的反应。未分胜负,不会有多少人站到我们这一边。”
  “等他们做出选择……”吕泰面无表情地说:“就该轮到君上来选择是不是接纳。”
  其实纪昌也不是没有收获,大多数的坞堡还是选择缴纳一些税,积少成多之下,也算是为汉部的后勤减少一些压力。
  能够幸存下来的豪强和大族,他们绝对不会轻易下注。往明白了说,雪中送炭没有,锦上添花却是大把。他们正在等待后赵朝廷的反应,大多认为只要朝廷大军开来,汉部就该覆灭,哪怕是汉部不覆灭,估计也只能窝在海岛,不成气候。
  “君上有言,不日将会再调四百部族武装前来。”纪昌的信心估计是来自于这个?他说:“如此这般,我们便有八百精锐。”看向了田朔,问道:“雨季结束,田朔兄就要带人挖壕,造土墙了吧?”
  早就有人建议刘彦将防护设施的篱笆墙加强一下了,但是刘彦很明显不是那么上心。
  一开始,建立篱笆墙就是为了防止野兽乱窜,可不是为了作为防御工事。
  现在,有了一批管事的人,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晋人归心,他们一致想要让自己生活的地方多点安全感,建造夯土墙的建议再一次被了提出来。
  田朔却是一脸的怪异,说道:“君上……只让挖壕沟,还分段挖壕沟,并未允许建立城墙。”
  一瞬间,所有人都是看向田朔,他们是满脸的不解。


第53章 终于来了!
  安置地这块区域不适合建城,刘彦一开始选择该处,是因为这片地方可以拱卫谷地,并不是这片地方的地势有多么好。
  建城需要详细的探勘,一般情况下是必须要有足够的水源,很明显安置地边上并没有足够的水源。再则,是太过临近海岸线,真真不适合建城,什么时候来个台风或飓风,房子受得了吗?
  并非胡说八道,古人建城有两个要素,既是所谓的依山傍水,水为首要,山却是为了获取柴火。要知道古代并没有自来水,烧火也基本依靠木头。水或许可以依靠打井,木柴怎么办?
  简单的说,为了度过这个不知道会维持多久的雨季,晓得田朔准备了多少干柴吗?光是装木柴的柴房,就堆满了接近五百间!在雨季前,他甚至都命人做好了可以冷着吃的食物,怕的就是雨季的木材湿润无法生火。
  刘彦暂时没有建城的打算。一是,实力太弱,建城等于是呼唤后赵朝廷赶紧来灭;二是,采集的石料一直在累积当中,量不足以支撑建城所需。
  对,刘彦就是在等,等站稳了脚跟,然后系统农民也足够,要么不建,建就绝对是要建出一座雄城!
  “嗯?”刘彦正打算回去小憩一下,缺不了路上被拓跋秀堵住了:“你……又干什么?”
  说起来,拓跋秀近期可是很安分,她现在又出现,且看一脸的严肃,看来是有什么话说。
  “我答应你了。”拓跋秀身上其实是湿淋淋的模样,亏得是穿羊皮,要不就该衣裳湿透黏在躯体。不过话又说回来,腰粗、屁股大的躯体,有啥好看的?她注视着刘彦,说道:“放出两人。”
  亏得是刘彦记性不错,不然被这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估计是要愣住。
  与拓跋鲜卑交易,是刘彦预定中的一个战略。拓跋鲜卑不强,甚至可以说是略略有些弱(他以为),那么互相交易的期间进行互补,刘彦可以获得稳定的牛、马、羊,拓跋鲜卑可以获得武器和食盐。
  可以想象,有了足够多兵器的拓跋鲜卑,能够按耐住不扩张吗?食盐对于草原的部落也是一种稀缺物,应该说现在有在生产食盐的地方压根不多。有了这两样东西,可以预见拓跋鲜卑肯定是要壮大,壮大了之后的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还能这么和平相处下去?
  刘彦很干脆地答应,然后抬脚就要走。
  “等等!”拓跋秀还是一直注视着刘彦的眼睛:“你很有信心能够应付石赵的复仇大军?”
  刘彦连回答都懒得,真的就是抬脚就走,留下一个伟岸……的背影。
  雨季似乎比往年还久一些,断断续续下了十三天,等待天气放晴的时候,安置地立刻就回到正轨。
  “有三百余新婚?”刘彦正满心激动等候最后的四天,近期却是不怎么管事情,导致一些事情也没得及处理。他记得是有过那么一次集体婚礼,很难得还拿出了一些荤腥:“新婚家庭没发生什么事吧?”
  有点杞人忧天了,古时候的婚姻,都是从陌生走到熟悉,没有经历过什么爱情就要跳跃到夫妻间的亲情。这样的婚姻,再加上习俗的关系,不如意也是凑合着过日子,极少有因为不合心意就大吵大闹的。恰恰就是因为大吵大闹的少,才会特别被记载,多了就根本没有记载的必要,谁会去记载某个人一天的三餐正常用食?
  田朔是来禀告挖沟渠的事情。
  雨季刚刚过去,泥土是松软,可是也容易造成积水,很明显是不适合挖沟渠。
  “那就继续砍伐木材。”刘彦记得是要弄田亩,又说:“分出一批人侍弄田地。听说再过一个来月还有雨季,赶时间清出土地再种上豆子,秋季多少也增加一些收成。”
  田朔其实也是这么想的,立即应“诺”,然后扭扭捏捏地提了另外的事情。
  与周边的坞堡有关,几乎所有坞堡都有相同的动作,那便是与汉部有了接触之后,各个坞堡提出了联姻的事情。
  不是与刘彦联姻,那些豪强或大族或许想,但一是顾虑刘彦的身份,二来不想投资那么大。他们希望的是与刘彦的一些重要部下联姻,出嫁的亦不是嫡系女,是庶出女。
  “看你们的意思,有觉得合适的,那就纳了。”刘彦说的是纳,就代表不是正妻:“三妻四妾什么的,随意吧。”
  所以说刘彦就是一个穿越的,三妻四妾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干,身份不到一定的地步根本就没有三妻四妾的资格,三妻四妾那是诸侯王才有待遇。普通人也就是一个正妻,不能有妾,只能是侍女或通房(陪睡)。
  所以,田朔听到就愣了,然后露出无比的渴望。他是这么理解的,以为刘彦许了他们这些人一个诸侯的职位,兴奋得差点脑充血。然后,他像是找到了人生目标,恨不得扑过去抱住刘彦的大腿,只能尽力忍住,不算在心里诅咒发誓,一定要为刘彦肝脑涂地。
  坞堡那些家伙真的不好搞,局势不明朗之前,送出一个庶出女正合适,既是与汉部有了关联,又能够随时割舍。毕竟庶出女,说白了就是非正妻的女儿,本身在家族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亲情?对于一个家族的生存和兴衰,亲情是什么东西?
  本来包括田朔在内的那些人全部不打算接纳,纪昌却是给出了不同意见。
  “纳了吧。”纪昌给出了建议:“不作为正妻,算是留下余地,也安他们的心。”
  就是一个互相之间的表态,坞堡给了庶出女,汉部的这些人接受,善意互相都给了,然后双方继续各自过自己的小日子,谁也别指望谁在付出更多。
  好像是有点错误?纪昌说道:“半数以上的坞堡,请求进行兵器交易。君上,小人以为,或许可以给些甜头。”
  刘彦对那些坞堡的回应没有什么可恼火的地方。能够幸存下来的豪强或是大族,不够谨慎早就灭了,不下注就不下注了呗,不来添乱就好。他一直想着要安安稳稳地过上四天,将新的一个城镇中心给建好,本身也不想额外多生事端。
  很多时候,越是想安稳就越是事与愿违,西骞柏辽与苏乐完我几乎是前后脚来到安置地。
  “主上,消息,大大的消息!”西骞柏辽一脸皱纹都快把自己的脸皱成干瘪的皮球:“周边数个郡都有在调动,似乎有些不妙哇!”
  苏乐完我给出了差不多的消息,也是周边数个郡有军事调动的信息。
  两人先后说完,却是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反应,他们还以为刘彦包括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