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蒙的的确确是被南方门阀和世家给惹火了,他无法派军登陆南岸搞什么,却是能够广派大军探索周边,但凡是觉得有可疑就会查问一番。
  江都的汉军动作太大引起了长江南岸晋军的震动,连带效应就是南岸晋军也开始四处出动,两岸军队的动作却不知道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局面变化。
  全木的车轮碾着略略泥泞的道路前行,众多马车行走于道路中间,两侧是步行的百姓和骑马而行的骑兵。
  “这么说,你们是扬州人咯?”谢道韫经常会找百姓闲聊,别人看她虽然身穿粗麻衣却看着有很强的气质,一开始其实是谨慎不大愿意聊天,共处的时间长了再加上她也没有什么盛气凌人,后面逐渐能开怀地聊天:“日子过得怎么样,能吃上饭吗?”
  与谢道韫闲聊的是几名看上去很青涩的少年郎,他们愿意多接近谢道韫纯粹就是一种向美靠近的天性使然。
  “能的、能的。”阿六家中排行老六,今年十四岁,他虽然是老六其实却是家中仅剩的独子,几个兄弟姐妹有早夭,也有服徭役死了,相依为命的仅剩一名母亲。他腼腆着脸说:“比起以前,现在过的就是神仙的日子。只盼着再年长几岁,能为给过上好日子的大王效劳卖命,也挣上五亩田,幸运还能有爵位。”
  “有志气,好志气。”谢道韫说着变成了疑惑:“可你不是家中独子吗?要是有什么事情,家中老娘可怎么办?”
  阿六瞬间哑了有一小会。
  “大汉只有进入军中才会有出息。”林利同样是个半大小子,用着满是憧憬的表情说:“谁都想为大王征战疆场……”
  这个时候阿六总算找到了一些措词,插嘴说:“隔壁家的小石入军得了五亩田,平常有官府派出奴隶帮忙耕作……”
  几个少年郎的语言组织能力有些乱,谢道韫从很多话中摘出一些比较特别的片段,大意就是男人在汉国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对于大字不识和没有什么特别手艺的人,最好最快速最便利的渠道就是参军入伍。
  后面,谢道韫找到了王猛,直白说:“可以在广陵停留一段时间吗?”
  王猛正在与县佐谈关于开春后怎么安排耕作和水源问题,有看到谢道韫过来,却是没有想到会直接过来插话。
  骑马位于旁边的军侯高平立刻就将目光看向王猛。他得到的示意是保证谢道韫安全的同时,除非是接到新的命令,否则就慢慢地将人送往临淄。
  “细君是自由之身。”王猛无权干涉谢道韫想什么又要做什么,他看了看高平,后面才对谢道韫说:“您的行程安排,该问高军侯。”
  谢道韫立刻看向高平,慢慢走过去就是不说话。
  “近期会再下雪……”高平语气轻缓地说:“可以在广陵停留一段时日。”
  谢道韫行礼致谢,转身走向一群少年郎旁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引来那些少年郎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声……


第464章 人得有盼头
  传闻在炎汉期间广陵是一个足足拥有八万人口的大县,纺纱业十分发达不说,多少也能算是一个鱼米之乡。
  现在讲炎汉,讲的是东汉不是西汉。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炎汉不得被提起,先由曹丕篡汉伊始,到了刘渊建立伪汉更是成为禁忌,少不得是因为晋国小朝廷的自卑使然。
  按照史书的记载法,因为有了西汉和东汉,后面还出现一个匈奴人建立的汉国,要是刘彦真的光复汉家旧土使汉国再强盛下去,有了西汉和东汉两个刘氏汉帝国在前,一样是刘氏的刘彦这个汉国真不太好称呼。
  “有次听王上闲聊时谈起……”王猛用着略略迟疑的语气说:“会记载成为第三帝国?汉第三帝国。”
  王猛是和谢道韫在城中散步,随行的有高平和一些汉军士卒。
  几天前下了一场大雪,地面和屋顶上布满了白雪,街道之上看到最多的是清扫门前白雪的人。
  “帝国?”谢道韫是一个有读书的人,她很明确的知道帝国两个字带着什么含义,不止是一统中原就能称帝国,也不单单是强盛可以称帝国。她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回过神来才说:“那不止要光复汉家旧土,西域也要重新夺回,乃至于……”
  其实还要再加上在战争中战胜另外一个帝国,之前的西汉是拿匈奴帝国开刀,延续西汉的东汉是在实力上有帝国的规模可并没有对外取得什么帝国较量之间的胜利。
  东汉对外战争比较重要的有四场。
  东汉为了稳固西汉时期设立的玄菟郡、乐浪郡与高句丽、朝鲜、秽、貊、貉、沃沮等民族有过不少较量,东北最大的对手是乌桓、鲜卑,最成功的一次是打服乌桓,其余各族实际上只是震慑,设立了乌桓校尉。
  再来是东汉对西汉打剩下的南匈奴,可前期是以长城作为依托与之对抗,后面是用消耗和拉拢政策才使匈奴进行名义上的臣服,设立匈奴校尉才稍微有些控制力。从南匈奴时不时会南下打草谷来看,东汉对南匈奴的掌控力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西汉末年在西北遗留问题的是各种以放羊为生泛称羌人的一个族群,东汉的军队长期与羌人进行局部战争,东汉最为强盛时期陇西郡都全被羌人占去,后面设立护羌校尉不但没有起到正面作用,相反是使局势更为恶化,才有了后面的百年羌族生乱,直至段杀神(段颖)使用杀戮手段才算是稍微慑服诸羌,不过后面东汉自己又玩脱了,董卓生乱期间诸羌甚至杀进司隶直逼长安。
  东汉对外战争最成功的一次该是对南方,也就是吴郡、会稽、南海、合浦、九真、交趾、郁林等各郡。不过偏偏这一次并没有算在对外战争的四场大战中,理由是诸越和交趾的那些人连称为敌人的资格都没有。
  对西域的光复之战才是被认可的“四大之一”,但是比起西汉时期的掌控力度来讲,东汉对西域的掌控连曹魏时期的力度都不及。
  “以上可以看出,汉王想要的汉国并不是中兴之后的那个(东)汉,是开国高祖皇帝直系后裔的那个(西)汉。”谢道韫走着走着停下来,她看到了路途上认识的阿六,显然阿六也发现了她。她抬起手远远地打招呼,后面对王猛问:“可以过去看看吗?”
  王猛习惯性地看向高平。
  高平无声点头。他们还没有接到新的指示,谢道韫在广陵城逗留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广陵城是一座正在复苏的城池,城墙前任县长有带百姓进行过一些修葺,王猛接任之后也是第一时间注重城墙的修复。会这样是现在的百姓普遍没什么安全感,有一座看上去牢固的城墙会使百姓更加心安一些。
  城池之内的建筑物基本是茅屋,少有能够看到屋顶是瓦砾的建筑,除开城楼之外同样没有一座超过两丈高的房子。
  城中百姓大概是有三千来人,他们平时栖息在城池之内,到了干农活则是到郊外。
  根据谢道韫一两天逛下来,广陵城之中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商业,也就是不存在市集之说。她不确定是因为下雪没有开市,还是城中真的没有市集。
  阿六当然看到了谢道韫,他并没有认出换上一身白色长裙的谢道韫,对于谢道韫和自己摆手打招呼有些发愣。
  “阿六。”谢道韫笑嘻嘻地再次打招呼,指着对面的屋子问:“这是你家吗?”
  现在的城市规划没有那么严格,城中仅有一条主要道路是呈现笔直状态,其余的道路是看房子的坐落而有改变。房子看去并不整齐,看着就是东一座西一座,房屋密集的地方要是陌生人迷路的可能性比较大。
  阿六家的房子非常普通,道路旁直接就是墙壁,一扇并不大的门仅是有用草编织的栅栏掩着,看着是没有什么窗户。
  “我啊。”谢道韫指着自己的小鼻子,说道:“路上我们聊得很开心的。”
  “是你……”阿六手里的扫帚不知怎么地掉了下去,看得出他非常惊讶:“你是……是……”
  现在的谢道韫与穿粗麻衣的时候判若两人,一身主体为白色却有红色镶边的长裙,肩上还有一套看着名贵的动物皮毛,脑袋上套着一个毛茸茸的帽子,再加上背后有一条黑色的披风,无论怎么看都显得极为富贵。
  “我可以进去吗?”谢道韫话是那么说,实际上她已经走到门边退开栅栏抬脚走进去:“黑漆漆的,空气也好闷。”
  急促的脚步声随后而入,那是三四名手里按着剑柄的汉军士卒入内,他们进入之后是成一种半扇形的分布站立,刚好是将谢道韫保护在中间。
  阿六懵了一些才跟着进入,进去后直接呼唤“娘”,里屋传来了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
  从里屋走出来的妇人无法从相貌上判断出岁数,她穿着一身传统汉家妇女会穿的粗布襦裙,手里有一个看着像是梭子的东西。一出来看到屋里那么多人,她先愣了一下,才说:“来客人了?”
  阿六这个时候已经走到墙壁边,只听一声僵硬的什么响动,木板门窗被推开之后屋里才有光线。
  “婶婶好。”谢道韫看到了妇女手里的梭子,笑嘻嘻说:“婶婶在织线吗?”
  “嗯,啊?是在捣腾机子,织线得等开春有麻。”妇女手里的梭子的确就是织线用的,她完全适应黑暗,看到一身贵女装扮的谢道韫有着莫名的紧张,再看屋里有一看就是士卒的汉子却露出了微笑,扭头对阿六说:“张罗一下。”
  阿六应了声“哎”,推开了后门出去。
  屋里的人可以听到一些东西挪动的声音,由后门向外看是一片不大的园子,正对面还有一间什么房屋。
  谢道韫还真忘了,她进来的时候没有听见“嘎吱”声,那么妇女怎么可能是在织线呢。
  冬季万物蛰伏,织线需要麻,广陵城内的居民有原来的本地人,更多是从长江以南投奔而来的人。阿六这一家就是新来不久的南方人,前一年没有参与劳动,不会有产出,是由阿六受到官府的雇佣修整城市得到一些粮食度日。
  有了光线之后,可以看清楚屋里的物什,东边的墙壁边上有几口缸,一些钉在墙壁上的木板上摆着一些坛坛罐罐。看不到桌子或是椅子,一切只因为现在桌子和椅子并没有流行,案几就是桌子,坐圃就是椅子。
  地面上直接就是泥土,长期被踩踏的关系看着并不平整,不过能够看出并没有什么杂物。
  大婶对汉军士卒有着莫名的热情,对一看就是贵女的谢道韫则是显得极为冷淡。她在问士卒一些问题,话题是围绕着国家有没有再次征兵,或是近期会不会有什么需要人手的徭役。
  过了一会阿六重新入屋,手里捧着一个热腾腾的陶土罐,先是放在边角又出去,再次回来是拿来了一些竹杯。
  “烧热腾了的,是烧水。”
  阿六对要求喝煮过沸腾的水印象无比深刻,不理解什么叫生水有寄生虫容易使人生病,是在服徭役的时候军方这么要求,一直想要参军入伍也就牢记这一习惯。他麻利地倒水,一个又一个双手捧过去,轮到谢道韫的时候看着有些迟疑。
  谢道韫并不迟钝,没人给服务就自己动手,导致的是阿六既是尴尬也是手足无措。
  “大婶,我们只是路过。”共侨虽然是士卒,可他也是一级爵位的公士,右胸的战袍上既有一块铁质的徽章表明这点。他知道大婶的热情是为什么,见到大婶眼神的热切,想了想说道:“徭役应该是会比较频繁,您家娃儿不缺活干。”
  “这就好、这就好……”大婶立刻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给大王干活有的吃,还有粮食可以拿。大王是好大王,官府是好官府。”
  谢道韫被刻意冷落得很是不舒服,她倒不至于发作什么,却是没有了原来的兴致,礼貌地行礼就退了出去。
  王猛并没有入屋,是站在街道上看着清扫白雪的百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见谢道韫出来,能看出谢道韫好像很不悦。
  “之前还聊得好好的……”谢道韫不开心也有失落:“以前在南方,下乡时遇到的人是这样,来到北方也是这样……”
  社会有阶级,有些阶级就是被用来敬而远之,身在局中觉得莫名其妙,也有乐在其中的人。自古以来百姓就对权贵有着天然的疏远,毕竟靠近了未必有好处,惹到了却随时会被整得家破人亡。
  王猛对谢道韫说的话只是付之一笑,他事先就知道谢道韫穿成这样根本无法接触百姓,只是关系不近无法提醒罢了。
  “走咯,走咯。”谢道韫情绪转变速度有些快,她走前还对出门站在边上的阿六摇手,溜达了一小会突然对王猛问:“百姓见了您会亲近吗?”
  “……”王猛就是从百姓中来,成为官员之后很清楚很难再与百姓打成一片,苦笑说:“没有畏惧,猛就感到很知足了。”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就远去。
  阿六看着那俏丽的身影久久没有转头,等待谢道韫的身影完全消失后,他转身却看到自己的娘亲那一双满是仇恨的眼神。
  “你爹,你大兄、二兄,全是死在南方的富贵人家手里。”大婶是黄氏的媳妇,她非常严厉地对阿六说:“黄六,你要牢牢记住,南方那些大家族是咱们家的仇人。”
  别问他们这一家怎么知道谢道韫出身南方家族,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长相和气质不一定有迹可循,可是从装扮特性上绝对能看出端倪。
  “娘……”阿六想要说刚才那个细君看着不像是坏人,相反是看着非常美丽,可他不敢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只能应:“孩儿知道了。”
  “你岁数小,没法子去参军。”大婶似乎想到了什么露出失望的表情,低声念叨:“听他们讲近期会有很多徭役,你得求老叔多帮忙……”
  大婶口中的老叔是这一片街坊邻居的保长,是一名因为残废退役了的汉军士卒。
  汉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合作公社制度,目前逐渐在转向正常的社会体系,为了安排众多因伤退役的将士,是编制多少户有一个保长,保长负责转达官府的一些消息,征发徭役也是由保长来确定名单。
  “大汉服徭役是一件好事。”大婶喜欢唠叨,唠叨之中有着明显的殷切期盼:“去服徭役吃的喝的都是官府的,服徭役次数多了还能被优先挑选入伍。你这娃儿年纪不够,该多多出徭役,日后好容易加入军中。成了大王的兵就有五亩田,有了田好讨一门媳妇,能立功给子孙挣一份功业……”
  阿六一边拿着扫帚清扫白雪,一边听着自己的娘亲唠嗑,内心里有期盼,更多是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465章 国情不相同
  中原正在面临一场大变革,所指不但是刘彦统治下的国家正在横空崛起,是一些制度上得到改变。
  上古先秦时期政权能够下到乡里,也就是亭里制度,那个时候的亭长和里正可有直接与当地的县长或是县令接触,县里的政令也是直接下达到亭长或是里正手中,三老承担的责任更多是调解乡间矛盾没有执法权。到了西汉初期,政权制度其实也能够直达乡间,是由东汉时期成为豪强政治才演变成为皇权不下乡。
  不管是曹魏还是司马晋,只是从豪强政治转变成为世家政治,实际上中枢可以直接遥控的权力到了郡一级也就终止,再往下是由当地的世家来进行执法和治理。通常这种政治体系都会呈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家极度缺钱,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远比想象中要来得少。
  中原历经胡人数十年的肆虐,土地上面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归属,也就是地契什么的压根没有用,是谁的拳头大就能占据更多的土地。胡人对于农耕没有什么热情,满脑子想的是将土地重归于荒芜,长满杂草提供放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马中原。
  汉国崛起,汉军攻克并光复一个又一个郡县,每一地的土地实际上仅是很少才是有主之物,更多的土地不但荒凉且是没有主人,或者说石碣赵国就是那些土地的主人。
  土地没有主人对于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是好事,可以不受到任何干扰来进行自己的规划,比较大的作用是作为功勋赏赐用,不使这个新兴国家缺少封赏有功人士的土地,走上了曾经秦帝国的老路。
  刘彦一直在控制个人对土地的持有数量,在做的是使土地让更多的人持有,不是集中在绝对少数的一些人手中。
  汉国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前提下,均田自然是不能做,绝对的公平其实就是不公平,要不拼死拼活的人得到的是那么多,什么都没干的人也是得到相应的东西,努力又有什么用?
  因为相关国策的原因,谢道韫与家族侍女、武士会合后,由高平率一千骑兵继续北上,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最多的除了荒地之外,有人聚居的地方更多是百姓在给官府耕田。
  “那么汉王就是最大的地主,没有私有土地的人实际上就是汉王的雇户。”谢道韫说的就是合作公社制度下,一个村庄被划定多少土地,百姓开垦土地耕作,出产大部分归于官府所有。她对自己的侍女谢兰说:“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汉军才能常年拥有足够多的粮秣作战。”
  “汉国治下的那些人已经很幸福了。”谢兰在讲大实话:“南边有无自己的田,景况都不好。”
  谢兰是谢氏门阀的侍女,她有家人是在谢氏门阀之外生活,家中虽有田却是不多,承担的各项税很重,一年劳作下来要给国家上税,地方上也不能缺了杂税,所得不会比合作公社下的汉国百姓收获更多。
  汉国的合作公社,制度编制中的人吃喝穿都是出于公家,身处乱世能够活命有安全保障既是幸福,再加上有吃有喝有穿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汉国军方征兵的兵源,主要征募对象是合作公社下的青壮,能够参军入伍是汉国成年男子的期盼,入伍不但意味着拥有私人田地,还有了一条对于普通人来讲最简单的上进道路。
  他们一行人已经走到了东安郡境内,长路漫漫终有归途,一路上不止看到了正在复苏的景象,印象最深刻的是官府对地方的掌控力。
  谢道韫出身南方,因为家境和身份的关系对民间的了解其实有限。她所知道的是南方朝廷对国家基本没有什么控制力,国家是被包括自己家族和众多门阀、世家分割自治的现状,各地的百姓生活环境是怎么样基本是道听途说而来。
  “咱们那边的地方不由官府管辖,汉境随处可见从军队退役的厮杀汉……”谢兰对那些身体残疾的人印象很深刻,说道:“尽管看着粗鲁,可是他们的存在能够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公正。乱世之中有军方退伍下来的人在,能看出那些百姓感到很安心。”
  “嗯啊。”谢道韫同意谢兰的说法,她想到的却是其它,说道:“每一个地方都有那样的人,可以想象常年征战不但战死者甚多,身体残疾的人更多。”
  “细君……”谢兰觉得有必要说说自己的看法:“汉军残疾至少还能得到妥善安置,或是作为地方保长,也能安置在驿站。相比之下,我们的那个朝廷对将士可就……”
  “是极、是极。”谢道韫无比认同地说:“没有后顾之忧,无怪乎汉军英勇。”
  谢兰不断点头,说道:“除开身体残疾有安排,战死家人可得长久抚恤和照应,更能享受香火供奉……”
  “战死成神!”谢道韫要说对汉军的印象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她有些激动地说:“香火供奉是神才有的待遇,汉军阵亡士卒可以入烈士园,亲朋好友可以随时前往吊念,国家每年还举行公祭。听闻前两年的公祭汉王都亲身到场?”
  两个女子清脆的声音从车驾飘到外面,护卫于车驾周边的人其实可以很清晰的听见。
  汉国对于道路建设很重视,努力做到每一个州基本有一条直通的大道,各郡之间不一定要四通八达却要保证道路的平整。
  国家年年大战,战场俘获的战俘除开分配于有功将士,大部分的战俘是被用来进行修路。目前汉国中枢觉得相对迫切的事情是,连接和修整由临淄前往徐州长江沿线的道路,再来就是前往豫州的那一条。
  季节已经临近冬季末尾,东安郡境内的冰雪已经开始在融化,多水之下道路不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各地位于国家大道边上的官府得到命令维持大道。
  车驾一顿之后停下,谢道韫的小脑袋很快就伸出来,看到的是道路周边密密麻麻的人群。
  “细君,前方道路十分拥挤。”谢彪骑跨于马背之上行礼:“高军侯的意思是,先到路旁暂候。”
  一路上类似的情况遇到不少,队伍没可能强硬往前挤,再说挤过去也会让车轮陷在泥泞造成麻烦。
  谢道韫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可不是什么道路有问题,是需要先让别的队伍通行。
  高平正在与当地的郡丞交谈,得知的是前方的公来山发生山移(也就是泥石流),还发生了地摇(地震),严重到沂水的部分河段发生决堤,一些低洼地段遍处是水,幸亏是受灾的百姓不多。
  “先前已经集结八千奴隶日夜加赶稳固河堤。”郡丞一脸的苦色,说道:“上游近期下了一场暴雨,八千奴隶死伤了两三千,人手也是极度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