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经的王翦手头控制着秦帝国的倾国之兵六十万,为了不让当时还是秦王的赵氏赢姓政猜忌,王翦在征讨楚国的时候不断写信回去要财、要帛、要地、要女人,以示自己的追求就那些。秦王一眼就看出了王翦的用意,对当时的国尉尉缭很是谈笑了几句。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嬴政的自信,也不是人人有嬴政的度量,尤其是从刘邦和吕雉大肆诛杀功臣之后,华夏文明开始出现“功高盖主”的这个词语,身为臣子不能立大功,立下大功等于是一只脚踩进了君王挖的坟墓,所以就算是立下大功也该竭尽所能地消除君王对自己的猜忌。
  “庾公啊……”桓温收敛笑容,很是严肃地说:“这样就没有意思了啊!”
  庾翼可不是专门过来调侃桓温,亦是没有离间汉国君臣关系的意图。他过来肯定是有事情,正式谈起那个话题之前,调侃不过是表示一种亲近。
  桓温与庾翼的交情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之上。当时桓温虽然是四大门阀桓氏一族的家主,可是需要至少五个桓氏门阀才能比得上处于鼎盛时期的庾氏门阀,桓温是以一种巴结的姿态结交了庾翼,为的是让庾氏门阀支持自己出兵攻打李氏成汉。
  要是早上几年,又或者是桓温还在东晋小朝廷那边混,他是绝对不会以那样的神态和语气对庾翼说话。他是在汉国混了,不需要再忌惮庾氏门阀,觉得自己已经非同一般,多少是对以前巴结庾翼感到有些羞耻。
  现在的庾氏门阀已经从官场上退出,实力上面是有衰弱一些,不过依然是长江以南的第二门阀,第一门阀是琅邪王氏,两个庾氏门阀才等于一个王氏门阀,起码十一个桓氏门阀才抵得上一个王氏门阀。
  庾翼能够察觉出桓温态度上的不同,没有什么脸部表情上的变化,原本要谈的事情却是不会再开口,只谈风花雪月。他之所以来找桓温,是他印象中的那个桓温可以讲交情,便于进行一些双方都有利的交易。
  桓温大概能够猜测出庾翼到来的意图,恰恰就是猜出来了才会有态度上的转变。
  大概就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人变得阔绰了,对自己之前一直跟着某个谁混吃混喝有自卑感,等待比之前跟着混吃混喝的人更阔绰之后会觉得很没有面子,下意识就想要在方方面面进行超越或是压制,态度上会不自觉地带着一丝自己都不明白的敌意。
  庾翼一阵风花雪月和往事的乱侃,迟迟就是不点到正题,让专门抽出时间的桓温开始觉得不耐烦。
  “庾公,寿春战事已经爆发,马头山已经为征南将军拿下。”桓温不愿意再废话下去,以点带面地继续说:“长江全面被大汉水军控制,晋室的水军只能躲在芍陂和巢湖。”
  长江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说是屏障,之前就是因为晋国水军在长江拥有绝对优势,才能在胡人控制中原之后偏安下去,甚至还是能够保护长江以北的一些地盘,再时不时地主动去找胡人来抽自己的脸。
  汉国内河舰队的战斗力未必有多强,可是数量到了一个数目之后,战斗力强不强其实影响不大,对于水战就是正面刚,哪怕是损失十艘才能拼掉对面一艘,最后只要汉军舰队能将敌人的战船拼干净,那就是得到最后的胜利。
  “对对对,武帝之前先汉(西汉)对胡虏和蛮夷的胜率很低,但国与国的战争只讲最后结果,不是计算战争期间双方谁胜利的次数多。”庾翼大笑了很久,内心里是真的嘲笑汉军打水战没有半点技术含量,真的就是以数量堆死人。他笑得眼泪都快流出来,断断续续地说:“现如今的大汉强,强得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纵观历史,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常年四处征战,还是不缺粮秣与军械,精锐还拼不光,难怪大汉敢举世皆敌。”
  桓温极度郁闷,他不是想要引出这样的话题,却是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关于西汉前期对外的战事。
  得说天大的实话,从刘邦到汉景帝时期的西汉军队对外战争的胜率真的很低,只有百分之四十不到。汉帝国开始强大是从刘彻的穷兵黩武之后开始,不过对外战争胜率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桓温会郁闷,是他听出庾翼根本就在嘲笑汉国太穷兵黩武。


第484章 细思极恐
  本来的事情,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从来都不是看胜率,看的是国家能够承受得起多少的损失。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后备实力,哪怕是当前的军队无比强大,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可是总会赢着赢着国家却是完蛋了。底蕴和后备实力强的国家,就是一输再输,可是输着输着却能把敌国给耗死,获得最终的胜利。
  石碣赵国强不强?应该说以一波流的算法来推断,石碣赵国绝对能够称得上强。不是石虎愚蠢或是老来呆面对汉国的时候才选择一退再退,相反是他显得无比理智,清楚自己统治的是一个根本没有后备实力的国家,察觉到汉国莫名其妙拥有强劲的底蕴,才在几次会战级别的较量后选择保存羯族的力量。
  对于石虎来讲,只要羯族的实力保住了,那么羯族就有未来。一旦羯族没了,别说是继续统治中原或者依然保有一个国家,那就真的是什么都没了。石虎有足够的退路,广袤无边的草原就是属于羯族的退路,大不了就是退往草原深处,等待某天汉国衰弱了再杀回来。
  庾翼前往草原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点,石虎正在让那些在中原住惯了房子的胡人重新熟悉帐篷,使那些忘记了该怎么放牧的人重拾游牧民族该有的生活技能。他判断出来了,要是并州和朔州依然守不住,以羯族为首的那批胡人肯定是会退往西域或是漠北,就是不太清楚汉国这边察觉了没有。
  汉军与石碣赵军的较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州的地形决定将会是以骑兵为主力,双方的骑兵就是在广阔的平原上洒血厮杀。
  汉国的骑兵基本用在了与石碣赵军的较量上面,步军只能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看要布防多少的节点就布置多少,剩下的步军完全可以灵活调动。
  比较让庾翼意外的是,李氏成汉在汉国的入侵中只是坚持了不到半年就亡国。他还不知道是成都被汉军兵临城下,李势的意志不够坚强,才致使汉军可以那么短的时间内灭亡李氏成汉。他是按照汉军一路攻伐过去的思路来想,得出的结论是汉军的步兵战斗力很强,那么东晋小朝廷肯定是要倒霉了。
  淮南区域水网密布,过了长江到以南区域的水网虽然没有淮南那么密集,不过长江以南的大小水系也是很多,再来就是长江以南的区域是一种多山的地形。
  一般来讲,北方的军队给人强大的印象是因为骑兵厉害,步军方面的战斗力可就有些不好说。这样一来的话,产生的想法就是北方也就凭借骑兵,失去骑兵之后北方军队未必有多么能打。
  庾翼回到东晋小朝廷的地界之后,听到的言论有不少,许多讲的就是失去骑兵这个爪牙的汉军未必会有多强,东晋小朝廷占了全面的地理优势与人和优势,一定会让汉军在长江以南来个折戟沉沙。
  什么?汉军的内河水军数量多到可怕?那东晋小朝廷就布置足够多的障碍,不管是铁锁横江还是四处弄水底桩石,大家都不要玩水军就对了。
  “是这样的情况,但凡长江的支流,确实都是在搞类似的事情。”谢石刚从健康回到寿春不久,没想到的是庾翼会在寿春。他一点都不避讳地说:“水网不再是我们的优势,只能依借地形先节节抵抗,寻找最佳时机来打一场关键性的战役。”
  庾翼来寿春只是路过,他真正要去的是江都,要找的人是谢安。
  与之东晋小朝廷境内的水系不同的是,已经被汉国内河水军控制的长江是别想搞什么铁锁横江之类的动作,他们拼了老命地在长江沿线布置陆地防线,尤其是汉军最可能登陆的地点搞得最大,像是江都对面就弄出了三十里的防御纵深。
  庾翼来找谢石,是觉得有必要告知一些消息,比如汉国在北线的战事并不是东晋小朝廷这边想象的那么艰难,将自己对石碣赵国的猜测也讲述出来。
  谢石听后只有苦笑,说道:“我们畏之如虎的石碣,他们在面对汉国的时候竟是那么软弱。”
  “有谋士告诉石虎,说汉国与晋国必然会有一场生死较量。”庾翼停顿了一下,见谢石听得很专注,接着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汉国是一头猛虎,晋国却是未必。不过,石碣抱着渔翁得利的心思很明显,就像我们坐视汉国与石碣的战争一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什么的,几乎是每个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状态,却是很少国家能够完美地演示出黄雀该有的得利,反而是螳螂将蝉吃掉之后超越生物的演化直接变成老鹰,结果是想要得利的黄雀也被老鹰给弄死,唇亡齿寒才会显示出重要性。
  东晋小朝廷之中,包括谢石在内后悔没趁汉国在北边与石碣较量时动手的人肯定有不少。可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动手,伸手拿了汝阴郡、新蔡郡、汝南郡在汉军反扑后不但没了四万正规军连国丈也被俘。他们真正后悔的是,没有在汉国崛起的过程中倾尽全国之力阻止。
  “想要当渔翁的太多了,石碣、燕国、代国,甚至是凉州幕府……”谢石说着说着好像是突然间想起了什么,问庾翼:“苻洪入关中,去了陇西郡之后一直在与凉州方面交战。汉军入关中,有参与到双方的征战中吗?参与了的话,又是选择与谁为伍?”
  庾翼还真的就知道关中的消息,答曰:“入了关中的汉军仅是进军到陈仓一线,谁拦路就是打谁。”
  “这样的话,汉国开战的对象就有六个……”谢石满满都是惆怅:“一打六,成国已经被打死,石碣被打半残……”,他一脸便秘表情,带着万分的不解:“刘彦是怎么治理国家的?强到根本无法解释。”
  无数人的研究过刘彦怎么去治理国家,摸清楚汉国大多数人口是处于一种合作劳动的模式,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合作公社可以让国家掌握最多的资源,只是将那种行为视作曹操曾经搞过的屯田,就是刘彦搞这个的时候规模上要比曹操大上近乎于百倍。
  将百姓集中起来管控和指挥,剥削百姓来保证军队的粮秣,那就是研究刘彦的人得到的答案。他们震惊于那些百姓怎么会软弱地配合,又纳闷百姓怎么不暴起反抗,期待汉国那些百姓赶紧地爆发起来,等啊等的或是派出奸细鼓动,没有等到是现实,活动的奸细只要冒头就被抓是不幸。
  其实他们又怎么能够理解,中原的百姓在胡人统治下已经习惯了软弱,真心是有点硬不起来。再则是得到安全保证可以不被吃掉,对于那种官府负责方方面面的事情不但并未觉得不妥,反而是百姓十分喜欢被管束起来进行集体劳动,另外有生产不也是有功劳吗?
  “是强到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庾翼有亲自到汉国游逛的经历,不像谢石等一些人只能乱猜,他说:“百姓是被汉王从胡虏手中解救,感念于汉王的恩德,愿意听从汉王的指示和号召。青州从战乱中走出来仅是三年不到,民间的生产已经全面恢复,看不到有多么繁华,但是能看出百姓非常满足。其余各州,汉国九卿不断奔走调控,不合作的世家与豪强被消灭,很快就会按照汉王的意志来进行发展。”
  谢石在静静地听着庾翼讲汉国的见闻,百姓突然得到安全感之后的合作,世家与豪强是多么的凄惨,汉军将士的社会地位以及待遇是多么的好。
  “让翼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汉国在航海上面的成就。”庾翼有乘船出海的经历,他突然念出一段庄周的《逍遥游》,后面用着震惊的语气说:“汉国的渔民出海猎鱼,猎的是身躯无比庞大之鱼,数艘大船合作共猎一只。神物在汉国渔民的捕猎中流血,染红了一大片的海域,渔民可杀神物,足见汉王无比重视操船技术。”
  “汉军平时吃的就是鹏鲲?”谢石懵了一下,寿春外面的汉军在造饭时,每次都能飘过来鱼鲜味。他见庾翼在摇头,失声笑了一下,才说:“庾公是想说什么?”
  “扬州危险的并不是长江沿线。”庾翼并不相信谢石不知道汉军舰队频繁出现在扬州海岸线,他说:“与汉国的战争,哪怕是守住长江沿线,若汉军从扬州东面登陆……”
  “肯定会登陆的。”谢石苦笑道:“国丈已经在做相关准备,再来是……总是需要有一些世家先知晓汉国的厉害。”
  庾翼几乎是秒懂,扬州海岸线边上的世家成了牺牲的对象,他们被当成了要被汉军宰杀的鸡,来演示汉军对世家的态度,吓唬其余的“猴”选择全力支持朝廷中的主战派。
  说起来的话,自“衣冠南渡”之后,北方迁移到长江以南就将那些本土的南方世家挤压得没地待,南方本土世家不是向更南边迁徙,就是搬到了北方世家不喜欢的海边。
  在这一次汉军的入侵中,表现出抵抗意志最强的是“衣冠南渡”后迁移到南边的北方世家,一直被北方迁移而来世家欺负的南方本土世家则表现出诡异的态度。
  事实上南方本土世家真的是被从北方迁移过来的那些世家欺负惨了,他们的祖业被夺,灭掉的世家不知道有多少,没被灭的世家在朝廷也是被边缘化。定品时基本没得到什么好待遇,后面能走的走掉,不能走的留在原地苟延残喘,能够对北方出身的世家有什么好态度就怪了,该是心怀仇恨才对。
  汉国九卿之一的典客吕议出身江夏,吕氏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世家出身,却是在汉国那边被重用。而之前吕议在南方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什么上品定阶,等于是给众多落魄状态的南方本土世家找到了让家族重新崛起的方向。
  “那就难怪了啊……”庾翼根本就没有客气,直接说:“难怪那些世家要直接反,不反也是等汉军过来就要立刻干拨乱反正的事。”
  谢石还真的就不知道类似的消息,霍地就那么站起来,满满都是震惊和愤怒:“那些跳梁小丑要造反?”
  “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吗?”庾翼可不会说已经不少找庾氏门阀,那些人是见庾氏门阀处于被打压的状态,以为能够走到一路去。他含笑对谢石说:“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吧?”
  然而不管是在谢石还是另外一些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情理之中,他们认为那些南方本土世家在长久的被压迫中已经变成软蛋,有设想过前线抵抗不顺利的时候南方本土世家会跳,或是汉军掌握全面优势后会就地接受统治,就是不相信南方本土世家打算直接反。
  “汉国对待世家那样,怎么……怎么可能!?”谢石已经在来回渡步,要是那些南方本土世家没等战事有个什么结果直接跳反,东晋小朝廷的局面可就要变得异常糟糕。他停顿下来,用着惊悚的目光看向庾翼,有些口吃地问:“庾氏……庾氏……已经决定和他们一块……一块?”
  洒脱起来的庾翼可怕到吓人,一阵“嘿嘿”笑声后,说:“感谢你们的卸磨杀驴,和一再打压与逼迫,庾氏身上没有了朝廷的标签,被南方本土世家视作一路人,汉国那边同样觉得可以争取。”
  谢石差点没直接呼唤武士进来将庾翼给抓起来,他是用着无法理解的表情,问道:“那就是庾氏不拆分旁支前往汉国发展的缘由?”
  别说,有条件又有能力的世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拆分旁支去了汉国,可是庾氏门阀从始至终还真就没有干类似的事情。
  “你……你,你们庾氏真是可怕!”谢石想到了太多的往事,东晋小朝廷似乎是庾氏门阀做主的时候能够从汉国那边占到便宜,等待庾氏一族从小朝廷隐退之后就是一直吃亏。他略略失神地讲:“是从忠成逝世后,庾氏就在进行布局?”
  忠成是庾冰去世后,小朝廷给封的谥号。


第485章 可会猎于淝水西岸
  汉军南下的声势并不显得浩大,至少是比前些年间石碣赵国南下的动静相比要小非常多。
  今一次汉国决定入侵东晋小朝廷有着诸多的原因,主要是汉国在与石碣赵国交战时,东晋小朝廷多次作为主导四处奔走联系诸胡联合,甚至是趁汉军与石碣赵国决战之际偷袭后方,更多的时候是汉军每进攻石碣赵国某个州都会有晋军出来捡便宜,甚至是严重到东晋小朝廷利用舆论优势不断挑拨汉境安稳。
  世人眼中,汉军之所以南下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关于正朔地位的争夺,哪怕是东晋小朝廷之内的各门阀和世家都是那么想,并不认为会是一场灭国之战。
  汉军分为三路逼近动静小朝廷的国界,东面以江都为中心威逼扬州,中部部分是以汝阴郡为屯兵点逼近寿春,西边则是以南郡为屯兵点摆出进逼江州的架势。
  其中以汝阴郡的汉军数量最多,徐正亲率十一万已经连克数城距离寿春仅是二十里,先后攻克涡口、平阿、下蔡和马头,他们是隔着淝水与防御寿春的晋军隔江相望。
  江都部分的汉军不算舰队只有四万陆军,以谢艾为主将,他们多次进攻之下已经摧毁晋军水师在长江的驻地京口,尝试多次登陆作战暂时被多达三十余里的纵深拦住。
  汝阴郡的主将是桓温,后面从草原归来的谢艾被委任为副将。这一部分的汉军仅有三万,他们目前阶段是已经打到云梦泽,下一阶段该是进军南平郡。
  因为建康那边有三十里纵深的防御链,还是东晋小朝廷同差不多四年时间建立起来的防御链,再加上这一边可登陆作战的汉军数量仅是四万,小朝廷并不认为会是汉军的主攻方向。
  南郡那边的汉军数量更少,仅是三万的样子,再来是南郡距离东晋小朝廷的都城有些远,那么这一路的汉军一看就是属于偏师。
  倒是汝阴郡的汉军数量众多,率领大军的还是汉国的征南将军徐正,导致世人普遍认为汉军的主攻方向就在这边。
  经过一两年的全力备战,东晋小朝廷的正规军编制从二十万增加到了三十六万。
  东晋小朝廷在三十里纵深那边摆下了十万,会有这么多是这边是建康的门户,哪怕汉军在这边摆下的部队不多,可着实不能再少。
  剩下的二十六万,有十五万是让谢石作为统帅屯驻寿春以及周边,剩下的主要是分布在扬州,小部分是散布在江州。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讲,国土之大却精华不多,荆州本是精华部分,可是与扬州相比起来就显得次要。
  因为不觉得汉国的入侵是一场灭国之战,东晋小朝廷的主流观念是只要将扬州牢牢守住就可以了。要是能够在扬州这边挡住汉军的兵锋,其余沦陷的疆域迟早是能再多回去,一旦扬州完蛋其余各州也根本就不用守了。
  谢石的防御手段很现实,隔着淝水在南岸周边的有利地形构筑防线,其中又以八公山这一道防线最为重视。在淮南部分则是散出一些兵力利用舟船机动,有可能的话就袭扰一下汉军,倒是现在这一边战事相对激烈的位置就是在淮水、颍水、淝水的众多支流边上。
  东晋小朝廷已经发现扬州东面的海面上经常会出现汉国的船只,他们能够想象得到汉军是打算登陆作战,可是讲真话是未必有多么重视,原因是他们认为海岸线的汉军哪怕登陆也只能是袭扰和破坏,压根就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
  从寿春城头看向北面,群山拦住视野无法看到汉军的营寨,夜间却是能够看到云层被火光照映,可见汉军的营盘是有多大。
  谢石将庾翼邀请到八公山。他还没有从庾翼嘴巴里得到答案,庾氏一族究竟是静观或是跳反,庾翼被问及时总是微笑而不讲话。
  八公山是由众多的大小峰峦组成,它是大别山的余脉之一,山脉南北走向延伸,山峰的海拔大多在一百米到两百米左右,有人数过是有四十来座峰峦,最高海拔为二百四十一米的山峰叫白鄂山。
  事实上八公山的占地范围非常广,导致看去到处都有晋军构筑的工事。站在前沿的峰峦向北面看,可以借由地势的高度优势看到汉军大体的营房分布,离得较远的关系也就只能看到营盘,人看起来都是一些小黑点。
  “这一面的汉军有一万余,由一个叫司宏壮的汉军俾将统率。”谢石抬手指着汉军的营寨,后面又指了指稍微靠近一些的位置,说道:“汉军多次尝试攻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能打,我军前沿的防御工事已经所剩无几。”
  八公山是位于寿春东北侧,它并不是属于淝水一线的位置,该是淮河的周边。
  汉军早就渡过淮河,作为背景是晋军在淮河已经没有水军,被摧毁了一部分,没被打沉的是撤退到芍陂。
  远远地,以庾翼的眼神可以看到淮河之上的动静,那里的河面并不缺少汉军的舟船,有几个地方能够看到似乎是在运输着什么。
  “是啊……”谢石满是愁容地说:“汉国的水战不行,可是数量真的太多了。他们利用足够多的优势逼迫我们不得不将水军后退,充分利用各条水系不断运输物资。”
  以往不是没有军队来入侵过东晋小朝廷,像是石碣赵国就多次南下,可胡人并不擅长水战,晋军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