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晋人豪强不会有太多的蠢货,蠢货无法在复杂的中原生存下去,刘彦倒是真的想看看,汉部已经解除掉了威胁,那些原本不肯交税的豪强之中会不会存在蠢货。
“我们没有攻城器械……”徐正说出了自己的需要:“再则,攻城器械能造,士卒却还需要些许时日演练攻城。”
也就只有汉部有相关的理念,既是刘彦觉得没有训练就将人驱赶上战场是一种谋杀,徐正才会说出看似混账的话出来。
那是真的,没有训练就拉上战场,不说这样的部队能起到什么作用,汉部的人口也没有富裕到可以随意拉去牺牲掉的份上。接下来汉部大概会是一直征讨豪强,那些豪强基本有城寨或是坞堡,汉部的士兵就需要演练怎么去攻城。
不得不说的是,田朔在管理民政上确实有经验,比较诡异的是他说自己懂得怎么制作攻城器械,又说懂得制造的器械并没有多么复杂的东西,攻城梯必然会,云梯、艨车(攻城车)、井阑,几乎比较实用的都会一些。
攻城梯?还有不会造的吗?刘彦却知道,还真有不会造的,毕竟现在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现在的人接收到的信息太少了,再则就是民智未开,没有足够的文化作为基础,跟现代真的就是两回事。
“小人祖上……”田朔想要胡扯,想了想还是老实交代:“小人曾经奉命监管工匠,却是特别注意,学到了一些。”
其实类似的技术刘彦也有概念,但需要的是反复的进行实验。他让田朔带着工匠试做,田朔却傲娇地说需要负责的太多,让一个叫王涉的人负责便可以了。
王涉是一个看着非常老实的人,见到刘彦的时候慌慌张张行礼,看那紧张的模样似乎都不知道手该往哪里放。
“小人祖上代代都是工匠,曾经为汉国(前赵)将作监卖过力气。”王涉见刘彦和蔼,镇定了有一小会才能将话说得利索:“若是让小人制作器械,小人能够办到。”
刘彦特别问了一句:“会做床弩吗?”
“会、会的。”王涉低着头没有看到刘彦脸上出现喜悦的表情,说道:“只是……需要大量合适的木头,牛筋需要特别熬炼,对于一些小物件的打造……”,说了蛮多的东西。
刘彦一直在点头,任何一样器械都不会显得简单,需要用很多的零件来搭配。他也清楚床弩的制作会显得更复杂,要不然整个华夏的冷兵器战史就该是床弩广泛被应用,不是到了强盛的年代才会看到床弩被应用在某些战场的记载。
“床弩的事情先不着急。”刘彦用发现宝贝的眼神看着王涉,吩咐:“先建造一批云梯和艨车。”
站在一旁的田朔有些尴尬,等待王涉离去,他小碎步跑着过去向刘彦揖礼:“君上,小人……”,讪笑着,偷偷看刘彦的脸色,见到刘彦没有发怒,颇为不好意思地说:“小人其实不怎么会造器械……”
哪怕是之前没发觉,现在刘彦也该看出来了。但他并没有追究,很多时候属下的才能就是上司的,任何时代都存在这样的事情。事实上,他还能苛求田朔什么?他想要制造器械,田朔把人给找出来,那就够了啊!
当然了,刘彦对田朔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敲打,只是一边有向依这么一个小娘正在准备着饭菜,刘彦将手别在背后语气不重不轻,语速更是不缓不慢,还真的有点上位者的模样了。
上位者该是什么样?威严,保持着旁人难以接触的威严,然后该行使权力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
对了,拓跋秀其实也在,她是安然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撑着下巴,安安静静地看着刘彦在训导属下。
拓跋秀本来很期待过来可以吃上刘彦亲自炒的菜,但一来看到有属下在就不奢望了。她现在在考虑一点,是不是应该要求一下,毕竟屋子旁边就有厨房,似乎炒一盘菜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炒菜?两宋之前没人研究,因此炒菜并不存在。事实上炒菜应该是在两宋才会出现,目前的食谱真的不是太多,奢侈一些的基本是鱼生,那就是传说中的脍。
刘彦与拓跋秀的关系变了,那些没有被弄死的鲜卑武士恢复了自由的身份,拓跋秀没有留下半个,全数派遣回去代国,向拓跋什翼犍汇报几件事情。
一,她拓跋秀被刘彦俘虏,本就是任刘彦随意处置,刘彦选择的是联姻。
二,刘彦以后就是拓跋一族的铁弗,愿意拿出若干兵器作为聘礼,拓跋一族不能吝啬,她原本的部族应该作为嫁妆,然后拓跋什翼犍更需要再拿出一些什么增添嫁妆。
三,她以后会负责与代国的食盐和兵器交易,集体该怎么交易拓跋什翼犍可以派人前来商谈。
拓跋秀没有对拓跋什翼犍说起刘彦也会与辽东其它族群交易的事情,她也不需要再和拓跋什翼犍去说那么多,等待聘礼与嫁妆互换,她除了出身于拓跋一族的身份之外,与代国的关系会成为过去式。
真没有开玩笑,相对起华族,胡人的女子出嫁就完全就是属于夫家,姓名前面要冠以夫姓,例如拓跋秀与刘彦成婚,要么就是叫刘秀,要么就是刘拓跋秀。(不存在胡扯,现代的湾湾或香港都依然有一样冠以夫姓的习俗。)
“走了?”拓跋秀没接受过汉家教育,可不是那么懂身为未婚妻该干点什么:“对那帮人别太好了,应该抽的时候,可劲地拿鞭子抽。”
刘彦听得一愣,略略不悦地说:“别拿胡人的那一套用在汉部身上。”
拓跋秀皱眉:“本来就是啊,对部下怎么能不严厉,不严厉……”,见刘彦脸上的不悦更加明显,抿着嘴没再吭声。等待了一小会,见刘彦坐到了对面,她突然问:“你什么时候要睡我?”
刘彦本来都从桌面将水杯拿起来凑到了嘴边,稍微喝了点,听到拓跋秀很突然那么问,还是赶紧将嘴巴里的水咽进去,但依然忍不住一阵咳嗽。
“你不将我睡了,我不安心。”拓跋秀做了一下嗅自己身上味道的动作,带着迷惑:“没有羊膻味了呀?”
“……”刘彦有些懂了,难怪最近拓跋秀显得有些粘,现在更是大摇大摆地来蹭饭,下一步是不是该搬进来住了?
睡,刘彦肯定是要要拓跋秀给睡了的。但……刘彦还是决定先等等,不是等什么玩意,还真的是在等拓跋秀身上的羊膻味变没了……
第85章 军队正规化
“你应该站在这里!”阿三长大了嘴巴,露出了泛黄的牙齿,狰狞着脸庞咆哮:“再次犯错,就是五鞭子!”
被几乎是贴着耳朵大吼的士卒满脸的惶恐,他已经连续两次犯错。
二百五十人是身穿亚麻衣,一手持着长矛,另外一首拿着木盾,赤着脚立在沙滩边上。他们已经连续训练了将近半月,一直是在进行队列地排列和变换。
各种各样的口令被喊出,士卒根据口令踏步前进或是停下,不同的口令中刺出长矛,又或是将长矛的后端锄在地上斜出去成为一个尖刺的刺猬。
让长矛兵携带盾是经过研究之后的附属品,显然是刘彦想起了一个叫马其顿的国家就有这样的一支军队,那支军队的来源是佣兵,却能依靠长矛阵这种简单的阵型纵横欧亚两个大陆。
当然,刘彦也在寻求组建骑兵,但那需要一个过程。
汉部正式组建军队也就是近半年的事情,虽说晋人士卒们已经上阵打了不少次战斗,可要说正儿八经的训练真的很少,特别是在阵型的操练上面。
因为组建的时间短,多次又是被迫上战场,军队哪怕是在建制上都比较乱,还是在这一次计斤城战斗结束后,一些士卒被提拔成为基层军官,才算是将该有的“指挥链”给补充完整。
是的,军队需要士兵和军官,像是伍长、什长这种基础的军官更不能少。如果觉得伍长和什长官职卑微不该重视就大错特错,没有了他们来直接约束士卒,一支军队也就等于没有了协同的基础。
汉部的军队规模小,哪怕是再小的部队却也要“五脏俱全”,一些敢战之士建立军功,他们成了这一支部队初代的军官。有了军官的框架,军队的建设才算是进入正轨。
之前刘彦为什么没有将部队的指挥链完整起来?不需要多说的事情吧,没有经过实战检验,没有空闲的时间训练和培训,军官是那么好挑的?
因为敢打敢拼,阿三向上爬的速度颇快,半年之间爬到了屯长的职位,成了二百五十名袍泽的上司。在他之上的军官其实并不多,毕竟汉部的军队规模真的小,一千的战兵也就是一个曲的建制,官职到了曲长就已经是到头了。
汉部目前的曲长只有两人,徐正与吕泰,他们虽说是曲长,可是本部的建制并不完整,每人麾下仅有五百战兵。辅兵却是不能被算作正规战力,那是战兵的补充品,亦是服务于战兵的必要存在。
一千战兵并不是固定的数量,战时的战损消耗,非战时的淘汰制,等于是无论是不是在战争状态都处于残酷的优劣淘汰。
“谁想吃糠咽菜!谁能大鱼大肉!”阿三有脸庞狰狞的理由,他上一次演练的时候输给了同僚的那一屯,整整吃糠咽菜了三天,其本人更是一再被同僚取笑。他大吼着:“再来一次!”
海风其实挺大,吹来的时候还会带着浓浓的腥味,满头大汗的晋人士兵却是没有太多的功夫去计较什么海风,更是没有闲暇观看好像挺赏心悦目的风景,只能是听从命令进行移动。
大部分晋人士卒都是长矛兵,他们需要学的东西看似很少却非常重要。个人武技上来来去去就那么下可以比划,士兵要学的是杀人的技巧,不是好看的舞蹈,什么最实用就是学什么,哪来那么多的花俏。学会了刺、收、挡、抖,就是一直在进行队列的演练。没有太特别的,既是方形长矛阵罢了。
一个集体是由多人组成,一个人就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肢体调节能力。想要将集体变得有默契,不会有什么捷径,只有一次又次的演练,让他们哪怕是处于满脑子恍惚,身体都能不由自主地根据指令做出某些反应。
本来吧,纪昌给予刘彦的建议是,让部族武装参与到普通部队的合练,可是很明显建议是无效的。
怎么说呢?刘彦是可以向那些系统士兵下达命令,但也仅限于是移动和作战状态,太复杂的指令,例如让系统士兵配合谁,听从谁的命令,类似的指令智商堪忧的系统士兵根本就办不到。
长久以来,刘彦如果不是不止一次亲临战场,还真的是有一种在玩游戏的感觉。但……真的怪不得他,系统士兵的智商就摆在那里,只能是期望晋升到“城堡时代”会发生一些良好的改变。
在接下来,刘彦会对晋人士兵的装备再次升级,一切只因为新的城镇中心建好之后,“系统”的逆天能力在灵山岛竟然“变”出了新的金矿、铁矿、石矿。这样一来,只要是劳动力充足,刘彦的资源绝对不会缺。
得益于一头不知道怎么回事导致搁浅的巨鲸,刘彦按照自己在网络上看过的处理方法,对那头死去仅仅一天的巨鲸展开处理,去除掉不需要的部位,留下了可以利用的东西。
鲸鱼其实是很好的东西,它可以说浑身是宝,但比较可惜的是刘彦仅仅知道鲸鱼肉怎么处理之后可以吃,骨头可以有什么用途,鲸鱼皮可以怎么利用,对于制作香水、蜡烛,或是其它却是不甚了了。
“可以摸索一下的。”刘彦不是一个人,有不少人是跟随着一块散步。他扭头看了一眼田朔,说:“慢慢摸索,但是需要特别注意一点,不能随意进行品尝,捣腾的时候记得准备布料捂住口鼻,以防中毒!”
其实,除了刘彦之外,特别是晋人,对于那头死掉的巨鲸是一种敬畏外加恐惧的态度。
依稀记得当初,田朔看到巨鲸死在沙滩张口就问了一句:“朝廷的哪位王爵薨了?”
啥意思?有一句话叫“大鱼死,王侯薨”,也就是一旦海边出现了巨型的鱼死了,国家肯定会死掉一个王侯。
那个时候刘彦差点一巴掌拍死田朔,要是死一条就会死一个王侯,刘彦不用干其它事情,直接玩命地杀鲸鱼就好了,等待杀得后赵的王侯都死得差不多,取中原就显得容易了吧?
要不是不懂得怎么利用鲸鱼,刘彦还真的就有心要捕猎这种大鱼,要深切知道这玩意的肉可是巨量,一头就足够数千人好好吃上十天半个月的。
当然了,实际上是一头约有三十吨的鲸鱼就给刘彦贡献了将近四十八万的食物单位,那个时候他真的有种要脑充血的感觉。
是四十八万的食物单位,要是依靠栽种粮食,那该是多少亩和多少成熟次数的产量?当时刘彦就决定了,一定要发展捕鲸产业,哪怕是不为吃,不去研究香水、蜡烛啥玩意,就为了增加食物单位!
远处的喊声传来,刘彦停下脚步看向了沙滩的位置,那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士兵方阵,看着是在进行军阵的演练。
负责操练的吕泰明显是发现了刘彦的这支队伍,得知刘彦在场跑了过来。
吕泰是十分恭敬地向刘彦行礼,然后又向换上了劲装的拓跋秀行礼,之后才恭敬地说:“君上,可要过去看看将士们?”
刘彦无视了吕泰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军队是该重视,但不能无限地惯着。他对军队已经是从优厚待,再表现得特别,极可能让军队变得骄纵。
吕泰看似有些失望?他重新振作了一下,又请示:“君上,那属下就回去了?”
刘彦点头,看着吕泰小跑着回去,扭头对纪昌说:“军队的各层军官选拔出来之后,训练有点像模像样了。”
纪昌乐呵呵地应“是”,他看向了正在操练的士卒,说道:“他们按照屯的建制,每七日会进行一次对抗。君上已经缺席了数次,今次是不是……”
刘彦还是摇头:“该给的待遇已经给了,没有给的也正在加速建设。”
纪昌却是没有感到失望,反而是有种欣慰感,只是看到田朔咧着嘴在笑心里有些不以为然。
对,刘彦这些天表现出来的是比较重视民政,但那又能代表什么,现今天下为乱世,任何民政都是在为军事服务!
第86章 长广李家
“我们要主动过去?”李坛该说是一个比较年轻英俊的青年。他是李家的嫡长子,本身接受着相对良好的教育,却是因为这样颇有些傲气:“不过是一个新兴的部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父亲何必过多重视。”
日头正盛,照射到护城沟渠,反射在本夯土城墙,两个身穿晋人喜爱的宽大衣袖站立在约有二丈的土城墙之上,他们是一个中年一个青年。
微风在吹,远处麦田里面起了波浪,风势到处,青萌的麦秆一排排地低头。
不存在什么多余的树木,有的就是提供灌溉的一条笔直的溪水,却是不知道李家为了这一套灌溉所需,动用了多少人力,又花了多少的时间。
李明之已经四十四岁,他从幼年到这样的年纪,经历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因为中原局势变幻无常,他当过晋国的子民,经历过汉国(前赵)对晋人的肆意屠宰,又度过了赵国(后赵)相对温和的时期。
说后赵对待晋人温和,那是在石勒的时候了,当时张宾还活着,尽管羯人残暴,可石勒听从了张宾的建议,相对优待晋人中的士人,或是收税,或是吸纳晋人中的佼佼者为朝廷效力,连带对普通的晋人至少不像现在这么肆意杀戮。
“年景不一样了。”李明之那双眼眸里有着略略的浑浊,只有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神:“羯人对晋人的温和随着扬州之战已经结束……”
其实,石虎先称帝,在“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既定规则下,等于是直接与晋国朝廷成为敌对。后来,石虎又在一些文臣的劝说下改称天王,但石虎领导下的赵国与晋国的关系根本没有改善。
“当今天王登位,从未将我等晋人当做人看。如此,为父才从堂堂的一县县长,成为乡野村夫。”李明之有太多的故事,是年轻气盛的李坛听得觉得不耐烦的故事。他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高气傲,可现在根本就容不得晋人存在心高气傲这种情绪:“汉部新兴,若是灭亡在上一次的征讨也便罢了。他们撑了下来,朝廷不会为了汉部大动干戈。要是汉部有派人前往襄国活动,刘彦必然成为新任郡守。”
都是能猜出来的过程,有太多的胡人都是这么当官的,干掉了弱小的对手,派人前去襄国上表臣服,然后大肆挥金撒帛,不出意外绝对能够达到目的。这也是朝廷控制地方的手段,鼓励地方胡人强族互相残杀,那些人杀得越狠,朝廷就越好统治地方。另一个手段是,一旦要对外用兵,地方上的任何家族都需要出人。两个方法都是“减丁之法”,听闻是出自张宾之谋。
“不算被杀得鸡犬不留的不其城,汉部已经占领柜县和计斤县,不会再向其余县城动手了。”李明之的目光在坞堡内的各部来回扫视:“汉部解除了外部的威胁,目光必然转到周边。我们离汉部选定的栖息地太近了,只能主动示好。”
就是这点李坛才不服气的,他们有防御完好的坞堡,有数千的庄户,能集结起一支不弱的武装。过去,他们不止一次遭受到胡人的进攻,屡次都能依靠完善的防御工事支撑下来,从未有一股胡人可以进入到李家的坞堡,李坛相信哪怕是汉部来攻,亦是奈何不得李家。
“父亲,胡人……不可靠。”李坛那张年轻的脸上还没有续须,他带着深切的怀疑:“我们不与之交恶便可,何必讨好?哪怕是汉部来攻,我们挡下的胡人还少吗?”
李明之看着自己儿子那朝气蓬勃的脸,内心里不能说没有感慨。
李家有家学,有相对于其他家族来说显得珍贵的典籍。那是李明之在担当县长的时候,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私藏的书籍,有四书中的《孟子》,有五经中的《春秋》,虽说都不是完整版本,但世间除了那些千年世家,谁又有完整的版本?
最让李明之遗憾的是,统治中原的是胡人,不……应该说遗憾统治中原的胡人不惜才和爱才,否则以李家的底蕴培养出来的李坛,无论怎么样都该在官场有容身之地。可惜的是,朝廷(后赵)不会是晋人一展才能的舞台。
“按我所说去做便是!”李明之还是在看坞堡的各处:“去了,别将那一脸的傲气挂在脸上。”
李家的坞堡不小,外围挖有壕沟,壕沟被引来了活水,再配有厚实的夯土墙,土墙并不是直线,是一种有棱角的不规则形状,这就是外围的防御工事。他们显然是经过高人指点,知道有棱角的城墙才能发挥最强的防御效果,至少是防御的一方在弓矢上面会显得更有射界。
算作内部防御的地方,一排排夯土的房舍连起来,哪怕是外围被攻破,那些连起来的房舍可以充当另一层防御设施。
哪怕是房舍那一层工事再被攻破,进攻的一方还需要面对李家真正的核心,既是建造成为圆形的土楼。
土楼看去颇大,它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墙壁厚度达到了一丈,整个土楼只有一个出入口,整个建筑的高度有五层的分布,注意观察可以看到第三层有不少呈现圆形但是狭隘的窗户。
土楼第三层的那些狭隘孔洞平时是窗户,需要的时候就是箭孔,看去大概就是每三米有一个。
在土楼的内部,中间是一个很大的露天天井,一层不存在住房,就是用以各种劳作的空间,地下还存在用以存放物资的地窖,顶层有可以晒麦子的平台。顶层平台到了战时,可以安排弓箭手,可以囤积檑木或石头。
(一整个其实就是现代客家土楼加强版)
李家的坞堡占地范围不小,里面存在可以耕种的土地,但大部分的田亩其实是在土墙外面。
现在是夏季了,春天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麦秆,到了秋季的时候,李家坞堡外的农田就该是麦穗垂头,形成一片的金黄。
“为了能够在秋季有收成……”李明之将视线收回来看着李坛:“怎么也走这一趟啊!”
是啊,与新兴的汉部交恶对李家没有好处,能够守住坞堡,外面的粮食怎么办?
就算是不为别的,汉部有在向外出售兵器和食盐,李明之早就动心,只是迟迟不好付之行动。李家这一次不管是为了实际的安全需要,或者是为了能够与汉部交好获取兵器和食盐,都该行动起来。
为了展现足够诚意,李明之选择派自己的嫡长子李坛前去汉部目前栖身的所在。李坛不会是孤身一人前去,会带上足够的武士,必要的礼物亦是需要拉上几车。
李家的坞堡离黄岛区真的是略近,李坛是从日出那一刻出发,走到临近中午的时候,远远地就被汉部的人给拦了下来。
“我等乃李家堡来人,为敬献贵部族长礼物而来。烦请通知贵部主事者。”李坛骑着高头大马,配合身上那身合体的劲装,看着尽显少年英武。
拦住李家这一伙人的是斗阿(é),他现在已经是什长了,负责把控一处要道。
李坛带着的人不算多,大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