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周时期,周室分封的诸侯王其实还是比较听话,历代周王时不时就会下令各诸侯王调兵遣将,将周边异族压着打。西周被迫东迁,不就是诸侯王开始不听话,而说什么“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论调,该是周室对诸侯王的约束力和影响力无限下降了。
民族与民族之间,无时无刻不是在为了生存空间而交锋,强了就是攫取更多的土地用以族群繁衍生息,弱了自然会丢失疆域减少族裔的生存空间乃至于被灭亡。
后世说到农耕民族的时候,总会有农耕民族是没有侵略性啦、是守势民族啦、是羊群种族之类的论调,其实那些都是狗屁!
夏朝的时候,诸夏的生存空间只有山东局部一隅,到了商朝却开始进军后世被称呼为中原的区域,到了周朝由于大肆分封则是进入开拓期,秦帝国建立一统之后更是没有停止向外开拓的脚步,汉帝国将可以用于农耕的周边土地是见一处就占一处。
要说农耕民族没有侵略性,那些被消灭到连残渣都没剩下的戎、狄、夷哪怕在阴间都会再哭死一次,一直被压制到连喘口气都艰难的诸蛮和诸越必然叫嚷谁那样定义是眼瞎。
后世总讲“战斗民族”,论起“战斗民族”就会说是毛熊,大概都是见多了毛熊喝多酒容易发酒疯吧!
要说“战斗民族”啥的,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没有被灭亡,从一隅之地历经无数血战,打出一个霸主地位,文明长期处于世界巅峰,诸夏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有资格讲自己才是战斗民族!
没瞎扯,自有诸夏以来,灭掉的种族数不胜数,虽有波折却是一直传承下来。一样有过灭国灭族无数的罗马,只有不是罗马人的意大利人张冠李戴,事实上是早躺进了棺材。
历史既是底蕴,就算稍微落后,也能在历代先人的辉煌事迹下被鞭策,很快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冉闵看了史书觉得自己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逮住机会就要显摆:“诸夏第一勇士没谁不服,乃是知晓异族威胁的大丈夫!”
冉闵所说的诸夏第一勇士真不是蒙恬,讲的是帝辛。
帝辛就是那位被周室定义为“纣王”的商朝末期君王,可他真没有周室定义的那么不堪,相反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他继位后,重视扩张领土,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西征黎部,把国土则扩大到后世的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沿海,比之前开拓最为疯狂的武丁更狠。
关于帝辛的评价最为中肯莫过于“统一神州肇此人”,可帝辛却被周室黑为“暴君”,一直黑了三千年。连太祖都为帝辛平反,那一句“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可是明明白白写在毛选之上。
成王败寇嘛,帝辛将军队全部调动到边境与异族血拼,家里却有诸侯王造反。姬周获得了统治权,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可不得将帝辛往死里黑。其实能黑的也就制度,也就是奴隶制,问题是姬周自己也是奴隶制啊!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就甭管帝辛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反正往死里黑就对了。
“如此类者……”桓温可比冉闵更懂历史,见冉闵已经开始不管不顾在胡扯,点了一句:“有始皇帝。”
帝辛在位时,军队基本是在边境与外族作战,腹地仅是留下极为少数的部队。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绝大多数的军队同样是在边疆与异族血战,腹地是以少数的秦人统率六国的徭役兵。桓温说的就是军队在边境与异族血战,国内造反来不及调动平叛。
冉闵听了表情一滞,很明显的僵住了。
谁都知道异族是威胁,前提却是要内部能稳得住,要不异族是被逮着杀,可内部爆发叛乱却颠覆了国家,为开拓民族生存空间做了多少事,后面还要被无底线的抹黑,换谁都受不了。
有了“前车之鉴”,自秦帝国之后的历朝历代,基本都是将强军安排在中枢,采取强干弱枝的政策。中央不动的时候,边疆哪怕是有边军数量也不会多,导致防线处处漏洞遭受异族不断的侵袭,得是严重到一定地步中央的军队才会开拔前往征战。
将强军摆在边境与异族交锋,国内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叛乱不断,自秦之后是发生在明,明也是在内外交困下亡了国。
要说读书,桓温读得绝对比冉闵多。有知识的人想法就多,他是在提醒冉闵别犯傻说一些胡话,比如去向刘彦提倡边墙厚实而腹地虚弱。
“内政建设是大事,亦是必做之事。”桓温在讲道理,让冉闵听了非常不高兴,他说了一些为什么必须发展内政的理由,后面站在武人的角度却又说:“止戈为武,并非罢战不征,乃是打到敌人拿不起兵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穷兵黩武不可取,忘战却更危险。某以为,止步于五个常备军才是合情合理。”
“去喷啊。”冉闵满是怂恿:“在这说个什么劲,去吐丞相等人一脸,用你的道理将他们喷服了,少点说服王上的障碍。”
桓温才不愿意扯一些胡话,讲解道:“大汉缺粮,仅以本土产出必然不足,取(中南)半岛之粮亦是不够。将军所言及外出掠夺,王上听后已然动心。我等却是要选定目标,既要跨海而战,总该知晓如何去,去了如何打。”
都是在陆地上历经血战的人居多,哪怕桓温懂水战,可那也是在内河,对于海战啥的没一个了解。
他们听刘彦讲过阿三的一些历史,孔雀王朝啥的早就作了古,注意到的就是那边的海军历来不弱。相对清楚想要到阿三地盘走陆地现在是没条件,跨海作战比陆路长途跋涉远要靠谱,他们就不得不对海上作战展开探讨,就是没人能讲出一点什么来。
要从中原走陆路去阿三地盘,一条是高原的路线,另一条是走南亚丛林。
汉国将巴蜀纳入统治范围,蜀地就是连接着高原,问题是军队压根就无法大规模上去,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的人太少,少了等于无法采取大规模的入侵。高原都难以上去,就算是探勘到能够入阿三地盘的路线,好像也没啥用。
南亚那边比高原的难度少不到哪去,原始丛林密度惊人,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过去殖民伤亡最多的不是在与猴子交战上面,是各种自然环境产生的大量伤亡。十万军队开拔进去,估计还没有踏入阿三地盘,自己先伤亡过半,以这种现象下的士气低迷,去了少不得是送人头。
算来算去,现如今要入侵阿三地盘走海路几乎是唯一的可行性?但这个其实是错误的,还可以从西域由北向南进行入侵,但从西域开打,得是先啃下克什米尔,还得一路啃上个数百里才能打到恒河流域。所以了,以抢劫粮食为目标,走跨海登陆作战真的相对靠谱。
“先摸清楚航线肯定没错。”徐正一直在默默的听,等待总算是讲到了点子上,不得不开口:“海峡已经发现,航线却是还没有摸清楚。”
就是航线摸清楚也不是说就能过去,华夏文明对军事讲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们对阿三那边的了解仅限于刘彦偶尔的闲谈,那些就不能作为实据,必然是要先搞明白那边有哪些国家,海上力量又是怎么样,最后才是登陆之后该干些什么。
“摸啊,可劲的摸。”冉闵一脸理所当然:“下达严令,三个月内要有可行性报告,逾期砍了主官,完成任务重赏!”
冉闵觉得刺探阿三有什么国家和那些国家陆上军力多强都是没必要的事,他坚信只要是被他们盯上的,就没一个是怼不过的,差别就是代价有多大罢了。
第659章 竟然想吓唬老子!?
刘彦讲“天下”之外的故事多了去了,不光讲阿三地盘,对北海(贝加尔湖)以北,西域以北,草原以北,零零落落的故事讲了蛮多。他唯一没讲的是北美和南美,这两个大陆离世界岛有大洋,就算是船只能横渡大洋过去,也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有生之年所能纳入疆域的。
在讲阿三的时候,刘彦从来不缺少一些冷嘲热讽,给予朝臣的印象就偏向于,阿三那边的人好像什么都不是,汉国要征服阿三的障碍是路途,克服路途的艰难之后,军队到了阿三地盘必然能予取予夺。
实际上阿三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并不弱。
马其顿人亚历山大一生征战,最后就是在阿三手上折戟沉沙,退到波斯之后再也没有卷土重来再次向东的机会。
大月氏人入侵阿三区域,是先在克什米尔地区击败了阿三的骑兵集团,后面又在恒河流域附近干翻了战象集团,打着打着双方进行联姻,其后才被大月氏人使用蚕食手段逐步推进,但大月氏人也未能完全消灭阿三的本土力量,北方属于大月氏贵族,南方却依然是阿三土著主导。
贵霜帝国采取的政体很像是二元制,比较类似辽国那种分设两都的结构。大月氏是占了阿三地盘,可也掉进了阿三种姓制度和宗教的大天坑。后面是贵霜帝国发生南北内讧,双方打得狗脑子都出来,偏偏还是南方的阿三土著获得最终胜利,只不过大月氏人还是留下北方栖息地,阿三土著却是战后四分五裂。
阿三自行分裂为大小数百个邦和王国,之后就再没有自主统一过,目前处于东北部有一个还算强大的笈多王朝,中部有一个伐迦陀迦王朝,其余都是零零碎碎的邦,尤其是以东南部沿海的小邦最多。
当然了,刘彦并不知道阿三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只知道没有什么大国,甚至是阿三西北部基本是萨珊的附庸。
要说的是,笈多王朝的海航非常发达,他们主要的贸易对象涉及到东罗马、希腊诸城邦和波斯人、阿拉伯人,连埃及人也是主要贸易对象之一,甚至早早就发现了马六甲海峡的存在,与东晋有着海上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很难说得清楚,有些相关的文献以及遗迹事物却表明更早于汉代,也就是先秦时马六甲海峡就有来往船只。
官方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是,海上丝绸之路由隋朝变得兴盛,发展到唐朝时期连东罗马人都是通过海路与唐人进行贸易。
隋朝就有海上丝绸之路,可中原这边的人压根就没有在意,甚至只是知道那些商人从海上而来,却不去考究从哪个地方来或海上有什么航线。
到两宋时期,因为阿拉伯人的崛起,阿拉伯人实际上是切断了中原王朝与地中海各国的贸易。这一场战争是关于丝绸之路控制权的较量,阿拉伯人的海军占据绝对优势,可因为战争也让宋人的海上贸易被迫停止。
有那么个说法,南宋之亡,亡于冗兵冗官。可北宋时的冗兵冗官现象就已经非常严重,尤其是只要是个官就能身兼数个领工资的“衔”,一直到海上贸易中断之前很少出现缺钱的窘境,是等到海上贸易断了才陷入财政危机,最终也让南宋亡国。(海上贸易税收是南宋重要的收入来源,一度占到了20%以上,相关商税占到总收入53%。海上贸易断了,相应商业肯定也受影响,简直是要了亲命。)
目前的阿拉伯人不是被东罗马统治就是被萨珊王朝统治,不但中亚的陆地上没他们什么事,海上也不会有他们的话语权,可以肯定是笈多王朝因为海上贸易兴盛绝对是富得流油。
刘彦并不知道早在东晋之前就存在与阿三那边的国家存在海上贸易,他是等到海军上报,说是发现不明船只,早先是击沉,后面是俘虏,才算是得到相关信息。
“据俘虏交代,笈多与诸多国家有贸易往来,国家极度富裕。于军事上,有六十万的步兵、十万的骑兵、三万的战车兵以及两万头战象,船只超过五百艘以上。”纪昌说实话是有点被这个消息惊到了,他满是慎重地说:“笈多还有一个邻国,名曰伐迦陀迦,兵力与之仅是少了一些。”
光步兵就有六十万?算上其他兵种可不得超过百万!刘彦说实话也有些懵,真不知道阿三那地方除了孔雀王朝和贵霜帝国,还有这么一个军队数量这么多的王朝。
“俘虏为了活命必然夸大实力。”刘彦得稳下来,另一方面是压根就不信:“那地方气候宜人,适合农业生产,人口是不少。寡人却不信一个国家能长时间养活百万军队。”
就算是曾经“爆种”的西汉,最夸张到的时候也就征召兵源建立七十万左右的军队,历朝历代的军队一直是维持在三十万以内,还基本都是徭役兵,职业兵有个一两万就算是顶天。
汉国有十三个不事生产的常备军,拢共也就二十余万人。他们背后却是有数量多达三十余万的屯田军团和将近四十万的奴隶专供粮食生产,可就这样都有点要养不活,还不算兵器以及器械的支应。
笈多王朝有多少人刘彦还真就不清楚,考虑到那边太好种粮食,再根据贵霜帝国时期的一些数据,有个两三千万人该是靠谱一些的猜测,可就算那边粮食出产好,怎么都无法长期养得了百万军队吧?!
“王上,战兵职业化……”纪昌可没敢直说刘彦也被吓到了,却不得不提醒:“组织多达二十余万不事生产的军团,独独您这一份。”
过去,养职业兵的朝代太少太少。
西汉初期有北军和南军,后面刘彻着手逐渐职业军,又分三部八校。三部就是侍从军、期门军、羽林骑,每部其实也就是一千余人的建制,由阵亡将士遗孤甄选而来的羽林骑也就七百人。八校其实就是所谓的禁卫军(中央戍卫军),他们是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每一校的编制只有七百人。那么就能看得出来,到刘彦逐渐职业军之后,西汉不事生产的职业兵也就堪堪八千六百人。
东汉可就只有五校,那是裁撤掉认为没什么战斗力的南军,对北军八校进行整合,缩编成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这五个营。每个营的编制都不相同,比如由汉人编制而成的步兵营就多达三千余人,长水、越骑这种由乌丸人和南匈奴人组成的营就是七百人到一千人。由于东汉职业兵的编制时常改动,有时候还是空有番号没有实际的士兵,要算养多少职业兵还真不好说,但总归是不会少于万人。
一养就是二十万不事生产的职业兵,不光是追述之前的朝代,就是往后算也要到近代才出现在华夏文明身上出现,刘彦这么搞不理解的人太多,要不是有着胡虏的威胁,反对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大汉百姓仅有一千七百余万……”纪昌早就想逮住机会劝一劝刘彦,羯人已经完蛋,鲜卑不再有那么大威胁,可以说周边真没有能够给汉国太大压力的国家,真该缩编一下。他话说到一半,见刘彦不善地看过来,将后面的话咽回去,转移话题:“若笈多这个国家真的有百万大军,可见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
生产力不怎么样的时代,十户人家养一个士兵是比较正常的比例,纪昌才不相信笈多王朝有一亿的人口,可他又不得不多想,自己家那位君王在百来万人口的时候就敢募兵二十多万,什么事都会有个例,那就只有往笈多王朝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来想。
“可惜没有更多的情报。”纪昌现在就想知道笈多王朝是不是在和哪个国家交战,要是笈多王朝处于战争状态,拥有百万大军或许是一件真事:“他们会不会是在和那个伐迦陀迦交战,并且是进入决战阶段?”
刘彦怎么知道的嘛!
贵霜帝国崩溃之后,阿三那边分裂就开始互相征战,笈多王朝和伐迦陀迦王朝是贵霜帝国时期南边的贵族建立,互相征战应该是有的,但大国之间相对和平,基本就是大国在欺负小国。
“绝对没有什么百万大军。”刘彦并不觉得每个统治者都是石虎那样的疯子,更不是谁都能有苻坚的魄力:“不考虑笈多动员之后的兵力,砍掉一半再一半,能有个一二十万处于待战的军队就算多了。”
这一下刘彦就土鳖了,人家笈多王朝还真没那么小气,旃陀罗笈多一世时期处于待战的军队就没少于三十万,沙摩陀罗笈多也是维持相应数字,到了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统治时期真爆出百万军队的规模。
现在笈多王朝是沙摩陀罗笈多在位,他没超日王那种日天日地日空气的气魄,可是为了应对北方塞种人和西南边伐迦陀迦王朝的威胁,也是笈多王朝因为兴盛的贸易不缺钱,再加上占据着恒河流域的产粮区,养活三十万军队真跟随便玩玩一样。
“就算只有二十万,大汉该出动多少军队才能有效入侵?”纪昌稍微想一想就脑仁疼,那不是走出国门就能逮着打,是要航行上万里的大海,要用到多少艘船?
刘彦心里也是苦,真要入侵阿三地盘,去少了哪怕不是送菜也效果不大,想投送大部队对运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就让崔宗找来地图,等待铺开了踩踏上去一圈巡视。
“这个什么骠国下方……”刘彦停下来的位置属于后世的缅甸和泰国交界,指着后世命名安达曼海边上的位置:“这里必须建立港口,开辟出一块屯兵地点。”
被指的沿海是缅甸的土瓦,后面刘彦却是又摇了摇头,重新指向仰光:“看情况,要是这里会惊动阿三诸国,那就退到在这里(土瓦)。”
纪昌好歹也是干了几年的丞相,眼界开阔了不少,国家一直都是处于战争状态,让他对于战略战术不想学都难:“的确是需要有中转站。”
“让梁氏、陈氏,乃至于司马氏,有一个算一个都动员起来,力量集中到开拓这里,军港以及屯兵区由他们来完成。”刘彦才不管那样会对那些殖民军团造成什么影响:“寡人允许他们外出殖民获得大利益,国家有所需就该竭力完成!”
作为丞相的纪昌当然是赞同,他甚至想到刘彦是故意的,不想那些家族有喘息的时间,更不允许那些家族太过蓄积实力威胁到本土。
“大汉的一个士兵能抵上五个胡人。”刘彦回忆了一下,说道:“曾经的大月氏,他们不到两百万的人口就能统治三四千万的阿三。才过去多少年,阿三难道一个个吃了神油就硬起来?一名汉军怎么都能抵得上七八个阿三吧!”
人家大月氏能统治两三千万阿三,是大月氏人充分尊重阿三的传统和宗教,结果大月氏人也掉进了天坑,但大月氏还真的就完成了大业。
按照中原王朝的尿性,不管是虚弱还是强盛,历来只有异族来习惯中原的习俗,对于宗教啥的也是竭力压制,反正中原王朝每到一地最爱干的就是推广汉化,美其名曰给一帮茹毛饮血的家伙带去先进文明,真就没想过依然遵从当地人的习俗啥的。
先入为主的刘彦真没多瞧得起阿三,他的印象是谁都能去阿三那里撒野,冷兵器时代的大月氏、波斯、阿拉伯是轮流来欺负阿三,到了火器时代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先去殖民,英国人其实是捡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的便宜,偏偏西方人一两万人还真就能压得住数千万的阿三。
谁都能欺负一把的阿三,刘彦理所当然就认为汉国欺负起来没难度,就算是再慎重一些,不干那种派个数千人就期望能赢的事,一次投入五万大军总能将南部沿海的阿三按在地上摩擦吧?
第660章 世界的门户
青山绿水?那是丝毫不存在的,海上有的就是一望无际的水,没有任何疲惫一浪又一浪没完没了地卷着。
“还有多久才登岸呐!!!”
伏伟从庙岛列岛那边乘船,到京口的时候稍微休整了一天,带着一支合起来三十二条船的舰队出长江口,沿着海岸线不远的航线抵达夷州,却只是在夷州那边补充淡水和一些生果、蔬菜,船压根就没靠岸就继续出发。
“该是还有个五六日?”司宏壮一副身体很虚的模样躺在甲板之上,细声道:“忍一忍吧。”
司宏壮感觉自己是到了血霉才会被划入第一批前往中南半岛,他们要去的不是已经开拓出来的殖民熟地,是要穿过海峡进入大洋,向北再行走上个上千里,于一处海湾靠岸,登陆后就是着手查勘地形,主持为后续部队建好安营扎寨的设施。
“忍?”伏伟完全是不能忍:“你们还能登岸,哥哥我是只能待上两天缓一缓,接下来要反复在海上进行勘探,一个月能上岸一天就算是烧了高香。”
汉国是在元朔二年就开始组建海军,问题是在消灭东晋小朝廷之前,海军除了系统部队其实并没有多么大的规模,等待灭掉拓跋代国和张氏凉国才得到扩张。
元朔六年,刘彦下令组建两支舰队,以长广郡(青岛)为基地设北洋海军,以番禹(广州)为基地设南洋海军。
北洋海军一开始的规模就比较大,主基地是在长广郡,另有辽东马石津(旅顺)、半岛海冥(海州)、倭列岛九州国(佐世保)、倭列岛野比国(石川金泽)这一些附属军港。不算系统战船的话,北洋舰队大小战船只有一百余艘,各类非战船三百余艘。
南洋海军主基地是在番禹,夷州有基隆和淡水,朱崖洲(海南崖县)一处,交趾的日南郡(越南岘港)是作为中南半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