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牧部落玩耍去了。以位比三公的当朝大臣重将能干出这事,也就他这么一位。
  徐正也是“嘿嘿嘿”笑了起来。他这一笑,就是不知道笑点在哪的将校也是跟着笑,要不然就是不合群。
  要说军方谁最爱怼文官,那么是当属冉闵无疑。
  冉闵是有理的时候理直气壮的怼,没理的时候也能一副“老子就是有理”的去怼。就是冉闵这么个德性怼的连身为丞相的纪昌都没法多次只能找刘彦,其余包括被怼次数最多的桑虞和其余人面对冉闵要怼人,不能立刻扭头就走,那就苦笑低头不还嘴,还嘴冉闵有可能动手,那就是要被揍得生活无法自理。
  “找永曾就不必了。”徐正也没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大大方方地说:“骠骑将军是咱们的大杀器,过早上场显得军方小家子气了。”
  冉闵对徐正不是没威胁,可刘彦制定出来的那一套体系已经决定了一点,没人可以在一个位置上永不挪位。
  汉国的官制是三公九卿采取蝉联最多三任制,一任是四年,可以连任三次,之后就该让贤。徐正从元朔元年起就是太尉,当到元朔九年恰好是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任期。他对自己当满三个任期很有信心,之后是谁就任太尉是刘彦说了算。
  为什么有个“限制蝉联”任期制?说白了就是三次就任之后,位置让出来给别人发挥发挥,一个别人的任期之后,还可以继续瞄着那个位置,要是能被入眼又再来一次三任封顶,如此的循环下去。
  三次蝉联就任就需要卸任,过后还能再次就任,绝不是什么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实际上就是为了表明官职非终身制,再来就是为了增加统治者权威了。
  为什么皇帝就非得是终身制?那个就是两个回事了。要是皇帝也讲任期,皇帝愿意了,百官与天下众生还不乐意呢。
  徐正下完动员令,挥挥手让该滚蛋的滚蛋,留下了“征”字级别的将军。
  “今上让讨论……”徐正没有了刚才的强硬,显得很是忧心忡忡:“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上次的招贤令让各个地方的文化人向关中汇聚,后面更是演变成凡是觉得自己行的人也开始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四五个月,还是不断有人向关中而来。甚至是因为个别人受到刘彦的招募,更有李茂一跃成为演讲博士还能教导天子子嗣,对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就是天大的吸引力。
  文化人一多,各种那个会这个会就停都停不下来,每天的一个又一个场合缺不了高谈阔论的人,谁都卯足了劲要抓住机会表现出自己才能上的高人一等,在文化人群体里增加名气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要引起刘彦的注意力好来个一步登天。
  使用“常规”手段提高名气和希望能吸引刘彦的注意力比较寻常,并不缺乏想要另图蹊跷的人。那些人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没脑子的冲击宫城要献策,比起求见不得而当众自杀的甚至可以说是温和了。
  刘彦在这一次的态度值得军方忧虑,徐正无比害怕作为老大的刘彦站到无偿均田的那一方,担心也不是无的放矢,要不然允许文化人讨论个什么?
  “不应该吧?”李坛是思索了有一小会,说道:“今上雄心万丈,哪会忘却拓展疆土?”
  对了,汉国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已经没人用“王上”或是“大王”来称呼刘彦,换了个“今上”的称呼。“今上”的称呼是延伸自“天子”,更多是他们用此来表达刘彦及早称帝的期盼。
  “天下之大,无边无际。”吕泰不止一次看过那张世界地图,每次看的时候呼吸都会变得粗重,身为武将尚且渴望横扫真正的天下,他理所当然认为刘彦不会放过天下一统:“今上断然无打击军心士气之意。”
  得说的是,刘彦画的那张世界地图除了将各大陆画出来之外,世界岛东端的形状相对靠谱一些(有参照),其余就完全一点靠谱都没有,反正就是表示有那些大陆就够了。关于岛屿什么的,他也就对亚洲这边的各个大岛屿和岛链有些印象,其余就是随便意思意思地画画。
  “今上要一统思想,为的便是一统真正的天下。”李坛的脑子一直很活络,八九不离十地猜测道:“该是为了捋一捋那些文化人都是什么成色,想找到近合理念的人或学说。也想看一看会出现什么舆论。”
  “如此说来的话也是合情合理。”徐正就觉得嘛,刘彦不会不知道无偿均田的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在鼓励百姓时不时来打破一切再来一次无偿均田。在他眼中的刘彦可是一名绝对英明的效忠对象,有些嘲笑自己的多想,放松下来笑嘻嘻地说:“咱们能猜到,他们(指文官)肯定也能猜到。他们必定会让人迎合今上,你们若是夹带里有货色也去掺和一把。”
  谁家没个二三事,哪个国之重臣又没人投效?国家体制也允许爵位到了能拥有家臣,说到底身份地位都有了之后,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小团体,那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肯定要掺和的嘛。”李坛有自己的说法:“为国荐才我等的本份。”
  吕泰则是责任感满满地说:“自当如此!万般不敢使大汉埋下倾覆之危。”
  在汉国有小团体是被允许的事情,说不上刘彦究竟是在想着什么,但要说小团体演变成为祸害国家的害虫,至少刘彦还在世没谁敢。


第738章 但凭圣裁
  自(西晋)建兴二年(公元三一四年)之后,长安从未有过(今汉)元朔九年(公元三五零年)这般热闹。
  不止是长安,应该说的是整个关中已经有数十年没有那般热闹过。这个热闹不是乱兵纵横,是大多数读书人凑堆。
  “先汉均田方有文景之治,天下大治才有盛世。”
  “均田使耕者有其田,百姓有田而心稳,民心稳则天下安。”
  “大汉消灭胡乱,天下之田半数荒芜,自是大治之时。”
  头戴纶巾,身穿飘逸款式的襜褕,讲话的时候要昂扬顿挫,觉得有理必然又是一脸的掌握正义,基本上读书人都是这样的共性。
  均不均田对于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其实无所谓,哪怕是真的有均田,按人头算也不过是一人百亩,他们这种能读得起书的人,早期谁家不是良田千亩甚至更多,一百亩对他们来讲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汉国官方有没有大量持有土地其实也跟读书人没关系,他们郁闷或者说痛恨的是官方限定私人拥有土地的数量,有一个算一个家中的“过剩”土地都被国家回赎,打击之沉重使民间再无真正豪族。
  世家可以是历代官宦而又人脉宽广,于民间拥有大声望的同时,还能左右一地政策,甚至是影响或控制国策的制定。
  豪族则必然是拥有数额极为庞大的土地,蓄有大量的奴仆人,至不济也要归拢大量的佃户。
  不管是世家还是豪强,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定要掌握大量的土地,财富可以不用过多,可少了土地就必然无法聚众。干什么都离不开人的现实条件下,人才是一切的根本,一旦无法聚众什么影响力都是虚的。
  汉国不允许身份地位不到一定地步无法持有大量土地,等于是限制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没来得及搭上“功臣号”马车的那些人,他们掌握大量的土地数量。
  本身拥有的土地被大规模的国家回赎,爵位达不到持有大量土地的标准,不缺以头撞墙后悔为什么没能及时搭上“功臣号”马车的人,更多的人则是卯足了劲要融合进入当局。
  一国之开创,有人变一无所有或遭受沉重打击,有人从一无所有变成国朝新贵,重新洗牌有人满意就会有人不满意,国家新建之初的乱象基本上就是源自于满意和不满意。
  “不止要均田,还要效仿先汉使土地自由交易,方能开启真正大治!”
  一句话使包括说话的人在内,所有人都是点头表示赞成。他们不在乎均田的一百亩土地,一旦土地又能自由交易,却是又能利用手中的财货,再加上使尽各种手段再次手握大量土地。
  刘彦本来就不禁止民间聚会,只是也没有开明到哪去,一旦哪里有什么聚会必然是有官方的人盯着。
  原本前来关中的读书人每天都要聚会高谈阔论,之前是各使所能展现才华,等待刘彦要他们谈论均田利弊之后,话题也就集中在应不应该均田上面。
  随处可见的是,酒肆中,街道上,高山上,河流边……只要是读书人觉得合适的地方,碰上了能聚在一块畅聊,都在讲均田的事。均田对他们可有可无,均田之后的国策变更才是重中之重,毕竟之前有的例子就是一旦均田就必然开放土地交易。
  太多的人在讲了,传播的速度和层面无从限制,服徭役者和被招募者听到了也加入进去,再由关中蔓延到全国,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讲均田,带着对均田能够成为现实的深切期盼。
  宫城之中,刘彦带着纪昌和徐正在漫步。
  事实上旧长安城的宫城也没有什么好的散步地方,林苑没有修复就是一片废墟,道路上、墙壁中、屋子内能长草的地方都是草,今年却是难得能看到绿色,全是干枯的草屑在随风飘荡。
  “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了?”
  “能够凭白获得,谁人拒绝。”
  “却是在寡人预料之内。”
  “此为人逐利之天性。”
  刘彦当然知道智慧生物对获得利益的渴望,尤其是不用付出什么就能够获得。
  其实不止是人,就算是动物能够白捡到猎物也会喜悦。不劳而获什么的,谁不会开心?
  徐正已经有好多天开心不起来。他很多次想要问刘彦,却是不管什么问题都开不了口。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刘彦不会那么昏庸,搞出无偿均田这么一个挖掘帝国根基的蠢事,是觉得自己没有领悟刘彦办这件事情的真正意图。
  军方要阻击,可一旦连军方将士都渴望均田的时候,高层的意志就无法左右基层,要不然就是以少数在与绝大多数过不去,一旦在所有人都渴望的前提下成为少数派,不管对谁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
  幸亏的是,至少现在还有为大义舍生取义的精神,不缺乏为了自己的正确不惜命的人。徐正就在这一股均田浪潮中带头挣扎着,要是到了付出此身守护心中正义的时刻,他必然是要牺牲卫道。
  “丞相。”刘彦停下脚步看向纪昌,用着和煦的语气问:“若均田成为国策,丞相以为应当是怎么个均田法?”
  纪昌却是能看出刘彦满脸笑容中眼眸里的冰冷。
  均田是由三公九卿中的民政体系来提,本来是要小范围的探讨一下……或者说试探一下,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刘彦竟然提议公论。
  后面,又有重臣在推波助澜,要不然就算是速度再怎么快,也没有可能会在一两个月之内将讨论均田蔓延到全国,更形成一股决然的大势所趋。
  纪昌是逐字摘句在理解刘彦简短的那句话,他最为重视的是刘彦话中的那个“若”字,要是没搞懂刘彦其实没拿定主意,那数十岁也就白活了。他搞不明白的是,既然刘彦没有拿定主意,为什么会允许民间进行讨论,一旦可以公开讨论,均田势必是要为众人所期盼,不是自己绑架了自己吗?
  “臣……”纪昌这一刻觉得自己喉咙干涩得厉害,吐出一个字之后忍不住咳了几声,那么一咳嗦心里的底气更加不足,略略惶恐地说:“一切但凭圣裁。”
  刘彦轻微地点点头,看向徐正,说道:“太尉呢?”
  “臣对均田依然抱有疑虑。”徐正从来都是这个态度,哪怕是均田看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他声音听上去也是干涩,行礼后却说:“若您决定均田,臣哪怕再有疑虑,也必将遵从您的意志。”
  刘彦已经知道徐正反对均田的原因,会对军方的求战之心造成严重打击是一方面,难得的是一帮武人却目光足够长远,推论出均田其实利在当代祸在子孙,甚至都有了均田是在鼓励天下人觉得不如意就打破一切再来一次重新分配的结论。
  庙堂之上呈现诡异的一面,本来应该着眼长久的民政系统没了自己该有的长远目光,只需要重视眼前的军方却在思考未来。
  其实也不是什么诡异,主要是现在文武的划分只是官职,不管文或是武却是都有着高质量的素养。说白了就是文人也不是不能上阵杀人,武人不杀人也不是不能当文官,两者之间只是职责不同,却不会出现难以横跨的界线,谁都有换个位置都能干活的本事。
  军方中的绝大多数将士也在期盼均田,一旦均田谁都能增加名下的持有土地数量,谁会去拒绝这种好事?相对比其它群体的热烈,军方却相对保持克制,也就是私下里闲聊的时候提上几句,可不会连正事都不干了。
  “使耕者有其田为大势所趋。”刘彦又重新迈步,当朝丞相和太尉落后一个身位跟着。他讲道理一般地说:“我辈浴血奋战,不正是为自己富贵?若是民心如油沸腾,我辈的富贵可能长久?”
  绝对是天大的实话,他们已经成为最为富贵的一个群体,手里面瓜分着蛋糕最大的那一块,总是应该漏出点什么让其他人也能尝一尝,要不然什么都没有的人才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直富贵下去。
  刘彦执行如先秦的土地国有政策,一开始是怕军功爵没有足够土地的前提下崩溃,也是要用土地的赏赐刺激军队奋勇建功。他后来逐渐发现自己遭遇的情况与始皇帝不同,始皇帝是因为手里的土地不足以赏赐有功将士苦恼,他却是因为有太多闲置的土地在苦恼。
  汉国一直有屯田兵团,也是为百姓租赁土地大开方便之门,不就是要将闲置的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吗?
  长期以来汉国也一直是在为粮食短缺而烦恼,虽然说是因为战乱的破坏和土地的锐减,导致建国之后生产一直跟不上消耗,可是怎么鼓励生产真的是一个大学问。
  “大汉疆域之辽阔,却是地广人稀。”刘彦一想到超过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一千七百万人口就脑仁疼:“北地与西南大部空置,甚至有无人区,寡人心中忧虑。”
  汉国取消了“州”这个行政级别,刘彦是孤家寡人没有直系亲族也不存在封王的诸侯国,体制是很纯洁的郡县制,要称呼某地却是麻烦了许多。
  北地泛指的是包括黄河南北两岸和以北,以先汉的行政划分,包含原先的冀州、幽州、并州、关外草原和东北。
  西南则是东汉行政划分的交州刺史部(含交趾)、益州刺史部的南部和中南半岛。
  对了,中南半岛已经算是汉国疆域,只是不像其余本土的郡县为中央直辖,是被当做自治领,也就是所谓的殖民地。
  自治领和殖民地就是现代的称呼,今时今刻应该称呼为羁糜区。
  羁糜区的首创是在西汉,也就是军队攻下一地,可是中央没办法将手伸得那么长,画入疆域图确定为本国所有的同时,中央任命本国的某个人或是当地的土著为行政长官,可实际上当地是没有缴纳赋税,只会一年中以进贡的模式向中央缴纳类似于保护费的钱财或是物,很多时候都是不值钱的玩意。
  受于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利,中央能够控制的地区不会太远,只能是羁糜区的管理方式来,类似的行为一直发生到满清时期,只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命名。
  “开疆拓土为何?”刘彦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地说:“不能只是地图上多了一块地盘,不能利用必然无法长久据有,想利用起来则需要有人。”
  所以说,刘彦对于均田的构思很明显,主要还是想要最大限度地将土地利用起来,出发点与吕后在特殊时期一致,却比吕后有更多的顾虑。
  事实上,吕后的均田也是收买有爵者的一次“大放送”,没爵位依然是寸土未赏,按人头赐田是文景的事。
  诸夏讲“以史为鉴”,无偿均田已经显示过坏处,西汉的终结就是百姓希望再来一次均田,结果是有相似理念的人汇集成为洪流将王莽推上帝位。虽然说王莽称帝之后真的下令均田,可是理想总要被现实无情的摧残,要是没有“卧底”在起义军的刘秀,也是刘秀足够的优秀,要不然汉皇朝基本也就走到历史尽头了。
  刘彦当然不想开那种没有付出就能有所获得的坏头,要不然就是在鼓励好吃懒做,所以真不是要搞什么无偿均田。
  “臣明白了。”纪昌虽然明白,内心里却是比吃了黄连还苦:“丞相府会立刻行动,下令北地以及西南丈量土地。”
  徐正内心的阴霾消失,却依然迟疑:“蛮荒之地均田?以何为由?”
  真正想办事还会缺了理由?就是将事情办得漂不漂亮罢了。
  纪昌是真正的迷了,均田风潮已经成势,结果还是要分散人口的那一套。他当然希望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百姓的身影,可也要百姓愿意去,之前好几次都没有办成,证明事情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大灾之年,用得上百姓的地方甚多。”刘彦慢斯条理地说:“有功必赏,天道酬勤。”


第739章 只是顺路溜达一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冉闵一身轻便骑跨在副马之上驰骋,朱龙马解开马鞍等用具轻松跟随在侧免,周围是一大帮没有身穿甲胄的骑士。
  他们从雁门关出草原,先去君子济……也就是盛乐那边溜达了一圈,后面转道弹汗山游逛,又沿着山白古道前往濡源,到了濡源才是径直北上,往北八百余里一路清扫,找到一些没有汉国分发游牧令牌的部落,很是愉快地玩耍了一番。
  一千骑兵,再加上冉闵一人和一百亲随,共一千一百零一人,两个月内在草原纵横,砍了三四千颗的脑袋,又为汉国增加了将近两万的奴隶,牛、马、羊和物资缴获无数。
  俘虏和缴获安排送往本方的屯兵点,斩获首级也已经登记上缴,自身也数量减少到九百六十七人,冉闵却是带着众人进入柔然境内。
  “本将有的是自强的决心,却是压根不信什么厚德载物。”
  冉闵放声高喊,一众骑士是哄然大笑。
  观看驰骋中的这批汉人,不到千人却有将近五千匹马,令人作恶的是一些马上用绳子捆绑悬挂密密麻麻的首级,一些首级甚至已经干瘪。不用说,首级是进入柔然境内之后的斩获。
  草原非常大,没有明显的地标很难认得清楚自己是在哪,冉闵等人知道自己进入柔然境内,还是碰上了放牧状态的柔然部落。
  误会什么的是没有发生,哪个带兵的老将不会派出斥候在周边警戒,斥候必然是比本部更早得到发现,冉闵知道是柔然部落的前提下依然选择发动进攻。攻破小部落的营寨等柔然人愤怒指责汉军为什么要攻击,他才假惺惺地解释打错了人。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
  打错了就是打错了,挨打的柔然部落打不过冉闵,等待冉闵拿着抢来的东西跑路,死了再多的柔然人基本也是白死,就算是柔然可汗庭向汉国抗议,基本上也不会得到什么赔偿。
  事实上,挨打了柔然部落是收拾了一下立刻迁移,他们甚至没有向柔然可汗庭进行汇报。草原人很清楚强者和弱者的区分,挨打了叫屈不会有什么用,他们要是真的向可汗庭汇报,损失严重的部落不会得到什么公正,还会被迫与其它部落合并,那时候会更惨。
  冉闵等人不止袭击了一个柔然部落,他们向西边移动的路上,缺少物资了就是找个能下手的柔然部落抢,还每次都能得手。
  屡屡得手之后,他们有问过柔然人,得知压根就没有什么人示警,一个部落这样是正常,每个部落都是这样则太诡异,也就猜出被抢的部落是干净利落地跑路谁也没有通知。
  他们一直向西,直至看到峻稷山,后面的斥候才回报有大军逼近,不用说只要是在他们后面,除了柔然人真没谁了。
  峻稷山是在汉国西北的北部,以现代的地理位置来算是外蒙古,不过现在却是汉国的疆域。
  汉国在峻稷山设校尉部有长期屯兵,柔然方向有大批人马接近,校尉部的前哨其实是已经点燃狼烟,本部也是做好了应对准备。
  “来者前部为友军,后方近万骑乃柔然人。”
  “柔然人竟然有胆迫近汉土?”
  校尉部自然是校尉为主官,斗阿就是这个校尉部的主官。他集结本部人马,又向后方示警,却是不知道前方的友军属于哪个部分。
  “大汉并未向柔然宣战,友军怎么是从柔然而来?”
  都是身经百战的人,能看出那万余骑的柔然人是在追击,可见是那些友军干了什么惹毛了柔然人,要不然柔然人是轻易不敢集结人手靠近汉国疆域。
  说起来冉闵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队伍里面飘的是很普遍的汉军旌旗。他们在柔然境内肆意胡为,袭击的部落多了,就是柔然可汗庭反应再怎么迟钝都该察觉端倪。
  柔然可汗庭得知有汉军在己方境内肆无忌惮抢劫和杀人,得知消息的第一瞬间不是震怒,其实大多数人是被吓尿了。他们是很不容易才将诸多的消息汇集起来,又确定那股汉军只有千余,汉境边上也没有大肆集结军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