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不算不部族武装的话,等于是刘彦麾下会有两千步军和一千骑军,步军的辅兵两千,骑军的辅助骑手却是暂时还不好进行计数。
“君上,我们的快骑不断警告那些依附塞娄纳阿部落的家族,最大程度地进行恐吓,想来会有作用。”纪昌又笑眯眯地说:“因为我们出战得胜,会有更多的家族愿意下注,再则……目前我们有官身又有足够的粮食,君上愿意的话,可以发出号令召集游牧小部落的杂胡骑兵。”
之前不召集游牧小部落的杂胡骑兵,是情势和局势都不对,召集过来该是拖累和威胁居多,可现在局势却是不一样了……
第101章 就食令
刘彦现在是郡守了,汉部又在屡次对外用兵中获胜,等于是官身和威势都有了,可以在天然上对更多的杂胡产生足够多的震慑。
招呼游牧小部落的杂胡骑兵参战,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不限制区域和来路,真的是随随便便能够招来,只是因为来源杂,要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真的是尚属两说。
汉部开始向四方派出快骑,招呼各个家族和部落,可以带来青壮“就食”,但有对年龄进行特别要求,明白说只提供几岁到几岁那些人的食物。
仿佛是石子丢入湖面产生了涟漪那般,汉部作为中心点,消息开始传递。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夏季,不知道有多少家族或部落正是到了缺粮的时刻,听闻消息的人虽然知道汉部对年龄层有严格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当回事。
一些有不动恒产的家族自然是没有办法拖家带口,他们集中起了可以带走的青壮,带上一些财帛或特产,期望到了汉部可以协商一下粮食买卖的事情。
保持游牧的部落可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他们会整个部落进行迁徙,向着汉部指定的方向而去。
一时间,长广郡到处都有队伍在进行移动,他们行动在旷野、山间与流水,向着柜县那边汇集而去。
“不少本来有仇的人路上遭遇了进行厮杀。”纪昌表情一片严峻:“君上,我们是否制止?”
战乱年代,能够生存下去的家族,还真的就是没有一个善茬,那样一来肯定是存在敌人。他们在旷野遭遇到了,也许会觉得是个良好机会,下绊子还属于轻了,觉得能打赢绝对是直接扑上去的几率最大。
“游牧部落的情况最严重?”刘彦在看情报:“上次尔荣召集他们,有发生这种情况吗?”
纪昌可是在尔荣身边当了数年的幕僚,对那些情况再熟悉不过。他苦笑着回答:“也是有……”
“那就不用管!”刘彦笑着说:“让他们去厮杀吧,有利于我们后面整合整个长广郡。”顿了顿又说:“不过等到了集结地,情况一定要控制下来。”
“职需要君上给予部族武装的指挥权,再请李洪等人配合。”纪昌太清楚杂胡的本性了,又说:“还是需要挑出几个不配合的,再次杀鸡儆猴。”
所以说,目前就是一个杀戮的年代,国家与国家,势力与势力,逮住机会就是杀来杀去。哪怕是上位者召集人手,上位者为了震慑也会挑出一些蹦的高或是碍眼的家伙杀掉。
汉部的军队正在加紧时间操练,刘彦给步军搞了战鼓,让军官熟悉鼓号,让士卒听着战鼓随着节奏踏步。
听鼓踏步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此前早就有军队这么干,既是所谓的“闻鼓而进,鸣金便退”。不过,刘彦在这里进行了一些改变,让鼓手敲击有节奏的鼓声,士卒跟着鼓声进行迈步,却也能做到了相对的整齐。
“贤弟这一招真是不错!”申钟来到汉部之后经历过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只是……贤弟不再组织多一些的士卒?”
汉部的人口数量一直都在变化,刘彦从各处购买奴隶一直都没有中断,他们灭掉了楼家之后,野战中战胜了塞娄纳阿部落一千骑兵,各家原本不出售青壮的策略变了一下,不再只是提供女性奴隶,男性奴隶的交易数量增加。
最新一期的统计,汉部人口46831人,女性占了11791。有35040的男性,其中九成是青壮,不说穷兵黩武之类没谱的话,申钟认为刘彦就算是武装出一支两万人的部队都不算过份。
其实又有什么过份的!?要清楚的知道一点,胡人只要是青壮都是兵源,大多数游牧部落甚至都还保持着全民皆兵的习惯,一个人口三万的游牧部落只要愿意,弄出半数的士兵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也是因为这样,大多数的中小部落只要惨败一次,离部落灭亡却也是不远。
汉部目前秋收需要的劳动力并不算多,旧的安置地那边大约是近千亩麦田,就是新的安置地这边的建设在战时挺一下也是应该的,那刘彦弄出一支数量两万的部队,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申钟故作讶异地问:“不会是贤弟的武备……不足吧?”
讲真话,刘彦这边兵器时时刻刻都在出产,但要是组织一支两万人的部队还真的是数量不足。不过,武备不足不是主要原因,是武装起青壮容易,但那些被武装起来的青壮能上战场吗?
想一想一开始的时候,刘彦带着晋人上战场,那些晋人能够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人从来都不是给一把武器就算做是士兵,汉部这边的农闲时操练不过才进行数月,这个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心态问题,大多数人面对厮杀还是会胆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
实际上刘彦认为目前麾下的部队已经不算少了,步军的战兵会维持两千的数量,骑军会整编出一千,再有三千辅兵和那些辅助骑手,那就绝对是超过了六千的作战部队。总的来说,这样的比例其实已经略略“不健康”,由此也在加大奴隶的贸易量。
若是按照目前的兵力,汉部需要有二十八万的民众,既是达到了四十比一的比例。但是,刘彦显然一时半会不可能有二十八万的治下民众,这样就迫使他将系统单位保持一定的农民,用以填补军民带来的生产比平衡。
“塞娄纳阿在召集附属的士兵。我们的探子回报,目前塞娄纳阿的部队数量已经超过七千。”伏伟现在是真正意义上效力于刘彦了,他被安排了介于武官和文官之间的职位,暂时是作为刘彦的侍从官:“原先归附于塞娄纳阿的那些家族大多是持观望态度。”
刘彦发出了“就食令”,那些听到过来就有粮食的家族和部落大多相应,闹出的动静颇大,是会让属于塞娄纳阿那边的阵营心生顾虑。按照刘彦之前得到的信息,塞娄纳阿平时举行“古曼台”会聚集起一两万人,今次却是只去了不到五千?
那对于汉部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证明汉部的强大已经被接受,更多的家族害怕来自汉部的报复多过于害怕塞娄纳阿部落。
“……只是,他们一直待在郡界边缘?”伏伟还是很乐意作为刘彦的侍从官,他对此亦是极度重视,认为是难得的晋身之资:“听从指令前去柜县外围集结的人,已经超过一万五。”
这就是结症所在了,属于汉部这边阵营的人数越多,会去塞娄纳阿那边的人就会越少。此消彼长之下,塞娄纳阿部落敢不敢与汉部交战还是一个问题。但!汉部这边并不一定是需要与塞娄纳阿部落交战,刘彦要的是对长广郡形成有效的统治!
“君上!”纪昌脸上满是笑容地过来了,他一过来就说:“最新情报,塞娄纳阿带着部众正在迁移,是向着我们的反方向移动!”
也对,游牧民族会为了仇恨发动战争,但是情势对他们不利的时候根本就不会选择死磕。他们会选择进行迁徙,实力累积不够的时候绝不会贸然交战。
“先生的第三步却是实现了。”刘彦脸上也挂上了笑容:“得先生相助,实乃彦之幸。”
其实该说什么“吾之子房”啥的,但刘彦能说上一句文绉绉的话已经挺不容易的了,毕竟前二十来年的生活环境与现在就是两个样,说话方式乃至于是一些生活习惯哪里又是一时半会能改?
汉部是需要立威,但不一定是要进行规模浩大的战事,将反对势力进行驱逐也是一个方式。塞娄纳阿部落要战,汉部这边自然应战。塞娄纳阿部落避战,汉部也不是非要逮着,甚至塞娄纳阿部落躲避进入高密郡,必要的时刻汉部还能喊着追杀塞娄纳阿的名号干一些实质扩张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整合那些家族和部落!”纪昌双眼满满都是振奋:“这样一来,君上的大势就算是成了!”
第102章 扶旁制主
陆陆续续赶往柜县城外的人一直没有断绝,从某些侧面刘彦也终于明白尔荣的处境,生产力被破坏得太严重了,粮食短缺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是长广郡在秋季的时候还需要向青州治所广固城输纳赋税。
“也就是说,今天长广郡需要向广固城输送粮食?”刘彦一脸的不乐意:“我才刚上任!”
纪昌愣了一下,缴纳赋税跟什么时候上任根本就不存在关联好吗?
刘彦有心情恶劣的理由,哪怕是从上任之日算起,到了秋季该缴纳赋税的时候也才过去四个月不到,却是要给广固城缴纳一千五百石的粮食,麻布一千捆,帛更是需要二十捆!
“尔荣召集杂胡征战,为的便是凑足那些赋税。”纪昌在算:“我们从不其城缴获两千石粮食、麻布二千捆、帛三百六十捆,足够支应今年的赋税。”
刘彦在意的不是汉部拥有多少资源,是压根就不想给后赵什么东西。
“塞娄纳阿部落逃窜到了高密郡……”纪昌示意伏伟拿来山川舆图,摆好后指着山川舆图:“高密郡与青州治所广固城相连,他们不会好受。有了一支新的部落游牧,将会抢占资源……”
刘彦只需要知道扫楼纳阿短期之内不会再进入长广郡,除了这点根本就不在意塞娄纳阿部落会有什么遭遇。
“……以塞娄纳阿的行事手段,一旦有大部落要动用武力,他们只会继续流窜。”纪昌说的也是杂胡部落的特性,杂胡部落也就那么些家底,实力大损不是被别的部落吞并就是被灭亡。他看出了刘彦有些不耐烦,直接进入正题:“我们发出‘就食令’,该来的基本已经到来,却有原本投靠塞娄纳阿的一些家族和部落未有前来。既然已经召集起了那些人过来聚集,塞娄纳阿率部逃窜,我们便去打那些出兵响应塞娄纳阿的家族或部落好了。”
刘彦立刻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汉部发出“就食令”,那就一定要按照承诺的给予那些响应的人饭吃。这无关信誉问题,是“就食令”发出没有给那些配合的人饭吃,集结起来的人就该不是等待汉部的指示去攻击谁,该是直接攻打汉部。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纪昌点了不少标注出来的位置,皆是原本属于塞娄纳阿阵营那边的聚居点,他又指向了其余几个地方:“还有这里、这里,和这里。”后面点到的却是一些儿中小型的游牧部落。
要是按照纪昌所点出的数量,汉部接下来需要攻打的地方有点多,甚至是存在防御工事完善的坞堡和城寨。
伏伟站在旁边看得触目惊心,要是真的那样打,哪怕是那些家族和部落互相不支援,该是打到什么时候?然后汉部这边又该流多少血哇!?
“坞堡……”刘彦对于攻打坞堡存在一定的迟疑:“可以的话,进行劝降。”
“是的,君上。”纪昌点着头:“塞娄纳阿部落避战逃窜的消息一旦传开,会有非常多的家族过来投降,但……我们只能有选择性地接受投降。”
长广郡的人口总量是多么没有个数,那是因为已经有“四朝”没有进行过普查。人口普查从来都不是什么轻松事,魏晋的时候没有办到,前赵(刘汉)和后赵更不可能办到。
聚集到柜县外围的人已经超过两万,至于是不是真的按照汉部要求属于未知,也并不可能真的去计较。
纪昌问出了早就想问的:“君上对于那些人是什么看法?”
刘彦还能是什么看法?华夏族群从来就不是一个以血统论族人的集体,讲的是文化的认同。不过,他是一个大汉民族主义者,要是真的可以,自然不打算接纳异族,问题是现在……不可能真的那么一刀切。
“如李、伏、王、盖四家那般。”刘彦思考了一下又说:“如西骞、苏乐……等那般。”
纪昌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那就是整合所有可以整合的,不能整合的就全部去死。
这是一个在现今年代无比明智的决定,吸收掉更多的晋人,使这些晋人成为汉人,再将那些胡人充作仆从军,吸纳胡人中服从者和卓越者,不断成为汉部的养分。
当今天下皆为晋人,汉人少之又少。所谓汉人指的是想要恢复强汉光荣,可不是指血统,要论血统就不存在晋人。
刘彦不可能完全接受晋人,就如同不能完全排斥胡人那般。不是他不想,是以现今的天下大势不可能真的一刀切,哪怕是他有系统这个金手指都不行。
看看随后的历史呗,东晋十六国之后,步入南北朝,一直是到杨氏重新一统天下,有谁是按照血统一刀切的吗?没有!
“到了可以的时候……也许能够那么干,但是没有问鼎天下……”刘彦的思绪有些乱,想着这种不知道该怎么理清的东西,脑袋快搅拌成为浆糊:“算了,看实际情况。”
血统论?文化论?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刘彦暂时没有太大的资格去选择,他还是想想该怎么爬摸滚打地生存下来比较实际。
攻击谁,接受谁的投降,在接下来刘彦忙碌的就是这个。有太多的人过来投降,对比性也就存在,成了愿意花多少代价,才能够让刘彦接受他们的投降。
“遣来自家中嫡系,或是旁支?”纪昌被问到这个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刘彦是那么打算,投降可不是口头的服软,该是趁着汉部现在势大,定下一套内部的运转规则。他原本是想要让各个家族将家中嫡系子弟派来,可后面一想派来旁系也许更管用。
“嫡系血脉在我们这边效力,可以钳制那些家族。”刘彦笑了笑又说:“但是派来旁支,对主家看似没有多大威胁,实际上只要主家不合我们的心意,只要我们扶持那些旁支成为家主……”
纪昌听得两眼放光,他突然发现刘彦也不是不懂权谋之术,并且提出来的事情……还真的是后者更具备可操作性。
的确,主家嫡系本来就会成为家主未来的掌控者,让嫡系作为人质,心一狠抛弃那个作为人质的嫡系再挑选一个就是了。汉部扶持旁支,让旁支成为某个家主的主事者,那些依靠汉部才上位的人,天然就对汉部更有依赖性,因为一旦失去汉部的支持,他们就该面对家族的反扑!
“扶持旁系……好,好!”纪昌有些失态,那完全是寻找到了汉部壮大的关键手段:“还需要详细商讨和布置!”
自然的事情,一个有效的方案从来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敲定,需要将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地方挑出来,归纳一下再思考反制手段,其间的复杂和繁琐,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
刘彦只负责提出概念,怎么去完善是纪昌的事情,他过一段时间还要前去柜县那边,向那些聚居起来的人展现自己的存在感,给予足够的好处,进行必要的震慑,再让他们像狗一般的听话,扑向汉部需要攻击的对象!
第四卷 纵横半岛
第103章 知易行难
“杂胡如犬,不可喂之太饱,不可过于放纵……”刘彦在念的是从东莱书院传来的信笺:“说起来,这个东莱书院有意思啊!”
纪昌也就是听,根本不想发表什么意见。
东莱书院的王羽过来了一次,刘彦安排纪昌的建议派人前去拜访,人没有请来,信笺倒是带回来了。
刘彦要是“土著”,他对于东莱书院在没有发生之前就能猜测到某些事情,应该是感到非常惊奇。比如汉部没有发出“就食令”就被东莱书院那边抢先猜到,又比如扫楼纳阿部落不战而逃,再比如会有众多的家族和部落响应“就食令”。其实,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些不过是逻辑和推演。
关于逻辑和推演,绝对有专门的学科,不止东方有,西方也有。
逻辑和推演在东方基本是被附上神秘色彩,大多是神神叨叨的东西,例如什么阴阳八卦,又有算命啥的。结果是本来应该发扬光大的知识,成了军事的一些手段,更成了一些宗教骗子的行骗手段。
西方甚至专门有人在研究逻辑和推演,列出了专门的学科。不,不是西方,应该说是中亚,就是萨珊王朝统治之下。西方知晓相关的知识,是后面的事情了。就有如欧罗巴人还是不断东征,才从阿拉伯人那里获得属于欧罗巴之前的历史记载那样,有了东征取回去的文献才为文艺复兴开启大门。
一件事情,因为什么样的选择会出现何等的后续,于这个年代能够猜测出来的人不会太多。东莱书院掌握着相关的知识,刘彦从这一点就知道东莱书院的不简单。
“君上不必恼火。”纪昌认为自己还是劝一劝,免得刘彦对东莱书院的傲慢动怒做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他却是猜错了,刘彦是有些恼火,但更多是好奇。他说:“从信笺看来,他们已经知晓君上的身份。这……才是他们迟迟难以下决断的因由。”
尽管刘彦一直说自己的是汉人,可很多人都不会理解,他们只会认为刘彦的身份一旦曝光,就该是受到围剿的时刻。
其实,纪昌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呢?要不然他也不会建议刘彦与拓跋鲜卑联姻,为的就是那个铁弗的身份。
塞北的刘虎是晋人,但是拥有铁弗的身份,不但被匈奴人接受,鲜卑人、羯人、羌人、氐人等等都接受了刘虎。
当然了,刘虎足够强大,再有那层铁弗的身份,那就是刘虎虽然是晋人,却能够在塞北拥有自己部族的原因。
类似于刘虎这样的人不算少,他们能够生存的前提就是足够强大,只要自身强大,身份反而就是次要,只有弱小者才会因为身份的原因被围攻。弱小者想要从弱小走向强大,却不是那么的简单,就目前而言成功者……几乎是无!
东莱书院不知道刘彦这边有一个拓跋秀,他们不愿意现在过多与刘彦接触,又弄了信笺献策这么一套,令刘彦对东莱书院产生了一种看法。
“如果所谓的智者都是这般模样……”刘彦说的是明明身为晋人却拒绝为晋人豪强效力:“那这个书院,到了我实力足够的时候,需要他们做什么?”
“需要他们为君上的霸业出谋划策,需要他们为君上治理天下啊,君上!”纪昌不知道刘彦哪来那么大的火气,转移话题道:“未来三个月,直至秋收之前,我们需要攻打五个坞堡……和十三个部落。”
关于攻打坞堡的事情,近期汉部在大肆建造攻城器械,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申钟竟然对打造攻城器械相当拿手。
刘彦以食盐贩售和兵器的代理优惠作为代价,请求申钟帮忙督造。按照申钟的原话,那就是便宜刘彦了,提供了投石车、攻城塔、井阑、等等的蓝图。似乎这些蓝图还是申钟答应了刘彦之后临时再画的!
那些东西是申钟怎么学会或者获得的?那就要从上一次冉闵受命去攻击前凉的事情说起,故事太过漫长,只说攻击前凉的时候从邙山的某处取的。
邙山是哪?北邙山有着众多的帝陵,主要埋葬着东汉、曹魏、西晋众多皇帝,甚至是有重要臣子的陪葬。话只能说到这,再猜不出来蓝图是怎么得到的,那就过份了啊!
话又说回来,自董卓和曹操没钱就搞挖墓这么一回事,不管是诸侯还是胡人的大王,没有财帛了都喜欢对诸侯王和皇帝的墓下手,都已经成为惯例了。挖出来的东西比较杂,陪葬物里面除了财宝之外就是各种皿器,自然也会存在一些竹简。竹简里面的东西更杂,什么样的内容都有。
“先生就安排后续的事宜。”刘彦已经去柜县那边露脸了一次,归来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没有交代太多的事情,对纪昌表现出足够的信任,长鞠一礼:“拜托先生了!”
纪昌避开了刘彦的行礼,等待刘彦起身反而更加慎重地揖礼几乎到底:“必不负君上厚望!”
刘彦含笑点了点头,左右看了看,该战场的几乎全部在场:“诸君,我部未来如何,尽在诸君手中掌握。望各司其职!”
所有人都是庄重行礼,齐声应:“诺!”
刘彦是在众人的注视下缓步走出,他出去后看了一眼早就在等待的拓跋秀,迈动的脚步没有停下。
拓跋秀快步跟上,她此刻看去与汉家女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发饰是两汉时期最为流行的堕马髻,身上穿的衣物也是讲究。怎么说呢?那是一种对襟、束腰、衣袖宽大的款式,袖口衣襟下摆缀有颜色复杂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下裳,看去俨然就是一副汉家贵女的装扮。
“消息确切,代国迁都云中郡盛乐宫,已经与刘虎所部交战。”拓跋秀在说的好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情,她又说:“我的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