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3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第三个要感谢的,应该就是曹操,不过曹操是因为宦官家族背景前期得不到太牛逼的人物相助,后面是地盘越来大能用的人越来越少,可不就甭管什么家族背景,有人能用就很不错了。
  从曹丕那一代开始,又历经了司马一家子的统治时期,轮到刘彦成为统治者,普通人正常的上进渠道被斩断已经有一百三十年。
  “仅此一项,寡人便无愧于天下人。”刘彦并没有因为被隆重迎接就停了与纪昌的讲话,相反是让纪昌跟在比王室成员更近的地方:“泰安为寡人的丞相,应当知晓众生若是无上进之路该是如何?”
  纪昌只想到“主人翁”这三个字,却不是西汉长公主刘嫖的故事,是只有可能参与到国家建设和治理,国家才是天下人的国家,要不然国家就只是个名字。


第786章 我叫桓温
  “此战过后,新晋侯爵至少两人,以下无可计算。”
  “功名祗向马上取。”
  桓温与袁乔的对话发生在船上,两人乘坐于旗舰,周边有列队迎风破浪前行的庞大舰队,他们正航行在登陆阿三本土的航线上。
  其实那一句“功名祗向马上取”是一首名为《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诗的其中一句,作者是岑参,出自唐代。
  现在要算的话,也就是五胡乱华的初期,还没有进入南北朝阶段,袁乔会说那一句,是刘彦恰好记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这首诗,于送冉闵出击草原的时候稍微改了改就给念出来,然后被传颂了出去。
  必须说的是,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风格,例如两汉的“赋”、隋唐的“诗”、宋的“词”。刘彦在现如今的年代念唐朝的诗,某些程度来讲是属于“创新”,也就是弄出了之前所没有的格式。
  桓温露出了追忆的表情,反复地念着“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这一句。
  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马上就要进入到第三年的阶段。
  前一年基本是海上交锋,只出现一次因为笈多王朝攻击平蛮校尉部基地而爆发的沿海陆地战。这一次战事自然是以汉军完胜结束,还俘虏了相当数量的阿三贵族,不但是获得丰足的赎金,也从那些阿三贵族嘴巴里知道更多笈多王朝的情报。
  第二年的情势变得比较复杂,汉国海军与笈多海军在大海的较量没有停止,战事规模也不是第一年时期可比,仅是百舰以上的海战就爆发了四次。另外,笈多王朝纠集了众多的小伙伴,打算从内陆向沿海配合海军再次攻打平蛮校尉部主驻地,更大的战事也就毫无意外地爆发。
  就目前,汉国阵营以及笈多王朝阵营在陆地上的战事依然是在继续,只是双方越打越保守,战争已经变成了呆仗烂仗,各自依靠地形广筑堡垒又多搭建连寨,好好的战争打出了拆迁队干活的既视感。
  陆地上的战争进入到僵持阶段,桓温想要的结果已经出现,那就是让笈多王朝以及纠集起来的众小弟陷在僵持战进退不得,创造登陆阿三大陆的战机。
  在另外一方面,前一段时间汉国阵营这边也与笈多王朝阵营在后世孟加拉湾进行了一场大海战,结局当然是汉国阵营获得海战的胜利,虽然没有全歼笈多王朝阵营的海军,可至少是扫清了登陆的最大障碍。
  遭受重创的笈多王朝阵营,他们难以再集结超过五百艘以上的舰队,大部分战船不是被击沉、俘虏,就是受创不得不修补,桓温没道理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哪怕知道登陆战依然存在风险,还是启动了登陆作战计划。
  要是按照秦时历法算,十月过去之后就是新一年的到来,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就是进入到第三年。只不过现在过的不是秦时的历法,是汉孝武皇帝时期改的历法,得是正月初一才算是新一年的开始,双方的战事依然算在第二年份。
  在第二年的秋季,笈多王朝纠集了众多的小伙伴从东面进逼平蛮校尉部,汉国这边是自然也没有闲着。
  汉国有倭列岛提供数量众多的仆从军,还有自带干粮参战的波斯萨珊,后面罗马人也来插了一脚,只是罗马人只来了五百人。
  在一场参战人数总合超过二十万的战争中,罗马来了五百人仅是能够提供存在感,要说能干点什么像样的事,那就是让笈多王朝生出被背叛的想法。
  “阿三有那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委屈。”袁乔说到这个的时候很想笑:“他们一直以为大秦人是他们的盟友,显然并不是。”
  对了,汉人当然知道罗马,就是延续老祖宗的习惯没称罗马,是称呼为大秦。原因则是该懂的都懂,一切尽在不言中。
  汉国没有踏上世界舞台之前,笈多王朝与罗马因为繁荣贸易往来是友善的关系,某种程度来讲罗马还有意拉拢笈多王朝找波斯萨珊的不痛快。
  得说的是笈多王朝对找波斯萨珊不痛快挺感兴趣,沙摩陀罗·笈多在公元三四三年就开始在资助寄多罗王朝(贵霜残部,为小月氏人),又借着季多罗王朝的手给予波斯萨珊境内那些不甘被统治的阿拉伯人、塞种人、月氏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民族资助,已经从事实上跟波斯萨珊在作对,区别就是没有正式宣战罢了。
  “大秦人与我们有点像,就是做人忒不地道。”桓温却是用着欣赏的表情在说话:“他们完全将阿三当傻子糊弄,真不知道阿三现在该气成什么样。”
  “是阿三自己不争气。”袁乔只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若是阿三与我们的战争处于优势,大秦人自然还是阿三的盟友。”
  “盟友?”桓温像是在听笑话,摇着头:“只有弱者才需要盟友。”
  袁乔下意识就看向不远处的厄古泰·巴赫拉姆,稍微压低了声音:“将军慎言。”
  “无妨,便是被听到,波斯人也会假装没听见。”桓温太清楚不过了,汉国与波斯萨珊的结盟不会长久,不过多少是收敛了一些:“波斯人……怎么说?挺……唔,热情?就是热情。”
  波斯人发现汉人对阿三感兴趣可以说是欣喜若狂,他们本身就一直在面对罗马的压力,还要不间断地扑灭国内的反抗,真真就是感到压力山大,环顾四周又没能找到一个够分量的盟友,真的想要含泪说声“宝宝心里苦,只是无人可以述说”。
  正是因为现阶段的波斯人极度需要一个强大的盟友,才会对汉人的出现想都没想就表现出友善,更恰巧的是汉人本来就是波斯人的祖先无比渴望的盟友。因为需要再有“情怀”,导致波斯人遇到了汉人立刻脸上泛起笑容,要是可以真的想要说句“官人,你总算愿意来宠幸妾了”,嘴上虽然没有说,可是身体还是很诚实地靠上去。
  “原本以为第一年就能结束,已经快拖到第三年。”桓温对这个没什么不满的地方,要是没拖下来还没他上场的机会:“既然某来了,不会再有第四年!”
  袁乔熟悉和了解桓温,源自于此很乐意与之搭档配合。
  桓温从来都是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男人,不会去管别人怎么看待,只要能够达成目标,手段什么的基本是不忌讳。
  要是没有刘彦来改变历史,桓温可是矢志不渝地要攻蜀,不管别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他也真的做到了排除万难完成了攻蜀的志愿,恰恰也因为是那样被认为嚣张跋扈和不择手段。
  别人不喜欢桓温,他也不会因为要被人接受而去改变自己。后面完成了攻蜀的目标,他手握的资源和武力开始令人忌惮,东晋小朝廷多次明里暗里地谋划要夺掉兵权甚至杀死,他自然是做出反击,导致后面与中枢的关系不断恶化,演变到生出代晋之心,就是有太多的牵绊,再来也是时局不允许,也就没干。
  一个根本不会在意世俗眼光的人,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只要是想要完成一件事情,过程根本就不重要,唯有最终的结果才重要。
  在这个历史版本,桓温率军攻克巴蜀的那一刻,得承认他想要谋求巴蜀军政皆管的大权,想要按照众多门阀世家的老路,给桓氏经营和巩固一块基本盘。
  问题是,桓温的谋求被拒绝,他观察到根本无法控制麾下军队,再有想法也只能放弃,就是多少会有些不甘心。
  桓温在攻克巴蜀之后有那样的心思才是现如今的主流。不单单是桓温,换做任何一个世家子出身的人,不管是生活在胡虏治下的长江以北,还是生活在世家门阀控制下的长江以南,会生出那样的心思着实是太正常不过了。
  “灭掉阿三之后……”袁乔看着桓温的侧脸,像是随口那样地问:“将军会谋求异大陆的总督职位吗?”
  桓温没有看向袁乔,是看着远方已经出现的大陆架的地平线,平静地说:“全凭陛下裁决。”
  袁乔没有再说话,他知道桓温肯定能猜出自己为什么会那样问。
  桓温当然知道,可一些事情知道是一回事,点破就很没意思,可能朋友做不了,还会变成仇人。
  事实上,桓温还真想过灭掉笈多王朝之后在阿三这边当总督,却不再是培植势力的想法。原因自然是他已经知晓刘彦的秘密,十分符合古人的想法,认为刘彦是地地道道的天之子,面对刘彦那样的一个人就是有再大的野心都要收起来,然后在规则之内谋求富贵,打造家族辉煌的延续。
  “美阳侯如此人物,如今尚且……”桓温一些态度还是应该表露,说叨了一下冉闵想封王却没乱来,表示连冉闵那样的人都没敢在刘彦的统治下跳出既定规则,他又哪敢有什么违逆的心思。他扭头迎着袁乔目光,含笑说道:“我们已经知道‘天下’有多大,陛下也有过示意,总有那么一天的。”
  桓温说的有些没头没尾,袁乔却是十足的听懂了。
  刘彦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态度,异姓王不是不能存在,谁的功劳够了肯定会封王,只是封国(封地)不会在诸夏旧地。
  所以啦,刘彦统治下的汉国有野心没关系,不反抗老刘家的统治,没给江山稳固造成障碍,诸夏旧地之外那么广阔的疆土哪里不能封个诸侯王国?
  远处的海岸线越来越近,桓温转身向着雀室而去。
  从高空向下俯视,由至少三千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它们就是那么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占了极广的空间,每一艘的船头都是由南向北。
  海岸线并不属于笈多王朝,是笈多王朝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好像是叫吉塔拿多还是什么,反正汉国这边没在意名字。
  作为一个连名字都让汉国不在乎的国家,吉塔拿多曾经是作为孔雀王朝的一个省,后面很幸运没被月氏人给毁家灭国。自然了,孔雀王朝时期他们的国名还不叫吉塔拿多,可是依然没人在乎。
  根据汉军细作的调查,吉塔拿多的疆域相当于汉国的一个郡,有多少人口只能靠猜,该国的军队也就林邑那样的档次,国家没被灭亡是因为这里足够贫穷。
  汉国这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岸上的阿三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好像看不到尽头由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每个人都像是被施展了定身术那样只顾发呆。
  这边的人当然也是阿三,人种方面与笈多王朝没有太大的区别,可实际上不管是笈多王朝还是其余国家,他们真不是一个民族,后世的阿三之所以成“变成”同一个民族,那是英国老爷强加上去的。
  桓温选择的登陆地区有点讲究,离笈多王朝的主要军港并不近,虽然没有天然的深水港,可是以吉塔拿多这种连屁都不是的小国,要是登陆部队会被阻击到无法上岸的地步,桓温就干脆从船上跳海,还准备就一沉到底,概因真不够丢人的。
  庞大的舰队在抵近海岸约有两三百米的时候,中、大型缓缓停下,位于前方的船只忙碌着放下小舟。余下的艨艟则是没有降速,依然以全速向着海岸线冲锋而去。
  艨艟是被改造了没有错,船底有加装了一片可拆卸的木板,就好像是鱼翅那样,区别就是位于底部,作用是保证船只在海上的平衡性。
  岸上的阿三总算是有动静了,他们惊慌地喊叫着,像是受到惊吓的兔子那样四散逃窜,就没一个想着阻止汉军登陆。
  站在雀室的桓温通过望远镜将岸上的动静看在眼里,他改变了一下方位,注视着可能有藏兵的渔村,看到的却也是阿三在逃窜。
  袁乔知道桓温在想什么,笑着说:“已经做过最后确认,不但这个小国没驻军,也没发现笈多的军队。”
  “阿三是有点傻。”桓温放下望远镜,以嘲讽的语气说:“谁规定两国之间的战争只能在两国的疆域内进行?”


第787章 学英国佬地干活
  暴力通常是在破坏规则,战争则是最大的暴力体现方式。
  古往今来哪一场战争会将所谓的规则当一回事?只要能够获取胜利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行为,一般是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才会被谴责,要是成为胜利者就是干了再天怒人怨的事情也压根就不是事。
  国家与国家的战争历来就不存在正义或是邪恶,正义其实就是胜利,邪恶则是战败。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会因为双方手里都有底牌而互相有些忌惮,那么就很有必要讲一些所谓的交战规则,那是互相都为强者前提下的一种忌惮,绝不对有什么高尚的情操。
  强国攻打小国从来都不会在乎什么规则,那是小国没那个资格去享受强者才有的待遇。就如同人想要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哪怕是蚂蚁要求人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踩死,人也依然不会去在乎蚂蚁的诉求。
  “笈多不会忽视我们可能在吉塔拿多的登陆。”桓温已经踩在陆地上,背后是已经在安营扎寨的部队,前方是正在搭建渡口的工兵:“他们本来能够进驻吉塔拿多进行防御,却是没有这么干。”
  挺简单的道理,笈多王朝要争取更多的盟友,那么就没有比汉军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和侵略性更能使一些国家害怕。那些国家害怕了,第一个选择就是靠向笈多王朝,与笈多王朝站在同一条战线来对抗汉国。
  如果在汉军没有入侵吉塔拿多之前笈多王朝的军队先入内,吉塔拿多的人必然是会视笈多王朝为敌人。毕竟汉军的登陆还没有发生,笈多王朝却是蛮不讲理地先将军队入侵到国境内,等待汉军真的登陆,谁知道是不是汉军为了攻击笈多王朝的军队才进入吉塔拿多呢?
  “我们已经登陆这个小国。”袁乔能猜测出正在发生的事情:“笈多王朝的特使应该早就在这个小国的国度,一直在等待我们登陆。”
  “相比起早就构建反登陆工事的笈多王朝本土,多一个敌人并不算什么。”桓温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事:“笈多海军被我们重创,我们是可以登陆他们的本土,可是在完善的反登陆工事面前我们的损失会很大。我们需要在这一片大陆有一个桥头堡,这个小国的国境很合适。”
  季节已经到了冬季,得说的是阿三这边的天气却依然十分温和,气温应该是在二十度左右。
  阿三大陆因为寒流被喜马拉雅山给阻挡,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处在高温状态,哪怕是最冷的时候大部分区域都有十五度以上,西部则一年四季是维持在二十度以上,那是因为那边属于沙漠环境(塔尔沙漠)。
  桓温亲率的登陆先头部队有四万,后续还会有第二批和第三批,总兵力会达到十二万。
  先头部队的划分,其中是常备军的五个师共两万五千战兵,来自倭列岛的一万三千仆从军,一千七百波斯军,三百罗马军。
  最先投送上岸的是常备军部队,他们在登岸之后仅是经过短暂的休整就开始分批开拔,主要是对周边进行肃清,主要是干掉反抗的敌军和平民。
  常备军出发之后,上岸的仆从军也会分批出发,他们将跟随常备军的脚步,干的却是俘虏看得见的人作为劳力,抢掠任何有用的物资。
  正在搭设营盘和建造渡口的为仆从军。得说的是倭人真的很是吃苦耐劳,侍奉主人是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和干劲。倭人因为所生活的区域有很漫长的海岸线,对于在海边干活并不会出现什么不适应,相反是很驾轻就熟。
  超过十五条由海岸向大海延伸出去的木质渡口正在紧急建造,必要的水寨也要在后续建设起来,海岸线周围的树木算是彻底倒了霉,到处都有忙碌的人群使用锯子、斧头等等工具伐木。
  多达三千艘的各类型船只,吃水深的船无法靠岸只能是停在海岸线两三百米之外,他们一部分是相连并靠停泊,一些则是成为三个弯月形在海岸线之外的三个方向拱卫,更外围必然是会有游弋警戒的编队。
  “这里不需要过多的战船守卫。”桓温对着跟随而来的伏伟下令:“你带一支舰队出动,消灭任何看到的敌方船只,侦查东北部沿海陆地上的状况。”
  伏伟恭敬行礼应“诺!”,没有任何迟疑迈步而走。
  桓温到平蛮校尉部一年的时间都没到,一些指令得当的同时,对笈多王朝的战争进程也在加速,得到了将士们的爱戴。再来就是他在长江以南的杀戮太严重,多少是会令属于指挥体系的人心生敬畏,真不会有什么阴奉阳违的行为,相反是有命令都拼了老命地完成,怕的就是被宰了。
  这个登陆点会被当成桥头堡来建设,海岸线需要建立足够多的渡口,水寨却是不用太过讲究。考虑到必然是会遭遇反扑,陆地上的工事建造也会加入计划,只是先期用一用,继续推进之后就会失去最大的价值。说到底汉军还是会离开,建设太好等汉军离开被阿三占了反而会成为麻烦。
  桓温不会在这里久待,他率军来阿三大陆就是为了进攻,肯定是要主动出击。他早就定下了登陆之后的一系列计划,吉塔拿多这边没有天然港口,选择这里登陆只是为了减少登陆战产生的损失,真正合适的还是笈多王朝境内的克塔克港。
  两天的时间对某些人来讲说快也快,对一些人则是像一个世纪那样的漫长。
  登陆之后的汉军花了两天肃清了登陆点周围二十里之内的地盘,像样的抵抗并没有发生,时间基本上是消耗在俘虏当地的阿三身上。
  这边的海岸,内陆的除了森林还是森林,导致当地的阿三其实是大部分生活在靠海的区域,仅是两天的时间仆从军就抓捕了将近两万人,杀掉多少则是没人去算。
  “这里真的很穷。”袁乔在看缴获清单,粮食数量只能说还可以,可是值钱的物资真的没有:“当地人大多以打渔为生,除了沿海的渔村,一些人是生活在森林里面依靠打猎过活。”
  不来这里真的很难有直观的印象,明明笈多王朝是一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文明了,可是临近的吉塔拿多……至少是这一边的阿三竟然还处在几乎与石器时代差不多的文明程度。海边的渔村就不说了,生活在稍微内陆一些的人,他们要么是随便搭个窝棚,要么是在树上弄个吊床,或是生活在天然的山洞,竟然连屋子都不会建。
  厄古泰·巴赫拉姆对这边的情况比较了解,为桓温等汉军高层介绍了一下,说的是吉塔拿多(他们称呼德拉王朝)的文明程度其实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发展程度较高的地方只出现在王都。
  “这一片大陆很神奇,王都与其它城邑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城邑与村落又是完全不相同的世界。”厄古泰·巴赫拉姆的表情很夸张,连比带划地说:“比如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原始社会一样的生活状况,他们对这种现象称呼被遗落的角落。”
  就是高度发达地区、发达地区、普通地区、山沟子之类的区别嘛!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就是阿三这边会显得更为夸张一些。
  “他们还真的是把牛当神兽的国家。”桓温在吃着煎好的牛肉,肉是牛排状,使用的也是刀叉,该种吃法可不是学自欧罗巴,诸夏的老祖先早有这样的吃法:“那么多的牛可以闲逛,他们却宁愿去捕鱼和捕猎。”
  “牛在他们的宗教体系的确是神兽的一种,是他们至高神的坐骑。”厄古泰·巴赫拉姆所在国家的宗教有些教义与印度教是有重合,他本人对阿三也是相当了解:“这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连他们国王的统治根本都是建立在宗教体系之上。”
  桓温对这个有做过了解,点了点头问:“说的是他们的种姓制度?”
  “的确。”厄古泰·巴赫拉姆一点都不避讳地讲:“我们波斯也存在阶级,就是参考印度教而来,但没有信度人那么严重和一层不变。”
  “我们也有阶级存在。”袁乔说的不是士、农、工、商,是皇族、高级贵族、贵族、平民、奴隶,士、农、工、商理念现在是已经出现,可是并没有成为国家划分百姓的制度:“哪个国家没有阶级的存在,像他们这种完全斩断平民上进的国家……不会有未来的。”
  那个说法可是错了,阿三有未来,是少有的能存活上数千年的民族之一,就是阿三本来不是一个民族,是被殖民期间强制加上的理念,但他们的确没有被灭族。
  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种姓制度造就了阿三古文明的强盛,尤其是孔雀王朝时期,再来就是笈多王朝时期也中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