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前教导众皇子的教员数量挺多,上一次刘彦搞文学盛会,对于一些有才学的人,能当官的基本是给了官职,一些不适合当官的人则是留在长安。
  被留在长安的那些人,大多数是得了个教员的身份,每个月会有多少工资(不是俸禄),也给安排了住所,但真不是官方在编人员的身份,但却比公职人员的身份更吃香。
  “你可有关注承明殿?”刘彦自然不会是问暗卫,更不是问卫尉伏寿。他人也不在承明殿了,是到了曲台,问话的对象是过来看外甥女的桑虞:“教员讲课如何?”
  曲台同样是未央宫的一个组成部分,听名字好像是一个唱歌练曲的地方,可实际上并不是。
  曲台就是一个拥有各种锻炼设施和有校武场的场所。
  来宫城办公的武官或是禁卫军将士,反正是有空闲或是不值班,喜欢就可以过来练一练。
  对于众皇子的教员,桑虞有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原因是众多的教员竟是只有两成不到出身北方,出身南方的教员竟是占了八成。
  “讲明科也就《九章算术》能好好讲一讲,其余就是讲得乱七八糟。”桑虞可没傻到胡言乱语来诋毁,是讲真事:“讲文科,风格偏于柔了。”
  所谓的明科,包含了法令条规以及一些杂学,说白了就是大多不算做儒学。
  现在的文科则就是专指儒学,也就是四书五经那些书籍。
  刘彦最大的女儿刘茵是九岁,生母是拓跋秀。
  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可能是刘茵带动,一众皇女最常去的休闲场所不是花园也不是林苑,是选择了曲台。
  刘彦远远地注视着正在大呼小叫的一群女儿,大一些的只是叫,岁数小的干脆是连蹦带跳,视线移动到校场之上,那里两个不知道年龄和官职的人正在进行马战。
  曲台这边的人远比承明殿要多得多,不止是军方的人喜欢来,连带一些文职的人也爱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明摆着的事情,一切的原因就是刘彦的那帮女儿经常会来。
  对于怎么去教导子女刘彦真没有成熟的想法,止于目前为止一些大臣也就在皇子的教育方面给提出一些意见,怎么去对帝姬则是连提都干脆没人提过。
  “柔?”刘彦其实是不懂什么四书五经,甚至是文言文都是有了一定身份才恶补上来:“子深好好说一说。”
  桑虞也不介意场合不合适,实事求是的讲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见闻。
  儒家自风光之后,其实从来都不是一派独大,是多个派别不断争夺正朔的地位。
  在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为了附合自己的国策,公羊学派提倡“大复仇主义”得到支持,当世的太学也是公羊学派的大本营,公羊学派也就执儒家牛耳但是不代表其余百家就没了。
  与公羊学派竞争儒家老大的是谷梁学派,又有像是左传、韩诗、楚诗、鲁儒等等的一些学派。
  谷梁学派是老早就拴住了刘据,也才有那个资本去和公羊学派叫板,只是后面刘据叛乱被灭,谷梁学派也是元气大伤不得不蛰伏。
  同时还有另外一场浩劫,就是淮南王刘安得到百家的强力支持,像是《淮南子》就是一部集百家之精华的书籍,只是随着刘安造反不成,百家精华人物一朝丧尽,连带各个学派虽然还有传承但也是离死只差半步,后面更是被儒家各个学派连骨头都给吞了。
  到了东汉,几经争斗又一再换老大的儒家其实已经是差不多走到了死胡同,甚至都搞出了当代大儒自己重新编写四书五经的大事件,等于是东汉之后的儒学与之前的儒家又变了样。
  其实儒家的确是一变再变,哪位大佬横空崛起都能改一下,大改小改之下儒学早不是孔子他老人家当初所创建的儒学。
  刘彦很认真地在听桑虞介绍儒家的前世今生,大体上还是知道儒学的变迁,孔老夫子可是为徒子徒孙不知道背了多少黑锅。
  “先汉失了国祚,到司马氏从曹魏篡国得位,儒学便遭到了抛弃。”桑虞是当代人,没跟刘彦混之前多多少少也能算是中原名士,很是清楚知识分子遭遇了什么变迁:“玄学不是‘衣冠南渡’后的产物,此前已经大兴其道。”
  刘彦对这个还是有印象,后世课本对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改变有做出解释,是说一些有志之士有才不得施展感到失望,悲伤无助之下开始了自己的魏晋风度,就是正经事不干,专门干一些怎么荒唐怎么来的荒唐事。
  “王上,玄学之风不可长。”桑虞可以指天发誓,真不是为了打压南方名士:“不提言之有物,单论披靡之风便是最大坏处。”
  这一刻,刘彦深感自己对这个时代来说果然不是文化人,连教员讲课大多没搞明白是在讲些什么,自己的众多儿子竟然是被教了些乱七八糟的玩意。
  刘彦相信桑虞不会信口雌黄,他所在意的是桑虞为什么到了现在才讲。
  “臣已经多次提及……”桑虞会看脸色,看到刘彦脸色不对劲,就算说了是在呛刘彦,也总好过被记恨:“今日便是没有遇到王上,臣也会专门谒见王上提及此事。”
  刘彦回忆了一下,记忆中桑虞的确是多次提到过,只是自己认为桑虞是出于地域派系之争,一直都没有给出什么反应。
  “寡人苦思良久……”刘彦脸色舒缓了下来,盯着桑虞的眼睛:“仿先秦,或先汉。”
  没有反应过来的桑虞立刻就愣了。
  翻看历朝历代,若说皇室教育哪一个朝代的皇室最为成功,上古先秦太久远史料太少不做参考,应当是属西汉的老刘家教育最出成绩。
  汉室的老刘家,历来不讲什么皇子不得出宫的限制,甚至是非常鼓励皇子出宫城到处溜达。
  在老刘家的教育理念中,想要承担大任绝对不能当宅男,越能搞事情的皇子越是深得天子喜爱。
  看看老刘家选择的继承人大体就能明白一个规律,不出深宫的皇子注定当个透明人,出了深宫去搞百姓的基本就是被认为不当人子,可要是出深宫去搞勋贵乃至于怼诸侯王就能被纳入继承人名单。
  老刘家的天子放纵乃至于是鼓励皇子出深宫,是要让皇子知道深宫之外是什么样的世界,让皇子用眼睛去分辨书上写的世界与自己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懂的分辨书籍所写以及自己亲眼所见,被臣僚蒙骗的机率也就小了一些。
  再来是,老刘家会关注出深宫的皇子都干了什么,结交了什么样的货色,查看皇子是否有辨人之明。
  汉室的老刘家的天子从来都不忌讳皇子拉帮结派,甚至鼓励皇子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
  与什么样的人接触和成为朋友,是老刘家早就知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道理,朋友都是英才就代表皇子的眼睛够毒,一个有识人之明的皇子哪怕在其它方面不怎么样,等待这一名皇子接过权力大棒,国家至少是庸才治国。
  老刘家的天子还有一个惯例,确定了哪一名皇子要册立为太子,其余皇子就别想再出深宫,除却宣威太子人选的皇子那些朋友,其余皇子的朋友大半不是弄死就是驱离长安,防止搞出什么幺蛾子。
  同时,老刘家的天子会先挑选几个太子身边野心勃勃的贴心人弄死,用以考察准太子的心性。要是准太子因为死了几个玩伴就怨恨父亲,或是就此满心伤感的感情用事,那么太子之位也就和这名皇子没什么关系了。
  等待准太子过了感情的那一关,老刘家的天子还有最后的一道考验,要是这个准太子自己去怼某个诸侯王或大臣当然最好,就算准太子没和某个诸侯王或大臣有冲突老刘家的天子也会安排。
  想要成为太子,不怼死一个诸侯王(含世子)或一个大臣,对于老刘家的天子来说是绝对不行,说明这个皇子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权力争斗的残酷,必须是怼死一个足够份量的人物,才算是有了通往东宫的门票。
  西汉的老刘家培养继承人的手法都不带换的,到了刘彻那一代属于天家的继承人养成计划才被终止,老天是站到了老刘家这一边,才有了自小吃足苦头的刘病已继位,可算家业没被搞砸。
  可惜的是这位汉宣帝没被手把手教,自然是不懂老刘家培养继承人的步骤,往后是一代比一代废柴,国祚也被外戚(王莽)终结。
  老刘家那么搞其实不是最狠的,要数狠绝其实是赵氏赢姓家族。
  赵氏赢姓家族为秦国选权力接班人,那是从秦孝公一代开始就干将继承人丢到民间流浪,是真的丢就丢了,连管都不带管。
  后面赵氏赢姓家族改成了将继承人丢到敌国去当质子,始皇帝嬴政的老子嬴异人就属于当质子的这一类,嬴政恰好就被省了丢到民间流浪或是丢到敌国做人质的继承人步骤。
  就是有了看似狠绝的那些步骤,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明君。
  秦孝公之后也就一个嬴荡没吃多少苦头就成了国主,结果搞出了举鼎而亡的下场。
  不过嬴荡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成,在他至少完成了平蜀乱、拔宜阳、置三川和设丞相这些事业。
  老刘家就是看明白了赵氏赢姓家族怎么能一再出明君,品味出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才给自己怎么挑选继承人搞出了那么多的步骤,就是老刘家没赵氏赢姓那么狠绝罢了。
  桑虞是个很博学的人。
  当前敢说自己博学,可不止是读一些该读的书籍,有条件不读史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蠢货。
  桑虞并不是蠢货,他早年已经读够了普通的书籍,追随刘彦之后甚至研究起了兵书,等待成了御使大夫则是竭尽所能地找史书来看。
  刘彦要是不提欲要效仿先秦和先汉,桑虞是不会往培养子嗣的方向去想史书的一些记载,刘彦那么一提桑虞都还先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
  “这……”桑虞被惊得冷汗直冒,魂差点都被吓离体,身躯是一阵阵地发软:“这……”
  刘彦提了那么一嘴自己也后悔了。
  关于继承国祚的人该怎么培养,循规蹈矩的培养方式也就罢了,不想循规蹈矩的培养哪有说出来的道理?
  “臣、臣……”桑虞清楚要是应对不得当,自己年老悲凉是一定的事情,家族说不定也要消失:“臣请求为慎皇子之师。”
  桑虞可是有一个妹妹在当贵妃,虽说桑妙现在没有生出一个皇子是生了一个皇女,可是谁保证桑妙就不能生出一个皇子来?
  一旦桑妙生了皇子,桑氏就算是不支持争夺储君之位,但人脉和财力肯定也是要倾斜到有血缘关系的皇子身上,不会是倾斜给其他皇子。
  “你可要想清楚了。”刘彦看着没有什么情绪起伏:“想清楚了再来向寡人自荐。”
  远处,方才进行马战的两个骑士分出胜负,现场是爆发出一阵阵的喝彩之声。
  得胜的骑士骑马环游全场,经过皇女所在处时突然冲出几骑夹了上去。
  那些突然出现的骑士可不是刘彦安排,就是那名得胜骑士的真正好友,才会制止他去向皇女干点什么事的行为。
  最年长的皇女也才九岁,表达倾慕或示爱是一点都不合适。
  大家来这里表现自己是想要得到关注没有错,但一些事情真做了可是要有严重后果……


第923章 闲愁万种
  到后面,桑虞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家中。他在曲台的时候就有些浑浑噩噩,连遇到同僚打招呼都没有给出回应。
  桑虞出了宫城就是不断地后怕再后怕,思考是肯定有思考了一些什么,就是等回过神来再想,竟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旧长安也被拆除,新长安是以全新的面貌屹立而起。
  一座城市别奢望没有分出等级,比如宫城就是最为高贵的区域,再来就是高官贵人、官宦、富人、平民、贫民这些分别。
  偌大的长安城还需要专门划出集市,按照传统一般是城西以及城南。
  一座城市的城西一般是大宗交易区域,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批发商集中地,以当前时代而言更缺不了牲口买卖,环境着实是好不到哪去。
  城南则是日用品商店集中地,也就是所谓的零售市场。
  长安人口超过百万,每天仅是每家每户的食物就是海量的买卖,别提还有其它商品。
  城东一般会是达官贵人的住宅区,也会是环境最好的区域,最为常见的就是某座府邸的围墙,长度一般不会低于千米,甚至围墙的长度超过三四千米也是平常事。
  “家主回府!”
  家老看到桑虞的马车就是一声大喊,站立在门前庭院两侧的仆人立刻行礼,一些被通知来迎接的族人也是执礼。
  桑虞面无表情地走出车厢,一言不发地走进大门。
  “都留神点!”家老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哪能没看出桑虞心情恶劣,警告仆众道:“勿要喧哗!”
  众多仆人依然保持行礼的姿势,只是面向的位置变成了家老。
  刘彦极少插手民政,却是对于官员有硬性要求,其中就包括必须将五服之内的直系亲人接到长安。
  所谓“五服之内”,便是从祖父一代算起直至玄孙,那将是非常庞大的人群,要是足够开枝散叶的话,一个家族的“五服之内”成员,嫡系和庶出一起算,多达数千人也不是不可能。
  桑虞的祖父早就逝世,爷爷那一辈也没有了人,父辈还在世的长辈不少,同辈的人则就更多,再算上子侄辈的话,整个桑氏一族的直系族人有五十七口人。
  “子深,你这是……”桑陆刚才没出门迎接,那是小辈和一些不重要的家族成员才该有的礼节,他这么一个对家族有极大贡献的叔父并不需要:“因何如此魂不守舍?”
  大户人家的规矩是一点不少,桑虞进了坊门之后,仆人得到消息就回家通报,桑氏在家的小字辈除非是真走不开,不然都是来到正门进行迎接,长辈迎不迎接则是需要自己掂量。
  桑虞好歹是三公之一,还是一名乡侯,府宅占地面积自然是小不到哪去,规格方面也是附合该有的待遇。
  “四叔。”
  桑虞是桑氏当代家主,桑陆虽然是长辈却不是家族长老,桑虞就算尊重桑陆也是没行礼的道理。这个是事关一个家族的次序。
  “四叔是要出门吗?”桑虞没有再保持面无表情,笑容有些牵强:“四叔若是路过南市(城南),可否帮虞采购些许物品?”
  “……”桑陆不得不愣神,一家之主想要用什么,就算家里没有也不是让长辈帮忙,本来是真打算出门,却是打消了念头:“四叔只是活动活动。”
  桑虞笑着点了点头,拱手行礼才继续向前迈步。
  【子深应当是从宫中回来……】桑陆神情凝重地看着桑虞的背影:【出了什么大事?】
  在桑氏府邸前面,因为桑虞不是武侯的关系,自然是没法摆上带刃的仪仗,但门前摆上一雄一雌的石狮子资格还是有的。
  所谓带刃的仪仗,讲的就是刀枪剑戟的兵器,一般是使用戟为杆又带旗面和兽类皮草、尾巴、羽毛,款式方面与天子节杖略有区别。
  包括桑虞在内的侯爵,以及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要是人没有外出公干,他们的府邸大门左右两侧肯定是会摆着仪仗,以示主人在家。
  并不是随便一个谁都能在门前摆上仪仗,看摆什么类型的仪仗就能知道是什么等级,也能区分出履历。
  桑氏府邸摆出的仪仗,其中就有几面桑虞有亲身参与过的战役旗帜,旗面就是绘画了爆发战争那个地方的山川概括地形。那些旗帜就是桑虞的履历。
  武侯特指的是在职的军方将领,桑虞没有资格摆出带刃的仪仗只是与他现在的官职有关,不是说他没有立过军功。
  桑陆现在并没有官职,他在石羯赵国曾经官拜冀州长史,又有左将军的武职。不过他的这个左将军武职其实就是好看的,许许多多的人都有左将军的名号,也真的只是名号,压根就没有一兵一卒。
  冀州被汉军光复时,桑氏出过大力气,其中桑陆就在其中扮演着一些角色,只是由于他给石虎当官的时候倒是没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但是名声也真的不太好,怎么都该蛰伏一段时间。
  走了一段距离的桑虞停下脚步定了定神。他知道今天真的是失态了,以至于心事随随便便就被从脸上看了出来。
  宫城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又或者是与刘彦接触时说了什么,只有一些不知死活的家伙才会当成炫耀的谈资,懂得分寸的人都知道什么叫三缄其口。
  今天桑虞遭遇的事情可以说是追随刘彦以来最应该当哑巴的时刻,不说是叔父开口相问,便是生父也不该透露只言片语。
  由于着实苦闷,桑虞只能勉强笑着提醒桑陆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了。
  桑陆立刻就懂了。他毕竟是有经历过官场的人,很清楚一些事情问了没答案就不能再问,就是本来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办,不会牵扯到桑氏生死存亡,今天是决定留在府中。
  停下脚步的桑虞站在前庭看向府宅,那是一处处的房舍和楼阁,又有花园遍处,没有看着明显的金碧辉煌,有的仅是彰显国之重臣的低调内敛。
  低调内敛这个词用在桑氏府邸非常合适,正门的门板采用的是黑胡桃木,偷了那两块门板去卖就能有中户之家的财富。
  再看其余建筑用材,懂的辨认木材品种的人一看,处处能够看到名贵木材的身影。
  对于传统的诸夏风格来讲,辨认一座府邸究竟用了多少资金建成,看的不是面积,也不是看有多少栋建筑物,而是看选用的木材,然后是看一看花园里面都栽种了一些什么。
  像是阿三喜欢用黄金来彰显自己的财富,但是阿三不会知道汉国一些高官家中就是随便抽几条房梁,不敢说轻轻松松抵得上阿三摆在明处的黄金总价值,可要说一栋建筑物的木材价值远超是足够的。
  “父亲!”
  桑承今天没有值班,是与好友出郊外冬猎。他刚回家就看到自己的父亲桑虞站定在前庭,走过去行礼并呼唤一声。
  “承儿啊?”
  桑承今年二十一岁,穿着一身武士服显示出英姿飒爽的一面。他现在是禁卫军的一员军侯。
  汉国大多数的高官,不分武职和文职,他们对于子侄都有相同的要求,那便是能进入军方就绝不走纯文官的路子,得是身体着实应付不了武职才会往纯文官的路子培养。
  那就有一个现象,谁家都有子侄辈在军队,还是那种进入军队从一名小卒开始爬模滚打的安排,可不是仗着自己的权柄明明傻鸟事都不会还给争取个官职。
  以刘彦对军队的重视程度,他们也不敢在军方彰显自己的权柄,倒是敢在文官系统里面操作,不过也是仅限于安排任职的郡县选择。
  桑承的军侯职位不能说没仗着桑虞的光,家世背景肯定是有一些作用,不过也要有实际的功勋。他没赶上灭赵的国家,后面的草原之战和东北之战都没落下,就是在灭燕之战时晋升军侯,两三年过去了依然还是一个军侯。
  “与谁冬猎了?”
  桑承就说了几个名字,大多是三公九卿和有名号的将军子侄辈。他提到冉智的时候多少担心桑虞会不高兴,桑虞与冉闵曾经闹得很僵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没收获?”
  提到收获桑承就有些尴尬了。
  他们一众人忙活了几个小时,连鹿都没猎到一头,就更别说猎到什么猛兽。
  长安建设了两三年,为了施工安全周边早就被犁田似得被犁了一遍又一遍,凶猛的动物不是被杀就是被捕、被驱离,连带一些无害的食草动物也是基本上消声灭迹。
  现在毕竟是冬季,食物匮乏之下能冬眠的都选择了冬眠,就是没冬眠习惯的动物也会本能地往深山老林迁徙。
  长安当前还有一些工程没有建设完毕,许许多多的建筑资源都是放置在郊外,他们的冬猎行为以其说是盯着猎物而去,不如说是年轻人的一次结伴而游。
  桑虞让桑承跟着走走,一路上问了不少的事情。
  桑承不是什么公子哥,有一再上阵搏杀的经历,很快就从自己父亲的问话里察觉到一些关键,着重讲了冉智。
  冉智是随同桓温回国。他父亲是当朝的骠骑将军,自己却没混出个什么名堂,要不也不会去桓温那里当个执戟郎。
  这一次回国,冉智的履历上又加了一笔,没可能直接成为什么高官,等待回到阿三大陆去当个屯长却是没有问题。不过他也没觉得有什么好骄傲,甚至是觉得有些羞愧。
  “儿子自元朔十一年便入了禁卫军……”桑承旧事重提道:“听从父亲教导未敢申请外调,只是眼看同辈奋发向上,着实……不甘于人后。”
  父子已经散步到后花园,停在一处亭子里,旁边就是人工挖掘的大池塘。
  桑虞眼睛看着结冰的池塘,视线再往上移一些看到的是远处宫城的一些高耸建筑物。
  “是应该出去建功立业了。”桑虞将视线收回来,含笑看着桑承说道:“打算去阿三大陆?”
  桑承之前一再请求,一次又一次是被自己的老子训。他也明白那是为什么,不就是老子觉得自己留在中枢能让天子放心?他一直没明白的是,大多数的家族根本没这么回事,子侄辈该去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