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昌却是不鼓励百姓私自参战,他认为上战场是军队的本份,要是百姓被征召入伍自然没有什么,没有被征召的百姓的责任是在后方进行生产。
看待什么都会有两面性,百姓自发参战自然是好事,可要是他们拥有更好的组织,一些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陛下。”纪昌微微蹙着眉头,说道:“尚书令提议大汉全国进入战争状态,臣以为为时过早。”
所谓的全国进入战争状态,不是说每个人都踏上战场去拼杀,是开始大量征召兵源,同时生产体系也开始以生产军方物资为主。
当了数年丞相的纪昌万般清楚一点,真要是举国进入到战争状态,那么之前两年干的事情就等于白搭,同时对国家的经济规划也必然会变得畸形。
目前的汉帝国是有些生产依靠机械了,只是大部分的生产其实还是依靠双手,真的开始动员,军队的数量会猛增,代表的是民间的青壮会减少。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不是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刻,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轻易从正常体系转入战时体系。
“当前,西北各地部队已经向西域开拔。关中驻军亦是如此。”纪昌是中书令,本不该干涉军务,但全国转入战争体系真的是事情太大了:“安西都护府最迟一个月内便会有五个常备军的规模,当地能够征召起十万的辅兵,必然无忧。”
安西都护府原本只有一个常备军的编制,却是有权征召当地汉人作为辅兵。
上一次李匡主持与匈尼特的战争,仅是出动两个正规师,受到征召的百姓仅有五万,再搭配二十五万左右的西域仆从军。
在纪昌看来,面对举世攻汉的态势,汉帝国应该是采取防守姿态,看一看有哪些国家动手,再去争取那些没有动手的国家。
这样一来的话,汉帝国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西北部和其它海外领地,剩下的就是关注国内。
汉帝国平时就维持着十五个常备军,去年又新编了一个火器师。
当前的羽林军和另外两个常备军是进入到换装状态,但不是还有十三个常备军能够动用吗?尤其是那个火器师就在安西都护府后方不远的峻稷山校尉部。
“李匡会下辖四个常备军。”刘彦没去计算临时征召的辅兵:“包括从峻稷山校尉部抽调的那个火器师。”
火器师的编制出现了改革,不再有伍长,只是保留“什”以上的编制,同时人员编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用的是五五制,例如五个什为一个小队,五个小队为一个中队,五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五个大队为一个团,五个团为一个师。
一个火器师的编制人员将近三万五千人,等于是比两个常备军的人员还要多。
日后,一旦常备军都整编成为火器师,基本上是会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
甲级师就是三万五千人的编制,拥有四个标准步枪团,一个标准炮团和两个辎重大队。
在师这个级别后面依然是有军、兵团和集团军的番号,三个师为一个军,三个军为一个兵团,集团军等同于方面军。
“元朔二十年之前,大汉必须要有六个以上的火器师!”刘彦知道纪昌在顾忌什么,笑着说:“泰安呐,现在不是朕要穷兵黩武,是那些国家要与大汉过不去啊。”
“臣不敢。”纪昌才不敢说刘彦穷兵黩武,要是刘彦坚持要全国进入战时体系,他也不敢阻止,不过还是要尽一个臣子的本份,说出自己的忧虑:“陛下,大汉如今有将近一千三百万的孩子和将近六百万的少年。”
所谓的孩子是十二岁以下,少年是十二岁到十八岁。
会有那么夸张数量的孩子与少年,是国策使然。
汉帝国一直都在鼓励多生多育,为此划拨了数额夸张的财政,两胎以上有辅助,三胎以上有奖励,要是一个家庭生了八胎以上,丈夫哪怕是白身也会获得一级爵位,母亲则是会获得“伟大母亲”的称号。
一个国家进入到绝对的“年轻化”,实际上已经不是那么正常,之前还能不断启动大工程,就是因为有数量庞大的奴隶。
现在各地的奴隶不断暴动,就算是没有发生暴动的地方,工程也是先后停了下来。
既然已经不断发生奴隶暴动,那么对奴隶的监控和管束肯定是要无限提高,以往百来人就能看守一万个奴隶,目前却是需要一千人去看管一万奴隶。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奴隶的暴动没有被完全平息,甚至是完全平息之后,各地对奴隶的使用也绝对是慎之又慎,动用在这一方面的人手和财政必然是需要得到增涨。
奴隶是发生暴动了,既定的阉割政策却是没有停止下来,按照刘彦的意思,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索性就将该做的事情给贯彻下去。
那样一来的话,奴隶的暴动大概是没有停止的那么一天。
毕竟作为一个男人,谁不害怕自己的小鸟被切?
之前就是再认命或再怕死,知道要被切小鸟,谁不会反抗?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的工程会是停工状态,乱象也会是持续不断,对于汉帝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现状下再转入战时体系,民生停滞是必然的事情,甚至是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只会是与军工有关的各项得到不健康的膨胀。
“朕明白的。”刘彦却认为那不一定是坏事:“朕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现在的军工其实也跟民生紧紧挂钩,可不是到了现代那么的泾渭分明。
哪怕是汉帝国即将走进火器时代,但依然是冷兵器在军队占了主流,无非就是超大量地消耗生铁和钢材。
以当前的社会而言,少了生铁和钢材根本不会造成致命影响。
一旦是大规模的扩军,首先得益的就会是制衣相关。而这个绝对是普通百姓都能得利的事情。
“泰安。”刘彦安抚道:“你当下需要抓紧的是各地对孩子以及少年的管教,只要办好这一方面,大汉就乱不了。”
第一个托儿所的成立是在元朔七年。
第一所小学的建立则是到了元朔十一年。
现如今的汉帝国拢共有八千七百二十七所小学,中学六百零九所,高中七十四所,却只有长安一所大学。
这个数量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再地增加。
“朕不会马上将国家转入战时体系。”刘彦要给喂下纪昌一颗定心丸:“大汉这一次是被迫卷入战争,一定要做出最强硬的回击,他们却不够格让大汉全面转入战时体系。”
纪昌立刻是松了口气。他就说嘛,真正会爆发旷世大战的也就西域那一边,顶多又多了一个天竺都护府,哪用得着全国立刻进入战时体系。
第1022章 征召(一)
“孩儿他娘,为夫出征之后,家中长者还需你多多用心。”
“夫君安心,幼娘必不敢有负。”
贾伟今年已经四十二岁,退役时是军侯。他身上有着八级的爵位,住宅以及相应绿化占地五亩,累积的财富以金币算超过两千枚,家中良田六百余亩。
在三天前,乡里传来了征召通知,贾伟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一改之前的祥和以及懒散,有时间就会磨剑以及检查甲胄。
家里人对于接到征召通知大概是喜忧参半的心情,他们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贾伟以往拿命去搏的前提下,是从一无所有到因为立下战功得到优渥的赏赐,才有了现在的衣食住行无忧。
“可惜了,尚儿没有被征召。”贾伟是一脸的郁闷:“尚儿今年已经十九,平时在兵社的表现不差,怎么没有被征召呢?”
幼娘默默地替丈夫检查甲胄,对丈夫的郁闷可以理解,自个儿却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惆怅。
爵位在汉帝国实在是太重要了,牵扯到的方方面面超乎想象,比较简单的就是哪怕再富有的人,要是没有相应的爵位在身,多有钱能住什么规格的房子都是限定死的。
复杂一点的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到了一定的爵位,乡里的衙门可是会专门派人送来礼物,说词是感谢某某人为大汉以往的贡献。
礼物值不值钱是一回事,能够让官府主动过来送礼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感到极度的欣慰,证明自己以往的付出国家还记得。再来就是大多数人不够格被官府主动送礼,自己有那待遇是说不出来的有面子。
“为夫这一次至多就是成为后方的辎重督导官,除非是辎重队遇袭,不然难以参与搏杀。”贾伟说这个不是为了让幼娘安心,是可惜能够立功的地方不多:“到了年纪从军队退役回来,那么难得再被征召,却是难有再立功升爵的机会。”
“您服役,一定期间一样是记功的。”幼娘有这么一名丈夫,哪会对军功爵制度陌生:“要是有幸所在部队开启大战,您虽然不比亲自上阵搏杀的将士,三场大胜或六场小胜,不是也能升一级爵位吗?”
贾伟也就是感慨一下,曾几何时自己也是亲率士卒浴血奋战,便是午夜梦回的时候还能梦到手提敌军头颅昂天怒吼的雄姿。
“那个时候,是何等的峥嵘岁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贾伟真没觉得服役的时候有受过什么苦,便是在作战最激烈的时候都能吃到热餐,受饿什么的是从来没有。他极度佩服后勤供应,只要卯足劲杀敌,根本不用有什么后顾之忧:“为夫这一次一定要向前辈学习,不能让袍泽们在前线流血流汗,却是吃不上一口饭。”
幼娘非常喜欢贾伟意气风发的模样。
早年间,男女比例差距是那么大,十个男人有六个极可能当一辈子的光棍。
幼娘就是某次看到了精神勃发又意气风发的贾伟,后面遇到贾伟的追求,稍微矜持那么一下下就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贾伟不过是一个什长,远不如其他追求幼娘的队率以上军官,甚至当时的贾伟连公士都不是。她喜欢这个男子的自信,不但贾伟认为自己一定会发达,她对此也是深信不疑。事实也证明她没有选错人。
有人来禀告,说是同乡的赵兵前来。
“是他啊。”贾伟当然知道赵兵是谁,是同一个乡却不同里的另一个八级爵位拥有者:“孩儿他娘,为夫得亲自去迎一迎,尽到应有的礼数。”
身为利益既得者,要是连自己都不维护既定的规格,还能要求别人去遵守吗?
爵位差不多的人,便是暗地里有再大的竞争,只要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程度,一些该做的礼数绝对不能缺,要不然是不止不尊重同等地位者,也是在埋汰自己。
贾伟和赵兵是同一个乡,里面为二两个爵位达到八级的人。他们之间有些地方存在竞争,同时也需要联合起来去抵制周边其它乡对本乡的压制,互相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说到底是近几年汉帝国没有再大规模征召兵源,很多时候便是有徭役也是成为某地的监工,连个郡县兵都不是。
要是遇上有兵源征召,县里有多少名额都要被各乡抢成狗脑子,那个时候就要看各个乡谁能人脉广和能量大。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的是同一个乡能够出力的人,一块将力气往某个方向出。
“老赵啊。”贾伟到门前亲迎,大门也是张开,先招呼了一声,看到赵兵的大儿子也在,赵兵脸上是何等的灿烂与骄傲,愣了那么一下下,问道:“不会是特地上门来炫耀吧?”
赵兵的年纪要比贾伟大上三岁,两人都是军侯的级别退役,不过赵兵退役前也就是七级爵位,是后面去了西域又挣了一级爵位才到了八级。
“就是炫耀来了。”赵兵长相粗狂,笑声爽朗:“臭小子也接到征召书,去的还是前线,俺老赵心里高兴。”
赵平早就已经行礼问候,脸上带着傻笑。
贾伟脸色不由黑了下来。他是早知道赵兵的儿子赵平也被征召,却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一听是去前线,想到自己那个没受到征召的儿子,心里别说有多么羡慕。
“你家贾尚在兵社表现拔尖,俺老赵别提有多么羡慕了。”赵兵咧嘴一直在笑:“今儿个,俺老赵的种,总算是赢了你家贾尚一次。”
平时两人互有竞争,大人之间有,各家的孩子也有,赵兵的儿子一直输给贾伟的儿子,要说不心里郁闷是假的。
这不,赵兵今天刚知道自己的那个儿子是要去前线的部队,他虽然不确定赵平去了前线是作为什么兵种,就是耐不住性子来贾伟这里扬眉吐气了。
“今天不招待你酒菜。”贾伟闷闷地将赵兵一行人请入家中,脸色虽然谈不上铁青,心里却是极度的郁闷:“该是你请才对。”
“行行行!”赵兵豪迈地说:“都是要去西北面,一路上总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到时肯定大大地请你吃喝上一顿!”
他们都是关中户籍,离长安是有些遥远,不过怎么都算是“内史郡”的人。
将军府联合兵部做出规划,第一阶段针对关中以及西北进行征召。
征召的对象是一些原本在军中表现良好的退役军官,不是要这些人上战场去搏杀,是分为几个用途。
受到征召的老兵,有些是直接调入前线部队,一般是安排在后方的辎重营;有些则是会被送往各处的兵营,作为老兵参与对新兵的训练,同时给一些新兵蛋子传授战场上的经验。
他们一样是要去安西都护府,又是同一个乡的人,的确是一路上都会同路。
因为是受征召的老兵,自然是与新兵会有一些区别,例如自由度会大一些,待遇上也会更好,才有赵兵说在路上请吃喝的事情。
赵兵就是纯粹过来炫耀自己的儿子出息了,不是为了来蹭吃蹭喝,炫耀完了也就离去。
原本心情愉悦的贾伟被那么一搞,心里别说是多么的郁闷,等客人离去后,对幼娘抱怨道:“尚儿是不是太忠厚老实了?”
某些时候忠厚老实并不是什么褒义词,相反是差不多指着鼻子骂是一个傻蛋。
人生在世真的是表现优异就比别人的机会更多吗?其实并不尽然,是要懂得去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不懂得去抓住机会,便是再优秀,又怎么地?
贾伟在猜测的是,是不是赵兵使了什么盘外招,又或者是赵平懂得抱大腿。而自己的儿子除了认真训练之外,其余方面就是个傻子。
“怎么能那么诋毁自己的儿子呢?”幼娘其他方面会忍让自己的丈夫,唯独是在关乎儿女的时候不会:“忠厚老实不好吗?听闻兵社的官长就十分喜欢尚儿的忠厚老实!”
“有个屁用……”贾伟火大刚要说点什么难听话,又听到仆人禀告有人来了,来的还是县里面的兵曹:“莫不是尚儿出了什么事?”
一个县有六曹,兵曹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各乡兵社的主要负责部门。
贾尚并没有在家,贾伟就不得不有另外的担忧。
“贾公!”兵曹黄檀一看见贾伟,没注意贾伟的脸色,问候之后恭喜道:“贵府出麒麟儿了啊!”
原本心情忧虑的贾伟听得直犯愣,回礼之后怔怔地说:“喜从何来?”
黄檀就说:“大汉仅有一个火器师,将军府要再整编旧有常备军为火器师,贵家的贾尚被选中。公文已经到了县里,某觉得应当亲自将公文送来。”
贾伟当然知道火器师是什么,全国也就一个火器师而已。
上一次还不是师级别的火器部队去了草原,可能是因为表现优异的关系,将军府可是争取来了全国通报表扬的机会,不说是军队各部关注,民间也被勾引起了兴趣。
很多有消息来源的民间人士,他们搞清楚什么是火器部队,又从某些渠道得知火器才是未来趋势,很清楚进入火器部队的前途远比旧有的常备军要大得多。
“真的!?”贾伟既是惊喜又是不敢置信,话问出去不由尴尬,说道:“那个……不是质疑黄公,是贾某高兴得疯癫了。”
“理解,完全理解。哈哈!”黄檀没半点不高兴,他虽然是县里的兵曹,可面对的是一个八级爵位拥有者,他自己才是四级爵位:“县里只有贾尚被选入火器部队。这个是贾府的荣耀,何尝不是县里的荣耀?”
举国上下就一个火器师,那该是多么的稀有和特别。
在只有一个火器师的前提下,关于火器是未来趋势的消息也早就传得满天飞,只要不傻就能够明白进入那样的部队,几乎是与发达形成挂钩。
他们这个县的人口只有八千余人,是一个下县。
这一次征召文书,召回老兵的数量是八十七人,征召兵源是一百零七人,独独只有贾尚确定是被挑中要进入火器部队,那么就显得更加的特殊。
汉帝国的县大概是有一千两百余个,其他的县有多少人是受到征召不清楚,被挑进火器部队更加不清楚,可以猜测的是火器部队应该优先从现役部队挑人才对。
这样一来的话,被选中要去火器部队的贾尚,难道还不够特殊的?
贾伟的心情是极度的振奋。他刚刚可是被赵兵给恶心坏了,偏偏不知道自己儿子也受到了征召,还是去的火器部队。之前就是再恶心,只是儿子比不上别人,怎么个不爽都要忍着,他现在很有追上赵兵,炫耀到喷赵兵一脸口水的冲动。
“啊……”贾伟反应过来,才想起这是在大门前,神情既是激动又是尴尬地说:“是贾某怠慢了,请进,快快请进!”
黄檀完全能够理解贾伟的失态,换作是他的儿子有那样的荣耀,指不准自己要更失态。
他们以为贾尚是作为补充兵前往第一火器师,其实并不是那样。
将军府收到了刘彦的指示,三个月之内将原本的第一常备军整编成为火器师,时间上可以说比较紧张。
要被改编成为火器师原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本来是考虑从各地方的郡县兵当中择优挑选,后面却是有了新的呼声。
有人认为郡县兵之中的那些优秀者,哪怕是平时表现优秀,可是他们已经完全习惯了冷兵器的战法。
那么是不是应该有新的思路?比如选择更年轻的小伙子来征召,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固定下来,年轻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再来是兵油子的机率也比较少。
军队其实真的不喜欢年纪大一些的兵源,尤其是在社会上爬模滚打多年的兵源,会比较喜欢阅历少的兵源。
贾伟的确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甚至可以说相对木讷,县里对他的评价是照实了写,也就被将军府的下属机构给挑上了。
“全县只有我家尚儿一人被选中?”贾伟已经是第四次问了,一再获得肯定,不由说:“这是老贾家祖坟冒青烟了啊!”
第1023章 征召(二)
贾尚得知自己被选中,将要前往长安被编进火器师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懵的。
因为火器师在草原几场作战表现出来的战斗力,除非是完全无法得到消息的人,要不然都知道冷兵器即将面临淘汰,只有火器才是未来。
在这个现状下,哪些人能够优先进入火器部队,就等于是先别人一步熟悉什么是火器。等待另外一些部队要整编成为火器师,很有可能会被抽调过去成为“样板”,过程中职位提一提是必然的事情。
“整个县,就我一个?”贾尚知道别人说自己傻,但他认为做什么都要一丝不苟,表现出来的只是刻板,才不是傻。他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屯长蔡平,还是不敢置信地问:“就我一个?”
蔡平是县里挑选出来送贾尚到长安的带队者,他们会出动一个什的人手,专门来护送贾尚。
动用一个什来护送几乎是与县长出行没差别了,有差别的地方仅是贾尚打不出仪仗罢了。
“对,整个县就你被选中了。”蔡平是到兵社直接找贾尚,内心里对贾尚能被选中无比羡慕,对呆愣呆愣的贾尚催促道:“虽然还有七天的时间,但是早一天到,你能更熟悉环境。还不去收拾行礼,好早些启程。”
“我爹和我娘?”贾尚确认下来,狂喜的同时,又问:“不用告诉我爹我娘,直接走?”
“黄兵曹昨天已经前去通知。”蔡平笑着说道:“及早出发也是你爹的意思。”
本来幼娘是想着贾尚能回家一趟,就是回不了家也想让贾伟给送点钱财和添些衣裳。
贾伟一度也有那样的冲动,后面是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全县就被挑中了一个,听闻县长和县里有头面的人物已经前往慰问过贾尚,后面还要来贾府做客。
贾家以前在县里是有名气,因为贾尚是全县唯一一个被挑中要去火器师的人,现在贾家的名气更大,与赵家已经不是同一层次,相信以后贾家压赵家一头是必然的事情。
事实上也是那样,赵兵得知贾尚被选入火器师,后一脚就到贾府道贺,话里话外除了羡慕嫉妒之外,已经向贾伟低了头,只差表态后面乡里贾伟做大他做小了。
风头已经足够大了,就没必要让孩子回家来粘上那些烟火气,应该是尽快前往军营,提前一天到说不定能给官长更多的好印象。
至于送钱财什么的,等忙完了差人送过去也行。虽然是在军中,可是身上有足够的钱财,能吃喝得更好一些,再则是人都需要人情往来的嘛。
衣裳什么的就没必要了,人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