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席卷天下-第5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一声雄厚的号角声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其实就是针对某一支骑兵队伍进行下令。
一样是在厮杀场地之外的哈比布拉,他就看到一个现象,每一股汉军骑兵好像都有一双在天空注视的眼睛一样,每每总是能够及时避开己方大部队,然后好几股汉军骑兵像是狼群那样驰骋向己方较少的部队,一番撕扯与啃咬之后,再次散开等待下一次的聚拢围猎。
身在厮杀场地外的哈比布拉看得清楚,身在厮杀场地现场的波斯骑兵,他们是处在无论看向哪里都有人和马的环境。
人要是处在复杂的环境,会因为眼睛看到的动态着实是太多了,脑子会一时间很难反应过来,脑子过于迟钝的人甚至是会直接懵圈掉。
大多数士兵,尤其是没参加过战斗的士兵,他们身在战场其实是一种不带脑子的状态,身边的袍泽冲他们就跟着冲,能不能活命看的是平时训练有没有留下身体记忆。
所谓的身体记忆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例如有人攻击自己,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身体已经做出了躲避的动作,或是双手下意识的一种格挡。
杀人也是一种训练后的条件反射,是眼睛捕捉到画面,被训练的成果展现出来,瞬间判断出不是友军,兵器已经挥了出去。
想要在战场有自主的判断能力,要么就是适应新强到过份,要么就是不止一次历经过相似的场面,不然就不会说新兵撑过第一场亲身参与的拼杀才算是真正的士兵,同时新兵也不会大多数是死在第一场亲身交战之中了。
萨珊是什么情况?要是西部各行省的士兵,因为西部起义不断,再加上罗马人一再入侵,西部的士兵是没少上战场;东部这边虽然也有局部战争,可是相对于西部的激烈程度,东部这边可能连低烈度都算不上。
进入接触交锋状态,很多汉军骑士就发现了一点,他们面对的萨珊骑兵有太多就像是木头人了,合格的木头人还能在遭遇攻击时做出反应和挥出兵器,但更多的是木木地就被干掉,只有在临死的那一刻才像是一个活人,然而却马上就要死了。
交战不到二十分钟的样子,汉军就啃掉了一大片的萨珊骑兵,哈比布拉着急地收拢军队,效果却是不尽人意。
其实也说得过去,一旦是呼啦啦的一大群人,乱起来又不听指令或是干脆没接收到指令,哪能是那么快又重新恢复次序。
“完了……”哈比布拉发现自己根本就指挥不动部队,脸颊一阵抽搐的同时,对沙展说:“我带着人先撤。你在原地组织抵抗,实在不行就投降。之后,你知道该怎么做。”
萨珊军队的士兵数量明明是汉军的十倍以上,可要是看战场就能发现一点,每一次处在交战状态下是汉军有效战斗力占了多数,等于是大多数的萨珊士兵都处在无效战斗力的位置。
沙展当然发现了己方目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哈比布拉认为事不可为想要先逃是稍微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前哈比布拉已经在亲兵的护卫下在逃了。
“汉军是能打,可是我们还剩下四万多人啊……”沙展第一次发现哈比布拉那么胆小,不过自己对这一场交战其实也没有多少信心就是了:“让聚拢过来的士兵就地布阵!”
李均并不知道作为这个战场主将的哈比布拉逃了,就算是他看到哈比布拉那几百骑向西而去,可战场上在向西逃窜的波斯人并不止那一股。
兴高采烈进行追击的波斯人,他们在汉军反杀回来之后,前几分钟还觉得自己能够与汉军较量,没几分钟之后就发现自己果然还是想太多了。
看着那些追得最猛的人一个又一个变成死人,鼓起没多久的勇气消失,挺起的胸膛重新干瘪下去,小心肝跳动的速度增快,浑身出汗的同时手脚又无力又会抖,下意识就想着要离汉军远一些。
勇气会传染,胆怯同样也会传染,逃跑同样如此。
徒步在追的波斯人,他们在追的时候因为太过亢奋,追起来是心不虚气不喘,甚至会因为汉军不跑了而感到开心。
等待徒步的波斯人看到己方的骑兵被大片大片的消灭掉,他们就下意识放慢了奔跑的脚步,错愕己方的骑兵怎么会那么弱,几乎是没有招架之力就被汉军给吃掉了。
鼓起勇气的人感觉哪怕是一头龙在自己面前也能轻易杀掉,可是一旦勇气不再,便是一只公鸡也能追得自己四处逃窜。
陷入迟疑的萨珊步兵,他们猛然间发现自己的身躯变得无比沉重,尤其是那一双腿就好像灌了铅一样,呼吸的时候是入气多出气少,每一次呼吸胸膛是疼得异常厉害,并且有一种内脏好像是要熟了的感觉,耳朵里是一阵的长鸣。
就在萨珊步兵发觉不对劲时,得到攻击敌军步兵而进行迂回的汉军骑兵可算是摆脱了萨珊骑兵的纠缠,一次完美的侧击战术被实施。
哈比布拉其实就是看到连己方步兵都开始遭遇攻击,并且是那种毫无抵抗能力被反复侧击屠宰,才当机立断选择逃跑。
哈比布拉首先是东部总督,才是这一支萨珊军队的指挥官,就算是这一支萨珊军队全丢在这个战场,只要他能回去就能重新组织起新的军队,甚至是招募远比葬送在这个战场更多的士兵。
沙展还在进行最后的努力,不断将身边的亲兵派出去联络各支部队的军官。
问题是萨珊的步骑在追击汉军时早就失去了有效建制,兵找不到将,将看不到兵,不存在任何有效的指挥链。
面对一面倒的杀戮,波斯人与任何种族没什么不同,失去了信心再没有勇气,同时也是因为之前有虚假的信心,等待发现什么叫现实,心理是更加崩溃,陷入到一种歇斯底里的溃逃状态。
“呜呜呜——呜呜!”
汉军新的战号被吹响,李均已经做到了自己指挥的极致,敌军崩溃之后是已经亲自加入厮杀。
听到新号角的汉军将士,他们皆是深情振奋,同一时间高喝一句“汉军威武”,停歇了大概两秒,又再一次高喝:“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明明就是只有四千来人,两句高喝却是能够穿刺整个战场,并且掩盖掉任何的杂音。
第1079章 爸爸救我!
在疾隆坡的谢安收到羽林军发来的战报已经是一个月又十三天之后。
“损失两千余人,击败六万余敌军。”谢安翻到最后看了一下:“战死五百零七人……”
军队所说的损失一半是指失去战斗力的人员,包括战死、重伤和失踪,其中战死和失踪算是永久性损失的战损,失踪人员哪怕后面是被找到,基本上也不会再次接纳回部队。
各国对待失踪士兵的结论都差不多,要么是失踪之后根本就找不到了,要么就是找到之后以逃兵论处。被判定为逃兵的话,很难有让他们申诉的机会,处死的可能性最大。
只有一些能表明与部队失散是人力不可阻止的失踪士兵,他们才得以活命,只是哪怕还能作为一名士兵,想回归本来部队也会是奢望,能被安排进其他部队继续服役算是幸运了。
谢艾接过战报一看,主要也是关注伤亡情况,翻了一下说道:“消灭敌军七千七百二十六人,俘虏两万三千人,其余溃散。”
这样的战果是李均率领五千五百余人打出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更别说李均麾下的还有五百多不算战斗力的辅助人员。
“李和之真是一员良将啊!”谢艾不吝赞赏地说:“大汉骑兵将校,李和之该是中上游。”
汉帝国的骑兵数量其实不少,但以数量算是有十二万,以军团为级别的则是六个,其中虎贲军和羽林军的编制都远超一万五千人。
虎贲军是第一个有特殊番号的常备军,一开始只有三千不到的具装重骑,后面扩编到五千。除了重骑兵之外,搭配了一万两千的突骑兵、两万轻骑兵和三千弓骑兵,战兵数量达到四万人。
羽林军其实也有自己的具装重骑兵,只是数量远要少于虎贲军,仅是一个千人具装重骑兵的编制,不过突骑兵却是达到一万八千人,有两万五千轻骑兵和六千弓骑兵,战兵数量达到五万人。
有特殊前缀,并且还是虎贲以及羽林这种番号,无论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
两支有特殊番号的部队,他们的确也是在建立之后为国家和民族征战疆场,参与了几乎每一场大战,建功立业无数。
这一次羽林军被调动归入西征幕府序列,其实也是刘彦在用这种方式表明一种态度。
特殊番号的部队一般不轻动,一旦出动就不会是小打小闹。
自羽林军开拔向西,得知消息的汉人无不确认一点,天子对萨珊的惩戒必将是以破国作为基础。得知这一点的人,没有被征召入伍的话,确认短时间被之内自己不再征召名单,有志之士莫不自备兵器带上干粮,踏上了向西之路。
以全国人口的年龄分布阶段来算,汉帝国现在是正处于青年时代。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是占了全国不到百分之三,十三岁以下却是占了全国百分之三十四,十三岁到三十五岁则是占了全国百分之五十七,剩下的百分之六就是三十五岁到六十岁。
尽管十三岁以下的孩子占了夸张的百分之三十四比例,可是少年、青年和壮年却有百分之五十七的比例,以未来发展而言这样的年龄层分布其实才是一个国家最健康的时候。
汉帝国是打算扩军到百万,以合适服役年龄层的男性比例来算,大概是十七人才会被征召一个人。
当前三十岁左右的汉人,无论男女基本上都历经过战乱。
尤其是长江以北的汉人可就不止是经历战乱,他们还曾经生活胡虏的肆意杀戮和欺凌。
对战争不陌生,明白只有敢战才有尊严,再加上汉帝国的基本国策,也就是没有爵位就什么都不是,汉人其实真的不害怕战争,甚至可以说是担忧和害怕没有爆发战争。
一旦没有了战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最佳途径就没有了。
太多人不识字,没有特殊的技能,怎么挣爵位?
所以,战争对于想要改变自己平凡命运的人,甚至是有抱负的汉人,是绝对不能少的。
全民渴望战争之下,尤其是汉帝国是从战争中得到新生和崛起,或许不像之前那些朝代有那么多的将门世家,可是也不缺乏优秀的将领。
当然了,汉帝国必然是存在将门世家,例如谢安也能算是,冉闵、桓温、谢艾、王基……等一些拥有强大家族的人,他们都算是将门世家。
徐正、吕泰、李匡、司宏壮、骞建同、钟兴、李坛……等等一批人,包括李均在内,他们则属于半路出家的那种。他们是在军旅生涯中慢慢学习战争技能,随后又苦读兵书再融会贯通,有了自己指挥军队作战的底蕴。
之前不算将门世家,又没有来得及成为顶尖从龙功臣的那一批人,李匡和司宏壮算是最先展露鳌头。
阿三大陆那一边的骞建同,他是因为出现了特殊状况,就近顶班成了一个战时幕府的主将。问题是他还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哪怕是成为一个战时幕府的主将也是空有其名,实际上在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之前,没人会将他当回事。
李均这一次打出了战绩,要是在接下来没有吃上败仗,不用说连续再打几次打胜仗,只要能再发挥出色那么一点点,毫无疑问的就是将成为一颗新星冉冉升起,被无数人所关注、所期待。
“增兵!”谢安很清楚李均一战就废掉了五万多的萨珊军队意味着什么,决断道:“再给李和之一个常备军!”
谢安立即书写命令,写好之后拿给谢安盖下西征将军的印章,自己也在公文上面盖下属于随军长史的印章。
有了公文还需要兵符,不是动物款式的虎符之类的,其实就是一块铜质的令牌,以及一支同样是铜质的令箭。
萨珊那边不过才二十来万的兵力,分了一支偏师前往寄多罗王国,又葬送掉五六万人。
虽然萨珊那边的兵力还超过十万,可是因为一次兵败已经造成士气的低落,再来就是十万兵力需要防御那么宽大的战线,继续攻击显然是一件极度可以有所作为的选择。
再给李均一个常备军,显然是谢安对李均有更多的期待。
本来有五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一个常备军以及搭配的辅兵,李均手头的兵力就会达到七万左右。
分兵出去七万给李均,还要分出一部兵马去寄多罗王国,谢安本部的兵马就剩下不是太多了。
不过谢安和谢艾都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现在是萨珊兵败丧师五六万之后处于颓势,后方增援上来的新军团五日之内也会大批抵达,本部这边哪怕是有什么意外,坚守五日等待后续部队到来不会有什么压力。
萨珊分兵去寄多罗王国的偏师,一样是受于天气的影响被迫停在半途。他们出兵的消息确实被小月氏人探知。
寄多罗的国王立即召见在白沙瓦的西征幕府使者,答应了西征幕府的一系列条件,要求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汉人爸爸赶紧发兵救俺。
其实要是没有突然下暴雨,还是一下就那么久的关系,寄多罗王国估计是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就该被兵临白沙瓦城下。
一旦萨珊攻到白沙瓦,哪怕是汉军这边愿意出兵救援,谢安对寄多罗王国的条件也绝对不是之前那些。
除非是寄多罗的国王没有犹豫立即答应谢安的条件,可能哪怕是没有耽搁,以寄多罗王国的实力都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汉军抵达。
一场雨季为寄多罗王国争取了十天以上的时间,他们本来还担忧汉帝国会故意拖延,等待他们进入到山穷水尽的时刻开出更恶劣的条件,可是并没有,使他们怀疑自己之前听到关于汉帝国的传言是不是假的。
谢安没有开出新的条件,理由是再简单不过了。
寄多罗王国就那么大,有多少实力也不会因为谢安开出新的条件而有所更改。
对于汉帝国来说,要不是寄多罗王国所在的位置对这一场战争有帮助,然后是有必要改善一下汉帝国的名声,寄多罗王国选哪一边站对汉帝国来说的影响也不过是再多灭一个国家。
显然,西征大军已经远离本土,接下来还需要与萨珊进行可能会是旷日持久的战争,灭掉寄多罗王国对于谢安来说会是最差劲的选择。
灭掉寄多罗王国固然就是派遣羽林军,或是两个常备军的事情,但是灭掉之后又该是一片充满废墟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亡国而对汉人仇视,不是以军队交战而是零散又频繁地进行破坏。
要是没日后对萨珊旷日持久的战争,西征大军自然是不用在乎灭掉寄多罗王国的后续。
如果不是汉帝国现在的名声在各国太坏,灭掉寄多罗王国之后,有多少反抗者就杀掉多少,其实对于当代的汉人来说也不算是事。
“这一次由李坛率军而往。”谢安说的是救援寄多罗王国:“如何?”
谢艾沉吟了一下下,说道:“有李和之在前,成就双李之名,甚佳。”
汉帝国现在的李姓其实并不是那么多,多数是集中在关中和西北,其余区域只占三十多的百分比。
出身关中和西北的李姓将校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查看汉帝国骑兵部队的将校,比较能打的那几个常备军,作为率军的中郎将李姓真不算少。
疾隆坡就在寄多罗边上,谢安所知关于出征寄多罗王国那支萨珊军队的情报,是萨珊军队已经杀入寄多罗国境内,似乎还有那么点所向披靡的意思,要是寄多罗西北部各地挡不住萨珊军队,最迟白沙瓦会在七天后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
得到出征命令的李坛,他已经知道李均打出来的战绩,之前还在羡慕和嫉妒,叹息自己怎么就只能待在军营,一得到出征命令立刻是陷入发愤图强的状态。
“诸君已然获知羽林军之战绩了吧?”李坛已经下令部队整顿,召集了军中高层:“五千对阵六万,战而胜之,斩首七千余首级,俘虏两万余人。”
身为武人,个人对个人是会承认强弱,但要是事关不同番号的部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会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劲。
李坛对麾下将领的不服气非常满意,却是没有表现出来:“是满口胡言,或是如何,以战绩而论!”
点兵点齐,将校带着火气,大军开拔。
这一次没有老天爷来添堵,要是出征之后再来一场大雨搞得不得不停止行军,李坛绝对是会郁闷到吐血。
不过,该片区域真心算不上是什么好环境,酷热的同时还闷,并不是行军赶路的好气候。
李坛已经是尽最大的心理准备多带水,主要是不用再跟着河流段弯弯绕绕,可以尽快抵达白沙瓦。
天气又热又闷之下,人和马在赶路状态下需要补充的水绝对会是平时的数倍之多,水源的消耗还是比估计的要大,再因为赶得太急不断有装载水源的马车颠覆或是出其它意外,导致李坛还是被迫中途改了路线。
世界上就没有什么绝对顺利的事情,尤其是行军打仗更是如此,不过是克服各种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困难。
汉军还在赶路,白沙瓦却是被杀来的萨珊军队给团团围了起来。
“汉使,援军何时可来?”卢赫马鲁·寄多忧虑地看着城外看着数量众多的萨珊大军:“若是来迟……”
“本官并非汉使,仅是幕府使者。”马斌必须将这一点说清楚,要不然非但自己麻烦会很大,连谢安也会倒霉:“两者有很大的区别,还请首领勿要称呼错了。”
没来之前,马斌并不了解这边的真实情况,是等来了之后才知道压根就没有什么寄多罗王国,有的只是寄多联盟。
不过这个不算是什么问题,甭管是国家还是部落间的联盟,寄多家族真的统治一片土地,有着数十万的臣民,基本上就够了。
“呃,是使者。”卢赫马鲁·寄多现在哪还纠结这个:“城中守军不多,敌军来势汹汹,恐怕坚持不了太久。”
马斌含笑不断点头,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只是他也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会来……
第1080章 怎么可能一无是处
开进到白沙瓦的萨珊大军似乎并没有进行休整的意图?他们分出去众多的人手,开始砍伐周边的树林,毫无疑问是要制造攻城器械。
白沙瓦说是城市,不过是一个比汉帝国县城大不到哪去城区,甚至在汉帝国各县没有拆除城墙之前,城墙的高度和厚度都要比它高和厚。
“国主勿慌。”马斌看去非常镇定,说道:“国主身为一国之主,若是慌乱了,其余人还将如何?”
卢赫马鲁·寄多虽然是一个土鳖国家的土鳖国主,但是没可能不知道那个道理。问题是他倒不想慌乱,就是控制不住啊!
白沙瓦是一种泥土、稻草、碎石和石块混成的城墙,高度越是四米左右,厚度倒是有个三米。
城墙的高度决定了防御的优势,厚度则是决定了每一个城墙段能够布置的兵力。
以白沙瓦的城墙来看,每十米能够布置下二十五人算是好了。这种兵力构成,对于只有四米高的城墙来说太单薄了!
“使者,贵军何时可以抵达?”卢赫马鲁·寄多近乎于哀求地说:“可否派人催促催促?”
马斌在看防御城墙的守军,相比国主的不堪,守军看着倒是没有出现明显的恐慌。
在出使寄多罗来到白沙瓦之前,马斌还是了解过寄多罗的一些历史,所看到的是寄多罗多次挫败了萨珊的入侵。
既然寄多罗能够多次击败萨珊,不应该是那么没用才对?
现在的问题是,六七万萨珊军队突入寄多罗国境,只是耗费了八天就攻到白沙瓦城下,事实严重与传言中不符合。
“不一样的。”卢赫马鲁·寄多听到马斌的疑问,解释道:“我们与阿毗罗,还有……匈尼特和两萨特拉普一直共同对抗萨珊。以前萨珊向一个国家进军,其余国家就会起兵做出策应,现在……”
马斌一听就懂了,原来萨珊要出兵就需要做好面对多个国家的围攻,同时那些国家的方位都还不同,等于是萨珊一有动作就会陷入多面作战。
所以,萨珊不但要面对罗马,还要面对一个多国的联盟?是汉帝国的出现改变了萨珊的国际情势,曾经是敌人的罗马和两萨特拉普、匈尼特变成了萨珊的盟友,估计寄多罗是还没来及做拿出决定,结果汉帝国的西征大军就来了。
将萨珊换成汉帝国,要面对完全不弱于自己甚至更强大的一个帝国,再对上数个为区域性强国的敌人和几个喽啰。在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之下,汉帝国又该是怎么样?
马斌瞬间就有了答案,汉帝国早期面临的局面要比萨珊恶劣多了,既要面对石羯赵国的直接压力,还有慕容燕国、李氏成国和东晋小朝廷在旁窥视,只是剩下一个看似友好的拓跋代国,汉帝国还不是扫平了所有障碍。
当然了,马斌是不知道一点,有刘彦存在的汉军根本不用考虑粮秣运输问题,要不然的话……
“小王一直心向大汉,方有今日……”卢赫马鲁·寄多其实是还在待价而沽,看到汉帝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