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席卷天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桑虞之后,刘彦又以为要被一番考验,毕竟从东汉末年华夏就开始讲究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良臣择君而侍”,没想到仅是一句话君臣关系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桑虞进入角色的速度颇快,臣属身份确定下来,立刻就是一阵关于青州大势的讲解,就是后面吕议来了也仅仅是礼貌地见礼,随后就是一阵漫长的讲述。
  “因此,恐怕是很难在下密打一场防御战。”桑虞刚发觉自己说得有些口干舌燥,下一刻刘彦已经递出水袋,他很自然地接过来一阵畅饮,才对刘彦致谢,最后又说:“虞发现整个北海郡到处有君上骑兵的活动痕迹,甚至齐郡已经出现了汉部的骑兵,却不知道君上为什么没有针对都昌动手?”
  吕议想说话,却是被刘彦抢了个先。
  刘彦只说了一句:“春季很快要结束了。”
  “原来是这样啊!”桑虞立刻就是露出“我明白了”的表情,之后对吕议行了一礼,说道:“吕长史高才。”
  “……”吕议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是什么个状况,闻言想谦虚,可再次没有说话的机会。
  “这就说得通了。”桑虞声线听上去比较兴奋:“强力袭扰是在破坏那些潜在对手的战争潜力,那样不管是短期能胜,或是战事拖久了,都有后手。”后面却是压低了声音,呢喃:“这样一来的话?看来汉部不缺粮秣。”
  刘彦与吕议对视了一眼,他们有共同想法,那就是:“少年喂,咋那么兴奋,显得有些跳脱?”
  “来时,骑兵已经在大部分回归,城内和营寨的步军也没有进行操练?”桑虞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彦,有些兴奋、有些期待:“虞来得正是时候?”
  现在是春耕时节结束了,雨季估计也马上要来?刘彦收缩兵力只有一个解释,那便是趁雨季还没有开始发动一次进攻。
  到了这个时候,刘彦才有机会给两人互相介绍,那是一种双方虽然知道了对方,可由君主身份重新介绍显得隆重和正式的话,会显得更加有礼貌。
  桑虞认认真真地重新与吕议见礼,文质彬彬地交谈客套几句,应该是应付完了才面对刘彦,一脸难受地说:“君上可否差遣几个人,准备上一桶热水,虞可是好些日子没好好梳洗,难受死了。”
  “……”刘彦能说什么?
  吕议要不是听了那么多,真怀疑桑虞这个小年轻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他见刘彦怪异地看着桑虞离去的背影,以同僚该有的操守,说道:“应该是还没有行冠礼,性格跳脱了一些,但真的具有实才。”
  刘彦只是点头,换了个话题:“军队集结得怎么样了?”
  “明日便是最后期限。”吕议见刘彦开始走动,慢慢地迈步跟随,一边说道:“都昌那边经过一次内讧,城池守军数量下降到不足三万。现在也正是都昌守军人心浮躁的时刻,恰是适合进攻。”
  也不知道是谁散布的消息,说宫陶先生是慕容燕国的棋子,那可是一件异常劲爆的消息。偏偏宫陶先生无从解释,再有北海郡郡守刘焱死得不明不白,结果是造成了“反刘彦联盟”的内讧。
  无法对自己身份进行解释的宫陶先生,他带着自己那一派的人在内讧后撤出了都昌城,跟着一个叫斐燕的人撤往了高密郡,留下了刘骞带着剩余的不足三万守军留在了都昌城。
  期间刘骞有派人过来刘彦这边,将这一次战争的责任完全推给了传说中慕容燕国棋子的宫陶先生,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什么的,停止交锋一起针对逃往了高密郡的罪魁祸首宫陶先生。
  要是刘彦没有太大的野心,刘焱都愿意将下密“双手奉上”,既是承认汉部对下密的占有权。那么,汉部的确是该见好就收,将矛头转向这一次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宫陶先生集团。
  “但我们不是简单地为了报复,不是吗?”刘彦停在了骑军营盘的辕门处,转身看着步步跟随的吕议,含笑道:“宫陶先生身份暴不暴露,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且不管是不是慕容燕国的棋子,与我们何干?”
  也许就真的是那么回事,慕容燕国的南下是受到了石碣赵国的邀请,背景是冉闵纠集了一个阵营清算羯人的残暴,不止得到了晋人的响应,实际上其余各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响应。
  可能会有相当多人不相信或者觉得诧异,所谓冉闵发布“杀胡令”为什么会有胡人响应,那么就需要解析一点,例如是不是真的有“杀胡令”的存在,或许是“杀羯令”?
  暂且不谈“杀胡令”之类的,但“杀汉令(或称杀汉檄、灭汉檄)”却是真实存在,发布人则不是石碣一族,是苻坚他爹苻洪(氐人)和姚弋仲(羌人)联合发布。
  苻洪与姚弋仲联合发布“杀汉令”是因为冉闵对石碣形成了全面压制,中原各地的晋人蠢蠢欲动,内心无比害怕中原再度为汉人掌控,抢先发布了“杀汉令”,这也是冉闵后面针对性发布“杀胡令”的报复性措施。
  刘彦想了半天思绪依然是有些乱,五胡十六国这一段时期确实存在太多的疑问,很多事情亦是充满了前后矛盾。
  太多错综复杂的信息合在了一起,刘彦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慕容鲜卑南下之后可以轻易攻占青州,肯定是与慕容鲜卑在战争爆发前有布局相关。
  “我们需要在第三方势力插足之前,获得更多的利益。”刘彦说的是共同商议出来的现实,必定是有青州之外(或之内)的第三方势力在暗中窥觑,他迈步走进了骑军营盘,一边说道:“造成更多的占领事实。”
  不管内心里是作何想法,吕议是在不断点头。
  要是再攻取北海郡,等于是汉部掌握了四个郡,那么在青州就等于是成了最强大的一股的力量,接下来不论是谁插足青州都绕不开汉部。
  到时候,且不管时局该是往什么方向发展,吕议认为只要手中的筹码足够,强硬或是妥协才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就是他真的不是那么同意在占领北海郡之后继续进军高密郡。
  长广郡、东牟郡、东莱郡、北海郡,四个郡再加上齐郡和高密郡,那就等于是整个青州。(每个时代青州下辖多少个郡一直在变)
  吕议自然是不清楚刘彦渴望成为青州牧或青州刺史,更不知道刘彦需要控制青州来完成对系统的升级,他只知道一旦占领整个青州,必定是要事情大条。
  两人巡视着骑军营盘,刘彦却是在内心里不断苦笑,他是到了挥军西顾之后才搞明白一件事情,既是整个青州没有八个郡那么多,也就是说一开始系统就留下了一个陷阱,青州只有六个郡,要是想完成系统升级条件,在占领青州之后依然需要向外扩张……


第181章 诡异局面
  刘彦在青州扩张之前,于辽东那边有了一个郡的领地,朝鲜半岛上亦是有了一个郡,等于是事先在青州之外掌握了两个郡。
  这样一来,刘彦可以说提前“破解”了系统设下的陷阱?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比如刘彦要是攻下青州首府广固城,拿到石碣赵国的青州牧(刺史)印绶,再由石碣的中央政权承认一州最高官员的身份,就等于是达到系统的升级条件?
  之所以会有些懵,那是刘彦第一次升级系统留下的心理阴影,他从“黑暗时代”升级到“封建时代”,充分地有过了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深切地了解到系统的不靠谱。
  北海郡不是一个大郡,应该说它是整个青州中最小的一个郡才对。不过,这个小郡的历史可一点都不“小”,先后出现过相当多的名人,尤其是在东汉末年出过的人才最多。
  汉部经营下密,时间是大约一个半月?且不管是多少久,反正子城的城墙轮廓被造了起来,短时间内已经具有一个前进基地该有的样子。
  刘骞还不是北海郡守,没有资格谈将下密“送”给刘彦的事情。哪怕是刘骞成了北海郡守,依然只能是暗地里不再插手下密,没有可能公开将下密“让”予刘彦。
  现在是一个讲究弱肉强食的年代,刘彦不需要刘骞暗地里将下密给汉部,想要直接抢便是。让刘彦感到郁闷的是,从还没有攻占柜县之前就想玩“被围战”到现在,似乎依然没有实现的可能?
  集结起将近四万人,刘彦带人出发了。
  汉部的四万人中,战兵和辅兵的数量增加到了一万八千人,余下的算是保障后勤的民夫。
  会增加到四万,是随着汉部的扩张有关,除了原本的一万两千人,其他的人都是扩张下的产物,比如那些屈服汉部的家族成员、庄户等等。
  人一旦聚堆,上千人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到了“万”这个数量的时候更是人头涌动,有次序的时候还好,没有次序想要走动一下就需要人挤着人。
  军队出动需要严明的次序,那就需要依照建制进行开拔,首先出动的是机动性相对高一些的骑兵,他们是在轰鸣的马蹄声中离营,不过却没有马上离开,是先担当起了外围的警戒部队。
  徐正看去意气风发,他也的确是看去显得威风。
  汉部花了四年的时间来组建骑军,历经多少波折和苦恼,可算是有了一支两千左右的骑兵队伍,要是将辅助骑手算进去,数量其实是五千左右。
  “虎贲军呢?”桑虞对这支部队可是无比好奇来着,他骑跨战马待在刘彦一侧,张望了半天压根就没有看到虎贲军。
  “这支部队并没有参与北海的战事。”刘彦不清楚桑虞是从哪得知虎贲军的存在,实话实说,道:“他们一直在朝鲜半岛,拿高句丽开练。”
  桑虞露出了明显的失望表情,先是呢喃一句“可惜了!”,后面盯着刘彦看了许久,说道:“君上不亮旗帜,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吗?”
  汉部一直以来都没有旌旗,那是一件极度不正常的事情,偏偏刘彦一直都没有当一回事。
  桑虞显然就是明白刘彦为什么没有搞旌旗,是那种几乎一瞬间就搞明白的状态,可见两人还真的是有一种难以明言的默契。
  “占领青州之后也不好亮明旗号。”刘彦看上去很是开心:“过几年,再过几年就能亮旗号了。”
  吕议越来越闷了,他已经官至北海郡征讨军的行军长史,一直都没有搞懂刘彦的思维,偏偏一个突然间冒出来的家伙竟然接触没有多久就搞懂了刘彦的思维,一种难明的郁闷感在充斥着吕议的内心。
  刘彦说的再过几年,指的是实力足够,或是石碣赵国彻底乱起来。
  “是快了。”桑虞显然又搞懂刘彦的想法,颇为愉快地说:“石虎越来越昏庸,诸王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快了!”
  “君上。”吕议需要将话题掰到自己懂的领域,说道:“下密距离都昌不过三十里,大军一日便可抵达都昌城下。”
  北海郡的城池布置显得有些“挤”,除了各大城池之外还有一些“镇”,如密乡、寒亭、訾城、等等。
  那些“镇”的规模并不是太大,不过有“镇”这个统一称呼,预示着有过驻兵的历史,因此“镇”的前面该加个“军”,整个称呼就是军镇。
  离下密比较近的密乡早就被汉部攻取,都昌以北三十里之外的訾城会是这次作战的第一个目标,目的当然是破除都昌的掎角之势。
  “北海的郡县兵经过内讧处于混乱态势,攻取訾城并不困难。”吕议显得信心十足,说道:“花费数日攻占訾城,都昌便会成了孤城,却是不知道北海郡丞刘骞会不会从其它地方调来援军?”
  北海郡的首府是平寿,位于溉水西侧,等于是哪怕汉部攻取都昌,向平寿进发的时候需要渡过溉水。
  平寿东侧有一处名曰斟亭,斟亭能算得上是北海首府平寿的一处桥头堡,原本有驻军三千,现在却不知道斟亭的驻军还在不在?
  日常行军显得枯燥,临战的行军状态则会让枯燥再加入一种很难说明白的躁动,一直是部队到了滩水的东岸,汉部并没有发现或是遭遇到任何敌军的堵截。
  溉水与滩水是北海郡境内的两条大水系,溉水从渤海方向一直贯穿北海郡到高密郡,滩水从渤海贯穿北海郡一直到经过高密郡连接东莞郡。
  汉部对于架设浮桥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那是在朝鲜半岛累积下来,毕竟今次出征北海的部队可都是从朝鲜半岛轮换回来,而朝鲜半岛那么一个狭隘的半岛水系真是出奇的多。
  “斥候已经探索沿岸二十里,确认周边没有敌军踪迹。”刘彦大概是觉得与这样的敌人交战挺无趣,整个人看着有些不在状态:“骑军已经先行从河床较低的河段过河,徐正会率领骑军将敌军挤压在都昌城内。我们这边花两天的时间架设浮桥,会在五天后抵达都昌城下。”
  大概是北海郡丞刘骞还没有完全掌握大局?要不然肯定不能任由汉部顺利渡过滩水。
  一直是到汉部全军渡过滩水,甚至是有部队在搭起的三座浮桥周边建立防线,刘骞那边依然是没有什么动静,倒是退往高密郡那边的“慕容燕国棋子”有了新的动向。
  “是要进攻长广郡?”刘彦值得诧异:“高密郡那边不相信宫陶先生是慕容燕国的棋子?”
  “或许……”桑虞摸着下巴:“或许向方也是慕容燕国的人?”
  还能这样子?但也不是不可能。
  看看石碣赵国是个什么模样基本就清楚了,石虎因为得位不正无法得到所有人的效忠,再来就是石碣政权对各州郡的控制力度一直不高,从西北能被姚家牢牢掌握,再看苻家能够控制关中,连带刘彦都能干掉某个郡守取而代之,可以想象石碣政权对地方上的统治力度该是何等的“筛子”。
  向方就是高密郡的郡守,比较特殊的是出身晋人,他的郡丞是出身冀州大族斐氏的斐燕,斐燕与宫陶先生交情深厚。
  “长广郡……”刘彦在铺开的地图上查看:“除了黄岛区,我们在长广郡并没有值得守卫的地方?”
  吕议可是主持了两年的长广郡和东牟郡,闻言蹙眉:“但是让他们长驱直入也不好吧?”
  “攻打都昌城用不到骑军?”刘彦看向了吕议,说道:“让徐正率军南下?”
  “除了骑军前去迎战,或许还需要从庙岛列岛和辽东那边调回步军。”吕议比较明显地看了一眼桑虞,后面才重新看着刘彦,说:“凑一凑能凑出一支两万人左右的防卫军。”
  汉部近期一直在扩军,二十万的部众弄出了五万规模的军队,带到北海郡的才一万两千,朝鲜半岛一直保持着一万人的建制,等于是还有接近三万的剩余兵力可以调动。
  “那么……子深便就任行军长史,配合徐正应对长广郡战事!”刘彦说的子深是桑虞的表字。
  桑虞立刻应“诺!”,后面又问:“虎贲军会调回来吗?”
  刘彦与吕议对视了一眼,应:“那就将虎贲军调回来吧。”
  桑虞露出了满足的表情:“那就太好了。”他是对虎贲军有多么期待?
  事实证明了吕议稍前的话,作为都昌掎角之势的訾城因为没有守军被汉部轻易占领,他们已经是来到都昌城下。
  众人说着话,该讲的讲完,都是看向了城头飘扬“赵”字旗号的都昌城,那边看着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人一种极度萧索的意境?
  都昌城的城墙看着该是七米左右?城墙之上有着深深的岁月痕迹,大概是上次内讧有过攻城战,亦是能够看到深歇色的痕迹。
  刘彦率军抵达的时候,部队早就架起了抛石车在狂轰,就是都昌城的没有给出太大的反应,要不是城墙之上有出现守军,真会给汉部这边的器械部队一种好像在进攻空气的错绝。
  此时此刻的刘骞,他是万分心塞地坐在城内的郡守府邸,与一种脸上带着“死爹娘”表情的众多人沉闷对视……


第182章 揭开谜题
  汉部进行的战争烈度都不能算高,交战规模大多是以数千居多,难得几次才是上万。
  都昌城内有三万守军?那样的话,这一场都昌之战就该是汉部成立起来,面对敌军最多的一次。
  刘彦本来是带着一种兴冲冲并充满期待的心情,可是得知敌军自己内讧了一场,不知道为什么那股激情就消散了。
  抵达都昌城的第三天,抛石车不断轰击一处城墙,一片倒塌之声中,看着匆忙修补起来的城墙倾斜而倒,注意看的竟是看到了一些啥玩意的木头?
  对,倾倒的城墙中有木头!好像是一些柱梁还是什么,甚至可以看到有门板。
  “中空的?”刘彦愣了一下神:“轰了三天,才轰中?”
  在石碣赵国不重视城防估计早就成为一种“流行”,真的很少会看到重视城防的城池,大多数看着就是破破烂烂,甚至是大部分拥有城墙缺口。
  刘彦率军来到都昌城下的时候还在感慨,说是这座城的城守总算像点样子,还问过是不是晋人担任城守。
  现在都发生了什么?竟然有城墙段是中空的!
  “分散了轰!”刘彦带着诡异:“寻找看去比较新的地方,往准了轰。”
  结果令人比较尴尬,那些看着挺新的城墙还基本就是个样子货,他们是狂轰了三天才明白有这么一个情况。
  东面的城墙轰完,其它几面城墙也去轮流轰了一下,不到七天的时间,都昌城就成了一座防御上处处漏洞的城池。
  “不对劲,非常不对劲!”吕议蹙眉说:“七天以来,守军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反击!”
  都昌城是被刘彦下令按照围三阙一的老传统围住,东面这边一看就是主攻方向,其余两面大多是修筑工事和挖壕沟为主。
  “城里真的有三万守军?”李匡是军侯了,可以参加主体会议,很小心翼翼地听了很久,发现会议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高端,似乎还显得有些……怎么说呢?就是沉闷。
  吕议听得眼睛一亮:“是啊……城里真的有三万守军吗?”
  斥候营的主官一听就开始额头冒汗了,他站起来行了一礼,说道:“职以性命担保,城内守军自龟缩后再无出城!”
  “城里炊烟对劲吗?”刘彦示意斥候营的主官坐下,又说道:“每日辨别炊烟看着很多,有人注意过炊烟的时间吗?”
  做一顿饭需要多久,然后炊烟就该是多久,这个有经验并不难辨别,只是之前都只关注炊烟的数量,没有去注意炊烟存在的时间。
  “君上的意思是……”吕议瞪大了眼睛:“城内断粮了?”
  似乎也只有这么一个解释能说得通,那就是炊烟什么的完全是唬人的,城内的守军因为缺粮士气极度低落,不然怎么从始至终就没有稍微反击那么一下?
  甭说什么了,刘彦拍板明儿个进攻一下。
  翌日,位于都昌城东的汉部军营变得比往常更加忙碌,甚至是炊烟都比往常更早升起,有经验的人只要一看就该知道接触战就在今天。
  阵阵的战鼓轰鸣声中,用餐完毕的军营辕门大开,一阵无比整齐的踏步声首先出现,一队队甲士从辕门走出,径直前往都昌城墙的弓箭射程之外布下军阵。
  都昌城的城墙上依然是没有什么反应,给人一种透入骨头的诡异感。
  “……”亲自督战的刘彦不断皱眉,都摆出了攻城的姿态,都昌的守军竟然还是这幅模样,那他们谨慎地先用投石车轰那么多天是为了哪般?
  该到位的参战部队全部到位,城墙之上总算也是出现了较多的人影,就是看着依然显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人……有点少?”吕议显然是完全搞不懂状况:“先射上几波?”
  刘彦颔首,下令:“床弩三轮,弓六轮。”
  自然会有人去传达刘彦的命令,那是用旗语在转达,随后战鼓也会被敲响。
  一片片牙酸的弓弦嘣动声开始随着梆子声的敲响而出现,由弓箭手组成的箭阵平地升起一朵乌云,发出尖锐的破空声扑向了城墙,刹那间箭镞与物体的碰撞声开始了。
  “真的不对劲,守军的弓矢还击力度太低了。”刘彦眼睛看着城头:“人数没有增加。”
  约是用了半刻钟,远程兵器的射击结束,刘彦下令部族武装推进,他们会从那些崩塌的城墙缺口进入。
  刘彦一直都有在看脑海中的地图,与之往常差不多的是红色的点数量并不算少,可那些“红点”的活跃度太低了。
  作为先头部队的部族武装先后从数个城墙缺口涌入,都昌守军的抵抗出现了,那是一些没有统一制服的士兵进行堵截。
  从刘彦脑海中的地图看来,城内亦是出现了汇集过来的“红点”,数量看着总算是正常了一些。
  “敌军抵抗意志比较强。”刘彦看向了吕议,说:“他们会不会是明白难以在处处破损的城墙进行防御,打算与我们进行城内巷战?”
  吕议在眨眼睛,心想:“巷战?就是不管城墙,城内作战?”
  这就是时代带来的代沟,以冷兵器的思维而言,一般情况就是进行城墙防御战,一旦城墙失守就等于是城池失守,要不每次攻防战为什么是城墙一失手,要是夺不回城墙的控制权就等于是城池陷落?
  没有亲眼看见,刘彦当然是无法真切知道城内到底是什么状况,只能是大略地从脑海的地图里看到在系统士兵的进攻下,守军仅仅是坚持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