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老鱼)-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就不错了。

这种遭遇并不仅仅只有宣府,前年的时候鞑靼小王子带兵从宁夏入境,当时仇钺还在宁夏担任总兵,于是就和小王子干了一仗。虽然明军损失不小,但蒙古人同样也死了不少人,而且最后也不得不退兵了。可最后结果怎么样?报捷的文书到了朝廷那里,变成了斩首三级。夺回战马十数匹,朝廷不疼不痒的赏了点东西,后来正德听到这件事后,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也很是不满,于是就找机会把仇钺调到京城任职,算是对他的补偿。

其实别说是仇钺这些边军了,在原来的历史上,正德偷偷从京城跑到宣府,结果刚好遇到鞑靼小王子再次带兵五万南下,正德也早就等着这个亲自上战场的机会。于是指挥四五万的大明军队迎敌,结果双方在应州一带展开大战,这就是正德一生中最为光彩的“应州之战”、

应州之战由正德亲自指挥,终于打退了鞑靼小王子的大军,甚至正德还亲手斩杀了一名敌人。以正德的身份,竟然有敌人可以冲杀到他的身边,由此可知应州之战的激烈程度,据闻双方大小百余战,将士死伤无数。

但是在明朝官方编写的《武宗实录》中,应州之战中,蒙古人却仅公伤亡十六人。明军却战死五十二人。要知道那可是超过十万人的大战,而且激战月余,大小战百余次,恐怕就是后世的军事演习,伤亡的人数也不止上面记录的数字,所以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数字有问题。可大明官方却依然这么堂而皇之记录在正史上,也算是大明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连正德亲自指挥的战争,大明的官员都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压缩战果,就更别说像仇钺那样的边军将领了,甚至可以这样说。边军在与蒙古人交战时,打胜了是应该的,朝廷也不会有奖励,打败了就是大罪,甚至等不到战争结束,带兵的将领就可能被朝廷抓回去问罪,甚至有时候战场上需要明军暂避锋芒,但是朝廷却不允许他们后退,所以哪怕有时候边军明知道正面与蒙古人交战必死无疑,但是带兵的将领却还只能无奈的带着人迎上去送死,因为若是他不死的话,他们全家都要被抓起来问斩。

也正是边军这么多年一直受到朝廷的不公正对待,所以边军之中的将领对于大明朝廷也是颇有怨气,而且这种怨气若是积累的时间过长,肯定会让边军也失去了斗志,甚至像大明内部的那些卫所一样腐化坠落,后世小小的女真人就能把大明边军打的大败,由此可知当时大明的军备已经差到何种程度。

不过现在正德建设军校的的消息传播出去后,这些边军们总算是看到了希望,毕竟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傻子,大部分人都能看出军校所代表的政治意义,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大明武将们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所以那些边军中的将领都是争抢着想要去军校,一来是为军校出一点自己仅有的一点力,另外也能给自己谋个出身,毕竟呆在边军这种鬼地方,年年打仗就算了,关键是打赢了还会受气,是个人都不想在边军里呆着。

正德九年的秋天很快就过去了,随着今年第一场雪的降临,宣府上下都是松了口气,因为只要一下雪,草原人就不会再南下了,毕竟草原上比宣府还要寒冷,若是在冬天出兵的话,别的不说,光是大雪都能把大军给埋了。

宣府城北街的一座宅院里,身上披着棉衣的江彬坐在火炉边,火炉上烤着几个番薯,现在已经散发出香甜的气味,而在江彬的身边,另外还有几个军伍打扮的汉子坐成一圈,大家边吃烤番薯边聊天,看起来倒也逍遥自在。

“江哥,现在大雪已经把鞑靼人封死在草原上,宣府一带也太平了,总兵大人说什么时候送你们入京了吗?”其中一个矮胖的年轻汉子咬了一口香甜的番薯,这才抬起头对旁边的江彬问道,之前他们虽然打退了鞑靼小王子的大军,调去京城的名单也出来了,但是为了防备蒙古人杀个回马枪,所以宣府总兵也不敢轻易的把手下的那些悍将调离军队。

“嗯,今天上午刚刚接到总兵大人的话,让我们做好准备,三天后就要动身去京城,否则再晚的话,恐怕宣府到京城的路也会被大雪封住,到时就无法在年前赶到京城了。”江彬也在吃着烤番薯,说起来宣府这两年到处都是种的番薯,玉米虽然也不错,但却不及番薯产量大,所以现在宣府无论军民都是拿番薯做主粮,只是这东西不顶饿,明明吃饱了,很快就会感觉肚子里空荡荡的,所以只要一闲下来,大家都喜欢烤个番薯填一下肚子。

“太好了,咱们这帮人里也就只有江哥混出头了,可惜我们几个不争气,上次只砍了几个蒙古人的十夫长,根本没能立下什么功劳,不过现在有江哥在,日后若是能在京城立下脚根,可别忘了我们这些穷兄弟。”另外一个长脸干瘦的汉子笑嘻嘻的道。

“就你多嘴,江哥的为人咱们还不知道,只要江哥进到军校,日后肯定能出人投头,咱们就等着和江哥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吧!”最后一个开口的独眼汉子也是大笑着开口道。

这三个汉子都是蔚州卫中的军官,从小就与江彬一起光着屁股长大,可以说是情同兄弟,在战场上也都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彼此,所以说话也十分随意。

江彬听到几个兄弟的话,也是大笑着说道:“咱们都是自家兄弟,自然要相互扶持,只要是大哥我能在京城立足,自然不会忘了各位兄弟!”

听到江彬的话,其它三人也都是连声夸赞江彬仗义,不过紧接着那个长脸干瘦的汉子忽然开口道:“江哥,这段时间我一直听军中的兄弟们说,军校那里除了调集你这样的人才进去担任教官,另外还会选拔一批军中的年轻人到军校中学习,日后只要能够从军校中毕业,最低也是个千户的职位,而且日后前途广大,你的心思活门路广,不知道听没听说过这件事?”

这个长脸瘦子的话音刚落,在江彬另一侧的那个矮胖子也同样一脸兴奋的抢过来道:“是啊江哥,我们三个兄弟是没机会去军校担任教官,不过若是能被选拔到军校里学习,到时咱们兄弟就又能聚在一起了。”

听到这两个兄弟的话,那个独眼汉子也同样露出渴望的神色,不过江彬听到这里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各位兄弟,对于选拔军中子弟进入军校学习的事,我也听说过一些,不过咱们兄弟关上门说老实话,这种好事恐怕根本落不到咱们头上,毕竟那些总兵、卫指挥使之类的高官都有自己的子侄,有这样的好事,他们自然会优先考虑自家人,而且到军校学习需要好几年时间,所以招收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娃子,所以咱们这些兄弟恐怕是没希望了。”

听到江彬的分析,其它三人都是露出几分失望之色,本来他们还对去军校有一丝奢望,可是现在却全都死了心。不过他们都是豁达之人,很快就恢复过来,开始祝贺江彬能够离开宣府这鬼地方。

第四百二十二章烤番薯

江彬和几个生死与共的兄弟边吃烤番薯边憧憬着进京后的美好生活,远在松江府的周重也同样在和别人吃着烤番薯,只不过他这个总督大人却还不如江彬这样的一个小小的指挥佥事,至少人家还是在屋子里围着火炉,暖暖和和的吃着番薯,渴了还能喝口茶水,可是他却只能在野地里升起火堆,一边烤火一边在寒风中啃着番薯。

这里是松江府东侧沿海的一片荒地,周重与王守仁、焦芳三人围着一个大火堆,周围还有不少人来来回回的拿着竹竿丈量,看起来像是在勘测着什么似的。

几个月前,接到正德旨意的周重终于将四海总督府的治所从双屿港迁到了松江,这个消息一出,无论是双屿港还是松江府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中松江府上下都是十分兴奋,因为他们都知道,四海总督府掌管着海贸,若是将治所迁过来,肯定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富人可以借此扩展家中的财富,穷人也多了一些谋生之路,因此上下都对这件事十分欢迎。

而双屿港那边则引起不少人的担忧,毕竟双屿港本来就地域狭小,之前是靠着走私起家,然后又在总督府的支持下,才能发展成一个数十万人的大海港,现在若是总督府迁移到松江,肯定会对双屿港的海贸形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不少人在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松江,然后买地置办产业。

迁移治所是之前早就商定好的,而且关系到总督府的未来发展,对于迁移后可能带来的一些后果,周重他们也早就预料到了,所以并不会因此考虑到某些人的利益而做出改变。而且为了表明迁移的决心,周重率先将总督府从双屿港迁到了松江府,新的总督府还没有开始建造,他就将周家的老宅暂时做为总督府办公。挤是挤了一点。不过也能将就一下。

总督府迁到松江府后,当地的知府也积极配合。许慎中的父亲已经被调到京城任职,现在的知府名叫于吉,和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神棍同名,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长的白白胖胖,十分的圆滑,对于周重这个新上司也是百般巴结,甚至还要把知府衙门让出来给周重办公,不过却被周重给谢绝了。

迁完了总督府,王守仁和焦芳这些下属衙门也开始向松江搬迁,新衙门都还没有建造。所以他们也只能像周重的总督府一样,暂时租个民宅住进去办公,松江府虽然不大,但是空宅子还是不少的。特别是有些人为了巴结各个衙门,都是争抢着把自家的宅子让出来,所以像按察使司这样的下属衙门很快就安置好了。

等到王守仁安排好按察使司的事情后,立刻就和周重开始筹划海军军校的事情,说起来海军不受朝廷的重视,而且大部分注意力又被北京的陆军军校吸引走了,所以海军军校受到的阻力极小,教员和学生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把军校建起来开始上课了。(平南今天周重心血来潮,与王守仁、焦芳一起来到军校的工地,这里是松江府东侧临海的一片丘陵地带,整个军校就是建造在一座临海的山丘上,其中临海的那一面建造的是军校的主体,里面的校舍、食堂、宿舍之类的都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有些建造比较早的校舍,已经开始有教官在里面教学了,只是后山的练兵场还没有开建,周重三人今天就是来监督练兵场的堪测的。

说起军校的练兵场,并不仅仅是大明普通军营里的那种练兵场,而是包括各种地形,以及火器试验、固定船台等等多个场地的合称,需要建造的规模并不比前山的校舍小,甚至花费的钱财还要多一些,毕竟军校里的学生可不会只坐在教室里学习,大多时候都需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在练兵场上转化为实际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军校学员。

现在已经是正德九年的冬天了,今年的冬天虽然不像正德七年那么寒冷,但却来临的极早,而且温度下降也很快,至少比平时的冬天冷多了,比如像周重他们三个在后山监督了一会工匠们对练兵场地的测量,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被这里的山风吹的全身发冷,年老的焦芳更是感觉受不了,鼻涕都流出来了。

周重自己也冷的受不了,松江这边的冬天阴冷潮湿,小风一刮让人全身都像是泡在冰水里,别说焦芳这样的北方人了,就连周重这样在松江长大的人也受不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就带着焦芳找到一处背风的地方,让护卫砍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升起火,又从给工匠做饭的食堂里找来一些番薯,等到火烧起来后,将里面烧到一半的黑灰分出一堆,然后把番薯放到里面埋起来。

等到身上烤热了后,里面番薯也焖的差不多了,就在他们刚准备要吃时,王守仁闻着味道也找来了,当下总督府的三位高官一边闲聊,一边把灰里的番薯扒出来,揭开外面已经烧成焦黑色的外皮,露出里面如同黄玉般的嫩肉,一股香甜的气息撩的人胃口大开,当下也没人客气,埋头大吃起来,不一会的功夫,三人手上脸上全都是黑灰,丝毫没有一点为官者的风仪。

“大人,您献给朝廷的这个番薯实在是太好了,不但产量高,而且生熟都能吃,听说现在满大明的庄户都在种这个东西,连边军那里都已经将番薯做为军粮了,而且我朝北方地区也已经实现粮食上的自给自足,对于南方的粮食也没有那么依赖了,如此一来,光是运费就能节省不少,更别说其它的人力物力了。”王守仁吃着烤番薯,嘴圈上全是黑灰的笑道。

“哈哈哈~,所以说咱们大明就不能光把目光放在国内,而是要向外看,你看番薯、玉米和辣椒,这些都是产自万里之外的大陆,那里可不光有这几样作物,另外还盛产金银,葡萄牙人为什么会同意一下子赔偿我们两百万两白银,主要就是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上盛产白银和黄金,导致欧洲的白银并不怎么值钱,另外还有南洋的铜和黄金,倭国也同样盛产的白银,这些都是我们大明急需的,而且只需要我们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外的这些资源就任我们索取,军校正是大明走向大海的第一步!”周重听完也是大笑着说道,他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符合大明的主流价值观,甚至在一些读书人看来,简直与强盗无疑。

听到周重对海外的描述,焦芳也是大笑道:“不错不错,老夫活了一辈子,目光也只限于大明国内,可是直到来到总督府后,这才发现原来咱们这个世界大的很,海外的物产甚至比大明还要丰盛,咱们若是不取的话,迟早也会便宜别人,所以咱们大明一定不要客气!”

焦芳活了这么大的岁数,早就看透了世情,身上也没有一般读书人的迂腐,对于周重的强盗理论,他也十分的支持,甚至在他看来,只要是能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哪怕是把海外抢光了也很正常。

王守仁不但是儒学大师,同时也是个哲学家,他在刚听到周重的强盗理论时,心中想到的却是自己在南洋见到土人暴乱,以及当地汉人对那些土人的厌恶,大明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载了,想要让多出来的人活下去,就只能开始向外扩张,而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肯定会与外界的族群发生争斗,至于周重提到的海外资源,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大明百姓主动向迁移的诱饵,毕竟人人都是逐利而行,只有看到了黄金白银那种实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从大明迁移出去,比如现在南洋那边已经传出发现了不少的金矿和铜矿,据说现在大明沿海已经有人主动乘船去南洋淘金了。

想到南洋,王守仁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当下开口道:“总督大人,前段时间据一些前往印度的商人回报,葡萄牙人似乎又开始在印度那边增兵,同时还有不少战舰从欧洲到达印度,您觉得葡萄牙人会不会贼心不死,再次进攻南洋?”

“伯安兄,你要记住一件事,那些欧洲小国,不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甚至还有法兰西人、英格兰人等等,这些欧洲人统统都是一群强盗,他们对于我们大明和南洋永远都不会死心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增强实力,然后彻底的在大海上打败他们,甚至让他们永远的滚回欧洲老家,只有这样,我们大明才会更加的安全!”周重最后有恶狠狠的道,对于那些欧洲强盗,他没有丝毫的好感,若非距离太远的话,他真想带领着大明的舰队去欧洲肆虐一番,让那些欧洲白皮鬼尝一尝大明强盗的厉害。

第四百二十三章朝鲜劳工

周重三人在军校检察了一圈后,并没有直接回松江,而是又去了松江府东北方向,也就是后世上海市区的方位,那里现在还是一片农田和河滩,不过现在却全都被四海总督府征用,当地的百姓也得到足够的补偿,周重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松江新城,毕竟原来的松江老城无论是距离长江还是大海,都显得有些太远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松江新城其实已经属于松江府治下上海县的辖区,再加上周重也对后世的那座繁华魔都十分怀念,所以就将这片新城直接命名为上海,这也是上海市第一次被正式立市,周重做为上海市的建造者,也被后世之人写入史册。

对于这座建造中的上海新城,周重也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甚至为了带动这座城市的发展,新建造的总督府衙门、按察使司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都在这里,另外在长江入海口的那段河滩上,周重也准备花大力气建造几座规模庞大的码头,只要码头建了起来,以上海的地理位置,海贸肯定会兴盛起来,到时借着海贸发展城市,无论是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可以很容易的找齐,所以现在他只需要把上海新城的几样基础设施搞定就行了。

只不过上海新城不比军校,毕竟这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规模远不是军校能比的,所以当周重赶到上海新城时,看到的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从附近招募的劳力在工匠们的指挥下,卖力的担土运石,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一个个也都是累的满头大汗,身上仅仅穿着单薄的衣衫,丝毫不惧冬日的寒风。

对于建造城市,周重自然是个外行,不过不懂没关系。只要那些工匠们懂就行了,这些工匠都是从工部调来的,个个都是这个行当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把事情交待给他们。然后周重再把新城的要求提出来,他们自然会去按照周重的想法去完善。

所以周重来到这里并不是看工匠们干活的,而是给那些工匠们鼓一鼓劲,然后再检察一下工地上的饮食是否干净,猪肉羊肉虽然不能每天保证,但是鱼肉却很便宜,至少保证干活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一尾鱼,毕竟都是下苦力的人,冬天干活又不容易,所以在吃的方面一定要保证。

周重的这些亲民做派全都是从后世的新闻联播里学的。那里的官员动不动就下乡慰问,虽然谁都知道那是做戏,但是无论是慰问的人还是被慰问的人,都是一副入戏很深的模样,慰问的人亲切慈祥。被慰问者泪流满面,然后双方紧握双手,双目传情无语凝噎,最后要名者得名,要利者得利,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相比之下,大明的百姓显然没有后世的百姓那么精明。他们也是第一次与周重这样的高官面对面,所以一个个都是感激涕零,甚至全身都有些打摆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来干活的都是升斗小民,平时见到个里长都会紧张。更别说总督这样的高官了。

为了不打扰工匠们干活,周重也只能随便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说起来今年冬天来的早,而且也比以往要冷一些,晚上甚至还会结冰。这就给新城的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现在只能挑一些不受天气影响的活来干,进展速度很慢,等到来年开春暖和时,干活的人又都要回家春种,这样一来,工程进度肯定会大受影响,总督府的官员又想要早点搬到新衙门办公,看来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实解决上面这个问题很简单,周重在工地上就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某些细节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他需要找个明白人问一下。

松江府周家老宅,也就是周重临时的总督府内,周重对面前的中年人开口问道:“安良,现在朝鲜已经渐渐平定,大明迁移过去的百姓也在那里站稳了脚根,只是听说原来的朝鲜人好像对迁移过去的汉人有些不满,时常有朝鲜人聚集在一起闹事,不知这件事是否属实?”

周重面前的这个中年人正是之前平安军的首领李安良,周重暗中控制着平安军平定了朝鲜的内乱,然后用李安良的名义向大明提出内附,结果现在朝鲜已经成为大明的领土,无数汉人百姓迁移到那里,同时李安良也被正德封为高丽侯,然后被分到周重的总督府听命。

“启禀大人,本来那些朝鲜百姓大部分都希望内附到大明,毕竟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大明救济的粮食,可是在那些朝鲜人吃饱了之后,却又不满迁移过去的汉人占了他们的土地,所以这才发生了冲突,现在朝廷已经派兵弹压过数次,同时朝廷也准备将原来的朝鲜百姓内迁到大明,到时分散居住,量这些朝鲜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李安良在总督府表面上挂着一个闲职,但实际上却是时刻关注着朝鲜和辽东一带的情况,这也是周重交给他的任务。

“嗯,光是派兵弹压肯定会出问题,内迁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我大明国内的百姓已经够多了,若是再迁进去这些朝鲜人,恐怕只会增加国内的压力。”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不过我倒是有个好办法,咱们总督府新建的上海新城进度缓慢,开春之后又面临着劳力短缺的局面,所以你觉得若是从朝鲜招募一些人手过来做工怎么样?”

听到周重想从朝鲜招工,李安良立刻眼睛一亮的道:“大人,这个办法好,大明虽然人多,但大部分人都只看着田地里的那点收成,每到农忙时都要回家干活,唯有冬天清闲一点,但却又不适合建城,若是能在朝鲜招一些人干活,一来缓解了朝鲜那边的紧张局势,二来那些朝鲜人没有土地,只能拼命干活挣粮食养家,工程进度肯定会增长很快,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周重提出让朝鲜人来做工,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加快进度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