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老鱼)-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位算是周重叔叔的衡王陛下却要寒酸的多,至少对他来说,海肠粉已经成为他衡王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甚至前两年他还上书正德,把王府从济南迁到了威海,亲自守护海肠粉这个最为重要的财源。

周重与衡王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而且从亲情上来说,衡王还是他的亲叔叔,虽然衡王自己并不知道,不过周重却知道,所以无论如何也要登府拜会一番。结果那位喜好游乐的衡王对周重也十分十分欢迎,拉着他打听南洋一带的风物,甚至还表示若是天子允许的话,他还去南洋一带游览一番。

拜会过衡王后,周重又在威海港游览了一番,说起来这里本来是大明的卫所,不过因为海港之利。所以现在已经升卫为府,治所就在威海,只不过因为习惯了,所以大部分人都喜欢将这里称为威海卫。

几天之后,周重的船队从威海离开,进入渤海之后。很快就来到了天津港,这里与威海卫一样,同样将卫所提升为府,而且天津也不复以前那种破败的模样,整个港口繁华无比。特别是南方等地的商船更是往来如织,这些商船上的货物都是运往京城的,以前需要走陆路,十分的不方便,现在都是直接走海路到天津,然后从天津转运到北京。

对于天津这座城市,周重并不是第一次来,上次他从京城离开时,车队就经过天津卫,只是当时天津还没有建港,而且因为天津距离京城太近,所以这里的海禁也十分森严,根本不可能从这里乘船,最后周重只能绕过大半个山东,再次从威海卫坐上海船。

从天津登陆之后,正德派来护送他的人很快就联系好当地的官员,一天之内就为他准备好了车马,又花费了一两天时间将船上的东西卸到马车上后,周重这才再次出发,花费了不到两天的时间,终于再次到达了北京城。

周重这次进京的事情并没有太过宣扬,甚至除了松江那边的人,以及他在威海卫拜访的衡王外,其它人根本不知道周重竟然离开自己的总督府来到京城。不过正德却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甚至连周重的府邸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是以前刘谨在宫建造的九千岁府,这座府邸就在皇宫旁边,位置那是没得说,而且占地极大,府内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在京城中根本找不出第二处能与之相比的府邸,后来刘谨被抄家,这座府邸就收归公有,这次正德就把这座府邸修葺一新后送给了周重,日后他的身份公开,这里就会是周重的王府。

周重一家进入京之后,就立刻住进了这座九千岁府,不过现在府门上并没有挂匾额,有些消息灵通的人虽然知道这座府中住了人,但却不知道到底住的是什么人,而且就算是他们卖力的打听,却也打听不到丝毫的消息。

周重在府中安顿好家人后,立刻就带着瑾萱和儿女们进了宫,张太后上次只见到夏夏这么一个孙女,几年不见,周重又给他添了两个大胖孙子,这让一心想要抱孙子的张太后也是心情激动,所以周重刚一进京城,就见到张太后派来的心腹,要他们快点进宫,她要亲手抱一抱自己的孙儿。

对于自己亲生母亲的要求,周重自然不会拒绝,虽然他与张太后并没有什么感情,但是对于一位数次痛失儿女的老人,他还是可以体谅对方的心情的,所以哪怕周重从心底里对张太后亲近不起来,但是只要能让张太后高兴一些,他也十分愿意做一些事情。

周重陪着妻子儿女进到宫里,上次他来京城虽然也进过宫,但当时仅仅去了正德所在的豹房,并没有进入真正的皇宫,不过他也并不是第一次来皇宫,后世的时候,他曾经去过故宫游览一番,只是当时故宫经过满清的改建,与明皇宫已经大不一样,所以周重在进到皇宫时,看到景色与后世记忆里的故宫也是无法重合起来。

明朝中期的清朝的太后一般都居住在慈宁宫中,不过慈宁宫却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建造的,现在皇宫中并没有这座宫殿,张太后居住的宫殿名叫仁寿宫,就在皇后居住的坤宁宫后面,整个宫殿虽然不如坤宁宫那么气派,但却也十分奢华。

当周重带着一家人来到慈宁宫时,看到张太后和正德都在这里,另外在张太后的身边,还有一个长相秀美,但神色却十分严肃的年轻妇人,看她能够在张太后面前有座位,自然也就只有正德的那位夏皇后了,只是听说正德与这位夏皇后关系很不好,这点光是看看正德宁愿住在豹房,也不愿意呆在皇宫里就能猜到一二。

看到自己的孙女孙子进到大殿,张太后急忙迎了过来,抱着夏夏和两个小的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说起来张太后也真是可怜,虽然身份尊贵,但每天只能呆在这深宫之中,正德又不能给他添几个孙子,甚至连皇宫都不愿意住,结果张太后每日居住在这冷冰冰的皇宫之中,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现在看到孙子孙女,自然是亲的不得了。

正德看到母亲的样子,心中又是苦涩又是欣慰,他虽然平时胡闹,而且好像与张太后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但对方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也知道自己母亲平时生活的很寂寞,很想有个孙辈在身边陪着,可他却没有办法满足母亲的要求,这也是他平时不敢去见张太后的原因,因为他在面对自己母亲时总感觉很是愧疚,现在有了自己这几个侄女侄子,想必日后母亲的生活也会好过许多。

相比之下,张太后身后的夏皇后却是满脸的不高兴,毕竟她是后宫之主,本来她与正德的孩子才应该是张太后的心肝宝贝,可是却因为正德不能生育,整个皇宫不但她没有孩子,其它妃子也同样没有孩子,现在更是被眼前这个不知道哪里钻出来的皇弟给抢了风头,甚至对方的孩子日后还可能继承大明的皇位,这让夏皇后心中也十分不是滋味。

好不容易等到张太后与三个孩子亲昵完毕,周重与瑾萱这才上前给张太后和正德夫妇行礼,对于这位能干的弟弟,正德也是十分的看重,当下他也是亲自把周重扶起来,然后夏夏和两个弟弟也同样上前行礼。

等到见礼完毕,张太后这才开口问起周重他们这一路的行程,对此周重也一一做了回答,接下来就是由瑾萱和三个孩子陪着张太后聊天,而周重则被正德拉到一边,开始向他询问起南洋一带的情况,虽然周重经常给他写奏折,但毕竟没有听周重亲口讲述来的详细。

第四百四十九章加封赵王

正德十一年三月初初的大朝会上,正德十分罕见的参加了朝会,这让早就已经习惯了没有皇帝参加朝会的大臣们都是大吃一惊。说起来正德除了刚刚登基后参加了几次朝会外,其它大部分的朝会他都会缺席,朝中大臣也都已经习惯了,现在正德忽然出现在龙椅上,这让所有参加朝会的大臣们都是吃了一惊。

不过正让大臣们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随着前面他们上奏完一些政务后,正德忽然开口道:“众卿家,朕今日有一件大事要宣布!”

随着正德话音刚落,谷大用亲自站出来拿着圣旨宣读起来,朝堂上的众臣也都是再次吃了一惊,毕竟能够由谷大用亲自宣读的圣旨,上面的内容肯定不一般。

果然,随着谷大用的宣读,下面那些大臣们的脸色一个个都变得精彩起来,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当今皇帝陛下竟然还有一个失散在外的弟弟,而且就是那个在海外搞的风生水起的周重,这让听到这个消息的人脸上都露出十分精彩的神色。

忽然出现一位大明的亲王殿下,这让所有朝臣都有些不敢相信,甚至有些人还在怀疑这件事的真假,毕竟正德的人品实在不怎么样,再加上他一向荒唐惯了,收下的义子都有几百个,万一再搞出一个假兄弟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等到圣旨宣读完了之后,周重扶着张太后从殿外走了进来,当下由张太后亲自作证,周重就是自己当年被贼人偷走的次子,接下来李东阳也证实了当初的朱厚炜的确是被人偷出宫的,只是为了顾及天家的颜面,所以才对外宣布是夭折。

有了张太后和李东阳这两个重量级人物作证,周重的身份再也没有人怀疑,当下群臣山呼万岁。向正德与太后恭贺亲人团聚之喜,而正德也是十分的高兴,当下宣布封自己的弟弟朱厚炜为赵康王,简称赵王。历史上的赵国位于河北之南,与京城紧邻,这种殊荣可谓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第一人,毕竟一般来说,亲王的封地最近的也会在山东、河南等地,至于河北因为紧挨着京城,所以一般不会将其封给藩王。

另外因为周重自幼被贼人偷走,太后与正德都对他十分想念,所以正德特许周重不必去封地,而是可以居住在北京城中。那座刘谨以前的九千岁府,现在就被改名为赵王府,成为周重在京城的府邸。

周重恢复了朱厚炜的本名和身份,这个消息也很快从朝堂传到了民间,结果一时间也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风浪。毕竟周重本来就不是普通人,他写的西游记早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再加上他在四海总督府主持期间,大力发展海外移民,数百万的灾民因他而活命,甚至不少人在南洋发了财后衣锦衣还乡,引得其它人都是眼红羡慕。而这一切都是周重的功劳,所以周重在民间的声望之隆,简直可以与正德相比。

也正是周重本身的声望,再加上他传奇般的身世,这使得民间对周重也是十分的好奇,甚至短短几天之内。茶楼酒肆之间就开始流传着关于周重的一些传说趣闻,比如当初周重是如何被偷出宫去,又如何与当今陛下相认等等。

对于民间的那些关于自己的传闻,周重根本无暇顾及,这段时间他也是忙的要命。自从他的身份公开后,赵王府的门前就车水马龙,数丈宽的道路都被这些前来拜访的人给堵的严严实实,如此情形简直可以和以前刘谨在世时相比。

说起来周重虽然是大明的亲王,但大明对于皇亲国戚一向管制很严,他们可以享受各种特权,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权力,甚至朝廷还有外臣不得结交皇亲的条例。不过周重却不同于一般的亲王,比如周重被特许不用去封地就藩,另外正德也没有因为周重的身份而对他有所顾忌,反而在公开了周重的身份后,将十分重要的军校交给周重管理,再加上正德又没有子嗣,而且他又不喜欢政务,所以有些眼光的人都知道,大明除了正德这个皇帝外,日后又将多一个位高权重的王爷了。

也正是因为周重这个王爷的特殊性,所以自从他被封为赵王后,前来登门拜访的人就一直络绎不绝,一开始周重还接见几个,但是后来人实在太多了,万般无奈之下,周重只好让焦芳找了个有经验的王府幕僚,专门负责好些前来拜访的人,只有那些身份地位特别重要的人,才会得到周重的接见,否则谁来也没用。

除了头痛那些堵着门拜访的人外,周重也没忘记军校的事。毕竟军校是周重对大明朝政局面做出改革的第一步,可惜现在却被江彬搅成一团糟,魏国公徐俌虽然年老德高,但却被江彬给架空,甚至差点把老头给气成半身不遂,现在是硬撑着不让军校乱起来,也幸亏有徐俌这样的老将在,所以当周重接手军校时,整个军校在表面上看来至少还在正常的运转。

这天周重终于从府中脱出身来,与焦芳一起赶往京城西郊的军校。说起来这段时间江彬得势之后,野心大涨的他开始与各个朝廷机构争权,其中军校更是他最为看重的部分,毕竟他也不傻,知道若是能够掌握军校的话,日后等到军校中的学员进入军校,他就可以凭借着对军校的掌控,成为军中的第一人。

不过江彬虽然打的好算盘,但之前却是一直由徐俌掌掌握着军校的日常管理,毕竟校监一职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江彬想要控制军校,就必须把徐俌给顶走,可惜徐俌却比他预想的要强硬,哪怕他已经得到正德的首肯,可以插手军校的管理,但徐俌依然牢牢的抓着军校的核心权力,哪怕是眼睁睁看着军校乱成一团,也依然没有撒手。

本来按照江彬的计划,他会以自己的身份一点点的侵蚀军校中那些教官的人心,毕竟他现在是正德面前的第一宠臣,只要做出样子,很少会有人拒绝他的招揽,所以江彬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将军校近半的教官都招揽了过来,剩下的也有大部分在观望之中,甚至只要徐俌放下军校的管理权,这些人就会立刻投向江彬。

不过很可惜的是,随着周重的到来,江彬对军校的入侵计划彻底的破产了,毕竟无论他再怎么受宠信,却也无法与周重相比,所以当周重向正德表示自己想要接手军校的管理时,正德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甚至还鼓励周重多多了解一下朝政,日后也好帮他分担一些压力。

对于正德的心思,周重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正德被江彬鼓动,一直想要去宣府那边转一转,但是京城这边却又不能缺少人坐镇,刚好周重这个新封的赵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了,因为周重刚刚到达京城,正德不可能一甩手就让周重代他监国,至少也需要让周重熟悉一下京中的事务,同时也让朝臣们适应周重的存在,否则那些大臣是不会放他离开的。

不过周重虽然了解正德急于想要离开京城的心思,但他却不打算真的像正德希望那样插手朝政,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而不是皇帝,留居在京城就已经很让人猜忌了,若是刚到京城就插手朝政的话,周重可以肯定,李东阳和杨廷和那些大臣肯定会对他群起攻之。

所以周重在与焦芳商议过来,打算把近几个月的时间全都放在军校上,毕竟军校不同于普通的朝廷机构,在名义上军校是由正德私人拿出钱建造的,与朝廷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且军校中的学员已经学习了相当一段时间,其中一些速成的班级也即将面临毕业,只要这些人顺利毕业并且进入军队后,那么军校就相当于在军队中扎下了一些根基,随着时间的发展,日后这个根基会越来越深,直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军校是周重首先提议的,只是他仅仅提议建造一座海军军校,这座陆军军校是正德自己灵光闪现的产物,周重对此也十分好奇,他想知道在没有自己指导的情况下,正德会把军校建造成什么样子,结果当他来到军校门前,并且看到那座巨大的正德骑士像时,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正德竟然都已经学会攻心了,每个学员在经过军校大门时,都能看到正德的骑士像,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正德的威望,同时也能增加学员们对正德的忠心,虽然这可能是正德一时的无心之举,但依然让周重感到赞叹不已。

周重和焦芳刚刚走到军校的大门前,就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带领着几个军校的教官站在大门前迎接他,不用问,前面那个老者肯定是魏国公徐俌,只不过让周重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好歹也是个亲王,徐俌带着人出来迎接倒很正常,只是徐俌身边的教官也实在太少了,满打满算也还不到十人,剩下的人都去哪了?

第四百五十章增加监军科

看到周重这位亲王殿下到来,徐俌立刻带着身后的几人上前迎接,而且表现的十分热情,虽然周重顶了他校监的职位,但徐俌却是十分高兴,因为他本来就快被江彬排挤出军校了,是周重的出现才让军校出现了转机。而且他以前就早闻周重的大名,甚至还有过去双屿港拜访周重的念头,只可惜却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现在竟然在京城相见,而且对方竟然是皇帝陛下的亲弟弟,这更让徐俌感到十分的惊讶。

对于徐俌的热情,周重也是微笑以对,当下两人在门外寒暄了几句,然后徐俌也不问周重愿不愿意,立刻就帮他介绍了一下和他一起出迎的几人,本来周重还以为这几人是军校里的重要人物,但等到徐俌介绍完他才发现,这几个人都仅仅是军校里的普通教官,根本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人物,这让周重也是十分的惊讶。

“徐公,据我所知,军校里的教官有两百多人,怎么就只有你们几个出来迎接?”周重很是直白的问题,虽然他知道军校里有不少教官都被江彬招揽,但是他现在可是大明最为炙手可热的亲王陛下,而且又接手军校的事务,军校里的人怎么敢不出来迎接他?

听到周重的问话,只见徐俌却是笑了笑道:“赵王殿下有所不知,前段时间军校里刮来一股不正之风,使得不少人都被这股风气影响,也就只有老夫身后的这几个忠义之士才能够保持本心不失,可谓是十分的难得。所以这次得知殿下前来。老夫就让那些三心二意的家伙呆在军校里反省。免得污了殿下的眼睛!”

听到徐俌的解释,周重和焦芳差点笑出声来,没想到眼前这个老头子心眼还真小,之前江彬得势,军校里那里教官或是投向江彬那边,或是两不相帮,结果现在被徐俌给记恨上了,甚至连周重前来这么重要的事。他也只通知了几个一直能跟在他身边的心腹,而且率先将他们介绍给周重,这是在为他的这些心腹铺路,让周重记得这几人都是忠诚可靠之辈。

接下来徐俌陪着周重进到军校之中,边走边向周重介绍现在军校的情况,其实周重在来之前已经看过一些关于军校的报告,比如他知道军校中分为骑兵科、步兵科、火器科等数个科目,共有两百多名教官,以及三千九百多名的学员,而且和海军学校一样。最先进入军校的第一批速成学员,早就应该进入军队。可惜因为之前江彬插手军校的事,使得那些学员进入军队的事情就耽误了下来。

说起来江彬前段时间在军校里搞风搞雨,把军校里的教官都拉去近半,不过自从周重接管军校的消息传过来后,江彬那边立刻就收手了,整个军校里被他招揽的教官也都全都老老实实的上课,没有人敢再有什么其它的心思,这就是周重这个亲王的威慑力。

对于江彬如此果断的从军校抽手,周重还是有些遗憾的,因为在他看来,江彬绝对是正德身边最大的不安因素,所以他一直想要找个机会能够与江彬正面对上,以他的身份,就算是借着这个由头把江彬一刀杀了,正德顶多也只是埋怨他几句。只可惜江彬却也不傻,根本不敢与风头正劲的周重做对。

不过也正是江彬在军校这件事上的退缩,使得军校已经恢复了本来的秩序,徐俌也借着周重的威望,重新将军校的纪律整顿一下,有几个跟着江彬闹的特别不像样的家伙,已经被他清理了出去,所以当周重到来时,看到的军校和之前江彬没有出头时差不多。

整个军校的布局与周重在上海的海军军校完全不同,但是军校中那股森严的纪律却是一般无二,整个军校其实就是一座高级的军营,里面的教官就是军官,而学员就是士兵,只是他们与普通士兵不同,除了要训练体能外,还要学习各种兵法要务,甚至有些后需军官则需要学习算法调度等等,可谓是分工明确。

周重其实并不懂兵法,他在做总督时,虽然名义上节制诸军,但其实军队里的事务都是由神瑛和曲烈这些将领自己打理,他最多是管理一下后勤就行了,至于海军军校的建立,也多是借助海军将领之力,以及对军事比较了解的王守仁大力相助,否则让他亲力亲为的建造海军军校的话,恐怕到现在都不一定能够造好。

也正是周重不懂得军事,所以他对眼前的陆军学校也提不出什么太大的意见,顶多是在军校的一些管理方式上提出一些小意见,比如军校的体育比赛的常态化,军校的学员也都要尽量多掌握一些算学、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日后的领兵等等。除此之外,周重提出最大的一个改进意见就是在军校中增加一个监军科。

说起监军这个名字,在大明的军队中可谓是臭名昭著,大明的监军一般都是由太监兼任,而大明的太监一向都是以贪婪著称,这些太监监军到了军中后,一般根本不管下面士兵的死活,一个个都是拼命的喝兵血,有些将领若是不把这些监军喂饱的话,很可能会被这些监军给整死,甚至在作战之时,这些监军也会对军队的指挥横加指责,结果使得军队指挥失灵,最后造成军队大败,不过大败的罪名都是由领兵的将领顶着,监军根本不用负什么责任。

不过太监监军虽然有着非常大的弊端,但他们在军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群人,毕竟监军制度往来以久,特别是大将领兵在外,若是军中没有一个监军的话,恐怕后方的皇帝都会坐不安稳,所以必须一个监军能够牵制军中的大将,以前军中的监军并不一定是太监,也可能是文官或皇亲国戚等皇帝的亲信,只是到了大明之时,特别是明成祖信任太监,于是军中的监军一般都太监担任,到正德时都已经形成定例了。

周重没打算改变大明军队的监军制度,甚至他也没打算改变太监担任监军这一定例,毕竟其中牵扯到宫中方方面面的利益,若是贸然改动的话,很可能会把那些掌握着大权的太监推到军队的对立面。

只是太监之中良莠不齐,有些太监懂得一点军事,在做监军时并不会对将领横加干涉,比如现在太监中的第一人张永,他就是一个通晓军事的太监,而且数次在外监军,都做的很好,最后更是凭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