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驾到-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着宝钞去店铺里买东西,人家一定把你当神经病赶出来,这钞票,老百姓根本不承认,所以,虽然官员名义上还是拿那么多工资,真正领到手、能花的部分却越来越少。
  天顺年间的内阁首辅李贤就说,自己的俸禄领到手之后,“日用之资不过十日”,一个月的俸禄,只够十天的开支。
  事实上正德年间朝廷就不在发行新的宝钞了,可是官奉还是用宝钞,在所有官员心里面,以宝钞抵官奉,简直就是最坑爹的了。给你一堆花不出去的废纸,这就等同于变相的削减俸禄了。
  “臣以为余阁老所言甚至!”兵部尚书吴兑也出言道。
  “自从正德年间开始,朝廷已经废止了宝钞,给官员的俸禄也不应该在以宝钞抵充,所以臣也以为当废止宝钞抵俸禄,做到俸禄实发才行。”
  朱翊钧看着这些老狐狸,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面却在冷笑。
  如果将宝钞换成银子,那自己非得被他们要穷了不可,要知道正一品官员一年的宝钞是七千多贯,按照官方的汇率,那就是七千多两白银,要死人的。
  其他的大臣也开始附和余有丁的说法,态度很坚决,显然就是要将宝钞从官奉之中剔除掉。
  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在以宝钞抵官奉,以后所有的官奉都用银子来发放,采取禄米和白银相结合的方式。”
  听了皇帝这话,众人又是一愣,什么时候自己家的皇帝这么好说话了?
  不过这是好事情,众人脸上顿时就露出了欣喜的表情,这件事情定下来了之后,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没了宝钞,俸禄实发,这就解决了大问题了。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他也没了商谈的兴趣,直接就说道:“俸禄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吧!内阁回去之后会同户部,查看一下京城的物价,然后拟定一个官员俸禄给朕。”
  “朕有一点要说,那就是官员俸禄不能搞一刀切。”
  “要因地制宜,比如京官,京城居之大不易,那就多一些,地方官有衙署宅院,可以适当少一些。偏远地方为官不容易,也要适当多一些,爱卿可明白?”
  众人一听这话,连忙躬身道:“臣等明白!”
  朱翊钧点了点头,站起身子说道:“那就这样吧!户部和吏部要尽快拿出一个条陈来,如果全国一起来不及,那就先从南北二京开始,到时候在向其他其他省拓展。”
  “臣领旨!”申时行连忙躬身道:“一定尽快拿出方案来。”
  一边往回走,朱翊钧心里面一边冷笑,想让朕往外拿银子,朕的银子是那么好拿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赚钱太难了,正所谓有命赚没命花。
  提醒申时行从两京开始,可不是朱翊钧好心想快点给官员发俸禄,这种事情拖一段时间才好。
  朱翊钧这么说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来,自己现在实力不足,正好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收拾。话说都察院的改组也该提上日程了,有大用啊!
  涨工资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官员们可以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了。
  尤其是在得到了不用宝钞抵俸禄的承诺之后,那更是高兴的眼睛都笑没了。
  只不过也有聪明人,比如潘晟,这位在能个装傻充愣的大学士回到家之后,脸色就不太好看。在内阁之中,潘晟的地位实际上略微有些尴尬。
  申时行余有丁和王锡爵是同年,还是同年的三甲。
  外面早就传为佳话了,可是这对于四位内阁大学士之一的潘晟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人家三个抱团,自己这个大学士就成摆设了。原本潘晟也不在乎这些,他本身也不太注重官位。
  在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潘晟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世宗晚年专事静摄,不理朝政,往往醮祀宫中,词臣们多以撰写“青词”希图仕进,而潘晟不屑于此,“坚执不为”遂致仕归。
  隆庆四年,神宗继位,潘晟以神宗老师身份,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又致仕。
  万历六年,潘晟再次出任礼部尚书一职。
  万历八年十一月,加太子太保,仅一个月,潘晟便辞官。
  仕途近五十年,难进易退,休休有容,潘晟早就看开了。
  “爷爷,何事如此生气?”潘晟的孙子潘志省年纪也不小了,但是无心仕途,迷恋山水,倒是画的一手好画,对官场之事非常的厌恶。原本也不想进京,可是爷爷年纪越来越大了,身边没人伺候也不合适。
  过了这个年,爷爷都七十岁了,自己这个孙子在身边代父尽孝也是应该的。
  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潘晟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这京城不是久居之地啊!”
  潘志省一愣,自己的爷爷早就熄了仕途之心,奈何张居正死前保举,自己家又是浙江人,与张居正算是乡党,这才想着进京稳定局势。
  没想到这一呆就是五年,这五年来爷爷可从没说过这样的话。
  “爷爷,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潘志省小心翼翼的看着潘晟问道。
  摇了摇头,潘晟叹了一口气说道:“爷爷今年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还有几年好活谁也不知道。这两年精神也是越来越不好了,做内阁大学士也是不足以胜任了。”
  “孙儿,给爷爷研磨,爷爷写拜辞折子!”没有和孙子说太多,潘晟直接吩咐道。
  潘晟在京城五年,对自己家的这位天子看的很清楚,往往答应痛快的时候,后面绝对不会简单。现在涨俸禄,这后面不见得有什么事情。
  自己今年都七十岁了,何苦牵扯到这些事情里面去。
  说不定过几年自己就死了,死前不清净,智者不为也!
  趁着还能动,回到家乡,含饴弄孙,别等到死在了任上,给人留下一个眷恋不去的印象。现在事情还没发,赶紧走,等到发了,怕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第二天,潘晟的折子送进了宫里面,这一份拜辞的折子瞬间就震撼了整个朝野。
  现在朝中一共有四位内阁大学士,哪一位不是举足轻重,加上朝局稳定,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做了好些年了,现在突然有人辞官,怎么可能不震撼。
  加上潘晟辞官事出突然,大家也没个心理准备啊!
  朱翊钧接到潘晟的拜辞折子,也是一脸蒙圈。
  不过翻看着折子,朱翊钧就明白潘晟的用意了,在拜辞折子上,潘晟详述了自己的一声,从中举到做官,可谓兢兢业业的一生,加上年纪到了。
  七十岁了!
  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潘晟的今天又何尝不代表着其他人的明天。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沉声说道:“去把六部尚书和几位内阁大学士的年龄给朕统计一下。”
  “是,老奴这就去办!”张鲸答应了一声,躬身向外面走了出去。
  对于潘晟的辞呈,朱翊钧准备批了,一来没什么事情,潘晟这的确是年纪大了想回家了,二来潘晟也的确年纪了。七十岁了,别说在这个时代,放在后世也不小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蹬腿了。
  用潘晟自己的话说,趁着还能动,回家去,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纵情山水,也算是最后的享受了。自己这一辈子都为大明当官,晚年了,当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这样的理由,朱翊钧实在是没办法不准,索性就直接批了。
  不过保留一品待遇,以尚书衔致士,回乡之后还能给自己写奏折,还能领俸禄,这也是对老臣致士的官吏和嘉许,相当于后世的退休待遇了。
  很快张鲸就回来了,手里面拿着一个条陈承给了朱翊钧。
  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五十二岁,内阁大学士余有丁,六十一岁,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五十七岁,三位内阁大学士,最小的是申时行,五十二岁。
  吏部尚书王国光,七十四岁,兵部尚书吴兑六十二岁,工部尚书方逢时六十五岁,礼部尚书潘晟今年七十岁,户部尚书张学颜五十一岁,刑部尚书徐学谟,六十六岁。
  看着自己手下这些重臣的年纪,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些人估计这几年全都会退下去了,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因为年纪,不说其他人,吏部尚书王国光估计也快上折子了,尤其是在潘晟之后,自己要考虑的是接班人选啊!
  要知道大明这一批人下去之后,接下来的能人可就不多了,或者说没法和这些江陵党时期的人相比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紧迫
  潘晟的辞职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在经历过最初的震惊之后,朝臣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内阁象征性的慰留了一下,然后朱翊钧就批了潘晟的辞呈了。
  当然了,潘晟现在想走也不可能,要等到朝廷任命新的礼部尚书,内阁那边也需要将工作交给其他几位阁老。事实上对于礼部尚书的位置,朱翊钧不慎在意。
  朱翊钧更在意的是朝廷的实权部门,而不是礼部,不过以后礼部还是有大用的。
  关于礼部尚书的人选,内阁那边很快就给出了几个选择,不过都不是原地擢升,而是转了一个圈。升工部尚书方逢时为礼部尚书,至于谁做工部尚书,没说。
  不过朱翊钧也看得出来,这里面的确也看出来这么做的好处,以及申时行这么做的用意。
  六部的几位大臣这些年一直没换,说起来最短的也有五六个年头了,像王光国那都十几年了。朝廷要安抚地方的大臣,那就要给地方大臣升迁的机会。
  在六部之中,最容易和对方发生提拔的就是工部尚书了,谁让它六部之中排最末。
  以地方总督入主工部尚书,这都是有先例的,现在申时行和内阁就是这个意思。至于方逢时做礼部尚书,这对他也是擢升了,毕竟礼部尚书的排名还要在工部尚书之上。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方逢时年纪大了。
  六十五岁,还能有几年好活?加上他的身子一直不好,这些年他一直在西北边疆任职,可以说吃了不少苦头。身子不好,年纪大了,调任礼部尚书也是应有之意。
  朱翊钧对于这个提议倒是不想反对,不过自己要是只给方逢时调去礼部,估计他就该多想了。
  这个时代的人就是这样,一旦多想他就辞官,这对自己安抚老臣是不好的。如果被老臣误会自己看不上他们了,那就麻烦了。甚至可能别的臣子也会说自己刻薄寡恩,那就更麻烦了。
  “去礼部也不是不可以,不如就入阁吧!”朱翊钧想了想,觉得这么干可以。
  方逢时任礼部尚书,然后入内阁,也省的自己在找新的内阁大学士了。按照方逢时的年纪,内阁大学士也做不了几年了,等到他辞官,曾省吾就该从宣大回来了。
  这个安排很不错,只不过方逢时不是翰林出身,想要方逢时入阁,那就得打破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
  当然了,朱翊钧自然不在乎什么惯例,比起内阁的词臣,朱翊钧更喜欢在地方干过的务实官。加上方逢时和王国光相合,与申时行倒是不怎么对付,这也有利于自己掌控内阁。
  单一的内阁大学士或许显得势单力孤,但是有了吏部尚书的支持就不一样了。
  内阁这边很快就接到了条子,方逢时进礼部尚书,入内阁。
  这件事情办得出奇的顺利,也没人拿非翰林不得入阁的例子去和皇上说,大家心里面都明白,自己家的这位天子很多规矩都不看在眼里面,怎么会看重官场所谓的“非翰林不得入阁”,真的说了,除了被打压呵斥一番,一点用都没有。
  加上方逢时本人的实力,以及王国光的看顾,又有皇帝支持,一个非翰林不得入阁根本拦不住方逢时。再说了,这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正德年间的杨一清就不是翰林出身。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将现在这位天子和正德天子联系在一起了,他们干的很多事情都很像。
  不过也有不同,自己家的这位天子不喜玩闹,也不奢靡,养的太监管理的也很好,不似刘瑾一般。只是这话没人敢说,毕竟武宗皇帝可是死的挺早啊!
  方逢时的府邸。
  从张鲸的手里面接过圣旨,方逢时笑着说道:“张公公,里面用茶!”
  张鲸则是笑着摆了摆手:“用茶就不必了,咱家还急着回宫,皇爷那里不能没人伺候。不过在走之前,咱家有几句话要和大人说,这是皇帝的交代。”
  听了这话,方逢时连忙躬身道:“公公请讲!”
  “皇爷说了,大人乃是非翰林入阁之人,那就好好做,别人看短了,到时候说朕识人不明。”
  方逢时连忙躬身道:“臣明白,请公公转奏陛下,臣一定尽心竭力!”
  张鲸走了,方逢时则是转身进了屋子,看了一眼自己写好的拜辞折子,苦笑着摇了摇头,随手扔到了一边的火盆里面,这东西没用了,而且短时间内都没用了。
  自己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初任宜兴知县、户部主事、宁国知府、工部郎中、兵备副使等。隆庆初年,做了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隆庆四年正月移大同,做了大同巡抚。
  在后来做到了宣大总督,总督宣府大同以及山西军务,到后来做了工部尚书,原本想着在干两年就回家,没想到居然入了内阁,还被皇帝寄予厚望,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
  “爷爷!”正在方逢时琢磨的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从外面跑了进来,虽然强自压制,可是还是能看得出来,他的脸上异常的激动。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方逢时的孙子方侃,仕途不通,恩荫进了国子监,一样没出路。
  “干什么毛毛躁躁的!”瞪了一眼孙子,方逢时忍不住呵斥道:“这么大年纪了,成何体统!”
  对于自己孙子读书走科举之路的事情,方逢时已经不想了,基本上就是没戏了。自己儿子不行,孙子也指望不上,方逢时在这件事情上没什么脾气。
  不过看到孙子这个样子,方逢时还是忍不住发脾气。
  方侃倒是不以为意,只是躬身告了罪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说道:“孙儿听管家说爷爷升官了?入内阁了?”
  看了一眼自己的孙子,方逢时笑骂道:“如此喜欢升官,为什么不自己去考一个!”
  方侃一顿,这话就没法接,自己什么德行自己清楚,要论起吃喝玩乐,那是谁也不服气,琴棋书画也可以,可是想到八股文,方侃就是一阵阵的头大。
  自己也不是没考过,在拿到秀才功名之后,几次乡试都是名落孙山。
  见孙子不说话,方逢时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自己孙子的德行,沉吟了片刻说道:“如果你想做官,愿意的话就去做公务员,如果不愿意,那就老实的在家读书吧!”
  听了爷爷的话,方侃倒是松了一口气,至于去做什么公务员,完全不在方侃的思考范围之内。
  自己的爷爷做了礼部尚书,还做了内阁大学士,自己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说不得下一次科举,自己就中了。这里可是顺天府,考官还不得给爷爷点面子。
  “行了,你先下去吧!”方逢时无奈的叹气道:“这些日子少出门。”
  方逢时接任礼部尚书并且入阁,不少人都觉得不满,弹劾方逢时,只不过几位大佬默认的,弹劾也没翻起什么浪花,于是不少人将目光集中到了空缺出来的工部尚书上。
  只不过聪明人都知道,这一次的工部尚书必然不会从京官之中选拔,也不会从侍郎直接提升,而是会从地方督抚之中擢升,于是也没什么大佬参合。
  这就导致了无数人还是上蹿下跳,他们觉得自己有机会。
  朱翊钧看了一眼面前乌烟瘴气的奏折,随手扔到了一边,揉了揉自己发胀的脑袋,朱翊钧苦笑着说道:“看来整肃言官迫在眉睫,在这么下去,自己非得累死不可。”
  “内阁那边关于工部尚书人选的折子呢?”朱翊钧转头看向张鲸,开口问道。
  “回皇爷,这个就是!”张鲸说着将一本奏折承给了朱翊钧。
  接过奏折之后,朱翊钧迫不及待的就翻开了,他现在就想着快点结束这件事情。看到奏折上个人,朱翊钧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事实上他也应该想到的。
  在地方的总督之中,有资格擢升为工部尚书的可没几个。
  内阁的奏折里面,排行第一位的蓟辽总督梁梦龙,比起其他人,他的资格和功劳都足够了。让朱翊钧在意梁梦龙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支持海运。
  当时试行海运就是梁梦龙和王宗沐,这两个人自己都是要重用的。
  可是看到梁梦龙的年纪,朱翊钧就有些无奈了,五十九岁了,这年纪也不小了。希望他能多活几年,不过也该把他弄到京城来了,在放在蓟辽就不合适了。
  朱翊钧很快就在奏折上圈了梁梦龙的名字,至于其他人的名字朱翊钧看都没看。
  奏折很快就回到了内阁,潘晟辞官的风波到了这个时候也算是彻底的结束了。方逢时继任礼部尚书,入内阁,蓟辽总督梁梦龙则升任工部尚书,整件事情尘埃落定。
  在这场人事纷争之后,朝廷上下都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朝廷的大佬们老了。
  这对官员来说是机会,对朱翊钧来说则是压力,自己这几年没少依靠这些老家伙,趁着他们还在,要加快速递啊!同时也要尽快培养新人,不然青黄不接就惨了。


第二百章 大明法纪司
  潘晟致士和方逢时入阁,带来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朝廷上下的官员都意识到大佬老了,那么自己的机会就来了,这会造成很多人心浮气躁,同时也会让很多人开始奔走。
  不过这种事情根本没办法弄,也没办法阻止,是不是人之常情就不说了,关键是你也不知道谁在奔走,或者大家都在奔走。
  当然了,事情表面上还是沉默了下去,好像过去了一样。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面前的申时行,放下手中的条陈,笑着说道:“这就是内阁拟定的俸禄条陈?”
  申时行硬着头皮说道:“回陛下,是,这是内阁根据京城的物价,以及顺天府周边的物价拟定的京官和顺天府官员俸禄,北直隶的其他地方也在加紧进行中。”
  “再过一些日子,北直隶的官员俸禄大概也就能够完成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在条陈上,内阁将京官俸禄和顺天府其他的官员的俸禄做了切割,但是差距并不是很大。衙门在京城里面的,俸禄就和京城的官员一样。
  一品官员的俸禄是每个月一百石,每年一千两百石,比之前涨了二百石。粮食不是关键,关键是后面的银子,一品京官的俸银为每个月九十两。
  从一品每个月禄米九十五石,俸银八十五两。
  后面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数额递减下去的,正二品八十两,从二品七十五两,正三品七十两,到了正七品,每个月的俸银为三十两,每个月的禄米为三十石。
  比起原来,这是真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俸银。
  原来俸银基本上别指望,各种抵扣和宝钞糊弄你。
  朱翊钧伸手敲打着奏折,玩味的看着申时行,事实上他看的出来,这份条陈里面全都是水份,申时行或者说内阁是准备让自己挤水份的。
  可是朱翊钧还真就不准备挤这个水份,这个收入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收入了。
  即便是在京城的七品官,每个月的俸禄也足够他们活的好好的了。只不过想要去什么秦楼楚馆,玩什么诗韵唱酬是没戏了,可是官员也不允许干这些。
  “行,就按照内阁所奏行事吧!”朱翊钧笑着将条陈放到了一边,然后开口说道。
  听了朱翊钧的话,申时行都是一愣,这么容易就答应了吗?心里面有些失神,都不砍砍价吗?大臣们早就习惯了皇帝大折扣,现在这个样子还真是不习惯。
  “怎么了?爱卿绝对的不合适吗?”看到申时行的样子,朱翊钧顿时来了恶趣味了,直接笑着问道。
  申时行这才回过神来,暗叹自己养气功夫不够,连忙说道:“合适,合适,当然合适了!如此臣就告退了,回去就行文户部和吏部,下个月开始京官就按照这个标准发放俸禄了。”
  点了点头,朱翊钧笑着说道:“好,爱卿且去!”
  等到申时行走了,朱翊钧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伸手敲打着桌面,朱翊钧开口对张鲸说道:“王篆和王家屏来了没有?”
  这两个人一个左都御史,一个右都御史,是朱翊钧新任命的。这个时候到了两个人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俸禄已经发现去了,而且很丰厚,拿着朕的钱,那就该给朕干活,在玩贪污腐化的那一套,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
  官员涨了俸禄,朱翊钧是不准备从国库出这这笔钱的,自己该开始打贪腐了。
  以前没这么干,那是没办法,现在到了打贪腐的时候了,给你们涨了工资,你们在贪污可就没理由的。当然了,打贪腐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为了将来的商税做准备。
  打了贪腐,基本上就打断了官商勾结,减少商人的开销,然后好收税。
  打贪腐,自己占了大义,这一次谁都不用顾忌,也谁的面子都不用看。朱翊钧现在彻底理解了为什么文官喜欢站在大义的角度去指着别人了,这感觉太爽了。
  当然了,这也导致了文官没大义也要找大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