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平衡。
可是到了赵德昭上台之后,从龙之功的一些老臣是必须要封赏的。而赵普趁机对卢多逊一党穷追猛打,将卢多逊一系打得粉身碎骨。朝中的势力顿时有些倾斜。赵德昭如果是一个聪明的皇帝,就知道应该培养起谢慕华等人和赵普对抗,但是一定要用老将们来压着谢慕华,不能让谢慕华崛起的太快!
可是宋朝的制度,赵匡胤的心魔,决定了赵德昭不可能重用老将们,他只能一个个继续按照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办法,将老将们投闲置散。这样一来,谢慕华的势力就开始无限膨胀,而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压制得住谢慕华的强势了!
赵德昭或许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可是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对自己身边的人,赵德昭充满了关怀。就算他和谢慕华走上决裂,这也是因为宋朝的体制,他不得不和这样的一位大臣走上决裂,从谢慕华征伐高句丽回来之后,赵德昭并没有给他封赏,这就已经开始注定了这对君臣已经无法再和睦的相处下去了!
朝廷现在无法保证强势啊!赵德昭第一次袒露了心事:李继隆在幽燕无法取得朕预期的战绩,那就是说,朝廷就无法抵消谢慕华在大同的功绩。而且天下人都在看着。赵卿家,你还记得上次太学生的事情吗?老百姓堵着你的家门口,臭鸡蛋烂白菜砸了多少天?大同,孤军独悬。朝廷若是不支持,天下云云之口都会咒骂朝廷!可是支持谢慕华支持大同就是把大宋的根基动摇,朕,的确两难的很啊!
包括高铭在内的,这几位赵德昭的亲信大臣都清一色的闭上了嘴巴,如今,他们的确是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被谢慕华给牵着鼻子走。
若是李崇矩眼前一亮:若是西北那边有什么动静的话,谢慕华可就分身乏术了!
西北?赵德昭想了想:那儿现在是石保庆在那里看着。朕觉得,石守信十有**都已经站在了谢慕华那一边。还能指望他儿子做什么?
那倒不尽然,石守信是石守信,石保庆是石保庆。臣以为,若是有一位重臣,愿意亲赴西北,说动石保庆,兵压河东,也是一着妙棋。只是要去的重臣,不但要有三寸不烂之舌,还要有为朝廷牺牲的准备。这样的人,只怕是不太好找啊!李崇矩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开始嗯嗯啊啊起来,能不能说得动石保庆是一回事,别自己去了没命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西北那里,因为刚刚平定了党项人的叛乱,所以驻军还是很多,石保庆在西北的地位也很高,并非是一般的安抚使能相比拟的。
这里最安心的也就是赵普了,这位老人家,心知肚明,自己不会去什么西北说动石保庆去。年纪大了也是一件好事。赵德昭的眼光在众人身上转来转去,还没来得及落在谁的身上。
忽然间,御书房门外传来一个小太监惊恐的叫声:官家官家
赵德昭厉声斥道:何事如此慌乱?
小太监战抖着声音,壮着胆子说道:官家,后宫出事了!
【第六十七章 天大的冤枉!】
赵德昭脸色一变,长身而起。几位大臣一听是皇帝的家事,自然也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在这里打听,便一个个找了借口,告辞而去。
小太监看到大臣们远去,这才小心翼翼的凑到赵德昭的身边,低声说道:官家,绿荷姑娘出事了!
赵德昭一听是这话,急忙快步走出御书房,也不管在一旁伺候着的宫女太监,径直就朝后宫走去。小太监急忙提着袍子,快步跟在赵德昭的**后边。小太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看着赵德昭的脸色,就知道有些不妥。现在具体的情况,小太监还不敢去和赵德昭说。今天,后宫里的腥风血雨,只怕是避免不了了。
冬日里的阳光并不能驱散赵德昭身上的寒冷,他的心里也是一阵莫名其妙的紧张。一听说后宫出事。赵德昭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可是他似乎觉得有些不妥,看着那小太监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德昭竟然不敢去问到底在后宫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太监绕到赵德昭的身前,快步在前边带着路,赵德昭心知肚明,这就是前去绿荷居住的院落的道路。原本伺候在御书房的太监宫女们拼命跟了上来,他们在宫中走路都是有规矩的,在皇帝面前更加不敢放肆,可是他们的脚步怎么可能跟得上赵德昭,只得暗暗叫苦,低着头咬着后槽牙,一个劲的走着。
绿荷居住的院落就在前边,原本守在外边的人,一个都看不到了。隐约还可以看到在院子里,似乎有不少人在走动。赵德昭心急如焚,一脚踏了进去。满园的太监宫女立刻跪下施礼。
赵德昭也不理会他们,直接走进了绿荷的房间。房间里一片纷杂,还有两个宫女正神色慌张的在伺候着绿荷。有个花白胡子的老太医,正在抓着绿荷的脉搏,愁眉苦脸的把脉,时不时还叹息一声。赵德昭急忙抢过去问道:出了什么事?
老太医一回头看是皇帝来了,吓了一跳,正要参见皇帝,却被赵德昭一把拉住,急促的问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官家,老臣并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只是现在绿荷姑娘身体十分微弱,老臣已经给她灌了药,暂时还不敢说是不是能保得住性命!老太医实在是很老实,这样的话也交代了出来。赵德昭看了过去,只见绿荷闭着双眼,脸色一片苍白,连一点点血色都看不到。往日那娇艳欲滴的双唇,现在看起来毫无颜色。神情萎靡的很,呼吸也是极为微弱。胸口随着那缓缓的呼吸一起一伏,可是却显得是那么的无力!
为何会如此?赵德昭厉声问道。
老太医壮着胆子答道:绿荷姑娘应该是中了毒。毒性十分猛烈,所幸绿荷姑娘运气不错,并未服下太多。饶是如此,一条性命也已经去了七成。还好老臣来得快。用黄汤给绿荷姑娘先服下,冲淡了毒性。跟着用金针给绿荷姑娘通脉。暂时吊住了绿荷姑娘的性命。但是,老臣斗胆说一句,若是到了明天早上,绿荷姑娘还无法醒来的话,老臣也无可奈何了!
赵德昭并不愿意将怒气迁到这老太医的身上,况且,这位老太医在太医院的时间也不短了,时常给宫中的人看病。就算是赵德昭也喝过不少他开的药。于是挥挥手道:你先出去候着吧。待会儿再来看着绿荷姑娘,你毕竟年纪也大了,叫太医院多来几个人,这一夜,要好生看着!
老太医没想到赵德昭居然没有找他的麻烦,大喜过望,便告退到了一边。可是那两个伺候着的宫女,却知道自己的运气没有那么好。小心翼翼的等着赵德昭的问话。
看到那个老太医转身把门给带上了。赵德昭厉声问道:到底今天宫里出了什么事?你们知道什么,全都告诉朕,要是隐瞒一句。朕就要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小宫女打了个哆嗦,其中一个年纪看起来略长的宫女壮着胆子说道:今日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中午时分,绿荷姑娘说想吃四喜丸子。小婢便去叫御膳房做了送来。送来之后,绿荷姑娘吃得也很满意。可是一份午饭还没有吃完,绿荷姑娘就忽然打翻了饭菜,抱着肚子摔,说是疼的厉害。刚说完话,就咳了好几口黑血。小婢一看不好,就马上叫人来了,又叫腿脚快的小太监跑去太医院请了老太医来小婢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好了,够了!赵德昭冷声说道:这不管你们的事,自己管牢了嘴巴,不要到处乱说。若是宫里有什么风言风语,你们便自己了结了吧!
宫女们死里逃生,看到皇帝并不责怪自己,长出了一口气,哪里还敢到处乱说,便急急忙忙答应了下来。
赵德昭看了看还躺着的绿荷,依依不舍的走了出去,吩咐太医院多来几个人,务必要想尽办法把绿荷给救活了。这才转身朝外走去。
一开始前来报讯的小太监凑到赵德昭的身边,低声说道:官家,御膳房刚刚传来消息,有个小太监投井自杀了。尸体刚刚捞出来。官家
朕心里有数!赵德昭一脸的怒气几乎要控制不住,甩开袖子大步朝王皇后所在的后宫走去。太监一看,这下可真是大事不妙了。眼瞅着皇帝皇后,十有要闹起来。可是这些人下人,又怎么敢去管皇帝的家事?只得无可奈何的跟着赵德昭走着。
到了皇后寝宫的门外,赵德昭吩咐那些太监宫女都在外边守着。自己却冷笑一声,大步走了进去。皇宫寝宫服侍着的太监宫女也不少,只不过眼看着他们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看到皇帝脸色不善,这些宫女们低着头哪里敢说话。赵德昭冷声道:都出去候着!
这厢儿,王皇后已经知道赵德昭来了。自从赵德昭要立绿荷为德妃之后,王皇后就气得好几天没出去散心了,除了每日去宋太后那里请安之外。王皇后简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就自己在后宫生闷气。听人通报说赵德昭来了,王皇后心中还暗自有些欢喜,莫非是赵德昭顾念夫妻之情,过来看看自己?
可是走出门一看,王皇后就呆住了,赵德昭现在的脸色堪比阎罗王,铁青着的脸色,把平日里的温文尔雅一扫而空。双手紧紧的攥在一起,似乎若不这么用力捏着,赵德昭就要忍不住打人似的。
官家王皇后才叫出口。
赵德昭忽然一把抓住王皇后的手腕将她拖入房内,随手将房门重重的关上。王皇后暗吃一惊,用力甩开赵德昭的手,叫道:官家,你这是要做什么?
朕要做什么?赵德昭冷冰冰的说道:你做的好事。朕来问你,今日绿荷中毒,可是你的主意?
赵德昭忽然冷笑一声:朕知道你不会承认的,好个天衣无缝的计划。这边叫御膳房的太监下毒。那边就将那太监推入水井,做了个畏罪自杀的假象。杀人灭口,好高的手段啊!只是后宫之中,哪个能有这样的本事?你可别告诉朕,这件事,你一点也不知道!
王皇后看着自己这个已经同床共枕十来年的夫君,如今的赵德昭就像是一个陌生人似的。那一股冰冷的寒意,像是随时都要把王皇后给吞噬掉,王皇后打了个冷战。颤抖着声音问道:官家,臣妾真的一点也不知道,什么投井的小太监,什么绿荷姑娘中毒。臣妾一无所知啊
你一无所知!赵德昭嘴角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忽然大笑道:哈哈哈,你倒是一句话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可是你能骗得了朕?绿荷在宫中与世无争。从来都是一个温顺的女子,她在宫中会有什么仇家?再说了,宫中就算是有人要和绿荷过不去,又怎么能弄到如此烈性的毒药?又怎么能指使御膳房的人下毒?除了你!
只有你!赵德昭冷冰冰的看着自己的妻子:你怕她夺了你的宠爱,你怕她抢了你的位置,你怕自己在后宫的地位不保。你处心积虑,想要她的性命。哪怕这只是一个与世无争的恬静女子,你也不肯放过她。你的心,还真是好毒啊!
王皇后颤声道:绿荷姑娘出事,臣妾真的不知道,她如今可好?
好?赵德昭冷哼一声:好得很,若是到了明日还醒不过来,她便要魂归天际。到时候你就心满意足了?
臣妾冤枉啊!王皇后虽然平时敢和赵德昭争辩一二,可那是平素的时候,大宋的皇帝果然发怒的时候,王皇后也不敢再顶嘴。如今天大的帽子扣了下来,叫王皇后怎么敢吭声?怎么能不和赵德昭分辨!
还说冤枉?赵德昭怒喝道,一把掐住王皇后的粉颈,将她按在墙上,手指渐渐加强了力道,掐得王皇后几乎喘不过气来,她的脸色渐渐涨红,舌头都已经忍不住伸了出来,双手抓着赵德昭的胳膊,却还在无力的说道:冤枉啊官家
【第六十八章 逼朕】
一朵飘渺的云彩缓缓的挡在太阳之前,皇宫中的光芒似乎一下子就昏暗了下来。沉寂的宫殿之中,只能听见赵德昭粗重的喘息声,和王皇后那急促而又微弱的呼吸声。
官家王皇后支撑着说出着两个往日她不知道说了多少次的词。悲哀的看着赵德昭。
你们都在逼朕!赵德昭的脸上一根根青筋都爆了起来,鲜血涌上面门,将他平日里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脸庞显得无比狰狞。赵德昭咬牙切齿的说道:你们都在逼朕
他的手似乎松了那么一点,王皇后急忙喘息两口气,紧紧的抓着赵德昭的胳膊,眼巴巴的看着这位大宋的皇帝,祈祷他接着说下去,千万不要再为了绿荷的事发疯。赵德昭现在的模样看起来就像是地狱里的魔鬼,让王皇后不寒而栗。这哪里还是同床共枕了十余年的老夫妻?这简直就是面对着自己的杀父仇人!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在逼朕!赵德昭无力的垂下右手,却下意识的把王皇后的手腕紧紧的握在手中:朕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如何!如今,朕什么都明白了!
当初父皇说,朕是未来的大宋天子,教朕宽厚待人,教朕事必躬亲。可是父皇为什么让叔父坐上开封府尹的位置?看着他培养自己的势力,却不去管。为什么?你能告诉朕吗?朕一直都想不明白。赵德昭眼中闪过一丝悲伤,苦笑道:想要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却看着自己的弟弟在开封府培养势力。这不奇怪吗?父皇不知道要限制叔父吗?谁能告诉朕,父皇到底在想什么?
王皇后不敢大意,顺着赵德昭的口气说道:或许太祖皇帝有自己的想法
什么想法?赵德昭的火气似乎又要冒了出来,冷笑着叫道:朕不知道,到了叔父登基做了皇帝,搞出来什么金匮之盟。这样的弥天大谎,难道朕不知道吗?若是真的有金匮之盟,为什么父皇从来没有说过,也从来没有立叔父为皇储?这不是天下间最大的笑话吗?可是,居然就是有人相信。最荒诞的是,朕居然还是靠着这个莫须有的金匮之盟坐上了皇位。
无论如何,大宋只要回到陛下手中的正统便是好事!王皇后揣摩着说道。她的手还被赵德昭抓在手中,而这位大宋皇帝随时有可能回到暴躁的状态。
朕真的很累,做了这个皇帝,每天都不开心。朝中要平衡,不能让人坐大。可是不封赏有功之臣,人家又怎么可能不起异心?平衡,平衡,说起来很轻巧。可是做起来怎么就这么难?朕本来想用谢慕华来制衡那些老将,可是谢慕华窜起的太快。朕还没来得及把老将们压下去,谢慕华都已经快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大宋要制衡武将,他却是从文入武,看看禁军里,谢慕华的威信都已经高到哪里去了?赵德昭像是在倾诉,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王皇后低声说道:禁军到底是官家的禁军,又不是他谢慕华的禁军,官家又何必如此忌惮谢慕华!
赵德昭拖着王皇后,缓缓的离开了墙角,走到椅子旁边,松开了手,无力的坐了下去,双手抱着脑袋,哀声说道:朕也不想逼他。可是祖宗遗训在此,大宋开国,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何得来。怎能不忌惮这等人。就连殿前点检这样的职位,太祖皇帝都已经给撤销了。禁军几乎是只知道有谢慕华,而不知道有朝廷了。朕再不动手,难道要等着他的部下把他给黄袍加身吗?
可是,朕怎么也没想到,谢慕华居然这么难对付啊!赵德昭的声音渐渐抬高了起来,充满了不甘的语气:他在河东路在西北不知道培植了多少势力。朕当初以为,大家各自退一步,他愿意交出兵权,安安稳稳的在家做个富家翁。朕绝对不会亏待了他。可是谢慕华不干。不但他不愿意,就连天都似乎在跟朕过不去,西北、契丹,外敌虎视眈眈。朕不用他,朝中几乎无人可用说起来,倒像是朕在逼着他造反似的!
王皇后小心翼翼的劝慰道:不是官家逼他,是他自己不识好歹!
哪里有这么简单。赵德昭苦笑连连:朕心知肚明,那个什么金匮之盟就是个荒诞不羁的笑话。可是就为了这个金匮之盟。朕都无法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看看德芳,被人一辍撵,野心顿时也起来了。金匮之盟,难道这个东西,就要世世代代把我们赵家的人折磨下去吗?
赵德昭的眼中一片怒火,如果目光可以杀人,赵德昭的双眼现在就是威力无穷的杀人利器。这也就罢了。皇帝的思路似乎已经开始不受控制,呆呆的看着王皇后:就连朕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都不行。礼部的人反对,太常寺的人反对,太后不置可否!你也不想朕娶了她!
赵德昭霍然起身,盯着王皇后,厉声喝道:可是你为什么要杀她?
王皇后两行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扑通一声跪倒在赵德昭的面前,哀声说道:官家,臣妾真的没有想谋害任何人。官家,你信臣妾
赵德昭怎么可能信她,冷冷的看着这个女子,半晌才从口中吐出一句:朕今日真是想取了你的性命。不过你好歹也是六宫之主。朕不能让你死得不明不白。明日,朕就会诏告天下,废了你的后位。你,好自为之!
说罢,赵德昭一甩袖子大步朝门外走去,王皇后跪倒,猛然听见赵德昭说道要废了她的皇后之位,心中惊惶万分,扑倒,牢牢的抱住赵德昭的小腿,哭喊道:官家,真的不管臣妾的事。臣妾什么都不知道,官家,你莫要如此无情啊!
啪!赵德昭一脚将王皇后踢开,踩着厚厚的羊毛地毯走了出去。只留下那个痛哭流涕的女人瘫坐号啕大哭。此时此刻,她只是一个即将被自己的丈夫抛弃的女人而已,什么皇后,哪怕只是一个寻常人家的女儿,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她的精神几乎已经接近崩溃。
华丽丽的分割线纵*横*中
这一夜,在开封府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然在寻欢作乐,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然在醉生梦死。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愁肠寸断。
天色刚刚大亮,守着上朝的官员们就跺着冰冷的双脚,抱着冷冰冰的胳膊,在文德殿之前转个不停。好容易等到太监出来宣旨,说是可以上殿觐见了。文武百官们急忙排着队走上了文德殿。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太监阴阳怪气的腔调刚刚落下,百官中便有人朝前踏上一步,想要说话。
赵德昭却抢在群臣之前说道:今日,朕有一件大事要宣布。后宫之中,皇后触犯宫中律例。已然无法继续为六宫之首。朕已经决意,废了王氏皇后之位。打入冷宫。这件事,现在礼部既然无人,就交给太常寺去办吧!
什么?百官一肚子的话还没来得及跟赵德昭说呢,忽然之间就已经听到了这么刺激的言论,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太常寺的官员们品级不算高,就算是太常寺卿也不过是区区四品官员而已,可是现在皇帝已经点到了太常寺的头上。站在队伍中后列的太常寺官员急忙踩着小碎步走了出来,躬身道:官家,废立皇后乃是大事。皇后母仪天下,若是没有重大过失,怎么能说废立就废立?官家,就算是皇后有什么过失,也应该昭示于群臣会议,才能定废立皇后之举啊
砰!
一声巨响,群臣抬头一看,赵德昭拍案而起,指着太常寺的官员怒骂道:朕到底还是是不是大宋的皇帝,你们到底还是不是拿着朝廷俸禄的官员。朕要你们就天天跟朕作对的吗?朕要立储,你们不干。有的说要立德芳,有的说要立嫡长子。朕说要北伐幽燕,一群人就跳出来说走桑干河才是正途。朕说要立个德妃,区区一个女子而已,礼部的官员就给朕死活推辞。难道就是你们对,朕说什么都错吗?
群臣齐齐跪下,大声叫道:臣不敢,官家息怒!
朕看你们敢得很!赵德昭似乎找到了一丝作为皇帝的快感,指着太常寺卿叫道:朕问你,废了皇后的事,你们太常寺到底办不办?
太常寺卿硬着头皮说道:官家,不是臣要不要办的问题,而是朝廷的规矩,这皇后
你滚出去!赵德昭傲然站在大殿之上,漠然的指着太常寺卿:回家养老吧!朕,用不着你!
随即,赵德昭的手指,指向另一个太常寺的官员:你说,这皇后能不能废!
【第七十章 多事之秋】
这一年的冬天注定了是多事之秋,在大宋的皇宫之内,皇后忽然重病,语无伦次,并自寻短见,所幸被宦官所救。赵德昭不得以而废后,为此,太常寺十一名官员被削职为民。礼部官员在宫中被刺杀,朝中三十余大臣联名上书,祈求告老还乡。而皇宫之外,契丹虎视眈眈,幽燕一线局势紧张,契丹人占据长城口重地,不断从中京调兵遣将,兵压镇州、定州沿线。
在河东路,谢慕华一军如同一只铁拳,深入契丹,大同方圆百里被宋军扫荡一空。宋偓领军到河东路之后,立即将援军进驻大同。宋军在七郎、六郎、呼延丕显等人的带领下,兵分数路,直逼燕山五关。契丹人不甘示弱,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亲自领军,契丹大军集结十万重兵,诈称二十万,源源不断的朝大同进发,誓要将大同夺回。
而主将却出乎意料的并非辽国两大战神,而是名不见经传的辽国马步军都指挥使瑶升,韩德让的族亲韩德威为监军。这份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让驻守大同的宋军哄堂大笑。谁人不知谢慕华的威名,谁人不知道河东宋军的厉害?你契丹人不派两位战神来,大家就已经很不爽了,现在居然派了两个作战经验极其匮乏,名声小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将领来,还美其名曰带领十万大军。这岂不是在找死?
谢慕华习惯性的将毛病在手指上溜溜的转着圈。
关定邦羡慕不已的看着谢慕华,老关自忖可以将大关刀在手中舞得比唱戏的武生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