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带着辽军穷追不舍,仅仅这一夜,宋军战死就近两万人,被俘、投敌、失踪不计其数,赵光义带来的大批珍宝、妃嫔、符印、仪仗都成了辽人的战利品,称得上是丧师辱国,各路统帅纷纷撤退,不敢再与辽军交战,辽军趁势追杀,一路从幽州追杀到涿州,沿途宋军被杀被俘无数……
赵光义身中两箭,趴在驴车上拼命的逃,耶律休哥昏迷不醒,却坐在马车上拼命的追。两军主帅这般场景纵观古今也是仅此一例。
…………
天色渐渐蒙蒙亮了,赵光义惊魂稍定,逃了半夜,毛驴身上都汗出如浆,好在涿州城已经不远。
“不去涿州!”赵光义心有余悸,看辽军这架势,追到涿州也不是什么难事:“绕过去,去金台屯!”
崔翰坐在车辕上,颠簸了半夜,早已支撑不住,听赵光义这般吩咐,只得答应一声,继续赶着驴车前进。
这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赵光义也奔波了一夜,心力交瘁,身上箭伤又是疼痛无比,只是还没有到达安全之地,赵光义还是提心吊胆,不敢停下。
谢慕华冷眼看着这驴车上的两人,右手慢慢掏向腰间的左轮手枪。
崔翰心里叫苦不迭,他也是养尊处优惯了的人,这一路上要做驴车夫,辛苦可想而知。不过崔翰如意算盘打的也响,这次得逃大难不死。又是他拼死救了赵光义出来,回到东京汴梁之后,飞黄腾达、荣华富贵指日可待!
正想的出神,忽然耳边听见一声巨响,跟着心口一疼。崔翰只觉一阵锥心的疼痛,想要回头看去,全身的力气好像都流逝了一般,半分力气也提不起来。
赵光义看着崔翰倒了下去,心里一震,扭头望去,却见谢慕华拿着一个小小的黑乎乎的东西,正朝他微笑!
————————
过瘾么?麻烦给些红票吧!
【第四十章 宋帝德昭】
淡淡的月光照在赵光义惊恐的脸上,冰凉的夜风静静抚过大地,四野里静悄悄的,远处偶尔传来一阵蛐蛐的叫声,听起来格外清晰!
“你敢弑君?”赵光义眼见谢慕华用那小巧的东西打死了崔翰,知道今天的事凶多吉少,反倒冷静了下来,他毕竟是一代帝王,这一平静下来,心思动得极快,先用言语拖住谢慕华再说。
谢慕华心中好笑,弑君?若是这个时代从小就接受忠君思想教育长大的人,可能弑君的时候还有些顾虑。但是在谢慕华的眼里,杀一个赵光义跟杀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分别,什么天子,什么紫微星转世,骗骗这时代的老百姓还行!
赵光义看谢慕华不答话,心里更是着急,说道:“朕一向待你不薄,你……”
谢慕华冷笑道:“你果真是待我不薄啊,命我监军,在青沙河迎战耶律斜轸的皇恩真是浩荡;我在得胜口苦苦等待援军的时候,数千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
“朕……”赵光义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说起。
“我替你说了吧,你想坐稳这皇位,赵廷美、赵德芳、赵德昭都是你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要能让这三人死,你根本不在乎赔上万余将士的性命,也绝对不在乎赔上小小一个谢慕华!”
谢慕华冷眼看着赵光义:“一将功成万骨枯,我明白!不过我选做将,不做骨!”
赵光义只觉得口干舌燥,无边的恐惧漫布全身,想开口说话,嗓子却干涩无比。赵光义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嘶哑着喊道:“是德昭,他叫你杀朕?”
“谢慕华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他想不想杀你,我不知道,他也没跟我说过。不过留着你,只会是我的绊脚石,反正你死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别杀朕,你要什么,朕都可以给你,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你要什么你说……”赵光义冷汗湿透了后背,借着月光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赵光义的额头上满是汗水,惨白的月色把他的脸衬映得分外凄惨……
谢慕华抬起手枪,指着赵光义的脑门:“告诉你两件事,免得你做了冤死鬼!”
“我不是什么大秦来的,更不是谢安之后,说了只怕你也不信,我来自一千年以后!”
谢慕华看着呆若木鸡的赵光义,接着说道:“你不是命人把太原城拆了,一把火夷为平地,烧死无数百姓士卒吗?”谢慕华声音转厉:“我便是太原人!”
“你自己选的!”谢慕华枪口微微下垂,扣动扳机。
“呯!”
赵光义闷哼一声,栽倒在地,身体微微抽搐,他双眼几乎要凸出眼眶,伸出手指,指着谢慕华,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是终究一句话也没说出来,一股鲜血从嘴角流了出来,脑袋重重垂落在地上。
这大宋的历史,自从赵光义被谢慕华一枪击毙开始,就彻底变了个走向,以后将如何发展,再没有人能预知了!
谢慕华急忙把手枪收了起来,却从腰间箭壶里,抽出早已准备好的箭支,照着赵光义胸口的弹孔,猛力插了进去。跟着便依样画葫芦,把另一支箭插进了崔翰的后背。
天色渐渐明亮起来,谢慕华狠了狠心,举起长箭扎在左肩上。
远处隐隐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脚步声。谢慕华急忙趴倒在崔翰身边,佯装昏厥过去。
一将飞身落马,快步跑了过来,却是惊呼一声:“皇上,皇上!”
谢慕华听得清清楚楚,那是呼延丕显的声音。心中暗喜,这一局,谢慕华已经布置许久,他寻觅机会杀死赵光义之时,赵德昭被蒙在鼓里,在宝光寺附近跟随诸位太祖旧将一起后撤,谢慕华再命呼延丕显和孔守正两人先走一步,带领一队兵马随后接应赵光义,这一下,来的刚刚好。
周围顿时乱作一团,皇帝驾崩可是天大的事,一时间甚至没人过来看看崔翰和谢慕华还是不是活着。周遭的人声越来越是鼎沸,呼延丕显、孔守正扶着赵光义的尸体哭的惊天动地……
“皇上怎么了?”这一声沉稳无比,正是有大宋第一儒将之称的曹彬。
呼延丕显声音带着哭腔:“曹大人,皇上……皇上……驾崩了!”
一旁众将大惊失色,纷纷抢上前去,围着赵光义的尸体大哭起来,像陈从信这样的赵光义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更是哭的昏天暗地,如丧考妣,一时间涿州城边哭声雷动,愁云惨雾……
到底是曹彬心思细密,收住哭声急忙说道:“快看看崔指挥使、谢学士伤势如何!”
众人这才如梦方醒,身旁还躺着两个人一动不动,一时间众将被赵光义的死骇得三魂不见了七魄,却忘了看看这两人的伤势如何。
“谢大人还有气……”呼延丕显又惊又喜,高声叫道。
这一群人顿时忙碌起来,灌水,掐人中,拔箭,包扎伤口……谢慕华死死咬着牙忍了半天不敢动弹,半晌再也忍耐不住了,缓缓一声叫了出来。
“谢大人……皇上到底是怎么……怎么遇难的?”呼延丕显一把扶住谢慕华,曹彬等人也围拢过来,个个脸上都写满了疑问。
谢慕华哑着嗓子,低声说道:“我和崔大人……过了宝光寺……就护着皇上先往涿州方向走,没想半……半路遇到一小队辽军,皇上中了箭,我和崔大人也受了伤,护着皇上拼命南行……走到此地,车子翻了,我也支持不住,昏迷过去……皇上……皇上真的遇难了?”
说到此处,谢慕华想起自己穿越以来一个月吃尽了无数苦头,好几次命悬一线,忍不住悲从中来,果真掉下泪来……
“是辽军的羽箭!”孔守正看着那支从谢慕华的肩膀上拔下来的箭,当即向曹彬说道。
此时天色已亮,大队宋军陆续撤到涿州附近,赵德昭、杨延昭、潘美等人终于也来到此地。
“郡王,你要为皇上报仇啊……那辽狗……”谢慕华哭喊着扑了过来,拜倒在赵德昭的脚下,声泪俱下。
赵德昭顿时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赵光义居然死在这里。这一仗,他为了明哲保身,一直随着大将们缓缓后撤,也知道赵光义已经离开了战场,只不过,居然被辽军射伤,死在涿州,那……赵德昭面露悲戚之色,跪倒在赵光义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哽咽着哭喊道:“皇上,侄儿就算是上刀山下油锅,也定要辽人血债血偿……”
谢慕华拼命的抱住赵光义的尸体,哭得声音嘶哑:“皇上,是臣没用,是臣该死……臣没能护得皇上周全,皇上……臣罪该万死啊……”
谢慕华喊得撕心裂肺,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随手抓起地上的断箭就要往心窝里扎去。吓得一旁杨延昭等人急忙抱住谢慕华,死活不敢松手。谢慕华哭喊道:“放开我,是我没用,是我保护不了皇上,你们放开我……”
赵德昭含着眼泪,抓着谢慕华的手:“非你之罪,谢学士万万不可轻生……”
谢慕华抽搐良久,终于被杨延昭抢下手中断箭……
曹彬等人收住眼泪,面面相觑。曹彬筹措半天,终于走上前去,跪倒在赵德昭的面前:“郡王,国不可一日无君。今日皇上驾崩,万民无首。请郡王即位……”
赵德昭大惊失色,急忙扶起曹彬:“这万万使不得!”
潘美、石守信也快步走了过来,拜倒在地:“郡王,国无君不行。郡王是太祖皇帝长子,理应继承皇位!”
赵德昭还要推托,四野里无数将士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
谢慕华抹着泪眼,偷偷朝赵德昭望去,只见赵德昭面有难色,委婉推托。不禁感慨万千,都说赵德昭待人宽厚,仁爱为先,今日一见,这演技足可以拿奥斯卡影帝!
赵德昭心下也是志得意满,赵光义一死,他便理直气壮登上帝位。这个抢了他皇位三年之多的皇叔,死的好死的妙……他斜眼一瞥,却见远远平躺在马车上的赵光义的尸体,心中又是一阵恨意……
三年前,太祖皇帝死的不明不白,赵光义连夜入宫,抢了皇位,开封府上下又都是他的亲信。即位以来,赵光义明里暗里排挤赵德昭等人,出征之际带着他们,又想借辽军之手除掉赵德昭……赵光义啊赵光义,你万万想不到谢慕华叫我明哲保身,不去高粱河,叫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倒害死了自己……
“众卿家快些平身!”
赵德昭这一改口,诸位臣工都知道赵德昭是答应了坐这个帝位。
“辽军穷追不舍,随时可抵涿州,请皇上早下决断!”曹彬跨前一步,这一声皇上一叫,更是板上钉钉。
“曹卿家有何对策?”赵德昭急忙问道。
曹彬说道:“眼下之计,不如入城坚守,涿州城虽然不是什么雄城,但是还有十余万禁军将士在此,辽人连夜追赶,已是强弩之末。他们轻装追击,也没有攻城器械,只要守住涿州,待辽人退兵,再作打算!”
赵德昭点了点头,环顾群臣,朗声吩咐道:“入城!”
…………
耶律斜轸代休哥发号施令,一路追杀到涿州城下,却见宋军已入城坚守,城头床子弩架了起来,辽军稍微靠的近点,宋军弓弩立刻万箭齐发。
“大王!”
萧远石纵马跑到前阵,骑在马上朝耶律斜轸施礼道:“大王,将士们追杀一夜,困顿不堪,不如收兵吧!”
耶律斜轸冷眼望着涿州城头,愤愤的说道:“倒叫赵光义跑了!”
萧远石微微一笑:“大王,末将正是有两个好消息要告知大王!”
“哦?”耶律斜轸知道萧远石这人向来严谨,他若说是好消息,那就必定是天大的好事:“快说!”
“昨夜末将率部追击宋军,擒住一批侍从。仔细盘查之后发现,原来宋国的皇储,齐王赵廷美也混在其中。”萧远石喜滋滋的说道。
耶律斜轸微微一笑,抓住赵廷美对于萧远石来说,也算是大功了吧。
萧远石继续说道:“方才末将在城外搜索宋军,抓了几个活口,一问才知今天早上就在涿州城外,宋军对武功郡王赵德昭高呼万岁。据说是赵光义驾崩,赵德昭即位了!”
“赵光义死了?”
耶律斜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休哥的亲兵说起,昨天夜里高粱河混战时射中了赵光义,随后被他趁乱逃走,难道真的是两箭射死大宋皇帝?那这一仗的战果就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赵光义不死,抓住赵廷美也只不过是抓了个宗亲而已。但是赵光义一死……耶律斜轸此人不但是个军事天才,而且擅长政务。顷刻间便已想到,若果按照赵光义之前所说的金匮之盟,赵廷美才是宋国第一皇储,赵德昭只不过是第二而已……那这个赵廷美真是奇货可居啊!
“马上加派人手探明消息,一有确凿消息,即刻回报!”耶律斜轸果断下达了命令。
萧远石应了一声,扬起马鞭,转身离去。
“我们打死了宋国皇帝?”耶律抹只看到耶律斜轸有些出神,凑了过来问道。
耶律斜轸哈哈大笑,高声叫道:“契丹的勇士们,你们听着。昨夜一战,就连宋国的皇帝赵光义也没于阵中……”
契丹战士不待耶律斜轸,早已大声欢呼起来。两军交战之中,击毙对方皇帝,这可是契丹前所未有之大胜。就算是古往今来的战役中,击毙对方皇帝的也极为罕见。契丹战士耀武扬威,战旗漫天飞舞,号角吹得震天响,涿州城下战马飞驰,契丹士卒往来驰骋,大声喊骂。城头宋军却是沮丧万分,这是大宋最耻辱的败仗……看着城下得意洋洋的辽人,宋军只能把一股邪火憋在心里……
…………
【第四十一章 首议】
“皇上,辽军退了!”孔守正快步走到赵德昭的面前禀告道。
谢慕华包扎好肩膀上的伤口,侍立在一旁,但是身边各位大臣都是脸色难看。赵德昭端坐在涿州府衙,眼下形势对赵德昭是大大的不利,就算是辽国退兵,他的危机也远远没有解除,赵德昭皱着眉头,一言不发,一手支着脑袋看着侍立在两旁的群臣,半晌才说道:“各位卿家,朕初登大宝,还望诸位卿家能竭尽全力为朕出谋划策!”
孔守正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看皇上没有答话,急忙退到一旁,站在谢慕华的旁边,低声问道:“怎么了?”
谢慕华白了他一眼:“皇上入城的时候,陈从信带了一小队人马偷偷从南门走了!”
孔守正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陈从信是赵光义的亲信,或许他怕涿州守不住,所以再往后撤?又或许陈从信临阵想开小差?这些都是小问题,怎么能让诸位大臣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呢?
赵德昭悠悠的叹了口气,陈从信这一走,只怕大宋朝就要腥风血雨了!
赵光义的儿子赵元僖、赵恒还留在东京汴梁,开封府里有十万留守的禁军,留守的文臣武将多为赵光义的心腹。陈从信十有**就要去开封报信,如此一来,若有权臣拥立赵元僖上位,十万精锐禁军足够与赵德昭一争天下。
这样的结果还算是好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要是有人有样学样,趁机自立为帝,统帅东京守军与赵德昭开战。这前有叛军后有契丹大军,赵德昭那可就凶多吉少了!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单是陈从信偷跑就已经让赵德昭心烦意乱了,偏偏又传来消息,说是乱军之中,赵廷美被辽军活捉了去。
赵德昭一听这消息,心里更是烦闷。按照金匮之盟,赵廷美才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储,而他赵德昭只能排在第二位。赵廷美虽然不是什么人才,但是就凭他大宋第一继承人的身份就可以让辽国人大做文章了。
若是辽国人立赵廷美为宋帝,至少从名义上来说,赵廷美是比赵德昭更有资格成为皇帝。辽国人也可以控制着这个傀儡皇帝,名正言顺的讨伐宋国,蛊惑人心!
谢慕华比赵德昭想得更多,历史上,金国灭辽之后就曾经扶植起一个伪齐政权,这赵廷美要是被辽国人搞出个伪政权来,无论从名义上还是从对宋朝军民的心理上,这个伪政权都要更加厉害百倍。
现在侍立在涿州府衙的都是一辈子在官场里摸爬滚打的老手了,这其中的危害几乎人人皆知,只有那一根心肠的孔守正想不到这么多。
“皇上!当今之计,应当火速班师回东京,稳定大局。”沉默了半晌,到底是老资格的曹彬第一个说话了。
他说的也对,眼下再和辽国人继续作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以现在的士气和军队的疲劳程度,根本不可能攻打幽州。倒不如先回东京,稳定局面再说。
赵德昭皱了皱眉头,他第一天做皇帝就遇到这么多难题,着实有些气恼,不过曹彬说的在理,赵德昭问道:“退兵可以从长计议。以曹卿家之见,应当如何营救齐王?”
齐王便是赵廷美,赵德昭不说皇叔,却说齐王。虽然只是个称呼,但是诸位大臣都听得出来,齐王而已,要是真的碍了大宋朝的国运,一个王爷嘛,不如就殉国吧!
曹彬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不如遣一能言善道之士,为我大宋使节,与辽人议和。看能否以金银财帛赎齐王归来。辽人风俗,一贯都可以财物赎买战俘。”
“曹大人,若是辽人不同意呢?”
曹彬急忙抬头,看看是谁跟他唱对台戏。
这一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站出来说话的居然是一直在赵廷美身边行走的、区区从六品开封府推官吕端。
吕端原本就没有来这里说话的资格,是谢慕华得知赵廷美被辽军掳走,吕端混在乱军中逃生之后,特意向赵德昭禀告,把吕端也带了过来。
“那依吕卿家之见,该当如何?”赵德昭这一说话,曹彬就不好说什么了。
吕端大步走出班列,朗声道:“微臣以为,如今之计,皇上当诏告天下,幽州一战,先帝驾崩,齐王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为万民计,依太祖皇帝金匮之盟,登基为帝。如此一来,名正言顺,就算辽人想利用齐王做什么文章,也无处下手!”
“那齐王就不救了?”孔守正是个直性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吕端正色道:“一定要救。曹大人所言极是,遣使前往辽国,两家议和。力争将齐王赎回。如若辽人坚持不放人,那我大宋只有厉兵秣马,再与辽国开战!”
此言一出,府衙里的大臣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
谢慕华急忙走出班列,站在吕端的身边:“诸位大人,我军现在是疲劳之师,但是反观辽军,十余万大军不分昼夜赶路,又是走的偏僻小路,方能在短短数日之内赶赴幽州,辽军也已是强弩之末。”
谢慕华见众人的眼光都盯在他的身上,继续说道:“再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辽军为了解幽州之围,轻装出战,随军没有多少粮草,总计将近二十万辽军不可能都驻扎在幽州,必然要陆续撤走。至少两个月内,辽军都无力再展开大战。反倒是我大宋,为了北伐幽燕,在河北路、京东路征集民夫,积蓄粮草,虽然现在士卒困顿,但是只要有段时间休整,随时可以再上幽州。以短期来说,这仗,我们打得,辽人打不得!”
这一番话说得就连赵德昭在内一众大臣纷纷点头。
“谢学士果然见解非凡!”就连潘美都忍不住夸了谢慕华一句。
赵德昭想了想:“那以诸位卿家之见,派哪位出使辽国呢?”
诸位大臣又是纷纷低声议论起来,谢慕华也低着头,缓缓移动脚步往班列里走去。去辽国出使?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的活。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历史上真正做到的并不是很多,反倒是很多君主喜欢把那些使臣给烹了,剐了……谢慕华可没那么傻,去辽国?谁爱去谁去!
“臣保举一人出使辽国,必能化干戈为玉帛!”呼延赞大步走了出来。
谢慕华微微一笑,呼延赞跟他可一句话都没说过,估计是不可能想到他谢慕华,看看是哪位大臣倒霉,被靠山王呼延赞点名吧?
“呼延卿家保举何人 ?'…99down'”赵德昭知道呼延赞轻易不发表意见,他一开口,言必有中。当初赵光义提出北伐,崔翰说以禁军之精锐,攻取幽州易如反掌。大臣虽然知道不妥,但是也不敢吭声。只有呼延赞说了句:易如反掌?只怕这掌不好翻啊!
呼延赞大声道:“臣保举开封府推官吕端出使辽国。”
谢慕华不禁望向呼延赞,这老将打仗没得说,这次选人没想到也是极有眼光。吕端的才华不必说了,后来的宰相之才。最重要的是吕端此人对辽国局势了如指掌,又是一直跟随赵廷美的人,选他去,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石守信也走到府衙中央:“臣也以为吕端是不二人选。他在开封府任职多年,见多识广;吕大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解过人。方才大家也都听见了,吕大人一番剖析,将齐王被俘之危害轻描淡写便已化解。这前去辽国,与辽主剖析利害,让两国休战之责,实在是非吕大人莫属!”
吕端急忙跑了出来:“皇上,微臣官职低微,才疏学浅,若是微臣出使,岂不是让辽国人笑我大宋无人 ?'…99down'请皇上另选贤能!”
“吕卿家不必过谦……以卿家之才,必能不负所托。朕封你为从三品正议大夫,出使辽国一事,由你全权负责。”赵德昭轻声说道。
吕端知道无可推脱,当即叩头谢恩。
赵德昭叹了口气:“辽国那边听了诸位卿家的言语,朕还不算担心,但是东京……那陈从信若是逃回东京,如何是好?”
潘美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阴郁的就像一块铁板,这时冷冷的说道:“皇上,依老臣之见。派出八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