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盗(雪山)-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相公,这次谢慕华立得功劳很大,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弥德超低声笑道。

赵普左右望了一眼:“此话怎讲?”

弥德超凑了过来:“赵相公,你想,谢慕华身为监军,平了交趾,又令大理国臣服,虽然大理国没有并入大宋版图,但是大宋驻军在大理,控制了军权等同是占领了大理,假以时日,大理国就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他一人带军,平定两国。就算是开国名将曹彬枢密使大人也只不过是平三国而已。大宋重文轻武,太祖皇帝也说过,文官贪就贪吧,一百个文官也没有一个武将对国家的危害更大。谢慕华功劳大,现在已经是枢密副使,要是再升官的话,可就犯了功高震主这四个大字了!”

赵普沉吟不语,功高震主,就连石守信、曹彬、潘美这样的大臣都逃不过功高震主的命运,被赵匡胤束之高阁,要不是打仗还需要他们的话,只怕他们连出征的机会都没有。现在大宋军权三分,三衙、兵部、枢密院互相制衡。要是弥德超的计策得行,那谢慕华就要遭了赵德昭的忌讳了。

赵普心中通明,可是嘴上却什么都没说。

弥德超忍不住接着说道:“下官已经联络了一批新科进士,他们只不过是官场新人,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能治国平天下了,其实什么都不是。这些人一经下官说道,就说要联名为谢慕华请功。赵相公,您想,呼延赞是靠山王,曹彬、潘美都封了国公,位列三公九卿。谢慕华年纪轻轻就要和这些名臣大将并列,皇上怎么可能不忌惮他?”

“所以下官以为,这次请封之后,等待谢慕华那家伙的,其实应该是贬职!”

弥德超一番话说完,颇有些洋洋自得。他一向自负眼光准,看得清风向,揣摩上意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一招釜底抽薪,对于谢慕华来说,简直是一击即中。叫他防无可防。别人要是诬陷诋毁谢慕华,那他可以向皇帝申辩,可以鸣冤。可是现在大伙儿不是和谢慕华找麻烦,而是要为他请功。

这件事情要做的漂亮就要做出一副,枢密院上下一心为谢慕华摇旗呐喊的姿态,再加上其他的官员,造成一种谢慕华已经收拢了许多人心的样子。皇帝,自古以来都是一样,自己手中的权力最重要,什么大臣,杀了一个还有一群,哪怕是栋梁之臣又怎么样?只要是威胁到了皇权的人,一概没有好下场。大宋虽然不怎么杀大臣,但是流放到交趾去,也叫人很是无奈……

赵普不得不说弥德超这条计策确实毒辣,随即点了点头:“也好,这次不管怎么说,谢慕华都是立了功的。”

弥德超心中大乐,他一世为人都是为了个官字,可惜性格急躁了点,又多少有些不识大体,一直得不到重用。自从投靠了赵普之后,算得上是青云直上,虽然现在的官职不高,可是他管的是钱粮。这里边的油水有多大就难说的很了。就好比南征军伤亡数千将士,至于到时候要补兵,补多少兵……这些粮饷就算随便从指甲缝里挤下来一点点也足够弥德超吃饱了,不过弥德超志向远大,他的眼里是将来的枢密使的位置,现在……才刚上路呢!

两人计议一番,便分头离去了。

翌日早朝,赵德昭志得意满的坐上龙椅,也难怪他的心情特别好,原本只不过是准备收复交趾,没想到谢慕华顺手牵羊把大理国也牵了过来,大宋现在有钱,不在乎在大理国多驻扎一支兵马,况且要是怕那里的兵马割据的话,老办法啊,调防,两年换一批兵去那儿呆着,又能有什么麻烦?这次仗是打得行云流水,拿下交趾和大理之后,占城几乎就是不战而下。占城的国王颠颠的派人来进贡,现在还走在半路上呢,可是赵德昭压根就没准备见人家。失之西北,取之东南。占城这块地方小是小了点,可是蚊子大腿也是肉,不要就太浪费了。而且周渭也上书说了,占城只不过是弹丸之地,改天等在交趾的宋军休息的差不多了,就顺手把占城拿下来。

看着下边站得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山呼万岁,赵德昭带着微笑说道:“众位爱卿平身!”

早有值殿太监高声唤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启奏!”从文官的队列里走出一个年约四十的官儿,他长身玉立,容貌清秀,穿的是四品官服。

赵德昭一看,却是大理评事张齐贤。

赵德昭素来对张齐贤的印象不错,张齐贤是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州里原有凡劫盗一律处死的成规,但张齐贤却对具体案情作具体分析,力争救活一些胁从的人。荆、桂之间水递铺夫有数千户,多半缺吃少穿,张齐贤就上奏朝廷减其一半邮役,使其有余力从事生产,以改善生活。算得上是一个鞠躬尽瘁,颇有才华的官员。

赵德昭问道:“张卿家有何事启奏?”

张齐贤大声说道:“臣要弹劾枢密院知院事谢慕华……”

这句话一出口,朝堂之上顿时议论起来,赵普看了看张齐贤,稍微露出一点儿诧异的神情,却没有说话,其他官员就顿时来了劲了。弹劾谢慕华,这是好事儿,快大半年没人弹劾他了,再说了,谢慕华在赵德昭眼里这么得宠,大家伙儿也都挺嫉妒,一听说弹劾谢慕华,除了王旦等谢慕华那一边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兴奋不已。

赵德昭心里也有些生气,谢慕华如今不在朝堂,当初是自己叫他到了交趾之后见机行事的。就算谢慕华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上边也有皇命在身,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大错误。张齐贤一贯严谨认真,有时候些许小事在他的眼里就成了大事情……

张齐贤就像没听到其他官员的议论似的,大声说道:“臣要弹劾枢密院知院事谢慕华,他是南征监军,却贪生怕死,留在大理国不敢往交州前线去,一应事务都推给杨延彬指挥使。须知杨指挥使年纪轻轻,经验不足。自太祖朝以来,大宋便有监军,一来是督促将领,二来也是查缺补漏。可是谢慕华却置监军职责于不顾,逗留大理城。此其罪一也!”

“其二,皇命谢慕华攻打交趾,他却跑去大理国,趁着乌族和白族造反,进兵大理。那大理国并不是大宋的藩属,大宋的将士没有任何道理要去大理国抛头颅洒热血,捍卫大理段氏的江山。况且当初太祖皇帝也说过,大渡河以西不是大宋国土。如今段素英殿下才到开封府,还在枢密院等候皇上宣召。谢慕华就擅自答应驻军大理……如此独断专行,目无朝廷,实在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臣恳请皇上下旨,将谢慕华发送大理寺问罪!”

赵德昭气得火冒三丈,下边的官员却都小声说了起来,赵普叹了口气,可惜弥德超官职太小,没法上朝,不然的话,今天的戏就好看了。但是张齐贤,他和谢慕华无冤无仇,张齐贤一向为官也颇为中庸,为何今日突然暴起发难了呢?

还没等赵普想明白,赵德昭就不耐烦的叫道:“退朝!”

【第十五章 皇上最圣明】

回到后宫,赵德昭越想越是不对,就算张齐贤这个人再怎么刻板也好,也不会看不出来谢慕华其实是对朝廷有功的。谢慕华在大理国翻云覆雨的手段,逼反高氏,将三家的力量全部毁于一旦,占领了大理,大宋的国土足足增加了两成。

“来人啊!”赵德昭叫道。

跟在身后的太监急忙跑了过来。

“把张齐贤给朕叫到福宁宫来。”赵德昭说完一甩袖子便走了出去。

过了没多久张齐贤就来到了福宁宫,看到赵德昭一脸怒气的样子,张齐贤却诡异了笑了笑。这下跪的礼仪并非是自古就有,除了上朝之外,臣子见到皇帝很少要跪下。倒是到了清代,臣子已经不再是臣子,而是皇帝的奴才,所以膝盖发软,到处都要跪了。张齐贤只是施礼,然后站在一边,静悄悄的等着赵德昭训话。

沉默了一会,赵德昭终于耐不住性子了:“张齐贤,你可知道朕为什么叫你来?”

“皇上,你怎能直呼臣的名字?”张齐贤忽然翻脸了,比翻书都快。

赵德昭顿时哑口无言,那倒是,古人有古人的规矩,直接叫人名字是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就算是皇帝直呼臣子的名字,也是失礼的行为。赵德昭也是气昏了头,脱口而出就叫了张齐贤的名字,没想到张齐贤还较真起来了,一翻眼就看着赵德昭,脸上的怒气比赵德昭还浓厚。

“哦,是朕失言了。”赵德昭的气势顿时弱了三分。

张齐贤这才说道:“想必皇上对臣在早朝时候弹劾谢大人有些气愤,这才失礼了吧?”

赵德昭一提起这件事,火气就又上来了,这次总算是记得叫了张齐贤的字:“师亮,朕知道你是个人才,当年太祖皇帝就非常欣赏你,说你将来必然是宰相之才。放你到衡州也是为了让你多磨练一番,到时候回到中书,登阁拜相自然不在话下。可是你怎么也不识大体,弹劾起谢副使来了?”

张齐贤看了看站在赵德昭身后的太监,赵德昭会意,一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两边的太监快步走了出去,回手将门带上。

张齐贤这才说道:“皇上,不是微臣要和谢大人作对。而是这些日子来,大理寺里许多人都在说谢大人这次立功不小,回到东京之后应该会好好封赏一番。微臣听了这些话,再去枢密院、中书走了一圈,到处都有许多人在这么说。微臣以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赵德昭到底是帝王家的出身,一听这话,顿时想到了:“你的意思是说,怕谢卿家功高震主?”

张齐贤摇了摇头:“就算谢大人功高震主也没什么大不了。现在的大宋和唐朝不同。三衙、兵部、枢密院各有各的权力。谢大人就算是功劳太大,也只不过是带了一万五千禁军出去打仗而已。他能调动三衙的禁军?他能将中书控制在自己的手下?这些都不可能,那谢大人根本就震不了主。反而,微臣以为这几天来,这些话语在各部流传,像是有人故意而为之。倘若微臣所猜属实,那谢大人回来之后,皇上可真封赏不得了!”

“功必赏、过必罚,这才是明君。师亮,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赵德昭叹了口气。

张齐贤笑道:“皇上,您想想,若是您封赏谢大人的话,他年纪轻轻已经是枢密副使。而现在正二品以上的官员都是朝中老臣,一个个不是跟着太祖皇帝打天下,就是跟随太宗皇帝立过汗马功劳的。谢大人既然无法动摇他们的位置,就只能封爵。可是封爵也难以定夺,靠山王未平一国而封王,曹枢相平定三国才封国公。那给谢大人什么爵位都不是很妥当,与其如此,倒不如……”

张齐贤狡黠的看着赵德昭:“微臣听皇上提过,说谢大人想要外放出去磨砺一番,既然如此,何不让谢大人去江南东路担任江南东路安抚使,知江宁事?”

“为何如此?”赵德昭不解的问道。

张齐贤解释道:“皇上,江南富庶,大宋赋税十之六七出自江南,如今江南沿海与诸国通商,谢大人是从大秦归来,让他和化外番邦打交道,那是人尽其才。其次,江南是大宋重地,也需要皇上信得过的人去坐镇。自从江南平定之后,许多都还是前朝的官员在江南挂着空衔。财赋、仓储、刑狱颇为混乱,眼下正是要人去江南镇住局面的时候……”

“安抚使……”赵德昭若有所悟——江南东路的运转使是王溥。

让谢慕华去江南东路担任安抚使,就是把谢慕华放在王溥的身边,大宋路一级的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转运使就是监司的最高官员,而安抚使是帅司的最高官员。宪司和仓司都要受到监司和帅司的管辖。

而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谢慕华要兼任江宁知州。因此,谢慕华手下将设有管军的幕职官和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为防止安抚使权力过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抚使要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的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

而王溥是赵德昭的岳父,又和谢慕华有过节,这样即使把谢慕华外放出去,也不担心他会在江南培养出自己的势力。因为王溥的那双眼睛自然是死死的盯着谢慕华,巴不得谢慕华出一下小毛病,自己趁机大做文章呢。

而到了江南东路,一来满足了谢慕华外放的请求,二来平衡了各方的势力,三来就是堵上那些想架空谢慕华的人的嘴巴。那些人想要赵德昭以为谢慕华功高震主,但是赵德昭给他们来个将计就计,将谢慕华外放到江南,这样一来,大家其乐融融,赵普一系觉得自己的计策成功了,谢慕华也是心满意足,其实一切都在皇帝赵德昭的掌握之中。

“张卿家……这件事……就这么办,好么?”赵德昭还是有些踌躇。

毕竟谢慕华是立了功的,要是不封赏的话,难免堵不住别人的嘴,又怕谢慕华真的不满。赵德昭对谢慕华还是颇为倚重的,也早就打定主意,等谢慕华再外放磨砺之后先把他扶上枢密使的位置,将来任同平章事,登阁拜相……可要是逼得自己的心腹起了异心就不好了。

“皇上,谢大人封是封不得,封了他,若是有人兴风作浪,就不得不剥去他的权力。但是可以赏。而且他是监军,仗的确不是他打的。皇上封杨家也是一样啊。咱们大宋的公主下嫁的都是武将,太祖皇帝的妹妹燕国公主不就是下嫁了大将高怀德吗?杨延彬指挥使年纪轻轻,尚未婚配,皇上在皇族之中挑选才貌出众的女子嫁给杨延彬。他是皇上一手提拔出来的,这次南征打得漂亮,早晚是大宋的名将。既然如此,招为驸马岂不是更好。到时候皇上就对谢大人说,让谢大人为媒,将公主下嫁杨七郎。杨家自然是心满意足,而皇上也可以说是谢大人在交趾立功,回来做媒也做的好,赏赐财物就行……”

张齐贤一番话说动了赵德昭。

有宋一朝,皇室多和武将世家联姻,大宋重文轻武,可是选驸马的时候却是重武轻文。这倒是颇为有趣,因为皇帝也明白,治理国家是要靠文臣,可是保卫大宋就要靠武将。尤其大宋先天不足,契丹辽国虎视眈眈,西北党项蠢蠢欲动……武将,不笼络是不行的。

宋太祖妹妹燕国公主下嫁大将高怀德,宋仁宗的四个女儿,三个都嫁给了武将之后。许国公主嫁吴越王曾孙、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鲁国公主嫁曹彬后裔、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魏国公主则出嫁开州团练使郭献卿,不是将门就是功勋之后。

联姻……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不过,这件事也颇为难……”张齐贤长叹一声:“杨家七个儿子五个已经成婚,这次立功的是杨七郎,可是六郎还没有成婚。有道是,兄长未娶,弟弟怎么能先成亲呢?”

“这还不简单?挑一个宗室之女嫁给六郎不就行了。”赵德昭说完自己也摇摇头:“不妥,杨家娶了两位公主,就实在是太招摇了。可是公主许婚给七郎,却叫六郎娶个普通女子,也不好。要是身份地位能接近公主的,靠山王的女儿已经嫁给了谢卿家……可恨曹爱卿生了七个儿子都不生女儿,潘太师倒是有个女儿,不过……年纪太小了。”

张齐贤微微一笑:“皇上别忘了,还有一位女子未曾婚嫁,待字闺中,她的身份地位,可不比公主差多少……”

“谁?”赵德昭有些迷糊,难道自己有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妹妹?

张齐贤低声说道:“周世宗柴荣陛下的五公主、当今在华阳的柴郡主,岂不是正好?”

柴家?赵德昭摇了摇头:“不妥……”

张齐贤急忙说道:“皇上,这可没什么不妥。柴家现在人丁凋零,一脉单传而已。对大宋自然无事,杨家对皇上忠心耿耿,许婚柴郡主和公主,让杨家感激皇恩。岂不是甚好?况且,嫁入杨家,柴郡主就是杨家的人了。皇上还要担心什么?”

赵德昭思索一会,终于答道:“可要是柴郡主不嫁呢?先帝赐给柴家丹书铁劵,难道朕要逼着柴郡主嫁人 ?'…99down'朕还记得,柴郡主当初说过,愿在华阳城守着柴家宗祠,终身不嫁。”

张齐贤沉吟道:“若然如此,微臣也没有办法。只不过有一个人一定有办法。”

“谁?”

张齐贤微微一笑:“杨六郎的妹夫、谢慕华大人!”

【第十六章 久旱逢甘雨】

大队禁军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开封府,这是得胜之师,许多老百姓都涌上街头要看看这些勇士们。禁军将士将手中的刀枪树的笔直,一个个高昂着脑袋,挺着胸膛大步走进了开封府。自从幽州战败之后,许久都没有看到大宋禁军如此威风的时候了。百战雄师的威名再次被冠在禁军的名头上。

交割了事务之后,赵德昭特意命人宣旨给谢慕华,告诉他今日就回家歇着吧,无须进宫见驾。谢慕华从大理一路奔波到开封府,骨头都已经散了,巴不得赶紧回去歇着。两个老婆都在家里等着自己呢。

谢慕华兴冲冲的骑着马赶回家中,刚刚到了门口,门童一看是谢慕华回来了,急忙大声朝院内喊道:“老爷回来了……”

一阵阵的喊声传了进去,谢慕华将马缰递给随后的侍卫,大步走进家门。

刚刚走到中堂,杨八姐和荆儿便迎了出来,有道是小别胜新婚,更何况谢慕华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两个女孩盯着谢慕华的眼睛里几乎就要滴出水来,谢慕华心中暗喜,今天晚上就可以上演一箭双雕的好戏了。

厨房里忙不迭的安排了精美的饭菜送了上来。谢慕华口中吃着饭,心思早就飞到卧房去了。正胡思乱想之间,忽然荆儿说道:“前几日我回去王府,听爹爹说,那日在朝中张齐贤大人忽然说弹劾于你,但是奇怪的是赵相公居然一言不发……”

谢慕华急忙追问半天,好在这两个女孩都是将门之后,呼延赞、杨继业也是天天要上朝的人,这里的事他们知道不少。给谢慕华说了半天,才算说得明明白白。

谢慕华暗忖道,这张齐贤的名头在后世也曾经听过,那是北宋初年的一代名相,要是没记错的话,应该还是两度拜相。这样的人应该不至于现在和自己过不去才对啊……反正已经吃饱了饭,索性便不再吃了,一卷袖子回了内堂。

一桶热气腾腾的水在卧房里散发着淡淡的雾气,谢慕华三下两下把自己扒得精光,坐进澡盆里,这澡盆是谢慕华根据后世的记忆,特意假公济私,让造兵工署的能人巧匠做出来的,形状和日本的风吕颇为接近,但是又像是中东那些地方的样式。谢慕华坐进去,热水一蒸,水力上浮,他浑身不用力,两条腿渐渐飘了起来,舒服的忍不住想呻吟一声。

谢慕华可没有让婢女伺候自己洗澡的习惯,但是放着眼前两个大美人,自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荆儿身着一层薄如蝉翼的雪白纱衣,腰间松松的挂着丝带,纱衣披肩而下,雪白的眼色衬托着乌黑的长发,极其醒目,纱衣内,粉红胸兜下,两团宛如雪球的脂玉在胸前堆起,平坦的小腹如同细窄的平原,若隐若现的香脐格外诱人,两条修长软润的长腿紧紧的贴在一起,堆起一片勾魂夺魄的三角地带,高翘浑圆的香臀之上便是盈盈一握的纤腰。一排雪白的贝齿轻轻咬着诱人的樱唇,两团羞涩的红潮早已泛滥于脸上,娇俏可人的小脸,在摇曳的烛光下分外动人,谢慕华看得心中大乐,伸手拉住荆儿的柔夷,指指自己的肩膀:“来,帮官人捏几下。”

荆儿羞答答的蹲了下来,十指轻动,在谢慕华的脖颈处按了起来。

八姐始终没有荆儿能放得开,就算是在热气腾腾的房内,还是绮罗整齐,这些日子来,她显得有些消瘦,脖颈处一片肌肤晶莹如玉,乌黑发亮的头发散在脑后,瀑布一般披落下来,刚好挡住胸前傲人坚挺之处,却叫谢慕华暗咽了一口口水,脑子里情不自禁的想到那深藏在秀发之下的两颗诱人蓓蕾……

八姐走到另一端,欠身蹲了下来,捏住谢慕华的脚轻轻揉了几下,谢慕华只觉得有些疼痛,忍不住叫了出来。

“奴家按的那几个**道……这些日子官人奔波劳碌,寝食难安,只怕是伤了胃了。休息几日之后,奴家为官人请个妙手郎中,写个固本培元的方子,好生调养一番。日后若是官人愿意,可跟五哥学些杨家内家功夫,对身体倒是好的!”八姐幽幽的说道。

荆儿忍不住反驳道:“难道我们呼延家的功夫就差了么?”

谢慕华立刻坐了起来,二话不说,也不顾自己身上水淋淋的,一把就把两个老婆都抱在怀里,左右亲了一口:“走了这么久,第一天回来,两位娘子就不要吵架了好么?”

八姐有些羞涩,推开谢慕华,轻声说道:“呼延家的功夫自然是好的,但是多以刚猛为主。我们杨家枪法便是内家枪法,讲究由内到外,官人的身子不算强壮,学杨家的内家功夫是最合适了。奴家所学非精,跟五哥比颇有不足,还是请教五哥吧……”

荆儿不满的哼了一声,不过她也知道,呼延家的鞭法、槊法都是刚猛为主,像谢慕华这般身体,拎着铁鞭走一圈只怕都要喘气了,还能练出来什么?

谢慕华叹道:“万事以和为贵,我都学,也不找五郎了,反正我也没打算当什么高手。琪儿教我内功,荆儿你就教我拳脚,这样好了吧?”

说完,谢慕华忍不住哀叹一声,我这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