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骑(阿菩)-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苏丁道:“那你自己的意思呢?”
马呼蒙道:“我没有自己的意思,王子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薛苏丁便不再劝他投降,却跟他说起当耸大宛国的往事来,这却正中了马呼蒙的下怀。薛复自改名为阿西尔以后一心信奉真神,对故国的历史反而淡漠了,甚至人前人后不喜马呼蒙称他为王子,马呼蒙满肚子都是对宁远故国的回忆,满脑子都是薛复之父临终前对他的嘱托,可惜这些他视为珍宝的怀念与责嘱,平日却找不到一个人说去,不想这时却在唐军之中遇到一个。知音,一开始还对薛苏丁有些疑忌,但三两句话说开之后便酒诣不绝,再也停不下来。这时他虽然还不肯投降,却已经认了薛苏丁这个。朋友。
他们谈论这些往事时有时候郑渭也会过来,三人有着共冉的话题与回忆。言语既投机,马呼蒙对郑渭也就生了好感。郑渭这边亦很佩服马呼蒙的忠义,命看管的卫兵平日不许无礼,又许马呼蒙每日辰、未两个时辰可以在囚帐附近走动,活动筋骨。这日马呼蒙正在外判西太阳,忽见有几骑从疏勒方向驰近,他见看管他的士兵没注意,走近了几步,心想:“这伙人看装扮不像唐军,莫非是疏勒那边来的使者?”便用心记住了为三人的相貌。
第二日,却是杨易退至附近会师,跟着郑渭便派了郑豪来通知马呼蒙收拾东西,马呼蒙是薛复的忠仆,郑豪是郑渭的老家人,薛家与郑家有着很深的关联,马郑二人也是老相识;这时马呼蒙就问郑豪出了什么事情。郑豪笑道:“我也不瞒你,咱们和胡沙加尔已经讲和,正要回下疏勒去。”
马呼蒙有些诧异:“讲和了?”
“是啊。”郑豪笑道:“博格拉汗已在葛罗岭止。口之外兵败,胡沙加尔独木难支,如今我们特使已经答应,奏请朝廷表四疏勒镇守使,为我大唐镇守西疆,世袭罔替。现在往长圾尸经派出,现在就等着朝廷任命下来了。在这段期间,胡沙加尔驻守疏勒本城,我军屯守下疏勒。双方各不侵犯。”
马呼蒙听得怔了。这局卑的变化,可远远出他想象之外,过了好久,他才道:“要是你们与胡沙加尔讲和,那,那圣战者那边”
郑豪笑道:。我大唐视诸教如一,反对的只是借着宗教名义杀人灭国,又不是和天方教有仇。圣战者如果愿意,也可以归附大唐啊。到时候我们又变成一家人了。不说了,快收拾东西吧。
马呼蒙是一个阶下囚,本来没什么东西,只是这两天张迈、郑渭、薛苏丁不断有些衣物馈赠。这时胡乱一收打成了个包袱,心里却只是想着郑豪的那一番话。心想:“昨日来的,果然是胡沙加尔的使者!”
又过一日,圣战者已经逼到跟前,而唐军果然拔营,陆续退入下疏勒。下疏勒乃这个地区第二大城市,全盛时期人口过八万人,明教起事之前人口也有五万。战事一起,逃了一大批,死了一大批。人口损失十分严重,到杨易接掌此城时只剩下不到三万人,这时五万唐民加上四府二部往里头这么一填,全城又热闹了起来。
口数虽然忽然增多。但安西唐军本有一个健全的内政组织。而且沿途随着唐军的壮大。不断吸纳各种人才,从郑家的掌柜,到大昭寺的掌事僧侣,都由郑渭一一挑选,编入功、仓、户、兵、法五曹之中,大都护长史安二不在,便由大都护府参军事郑渭代领,他年纪虽轻。但主掌五曹政务,手腕却甚是娴熟老练,将城内的民政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明教教众见唐民喧宾夺主,自然有些担心,强客陡来,弱主难压,中间不免产生粗好。马呼蒙进城这一天就连出了十几单案件。闹了起来,都来寻张特使处置。张迈道:“法曹衙门不是已立帐了么,找我做什么?”
那些人便去找法曹帐一原来城内房屋紧张,就是五曹衙门也没有办事的公署,只是在空地上立了五座大帐,作为办事的所在。
这时城内听说要审案。这是唐军入城以来第一次执法,凡好事者都来围观,将法曹大帐围了个水泄不通,法曹属吏便劝法曹参军事张德先驱散人群,张德却道:“我们威信未立,必须公开审讯,以张大公。”
他向来铁面无私。安西军民无不凛服,但在明教教众与疏勒唐民之中的威信却还未建立起来,这时心想:“如今是非常时期,这几件案子又涉及到佛教明教、汉家胡种的纠纷,若我按照唐律独断处置,就算我本身秉公办理,明教教徒也会怀疑我狗私,但又不能为了和稀泥就偏袒胡儿。”微一沉吟。已有主意,便分别请了明教长老一人、大昭寺高僧一人、唐民里老一人。三人都是在族内有甚高声望者,请他们听审。
他先调来最轻最易的案件一一起偷窃案,当场被捉获的盗窃者与失主却都是明教教徒。张德便按照疏勒明教的俗法,定了将窃贼斩手之刑。量刑之后,又请听审三老,三老都没意见,张德便请明教长老监刑。
跟着再处理一起斗殴案,这起斗殴案却是生在一胡一汉之间,依唐律,化外之人同类相犯,则依本族俗法,若是异类相犯,则用唐律。张德先问明谁先动手。跟着验明伤势之轻重,确定罪责之所在,对先动手的明教教徒判打十鞭子,对打得对方伤势较重的唐民打了二十竹板,仍然是量刑之后,问明听审三长老没意见,便请明教长老监鞭刑,请大昭寺高僧监苔刑。
这两桩案件都是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无甚难断的,但因为张德不厌其烦地走程序,便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算理完。围观看见了心中都想:“这个法曹老爷。倒也公正,就是做事太慢。这样简单的案件也审理这么久,要是再来几桩复杂的,他还不得审到明年?”
不料接下来张德审案的度却快了起来,耳听证词,口中便下决断,三老见他推断明快,量刑公正,便都说没什么意见,只半个时辰时间便将剩下的十几桩案件全部敲定,然后才一起执刑,三长老都赞张法曹执法秉公,受罚者亦不敢有怨,围观看见他判得公正,竟然就有人将一些陈年旧案翻出来请他伸冤,张德亦不推辞,按照轻重缓急,一一排期审理。
张迈刚才虽然口中说不管这事,实际上却不断派人前往打听,听说了张德的审理过程后,拍着胸口道:“这下下疏勒可大定了!咱们可以全心对付胡沙加尔和瓦尔丹了
李脑道:“却不知疏勒那边又如何了?”
唐仁孝禀道:“据我们侦骑回报,昨日我们才撤到下疏勒,今日胡沙加尔就派人出城伐薪了,看来城中燃料缺乏,特使,我们要不要派人骚扰,叫他们没法顺利取薪进城?”
李脑问疏勒城中派出多少人伐薪,唐仁孝说几百个人,李脑笑道:“疏勒城内有十几万人,在这天气下几百人出城伐薪,仍然得入不敷出,存不下柴火的
唐仁孝问:“若他们再加派人手呢?”
李脑道:“若是派出来的人多了,势必鱼龙混杂,那样会对我们的计划更加有利。”
这日黄昏,前线杨易派人传来急报说:“今天早上,圣战者已经抵达疏勒城下了!”
张迈微微一笑。说:“穆贝德私下要的那批粮草,可以给他了,还有马呼蒙。差不多也该放他回去了。”
“这就是疏勒!”瓦尔丹耸着,心情有些激动!保住了这座城市,就是保住了博格拉汗的大本营,打通了这条道路,就是打通了进入汉地的传教之道!这座城市对他来说意味着很多,很多。
胡沙加尔在秘密议和成功之前,并不知道库巴圣战者这次来了这么多人,八千多人的圣战者忽然开抵城下,他不免有些疑忌,却还是派了大将莫兰猜出城迎接。瓦尔丹就要领兵进城,莫兰特却请他自己先进城,兵马暂驻城外。
“你这是什么意思?”瓦尔丹本来满心的兴奋,这时却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
“这是胡沙加尔将军的意思,还请讲经人见谅。
瓦尔丹虽然大是不悦,心想之前那个假霍兰对自己露出诸多的不信任,那也就算了。可没想到现在你这个真胡沙加尔也是这种态度,欧马尔在旁边嘟哝了一句:“这两年博格拉汗的大业进展迟缓,就都是叫这些人给拖了后腿!”
然而胡沙加尔是主,瓦尔丹是客,既然胡沙加尔这么决定,瓦尔丹也没办法,只好先带了欧马尔先行入城。
阿西尔奉命在城外留守,他探知唐军大部队已撤往下疏勒,下疏勒在疏勒的北面,因此阿西尔便将军营安在疏勒城西北。有替胡沙加尔分担压力的意思。
不想瓦尔丹这一进去就是老半天没消息,阿西尔颇为担忧,他又派遣骑兵到城外各处巡逻,结果捉到了好几拨可疑人物,却都是借着伐薪为名出城,但不往郊外树林走却往下疏勒的方向跑的人。阿西尔正要严加审讯,北门守将哥硕派人前来知会,让他不要胡乱行动,又将被他抓住的人都要了回去。
因唐军的撤退网好是与圣战者进军同步,所以圣战者们都认为是自己替疏勒解了围。结果却遭到了这样的冷遇,先是不许大军进城,跟着连在城外巡逻都被喝阻,个个心里都不痛快。
阿西尔心想以大局为重,交出了那些可疑人物后。又约束了部下收兵回营。
这天傍晚,瓦尔丹命欧马尔出城接替阿西尔,原来他和胡沙加尔交涉过了之后,胡沙加尔仍然不肯放所有大军进城,只答应放一部分人入内。阿西尔进城之后直奔本城天方寺,这座天方寺这几年在萨图克的支持下越修越是宏伟,已经盖过了城内的佛教、袄教庙宇,本寺的掌教阿卜杜对城内的军政大事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阿西尔到达天方寺内时瓦尔丹正着罕有的脾气,连阿西尔入内也没现,正对阿卜杜说:“圣战者怀着满腔热情赶到疏勒,又打跑了围城的唐寇,胡沙加尔却不让圣战者们进城,现在对我又是这样的态度,你说他究竟是什么用心!”阿西尔见两个掌教正说话,自己就不敢插嘴,只是静静地站在瓦尔丹的后面。
阿卜杜道:“这段时间我也觉得他的动向有些诡异,哼,该不会是听信了那个谣言,内心动摇了吧。”
“什么谣言?”瓦尔丹问。
“就是说博格拉汗在岭外战败的谣言!”
瓦尔丹吃了一惊,跟着随即大叫:“是假的,是假的,绝对是假
“是啊,肯定是假的,但城内却越传越真,我真担心将领和士兵会被这谣言盅惑!”“谣言的源头。找到了吗?”瓦尔丹问。
“这些传言的源头,很多。”阿卜杜说:“有一部分,是从那些商人口里传出来的,尤其是那些粮商,但比这些商人传得更起劲的,哼。却是那些袄教教徒!”
“什么!”瓦尔丹的眼睛里闪动着火焰:“疏勒的形势,看起来比我们预期的还耍危险啊,不但城外有大敌,城内也有大敌啊!”
圣战者们抵达疏勒城下之后本来是满腔的欢喜;这时进城之后反而加倍地犯愁起来。胡沙加尔对圣战者们的到来似乎没有显露出瓦尔丹所期待的那种“大旱逢甘霜”的期待,对于唐军解围撤退,瓦尔丹认为是圣战者的功劳。而胡沙加尔却认为是自己的交涉成功。
在胡沙加尔看来。瓦尔丹不过是个宗教领袖罢了,军政大权还是应该集中到自己手里,但圣战者们虽然宣誓效忠于萨图克,但瓦尔丹却并没有要将兵权交给胡沙加尔的打算。若是唐军与回讫进行野战的时候圣战者忽然杀到。胡沙加尔也会为之振奋,但现在局面转缓,肘腋之间却忽然多了这么一支不大听指挥的军队,却反而让胡沙加尔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这一日,胡沙加尔与莫兰特商议该怎么安置这批圣战者,莫兰特道:“来的终归是一支友军,他们毕竟是效忠博格拉汗的。对我们来说总是很大的助力。
胡沙加尔冷冷道:“这疏勒没有他们照样守得住。我们现在缺的不是兵,而是粮!军仓还够用,民间可快熬不住了!友军?那为什么他们抵达城外之后,城内的一些居民与士兵反而情绪低落?”
莫兰特道:“情绪低落的,主要是袄教教徒。”
胡沙加尔冷冷道:“这帮人没有博格拉汗的号令就忽然开到这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用心。你看他下午我们和他见面时他那神情,真当唐寇是他们赶走的么?真当他们是我们的恩人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竟然责问我说为何丢了这么多的关隘土地,说什么我辜负了博格拉汗交给我的守土重任!又指手画脚催促我赶紧进兵消灭唐寇,哼!他以为他是谁?回讫的太上皇么?”
莫毛特道:“今天下午讲经人说的话是急了一点。不过应该也没什么恶意。”
胡沙加尔道:“不管怎么样,瓦尔丹要想我信任他们,就得先将兵权交到我手里,由我来统一指挥全军,那样疏勒才能转危为安,否则他们的到来只会添乱。”
就在这时手下禀报,说圣战者阿西尔求见,胡沙加尔问:“他有什么事情?”
“他说有紧急军情禀报。”
“我不见他。”胡沙加尔对莫兰特说:“你去看看他是要禀报什么紧急军情。”
莫兰特领命出去。过了有一刻钟回来,胡严加尔道:“什么紧急军情?”莫兰特道:“阿西尔说他们捉到了袄教里通外敌的证据,要我们赶紧出兵围住袄教的寺庙,捉拿叛徒穆贝德。”
胡沙加尔一怔:“什么证据?”
莫兰特道:“就是穆贝德私下向唐军买的那三百车粮食。那三百车粮食到了北门附近。却被圣战者截住了。”
胡沙加尔马上明白了过来,怒道:“现在城中正缺粮,难得唐寇中有人犯糊涂,竟然答应暗中卖给穆贝德军粮,卖给了穆贝德,还不就是卖给了我?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那三百车粮食呢?”
莫兰特道:“已经被圣战者押往他们营丰去了。”
第一二三章第一座城
疏勒并不是唐军攻克的第做城池但杨定国到达,却有一种起兵以来第一次得到一座城池的感觉。
在俱兰城也好。在恒罗斯也好,攻下之后唐军上下都有一种警惧感:随时要撤走。哪怕是郭师庸等对俱兰城桓罗斯的恋恋不舍,也不敢充分地放任自己的这种感情。可走到下疏勒就不一样了!
这是第一座唐军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尽管因为刚刚经历过战场,城内大部分是断壁颓垣,到处都是垃圾,城墙断裂处比比皆是,乍一看甚是残破,但杨定国、郭师庸都显得十分的爱惜,不顾远来疲倦,不顾天降大雪。却带着手下骑马踏遍城内城外。谈论着哪里可以驻军,哪里可以开荒。哪里可以灌溉,哪里可以放牧。张迈偶尔参与到这种谈论时,现这些老将的语气中充满了踏实感。
他们的心里。大概也是这种感觉吧。”张迈心想。
远望西北,杨定国忽然流下泪来:“老郭啊,老郭,你要是也能到这里来看看,那该多好。”
这时,郑渭已经开始进行编户的工作,在回技统治时期,回讫人用的是粗放式的管理。人口的数量只有一个具体到千的约而且还不准确。这时郑渭调动了三百僧侣与民部三百个识字者,逐务街道地进行登记工作,结果这一番登记之下现,下疏勒城内居民的情况,比他们预想中要散杂得多:
全城居民,明教教徒有大约一万一千四百人,佛教徒六千人,袄教教徒五千,还有六千七百多人没有确定的宗教信仰。全城没人宣称自己是天方教信徒。下疏勒虽然是天方教在疏勒地区的祖庭。但明教起事之初,本城的天方教徒都已经逃亡疏勒了。
若按种族,则大体上是黄种人,或者是黄种人特征比较明显的混血儿,明显白种人因为容易被怀疑是天方教,在战争出现之后也大多逃
了。
若按民族来分。那嚣,更复杂了,郑渭有些讶异地现,用一句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并无冒犯之意的话来说,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一座杂种之城。大部分人至少都有两种以上的族源,父亲是葛逻禄,曾祖是突骑施,高祖甚至有可能是唐民,也有一些根本就不晓得自己是什么民族。
西域也好,大漠也罢,这些浅演民族有一个特征,就是统治阶层号称是什么族,其族民也就被冠以某族的名号,而且经过一二代人以后便会形成自我认同,不过这种自我认同又十分脆弱,要是再来一个更加强大的征服者,统治个几十年后,同样血脉的人又会变成虽外一个民。
张迈知道这一情况之后来找郑渭,叶他将登记薄中民族这一栏淡化。
“以后,大家就都是兄弟,都是大唐的子民,不必要再搞得这么隔了。”
除了本城居民两万八千一百五十六人之外,尚有暂时迁入城内避寒的疏勒唐民农夫五万五千人,安西唐军民部八千二百人,下大雪后仍然不肯离去而随唐军撤到下疏勒的吐蕃两部、突骑施一部、昭武三部共四千八百人,再加上作战部队四府二部,口数已经过十万。
在统计的大致数字出来以后,郑渭给张迈提交了一份禀呈,告诉他若按照这个数字。唐军的粮食储备就不算很充裕。“如果将来能打下疏勒,再加上那边的十几万人,那日子可就紧巴巴了。
张迈看着这份文书了半晌的怔,当时杨易刚好就在旁边。瞧见后笑道:“最好胡沙加尔不投降,再搞出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咱们就有了理由,领兵杀进城去,将非我族类者宰个干净。这样一来粮食的问题也解决了。”
郭洛吃了一惊。责备道:“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心思!”
格易看看张迈,笑道:“我只是开玩笑,开玩笑。”
“就是玩笑。这种话也不能说!”郭洛道:“若传将出去,人家会怎么看我们!”
张迈点了点头,说:“阿洛说的对,这种话不能乱说的,阿易应该掌嘴!”就在郑渭的文了。”
杨易斜看了那文:“迈哥,不能说。那能不能做呢?”张迈呸了一声,就让郑汉将文书带回去。
郑渭拿着“知道了”三字,心想:“张龙禳这样,是自己另有主意,还是把这个难题全权委托给我处理了?”
他也知道,虽然自己政务繁忙,但眼下张迈肩头上的担子也很重
他正忙着军队的整编工作,为了这件事情,连婚期都延后了。
在杨定国抵达下疏勒以后,唐军高层就召开了一个都尉级别以上的会议,那个会议郑渭也参加了。会议的主要议程就是要进行新兵选拔和军队的再整编。
当时人口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郑渭已经估算出大致在十万人上下,因此张迈道:“我打算在这十万人里头,在选拔出四千到五千人的新兵来,在这个冬季加以练,期待看来春他们能够投入战斗。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要先对原来的军队进行整编。”而整编的重点则是撤掉昭武、乌护两部的番号。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共同作战与磨合,已不用担心昭武、乌护两部的士兵会因为番号撤出而不安,相反,这两部的士兵并不乐见自己所在部队被冠以“部”因为那样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像正规军。
“昨天我到昭武、乌护两部中巡视,士兵们见到我都说,为什么要将他们叫做部,而不叫做府。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外人。所以觉得是时候将我们的军制进行统一整编,一律以府营队火的编制来重新整合,对此大家有什么意见没?”
薛苏丁自然没什么意见,合舍里也道:“这个自然是好,不过我有个请求,新军整顿之后,我想从军中退下来,还请特使准许。”
在四府二部里头。乌护部的战斗力最弱,一路以来都是负责辅助、后勤等事务,很少投入正面战场,也没什么战绩,合舍里在知道今天会议的议题后,心想与其让别人将自己拉下来,还不如自己提出,老脸上也好看些。
听合舍里这样一说,杨定国叹道:“合舍里,你要是退下,那对我们来说可是很大的损失。”
合舍里微笑说:“我老了,现在是后生们的世界了,老家伙就该让一让路。”北沼黑头乌护的势力本来就不大,合舍里本人的能力亦不算很强,能够做到都尉级的人物,主要原因在于他归附得早,资格摆在那里,虽然他退下去以后北沼黑头乌护一系的人里头暂时没人能够顶上来,但次子室辉最近升得很快,前途一片光明,他心里也就没有什么
张迈道:“老族长退出府军,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不过我网好有另外一个想法,正好得借助老族长的大力。
因说了自己的主张。即在府兵之外,再设立农闲、市闲、牧闲三大系的民兵。农闲兵从农夫中抽选,市闲兵从甫民中抽选,牧闲即统合来归诸部的牧民,都是辅助性的兵种,平时各自家居生活。并负责维持治安,间歇性练,遇到战时有需要才编伍参战。
张迈道:“这三部人马,我想分别委法信大师、温宿海长老卑及合舍里老族长进行管理。还望三位莫辞劳苦才好。”
合舍里心中大喜。温宿海也知道这个职务权力不欣然领命。
见几大派系的代表都支持此次整编,郭洛才开始叙述此次府兵重整的计划;整个计划包括老军整顿和新军征募两大部分。
眼下唐军的战斗力。主要是四府二部,还有就是杨易接掌下疏勒,慕容春华从下疏勒原有守军中精选出来的六个营。郭洛打算经过这一轮的整编,从乌护部中也选精择良,只留下一半,即两个营的兵力。最后统合起来再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