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骑(阿菩)-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煦恍然大悟,笑道:“亲家。说到智谋,你终究胜我一筹”。说着便拱手而去。
冯道看着他的背影,再望望身后的宫殿,喃喃道:“智谋,智谋”儒生手无寸铁,在这个乱世,这点智谋又有多少用处?唉,能为百姓多谋一分平安,便是一分吧。”
一上
尾声
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对西北来说还是对西南来说都算是多事之秋。西北多了个张迈,以新兴之威一举统合安陇,声威震慑万里之外,西南则死了个割据雄主孟知祥。
孟知祥本是后唐派驻巴蜀的方面大臣,在后唐的变乱中割据自立,他正式称帝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真正掌握蜀中政权却已有多年。
当其时,中原纷扰,北方祸乱,唯有蜀中久安,孟知祥择良吏、除弊政、安流民,与百姓休养生息小就在李从何穷得连给从龙兵将赏金的承诺都兑换不了时,巴蜀却在原本就厚实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近十年的平稳展,整个西南粮丰米,百姓鼓腹诓歌。成都更是满城锦绣,遍地膏油。
可惜孟知祥没能享受到这份福分,在其最得意的岁月里忽然病逝,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孟托继立蜀国的皇位。
巴蜀有山川之隔。但与中原、湖广却广通消息,尤其西北更与兰州接壤。薛复并未收复兰州全境,他驻马于黄河边上,向东便是后唐,向南便入蜀境,因此天策军的动态,蜀国也相当关心。
孟机是个才子的料,不过在顾命大臣赵季良与王处回的辅佐下却不得不收起一股少年心性,服丧期间披麻缟素。戒酒粗食,看起来却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乙”说话的是宰相赵季良,他既是孟知祥好友。在孟知祥还未称帝时又长期担任起副手,孟知祥有什么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孟永以十几岁的少年能够在这个乱世顺利登上帝位,也多亏了这个世叔兼老臣的鼎力支持。
“喜从何来?”孟托问,对赵季良他还是有些怕的,尽管这位赵叔叔对自己还不错。
“启禀陛下,西北张氏崛起小长安不稳。洛阳震荡,成州守将以城池并军马内附于我,陛下继位之初,未出一兵一卒便开疆拓土,如此美事。岂非大喜?”
孟永一听也喜道:“成州内附?那洛阳那边岂非要气疯了?”
赵季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另外一个顾命大臣王处回道:“成州内附,固是美事,但也要防李氏恼羞成怒,将气出在我们头上。我主新立,又兼年幼,万一李氏以此为借口兴兵南下,那时候美事只怕就要变成兵祸了。”
赵季良笑道:“不怕!自来陇右对长安的威胁远过巴蜀,既有张氏兴起,洛阳那边势必要将大部分心力都用在对付张氏身上,纵然听说了成州有变,也断断不会贸然兴兵犯属的。
再说,成州既已内附,往陇右的道路也就通了,若李氏真有犯蜀之心。那时候我们便向张氏派遣使者,约同夹击长安,平分关中,李从河北有契丹大敌,内有心腹之患。断断不敢在这个时候同时与我们两家动手的。”
王处回这才放下心来,道:“赵相爷说的有理。不过就算李氏不派兵来伐,我们也该尽早派出使者,与张氏订交结谊。”
孟永问道:“这个张迈我之前也曾听过。成都也流传有几段《安西唐军长征变文》,煞是好听。其是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真如变文中描述的一般英雄神武。”
赵季良笑了起来:“陛下,那变文所述。如何可信?我料这个张迈必是一西北胡儿。要么是党项,要么是吐蕃。要么是回讫,或者竟是杂种,以大唐为名。不过是自高身价罢了。最近他又驰报诸国,建号天策,自称天策上将这显然蛮荒戎秋初学汉文闹出来的事情若他真的传自汉文正统,哪里会立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号。”
孟托道:“既然只是一个胡儿,那我们又何必主动去与他结交?”王处回道:“那又不然,人家能驰报至我们关前,那就是向我们微微露意了,我们也该有所表示才对。陇右与巴蜀,既是钳制关中的一对钳刀,同时也是共抗中原的唇齿。只耍张氏在陇右立得住阵脚李氏面对我们时就有后顾之忧。李氏若再要犯蜀,必先平陇。此所谓“得陇而后望蜀。者也。如今张氏崛起,对我们来说乃是一件比成州内附更大的好事。咱们也不管他是什么来历,只要他们不至于太过野蛮,便该遣使道贺。”
赵季良道:“不错。陇蜀结盟乃是国势使然。非关胡汉喜恶。”
孟永道:“那我们应该以何种礼节去与他结交?圣旨封赐么?”
赵季良屏退内侍,只余下君臣三人时,才道:“陛下,蜀乃小国,富庶过于安陇,若论强盛。恐未必胜得过西凉之精锐铁骑。张迈虽然只称天策上将,但枭雄之意已甚明显。此次出使,当以兄弟之邦礼仪出行,方能成事。”
孟机道:“一切都依太保、太傅。”
赵王二人齐道:“老臣领旨。”
出来后各自准备,文书赵季良负责,王处回则挑选了精装书册三百卷、丝绸二百匹为主礼,蜀锦早在口引泪就只经驰名天下,系干蜀中书籍更是海内佳其时巴蜀内部升平,百姓丰衣足食之余。文化也极为鼎盛,蜀地自唐末以来便为华夏文脉之聚处。转至北宋又成华夏文脉之出处,其文采蕴藉处极尽柔美精致,与此时西北天策军的粗野雄旷正是两个极端。
王处回挑选这两份主礼,既是选择了巴蜀最拿得出手的礼品,同时也有标榜自家风流文明之意。
当赵季良与王处回正为出使凉州之事而忙碌时,太原城内,一个叫郭威的青年军官正皱着眉头,踏雪走入家门。
“爹!”
门内跑出一咋。十来岁的少年来,兴冲冲地拉着郭威的手入内。郭威见到了这个少年,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父子两人甚显亲密,只是两人年龄相去不大,虽以父子相称,看起来却像长兄幼弟,相携走进屋内。
这并不算一个很宽裕的寒,屋子已经是赁来的老屋,虽然入冬前网网修耸过,但墙角却还是藏着不少破损的地方,一个脸色微带苍白的美貌妇人从后堂走了出来,半带着埋怨道:“你们都指挥使太也没人情味,现在又没仗打,大过年的也不放人。若不是荣儿在跟前。这个年我都不晓得该怎么过。”
郭威喝道:“妇道人家,懂什么!”看看关貌妇人连连咳嗽,又改了口,说:“莫多说了,都指挥使不留别人,独留我,那是对我的看重。”扶住了妇人给她摩挲背脊,道:“这病怎么好像又重了,药可有依时喝?”
说着望向少东,少年道:“有的,我有看着姑姑服下。”
这妇人与郭威显然是夫妇。少年唤郭威为父,却唤妇人为姑。原来他并非郭威的亲生儿子,本姓柴,这妇人柴氏乃是他的姑母,因柴家中落前来投靠,郭威这边的环境也不算很好,可却怜他爱他,又因自己无所出,便养为螟玲。不过少年与姑母叫惯了,便也没有改口称娘。
郭威叹了一口气,道:“你的身子这般样子,叫我如何放心去”唉!”随手将一个包裹放在桌上小妇人听金银着桌的声音有异,从丈夫手中接过包裹打开一看,里头白闪闪、金灿灿的都是金银!
她大吃一惊:“你哪里得来这许多钱财?”
郭威道:“你莫惊骇,我岂会取不干净的金银回家?这是都指挥使赏赐的。”
柴氏却更加担心了:“这,现在又没打仗,你又没立什么大功,他为什么要赏赐你这么多财物?”忽然将包裹包好,道:“快退回去,这钱我们不要。”
郭威失笑道:“你这是做什么!都指挥使赏赐出手了的东西,哪里有收回的道理。我便要去还,也没处还去。”
柴氏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都指挥使给你这样丰厚的赏赐,只怕是”只怕是,定然是有极危险的事情要你去办。
郭威笑道:“你莫多心,危险倒并不危险,只是路途遥远,且多艰难。来回多有耽搁,不知何时能够回来,这笔钱,是给我的安家费。”
柴氏将信将疑:“真的如此?”
郭威道:“事到如今,我骗你作甚?”顿了顿道:“只是你这身子”让我如何有心情外出远行。”柴氏甚识大体,沉吟半晌。道:“若真的没有危险,那也不能随意推却,我这病也就是这样,好不起来,也坏不下去。你呢。熬了多久。总算得到都指挥使的赏识,机会难得,岂可因为我这点小病就放弃?好男儿志在四方!留恋妻儿的人,能成什么大事?”
郭威仍然有些难以下决心,柴氏道:“你就放心去吧。反正这两年都是荣儿帮着我料理家务,你就算不出征时,不常常十天半月都呆在军营不回来的么?我就当你这次去的时日长一些,也没什么。”
郭威见妻子如此鼓励,这才道:“好吧。那我就去一趟,你可得好好将养身子。”
柴氏微笑道:“不待你说。”呼唤那少年:“荣儿,赶紧帮姑姑将饭菜热上来,还有。将藏在窖里的那坛好酒启出来,今天姑姑许你喝酒,你就替我敬你爹,就当是给你爹爹伐行。”
这一家三口正在温馨与离愁中吃饭饮酒的时候,张迈却站在凉州城外,等待着他两房妻子的到来。
太原、成都、凉州,三座城市彼此相隔千万里,又分属三个政权之下。彼此本来互无牵连,但在这个冬天,却有一场雪给这三座城市染上了同样的颜色。
《唐骑》之《长安东望》完,敬请关注下一卷《胡汉苍穹》。
又。同志们,最近月票惨淡得紧,都快跌出分类前六了,适逢换卷。该砸砸月票鼓励一下阿菩了吧”
第一章拆城
犬唐天策方年,西北的飘雪渐渐停
从攻占疏勒开始,唐军就花费了相当大的力气整顿城内的手工作坊。花了钱培工匠,奴隶要想脱籍。除了军功之外的另外一条捷径就是成为熟练的工匠。在过去的两年中,疏勒既为安西军锻造了大批的军器。同时也为唐军练出了数千工匠。这数千工匠的培方法,与以往工匠的培方法是不同的,简而言之。就是张迈吩咐主管工坊的官员将各种锻造工艺拆成若干个简单的工序。用流水线的办法来打造各种器械,所以新工匠们上手便相当的快,而且武器产能也大大提升了。正是疏勒的这个工坊,安西军的东进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武器以及攻防器械,对安西的扩张起到了虽然无声却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攻占高昌以后,张迈就有意识地将疏勒的一些手工业尤其是锻造业东迁,疏勒方面仍然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锻造工坊以维持西面的军事需要,但更多的工匠却在郑渭的安排下进入龟兹、高昌。但伽的进犯打断了这一进程,东迁的工匠大半滞留于龟兹,也有小半滞留于高导。
高昌解围后,张迈在传唤郑渭的同时也马上要有司督促工匠东迁。这数千工匠留下了四成在焉者地区,其余在甘州停了一停,跟着马上便进驻凉州。
大雪还没停,凉州城内已经遍响打铁声,河西地区几个大矿产地也陆陆续续出现了战奴的身影。作为大唐在西北的军政战略要地,这一带有着许多成熟的矿山,胡化以后或由于生产力急剧下降,或由于地区隔绝导致没有销路,矿产的开采变得断断续续、零零星星,直到这时才有规模、有计划地重新进行官方的开采。
开矿锻铁是一件最耗钱的事情。天策军在凉州的财政状况并不是很乐观,在没收了一些土豪的资产,又将一些顽逆者贬为战奴后,还是不够,于是张迈了债券向商人筹钱,由于以往唐军已经有过好几次“有借有还”的事情,信用良好,加上郑济奈布等大商人起了带头作用。所以债券售出的数额竟比预期中还大了几倍。如今天策军如日方升。丝绸之路又重开在望,所有商人都看好张迈,靠着出售这批债券积聚起来的资财,总算让凉州的锻铁工坊顺利运作起来。
集聚于凉州西北部的流水线工坊,在正月初三如期开工,而城外,一辆辆的大马车以及一队队的负重马队,正运着各种矿产、煤炭、木炭、柴火等等开往城内,破落多年的凉州迅地恢复着升级,李文谦等老凉州看着这一公心中充满了欣慰。
然而,凉州却还不是展得最快的。尽管郑济、奈布等人都明白,凉州城将会在未来几年展成为天策军在河西的府,并成为天策军的东部重镇,但他们更加明白,这座城市的政治功能与军事功能会远远大于其经济功能。这里是他们与天策军高层结交的场所,他们当然会在这里派驻重要的部下,但是他们却也都晓得:凉州是他们花钱的地方,真正能让他们收回成本的,不是凉州,而是另外一座城市
兰州金城!
薛复刚刚收取金城的时候,这座规模宏大的城市满城都是马粪味,除了城内还有几座巍峨的建筑,除了坚固厚实的城墙还依然矗立之外。金城已经没有半点城市的味道了。
城中各坊被几个大部落所割据。有吐蕃,有回讫,还有党项,在薛复看来,这些人简直就是将这座前途无量的城市当做了一个大畜栏一这里是牧民以及羊儿马儿牛儿避风避雪的地方,除此之外,城市的功能都一概作废了。
可是短短两个月过毒,这一切都不一样了。郑济在见过郑渭之后,带了一封亲笔书信来到金城,成为了薛复重建这座城市的幕僚。
在薛复的主持下,大部分的牛马都被赶到了城外,跟着除了几十座坚固堪用的房子之外,其它腐朽不堪的房子全部被推到,牧民的固定帐篷也被拔起,由于破破烂烂的建筑实在太多,大冬天的工作不便,因此薛复用起了一个最厉害的武器一火!
他下令军事定要毁掉的破陋建筑,做好隔火措施,然后分头放火。用了几天的时间将那些建筑烧塌。然后引入马群,以万马狂奔之势将土地踏平。
经过他整理以后的兰州金城。变成了一个外有城墙,内里却一片平坦的无市之城,连续几天的大火以及万马奔腾的踩踏不但整平了城内的地势,而且连同那满城的粪便也在大火中烧成灰,在马蹄下变成粉权
当从西面赶来的商人进入兰州金城时,他们看到的是一片片用石灰戈好了的土地,每一块土地都不大,上面都是空的,但却都标明了价钱。谁想买,就到金城政务厅一立于城东的那个大帐篷里头登记交钱。
那些被商人雇为马夫小挑夫的本地牧民、农民,非常不理解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几百个商人争先恐后地往金城政务厅涌,用凹曰混姗旬书晒)小说齐伞甩叭上牧民、农民看来高得离谱的价钱。买下了块又块咀共冰,的
地。
“这些人都是疯子?还是傻子?竟然买这样一文不值的地皮
这些困处在兰州地面的牧民、农民自然不知道,在这第一批到达的商人的背后,在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市政、每一个绿州都有着望东进的骆鸵队。今天花出去的每一个铜钱,在未来的几年中都不知道会翻多少倍。
当然,巨亏的风险也是有的,但是能够第一时间抵达金城的商人,自然都是敢于冒险且极度看好天策军的。
兰州金城之内开始大兴土木,房屋不是一日能够建成的,但生意却在房屋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做了!在天策军与后唐达成正式谅解之前。在正式的椎场尚未建立之前。走私已经在兰州金城内的第一个商业区一连一所房子都没有的坦志坊进行了。
薛复占据金城,最大的目的之一便是打通丝路,有人走私入境他无任欢迎,甚至还动用军方的力量为他们提供方便,比如肃清他控制下领地的强盗维持治安,甚至派骑兵护送商队直到后唐边境等等。不过薛复没想到的是,最先进入金城来走私的,竟不是后唐民间的商人,而是雄武节度使本人!
这件事情。是郑济告诉他的。雄武军节度使当然不是亮出旗号来搞走私,但郑济却打听得明白。第一支抵达金城的走私商队,脑就是雄武军节度使的管家的小舅子,根据郑济的情报,雄武军节度使的管家本人很可能也在其中。久。秦州、义州乃至凤翔地区的军官与官吏也闻风而动,纷纷派出亲信带了货物到金城地区走私,雄武军官兵大多数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直接参与其中。
“腐烂!”薛复听到消息之后。冷冷地道:“一块烂肉!”
天策军的几个青年将官在看到这一切之后,甚至鼓动薛复进兵取雄武:“这样的官兵,哪里能够打仗,我们纵兵围城,必能一举破敌,尽取雄武、凤翔之地。”
对于这种建议,薛复当然只是一笑了之。他非但没有派一兵一卒越过边境,反而命幕僚替自己致信雄武、彰义、凤翔三军节度使,以示修好之意,并誓言天策战马绝不逾边境一步。
来自西域的商贾,疯狂地抛售来自西域的玉石、珊瑚、毛毡、葡萄酒等各种货物,又贪婪地购入所能买到的丝绸、陶瓷、茶叶以及各种丝织品、瓷制品、工艺品。第一轮的贸易种类不多,却已经有商队在入货之后就往回走了。
然而这一切还仅仅是一个开端。
金城以西,商人们听说丝路已开之后更加坚定了他们往东走的决心。而金城以东,第一批走私者的获利让消息迅地向东传播开去。
尽管处于乱世之中,当相对来说仍然是全世界最达的地区一中原的商人都蠢动了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生产腹地与消费腹地,其所能产生的经济力量,远远不是萨曼王朝所能比拟。
而能够抵达金城的另外一条道路一西南通往巴蜀的路也开来了一支马队。
后唐与后蜀之间的边界这几年来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成州的背叛与内附让李从河大雷霆,不过他也没有因此就立刻动战争一正如赵季良所分析的,天策军对关中的威胁比蜀国大,而契丹以及后唐内部的问题又比天策军的威胁更重。在现实面前李从河隐忍了下来一尽管蜀军在得到成州之后马上将兵锋进推到恨州、佻州,逼得后唐将布置在秋道的军力也回缩到了陇西城。
自此在陇西城、峡州城与兰州金城之间,形成了一个横跨三州的空白区域,后唐、后蜀、天策三个政权出于各自的考虑,暂时都没有派遣军队进驻这个地区,但走私商旅却在这里畅行无阻。
张迈和薛复都期待着洛阳方面派出使者设立椎场,不过他们却没有想到,第一个正式的商团不是来自洛阳,而来来自成都。
踏着大唐氓、佻故道,第一批蜀锦随着蜀国的使者进入了兰州境内。
丝绸之路的春天,到了。
新的一卷展开了,有读者说《长安东望》的尾声仓促,说河西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当然没解决啊。新的一卷展开,并不是说河西的问题解决了,而是因为矛盾的重心已经转移了。“长安东望”已经结束。所以接下来横刀要指向的,是胡汉的天空!
第四卷很可能也是最后一卷《胡汉苍穹》开始了,这一卷比前面三卷加起来还要宏大,也不知道会写多长,会写多久,总而言之,请大家继续支持!
最后,拜求一下月票
一(未完待续)
第二章新军大换血
军的前身安西军在吞并了归义军以后。军队的数掣几平即时翻倍。但张迈从各地反馈回来的消息中却现,军队整体力量的提升,并没有数量增加的那么明显。西北唐军战力的中坚,仍然是从岭西带回来的老班底,在疏勒、温宿经过整合进来的士兵即那“七千牧骑”为代表者,战斗力已不如岭西子弟兵来得坚韧,但胜在淳朴。经过杨易的练又屡经战阵后,也成为了一支劲旅,后来吞并了归义军以后,新整编的军队无论体力素质还是精神状态,比起张迈在安西的府兵便都有了明显的差距。
在高昌还未收复、张迈尚未东巡的时候。为了维系河西的稳定以及对外界的威慑力,张迈在杨易、薛复的建议下决定暂不裁兵,仍然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军队建制,只是加以整编使之服从指挥而已,其中的精锐部队由杨易抽调了赶赴高昌。剩下的部队都就近留在了沙瓜地面。
张迈东巡所用部队,一是龙藤府以及左右神箭营,二是薛复的旧部。三是河西五都尉所率领的百帐军精锐,百帐部牧民集体移至肃州,后来又有一部分迁至凉州。沙瓜部队基本不用,只是由李脑在后方调遣用以料理后勤与治安,有一部分还参加了在沙州与瓜州的屯田,赶着种植冬小麦在高昌战局未定的时候,这一部人马还随时准备着北上增援。但后来并未用到。因此李脑在听说伽退却后便将沙瓜军队部分归田。
一开始,张迈以为沙瓜军队的相对柔弱是由于体制与练的缘故,所以在高昌解围之后,便调郭师庸、奚胜东行,在瓜州建立一座大兵营,要将留在沙瓜的归附部队重新回炉练。以求练成一支真正的雄师。
但郭师庸和奚胜在瓜州考察了一遍之后。却没有按照张迈的要求进行练,他们两人和李脑商议了之后,一起请令赶到凉州,向张迈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解散沙瓜军队,重新搜选兵源,重建新军。
这事本来涉及到军军备、民政民生等多方面,按常理来说必须召集文臣武将反复探讨。可是张迈考虑到这个动议可能会触地域争端。引沙瓜一系的不满与警戒,张毅、慕容归盈等人都出身沙瓜,担心消息会走漏,所以就先召开了一次小型的机密会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