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骑(阿菩)-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渭微微一笑,说:“我大唐素来主张诸教平等。在我中土,儒家主政,佛、道两家为化外的正宗主流,但摩尼、景教乃至天方教,只要不触犯国法,我大唐天子也无不尽量优容。自长安至扬州,名都大邑多有为贵教建立的‘大云光明寺’,这是贵教大事,想必你们比我更加清楚。”
奈尔沙希和阿布勒连连点头,道:“大唐天子,对我摩尼教徒确实恩深情厚,虽然天子崇佛,又以道教为国教,却仍然容得我摩尼教徒自由传播,这真是了不起的天可汗胸襟啊。反而是这西域之地,方圆万里之地,又是我摩尼教的根源所在,光明寺却已寥寥可数了。”说着甚是凄然,奈尔沙希又问:“当年大唐天子的恩情,我教上下无不铭记在心,只不知如今对我摩尼教徒的态度可有转变?”
张迈道:“圣贤的教诲,天子的谕令。我等都不敢擅改的。我们这番起事,就是希望重定西域的秩序,驱除种种野蛮作风,重现我大唐包容一切、诸教平等的盛世。”
奈尔沙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指着窗外的月光,说:“愿此明月为证,张特使,你可要牢记你今日的承诺啊。”
“这可不止是我个人的承诺啊。”张迈道:“这是我华夏文明千年以降的行事作风。”
他这么说,奈尔沙希和阿布勒反而更加信服,奈尔沙希道:“张特使,若你能够立下决心,如大唐天子在中土对待我教一般,在西域也推行这样的德政,那便是西域数十万摩尼教徒的再生父母,我教数十万信众都将拥护你。不过,老朽冒昧说一句,这怛罗斯、俱兰城,恐非能够久留扎根之地,张特使,你可有想过向东南展?比如疏勒?”
张迈道:“疏勒是我大唐故土,安西四镇之一,只是东面的道路被堵住了,过不去。再说疏勒是一座坚城,眼下又是萨图克的地盘,要得疏勒,怕是甚难吧。”
奈尔沙希道:“疏勒自古为华夏西陲重镇,信佛者十之四五,祆教教徒占十之一二,我明教教徒占十之二三,天方教徒所占不过十之一二,但这几年萨图克倒行逆施,扶持天方教,压迫我们其他诸教,人心生怨,只是刀握在他们手中,我们实是敢怒不敢言!若唐军能举义旗,开至疏勒,倡诸教平等之义,诸教教徒必然夹道相迎。”
李膑哈哈一笑,道:“人情最惰于改变,又怕冒险,老商主这句话可说得太过了。若说我们占领了疏勒,颁布政令倡导诸教平等,各教会拥护我们,这我是相信的。但要说我们军还在城外,各教一听说我们举起义旗就会主动开城投奔,这话却叫人难以相信。”
这时张迈、郑渭、李膑三人,虽然内心的目标一致,却各扮一个角色,张迈中立,郑渭示之以亲和,李膑却毫不客气地质疑了起来。
阿布勒道:“疏勒本城,我们不敢说,但我们要是献出下疏勒呢?”
李膑心中一凛,道:“献出下疏勒?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VIp章节目录第六十七章东南捷径
疏勒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地区,大疏勒地区包括疏勒本城在内的十几座城镇,亚洲屋脊——葱岭从南向西盘绕,在其西北形成一个葛罗岭山口——此为方圆千里之内,西域进入大中华地区唯一的通道,除此之外就都是飞鸟难越的高山。疏勒的东边,则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虽然如此,由于四周都是七八千米以上的冰川,所以区内河流众多,形成了不少的绿洲,农业也颇为达,盛唐时光是朝廷特派的军屯就有三万五千亩,因此尽管这个地区是以商业繁荣而著称,脱离农业生产的城镇人口所占比例甚大,但粮食却仍然能够保持自给自足。
对这个地区的记载,其城市名称越往前中国味越浓,越往后则越天方化,宋朝以后的地名看起来都像是在外国了。下疏勒位于疏勒西北,是这个地区除了疏勒之外最重要的城镇,人口约有两三万。光看人口似乎不比俱兰城大多少。
但李膑久在萨图克麾下,自然知道下疏勒的重要性,若能顺利接掌此城,进可以威胁疏勒控制全区,万一所谋不成,也可以进入死亡之海投奔于阗。
“若到了那里,那可真是进退皆有余裕了。”
如果这时候可以和老天爷做买卖,李膑一定会怂恿张迈拿整个怛罗斯地区去换一个小小的下疏勒的。
而现在,阿布勒竟然说明教可以“献出下疏勒”——这对李膑来说可是一个大的惊喜,一开始他还有些不信,因为下疏勒的军政大权并不握在明教手中,但很快他就想起,阿布勒的话很可能并非夸口,因下疏勒贫民众多,城内七八成的民众都信明教,虽然城主以及驻军将领都是回纥人,但底层士兵也多是明教信徒,如果明教有心起事,则势必已在下疏勒进行多方面的——包括对守城军队的渗透掌控。
“看来这些明教教徒的活动实在已远出萨图克的意料了。”李膑心想。
其实若只是明教教徒起事反抗回纥,下疏勒也不过是一个边鄙小城而已,以明教教众所拥有的各种软硬实力而言,就算一时间被夺取也影响不了博格拉汗的大局,萨图克只要回师一压,登时可以将这起叛乱碾成碎末,但要是再加上唐军这个因素,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张迈对那个地区形势的微妙把握自然不能如李膑这般清楚,这时见李膑微微点头。眼中闪过兴奋的光彩,便知道这次的生意可能大有赚头,说道:“你说要献出下疏勒,这话可能代表整个明教?你们教主能同意吗?”
“教主?”听了阿布勒的翻译后,奈尔沙希有些奇怪:“我们摩尼教,没有教主啊。”
张迈暗中滴下了两滴冷汗,心想查老先生的武侠书,果然不太可靠,却听奈尔沙希道:“老朽不才,却也是我教在疏勒的五大长老之一,虽然不能说有权决定所有大事,但我清楚教众的心理,若唐军能开到葛罗岭山口,老朽可以用项上人头保证,我明教教众一定会夺城响应的!”
奈尔沙希说完了这番豪言之后便离开了,离开之前请张迈尽快决定,“若有心要取下疏勒,我们得先尽早和那边取得联系。”
他和阿布勒父子俩离开以后,张迈把郭洛也叫了过来商量,郑渭、李膑依照种种形势判断,都觉得奈尔沙希的话颇值信任。郭洛听了也是兴奋异常,郑渭又道:“疏勒那边,可能会响应我们的,可不止有明教啊,还有另外一支力量,也许更值得信任。”
张迈与郭洛齐声道:“佛民?”
“不错!”
——————————————
尽管俱兰城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但怛罗斯地区的整体局面却控制得相对良好。
怛罗斯并非回纥人的老巢,这里是种族杂处之地,突厥、大唐、突骑施、葛逻禄、萨曼、回纥,几大势力在数百年间在这个地区进进出出,居民对大唐的记忆固然已经淡薄,但对回纥也不见得有多忠诚,毕竟萨图克进入这个地区才几年的时间,且民生建设又没怎么搞,那些对唐军很不信任的人大多已经逃了,剩下的见唐军来了,也就当这个地区换了个新主人,正如当初萨曼代替奥古尔恰克、后来萨图克又代替萨曼一般,依旧过自己的日子。俱兰城的商户之所以会逃亡得这么厉害,与当初唐军“借钱”借得太凶也是有关系的。
因此杨定国和刘岸从怛罗斯运粮过来,一路平安,进城以后告诉张迈西线平安无事,请俱兰城方面放心作战。而他听说明教教徒愿意献出下疏勒以后也忍不住兴奋。
“如果能去疏勒,那自然是好,可是东面的道路被堵住了。却该怎么去?”
不但大军没法过去,就是要送个消息出去也难。从灭尔基要往疏勒,还得继续向东,然后折而往南——那前面可随时都会遇到回纥的兵马,要过集勒。要过那轮,要经过七八个像灭尔基这样的地方。这是一个没有电子通信的时代,要越过敌人的领地去传个消息那也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
“要不,我们派人化装成逃民吧。”刘岸说,但随即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就是一场赌博,要想成功变数太大,中途随时都会被回纥人拦截住,就算能够顺利到达疏勒,取得了联系,再要回来又得冒个大险。
“从这里往疏勒,还有另外一条路的。”就在众人为难的时候,李膑说,他转向郑渭:“而且这条路,郑家的人应该走得很熟,对么?”
——————————————
“报——”俱兰山脉北麓,萨图克军驻地。
“前军歇迈德迪赫坎逼近俱兰城,唐寇约千人出城延敌,歇迈德迪赫坎下令进击,我军五百,敌军三百,歇迈德迪赫坎败绩,现在帐前请罪。”
“五百对三百么?”萨图克阴沉沉的神色,让帐内所有将领都暗抽冷气。他们都想到歇迈德之所以挑战对方,有测试一下对方战斗力的意图——若是望见城池却不战而回,回来后怕也得受到萨图克的责问,然而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战败,那却更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歇迈德死伤多少,唐寇死伤多少?”
“唐寇未见大损,我军……只剩下一百二十四人回来……”
萨图克眼睛忽然睁得圆了:“兵力居优竟然还惨败——把歇迈德给我拖下去,斩!”
帐内鸦雀无声,竟无一人敢求情,已有亲兵出去执刑,不久便听见外歇迈德的惊呼与求饶。但声音却越来越远。
部将霍兰结结巴巴叫道:“博格拉……汗!请,许我,出阵!前锋!”
他话说的不清楚,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萨图克却道:“好!霍兰,这次就让诸将再看看你的英勇,你的遏丹之耻,也该雪了!全军立即出,限两日之内,抵达俱兰城下,五日之后,我就要重新踏上俱兰城城头!”
也就是说,真正的作战时间他只给了三天!
“两日?”另外一名老部将苏赖叫道:“博格拉汗,走得这么急,只怕辎重会跟不上。”
“跟不上就别跟,这一战是破釜沉舟!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苏赖见萨图克如此气势,不敢再劝,待诸将都听命出帐后,才来到萨图克身边,道:“博格拉汗,是否考虑出动圣战者袭敌之后?”
萨图克沉吟半晌,道:“道路隔绝,怎么调?”萨图克如今要和库巴圣战者取得联系,必须先派人前往南,走到疏勒附近,然后折而向西,经过讹迹罕,然后才能抵达库巴。
这条路迂回遥远,那也不用说了,中间更隔了一个由祆教激进派控制的讹迹罕,这些年祆教和天方教对抗得厉害,萨图克半明半暗地养着天方教中的激进派,祆教激进派便视之为眼中钉,因而讹迹罕虽然地处怛罗斯、库巴、疏勒这三个都由萨图克控制的地区中间,城主麦克利却偏偏向阿尔斯兰效忠,拦住了天方教激进派东进的步伐,也让萨图克恶心得要命。阿尔斯兰自然也清楚有这么一颗钉子安插在这里对自己的好处,因此动用了相当多的政治资源,牵制得萨图克对这个城池无可奈何。
苏赖道:“从这里往库巴,军队自然过不去,但使者潜行的话,还是有可能的。我知道有一条俱兰城一带的走私商人所用的秘密小路,可从葛罗岭山口偷过讹迹罕,直达俱兰城或库巴。”
萨图克道:“库巴那边光凭口传调不来兵马,需得有我的亲笔书信,瓦尔丹才会相信,但这东西万一落到麦克利手中,却是极大的麻烦。”
苏赖道:“博格拉汗,唐寇之患,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已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咱们眼下接连丧师丧地,损兵折将——那也就罢了,士兵死了可以再招,怛罗斯丢了还可以攻回来,但博格拉汗你的威望要是一失,诸部对我们的信任与期待都将动摇,那咱们过去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就有可能毁于一旦了啊!因此唐寇非灭不可——不灭不足以弥补我们过去几个月所丧失的威信,此战之胜负,实关我部生死存亡!须得狮子搏兔用全力了!就算有让阿尔斯兰抓住把柄的风险,也得冒一冒!真到关键时刻,甚至得考虑再从疏勒那边调兵过来!”
“就先拟信,让瓦尔丹出兵吧。至于疏勒那边……且再缓缓。若这次能一鼓作气攻下俱兰城,就不用做这么冒险的事情了。”
————————————
“从俱兰城往疏勒,确实有条小路可以偷过讹迹罕的,”郑渭道:“这条小路的一头在讹迹罕城东北四十里,另一头在讹迹罕东五十里,中间山林阻隔,这条小路,人少了走不得——怕中途遇着强盗,人多也走不得,若是上千人的军队,再怎么掩藏踪迹,走到讹迹罕之外数十里想要不被现,那绝无可能!但有时候若是要运一些小件要紧的货物,走这条路确实可以的。”
张迈总结了一下他的情报,道:“若是这样,那我们就派出一队精锐,护送我们的使者还有阿布勒前往疏勒。”
郑渭道:“使者却派谁前去的好?”
刘岸道:“我去吧。”
张迈点了点头,正要答应,杨定国忽道:“郑世侄,你说大昭寺的主持,是鲁家的后人?”
郑渭没想到他忽然提起这个话题,虽一时不知他为什么提起这个,仍然点头称是。
杨定国道:“那这鲁家后人,对我们其他三家可还有些香火之情?”
郑渭长叹道:“有,不但有,而且很深。不知为何,与怛罗斯这边的唐民过得越久对大唐就越淡漠不同,疏勒那边的唐民,越过得久,对大唐的想念就越深,尤其是鲁家,虽然山河阻隔,却还总是设法辗转送来书信,只是我祖父、父亲还在俱兰城时,这边属萨曼,那边属回纥,通信极其不易,大昭寺的主持传来消息,要么是借商人辗转传书,要么是派来行脚僧侣传口信——我小时候曾几次在家里见过和尚,然而那时候我年纪还小,这些事情祖父、父亲也就没和我说很多。只是偶尔从他们口里的闲谈中提起,说鲁家好像对当年之事也后悔了,在我们决定迁居的前两年,鲁家的主持法如大师还曾派弟子前来,邀我们搬往疏勒。”
张迈自然知道郑家最后没去疏勒,便问:“那你们为何不去?就算单从利益上考虑,身处数万同胞之中,两家相互扶持,对做生意应该也是有利的吧?”
“当时的形势,可不是这样的。”郑渭摇了摇头,说道:“那时候怛罗斯地区还在萨曼手中,萨曼虽然也是胡人,但相比于回纥,文治教化还是好得多了,去萨曼而入回纥,那是去文昌而入暗昧了。再说,疏勒那地方也不好做生意,比不上撒马尔罕——嗯,也就是康居。”
张迈想起之前郑渭、李膑等的介绍,问道:“疏勒的商业,不是足以与撒马尔罕媲美。”
李膑在旁解释道:“特使,康居与疏勒,本来是不相上下,但疏勒之繁荣,十有**靠的是丝绸之路的支撑,丝路断绝以后,位于河中地区中心地带的康居仍然可以维持一定的繁华,只是繁荣程度有所削弱而已,但疏勒受到的打击可就大了——除非丝路重新开启,否则疏勒是没法和康居相比的。”
“对,就是这样。”郑渭继续道:“后来萨图克占据了这一带,我和父兄的联系断了,但和疏勒那边却变得容易了,只是那时候我一心只想着怎么保住家业,也就没顾及到这事,但去年大昭寺那边似乎从哪里听到了我这边的情况,还是主动派人给我带来了口信,邀我前往相见,我因被萨图克暗中派人盯着,行动其实很不方便,所以就只是派了豪叔借着做生意的由头代我前往,事后我听豪叔叔说起,法如大师款待得相当周到,显然他们对我们的香火之情还是很深的。”
他这么长的一番话,也只是为了回答杨定国刚才的那个问题,众人一提到大唐后裔的话题,不知不觉间便说了开去,说话人听话人心里都感受到了一丝温情,一点也不嫌郑渭将话题扯远了。
这时杨定国将言归正传,道:“要是疏勒唐民还心系大唐、鲁家对咱们三家还有香火之情,那么这次的使者人选,就得重新斟酌了。”转身对张迈道:“特使,我建议让郑豪老兄弟带路,以阿洛为正使,带上杨涿、郑汉两个少年,一起去疏勒走一遭。”
VIp章节目录第六十八章城外野战
杨定国建议,由郭洛拿上张迈的亲笔书信。带上杨涿、郑汉两个少年前往疏勒,张迈、郑渭、李膑等一转念,已经明白了杨定国的用心。
当年安西四镇军民的后裔,由于理念不合以及现实压力等种种原因逐步分裂,由此而导致大唐在西域的残存势力原本就窘迫的处境越的雪上加霜、每况愈下,在怛罗斯郑家与郭杨两家分裂的原因张迈已经弄明白,鲁家当初为何与其他三家分裂张迈尚不了解,但从大昭寺主持的种种表现来看,显然也对当年之事有痛彻的悔悟。
唐军自起事以来,其核心力量的壮大便在于将分散了的大唐遗民重新团结在了一块,再推而广之吸收亲唐的部族,再其外围,才是没什么关系干连的各部族,而回纥本族、天方教激进派,则是安西唐军在民族与宗教两个方面的斗争对象。虽然唐军长远的政治理念是“大同”,即强调诸族平等、诸教平等,但现实的政治结构却是“亲亲”,即在实践层面承认差别与亲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出身回纥贵族的霍纳德虽然在来归初期所立功劳犹在薛苏丁之上,但他要得到唐军的重用与信任。却相对来说要困难得多。
在这个一圈圈扩大的军政结构的圆圈里,张迈是一个圆心,而第一个同心圆则是郭、杨、郑、李等人——这又与曾经的安西四大军镇龟兹、焉耆、于阗、碎叶暗合。
正是“大同”政治理想与“亲亲”政治结构的结合,让唐军在不断的扩张中显现出强大的整合力与向心力,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军事胜利将都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而现在,安西四镇最后一姓鲁家也浮出水面了,杨定国要派出郭、杨、郑三个小辈前往拜谒大昭寺主持的建议,除了郭洛的身份与能力足以全权代表张迈与鲁家以及明教高层谈判之外,杨、郑两个少年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一种“四大世家重新结合”的暗喻,只要鲁家的后人心里还惦念着大唐,还惦念着昔日的繁盛,还惦念着四家的情谊,这种暗喻将有可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助力,让郭洛的交涉事半功倍。
“好,就这么办!”张迈说道。
尽管郭洛对他来说犹如臂膀,但此去疏勒,必须一切从权,在交通不便而时间又很紧迫的情况下,郭洛到了疏勒之后几乎不可能先派人回来请示了再决定动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有一个可以作为张迈分身的人前往——而无论从能力上来说还是从身份上来说,郭洛显然是最佳人选。
拍板之后,郭洛即选了一队精锐,由郑豪做向导,戴上杨涿、郑汉。出前往东南,张迈送到南门,与郭洛道:“此去疏勒,一切便宜行事,在那边,你就是我,你的话就是我的话,你拿定的主意,就是我的主意,就是唐军全体的主意。我们的目标是保存精华实力并得到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只要能够实现这两个目标,现有的地盘、手中的财富,都不必吝惜,甚至就是咱们内部领导权要调整也可以——总之一句话,大局为重!”
郭洛没有多言,只道了一句:“明白。”便告辞了。
他走了之后的第二天,东北方向沙尘蔽天——萨图克的前锋霍兰到了。
唐仁孝温延海又来请战,张迈大笑:“好,就让咱们再和回纥打上一仗!”
郭师庸北望,这时视野开阔,见回纥军作前后三重。犹如三层波浪,层层推进,第一层约五百人,第二层约一千余人,第三层约三千余人,每一层之间都有数里的距离,兵强马壮,非上次的回纥前哨可比,急派人来劝张迈不要贸然出战。
他派来的人迟了一步,张迈已经率领三营九百人出城,要阻击回纥军的第一波攻势,以九百破五百,张迈自觉胜算颇高。
郭洛走后,张迈自将本营,却调唐仁孝接掌了郭洛所将的第一折冲府第二营,这次唐仁孝、温延海请命先行,张迈笑道:“好,总不能老让本营立功啊。”
唐、温所部听到张迈的话无不高呼:“对!怎么能只让本营立功!”分左右两支,便朝回纥军冲去。
张迈以铁铠本营在后为继,可是这次与敌军遭遇,感觉却与上次截然不同,如果说上次唐军这把刀斩中了一个西瓜,稍一用力一下子就插了进去,那这回就像碰到了一块硬石头!回纥骑兵力较久,冲击度早已提了上来,金石撞击之下,石屑纷飞,刀子却被反冲力撞得弯了,唐仁孝温延海两营合起来。人数实较对方稍多,硬撼之下却落了下风。
原来迎面奔来这五百人乃是一路跟随霍兰的百战精兵,人数虽然不多,杀伤力却极强,这当中有一部分人曾在遏丹大不利的情况下仍能护着主将杀出一条血路,这时两军野战相逢,强对强、硬碰硬,唐仁孝温延海非但冲不入对方队列之中,反而被霍兰反向插入!
“雪耻,雪耻——”结巴将军怒吼着,在唐军之中左右冲突,无人能当,唐军两营中的老兵还支撑得住,却有几十名新兵乱了阵脚——真正的劲旅善胜亦善败,所谓善败,就是遇到不利的情况也能处变不惊,唐军的新兵素质都很不错,但毕竟整合时间还是稍嫌短了些,因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